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百年历程历史事件范文四篇

时间:2022-04-19 19:00:03 来源:网友投稿

年历主要有阳历,阴历,阴阳历三种。 阳历以地球公转周期为依据:阴历以月相变化为依据;阴阳历结合两者特点。世界上最通用的是阳历,我国使用的一般是阴阳历,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党的百年历程历史事件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党的百年历程历史事件4篇

党的百年历程历史事件篇1

李白的历史事件

李白诗中以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题材的怀古咏史诗,据我粗略统计,有近百首之多,无论其绝对数量和占李白全部诗作的比例来看,今天 给大家精心挑选了李白的历史事件,希望文章对大家有所启发。

李白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李白初进长安封建帝王常在冬天狩猎。唐玄宗即位后,已有过多次狩猎,每次都带外国使臣同去,耀武扬威,以此震慑邻国。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又有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因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

李白作品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李白西来的目的是献赋,另外,也趁此游览一下长安,领略这座“万国朝拜”的帝京风光。他居住在终南山脚下,常登临终南山远眺。当他登上终南山的北峰时,眼前呈现出泱泱大国的风貌。

他深感生存在这样的国家是不平凡的,因此颇有自豪之感。可一想到这兴旺发达的帝国内部己产生了腐朽的因素,他的轩昂情绪又受到打击。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何时人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李白还在送卫尉张卿的诗中陈述自己景况很苦,希望引荐,愿为朝廷效劳。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李白有次去紫极宫,不料竟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他早就拜读过贺老的诗,这次相遇,自然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出去换酒与李白共饮。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

一年快过去了,李白仍然作客长安,没有机会出任,他的心情有些沮丧。好友诚意相邀,希望他同去青山之阳的别业幽居,但李白无意前往。这次去长安,抱着建功立业的理想,却毫无着落,这使李白感到失望并有点愤懑。往王公大人门前干谒求告,也极不得意,只有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了长安。

李白赐金放还42岁的李白得到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的推荐(一说由道士吴筠引荐)到了长安,唐玄宗对李白的才华很赏识,礼遇隆重。李阳冰《草堂集序》谓:“降辇步迎,如见绮皓(秦汉间“商山四皓”之一)”。“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但唐玄宗只让他供奉翰林,做自己的文学侍从。三年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 。

三年长安生活,使李白对朝中种种腐败、黑暗有了更多的认识。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是李白政治生涯的分水岭。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

党的百年历程历史事件篇2

有关历史事件的成语有哪些_有关历史事件的成语讲述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一直倍受关注。语言相对论,即语言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被很多人接受。但是有更多的人强调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影响,今天 给大家带来了有关历史事件的成语,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项庄舞剑,成语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成语出处清;刘坤一《致张香涛书》:“[定兴]乃于署督篆任内,奏参银元局及淮山盐务,牵涉敝署,不无激射之词,论者谓为项庄舞剑,而弟因未尝稍存芥蒂也。”

这次省公安厅要检查枪支和爆炸物品,会不会也想来个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呢?他知道他在走私案中的作用,掏心窝子说,没有他杨行四点头,孔燕飞就是有八个胆也不敢走私,她不想要命啦,连他妈海上漂过来一张台湾的心战传单都逃不出边防的眼,她还想一船一船地往这儿运摩托,门都没有!……但话又说回来,这个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他在她案中负责任的一点就是帮她卸了一下船,别的还有什么?人家市委书记安排的工作咱能不干?得干,得坚决的干!……有了这份托词,他的心里也就觉得踏实了许多。

我看忠阳同志的情绪有些问题,在常委会上的表态很不得体,是项庄舞剑嘛。

一是表演"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而项伯出席舞剑保护沛公;一是表演唐人张旭、杜甫观公孙大娘舞剑器。

有关历史事件的成语二:南辕北辙《南辕北辙》寓言故事出自于《战国策;魏策四》,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表达了作者对明君的渴望,来展示自己的才华,能够有一番作为的心里情怀 。意思是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有关历史事件的成语三:滥竽充数滥竽充数,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字面意思是说: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出自《 韩非子;内储说上》。

