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劳动素质目标设定(精选范文3篇)

时间:2022-04-20 14:10:02 来源:网友投稿

学生一般指正在学校、学堂或其他学习地方受教育的人,而在研究机构或工作单位(如医院、研究所)学习的人也称学生,根据学习的不同阶段,我们可以把学生分为:幼儿园学生、小学生、中学生、高等院校学生(大学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等。学生是一种身份,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生劳动素质目标设定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大学生劳动素质目标设定3篇

第一篇: 大学生劳动素质目标设定

做为大学生如何培养公民意识

摘要: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建设国家的砥柱中流。从目前和长远发展来看,大学生毕业后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我们大学生的自身发展状况,而且还关系到国家与民族未来的发展。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大学,是一个青年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的最后一个驿站,是我们社会化转变的关键时期,如果我们在大学校园就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公民意识,那么未来我们走向社会又要如何来做好一个合格的公民呢?我们大学生的未来角色要求我们在校期间就要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同时也要求我国的高等院校吧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摆在思想与素质教育的突出位置上。

关键词: 大学生 :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 公民意识的作用与意义 、公民意识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引言: 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社会意识,增强公民意识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话题。一个国家公民的公民意识如何,直接影响着这个国家的国民素质的提高。当前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公民意识状况如何﹑怎样开展大学生的公民教育活动是全社会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什么是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是公民作为社会成员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在行动上表现出来的一种现代文明人所具有的行为意识。公民意识是现代国家理念、权利责任意识、法制意识、科学理性精神和道德意识等多个层面的统一,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公民所具有的一种现代意识,是在现代法制社会下形成的大众意识。具体体现为视他人和自己为拥有自由权利、有尊严、有价值的人,勇于维护自己和他人的自由权利、尊严和价值。同时,这种意识还包括公民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即公民是权利和责任的统一体。

二、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
  1.权利意识。这是公民意识中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公民意识是基于民主制度而形成的一种思想观念,它渗透着民主的基本精神,即天赋人权,主权在民。在现代社会,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不可侵犯的权利,每个人得权利存在的前提又是对他人权利的尊重。不珍视自己的权利,或者不尊重别人的权利,都是公民意识欠缺的表现。大学生在学会珍视个人权利的同时,还应认识到,公民之所以称“公”,还在于每一个公民都有相应的无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与义务,公民权利与社会义务不可分割、不可回避。不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权利,无视消极逃避责任的后果,都将不能拥有一个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公民意识。
  2.公共意识。公共意识可以理解为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对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规范的主观认可并体现于客观行动上的遵守、执行。公共意识是公民在公共生活中应该具备的基本意识,它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关注社会共同体中每个人的权利和尊严。反映在社会生活中,就要求大学生具备公德意识和自律精神。这不仅是个人优良素质的体现,而且对于维护公共利益和秩序,保持社会健康稳定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3.法律意识。现代法律意识要求公民一方面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严格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防止个人出现违法现象;另一方面,也要求公民认识到宪法和法律是公民权利的象征和结果,懂得利用宪法和法律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和合法利益。
  4.国家意识。国家是公民身份存在的前提,没有国家,也就无所谓公民。因此,现代化公民意识也就特别强调树立国家观念与意识。公民应该以主人翁责任感去维护祖国的利益和尊严,为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应该明确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具有民主观念、政治观念和人民当家作主的观念等。大学生尤其要认识到国家的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前提,个人价值只有在参与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应以国家利益为重。

三、公民意识作用与意义

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强弱从根本上关系到整个国民的素质,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实现。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与培养,不仅可以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还可以由他们带动整个国家公民意识的增强。

1、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

公民意识的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社会成员对国家、跟社会以及对社会角色的认识、评价和情感的程度,跟民主政治建设关系很大。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从总体上讲需要从两方面推进: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二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观念的培养。制度和观念,在发展进程中相互影响,不可或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观念的培养,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公民意识和民主政治观念如果缺乏,就不可能建立起真正好的制度;即使有了好的制度,如果没有正确的公民意识和民主政治观念,也不可能真正有效的实行。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论述中首次将公民意识和民主政治观念的培养置于显著位置,意义非比寻常。大学生作为高学历社会成员,理应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观念,才能加快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

