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政治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范文五篇

时间:2022-04-20 09:35:03 来源:网友投稿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报告,在已发布的党、人大、政府、司法、军队机关的公文处理规范中,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1年政治安全风险评估报告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2021年政治安全风险评估报告5篇

【篇1】2021年政治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高新区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渭南臻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2018年6月

前 言

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从国家层面开始重新思考和定位当前的安全监管模式和企业事故预防水平问题。

根据高新区管委会上级指示,为了抓好企业在生产活动的安全问题,对辖区各单位进行安全双重预防机制培训,并在实际活动中做好双重预防机制的方方面面,故要求各单位对自身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将安全真正做到实际生产中。

目 录

第一章 概述

1.1评估目的

1.2评估范围

1.3评估依据

1.4评估程序及过程

第2章 企业概况

2.1评估对象简介

2.2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

2.3总面积布局及四邻关系

2.4安全管理情况

第3章 风险辨识与评估

3.1风险辨识与评估方法

3.2风险点划分

3.3危险源辨识

3.4风险点事故可能影响的周边场所、人员情况

3.5风险评估与分级

3.6风险评估结果与改进建议

第4章 风险分级管控

4.1风险分级管控责任体系

4.2管控层级划分

4.3管控措施及要求

第5章 风险评估成果

5.1安全风险点分布图

5.2安全风险清单

5.3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第1章 概 述

1.1 评估目的

为了全面排查全区安全风险,综合评定区内各风险点安全风险等级,建立风险分级管控长效机制,实现源头治理,精准管控,有限遏制较大以上安全事故,特制定本指南。

重特大突发事件,不论是自然灾害还是责任事故,其中都不同程度存在主体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法规标准不健全,安全监管执法不严格,监管体制机制不完善,安全基础薄弱吗,应急救援能力不强等问题。

习近平对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血的教训警示我们,公共安全绝非小事,必须坚持安全发展,扎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堵塞各类安全漏洞,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2 评估范围

企业范围内的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产生的火灾;生产活动中的各机械伤害,起重伤害等人员伤害;机械运作中的各机械伤害,触电伤害等人员伤害。所有领域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建档和管控工作。

1.3 评估依据

根据国务院安委办印发的《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中,健全安全风险评估分级和事故隐患排查分级标准体系,根据存在的主要风险隐患可能导致的后果并结合本地区,本行业领用实际,研究制定区域性,行业性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辨识,评估,分级标准,未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提供依据

参考国务院安委办印发《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陕安检【2017】163号文件,各级安全监管机构要切实价钱监督检测,要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与日常安全执法检查,安全生产绩效考核,标准化建设相结合。

公司安全作业操作规程和防火灭火管理制度,行业的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

1.4 评估程序及过程

企业先根据评估要求进行自查自控,隐患排查治理,风险分级管控等要求;然后进行外部检查是否达标,评估安全工作是否合格。

第2章 企业概况

2.1 评估对象简介

2.2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

2.3总平面布局及四邻关系

2.4安全管理情况

第3章 风险辨识与评估

3.1风险辨识与评估方法

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经济损失,环境损害的严重程度。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3.2风险点划分

原则: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

划分:可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式的结合进行辨识单元划分。

3.3危险源辨识

简称危害因素,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健康损害和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3.4风险点事故可能影响的周边场所,人员情况

厂区内封闭管理,无外人进入。生产厂区和周边场所距离较远,基本不产生影响。

3.5风险评估与分级

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危害性。用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分别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风险分级D值,等于L*E*C,D值越大,说明该系危险性大,风险大。

3.6风险评估结果与改进建议

如下表:

第4章 风险分级管控

4.1 风险分级管控责任体系

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4.2 管控层次划分

管控层级由大到小分为:公司级,部门级,车间级,班组级,岗位级

4.3 管控措施及要求

管控措施分为:

技术措施:通过技术手段减少事故的发生

管理措施:规范安全管理,包括建立健全各类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要求职工在工作中执行,现场设置警示标识

教育措施: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个体防护:增加个体安全防护设施,减少事故伤害

应急措施:增加设施应急措施。

第5章 风险评估成果

【篇2】2021年政治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XX镇辖区中小学校、幼儿园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XX镇学校安全促进组

发布时间:

一、?基本情况:

XX镇辖区共有XX所学校,其中职业高中X所:XX职业中学;初级中学X所:XX镇中学、XX中学;小学X所:XX小学、XX小学、XX小学、XX小学、XX小学;私立学校X所:XX学校、XX幼儿园。共有教职工XXX人,在校学生XXXX人,其中住校学生XXXX人。所有学校均不开展补课,正常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时间周一至周五;职业高中与初级中学星期日下午到校,周五下午3:40为放学时间,周日至周四每晚8:40为晚自习放学时间;小学校早上至8:00为到校时间,下去5:20为放学时间。各所学校均有专职校警或保安。

综合上述评估,XX镇辖区学校安全风险等级:为低。

二、威胁评估:

1、涉恐活动。XX镇辖区中小学校、幼儿园,未发生过恐怖袭击和人为破坏事件。威胁等级:低。

2、政治性和附非政治性不安定因素。经排查,XX镇辖区中小学校、幼儿园未发现矛盾激化和群体性事件,也未发现有恶意破坏活动。威胁等级:低。

3、治安问题:XX镇辖区中小学校、幼儿园与周边地区建立有良好的关系,相关部门在校门口设立禁止机动车停放黄线,XX镇交巡警平台放学时间不间断巡逻,确保校园师生的安全。学校周边社会治安状况总体较好。威胁等级:低。

4、假期安全问题:XX镇辖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平时注重对学生安全意识培养,尤其是对用电、防火及游泳方面的安全意识教育;在主要河流岸边竖立有安全警示标识牌;同时,在放假期间XX镇交巡警加强了对场镇周边河流区域的巡逻力度。威胁等级:低。

综合上述评估,XX镇辖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威胁等级:低。

三、脆弱性评估:

XX镇辖区学校除4所片区小学外,其余7所均集中在XX场镇,人流量、车流量比较集中。所有学校均只有一个出入口,校门处设有保安室或校警室,部分学校内设有安装图像监控系统,安装有入侵报警系统。

