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四篇】

时间:2022-04-13 19:10:02 来源:网友投稿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美术经典中的党史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4篇

第一篇: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

经典中的经典 诗歌中的诗歌

  [摘要]红色经典电影歌词是经典中的经典、诗歌中的诗歌,达到了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完美统一。本论文从文学的角度对红色经典电影歌词进行了解读,阐述了它所具有的基本特征,为电影歌曲的欣赏、创作提供一个视角、一种借鉴和一些方法。

  [关键词]经典 红色 抒情 形象 音乐

  一部经典的电影,除了要有经典的情节、经典的画面、经典的对话。还要有经典的电影歌曲:一部经典的电影歌曲,除了要有经典的曲调、经典的旋律,还要有经典的歌词:一支经典的歌词,当我们仅仅去阅读而不是去歌唱时,往往就会感觉到它同样是一首诗、一阙词、一篇短小优美的散文,表现出极强的文学性。特别是有些歌词,本身就来自于已有的诗词。其文学色彩更是不待而言。作为红色经典的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其歌词更是经典中的经典、诗歌中的诗歌,达到了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完美统一,因而被人们长久地传唱、品味和欣赏,激励并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那么,这些红色经典电影歌词的文学性表现在那些方面,其文学特征又是怎样的呢?

  

  一、歌词主题的红色旋律

  

  文以气为主,气胜则文胜。红色经典电影歌曲只所以能成为唱响万家、流传不废的经典,首先就是因为其中充溢着的一种纵横千古的浩然正气,洋溢着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卓然豪气,激荡着一种舍小家、为大家的凛然大气,回响着一种不畏艰险、奋勇向前的昂扬锐气,贯穿着一种“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凌云志气,流溢着一种感天动地、荡气回肠的英雄之气。回旋着一种义薄云天、气贯长虹的革命之气。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沉的爱,对党和领袖的发自内心的崇敬爱戴。对人民子弟兵的真情厚意,对革命的热切向往,对理想信念的坚贞执著。正是这种正气、豪气、大气、锐气、志气背后最深刻的精神力量。爱国主义是红色经典永恒的旋律,革命是红色经典不变的主题,红色是红色经典永远的魅力。每一首红色经典电影歌词。可以说都是爱国主义的颂歌,都是革命的颂歌,都是高亢激昂的英雄主义的颂歌。如《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就集中表现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自由、誓死不当亡国奴、决心血肉之躯共铸长城的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唱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心声,唱出了每个中国人的心声,唱出了我们的民族之魂,因此后来被选作我们的国歌而为国人代代传唱。又比如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中对祖国的赞颂,电影《红日》插曲《谁不说俺家乡好》中对家乡的赞美,故事片《闪闪的红星》主题歌《红星歌》中对党的歌颂,电影《青年中国》插曲《游击队之歌》、中对人民军队的歌赞,电影《红孩子》插曲《共产儿童团歌》中对革命的礼赞,故事片《英雄儿女》插曲《英雄赞歌》中对英雄的颂扬,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选曲《南泥湾》中对劳动的咏唱,故事片《红色娘子军》主题歌《娘子军连歌》等对革命理想的吟唱,电影《小花》插曲《妹妹找哥泪花流》中对亲情的歌咏,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插曲《怀念战友》中对同志友情的歌吟,电影《柳堡的故事》插曲《九九艳阳天》中对爱情的歌唱等等。这里面尽管也有亲情、友情、爱情,但莫不和爱国、革命联系在一起,爱国和革命也使得这些亲情、友情、爱情的展现摆脱了个人生活的小圈子,赋予它革命浪漫主义的激情和英雄主义的豪情,摆脱了低沉、忧郁、凄凉和感伤的情调,因而具有一种崇高的美学意蕴和广泛的思想意义。