2、大学生公民意识是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的政治、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已初步具备了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和公民的平等地位与权利不受侵犯的条件。公民拥有了更多的政治、社会权利,其参与政治、社会事务的热情也愈加高涨,这些变化增强了公民的主体意识、强化了公民的主体地位,尊重了个人的自由和个性,充分调动了个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但是这一转变的过程也要求公民进一步强化理性和公共参与的精神,增强主体意识且勇于承担责任。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未来的重要群体,更应具有主体意识与责任意识。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培育,使大学生树立健全的权责观念,进一步促进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3、大学公民意识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作为时代的主人,未来社会生活的参与者与组织者,其公民意识的强弱,决定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程度。就目前来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关注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责任意识、平等意识、民主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如在汶川地震灾难发生后,许多大学生自发的加入各社会救助团体,在余震、险情不断的情况下,青年志愿者们临危不惧,克服种种困难为灾区群众服务。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确实还有不少大学生对公民意识相当缺失。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中从大学生自我发展的角度来培育他们的公民意识,让他们学会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在发扬成绩、克服不足的前提下不断完善自我。

四、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途径

公民意识不会天生或自然而然地形成。培育公民意识的种子,必须从生活的点滴开始,从学生阶段开始。学校历来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是培养现代公民意识的主渠道,通过公民意识教育,使大学生实现从“百姓”向“公民”的转化,为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打下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这需要我们做到: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
   坚持以人为本,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资格,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我们要激发大学生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公共生活的热情与权利意识,另一方面将公民教育与学生日常管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公共精神。在学校日常管理活动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参与管理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够通过自主管理潜移默化地将对自我、他人与社会的权责意识植入内心进而提高大学生的民主法制意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意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2.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增强大学生公民意识
   针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知行脱节的现象,高校应在公民意识教育过程中加强实践性教育环节。“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公民教育的实践活动应多种多样,如在法律教学中,举办模拟法庭、组织庭审旁听等,这可使大学生懂得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再如,组织学生参加当地的人民代表选举、社区法律咨询服务、社会公德论坛等,这可多方面加强公民教育,增强公民意识。
   3.将公民意识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
   公民意识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大学教育是这一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由于受左倾思想的影响,强调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论、剩余价值论,但对马克思主义的公民观的教育很少甚至没有。应该对两课教育进行改革。目前在我国高校中并没有开设专门的“公民”课程,因此,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就应与日常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尤其是与“两课”教学相结合。“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在“两课”教学中应该突出公民教育的内容,注重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和公民素质的提高。尤其是思想道德课和法律基础课,包含了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治教育的基础课程。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突出公民教育的内容。《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的基础课程,也是公民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它包含了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以实现人的社会化为目标,以培养合格社会成员为根本宗旨。我们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的建设,在其中突出公民教育的内容,注重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和公民素质的提高,力求把大学生培养成“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21世纪合格公民。
   4.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公民意识教育
   公民教育与环境因素息息相关,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既有显性约束力,又具有隐性感染力。因此,我们要努力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营造出有利于公民意识培养的良好氛围。比如,加强学校社团文化建设,使大学生通过参加并管理学生社团,能正确理解民主的运行规则,并提高权利素养;倡导师生平等,教师以更为平等的教育及交往方式,向学生传递民主气息;利用各种学生刊物、宣传橱窗、学术讲座等形式,在无形中向学生渗透公民意识教育等等。

五、大学生培养公民意识的方法

第一,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教育方法。既重视共性化的、普遍性的公民意识教育。又重视个性化的公民人格在公民意识教育中的作用。在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实现受教育者主体性的体现与教育个性化的结合。

第二.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方法。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过程是特殊的修身与自我意识同一的过程。公民意识教育中自律是基础.他律通过自律起作用。要把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性和创造精神。

