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教育与思政课的关系五篇

时间:2022-04-20 10:20:02 来源:网友投稿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党史教育与思政课的关系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党史教育与思政课的关系5篇

【篇一】党史教育与思政课的关系

正确把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

作者:石书臣

作者机构: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234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

ISSN:1007-192X

年:2018

卷:000

期:011

页码:57-61

页数:5

中图分类:G641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

摘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核心内涵都是育人,二者都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要求,但又有不同侧重.二者的本质联系主要体现在任务和目标上的共同性、方向和功能上的一致性、内容和要求上的契合性等方面;二者的不同侧重主要体现在思政内容、课程地位、课程特点和思政优势等方面.正确把握二者的关系,既要认识到二者的本质联系,又要明确二者的区别,充分发挥二者各自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育人优势,形成协同效应,增强育人合力.

【篇二】党史教育与思政课的关系

题目:大学生关于身边优秀文化了解的调查报告

姓名学号:胡慧峰311407090211

所在学院:土木工程学院___

专业年级:工程力学1402班 _

指导教师:马莉 _

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制

2016.6

说 明

1、本实践报告册必须双面打印;

2、必须体现自己真实的思考和情感,严禁抄袭或从网上下载;

3、字体工整、清晰,语言流畅。

4、班长交报告时需提供本班学生名单一份,包括姓名、学号、专业。

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社会调查评价表

大学生关于身边优秀文化了解的调查报告

土木工程学院 力学1402班 胡慧峰

调查时间:2016年7月13日—2016年7月26日

调查地点: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调查方式:问卷采访

调查目的:希望能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

指导老师:马莉

摘要:

在当前南海问题愈演愈烈的形势下,了解中国南海传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对广大中国人民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随着近年来出现的韩国泡菜,端午节申遗成功等事件的发生,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再次引发人们深思。再者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也在随之不断变化,虽然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思想很重,但是能够真正在现实生活中付行动的却很少,传承的效果不尽人意。因此作为新时代的一员,我们要牢记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给予其更活跃的生命力量,将其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7月14日,针对此情况于河南理工大学周边展开关于身边传统文化的问卷采访调查,旨在敲开隐藏在我们身边的文化大门。

关键词:问卷采访 结果分析 文化传承

正文:

一、调查背景

当时间的沙漏漏下最后一粒沙粒,金子的本色才会如此灿烂;当贝壳的泪痕划过最后一瞬,珍珠的色彩也会如此耀眼。当六年的养分在体内积累,毛竹的生机也会如此蓬勃。正是由于历史的洗礼,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最终诞生了华夏女儿的独一无二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歌星的经历,正是由于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形成的。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现如今,知道重阳节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感恩节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情人节的人越来越多,可知道七夕节的人越来越少了。对于我们先辈留下来的许多传统节日,我们中的许多人都几乎全都置于脑后了,这难道不是一种崇洋媚外吗?这难道是我们口口声声说到的责任感吗?然而,我们身边其实有许多人在为我们做榜样,他们能坚守自己的信念,鼓励人们学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著名学者马寅初不就是吗?他积极提倡我们青少年应当多多学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虽然世界正在多元化,但是,我们传统的中化文化不能丢!因此,我们是否想过,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否会被他国文化所取代?这个答案须靠我们用行动来回答。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继续发展的基石,是我们共同保护,共同继承的使命。

此次调研主要是为了了解在大学生中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以及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尽管我们口头上呼吁大家要注重中国传统文化,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愿意花高价钱进入麦当劳,肯德基用餐;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外国人过的洋节,对于本国的传统节日越来越冷淡,就拿春节来说,现在已经很少有年轻人特别注重它,反而会更加注重洋人的圣诞节。 

作为社会未来的中流砥柱、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态度和传承更是非常重要,传统文化离不开大学生的支持,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更少不了大学生的参与。但是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却是有很多人传统文化意识的淡薄,在历史文化常识方面的无知,即便是在大学的校园里面,许多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漠然处之的现象也并不鲜见。 