  其次,红色主旋律还表现在塑造人物形象的单纯完美和感情色彩的爱憎分明上。和当时文学创作上高大全人物形象塑造的美学要求以及人们思维的二元对立相通,在歌词创作上也拒绝有缺点的英雄。反对感情表达上的朦胧、模糊,洋溢着朴实、直率、开朗之美。比如《红星照我去战斗》中的潘冬子、《英雄赞歌》中的王成、《没有眼泪,没有悲伤》中的韩英、《红梅赞》中的江姐等都是个性鲜明、立场坚定、信仰坚贞、浑身是胆的革命英雄。歌词中表达的对党、对领袖、对祖国、对人民、对子弟兵、对英雄、对家乡、对劳动、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歌颂。对帝国主义的蔑视、对地主恶霸的憎恨、对敌人的嘲笑怒骂,都是爱憎分明、毫不含糊的。人物形象的单纯完美,人物感情的爱憎分明,使得歌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革命精神更为集中鲜明,更为崇高.教育意义也更加突出。

  

  二、歌词内容的抒情性

  

  诗主情,词主情,歌唱用的电影歌词更是要有浓郁的抒情性。当电影情节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物情绪酝酿到一定阶段,丰富强烈的感情仅靠画面语言、人物对话难以传达或传达不尽时,一段电影音乐往往能起到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形象的作用.浓郁的感情因而也被抒发得淋漓尽致,因此可以说。强烈的抒情性是红色经典电影歌词的一个重要特征。如歌曲《映山红(二)》“映山红啊,映山红,英雄儿女血染成。火映红星哟,星更亮,血洒红旗哟,旗更红。高举红旗哟,朝前迈,革命鲜花哟,代代红”,在整首歌词中,革命鲜花和英雄儿女交相呈现,血洒红旗和火映红星互相辉映。四个意象交互叠加,充分扩大了歌词内容的表现空间和歌词语言的想象空间,画面感极强,抒情性极强。“火映红星哟,星更亮,血洒红旗哟,旗更红”,这是一曲映山红的颂歌,一曲英雄儿女的颂歌,一曲英雄主义的颂歌,突出的革命思想、浓郁的抒情性正是这首歌曲感染听众的一个重要原因。

  又如故事片《归心似箭》插曲《燕南飞》“燕南飞。燕南飞,燕叫声声心欲碎。不等今日去,已盼春来归,已盼春来归。今日去,原为春来归,盼归,莫把心揉碎,莫把心揉碎,且待春来归”,电影讲述了一位受伤的抗联战士和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的爱情故事,歌曲就集中展现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拥护爱戴,抒发了这位妇女对抗联战士的无比牵挂、无限崇敬和无尽思念。随着低沉悲壮旋律的一遍遍地响起,真真要把人的心都揉碎了。抒情主人公听着燕叫声声心欲碎,听众听着这首歌也会甘肠寸断,怎能不为之动容、为之流泪呢?可以说,强烈而浓郁的抒情色彩,也是这首歌曲获得成功的关键。

  歌词内容的抒情性不仅表现在抒情表达本身上,还表现在歌词中的叙事和描写上。如电影《洪湖赤卫队》选曲《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歌中叙述了韩英一家二十六年前的悲惨遭遇和她走上革命道路的经历。里面有彭霸天霸占田地、韩英爹娘被赶湖上、爹爹棍下丧命、娘带韩英外地逃荒的大段叙述,有寒冬风狂、大雪纷纷下、两眼泪汪汪、北风呼呼响、雪花白茫茫等景物描写,但无论是叙事还是写景,都浸透着对地主的血泪控诉、对党的热情讴歌,无不抒发着韩英“为革命。砍头只当风吹帽:为了党,洒尽鲜血心欢畅”的革命英雄主义的豪情和“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又如歌曲《我的祖国》,整首歌词大部分都是对祖国进行描写:有宽阔的大河,有芳香的稻花,有花一样的姑娘。 有心胸宽广的小伙,有艄公的号子,有船上的白帆。这些描写都是为了表现祖国的美丽、英雄和强大,都是为了抒发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追求自由、热爱和平的强烈愿望和斗争精神。其抒情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三、歌词表达的形象性

  