先秦;韩非《韩非子;内储说上》其作者是韩非子(前280-前233),战国末哲学家, 法家的主要

滥竽充数(6)代表人物

战国晚期韩国人(今河南新郑,新郑是郑韩故城),韩王室诸公子之一,战国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史记》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因为口吃而不擅言语,但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但古人认为是阴谋学家,韩非的著作一大部分关于阴谋。韩非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韩非认为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便退而着书,写出了《 说林》、《 说难》等著作,洋洋十万余言。

党的百年历程历史事件篇3

白露历史事件

【篇一:历史】

高三历史阶段性检测 2014.10

Ⅰ卷(共计5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共计50分)

1、农谚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它对于农业生产必然起着一定的 指导作用,如“要知五谷,先看五木”,“白露早,寒露迟,秋分草子正当时”,“种好稻好,娘好囡好”,“早稻水上飘,晚稻插齐腰”,“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以上五则农谚反映了 a.劳动人民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劳动人民懂得尊重自然规律 c.农业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生产部门 d.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2、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材料最能表明元朝

a. 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b. 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c. 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d. 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3、一位学者认为唐宋时期江南曾经实施稻麦轮种制(不同农作物轮换种植),并引用白居易任职苏州时写的诗句“去年到郡日,麦穗黄离离;今年去郡日,稻花白霏霏”证明自己的说法。关于这位学者的看法,以下哪项较为合理

a.诗里提到麦作、稻作,足以作为稻麦轮种的佐证 b.诗中指出稻、麦产於不同季节,足以说明轮种制 c.诗中并未指明稻、麦产自同一块土地,不足为据 d.诗人的描述多不精确,不适合运用在历史的讨论

4、明末松江府“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赋税)十倍宋也。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繇(通徭,泛指徭赋)共百万之赋,三百年而尚存视息者,全赖此一机一杼而已。”材料反映当时松江地区

a.普遍种植棉花,土地收入提高b.赋税负担沉重,人民无法承担 c.种棉纺纱织布,赋税来源改变d.实行工商皆本,商品经济发达

a.农耕经济的落后 b.西方国家的侵略 c.人口压力的沉重 d.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6、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本具有天生的特殊的世界主义性质”,“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建立了同“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新工业。其中“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在近代中国的表现指

a.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 b.家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

c.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d.中国社会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7、余英时在《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指出“15世纪以来,弃儒就贾是中国社会史上的普遍的新现象。不但贾人多从士人中来而且士人也往往出身于商贾家庭。明清的中国也可以说是一个士魂商才的时代”这种现象表明明清时期

a.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已名存实亡 b.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传统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c.读书人通过商业活动跻身仕途d.商业经营的好坏是衡量士人成功与否的标准 8、广东地区在唐朝时岭南之田,所种惟稻,到了清朝前期,乡民以种稻收薄,故为它种(棉花,甘蔗,桑树)以为利。 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小农经济开始逐渐解体d.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

9、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在《太平广记钞》中写到“不若人生一男一女,永无增减。若二男二女,每生加一倍,日增不减,何意养之?”,该材料体现了

a.小农经济下“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 b.明朝时期已经有了计划生育思想的萌芽 c.冯梦龙受到道家“小国寡民”思想的影响d.明朝时期中国出现了严重的人口膨胀现象 10、《新全球史》中指出:“总的来说,康乾盛世并不是真正的繁荣,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彻底底的灾难。”其中“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彻底底的灾难”指的是

a.扩大西方对华贸易,一定程度上缓解失业 b.直接加强了中西科技、思想、文化交流 c.冲击了小农经济,推动了中国近代化d.丧失了关税自主权,便于列强倾销商品 11、史学家黄邦和在《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一书中说:“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新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评价

①夸大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②立足于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 ③是对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④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②④

12、某校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如下资料:《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化进程与最初的文明》、《英国城市化的核心动力:工业革命与工业化》、《试论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和《苏联时期俄国城市化的特征及历史渊源》。其研究主题应该是( )

