学习《社会主义发展简史》心得范文(精选3篇)

时间:2022-04-16 16:55:03 来源:网友投稿

发展,是汉语词语,拼音是fā zhǎn,意思是事物从出生开始的一个进步变化的过程,是事物的不断更新,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习《社会主义发展简史》心得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学习《社会主义发展简史》心得3篇

第1篇: 学习《社会主义发展简史》心得

学习社会主义心得体会

【篇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得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心得体会

中特这门课程虽然看似与自己的专业并不相关,且在本科阶段已经学习过,但现在研究生阶段再次学习该课程仍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研究生,非常有必要时刻关注中国国情,掌握中国及世界发展动态,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识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践。这样,不仅使我们能够独立客观地分析当前中国社会,提高认识社会的能力,也使我们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这对于我们将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是十分重要的。不像以前政治课的冗长乏味,武老师并没有只是对书本进行解读,而是结合实际,切合当前最热的话题,从新的角度向我们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内涵,并教导我们如何思考问题。通过这几次课的学习,自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有了新的认识,也解决了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过程中的诸多困惑,比如说中国为什么不顺应潮流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等问题。以下便是自己学习后的心得体会。

于198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体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统

一。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学习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了解到了社会主义发展历史,更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与历史逻辑。同时,还学习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及其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在艰苦探索和艰难抉择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历史发展的逻辑使我们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的实践和当今世界发展态势使我们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它特殊的社会主义模式,不同于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也不同于前苏联的传统社会主义,更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也“特”在它特殊的社会发展道路;也“特”在特殊的人文条件;更“特”在它特殊的历史任务,不是社会主义本身的任务,而是彻底肃清封建残余,充分实现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了的一切文明,为巩固社会主义打好基础;同时还“特”在它特殊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管理制度和体制。

同时,在坚定不移、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忽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 在政治建设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文化建设方面,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别是要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文化建设,使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在社会建设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达到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在生态建设方面,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形成较大规模的循环经济模式,并使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

明显改

善,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念。只有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现阶段,为了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未来的中国梦一定得以实现!

但我以上就是我的心得体会。虽然这门课即将结束,但我深知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和理解绝不仅仅止于这几节课,而将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在今后我也将继续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并和实践相结合。对于研究生而言,不管是在科研上还是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也需要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指导自己的未来之路。 最后,再次向武教师表达最诚挚的谢意,十分感谢老师的悉心教导和讲授,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精彩的课堂。

【篇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课程,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我们现行的理论、道路、制度更加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然而很多人认为我们现在搞的就是资本主义,我们的现行体制也不够民主,下面我就对几个人们不管私底下或者台面上讨论比较多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首先,对人们谈论的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社会制度,谈到资本主义我们会跟生产资料私有制、市场调控、资产阶级政权等内容联系起来,而社会主义则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调控、无产阶级政权。资本主义是关于社会分配应该优先保障私有资本利益的主张与制度,其根本标志与根本保障是实行财团政党政治;所谓社会主义,是指关于社会分配应该坚持全民平等、公平的主张与制度,其根本标志与根本保障是实行全民政党政治。因此,我们的制度跟资本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优越性体现在为全民谋求利益,释放和发展生产力。一切围绕这个本质、服务于这个本质的改革和制度建设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而不等同于世界各国社会主义建设一般路线,不照搬照抄理论界社会主义建设的教条,探寻适合中国

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就是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前,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正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允许一定程度的私有制存在,“允许一部分人先富”,并鼓励他们兴业增收,从而“带动大家实现共同富裕”。不可否认,我们借鉴了资本主义制度一些好的东西,在物品没有极大丰富和生产力还有待发展的时候,为了刺激人们的积极性,我们允许和鼓励私有制存在。我们秉承“拿来主义”,允许私有制存在不代表我们的制度就成了资本主义制度,我们的根本宗旨没变,我们仍然坚持的是社会主义制度。

其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权有了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求的就是党的领导。中国的国情决定了需要一个先进有代表性的群体来带领我们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一是从我国的国民性格来看,需要有一个独立的、先进的、代表大多数人利益的集体来领导和管理偌大的中国。中国历来就是一个讲求“兼容并包”的国度,儒家思想如此,汉民族亦是在与周边民族、国家相互征伐中整合、吸纳其他民族而发展起来的。同时我们又提倡“百家争鸣,百家齐放”,因此中华民族是一个由多个民族或者说多重民族个性集聚的,对内允许提不同意见,对外要求“和衷共济”、“大一统”思想的一个民族。古语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那么内在的“百家争鸣”突破了外在的“大一统”很大可能导致分裂,如果有强大的主张“大一统”的人群处在主导地位,那