对此,我暑假期间在河南理工大学南校区做了问卷调查,一共发放300份问卷调查,有效问卷为268份。男女性别各分一半,年龄主要在19到23周岁,主要针对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和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 

二、调查情况

 

从我的问卷调查中来看,现如今的大学生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了解程度不够,不过让我感到欣慰的是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态度很端正。

问卷调查中有题是怎样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很少有人不关心,更没有人说中华文化已经过时,60%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取其长处积极发扬,23%的人更是认为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应努力继承发扬。大家基本上都是在网络和学习教材两种渠道上了解传统文化,还有许多大学生了解的传统文化只是局限于传统文学和传统节日,对于中国其他的优秀传统文化关注较少甚至不关注不了解。

问卷调查中第4—7题是关于自己及家人对于文化传承的态度——几乎所有的家人都是支持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只有极少数的家长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而反对学生文化传承,至于具体原因我们调查人就无从知道,对于大学生本身来讲他们是有很大的兴趣去了解学习本地的民族文化,支持并愿意参与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运动,不过大多数同学只愿意以自学的形式去体验民族文化,并不愿意以更正式的形式去学习这些传统的民族文化。

由于了解到焦作大司马有个二股弦剧团,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剧团是全国仅存的二股弦剧团,但是我们根本没有听说过。我在问卷调查中第8题询问同学们认为哪些因素会阻碍传统文化的传承,20%的学生认为主要是近代西方的文化侵略和文化大革命的发生,40%的学生认为是国家保护措施的不足,还有20%的人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落后的原因造成,其余的认为可能是民间流传的局限性。

问卷调查中第9-12题是关于学生对传统文化保护的措施和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大多数同学认为国家应该采取强而有力的措施来保护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有一些同学认为可以成立一些 特殊的组织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多数学生认为对于外来文化和本国的传统文化我们都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平时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化社会中。 

三、提出建议

总体来看,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是有兴趣的,但这种兴趣没有与自身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没有把兴趣转化为行动。这种状况令人担忧,与国家提倡对大学生开展人文教育,提高其自身的内在素质的初衷不相符。

1、保护传统文化必须要有选择性,传统文化不是自然而然的融入先进文化的,传统总是特定时代的反映,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必然具有局限性,从来都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保护传统文化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扬弃,是一个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过程。我们保护传统文化就必须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尽管宗教大都是劝人向善的,但毕竟在我们这个国度里崇尚宗教信仰自由,因此对于这些节日,我们抱着随兴所至,悉听尊便的态度,但对那些既带有西方生活情趣又符合中华民族尊来爱幼传统美德的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等,我们要大力提倡,努力推广,不断提高民族素质,加快社会文明进程。 

2、保护传统文化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要积极引导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加大财政投入,培养能够传承文化的人和民间团体。加强立法,提高立法质量,运用法律手段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行政效率,彻底扫除制约传统文化保护与复兴的观念、做法和体质等瓶颈,要坚决打击假借传统文化之名宣传封建,资本主义落后意识的人和组织,及时向人民群众释清保护与复兴传统文化的原因和意义,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向海外人民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3、个人应意识到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不仅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也是对我们祖国负责的一种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自觉传承优秀的中国精神,要发自内心的热爱自己民族的文化,去认识、关注它,去保护它。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若一个国家的文化消失了,这个国家也将不复存在,所以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富强,就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自身做起,付出实际行动,继承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小结:

这次实践,我进一步了解了怀川文化,怀川文化孕育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社会实践让我们走出了校园,走上了与社会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见识世面,施展才华。增强我们的意志力。半个多月的社会实践虽然很辛苦,但是很充实,我们学到了很多,苦涩中流露出甘甜,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一方面锻炼了我的能力,另一方面让我更加深入的了解到了传统文化,我觉得这次实践收获特别大。本次的社会实践对我来说收获实在是太过丰富。不仅仅是见识到了诸多的传统文化以及其传承形式,更是知道了许许多多社会中为人处世的技巧,更是在生活中得到了磨练。当然,最开心的是认识到了与我合作的其它队员们。与他们建立的友情是我这一生中宝贵的财富。我感谢学校能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去接触社会、认识那些志同道合的人们。