的作品。某班学生对此漫画的解读发生了争议,以下解读错误的是a.此图可被誉为“蒸汽时代”的政治生活 b.此图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此图描绘了垄断组织控制国家政治生活的场景 d.此图说明生产力的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上层建筑

14、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 c.一定程度上分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d.为辛亥革命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15、下表反映了1936—1938年上海部分民族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化(注:1936年为100)。下

①民族工业逐步萧条②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 ③民族工业发展比例失调 ④日本侵华破坏民族工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据统计l912~i913年,北京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这些法规和政策对整个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是

a.保证民族工业长期稳定发展 b.民族工业生产布局日趋平衡 c.规范了民族工业发展的秩序 d.民族工业生产结构日趋合理

17、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的“蓄发令”,再到辛亥革命的“剪发易服”和随之出现的“保辫会”,国人的头发承载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下面对“辫发之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欧风美雨作用的产物b.体现了历史的不断进步 c.是激烈政治斗争的反映d.昭示了国人的文明程度

1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早在1869年,英国一位官员说道:‘由于在语言上占优势,拥有市场,开支较低,中国人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后来,中国制造商开始建造火柴厂、面粉厂、纱厂和纺丝厂。这些新的经济领导人往往是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他们不喜欢欧洲的统治,因为这种统治授予外国商业竞争者以特权。但他们也不太喜欢北京反动的帝国朝廷,因为它既不有效地抵抗外国人,也不去了解现代经济的性质和需要。”以下对此则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材料中叙述的企业主要涉及轻工业

b.从材料中能够看出此类企业的发展受到本国当政者以及外国人的双重阻碍 c.“这些新的经济领导人”尴尬的处境是由于当时中国社会性质决定的 d.材料中的此类企业凭借其技术及管理优势“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

19、1873年1月22日上海县令发出晓谕,通知各制鞋店不得在鞋上用文字标写店号,同年12 月3日两江总督李宗羲通知各纸坊铺“不准于草纸等项纸边加盖记号戳记,更不许将废书旧账改造还魂纸。”材料反映了

a.官员劝诫百姓敬惜字纸的良苦用心 b.工商业者具有了商标品牌意识 c.商品意识对传统伦理意识的挑战 d.工业化推动了社会风尚的变革

20

( )

21.下表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阅读该表,造成苏俄(联)农民年平均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 b.固定粮食税的实施 c.实物配给制的废除 d.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22.《美国自由的故事》写道:美国人遇到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一种是“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另一种是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事实表明,大多数美国人在1936年时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由此可知

a.罗斯福新政体现了第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b.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另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c.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应当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

d.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

24、肯尼迪曾经说:“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也就不能保全少数富人”。此言论道出了

a.实行失业保险的时代背景 b.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的实质 c.认为美国要实行自由放任 d.以工代赈社会保障的目的

25.《新美国经济史:从殖民地时期到l940年》载:“是胡佛政府建立了好大的公共工程,让人们有活干;于是胡佛建立了重组金融公司,把钱贷给处于财务困难的私人企业和银行;也正是胡佛在经营政府时,不怕出现最大规模的预算赤字。”l930年5月,胡佛批准了“霍利一斯穆特法”,大幅度提高890种商品的关税,1931年底对25个国家采取报复性措施。这说明胡佛政府 a.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b.放弃了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实践了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d.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

高三历史阶段检测

2014.10

Ⅱ卷(50分)

原班级姓名 考

26、(10分)市场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着重大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唐代是否存在夜市,有不同的叙述。《唐六典》:“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枉三百声,而众以散”。唐代诗人王建《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材料二

(1) 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所述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4分)

(2)请从市场的角度评价材料二中两大事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对中国而言,两次与世界市场接轨有何不同。(6分)

2713分)在英国现代化过程中,以圈地运动为发端的农业变革与工业革命存在着密切的关

开阔的和公有的土地和公有草地分布得如此零散和混杂,以致不能方便地和有效地

【篇二:2016届高三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竞赛题】

2016届高三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竞赛题

(每小题3分,共计150分,时间共60分钟)