第三.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法。以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的显性教育和校园文化、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等形式的隐性教育,在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中共同发挥着重要作用。显性教育强调了灌输的原则.隐性教育强调了主体选择的原则。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是.显性教育有余而隐性教育不足。应加强隐性教育方法的使用。因为公民意识相关知识向公民素质的内化.必须经过自觉自愿的道德实践才能实现。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理解公民的内涵,近而内化为情感和意志。外化为行为和习惯,逐步培养自觉性,才能真正提高公民意识。

第四。网格教育法。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格。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培育大学生的公民意识不能忽视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即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影响.这既是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不可回避的环境前提,又是对其实施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渠道和途径。充分调动和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无疑是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总结: 中国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其中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是重要内容之一。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强弱从根本上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国民的素质,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大学生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有利于大学生克服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和社会丑恶现象的消极影响,成为既有科学文化知识又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参考文献 :

[1]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

[2]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3]当代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及其培养
姓名:张浩 年级:2010 级 专业: 新闻学 学号:201000402049

第二篇: 大学生劳动素质目标设定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岁月荏苒,青春行走在时间的河岸,渐行渐远。初夏已至,离别的脚步也快要走近了,弹指一挥间,三年美好而艰辛的大学生活犹如漏斗中的沙石已悄然流进昨日。此时站在漫漫求学道路终点站的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昔日的点点滴滴,林林总总,跃然而起,历历在目。此时面对着我可爱的同学,面对着美丽的校园,我心中虽有千言万语,却只字难出。曾经是多么的盼望着早些离开校园、离开宿舍、离开课堂、离开书本……离开学生的称呼……,但到了此时,才知道,自己对这片土地是多么的留念。在这里,留下了我最最美好的回忆和记忆。

如今快到了毕业生离校的日子了。最近一段时间,走在校园中,总会看到一幕幕熟悉的场景,恋人分手,同窗别离,师长的叮嘱,前途未卜……人类的很多恐惧来自对未来的不可预知。同样,人类的很多癫狂也来自对未来的不可预知。于是,毕业成了狂欢的理由,成了醉生梦死的理由。或许夏天过后,每个人都会戴上另外一副陌生的面具,在另外一个陌生的城市、另外一个陌生的机构中冷漠地生存。而毕业前的这一刹那的疯狂,就成了对逝去的纯真年代的一种祭奠。

当实习的结束、当论文答辩完毕、当毕业典礼的散场……当一切在无情的岁月中流逝,这些,所有的这些,都在告诉诉们,我们要毕业了,真的要毕业了!真的真的不是寒假异或是暑假的短暂离别!相聚与初秋的林校,几经相聚,几经离别,花开花落,春去秋来,终究还是逃离不了这初夏永久的别离。

亲爱的同学们,这几天的忙忙碌碌,也在答辩结束的那一刻释放了吧,接下来我们轻松了,可以疯狂了,可以重温曾经那悠闲快活的校园生活了,可以做我们自己想做的事了。躺在寝室小床上,想念我们一起在教室上课的情景,想念老师在讲台上为我们讲述的表情,想念我们在操场上尽情玩耍的开心心情,想念在东广场留下的那已逝的温情,想念校园里所有美丽的风景……

大学的生活开心过失落过,平静过疯狂过,自卑过也自信过。我看到了什么叫真正的坚持和追求,看到了什么叫真正的奋斗与拼搏,同时也看到了什么叫颓废什么叫堕落。 大学的生活让我明白了很多。当我看到身边的人在社会的夹缝中通过自己的双手自费求学时我被深深打动了;当我在课堂上听到别人纯英语的专业表达时我被深深吸引了。我看到了家长送孩子上学时的自豪和不舍,我也看到了家长为了让孩子读书四处筹钱的焦急和无奈;我看到了教室里学术争论时的激烈和热忱,我也看到了社会实践时徘徊在大街上的胆怯和失落;我看到了校园艺术节上青春的绚丽和多彩,我也看到了睡觉睡到自然醒的平淡和无味。没有人告诉你哪是对的哪是错的,也没有人告诉你哪是坏的哪是好的,这些鲜明的对比只有留给我们自己去思考。因为以后人生的路还很长,我们要辨别的还很多,也只有在这之中你才能体会什么是成长什么是生存。大学里我知道了自己该做什么该追求什么,也知道了怎样去做怎样去追求……