参考文献

[1]王嫣《谈中国传统文化现状及其保护措施》2009年第8期安徽文学 

[2] 汪义平 《关于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的调查报告》2011年 

[3]漓江学院《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2011年 

[4]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 

【篇三】党史教育与思政课的关系

立德树人与高校思政课教师素质提高的关系

作者:方瑞玲

作者机构:潍坊科技学院,山东 潍坊262700

来源:山东青年

ISSN:1004-0927

年:2018

卷:000

期:009

页码:16-17

页数:2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立德树人;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提高

摘要:我国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在立德树人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摆到了突出的位置,对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在立德树人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总体上是胜任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从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创新素质等方面进一步提高.

【篇四】党史教育与思政课的关系

高校思政课讲好党史故事需要注意的几对关系

● 方 建

【摘 要】[摘 要]讲好党史故事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针对性的有效途径。高校思政课教师讲好党史故事除了要有意识地提高自身讲故事的技能和水平外,还需要处理好讲道理与讲故事的关系,故事的一般要求与党史故事特殊要求的关系,伟大与平凡的关系,党史经验与教训、成就与问题以及党史人物功与过的关系。这几对关系既是讲好党史故事的前提条件也是重要保证。

【期刊名称】上海党史与党建

【年(卷),期】2017(000)012

【总页数】3

【关键词】[关键词]党史故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引导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中国共产党的信任,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新途径新方法。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教育者越来越认识到“理想的教学体系应该有精彩的故事来补充,善于讲故事应该是教学的基本功”[1]。党史故事体现了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决策历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历程,不同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的实践历程,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联系紧密,具有很高的吻合度。从课堂教学实践来看,把党史故事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增强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的一条有益经验。当前,思政课教师讲好党史故事除了要有意识地提高自身讲故事的技能和水平外,还特别需要把握和注意以下几对关系。

一、讲道理与讲故事的关系

亲和力不够、针对性不强是影响思政课教学实效的主要问题。把会议、文件、讲话等研究范式直接搬到教育教学上来,导致思政课教学照本宣科味太浓。另外,教师习惯于“给结论”的方式叙述历史事件或阐释基本理论,情感融入不充分,也没有回应学生的疑惑,难以有效引发学生共鸣。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内容来看,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本身是鲜活的、波澜壮阔的,思想道德与法律本身也是具体的、实践的,但经过严谨的理论表达后形成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地带有抽象性、知识性、逻辑性,这些特性客观上使人产生枯燥沉闷之感。从教学方式方法来看,已有的教学方法没有赶上学生需求的变化,教师把多数时间放在讲道理上,关照学生感受显得不够,容易陷入空洞的说教,“要讲的”和“想听的”之间没有充分协调起来。正因如此,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2]

【篇五】党史教育与思政课的关系

2008年10月第4卷第4期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教学与研究(综合版
ShijiazhuangVocationalCollegeofLawandCommerceTeachingandResearchOct.2008Vol14No14
多媒体教学与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关系
张忠海,邱韵珊
(三峡电力职业学院,湖北宜昌443000
¹
摘要:多媒体是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但也有其先天不足。这主要表现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思政课教学时,如果拿捏不准,易导致重点难点不突出、信息泛滥、教态呆板、过于浅显直白以及不能因材施教等问题的发生。因此,我们认为,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必须明确: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如舍教学质量之/本0而逐手段新奇之/末0,将会导致思政课教学的失败。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多媒体教学;先天不足;扬长避短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JL01-0264(200804-0041-04
TheRelationbetweenMultimediaInstructionand
Ideological&Politicalteachingresult
ZhangZhong-hai,QiuYun-shan
(ThreeGorgesVocationalCollegeofElectricPower,HubeiYichang443000
Abstract:Themultimediaisanadvancedteachingtool,butithastheinborndeficiency,whichismainlyman-ifestedwhenitisusedtoteach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class.Ifusedimproperly,itmayleadkeyanddifficultpointslessprominentandtextstoosimpletounderstand,etc.Therefore,wethinkwemustcertainineachteachinglinkthatmultimediaisonlyameansofteaching-aidanditsstartingandstandingpointistoincreaseteachingresult,
ifnot,itwillleadthefailureinideologicalandpoliticalteaching.
KeyWords:ideologicalandpoliticalclass;multimediateaching;inborndeficiency;promoteadvantagesandabolishdisadvantages.
各高校思想政治课等公共课的多媒体教学已普及,多媒体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具有很多优点,但也有其先天不足。如何/扬长0已多有论述,笔者仅从/避短0的角度,谈谈克服多媒体的先天不足,确保思想政治课教学高效率的一些实践与探索。
展示大量的教学资料,而且也节省时间,节奏加快了,这样教学内容可以大大增加,能缓解教学内容与课时的矛盾,这对高校思想政治课这种课时少、内容多的课程来说,是一大利好。正因为如此,很多同行在备课时都恨不得倾其所有,把自己肚子里的精华一股脑儿地倒给学生,致使课件庞大,内容过多,势必挤占对重难点内容的分析时间。况且,多媒体所展示的内容并不只限于重点,若课堂
一、容量过大,容易淡化重点难点
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
¹
收稿日期:2007-12-21
作者简介:张忠海(1956-,男,湖北天门人,三峡电力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政教育与伦理学。