  文学是形象化的艺术,作为文学作品的红色经典电影歌词更不例外。它常常驰骋丰富的想象、大胆地虚构,采用极度的夸张、新颖的比喻多角度地铺陈、多侧面地烘托,力图在有限的篇幅中创设一个意境、营造一种氛围,较为形象地抒情、较为生动地表达电影主题,在歌词表达的形象性上显示了它的经典。如歌曲《红梅赞》就采用了屈原诗歌《橘颂》等文学作品常用的托物言志的写法,“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的红梅就是一种人格的象征、一种精神比喻,写的是红梅,表现的却是江姐等先烈红梅一样不畏严寒、昂首怒放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歌剧《红珊瑚》选曲《珊瑚颂》也采用了这种手法,“一树红花照碧海,一团火焰出水来”“云来遮,雾来盖,云里雾里放光彩”“风波浪里把花开”的珊瑚也成为不畏艰险、奋勇前进精神的代称,这是珊瑚的颂歌,也是珊瑚一样品格和精神的颂歌。

  又如歌曲《映山红(一)》“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的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短短四句歌词中包含了三个比喻,而且是比喻套着比喻。先用两个精妙的比喻来写劳动人民盼望红军就像夜半三更盼黎明、寒冬腊月盼春风一样,然后点出本体时又把红军给穷苦人带来解放比作映山红。正是靠着三个贴切的比喻才把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劳苦大众对红军的期盼之情、把红军给穷人带来的光明表现的形象生动。又如歌曲《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中对领袖的描写:“太阳照得人身暖哟,毛主席的思想的光辉照得咱心里亮”,也恰当地运用了比喻的写法,真切地传达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领袖由衷赞美,感情是淳朴的,也是真挚的。

  歌曲《英雄赞歌》更是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法来创设环境、烘托气氛,来表现英雄的形象:“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做和声,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英雄猛跳出战壕,一道电光裂长空:地陷进去独身挡,天塌下来双手擎,两脚熊熊趟烈火,浑身闪闪披彩虹。一声喊叫炮声隆,翻江倒海天地崩:双手紧握爆破筒,怒目喷火热血涌,敌人腐烂变泥土,勇士辉煌化金星。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歌中有比喻,有拟人,有夸张,有想象。有动作描写,有环境烘托,随着歌词内容的一句句展开,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横卧烈火中、刘胡兰昂首向铡刀、十九勇士飞夺卢定桥、狼牙山五壮士纵身跳悬崖等一幅幅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画面浮现在我们的眼前,这种惊天动地的壮举,这种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概,这种积极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即使同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和诗仙李白的诗歌相比。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四、歌词语言的音乐性

  

  好的歌词可以拿来阅读,但它首先是用来歌唱的,是同曲调、旋律等音乐因素相配合来歌唱的。如果不能配乐歌唱,即使语言再优美,文学性再强。艺术性再高,充其量也只能作为诗词来欣赏,而不能作为歌词来演唱。因此,配合曲调旋律,音乐性也是歌词语言的一个显著特征,红色经典电影歌曲要走进人民大众,在这一方面更为突出。

  歌词语言的音乐性首先表现在韵脚的和谐上。每一首歌词或每一节歌词,大致押同一个韵,而且大都放在每一句的句尾。在相同的位置上交替出现相同或相近的韵,读起来声律和谐,唱起来回环往复、婉转悠扬,形成很好的听觉效果。比如歌曲《红星照我去战斗》“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雄鹰展翅飞,那怕风雨骤,革命重担挑肩上,党的教导记心头,党的教导记心头。小小竹排江中游,滔滔江水向东流,红星闪闪亮,照我去战斗,革命代代如潮涌,前赴后继跟党走,前赴后继跟党走。砸碎万恶的旧世界,万里江山披锦绣。砸碎万恶的旧世界,万里江山披锦绣,万里江山披锦绣”,两段歌词都押了同一个ou韵。因而朗朗上口,悦耳动听。

  歌词语言的音乐性还表现在每节歌词的句数、字数的大致对称上。这种句数、字数的对称不仅是为了识记,更是为了便于歌唱。因为每节歌曲的旋律也是大致相同的.而歌词有时又是和旋律紧密配合的。旋律的舒缓、声音的长短,对应着也要求句数、字数有一定的变化。所以几段歌词看起来往往是比较整齐的、和谐的。如歌曲《送别》