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填在对应答题卡上

1、我国古人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古代的“及笄之年”、“弱冠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指称的年龄分别是:()

a、15岁、20岁、30岁、40岁

b、女子15岁、男子20岁、50岁、60岁

c、女子15岁、男子20岁、30岁、40岁

d、13岁、20岁、30岁、50岁

2、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例如:“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

a、60岁 b、70岁c、100岁d、141岁

3、“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具有基础性性质的学说。可以理解为:太阳光能照到的地方为阳,照不到的地方为阴。山北当然照不到,为阴;水的北岸正对着太阳,为阳。反之亦然。所以,水南为阴,水北为阳。例如:“江阴”、“汉阳”、“衡阳”、“华阴”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江南岸、汉水的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北边

b、长江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北边、华山的南边

c、长江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北边

d、长江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南边

4、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浩如烟海,二十四史乃是中华文化遗产的精华,而“前四史”, 是二十四史中的精华。“前四史”是指:()

a、《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三国志》

b、《国语》 、 《左传》 、 《战国策》 、《史记》

c、《左传》 、 《战国策》 、《史记》 、 《资治通鉴》

d、《战国策》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5、《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为后代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较完善的文献资料。“四库”是指:()

a、仁、义、礼、智 b、经、史、子、集

c、诗、书、礼、易 d、礼、乐、书、数

儒家的经典书籍,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所提出,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其中“四书”是指:( )

a、《诗经》 、《尚书》 、《周易》和《春秋》

b、《大学》 、《中庸》 、《论语》和《孟子》

c、《国语》 、《左传》 、《礼记》和《春秋》

d、《诗经》 、《尚书》 、《礼记》和《周易》

7、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五岳起源于古代中国人的山川崇拜,是和国君对山神的祭祀联系在一起的。其中“东岳”、“西岳”、“南岳”、“北岳”、“中岳”分别指的是:()

a、恒山、嵩山、泰山、华山、衡山b、华山、衡山、恒山、嵩山、泰山

c、衡山、恒山、嵩山、泰山、华山d、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

8、我国古代史书是记载历史事实的历史散文,要求如实地记载真实的历史事件,不允许采取文学创作的方法进行虚构。史书编排体例分为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历史)、纪传体(以人物活动为中心反映历史)、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记叙历史)、记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记载历史;根据编排的年代跨度情况,史书又分为通史和断代史。下面对《史记》、《左传》、《战国策》、《汉书》编排体例判断正确的是:()

a、纪传体、国别体、编年体、通史 b、通史、国别体、编年体、通史

c、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断代史 d、通史、编年体、国别体、通史

9、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下面关于“月相纪日法”用法分析正确的是:()

①《五人墓碑记》:“在丁卯三月之望”,“望”阴历三月十五日。

③《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就是阴历七月十六日。

④“今当六月朔日,乃是妃子诞辰。”“朔日”指六月初一至初九。

⑤“道光元年辛巳冬十月朔五日”,“朔五日”指这个月初五。

⑥“正月晦日巷死。”“晦日”,正月末的一天。

⑦“宋嘉定宁宗八年乙亥四月朔四日”,“朔四日”指这个月初四。

a、①③④ b、②⑤⑥c、③④⑦d、③⑤⑦

10、《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有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下面对《诗经》“六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a、“颂”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共105篇。

b、“风”是国风,即西周时期各国的民间歌谣,《诗经》中的精华,共305篇。

c、“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先用其它事物引出要说的内容。

d、“赋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11、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故事,是指在中国民间以口头、文稿等形式流传最为宽广、影响最大的四个神话传说。它们是:()

a、“大禹传说”、“愚公移山传说”、“鲁班传说”、“孟姜女”

b、“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大禹传说”

c、“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d、“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大禹传说”、“鲁班传说”