三年的大学生活是我人生这条线上的一小段,是闪闪发光的一段,它包含了汗水和收获,为我划平人生的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思想总是行动的指南,总在最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行动。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所以远大的理想指导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通过大学三年系统全面地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会用正确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我的思想理论学习和实践还相差得比较大,如何正确地运用马列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去指导现实生活将是我将来努力的方向。

我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我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并一直希望自己也能做到。在大学生活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三年中,我读了一些名著和几本完善人格的书,对自己有所帮助,越来越认识到品行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关系到是否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的遵行它。平时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以前只是觉得帮助别人感到很开心,是一种传统美德。现在我理解道理,乐于助人不仅能铸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得到很多利益,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回顾三年,我很高兴能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曾经帮助过他们,相对的,在我有困难时我的同学们也无私的伸出了援助之手。对于老师,我一向是十分敬重的,因为他们在我彷徨的时候指导帮助我。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我可能将不知道何去何从。我现在领悟到,与其说品德是个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大学校园就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我们扮演着被培养对象的角色。老师是我们的长辈,所以我对他们尊敬有加。同学们就像兄弟姐妹,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娱乐,互帮互助,和睦的相处。集体生活使我懂得了要主动去体谅别人和关心别人,也使我变得更加坚强和独立。我觉得自己的事情就应该由自己负责,别人最多只能给你一些建议。遇到事情要冷静地思考,不要急躁。不轻易的承诺,承诺了就要努力去兑现。生活需要自己来勾画,不一样的方式就有不一样的人生。一个真正优秀的大学生应该保持雄心,罗曼蒂克式的雄心!在现实的前面还要放好雄心的位置,无论现实多么残酷都不应该散尽雄心,任何时候都对自己的努力满意,保持微笑。在雄心规划下的目标,计划可以作为激励的一个来源,引领困境前行!执着是一个人最难得的品质,扬弃急功近利和浮躁的心,经久必成!有了雄心,决心,我们所需要的就只是是默默无闻,持之以恒的按计划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情了。

学习是学生的职业,上大学我想以该记住并理解这句话。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截然不同的特点是依赖性的减少,代之以主动自觉地学习。因此,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本领。大学的学习不能象中学那样完全依赖教师的计划和安排,学生不能只单纯地接受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在学习中的潜力。这种充分体现自主性的学习方式,将贯穿于大学学习的全过程,并反映在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我觉得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学好文化知识,所以在学习上我踏踏实实,一点也不放松。我认为好的学习方法对学好知识很有帮助,所以在每次考试后,我都会总结一下学习经验。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每每看到自己可喜的成绩,我就会感叹只要你有决心,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同时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所以不能满足于现状,应该时刻鞭策自己努力奋进,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才不会故步自封。对于我们工分专业的学生来说,单单只学好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有操作的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三年的大学生活,学到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有了较快掌握一种新事物的能力。思想变成熟了许多,性格更坚毅了。认识了许多同学和老师,建立起友谊,并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提升了自身素质,认清了自身的一些短处并尽力改正。社会实践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作为一名即将离开校园的学生,我所拥有的是年轻和知识。年轻也许意味着欠缺经验,但是年轻也意味着热情和活力,我自信能凭自己的能力和学识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和追求的目标。

一个人总要经历一些事情才不枉来这个世界,一个美好的生活不是总在安逸中过来的,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浑浑噩噩,也不是在世俗纷争中迷失自我,更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而是在学习中前进,在前进的道路上找寻自我,在自我的生活中体味人生,让自己的人生多姿多彩,这样也就不枉来这个世界了。