XX镇辖区学校都已制定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有相应的安全防范制度。

【篇3】2021年政治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附件: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非涉密信息系统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格式

项 目 名 称:

项目建设单位:

风险评估单位:

年 月 日


目 录

一、风险评估项目概述 1

1.1 工程项目概况 1

1.1.1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1

1.1.2 建设单位基本信息 1

1.1.3承建单位基本信息 2

1.2 风险评估实施单位基本情况 2

二、风险评估活动概述 2

2.1 风险评估工作组织管理 2

2.2 风险评估工作过程 2

2.3 依据的技术标准及相关法规文件 2

2.4 保障与限制条件 3

三、评估对象 3

3.1 评估对象构成与定级 3

3.1.1 网络结构 3

3.1.2 业务应用 3

3.1.3 子系统构成及定级 3

3.2 评估对象等级保护措施 3

3.2.1 XX子系统的等级保护措施 3

3.2.2 子系统N的等级保护措施 3

四、资产识别与分析 4

4.1 资产类型与赋值 4

4.1.1资产类型 4

4.1.2资产赋值 4

4.2 关键资产说明 4

五、威胁识别与分析 4

5.1 威胁数据采集 5

5.2 威胁描述与分析 5

5.2.1 威胁源分析 5

5.2.2 威胁行为分析 5

5.2.3 威胁能量分析 5

5.3 威胁赋值 5

六、脆弱性识别与分析 5

6.1 常规脆弱性描述 5

6.1.1 管理脆弱性 5

6.1.2 网络脆弱性 5

6.1.3系统脆弱性 5

6.1.4应用脆弱性 5

6.1.5数据处理和存储脆弱性 6

6.1.6运行维护脆弱性 6

6.1.7灾备与应急响应脆弱性 6

6.1.8物理脆弱性 6

6.2脆弱性专项检测 6

6.2.1木马病毒专项检查 6

6.2.2渗透与攻击性专项测试 6

6.2.3关键设备安全性专项测试 6

6.2.4设备采购和维保服务专项检测 6

6.2.5其他专项检测 6

6.2.6安全保护效果综合验证 6

6.3 脆弱性综合列表 6

七、风险分析 6

7.1 关键资产的风险计算结果 6

7.2 关键资产的风险等级 7

7.2.1 风险等级列表 7

7.2.2 风险等级统计 7

7.2.3 基于脆弱性的风险排名 7

7.2.4 风险结果分析 7

八、综合分析与评价 7

九、整改意见 7

附件1:管理措施表 8

附件2:技术措施表 9

附件3:资产类型与赋值表 11

附件4:威胁赋值表 11

附件5:脆弱性分析赋值表 12


一、风险评估项目概述1.1 工程项目概况

1.1.1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工程项目名称

工程项目批复的建设内容

非涉密信息系统部分的建设内容

相应的信息安全保护系统建设内容

项目完成时间

项目试运行时间

1.1.2 建设单位基本信息

工程建设牵头部门

部门名称

工程责任人

通信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工程建设参与部门

部门名称

工程责任人

通信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如有多个参与部门,分别填写上

1.1.3承建单位基本信息

如有多个承建单位,分别填写下表。

企业名称

企业性质

是国内企业/还是国外企业

法人代表

通信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1.2 风险评估实施单位基本情况

评估单位名称

法人代表

通信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二、风险评估活动概述2.1 风险评估工作组织管理

描述本次风险评估工作的组织体系(含评估人员构成)、工作原则和采取的保密措施。

2.2 风险评估工作过程

工作阶段及具体工作内容.

2.3 依据的技术标准及相关法规文件2.4 保障与限制条件

需要被评估单位提供的文档、工作条件和配合人员等必要条件,以及可能的限制条件。

三、评估对象3.1 评估对象构成与定级

3.1.1 网络结构

文字描述网络构成情况、分区情况、主要功能等,提供网络拓扑图。

3.1.2 业务应用

文字描述评估对象所承载的业务,及其重要性。

3.1.3 子系统构成及定级

描述各子系统构成。根据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备案结果,填写各子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定级情况表:

各子系统的定级情况表

序号

子系统名称

安全保护等级

其中业务信息安全等级

其中系统服务安全等级

3.2 评估对象等级保护措施

按照工程项目安全域划分和保护等级的定级情况,分别描述不同保护等级保护范围内的子系统各自所采取的安全保护措施,以及等级保护的测评结果。

根据需要,以下子目录按照子系统重复。

3.2.1XX子系统的等级保护措施

根据等级测评结果,XX子系统的等级保护管理措施情况见附表一。

根据等级测评结果,XX子系统的等级保护技术措施情况见附表二。

3.2.2子系统N的等级保护措施

四、资产识别与分析4.1 资产类型与赋值

4.1.1资产类型

按照评估对象的构成,分类描述评估对象的资产构成。详细的资产分类与赋值,以附件形式附在评估报告后面,见附件3《资产类型与赋值表》。

4.1.2资产赋值

填写《资产赋值表》。

资产赋值表

序号

资产编号

资产名称

子系统

资产重要性

4.2 关键资产说明

在分析被评估系统的资产基础上,列出对评估单位十分重要的资产,作为风险评估的重点对象,并以清单形式列出如下:

关键资产列表

资产编号

子系统名称

应用

资产重要程度权重

其他说明

五、威胁识别与分析

对威胁来源(内部/外部;主观/不可抗力等)、威胁方式、发生的可能性,威胁主体的能力水平等进行列表分析。

5.1 威胁数据采集5.2 威胁描述与分析

依据《威胁赋值表》,对资产进行威胁源和威胁行为分析。

5.2.1 威胁源分析

填写《威胁源分析表》。

5.2.2 威胁行为分析

填写《威胁行为分析表》。

5.2.3 威胁能量分析

5.3 威胁赋值

填写《威胁赋值表》。

六、脆弱性识别与分析

按照检测对象、检测结果、脆弱性分析分别描述以下各方面的脆弱性检测结果和结果分析。

6.1 常规脆弱性描述

6.1.1 管理脆弱性

6.1.2 网络脆弱性

6.1.3系统脆弱性

6.1.4应用脆弱性

6.1.5数据处理和存储脆弱性

6.1.6运行维护脆弱性

6.1.7灾备与应急响应脆弱性

6.1.8物理脆弱性

6.2脆弱性专项检测

6.2.1木马病毒专项检查

6.2.2渗透与攻击性专项测试

6.2.3关键设备安全性专项测试

6.2.4设备采购和维保服务专项检测

6.2.5其他专项检测

包括:电磁辐射、卫星通信、光缆通信等。

6.2.6安全保护效果综合验证

6.3 脆弱性综合列表

填写《脆弱性分析赋值表》。

七、风险分析7.1 关键资产的风险计算结果

填写《风险列表》

风险列表

资产编号

资产风险值

资产名称

7.2 关键资产的风险等级

7.2.1 风险等级列表

填写《风险等级表》

资产风险等级表

资产编号

资产风险值

资产名称

资产风险等级

7.2.2 风险等级统计

资产风险等级统计表

风险等级

资产数量

所占比例

7.2.3 基于脆弱性的风险排名

基于脆弱性的风险排名表

脆弱性

风险值

所占比例

7.2.4 风险结果分析

八、综合分析与评价九、整改意见


附件1:管理措施表

序号

层面/方面

安全控制/措施

落实

部分落实

没有落实

不适用

安全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

制定和发布

评审和修订

安全管理机构

岗位设置

人员配备

授权和审批

沟通和合作

审核和检查

人员安全管理

人员录用

人员离岗

人员考核

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

外部人员访问管理

系统建设管理

系统定级

安全方案设计

产品采购

自行软件开发

外包软件开发

工程实施

测试验收

系统交付

系统备案

安全服务商选择

系统运维管理

环境管理

资产管理

介质管理

设备管理

监控管理和安全管理中心

网络安全管理

系统安全管理

恶意代码防范管理

密码管理

变更管理

备份与恢复管理

安全事件处置

应急预案管理

小计

附件2:技术措施表

序号

层面/方面

安全控制/措施

落实

部分落实

没有落实

不适用

1

物理安全

物理位置的选择

物理访问控制

防盗窃和防破坏

防雷击

防火

防水和防潮

防静电

温湿度控制

电力供应

电磁防护

网络安全

网络结构安全

网络访问控制

网络安全审计

边界完整性检查

网络入侵防范

恶意代码防范

网络设备防护

主机安全

身份鉴别

访问控制

安全审计

剩余信息保护

入侵防范

恶意代码防范

资源控制

应用安全

身份鉴别

访问控制

安全审计

剩余信息保护

通信完整性

通信保密性

抗抵赖

软件容错

资源控制

数据安全及备份与恢复

数据完整性

数据保密性

备份和恢复


附件3:资产类型与赋值表

针对每一个系统或子系统,单独建表

类别

项目

子项

资产编号

资产名称

资产权重

赋值说明

附件4:威胁赋值表

资产名称

编号

威胁

总分值

威胁等级

操作失误

滥用授权

行为抵赖

身份假冒

口令攻击

密码分析

漏洞利用

拒绝服务

恶意代码

窃取数据

物理破坏

社会工程

意外故障

通信中断

数据受损

电源中断

灾害

管理不到位

越权使用


附件5:脆弱性分析赋值表

编号

检测项

检测子项

脆弱性

作用对象

赋值

潜在影响

整改建议

标识

1

管理脆弱性检测

机构、制度、人员

V1

安全策略

V2

检测与响应脆弱性

V3

日常维护

V4

……

V5

2

网络脆弱性检测

网络拓扑及结构脆弱性

V6

网络设备脆弱性

V7

网络安全设备脆弱性

V8

……

V9

3

系统脆弱性检测

操作系统脆弱性

V10

数据库脆弱性

V11

……

V12

4

应用脆弱性检测

网络服务脆弱性

V13

……

V14

5

数据处理和存储脆弱性

数据处理

V15

数据存储脆弱性

V16

……

V17

6

运行维护脆弱性

安全事件管理

V18

……

V19

7

灾备与应急响应脆弱性

数据备份

V20

应急预案及演练

V21

……

V22

8

物理脆弱性检测

环境脆弱性

V23

设备脆弱性

V24

存储介质脆弱性

V25

……

V26

……

V27

9

木马病毒检测

远程控制木马

V28

恶意插件

V29

……

V30

10

渗透与攻击性检测

现场渗透测试

办公区

V31

生产区

V32

服务区

V33

跨地区

V34

远程渗透测试

V35

11

关键设备安全性专项检测

关键设备一

V36

关键设备二

V37

……

V38

12

设备采购和维保服务

设备采购环节

V39

维护环节

V40

……

V41

13

其他检测

……

V42

【篇4】2021年政治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2013年集团两项资金输配管线翻修项目

(百子湾经适房支线2#-3#)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管理处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 2013年3月

1.编制依据

1.1北京市市政公用工程有限公司制定的风险管理方针及策略。

1.2 2013年集团两项资金输配管线翻修项目(百子湾经适房支线2#-3#)图纸。

1.3我国现行的相关标准、施工及验收规范

《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28-2004);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50185-2010);

《工程测量规范及条文说明》 (GB50026-2007);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验收评定标准》 (GBJ01-92);

《北京市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DBJ01-56-2001);

1.4我国现行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保及消防等有关规定。

1.5根据我公司完成的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

2.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2013年集团两项资金输配管线翻修项目(百子湾经适房支线2#-3#)。

(1)项目编号:JT13-02C001-5

(2)项目概况:起点1点为《百子湾一号经济适用房建筑木材厂西路热力外线工程》原设计3点,终点8点位于原设计6点南侧,管线总长518.7米,管径DN600,无分支。1点和8点为现状检查室,检查室内设备不予更换,仅在1点北墙和8点南墙上开半通行地沟的沟口。