  送君送到大路旁,君的恩情不能忘。农友乡亲心里亮,隔山隔水永相望。

  送君送到大树下,心里几多知心话。出生入死闹革命,枪林弹雨把敌杀。

  半问屋前川水流,革命友谊才开头。哪有利刀能劈水,哪有利剑能斩愁。

  送君送到江水边,知心话儿说不完。风里浪里你行船,我持梭镖望君还。

  四节歌词每节四句,每句七字,结构对称。字数相等,从形式上看就很像一首音节整齐的古体诗。

  歌词语言的音乐性还表现在复沓手法的运用上。复沓又称反复,是古代民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环境的多侧面烘托、人物的多角度描写、情节的一步步展开、感情的一层层推进,正是这种反复的铺陈、渲染、描摹、烘托,才能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才能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艺术效果。比如上面所说的歌曲《送别》,四节歌词有情节的层层展开:送君送到大路旁,到大树下,到半间屋前,最后到江水边,还有感情的反复渲染:从君的恩情不能忘,到心里几多知心话,再到革命友谊才开头,最后到知心话儿说不完,正是通过复沓的手法把同志间的革命友谊表现得淋漓酣畅。复沓在不同的歌曲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关键词的反复,如电影《小花》插曲《绒花》中的“绒花”,《映山红(二)》中的“映山红”:有中心句的叠唱,如《九九艳阳天》中的“九九艳阳天”,《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也有整首歌词的重复叠唱,如歌曲《燕南飞》、《映山红(一)》。值得注意的是,复沓不是一味地重复,而是在重复中包含着变化,变化中保持着不变,变化的是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的叙事、写景,不变的是作品中一以贯之的浓郁感情。

  以上用举例的方法,从文学的角度阐述了红色经典电影歌词所具有的一些比较显著的特征,实际上其文学性还有其他一些表现,如语言的优美、描写的生动、形式的短小等,正如文学理论中常说的“诗有法,但无定法”,作为经典的红色经典电影,其歌词虽有一些共有的特点,但同时又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上面对这些歌词的文学解读是尝试性的。也是肤浅的。好歌代代传,它们是经典中的经典,诗歌中的诗歌。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第二篇: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

读党史经典,不忘初心

中国共产党历经挫折磨难,总能一次次从几近崩溃的边缘脱离险境,又从失败和曲折中振奋崛起。我们的党建立至近百年,依然生龙活虎、依然前程无量。这段时光再一次学习党史,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的党深深植根于群众的土壤之中,我们的党又与时俱进,有着无与伦比的生机和活力,历史注定了中国共产党必将永葆青春。如果说93年前我们的党还只是一轮初升的旭日,那么这天就更加是一轮勃勃朝气,永远都不会衰落的红太阳。

透过这次学习党史的经历,我懂得了很多,让我感慨良多、受益匪浅。中国共产党在民不聊生、破败不堪的旧中国诞生,领导亿万中国人民建立起富强民主的新中国,到这天有了建设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好局面,91年风雨历程充满艰辛与坎坷。我党历经战火洗礼和历史考验,其历史凝聚着无数革命党人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就应学习那些优秀的共产党人为国家而付出一切的精神,我们在工作中,不仅仅要学习专业知识,同时我们也要时刻关心国家大事,为国家未来献出自我的一份力。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不仅仅照亮了现实,也照亮了未来。透过对党史的学习,我们才能更好的了解过去,才能看清前进的方向,此刻从两个“牢记”和四个“求”来说说我对党史的认识。

一是牢记党的理想信念,始终不忘党的最终目标。理想信念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对于我们共产党人,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为将来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这就是我们的理想信念。失去了,就不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动力和理想源泉。我们党的历史之所以有着如此丰厚的底蕴,正是因为每一名共产党人都牢记党的理想信念,不畏流血、不畏牺牲,朝着它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二是牢记党的历史经验。历史是一本严肃的教科书,我们的党史,正是一部描述中华民族走出劫难、挺起脊梁的鲜活教材。党史记录着新中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一个又一个奇迹,这其中的经验和智慧无不凝结于党的历史。

