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名家】水利部部长陈雷​在淮委干部大会上讲话

时间:2023-05-30 12:09:02 来源:网友投稿

水利部部长陈雷在淮委干部大会上的讲话(2010年3月25日)同志们:这次到淮委,主要是贯彻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治淮工作部署,考察治淮工程建设情况,为筹备国务院治淮工作会议做些调研,同时看望慰问淮委干部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政治名家】水利部部长陈雷​在淮委干部大会上讲话,供大家参考。

【政治名家】水利部部长陈雷​在淮委干部大会上讲话


水利部部长在淮委

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2010325日)


同志们:

这次到淮委,主要是贯彻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治淮工作部署,考察治淮工程建设情况,为筹备国务院治淮工作会议做些调研,同时看望慰问淮委干部职工。到淮委后,我到设计院、防办、水文局、通讯总站进行了调研,看望了部分离退休老同志,听取了淮委党组的汇报,感到近年来淮委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着力推进民生水利工作,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开创了新的工作局面,令人振奋和鼓舞。

借此机会,我就淮委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奋发努力,团结治淮,淮委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淮河是新中国第一条进行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早在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就作出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制定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1951年,毛泽东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掀起了新中国第一次治淮高潮,建设了一大批水利工程,淮河两岸旧貌换新颜。1991年江淮大水后,国务院召开治淮治太会议,作出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开始实施治淮19项骨干工程,掀起了第二次治淮高潮。2003年淮河发生了流域性大洪水,同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务院治淮工作会议要求,把淮河治理作为近期全国水利建设重点,明确了近期目标和重点任务,要求在2007年底基本建成原定2010年建成的治淮19项骨干工程,掀起了新一轮治淮高潮。

近几年是淮委肩负繁重任务、经受重大考验、取得显著成效的时期。淮委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重点抓好治淮骨干工程建设,大力推动进一步治理淮河,不断完善淮河流域防洪除涝减灾体系,切实加强依法治水管水,治淮各项事业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治淮骨干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近年来,水利部把治淮摆在大江大河治理的突出位置,淮委充分发挥协调、监督、检查和指导等作用,加强前期工作管理,有效推动了立项审批、用地预审、环境评价、移民安置等工作;在项目实施中,克服2007年流域性大洪水、工程建设原材料价格波动大、配套投资不到位等困难,与流域四省签订目标责任书,深入开展督促检查,积极稳妥地推进工程建设。目前,治淮19项骨干工程中17项全面完成,2项基本建成,其中13项通过竣工验收。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和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和土木工程詹天佑奖,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还入选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淮河流域由堤防、行蓄洪区、水库、分洪河道和防汛调度指挥系统等共同组成的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建成,防洪能力明显提高。

二是防汛抗洪取得重大胜利。2003年和2007年淮河发生了两次流域性大洪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防总的统一指挥下,淮河防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综合防控,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指挥调度的职能,及时调整防洪战略和对策,科学实施洪水管理,采取“拦、泄、蓄、分、行、排”等综合措施,上游水库拦洪削峰,适度承担风险;中游相机运用行蓄洪区,人退水进;下游敞开入江、入海水道,主动给洪水以出路。通过多措并举、有效应对,确保了重要堤防无一决口,水库无一垮坝,行蓄洪区群众转移无一伤亡,洪水造成的损失大幅度减少,在我国防汛抗洪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三是规划和前期工作步伐加快。近年来,淮委加大规划工作力度,相继组织完成了淮河流域防洪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淮河流域水利发展五年规划等一系列重要规划,新一轮淮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也基本完成,初步构成了淮河流域水利规划体系。配合中咨公司完成了治淮19项骨干工程评估,提出了下一步治理思路和任务,编制完成进一步治理淮河近期工作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为国务院治淮工作会议打下了坚实基础。认真组织开展进一步治理淮河前期工作,一批重要项目前期工作取得成果,为项目立项和工程实施创造了良好条件。完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总体规划、项目建议书、总体可研等大量前期工作。