(3)管线路由:管线沿用原路由,1-5点位于建筑木材厂西路永中以西5.9米,6-8点位于建筑木材厂西路永中以东5.9米

(4)敷设方式:1-2’、2’’-3’、3’’-4’、6’’-8点为半通行地沟敷设,2’-2’’、3’-3’’、6’-6’’为钢套管敷设,4’-6’点为直埋敷设。

(5)供回水方向:东供西回。

(6)补偿方式:自然补偿。

(7)设计参数:热媒为热水,设计供/回水温度150℃/90℃;

安装温度10℃

设计压力:1.57MPa。

2.3工程地质概况

(1)参考《广渠路(东四环路~通州区怡乐西路)道路工程勘察报告》2009-042详-2号。

(2)工程地质概述:从地面以下地层依次为:房渣土、粉土、粉质粘土、粉细砂。

(3)水文地质:勘察深度范围内发现2层地下水,第一层为上层滞水,埋深为2.5~7.6米,第二层为潜水,埋深为8.8~11.6米。

(4)地质报告建议抗浮设防水位标高为28米

3.评估对象及目标

本工作评估的对象为有限空间作业阶段可能出现的安全、环境等各方面风险。通过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并针对各风险因素(事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救援预案,将各类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4.风险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4.1风险评估程序

风险评估程序为:

(1)对施工阶段的初始风险进行评价,分别确定各风险因素对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值。

(2)分析各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确定主要风险因素对施工安全的影响。

(3)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或措施。

4.2风险评估方法

以现场情况,综合运用风险层次分析法、矩阵法、模糊综合评估法、头脑风暴法、LEC法等方法。

4.3风险管理体系及措施

4.3.1风险管理方案的制定原则

可行、适用、有效性原则

管理方案首先应针对已识别的风险源,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措施,适用有效的管理措施能大大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经济、合理、先进性原则

管理方案涉及的多项工作和措施应力求管理成本的节约,管理信息流畅、方式简捷、手段先进,显示出高超的风险管理水平。

主动、及时、全过程原则

工程的全过程建设期分为前期准备阶段、施工及保修阶段、生产运营期。对于风险管理,仍应遵循主动控制、事先控制的管理思想,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条件和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调整管理方案,并将这一原则贯彻项目全过程,才能充分体现风险管理的特点和优势。

综合、系统、全方位原则

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极强的工作,不仅其产生的原因复杂,而且后果影响面广,所需处理措施综合性强。因此,要全面彻底的降低乃至消除风险因素的影响,必须采取综合治理原则,动员各方力量,科学分配风险责任,建立风险利益的共同体和项目全方位风险管理体系,才能将风险管理的工作落到实处。

4.3.2风险管理方案计划书内容框架

编制风险管理方案计划书,内容包括:①项目概况;②风险识别(分类、风险源、预计发生时间点、发生地、涉及面等);③风险分析与评估(定性和定量的结论、后果预测、重要性排序等);④风险管理的工作组织(设立决策机构、管理流程设计、职责分工、工作标准拟订、建立协调机制等);⑤风险管理工作的检查评估。

4.3.3风险管理组织机构

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图

word/media/image5.gif

4.3.4施工风险辨识与评估

根据热力工程风险发生的特点,以及对工程风险进行应急处置的需求,优化工程风险现有应急指挥系统和组织网络,建立统一、规范、有序、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在处置时,必须严格遵循“统一指挥,快速反映、各司其职、协同配合、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的原则。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预先建立和准备抢险队伍、设备、物质、技术专家决策咨询系统等应急处置资源,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常备不懈、运转协调的应急处置保障体系。根据公司要求,工程风险分为自身风险及环境风险。

⑴危险源辨识与评估

危险源辩识及风险评价表

4.3.5自身、环境施工风险针对性措施

⑴认真分析施工中各层面的风险因素,重视各种不可预见性因素,进一步细化风险分析及评价, 确定风险源级别,并制定相应的应对风险机制程序;

⑵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实施专家论证制度,并报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进行施工;

4.3.6风险管理的综合性措施

⑴经济性措施

主要措施有合同方案设计(风险分配方案、合同结构设计、合同条款设计);保险方案设计(引入保险机制、保险清单分析、保险合同谈判);管理成本核算。

⑵技术性措施

技术性措施应体现可行、适用、有效性原则,主要有预测技术措施(模型选择、误差分析、可靠性评估);决策技术措施(模型比选、决策程序和决策准则制定、决策可靠性预评估和效果后评估);技术可靠性分析(建设技术、生产工艺方案、维护保障技术)。

⑶组织管理性措施

主要是贯彻综合、系统、全方位原则和经济、合理、先进性原则,包括管理流程设计、确定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和标准制定、人员选配、岗位职责分工,落实风险管理的责任等。还应提倡推广使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现代管理手段和方法。

4.4预防风险措施及应急抢险预案

4.4.1有限空间作业

⑴预防风险措施

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根据作业现场和周边环境情况,检测有限空间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值、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值、有毒气体浓度值等。未经检测,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检测结果对作业环境危害状况进行评估,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确保整个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⑵抢险措施

施工单位应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救援预案,明确救援人员及职责,落实救援设备器材,掌握事故处置程序,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演练,并不断进行修改完善。

有限空间发生事故时,监护者应及时报警,救援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配备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严禁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4.4.2火灾事故

⑴预防风险措施

现场消防工作,严格执行《消防管理条例》,施工现场按规定布置消火栓,并保证消防道路畅通。施工时安装二套消防系统,并设专人管理。施工现场和生活区临设搭建符合消防要求,水源配置合理;消防器材要按有关规定配备齐全,在易燃物品处要有专门消防设施。经常对职工进行治安、防火教育,培训消防人员;易燃、易爆、剧毒等物品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储存和使用。定期组织安全检查,严格执行现场使用明火取证制度,电气焊工必须持证上岗,氧气瓶和乙炔瓶不得混放,距用火处要有一定安全距离。