让我从思想到灵魂再一次地理解中国共产党最先进的思想、最伟大的理想和最崇高的事业洗礼。我感受到的是再一次的心灵震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此刻拥有的一切。

一要“求真”。毛泽东同志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实践证明,如果缺乏了认真精神,党的执政潜力就会削弱,什么事情也办不成。91年党的历史,本身就是一本求真务实的教科书。“不懂历史的人没有根,淡忘历史的民族没有魂”。学习党史,必须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切忌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断章取义,缺乏系统的、辩证的学习、运用潜力,要认真、系统的学习,全面、正确地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

二要“求深”。历史穿越时光的隧道,它传递出的情感价值,温润着一代又一代;它传达出的信仰力量,激励着一辈又一辈。学党史,知党史,需要深入学习、深入思考、深入应用。要由许多“小细节”里品出“大关节”来。要潜心读书、用心体会,全面系统的学习党的历史,防止“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杜绝想起来读一点,忙起来丢一边,务必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做到学不精通不罢休、学不深入不放手。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多学、深学、学深、学透,要立足于研究性地学,而且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反复思考、深入思考,全面系统的理解掌握党执政兴国的规律性,全面系统的继承党发展壮大的宝贵经验,学会辩证的认识党的历史、借鉴运用党史。

三要“求实”。实事求是,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学习党史,也务必秉承这种传统和精神。无论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是党的宝贵经验,只有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加以总结,才能使党史有效发挥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一要联系实际学,不能像读天书一样,不入心、不进脑;二要注重实效用,要注重发挥学习党史对理论创新、资政育人乃至社会进步的用心推动作用。学习党史的目的是为了从党史中吸取营养,提高素质,增强潜力。

四要“求新”。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改革创新的历史,不是教条,切忌照搬照抄。党的历史是党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力量源泉。这天,我们学习党的历史个性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历史,就是要从中吸取成功的宝贵经验,防止失败的教训在当前重演。要透过党史的学习、借鉴和运用,使党员干部在思想认识上有新提高、在理想信念上有新增强、在推进科学发展上有新贡献、在服务群众上新作为,不断谱写党的建设事业新篇章。

学习党史,务必深刻领会,用心思考;学习党史,务必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以学促用。

党的历史像一条河流,曲折但是坚定地向着一个方向流动。穿行在93年的历史长河,点点滴滴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辉。我要做这长河中的一滴水,任他洪水猛兽还是壁立千仞都无所畏惧、坚定不移!我会一向坚定不移的拥护党的领导。

近百年的风云变幻,近百年的潮起潮落,近百年的光辉历程,揭示了一条深刻的真理:中国共产党是时代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是全国人民心中永远不落的红太阳!

第三篇: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

读史学史用好史,书写新时代奋斗史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指出,中共中央决定,今年在全党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恩格斯曾说: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历史,镌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和精神脉络,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思想力量和文化基因。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背景特殊、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和最好的营养剂。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多读历史、学习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营养,并将其贯穿到工作中,用党的历史照亮新征程,书写新时代奋斗史,庚续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的精神,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力拼搏。以问题意识读历史,提高本领意识。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党的历史就是一部直面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历史,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党的建设等方方面面,蕴含着丰富的治党治国治军智慧。“十四五”全面擘画,如何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如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如何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这一系列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广大党员干部应以读史学史用史,凝聚奋斗的共识、激扬奋进的力量。要带着问题学、结合工作学,向历史寻求帮助,寻求灵感、借鉴经验,不断强化本领意识,做到求真务实、学以致用。以辩证方法看历史,增强奋斗本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我们学习党史的最根本思想工具。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唯物史观,坚持全面看待历史、注重历史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才能把握历史规律,把握党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并以此增强奋斗本领。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准确把握历史的主流和本质,汲取经验教训,不断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以战略思维学历史,持之以恒奋斗。战略思维,就是要跳出历史事件本身,学会融会贯通,站在更宏观的层面总结历史规律,寻找历史进路。只有以战略思维学历史,才能对历史进行全局性和系统性思考,才能站在全局高度思考现实问题,才能要把握整个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并顺应历史趋势在实践中做出合理决策。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战略思维学历史,“读”出系统性的历史规律,不断从党史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并始终保持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奋斗韧劲,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走好新征程、见到新气象。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这样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好地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把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学党史要念好“八字要诀”