么将很快实现统一。几千年封建王朝更迭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版图最大,经济最强盛时期,无不是中央领导力最突出和集中的时期。我们常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体现了国人的一种内在的利己主义,个人如此,利益团体如此....“兄弟阋于墙而御辱于外”,中国人虽然内在利己,但是生死存亡关头总能团结一致,这也就是我们民族优秀之处。

二是从近现代历史发展来看,共产党的领导让我国摆脱了贫穷积弱、军阀混战、多国蹂躏的屈辱历史。我们今天的祖国是一个由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这个中流砥柱,如果不是共产党领导人民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那么中国就会重新陷人四分五裂、贫弱不堪的境地,甚至沦为帝国主义的附庸。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最先进、最伟大的政治集团。只有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中国革命的航船才有了正确的方向。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建国60多年来,我们国家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经济建设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国泰民安。一个千疮百孔的旧中国,已经变成了赢得世界人民尊敬的新中国。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中国共产党人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中国人民从切身体验中

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最忠实代表者,是最杰出、最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是新中国的奠基者,也是推动祖国朝着繁荣富强方向前进的开拓者。

最后,谈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点认识。古语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中国历来就有民主政治的土壤,因此“民主”并非舶来品,只是同西方的“民主”有所不同。说起西方的“民主”,人们很容易联想到什么“多党制”、“议会制”等特征,前面提到过其本质特征是财团政党政治,西方所谓的普选多是大财团用金钱铺就的政治主张营销道路,一方面哪种主张迎合多数人,另一方面财团砸钱越多,宣传越到位,越容易赢得选民,因此部分人主导的财团容易占据主导地位。从某种程度来说,这样的选举制度也体现了部分民意。而我国的民主更体现为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民本主义,不光是传统意义上的民本思想,还是而今由习、李掀起的反腐浪潮,都是权力运行体现人民意志的表现,我国从人民中间选举代表,由人民代表参与国家政策的讨论和制定,体现的意志具有广泛性、代表性。一言以蔽之,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任何国家制度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民主,东西方的民主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对一国而言,只有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体制,西方如此,中国亦然,我们选择的是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国富民强的理论和道路。

【篇三: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心得体会

班 级: 生研1202

学 号: 2011201373

姓 名:_杨海源_ _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心得体会

学号:2011201373 姓名:杨海源

本学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这门课程由多位老师负责讲解,每位老师负责讲一节相关内容。我很喜欢这样的授课方式,因为每位讲解老师性格、观点、讲解方式、个人经历等与课程内容的结合使我更有兴趣学习这门课。每位老师对生活、社会、未来的看法或多或少影响着我。这也是我上这门课程的一大收获。在上课过程中,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指导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协调发展、共同推进,只有这样,才能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此,浅谈几点对这门课的学习心得体会。

一. 特色的授课方式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体现

每堂课、每节内容都由不同的老师上课,每位老师对生活、社会、国家政治等的看法都略有不同,但整体看法和观点基本一致。体现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同时不同老师的上课风采,使上课内容更加新颖,使该课程变得趣味而生动。这些都感染着我对这门课的看法。本学期政治课老师将本课程的内容分成以下主题,分别是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当代中国与世界。该课程从内容设计和结

构安排上以研究生教育和培养为本,贴近研究生的学习实际、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每一个专题由最擅长的老师进行讲解,课堂内容大多结合了国内外的最新事件、重要会议内容等,使我们有了一个从历史出发,着眼于未来的观念。从中教导我们在看待、分析、解决问题时要有历史观、全局观、责任感。我认为这些都是特色授课方式的成果。使我们收获颇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理论与实践紧紧围绕四个基本问题展开的: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要从理论和实践上清醒认识和科学回答四个基本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二. 学习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使我对

这门课程有了一个更新更深的认识。

历史和实践都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当代中国历史任务、引领中华民族开拓前进的伟大旗帜。它把社会主义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民共同富裕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国家的安危荣辱和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代表了最广大中国人民的意愿和利益,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证,这不仅因为这条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开创的,而且只

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始终坚持和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包括可以预料的和难以预料的,来自国内的和来自国外的,经济生活中的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困难和风险,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历史和现实证明,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这样的坚强领导核心,才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领导能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中国获得了自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长期快速稳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26.6万亿元增加到51.9万亿元,跃升到世界第二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8%、9.9%;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新成就,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入列;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强烈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我们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中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并正在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历史将证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就一定会迎来更加光明灿烂的发展前景。