⑵抢险措施

1.现起火时应先判明起火的部位、燃烧的物质,将情况迅速报警。

2.报警的同时,消防队到达之前,灭火人员可以采取断开电源,加强冷却、筑堤堵截、撤离周围的易燃易爆物质等办法控制火势发展。根据起火物质,采取相应的灭火用具用品。

3.起火现场必须有人统一指挥,防止混乱。灭火中应注意防止中毒、倒塌、坠落伤亡等事故。

4.灭火时注意观察起火的部位、物质、蔓延方向等,灭火后要注意保护好现场的痕迹和遗留物品,以便查明起火原因,便于分析事故。

4.4.3触电事故

⑴预防风险措施

1.按照北京市有关规定实行三相五线制配电,电器设备作接零保护。

2.所有电器设备加装漏电保护器。

3.对于一些开关设备、临时线路、临时设备等比较容易发生触电事故的设备,建立专人管理的责任制。

4.按期进行用电安全检查,特别应注意雨季前后的用电安全检查。

5.设备投入使用前检查绝缘电阻必须合格、设备裸露带电部分必须有防护、保护接零或接地必须可靠、保护装置必须符合要求。

6.对于使用中的电器设备,应定期测定其绝缘电阻,对于各种接地装置,应定期测定其接地电阻。

7.为了便于检查,各工程队应对重要的设备单独建立资料,每次检修和实验记录应作为资料保存,以便核对。

8.一般职工要求懂得用电安全的一般知识,对使用电器设备的生产工人除懂得一般知识外,还应懂得有关安全规程。

⑵抢险措施

发现人员触电应迅速采取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措施。切断电源。或采用短路法使电源开关跳闸。

救护人员穿着绝缘鞋,戴上绝缘手套,使用绝缘棒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1.触电者未失去知觉时,应安放在空气流通、温暖处安静休息,同时请医生。

2.触电者已失去知觉,但呼吸及脉搏均未停止时,应安放在平坦通风处所,解开衣裤,使其呼吸不受阻碍,同时用毛巾摩擦全身,使之发热,并迅速请医生。

3.触电者失去知觉呼吸困难,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立即请医生来急救,切不可向触电者注射强心剂或泼冷水。

4.触电者呼吸及心脏跳动均已停止时,可能是假死,救护人员要坚持先搬后救的原则,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对心脏进行挤压救护直至经医生诊断为确已死亡为止。

5.将伤者尽快送医院救治。

4.4.4交通事故

⑴预防风险措施

项目经理部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严格依照交通管路局有关规定进行交通疏解设计。

安排专人协助交通警察进行交通疏解工作。

再施工区域白天派专人巡逻,发现巡逻区域有异情及时向交管部门汇报,并协调进行交通疏导,保证施工区域交通的畅通。

夜间如需在道路上作业的人员必须穿反光衣,同时施工车辆不得在行车道随意停放。

合理组织安排施工工序,材料运输及大型机械设备入场要避开在白天安排施工。集中安排在夜间。

⑵抢险措施

对突发交通事故,应立即保护现场,及时向交通事故报警台报警。抢救人员必须全部穿反光背心,出入施工进出口注意来往车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篇5】2021年政治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编制单位 : 项目部

编制人 :

审批人 :

编制时间 :

颁布时间 :

一、编制依据

1、《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交质监发【2011】217号;

2、交通部颂发的《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年版)》、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现行《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现行《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等相关规范;

3、《公路施工手册》、现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4、现场踏勘调查、搜集的实地资料;

5、我单位在类似工程中的施工经验和相关工程的技术总结、工法成果等。

6、依据以上文件、规范、标准及工程实地勘察情况,结合我公司现有技术装备、施工能力、管理水平,以及多年从事复杂地形地质条件隧道施工的丰富经验,并针对本工程施工特点,以“保质量、保工期、保安全、创精品”为目标,编制本梅岭隧道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报告。

二、工程概况

(三)、公路设计技术标准

1、公路等级:

2、隧道设计行车速度:80km/h;

3、隧道建筑限界:

4、洞内路面设计荷载:

5、行车方式:双向行车;

6、通风方式:机械通风;

7、隧道防水等级:

(四)、桥梁设计技术标准

1、设计基准期:

2、设计荷载:

3、地震动峰值: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场地地震动峰加速度(a)<0.05g,对应于地震基本烈度﹤6度。按6度设防;

4、桥面全宽:

5、斜交角:

(五)、工程地质概况

1、地层岩性

根据区域地质、野外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和钻孔揭露资料,并结合室内试验结果,隧址区地层可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Q4)和奥陶系新岭组(O3x)基岩。

(1)第四系松散堆积物(Q4)

第四系残、坡积层(Q4e1+d1):主要由灰色、黄灰色角砾石(含碎石、块石)混低液限粘土、低液限粘土混角砾石、低液限粘土组成,分布于山坡、山谷及基岩区表层,工程性质较差。

(2)奥陶系新岭组(O3x)

奥陶系新岭组(O3x):主要由灰、黄灰色砂岩和灰绿色、灰黑色页岩组成,其中分布有石英岩脉,工程性质相对较好。

2、地质构造和地震动参数

隧址区位于绩溪复背斜的西北翼。由于该地区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岩层状况和地质构造尤为复杂。

本区地震活动不强烈,属于低烈度区,地震频率不高。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分区为Ⅰ区(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为<0.05g(相当于原地震烈度<Ⅵ度区)。

3、水文地质特征

隧址区地下水类型可划分为松散堆积物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2种类型。

(1)松散堆积物孔隙水

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山体浅表的松散堆积物孔隙中,地下水赋水性较差,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入渗,受地表气候影响很大,一般为季节性存在的暂时性水。由于隧址区松散堆积物分布面积小,厚度不大,加上该区地形较陡,横向冲沟发育,大气降水迅速形成地表径流向低洼处排泄,因此此类地下水不易大量富集,水量贫乏,除非在雨季,对隧道施工无影响。

(2)基岩裂隙水

基岩裂隙水分为基岩风化带裂隙水和基岩构造裂隙水。

基岩风化带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风化带中,斜坡地段由于基岩面较陡,排泄较通畅,地下水贫乏。在沟谷地段,基岩风化带裂隙水由于直接接受沟谷水体补给,风化裂隙相对比较发育,连通性比较好,但因风化层厚度多不大,其水量比较有限,对隧道施工影响较小。