12、下面关于“桃李”、“巾帼”、“须眉”、“伉俪”、“布衣”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男子、夫妻、百姓、学生、妇女 b、妇女、男子、夫妻、百姓、学生

c、夫妻、百姓、学生、妇女、男子 d、学生、妇女、男子、夫妻、百姓

13、古代散文中很多地理名称与现代地理名称含义不同,对下面句子的古代地理名称理解正确的是:( )

a、“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山东”是指“泰山以东”。

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南、河北”是指“黄河以南、黄河以北”。

c、“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关中”是指“潼关以西”地区。

d、“以攻山西之秦,而不免于灭亡。” ——“山西”是指“泰山以西”。

1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

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降级叫迁削、迁谪、右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b、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也可特指声讨的文 告,著名的如骆宾王的《讨武瞾檄》。在本文中是指用檄文晓谕的意思。

c、践阼,特指皇帝登临皇位。君主即位也可叫“践祚”、‘登极”、“登庸”、“御极”。

d、卒,“死”的一种说法,古代天子、太后之死称崩、百岁、千秋、山陵崩等;对公、 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人死日“卒”;只有平民之死,才直言不讳地通称“死”。

15、理解下列句子中古代官职变动正确的一项是:( )

a、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放:暂代,代理。

b、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陈情表》)——擢:放逐,贬谪。

c、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就:就职,上任。

d、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项羽本纪》)——假:晋升,升任。

16、下列文化知识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b、西周春秋时期有五等爵位,即公、侯、伯、子、君,如“晋侯、秦伯”。

c、战国“四公子”,指“齐有孟尝君,赵有武安君,楚有春申君,魏有信陵君”,即田文、赵胜、黄歇、魏无忌。

d、中国古代天下分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徽州。后“九州”成为中国的代称。

17、如果要从《史记》中查阅有关秦末农民大起义中陈胜的相关历史资料,应查阅该书中的

( )

a、本纪b、 列传 c、世家 d、书

18、《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是参加了( )

a、院试 b、会试c、 乡试 d、殿试

19、中国古代神话“开天辟地、炼石补天、钻木取火、衔石填海”中涉及的人物形象分别是:

()

a、女娲、燧人氏、精卫、盘古b、燧人氏、精卫、盘古、女娲

c、盘古、女娲、燧人氏、精卫d、精卫、盘古、女娲、燧人氏

20、我国古代人们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从晚上七时开始起更,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那古时候“五更三点”、“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时间是:()

a、早晨6时12分、凌晨2时36分b、早晨5时又12分钟、1时又36分钟

c、早晨6时12分、1时又36分钟d、早晨5时又12分钟、凌晨2时36分

21、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效率高,三省长官之间互相牵制,把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间接加强了皇权。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其中“三省”中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的机构和“六部”中负责军事、军政事务的机构分别是:( )

a、尚书省、兵部 b、门下省、吏部

c、中书省、刑部 d、尚书省、工部

22、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坐西朝东”为最尊,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下位是“坐东朝西”。传统课文《鸿门宴》涉及宴席座次的描述:“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文中座次描述反映地位尊卑高低的顺序正确的是:( )

a、项羽、项伯、刘邦、范增、张良 b、项伯、范增、项羽、刘邦、张良

c、项羽、项伯、范增、刘邦、张良 d、项伯、项羽、范增、刘邦、张良

2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东,古地区名。黄河流经山西、陕西两省,白北而南的一段之东部,指今之山西省。

b、卜筮,古时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古代也称以占卦为业的人。

c、五行,即儒家所说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又可指孝的五行,即庄、忠、敬、笃、勇。

d、黔黎,即黔首和黎民的合称,指百姓。黔,黑色;黎,古通“黧”,亦指黑色。也有“众多”的意思。

24、成语典故指关于成语产生、形成、流传的故事传说。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既代表了一个故事典故,又是一种现成的话,很多又有比喻引申意义而被广泛引用。下面成语与人物搭配理解正确的是:( )

a、投笔从戎〔 祖逖 〕韦编三绝〔 苏秦 〕

b、鞠躬尽瘁〔 诸葛亮 〕闻鸡起舞〔 班超 〕

c、高山流水〔 俞伯牙 〕胯下之辱〔 韩信 〕

d、悬梁刺股〔 孔子 〕洛阳纸贵〔 左思 〕

25、古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古人字前常加排行次序,父之兄称“伯父”,父之次弟称“仲父”,仲父之弟称“叔父”,最小的叔父称“季父”,后来伯仲之弟统称“叔父”。古代称为“伯夷”、“仲尼”、“叔向”、“季路”的四人,正确的排行顺序是:()