学习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也使我深深的明白,从苏东剧变历史吸取教训,为了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为了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中心内容。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必须全面坚持、一经贯之。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就会推动物质基础;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同时,在坚定不移、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忽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只有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现阶段,为了更稳、更好、

第2篇: 学习《社会主义发展简史》心得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论文社会主义发展史论文

契约论的理论阐述及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启迪

摘要:众所周知,契约论思想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契约论思想从伊壁鸠鲁最初的系统阐发到20世纪罗尔斯《正义论》的新近阐述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契约论思想本身也成为西方政治思想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理论。启蒙运动后,契约论思想一度为西方宪政精神和民主政治的发展起过重大推动作用。21世纪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全球化时代与信息时代的诸多挑战。风险共生的21世纪,伴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必须充分结合中国国情,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得以实现新的阐发。契约论的中国式阐发不失为启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之路的诸多理性选择之一。
  关键词:契约论;人类生存状态;民主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
  一、契约论的理论阐述——卢梭与罗尔斯的对话
  曾经读到政治学家俞可平先生的《政治与政治学》一文,其中将政治哲学分为几个阶段,主要包括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政治哲学(强调神性与世俗性的统一)到中世纪的政治哲学(神学主导政治哲学的视野)再到近代尤其是资本主义在西方产生之处(启蒙运动时期)的政治哲学(强调理性的光辉,突出世俗性,从神走向人),再到行为主义政治学(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阿尔蒙德与维巴的《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与民主制》、亨廷顿的《变革社会的政治秩序》)兴起以及政治哲学著作(诸如萨托利的《民主新论》以及代表后行为主义时代兴起的政治哲学大作即罗尔斯的《正义论》)丛生的20世纪。
  西方政治思想中充斥着诸如自由主义、契约主义、无政府主义、社群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及新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等诸多理论流派。而诸多理论流派中思想承前启后的并且对现代政治发展起到重要影响的可谓契约论了。契约论的基本论点,把国家的产生说成是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同统治者之间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即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这种学说既用来说明国家起源的必要性,也说明国家内部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关系的合理性。这是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最有影响的关于国家起源的学说。
  社会契约论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伊壁鸠鲁明确提出了社会契约的思想,认为国家和法都是基于契约的产物,是关于人类福利的约定,目的是免除人们相互之间的侵害。伊壁鸠鲁堪称契约论思想的最早表述者,后来伊壁鸠鲁思想的忠实继承者古罗马杰出的无神论者和契约论者卢克莱修又用契约论的观点解释了国家的起源并且第一次详细的描述了原始的自然状态。契约论思想到启蒙运动时期又开始引起政治学思想家们的注意,十五六世纪一些反暴君派的贵族思想家系统地论述了契约论思想,把它看成反抗非正义统治的根据。契约论最盛行的时期是十七八世纪。主要代表人物有荷兰的J.阿尔色修斯、H.格劳秀斯和B.B.de斯宾诺莎,英国的T.霍布斯和J.洛克、德国的S.von普芬多夫、法国的J.-J.卢梭。其中格劳修斯的《战争与和平法》较为全面的阐述了其政治学思想包括社会契约论的思想;霍布斯的《利维坦》以及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则从不同的人性视角和理论假设出发对国家起源前的自然状态进行论述。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激进的政治思想家斯宾诺莎则认为建立国家是理性的需要,这可以指导人民过和平安定的生活。斯宾诺莎的社会契约论比格劳修斯以及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思想不仅在形式上更加完整,而且内容上也更加进步。正因为如此,他和费希特一起被马克思称作“道德领域内的思想巨人”。当然契约论思想的阐述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两位政治思想家,即卢梭和罗尔斯,他们分别在《社会契约论》和《正义论》中阐述了自己关于自然状态的观点以及契约论思想。我在阅读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罗尔斯的《正义论》后发现,二者遵循不同的逻辑路线,从不同的自然状态描述手法与内容出发演绎自己的契约论的思想。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更注重实践价值,而罗尔斯则更倾向于理论的精密性和逻辑的严谨性,罗尔斯的理论演绎更为精巧。
  从自然状态到社会状态这一人类生存状态的变迁,从无知之幕(Veil of ignorance)到市场经济发展的理性主导,社会经历了复杂的历史变迁。卢梭认为,由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的跨越标志着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及一个公共的“大我”的产生。卢梭进一步认为合法的社会绝不是建立在强力或强制服从基础之上的,因为强力并不等于“权力”,也不等于“权利”,只有公正平等的社会契约,才能为国家的权力和权利的合法性提供基础。
  卢梭对于“公意”的论述与罗尔斯的《正义论》中对“无知之幕”的论述一样,构成了各自社会契约论思想的重要理论假设。从上述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契约论从根本上是关于国家起源的一种理论假设,该理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特色,内容和形式上都逐渐得以完善。1971年发表的《正义论》可谓契约论思想的新颖成果,代表了当前政治哲学发展的较高水平。
  契约论的实践意义更应该体现于其对于民主政治发展的贡献,无论是卢梭还是洛克或罗尔斯等人的契约论思想都反映了一种民主政治的价值取向,细心阅读后会发现,这也许是众多契约论思想家的共性。哪怕是利维坦的作者霍布斯在强调君主统治的主权不可分割时,也同样坚定的主张“人类是平等的”这一基本论据。因此,自由、民主、平等等价值贯穿于契约论思想发展脉络的大部分,并在近代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后的西方政治思想中得以凸显。契约精神在当代或许早已或本就不是国家起源的正确假设,而只是为了某种政治目的或理论演绎的一种理论假设而已。科学的国家起源思想应该从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和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中找到正确答案。但是这不能成为否定契约论价值的论据,因为我们知道契约论产生之初的时代是古希腊时代,契约论的论据中关于自然状态的唯物主义的论述已经颇有实践与理论价值,此外从某种层面上说契约论思想为国家的合法性寻求了在那个时代较为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因此,我认为评价契约论需要从客观的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加以分析,并公正的阐述其学理价值和实践意义之所在。
  二、当前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他山之石——契约论的中国式阐发
  关于民主政治的发展,可以说贯穿于政治思想史的始终,直到21世纪的今天民主依旧是政治发展的理想追求。民主从最早的古希腊罗马时期城邦时代最原汁原味的“大树底下的民主”,到现代程序民主和代议民主的建构呈现出民主的价值的同时,更让我们清晰的看到政治发展的实际演绎。
  当前中国政治发展的路线图,按照政治学家俞可平的见解有三条路线:第一,从党内民主到人民民主;第二,从较少的竞争到较多的竞争;第三,从基层民主到较高层次的民主。自从马克斯·韦伯以后,民主不再过分强调实体民主,而把民主的视线转移到程序民主上来。一般而言,民主需要符合以下标准:第一,普选制;第二,公共部门的分权制衡;第三,权力受到严格的制约与监督等。当然这还远远不够,当前乡村选举中出现的大步乡改革和“两票制”以及“公推公选”都反映了民主政治发展的切实进程,也真实的展现了民主政治演绎的路线图。当然,学生认为民主政治的发展依赖与其他诸如契约论以及各种与之相类似的诸如公共选择学派“委托与代理”等理论的发展。因此,笔者更愿意将契约看做一种人民与国家的“合同”,是双方意思的真实表示,是建立在维护人民主权基础上的民主政治的彰显。这也符合卢梭等契约论代表人物的理论主张,更符合中国当前的实际国情。