基岩构造裂隙水赋存于砂岩、页岩岩体构造节理裂隙中,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和层间径流补给,顺风化裂隙、构造裂隙等汇集、运动,在斜坡坡脚及冲沟沟口等局部地势相对较低处以下降泉的形式排泄出露,具近源补给,就近排泄特点。基岩构造裂隙水对隧道的稳定性和隧道的施工均有一定的影响。

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可采用常规防护。

4、不良地质现象

隧址区无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岩溶等影响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

5、围岩级别划分

隧道围岩级别划分统计表

三、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

根据《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桥梁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标准补充规定》及《公路隧道作业要点手册》的有关内容、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建立我标段桥梁、隧道工程风险指标体系。

(一)、桥梁、隧道工程风险评估分级

1、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主要考虑桥梁建设规模、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环境条件、地形地貌、桥位特征及施工工艺成熟度等评估指标,评估指标分类,赋值标准可参见桥梁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2、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主要考虑隧道地质条件、建设规模、气候与地形条件等评估指标,评估指标分类,赋值标准可参见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桥梁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注:①.指标的取值针对单洞。

②.表中“以上”表示含本数,“以下”表示不含本数,下同。

(二)、 桥梁、隧道工程总体施工风险分级标准

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分级标准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分级标准

(三)、事故发生可能性的等级标准,见下表

事故可能性等级标准

注:①.当概率值难以取得时,可用频率代替概率。

②.中心值代表所给区间的对数平均值。

(四)、事故发生后果的等级标准

人员伤亡是指在参与施工活动过程中人员所发生的伤亡,依据人员伤亡的类别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级,等级标准如下表示:

人员伤亡等级标准

注:F=死亡人数(含失踪) SI=重伤

(五)、直接经济损失等级标准

经济损失是指风险事故发生后造成工程项目发生的各种费用的总和,包括直接费用和事故处理所需(不含恢复重建)和各种费用,如下表示:

直接经济损失等级标准

(六)、专项风险等级标准

根据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后果等级,将风险等级分为四级:极高(Ⅳ级)、高度(Ⅲ级)、中度(Ⅱ级)和低度(Ⅰ级)。

风险等级标准

(七)、专项风险评估流程图(见下页)

(八)、典型重大风险源事故可能性等级划分

(九)、风险接受准则与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

风险接受准则



(十)、施工阶段风险评估

施工准备情况风险因素核对表

施工地质勘察风险因素核对表

施工管理风险因素核对表

其他风险因素核对表

四、桥梁、隧道工程风险分析

(一)、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分为总体风险评估和专项风险评估。

1、总体风险评估指开工前根据隧道工程地质环境条件、建设规模、结构特点等孕险环境与致险因子,评估隧道工程整体风险,估测其安全风险等级。属于静态评估。

2、专项风险评估指是将总体风险评估等级为Ⅲ级(高度风险)及以上隧道工程中的施工作业活动(或施工区段)作为评估对象,根据其作业风险特点以及类似工程事故情况,进行风险源普查,并针对其中的重大风险源进行量化估测,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属于动态评估。

(二)、各项基本风险、引起风险的因素

根据现场勘察资料和给定的设计图纸对梅岭隧道和桥梁工程危险单元划分及风险分析:

1、隧道出洞口仰坡陡立,有断裂构造,断裂带上岩石破碎,局部岩性为角砾石混低液限粘土、含碎石、少量块石,中密,局部松散,稳定性差。

2、隧道洞身开挖易发生坍塌,尤其是Ⅴ级围岩浅埋段。

3、二衬施工属于高空施工,存在人员高空坠落和高空坠物等危险因素。

4、空压机等特种设备存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的危险因素。

5、桥梁基坑较深,渗水量较大,需要爆破,存在人员触电和高空坠落等危险因素。

6、支架施工总荷载15KN/m2以上,高度大于11m,存在人员高空坠落和支架失稳等危险因素。

7、墩柱(10m≦H<30m)施工, 存在人员高空坠落、物体打击和触电等危险因素。

(三)、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依据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评分,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主要考虑隧道地质条件、建设规模、气候与地形条件等评估指标,具体见下表。

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隧道施工安全总体大小计算公式为:

R=G(A+L+S+C)=3×(2+2+1+1)=18,14≤R≤21

依据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分级标准,梅岭隧道总体风险等级为Ⅲ级(高度风险)。

(四)、桥梁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主要考虑桥梁建设规模、地质条件、气候条环境条件、地形地貌、桥位特征及施工工艺成熟度等评估指标,评估指标的分类,赋值标准可参见桥梁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见下表:

桥梁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表

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大小计算公式为:

R=A1+A2+A3+A4+A5+A6=1+0+0+1+0+0=2,0﹤R﹤4

依据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分级标准,桥梁工程总体风险等级为Ⅰ级(低度风险)。

(五)、隧道工程专项风险评估

施工作业程序分解后,通过相关人员调查、评估小组讨论、专家咨询等方式,分析评估单元中可能发生的典型事故类型,并形成风险源清单。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源普查清单

评估小组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对可能导致事故的致险因子进行分析,具体填入下表:

风险源风险分析表

(六)、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

桥梁、 隧道工程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采用定性定量结合方法,事故的严重程度的估测方法采用咨询专家处理方法。事故可能性的估测方法采用指标系数法。

1、人的因素及施工管理引发的事故可能性的评估指标体系

安全管理评估指标体系

M=1+0+0+0+0+0+1+0=2,0≤M≤2,依据安全管理评估指标分值与折减系数对照表,折减系数γ为0.8。

2、隧道施工区段坍塌事故可能性分析评估

隧道施工区段坍塌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

隧道施工区段坍塌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分值:公式:P=γ·(C×A+B+D+E+F)