你总会闻声这样的抱怨,“工作好累啊”“好无聊啊 ”“生活把我逼成这样了”·····

是的,在这个竞争激烈节奏快的社会中生活的确会让人感觉到紧、压力····但是这不是最重要的。社会是这样,但是我们可以笑对生活、笑对人生、笑对生命。

最人生匆匆数十载有的人一生为了钱财,有的人一生为了权势,也有人一生为了名利,为了。

实在,懂得生活的人,即使碰到困难也会懂得往享受生活,即使再多的不如意,也能够学会苦中作乐.人的一生活的快不快乐,幸福还是不幸福,这是取决于人的生活态度的,环境总是布满着变化,月亮总有圆与缺,重要的是我们要懂得如何往面对.完整的生命不是总是美好的没有缺陷的,没有经历的生活不算完美的没有酸甜苦辣的生活不是充实的。佛语中说人生之苦在于:爱、憎、恨、伤离别、求不得。但是没有这些那还叫生活么?还是一个完美的人生么。

毕业实习是每个学生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习在实践报告中了解社会,让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以后进一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天去上班的时候,刚开始我还觉得蛮紧张的,再和他们的交流之后,我渐渐的放松了自己。我觉得只要我努力,我就能做到最好,我可以得到别人发自内心的认同。

在实习过程中,我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刚上班时暂时没有什么工作。首先接触的是如何融入工作,刚开始进行的是对实验室和仪器的熟悉了解,因为公司里的仪器大部分都是进口的,这和学校的国产仪器有些区别,但是基本的原理还是一样的,因此这对我来说也没什么难度。

后来,自己也就开始独立操作,我觉得这些对于我来说都不是最难的,最让我困扰的是办公室的人际关系。我觉得自己不论怎样努力好像都融不进去,自己只是一个局外人,一个观众而已。我一直告诉自己,过一段时间总会好的,可是渐渐的我觉得自己的境遇并没有多大改变,可能是真的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吧!我知道他们对我都挺好的,但是就是不像和同学之间那么自然,里里外外都是客套。而我就彻彻底底沦为了实验的奴隶,沉默再沉默……

实习期间,我学到了许多,也悟到了许多。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勇于奉献、开拓、创新的与时俱进的精神。

2.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你提高工作水平的坚实基础.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时,可能感觉枯燥无味,但当你工作以后,你才会发现专业知识是多么的重要.

3.不但有良好的工作态度,而且要有很好的表现力.中国有句俗语:"踏踏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做事."在今天,只是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做事是不够的,你还要学会适时地,恰当地表现自己.让老板知道你做了什么,让老板知道你的存在是必要的!这样你才有发展的的可能,别人才会认可你,承认你!

4.团结协作,善于沟通.团结协作指的是部门内部.你这个部门肯定不止你一个人,作为部门担当,你若想把本部门的事做的出色,那你必须把部门成员团结起来,发挥集体的力量,那样才能事半功倍!善于沟通是指部门之间.任何一个公司都是由众多部门组成的.部门之间的沟通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大学生活虽然只是我漫漫人生路上的一小部分,但它包含了遗憾和收获,是我人生中宝贵的一段时光,也对我以后的人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一定能够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在这里我也希望没有走出大学校园的学弟学妹们好好珍惜你们的大学生活,要知道,这一段经历十分难得,荒废了就不可能再去找回来。若干年后,你再来品味,你会感到大学生活是一坛美酒,耐人回味,越陈越香

春去秋回,时光荏苒。岁月只能带走我们夏花一样绚烂的青春,却驱不散留在我们记忆深处那漫山遍野的芬芳!

青春散场,我们等待下一场开幕。等待我们在前面的旅途里,迎着阳光,勇敢地飞向心里的梦想;等待我们在前面的故事里,就着星光,回忆这生命中最美好的三年,盛开过的花……

许多年后,我们还会回到我们的母校,还会在某个暮色四合之际走在校园的小路上,静静地回首往事,让曾经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在我们的心中重新感动一次!