第3篇: 学习《社会主义发展简史》心得

社会主义史学习心得体会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中国人民选择的道路是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为经过近代历史反复证明的客观真理,是由探索到清晰的过程。

近代以来,从农民阶级、封建地主阶级、到民族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都对国家道路进行了探索。但都没有完全解决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在五四时期,是文化领域非常活跃的时期,有大量理论学说同马克思主义一起传入中国。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扎根中国,创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带领人民探索中国道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完成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的独立主权国家。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理自信,源自建国70年的成就。新中国成立后,完成了三大改造,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始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尝试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尽管探索过程中出现了失误,但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不可否认。以“两弹一星”为标志的科技进步,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大庆油田的建成,试制成功我国第一架喷气式,这些都为改革开放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重要条件和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继续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初心不改,成功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社会各个方面都有极其显著的变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政府带领人民战胜非典和汶川地震等特大自然灾害、奥运会和世博会成功举办、九年义务教育实现免费,农业税全面取消。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改善,国际地位提升证明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移动通信、载人航天、现代核电、量子科学、深海探测、超级计算等领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一带一路”倡议吸引世界多国参与…70年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足以让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自信。

改革开放肇始,我们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社会实际的辩证统一,我们既坚守又创新,既继承又发展。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条道路弥足珍贵,不仅成功,且越走越广阔,它承载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和人民幸福的美好未来。这条道路正在为推动世界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推荐访问:简史 心得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