Ⅴ级P=0.8×(0.9×4+1+1+1+1+1)=7,7≤P≤11,属于3级(可能)。

Ⅳ级P=0.8×(0.9×3+1+1+1+1+1)=6,3≤P≤6,属于2级(偶然)。

Ⅲ级P=0.8×(0.9×2+1+1+1+1+1)=5,3≤P≤6,属于2级(偶然)。

3、隧道涌水突泥事故的可能性,可从施工区段的岩溶发育程度、断层破碎带、外水压力水头等指标进行估测,具体评估指标见下表。

隧道施工区段涌水突泥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

隧道施工区段涌水突泥事故可能性分值计算公式为:P=γ·B×(A+C)。

P=0.8×2×(0+2)=3,2<P<4,属于2级(偶然)。

专项风险等级依据风险矩阵法和指标系法进行动态风险评估。

梅岭隧道重大风险源风险等级表

4、桥梁基坑施工事故可能性分析评估

桥梁基坑施工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体系

桥梁基坑施工事故可能性风险大小计算公式为P=(1+2+3+4+5+6) ×γ

P= (0+1+0+0+0+1)×0.8=2, P<3,属于1级(不太可能)。

5、支架现浇法施工事故分析评估

支架现浇法施工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体系

桥梁支架现浇法施工事故风险大小计算公式为P=(1+2+3+4+5+6) ×γ

P= (4+0+1+0+0)×0.8=4,3 ≤P<6,属于2级(偶然)。

6、墩柱(塔)施工事故分析评估

墩柱(塔)施工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体系

桥梁墩柱(塔)施工事故可能性风险大小计算公式P=(1+2+3+4+5+6) ×γ

P= (1+1+1+0)×0.8=2, P<3,属于1级(不太可能)。

五、风险对策措施

经过桥梁和隧道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桥梁工程总体风险评估为Ⅰ级(低度风险),桥梁基坑施工事故可能性风险等级评定为1级(不太可能),桥梁支架施工事故可能性风险等级评定为2级(偶然),桥梁墩柱(塔)施工事故可能性风险等级评定为1级(不太可能)。梅岭隧道总体风险评估为Ⅲ级(高度风险),隧道施工区段坍塌事故:Ⅴ级施工区域段风险等级为高度,严重程度等级较大,可能性等级可能。Ⅳ级、Ⅲ级施工区域段风险等级为中度,严重程度等级一般,可能性等级偶然。隧道施工区段涌水突泥事故:风险等级为中度,严重程度等级一般,可能性等级偶然。

根据风险接受准则与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的规定,针对不同的风险事件、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拟采取如下技术对策:

(一)、坍塌风险等级归类

根据“隧道安全风险等级划分”的成果得知:

隧道风险被评定为“高度风险”等级,但发生可能性等级为“可能”的施工区段为Ⅴ级施工区段。

(二)、风险处理对策

1、根据公路隧道风险接受准则与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之规定,高度风险是不期望的,相应的处理措施为“必须采取风险处理措施降低风险并加强监测,且满足降低风险的成本不高于风险发生后的损失”;为此,项目部确定如下风险技术对策:

高度风险隧道施工区段:在加强施工监测的同时,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做好设计复核,尤其是现场地质核对和完整的地质分析工作。超前地质预报的主要方法确定为:地质分析法超前预测、超前水平钻孔探测、检测和必要的地质雷达检测。

加强施工工艺管理与工序衔接控制,确保工程质量和工序紧跟;积极业主、监理单位以及设计单位沟通,提出变更设计方案,规避风险;加强监控量测,必要时,与专业设计人员密切配合,采用力学反寅技术及时修参。协助监控量测单位,做好监控量测工作,反馈、判识围岩稳定状态;必要时与设计单位配合,利用实测数据,借助大型土木软件,通过建模、网化、加载、求解与分析等计算步骤,预测围岩变形或进行力学反分析,及时修改设计参数,确保施工安全。

依据《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的规定,在监控量测与数据处理、分析基础上,确定二次衬砌施做时间,确保及时施做二衬。

2、加强施工监管,确保措施到位;加强工序管理,确保工序紧跟,尤其是开挖与初支、初支与衬砌以及仰拱施做与拱墙二次衬砌工序间的合理步距控制。

(三)、洞口及明洞工程段防护技术措施

隧道洞口段工程包括洞口土石方开挖、边仰坡防护及洞口段初砌、洞门施工等。结合隧道洞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并考虑到施工开挖边坡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晚出”、“减少开挖”的原则。及时进行边仰坡防护施作并加强对山坡稳定情况的监测、检查,确保施工安全。具体施工工艺分述如下:

1、洞口排水

首先施工隧道洞顶截水沟,截水沟距坡顶开挖线不小于5m,其坡度根据地形设置。

2、洞口边仰坡开挖与防护

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现场布置,在洞口范围内测量放样边坡控制桩,采用随开挖随防护。开挖洞口时以尽量减少破坏原有植被和岩体为原则,按设计坡度一次性整修到位,围岩破碎的部位用网喷锚杆加固。洞口段开挖将充分考虑洞内施工需要,合理布置供风、供水、供电设施、材料存放及加工场地、机械停放场地。

(四)、软弱围岩及浅埋段预防坍塌、冒顶的其它技术措施

1、施工中遵循“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早衬砌”的施工原则,调整开挖方法,优化开挖方法,视围岩稳定情况,决定喷砼封闭与出渣的先后顺序,原则上先初喷封闭,再行出渣,尔后复喷直到达到设计厚度。对Ⅴ级围岩浅埋段,在掘进施工中很有可能出现塌方,为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首先按设计图纸要求施工,做到短进尺,强支护,勤量测。及时施作小导管超前支护,如果小导管注浆压力和注浆量与设计要求相差太多,应停止施工,超前探孔,如实掌握隧道围岩情况,根据超前探孔地质资料,上报设计院,变更施工方案。每循环进尺控制在60~100cm之内。开挖后,对掌子面及拱顶初喷封闭,并及时施作钢架,锚喷支护。钢架间距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做,必要时缩小钢架间距,钢架连接板处设置锁脚锚杆。中空锚杆交错布置于钢架两侧并与钢架焊接牢固,钢筋网片紧贴初喷面,纵环向搭接至少一个网格长度,加强支护,确保施工安全。仰拱与掌子面的距离保持在40m以内,使初期支护尽早封闭成环。