风雨百年,青史可鉴。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号召要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学好党史不仅能让我们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增强我们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更重要的是可以拓展我们的历史眼光和历史思维,在党史中汲取攻坚克难的智慧和启迪。为学好党史,党员干部务必念好“八字要诀”。学党史重在“专精”,下足“读书不觉已春深”的硬核功夫。百年党史细节浩如烟海,历史脉络盘根错节,要想准确把握我们党的百年发展史,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读权威、学经典。“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学习党史切勿抱有“消遣”“猎奇”思想,切不可为了满足消磨时间、满足好奇心而进行学习。只有下足寻根溯源的真功夫,沉下心、静下心,铢积寸累、日就月将的学习,才能将权威著作和经典篇章学深悟透,品尝出真理的“甜味”。才能让我们紧紧贴合历史发展的主线和主流,对世情、国情、党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判断,不为错误观点所左右,不为干扰所迷惑,做到坚守政治方向不偏航。学党史贵在“体悟”,抱有“替人垂泪到天明”的共情体验。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仅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一次全面回顾,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一次心灵朝圣。为此我们要细心品读、用心感悟,在重温红色经典中寻求理想之光、在学习革命先烈中汲取信仰之力、在对比时代变迁中感受奋斗之艰。学习党史不仅要在情感上交融,更需要在精神上赓续。我们必须在学习党史、借鉴党史中汲取成长营养,传承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恪守为民初心,担起时代重任。学党史难在“学新”,永葆“惟进取也故日新”的进取精神。党的历史是一部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理论探索史,党的理论、党的历程在持续不断更新和发展。这就需要我们聚焦新发展阶段的新使命、新任务,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坚持学党史,学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经常学、反复学、比较学,把握历史规律,持续更新观念,总结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强化党的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

第四篇: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

读《领导干部读党史经典》感想
最近一段时间认真阅读了《领导干部读党史经典》这本书,之前对党史很少有系统的学习,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我真切感受到了我们党历史文化的厚重,以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伟大祖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同时自身的党性修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而我们的党史经典正是这样一面镜子。《领导干部读党史经典》这本书以解读《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23篇党史经典文献为切入点,按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分成“开天辟地”、“革命新途”、“艰辛探索”、“历史转折”、“春潮涌动”、“与时俱进”、“中华复兴”7章,将大量的党史重大事件、历史转折融入叙述内容,以党的XX和XX为主线,探索中共党史与当代中国的发展之源,从理论高度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为何能从小到大、由弱变强、越挫越勇的原因,生动传达中国共产党人进行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的激情和智慧,以及独特的精神力量。
重温党史,就要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阅读党史经典,我们会想起红色岁月,忆起革命年代,涌起红色激情。中国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说,是人民力量的胜利,人民意志的胜利。从党史
-1-


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就要永远高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旗帜,牢固树立群众观念,真正做到思想上贴近群众、感情上融入群众、工作上深入群众、行动上为了群众,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重温党史,就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对个人而言,信仰构成个人行为的支柱;对民族来讲,信仰构成凝聚民心的精神;对国家来说,信仰构成国家意志的核心。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有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抛弃殷实富裕的生活,甚至毁家纾难而走进山林,建立革命WZ,这就是理想的召唤,就是信仰的力量。
重温党史,就要学习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精神。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在此书中看到了我们当代年轻人所缺少的艰苦奋斗精神。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再到“九八抗洪”精神等,我们党一直在艰苦的环境下,用崇高的无产阶级精神信仰和实际行动拼搏奋斗。这是一种精神力量、一种无畏的思想境界,是中国共产党多年积累下来并始终坚持和倡导的优良作风。也是党史经典中强有力的精神源泉,激励我们年青一代艰苦奋斗,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
党史是党的历史记载,是党的灵魂积累之本。让自己走进红
-2-


色的党史经典,从中感悟红色文化的激情,让精神与信仰散发恒久的光芒,我们会更深刻地认识党,净化自己的心灵,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3-


推荐访问:党史 美术 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