最后让我们一起期待明天会更好,期待母校的明天更美好

第三篇: 大学生劳动素质目标设定

对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目标的理解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适应广大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就业创业的迫切需求,更好地服务和促进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活动。下面学习来带大家去一起深入了解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概论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为进一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而联合发起和组织开展的一项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开发尤其是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迫切需要,适应广大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就业创业的迫切需求,更好地服务和促进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活动。

为了使此项活动在我校得以顺利开展和全面落实,根据团市委、市教委、市学联《关于在重庆高校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精神,决定在我校全面推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的意义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积极适应社会发展要求,顺应学生成才需求,进行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的有效举措,是深入推进我校素质教育的重要依托。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第一,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有利于围绕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形成素质教育的整体合力。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通过开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引导和帮助广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提高竞争力,实现全面成长成才,是我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有利于大学生参与素质教育由相对被动向积极主动转变。

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我校各学生相关部门服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和有形载体。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需要出发,全方位调动大学生参与素质教育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通过《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这一载体,使大学生明确参加素质拓展训练项目与第一课堂的专业学习同样是大学阶段必须完成的部分,从而增强大学生在素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大学生参与素质拓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素质教育的有效性。

第三,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有利于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业的意识和能力。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按照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的思想和理念,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进行科学规划、个性化培养和综合性开发。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既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业的能力,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在社会中的综合竞争力。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的内容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基本内容是以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眼点,进一步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外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在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六个方面引导和帮助广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全面成长成才。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主要围绕职业设计指导、素质拓展训练、建立评价体系、强化社会认同四个环节进行。注重三个结合,即课内外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教学讲授、课堂讨论、专题讲座、主题活动、体验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方式展开,尤其要突出一些具有特色的传统工作项目,如“科技、文化、艺术节”、“社会实践”、“最佳团日活动”、“青年志愿者”等,全面带动和促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

职业设计指导

建立由专家组成的职业设计指导机构,按照现代人力资源开发培养的思想和方法,科学分析大学生的就业环境、职业理想、能力倾向和个性特征等因素,指导大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目标和素质培养的实施规划。要大力开展“大学生人生发展导航行动”,针对大学生成长发展的特点,通过知识传授和实践锻炼并重的方式,对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价值取向、职业规划、心理素质、品质意志等方面进行塑造和培养,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设计;要建立大学生职业设计指导的数据库,内容包括现代大学生的职业领域、各类职业所需要的技能素质以及成功人士择业、就业、创业的典型事例等数据。

素质拓展训练

要根据不同阶段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成长成才需求,精心设计素质训练项目,建立全面科学的大学生素质训练项目体系,为大学生进行素质训练提供广阔平台。要围绕上述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六个方面,结合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精心组织和科学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素质拓展训练项目。要高度重视素质拓展训练体系中纵向提升性和强化性训练层次的构建,为大学生素质的阶梯性发展和高层次提升提供舞台。要按照大学生素质训练体系的要求,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充分运用我校团组织已经形成的理论学习、校园之春、三下乡、科技创新等品牌项目,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总结的基础上创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素质训练活动。并不断丰富和完善对素质训练项目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建立评价体系

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的作用,建立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评价体系,客观记录每位学生在学习期间素质培养和发展的重要经历和主要成绩。要通过证书记录和认证两个环节,合理量化,科学评价,引导和激励广大学生全面进行素质拓展。要真实记录素质拓展的内容,体现客观性;要由学生自己填写具体内容,发挥自主性。在认证过程中,要注意操作的严谨性和程序的规范性,保证认证的权威性。要依托基层团建创新成果,探索在社团组织中开展认证;要鼓励素质训练项目的组织者积极参与和实施认证。

强化社会认同

社会认同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成效的社会化检验;通过大力宣传素质拓展的工作理念、具体内容和实际意义,争取得到广大师生的观念认同;协调学校各部门积极制定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相关文件,给予政策认同;在学生毕业和就业过程中,积极向用人单位宣传和推荐《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努力争取就业市场的认同,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就业开辟灵活多样的就业渠道。

推荐访问:设定 素质 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