a、老大、老二、老三、老四b、老大、老二、老三、最小

c、老二、老三、老四、老大d、老三、老四、老大、老二

26、下面关于“桑梓”、“社稷”、“烽烟”、“桑麻”、“汗青”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战争、农事、史册、家乡、国家

b、国家、战争、农事、史册、家乡

c、家乡、国家、战争、农事、史册

d、史册、家乡、国家、战争、农事

27、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其中表示四季开始的四个节气是:()

a、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b、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c、小暑、大暑、小寒、大寒 d、白露、寒露、小雪、大雪

28、下列诗句描写的古代名人理解正确的是:( )

(1)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汩罗江上万古悲风。

(2)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3)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4)已知天下三分鼎,犹竭人谋就出师。

a、诸葛亮、屈原、文天祥、李白

b、李白、诸葛亮、屈原、文天祥

c、文天祥、李白、诸葛亮、屈原

d、屈原、文天祥、李白、诸葛亮

29、对下列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爪牙:帮凶、走狗。

b、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西河:河的西面。

c、流血漂橹——橹: 盾牌。

d、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学:初等教育学校。

30、中国封建社会有三大选官制度,分为汉代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下列材料中体现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理解正确的是:( )

②《晋宣帝集》有司马懿除九品、州置大中正议:“案九品之状,诸中正即未能料究人才,以为可除九制,州置大中正”。

a、 ①察举制 ②科举制 ③九品中正制

b、 ①九品中正制②察举制 ③科举制

c、 ①察举制 ②九品中正制③科举制

d、 ①科举制 ②九品中正制③察举制

31、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乐府”在文学史上有三个概念:原指朝廷所设的音乐机构,后来把这个机构所采集、创作的歌辞统称为“乐府诗”,后世则又把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称为“乐府”,把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称为“乐府”。宋、元、明时期的词、散曲和戏剧,因合音乐,有时也被称为“乐府”。

b、古体诗有两种含义:一指诗体名,也称古诗。古风与唐以后兴起的近体诗相对应;二是对于古代诗歌的泛称,以区别于现代诗歌。

c、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唐人为了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故名之为“近体”。这种诗的主要特点是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

d、歌行是古体诗的一种,汉乐府诗题多用歌、行、曲、引、吟、叹、怨等,其中以“歌”“行”最多,逐渐合称为一种诗体名。著名的作品有白居易的《长恨歌》等。

3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b、请老,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c、“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d、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33、中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即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和年号干支兼用法。下列以“年号干支兼用法”为纪年方法的是:( ) 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②“庆历四年春”③“壬戌之秋,七月既望”④“天启壬戌秋日”⑤“淳熙丙申至日”

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④⑤

【篇三:【原创】2015年湖南省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历史(4-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号-

-

-

考-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

-

-

-

-

名-

-

姓-

-

-

-

-

-

-

-

-

级-

-

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校密

-

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明朝著作《五杂俎》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这一现象表明

a.徽商的发展优于晋商 b.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c.农村集市开始出现d.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8.下列文献“试图从土地所有制方面解决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土地问题”的是

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

c.《民报》 d.《新青年》

9.仔细观察右图,该图反映的是

a.鸦片战争形势

b.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

c.甲午中日战争形势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形势

10.“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这段文字所表达的观点与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相似

a.魏源b.梁启超 c.孙中山 d.胡适

11.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了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a.思想观念 b.军事技术 c.经济组织 d.教育制度

12.“1894年,全国棉布消费总量中,进口布所占比重达到14.1%,在纺与织分离的同时,织与耕的分离过程也开始了。”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土地兼并严重 b.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c.民族工业急剧萎缩 d.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13. 右图是1931年10月5号刊登在《申报》头版整版的华成烟草公