42
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教学与研究(综合版2008年第4期
容量过大,且又速度快[1],则很多学生就不知道该如何做笔记,有时甚至都还没有看清内容,或者看清了但还没来得及思考,就切换了内容。学生不能及时巩固已学的内容,必然影响后续教学内容的学习。特别是一些重难点内容,是当堂课的关键,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组织学生分析、思考,必然会影响学生的消化吸收,教学效益反而下降,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因此,合理组织教学进度,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是多媒体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要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教学密度。但压缩饼干式的教材与贵如黄金的学时之间的矛盾随着思政课程的改革更加突出了,因此我们又不得不增加教学密度。在此笔者坚持认为:在课件设计时,一定要控制好容量,同时注意控制上课的节奏,把节省的时间向重点难点转移,以提问的形式督促学生思考,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消化重点、理解难点。
教材讲不完怎么办?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才可能为课件消肿。比如,笔者在讲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6第二章[2]用时90分钟。具体的处理是:第一节在前一次课结束时布置学生自学,并给出思考题:你爱我们的祖国吗?爱她什么?课本上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0,你愿意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统一独立贡献自己的才智乃至生命吗?具体说说,你有什么准备?上本章时,用10-15分钟时间就上述问题进行讨论。第二节是本次课的难点,第三节是本次课的重点,用75-80分钟基本可以解决。另用90分钟选播爱国主义影片,如5东京审判6等。
偏移,致使学生忽略了对知识点应有的注意,影响了课堂学习的效果。
应该明白,教师使用各种教学手段的目的不外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吸引学生注意力、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最终实现教学目标。任何教学手段的运用,都应该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再先进的教学手段如果偏离了教学目标,那就成了一种华而不实的噱头。我们不能不注意画面的观赏性,特别是思想政治课这类内容相对比较枯燥的课程,尤应如此。适当的观赏性对于刺激学生的无意注意是很有作用的,但也不能使人眼花缭乱,导致以/文0害/义0,喧宾夺主。如果课件的形式美观有余[3]而育人的实效不足,就会干扰学生的注意、迷乱学生的思维,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试想45分钟的一堂课,一会儿是逼真的三维动画、一会儿又是动听的音乐、一会儿又是优美的诗朗诵、一会儿又是激烈的讨论,不错,学生的感官确实是被调动起来了,但同时也分散了他们的有意注意力,淡化了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当然也就无法实现教学目标。
有鉴于此,教师在选取材料时,既要注意素材的吸引力,同时更要注意选取紧扣主题的素材。课件制作要简洁明了、主次分明,最主要的是实用,避免表面豪华而内容单薄,更不能画蛇添足,无病呻吟。同时,如上所述,还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师生共同对画面内容作充分的深刻的解读,促进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充分的吸收和消化。
三、教态呆板、教室过大,影响师生互动
利用多媒体教学,由于设备与环境所致,教师只能坐在设备前边操作边讲授,因此,容易忽视教学的主体学生,影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难以达到师生和谐互动的境界。其次,由于坐着,教师的体态语大大减少,师生之间缺乏直感的交流,从而使互动效果大大地削弱。再次,教师上课使用话筒,声音失真,让学生感到陌生,增加了师生间的距离感。最后教室太大,在互动的过程中,前面的师生听不清后排同学的声音,后排同学也听
二、信息泛滥,影响有效信息的接受
有的教师为了把课件做得精彩,花费许多精力从各种渠道搜集了不少生动的画面,剪辑了丰富的影视材料,声色兼备、动静交融,非常有感染力,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有了显著的提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也许正是由于多媒体丰富多彩的画面,反而导致教学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干扰过大,学生无意注意过多,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重心发生