2、加强监测,留足沉降量,保证施工安全和二次衬砌的设计厚度。

3、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并结合监控量测分析,及时调整设计参数。

4、有仰拱地段,须考虑开挖掌子面与仰拱的间距,严格控制仰拱、回填及二次衬砌各工序间的步距,严格按规范作业,尽早完成二次衬砌浇筑。

5、施工作业期间,值班技术人员24小时值守,随时记录工作掌子面的情况,遇到问题及时汇报,防止错过最佳处理时间。

6、进洞前,应对洞口段以及浅埋段的纵横断面进行测量,并绘制纵横断面图,确认浅埋情况,做到随时掌握洞顶覆岩土层的厚度,并据此调整支护参数和作业工序部署。

7、做好进出洞人员登记,严格进洞资格控制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损害发生。

8、做好应急预案,配备必备的抢险物资。

(五)、隧道大变形施工技术对策

1、隧道开挖后容易出现大变形的病害特点:

①隧道支护变形量较大时,沿隧道拱部范围内出现纵向开裂;

②施工面不封闭时,几小时后围岩会沿微节理面及层理面产生松弛破裂,在拱顶、洞壁及掌子面会出现响声,且有围岩剥落掉块,开挖轮廓逐渐呈不规则状等现象,之后暴露面呈现显出破碎或较破碎状态;

③围岩应力释放缓慢,时间长,且具有突然大量释放的特点。使得锚喷支护变形开始不明显,继而突然开裂,变形发展较快。

2、隧道大变形技术对策

总原则为“加固围岩,改善变形,先柔后刚,先放后抗,变形留够,底部加强”。具体对策如下:

1首先打超前锚杆,正面喷砼。

2设置临时仰拱,向底部地层注浆加固,并打底部锚杆控制底鼓和侧鼓挤入。

3两侧增打锚杆,长度应大于围岩塑性区范围。

4下半断面、仰拱同时施工,缩短台阶长度,及早闭合。

5初期支护应能满足大变形的要求,体现“先柔后刚,先放后抗”原则。

6加大预留变形量,提高二次衬砌的刚度。

通过理论分析,预测最终位移值,并进行日常监测,建立控制值标准。

(六)、隧道涌水突泥的技术对策

隧道施工中涌水的处理方法,首先应根据设计文件中关于隧道防、排水构造设计资料对隧道可能出现涌水地段的涌水量大小、补给方式、变化规律及水质成分等进行详细调查、钻深及预报,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既经济合理,又能确保围岩稳定,并保护环境的治水方案,亦应便于初期支护的施工,其具体的各种防治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1、处理隧道施工中涌水辅助施工方法

(1)采取超前钻孔或采用辅助坑道排水;

(2)采取超前小导管预注浆法堵水、止水;

(3)采取超前固岩预注浆堵水。

2、采用辅助坑道排水施工要求

(1)辅助坑道应和正洞平行或接近平行;

(2)辅助坑道底标高应低于正洞底标高;

(3)辅助坑道应超前正洞10~20m,至少应超前1~2个循环进尺。

3、采用超前钻孔排水技术要求

(1)应使用轻型探水钻机或凿岩机钻孔;

(2)钻孔孔位(孔底)应在水流的上方,钻孔时孔口应有保护装置,以防人身及机械事故;

(3)采取排水措施保证钻孔排出的水迅速排出洞外;

(4)超前钻孔底应超前开挖面1~2个循环进尺。

4、超前围岩预注浆堵水施工

(1)注浆段的长度应根据地质条件、涌水量、机具设备能力等因素确定,一般宜在30~50m之间;隧道深在50m以内可用地面预注浆;

(2)钻孔及注浆顺序,应有外圈向内圈进行,在同一圈钻孔应间隔施工;

(3)浆液宜采用水泥浆或水泥—水玻璃浆液。隧道埋深大于50m时,应采用开挖面预注浆堵水。

5、承压水排放和高压水处理

(1)当预计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有承压水,且排水不会影响围岩稳定,或进行注浆前排水降压,可采用超前钻孔或辅助坑道排水。超前钻孔及辅助坑道应保持10~20m的超前距离,最短亦应超前1~2倍掘进循环进尺长度;

(2)当隧道施工中,遇有高压涌水危及施工安全时,宜先采用排水的方法降低地下水的压力,然后用注浆法进行封堵涌水。封堵涌水注浆应先在周围注浆,特别是向水源方向注浆,切断水源,然后顶水注浆,将涌水堵住。

(七)、隧道塌方的技术对策

1、先排水,尽可能将坑外之水截于坑道之外;

2、短开挖,各部开挖工序间的距离要尽量缩短,减少围岩暴露时间;

3、弱爆破,用浅眼、密眼,严格控制用药量或用微差毫秒爆破,开挖面不能太宽;

4、对工作面的松散体和围岩采用超前支护和注浆加固;

5、开挖后尽快用型钢进行强支护,确保支护结构有足够的强度;

6、勤检查,勤量测。

(八)、残余风险评估

由于采用了相应的风险对策措施,加强施工过程中风险动态管理,隧道施工的风险会相应地降低,但不可能完全消除,结合初始风险评估结果和制定的对策措施,对隧道残留风险进行评估。

根据施工的进展对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定期反馈,发现问题及时与相关单位进行沟通,不断完善处理措施。

项目部领导小组将根据审批后的风险评估方案进行日常工作的实施,有效开展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工作,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制定合理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安全、按期完成坪盐通道施工任务。

六、风险评估结论

通过本次风险评估,认识到坪盐通道存在坍塌、涌水突泥、大变形等施工难题,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坍塌风险、高空坠物风险、人员高空坠落风险、触电风险、机械伤害风险,这些风险事件均可能对隧道建设的安全、工期、投资及第三方造成不利影响。梅岭隧道初始风险为Ⅲ级(高度)风险,但通过一系列对策措施,可将风险降至可接受区域。

这仅是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开始,在下一步的施工过程中还要加强监控,对风险做好动态管理,从而达到控制风险、减少损失、确保施工安全目的。

推荐访问:评估报告 风险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