司的“美丽”牌香烟广告。该广告

① 注重市场的营销 ② 带有宣传抗日含义的广告

③ 警示平津危机④ 预示日本即将全面侵华

a. ①② b. ①②③c. ③④ d. ②③④

a.八一三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卢沟桥事变

演出顺序

第一幕:街头演讲

第二幕:游行示威

第三幕:工人罢工

第四幕:巴黎和会

15.右表是某校同学们排练的一部历史课本剧的演出顺序,据此推断该剧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b.辛亥革命

d.十月革命 c.新文化运动

16.澳门回归以来,“国民生产总值以年均15%的增幅快速增长??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取得这些成就的政治因素是

a.民族区域自治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一国两制”方针

17.下列各项中,属于右图所示会议主要成果的是

a.通过了《共同纲领》

b.确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8.右图为1956年中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状况图,

它反映出我国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d.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19.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 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d.大家伙对他的背叛

20.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加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清晰的认识 b.当前国际关系中仍存在“冷战”

c.国际局势紧张,大国对抗日趋激烈 d.没有认清该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的新特点

21.有人说,21世纪是海洋经济的时代,而古希腊的战略家狄米斯?托克利也曾说过:“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17世纪控制海洋、拥有海上殖民霸权的国家是

a.荷兰b.西班牙 c.英国 d.法国

22.“权利法案”较“光荣革命”的发展,在于

a.建立了具有英国特色的宪法

c.责任内阁制度从此建立 b.用法权规范君权成为基本制度 d.国王“统而不治”从此形成惯例

23.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离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绝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体现他主张

a.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b.个人意志凌驾于公权之上

d.官吏行政权力需接受人民监督 c.反对用暴力手段解决官民对立

24.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如果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这里的“钥匙”是指

a. 进化论 b. 量子论

c. 电磁感应说d. 三大运动定律

25.下表是根据(美)g.h.埃尔德的《大萧条的孩子们》整编。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家庭收入的变化

家庭收入的变化

a.政府干预失灵 b.经济危机深重

c.福利国家破产 d.自然灾害频繁

二.材料问答题。(共50分)

26. (10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登场,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明清之际,反映社会需要的早期启蒙思潮悄然滋长。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指什么?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什么?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主张有哪些?(3分)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中的这些图片来判断,它们与欧洲历史上的哪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有关?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共同宣传的思想精神是什么?(4分)

材料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3)依据材料三,指出当时中国的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内容是什么?(1分)

(4)综上,指出近代以来中国与西方社会思想文明发展的共性特点。(2分)

党的百年历程历史事件篇4

党的基本历史(党的重大历史事件)

1、辛亥革命

背景: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加深。

时间:1911年10月

直接目标:三民主义

历史功绩::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②推翻清朝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③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对近代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五四运动

时间:1919年5月4日

意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提出的口号: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收回山东权利 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3.几大

(1) 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3)十六大:十六大的灵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十六大的主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十六大报告的精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4)十七大: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4.西安事变

时间:1936年12月12日

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由于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最终结束了十年内战,实现了国内和平,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发动了全民的抗日战争,并坚持八年直至胜利。

5.内战

爆发:重庆谈判破裂,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结束:三大战役胜利,国民当军队主力被歼灭,为解放奠定基础。新中国成立,中国从此走上了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向社会主义过度。

6.抗日战争

战略防御阶段:标志是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十月底武汉广州沦陷 口号是以空间换时间

战略相持阶段:标志是1938年11月到1945年6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改变了侵华方针。

口号是苦撑待变

战略反攻阶段:标志是1945年6月到九月 口号是对敌人的最后一战

7.国共合作

条件:形势促使国共合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

8.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根据革命或建设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客观实际有所不同

9.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背景和意义

历史背景: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开始意识到掌握武装对于中国革命的重要性.经历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放弃攻打大城市,走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在文家市决策中决定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三湾改编中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1927年秋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胜利会师.

历史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的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从此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理论,从理论上处理好了武装革命,根据地建设以及土地革命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指明了革命的道路和方向,从而摆脱了长期以来对苏联革命道路的迷信,开始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实现了党工作中心的第一次历史性转移.从中诞生的井冈山精神已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对中国人民反动统治的彻底结束。中国人民从此成为中国社会的真正主人。中国从此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11.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核心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

推荐访问:历史事件 历程 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