张忠海邱韵珊多媒体教学与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关系
43
不清前排同学的声音,同学之间特别是师生之间的期望、暗示、眼神等非言语交流的范围受到阻碍。
作为人文学科的思想政治课,它不仅要求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还要有师生间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4]。教师儒雅的气质、饱满的激情、个性化的语言、抑扬顿挫的朗读,这些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是其人格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具有持续连贯的潜移默化的感染力
[5]
中这一点也显得比较困难。
笔者对教学反馈采取的因应措施是通过/粉笔+黑板0的方式予以补救,这可以适当地突破/预设0,兼顾/生成0。而对不同专业、不同班级教学内容的设计,如果差异较大可以在课件中设计两套方案,采取链接的方式加以解决。比如笔者在讲解5国际经济法6部分时即根据文理科学生的特点作如下处理:经济类的学生侧重国际贸易法部分的讲解、工科学生则侧重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讲解,所有内容全部编入课件,讲解时根据需要,通过/链接0来相机跳转。尽管还不是很自如,但这一问题基本上还是可以解决的。
。德国教育
家乌申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个人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0因此,多媒体教学一定要注意克服/一坐到底0的毛病,除了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适时走近学生,调整学生的注意之外,在学生的思考、讨论、阅读、练习、答问等环节上,也要离开控制台,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交流、探讨、指导、点拨或倾听。
五、过于浅显,影响思维训练
[7]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重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0因此,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是我们教学过程中必须培养的基本技能。而这些基本技能,需要学生多动些脑筋,多思考些问题才能得以培养和提高。
但是,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如何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往往容易被忽视,其主要原因在于:
其一,多媒体教学技术的直观性、形象性。一些教师过多的使用图片、录像和实景照片,以图像直觉取代语言形象,竭尽所能把教学内容浅显化、细腻化,其优点是可以将抽象的教学内容、枯燥的说教变成耳闻目睹的具体视听形象,丰富学生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难度,便于学生接受,但因此也有可能使学生由不必思维发展到怠于思维,无形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锻炼和提高产生某些负面影响。
其二,大多数教师的多媒体教学以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代替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整个课件将整节课的结构按照教师的课前设想进行整合,学生只要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顺应设计者的思维方式即可,这样难免破坏或干扰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学生也没有
四、程序固定[6],影响因材施教
多媒体课件一旦设计好,由于其过强的/予设性0,必然会制约课堂教学的/生成性0,对教师的因材施教以及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对教师因教学反馈的不同而采取的因应措施有所束缚。教师在传统讲授过程中,可以随时观察学生听课的精神状态,可以通过提问,有针对性地就某个学生或某个问题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然后适当地采取因应措施;教师在传统讲授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自身思维的活跃程度不同或客观环境的激发,导致灵感突发而沿着一种更好的思路讲下去。因此,教师在传统讲授的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师生间的双向交流碰出/火花0而改变原有的设计。而多媒体教学由于其程序的/预设性0限制了老师的因应措施和临场发挥,束缚了教师的/灵机一动0。
其次,教师对所讲授的内容的取舍也相对地受到了一些限制。比如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对教学内容进行一些必要的有针对性的取舍与补充,但在多媒体教学

推荐访问:党史 关系 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