四是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不断加强。积极推进流域水资源管理,依法实施取水许可、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入河排污口审批管理,水资源流域管理的体制与机制基本形成。初步建成了江、淮、沂沭泗水资源跨流域调度体系,跨省、跨水系的水资源调配能力不断提高。实施引沂济淮、洪水资源拦蓄调度和南四湖应急生态补水,补充了淮河下游地区的抗旱水源,有效应对了2009年初的大旱,改善了南四湖湖区生态环境。建立了以水功能区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制度,积极组织实施饮用水源区水质监测工作,通过采取枯水期污染源限排、水质预警预报及闸坝防污调度等水污染联防措施,有效减轻了水污染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特别是近年来在豫皖、苏鲁省际河道多起水污染事件处置过程中,淮委做到了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调查、第一时间通报和全过程协调处理,为上下游之间、跨省区、跨部门团结治污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

五是流域水行政管理扎实推进。淮委和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各类涉水活动纳入了法制轨道。全流域已初步形成机构健全、人员整齐、覆盖面较广和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水政监察网络,执法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认真履行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取水许可、采砂管理等行政许可职责,依法打击非法采砂活动,持续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有效维护了正常水事秩序。制定了淮河流域省际水事协调工作规约和省际水事纠纷应急处置预案,依法调处跨界水事纠纷,过去水事矛盾突出的南四湖地区已成为全国创建平安边界的先进典型。

六是自身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认真组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在治淮建设的热潮中,在防汛抗洪的第一线,在支援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广大干部职工始终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涌现了一批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多次获得水利部和安徽省“文明单位”称号,2009年还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在此,我代表水利部党组,向淮委全体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深入分析治淮面临的突出问题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中东部,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人口密集,交通发达,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6,提供的商品粮占全国的1/4,矿产资源种类众多,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矿产基地和制造业基地,是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重要交通枢纽,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淮河是一条十分特殊的河流,也是非常难治的河流。一是气候条件多变。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天气系统复杂多变,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洪水干旱频繁发生,洪涝旱灾交错出现,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两次流域性大洪水都发生在淮河,去年初又发生严重干旱,部分地区持续120多天无有效降雨,全流域7160万亩农田受旱。二是地形条件特殊。淮河流域平原广阔,地势低平,上游源短流急,中下游河道极其平缓,泄洪不畅,“关门淹”的现象十分严重。三是河流水系紊乱。历史上淮河长期饱受黄河的侵扰,黄河夺淮导致淮河入海尾闾被淤废,水系被打乱,这在世界大江大河中是绝无仅有的。四是人水争地矛盾突出。淮河流域人口众多,特别是沿淮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很大,许多原先可以为洪水自由蓄泄的湖泊洼地逐渐被围垦,洪水的空间被过度侵占,人水争地矛盾十分突出。

应该说,经过三次大规模的集中整治,治淮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特别是防洪除涝能力有了较大提高,有力地保障了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但是,淮河流域水问题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决定了淮河治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过程。

一是中游行蓄洪区问题尤为突出。与其他江河行蓄洪区主要用来防御特大洪水的情况不同,淮河的行蓄洪区在中常洪水下就要启用,运用十分频繁。目前,淮河的行蓄洪区数量多、单个规模小、分布不合理,建设严重滞后,工程体系不完善,安全设施薄弱;区内还有80万左右的居民长期受到洪水威胁,行蓄洪时仍需大规模转移。

二是平原洼地涝灾损失十分严重。淮河流域有易涝耕地近1亿亩,占流域耕地面积的50%,排涝标准普遍不足3年一遇。由于排涝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因洪致涝、洪涝并发、“关门淹”的问题非常突出,涝灾损失占洪涝灾害损失的2/3以上。

三是下游洪水出路明显不足。洪泽湖下游主要排洪通道入江水道、分淮入沂和入海水道工程尚未达到规划和设计的泄洪能力,防御100年一遇洪水时,下游洪水出路明显不足,洪泽湖及中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抬高,周边地区受淹受灾风险大。

四是上游河道防洪标准仍然偏低。流域上游地区缺乏系统的防洪工程设施,山丘区洪水不能得到有效控制,防洪标准仅为10年一遇,防洪能力明显不足。

五是城乡干旱缺水问题日益加剧。淮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均,人均水资源量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4,沿淮及淮北地区经常出现连枯连旱或涝旱急转,且水污染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近年来,水污染事件增多,给沿淮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影响危害。

六是流域管理协调难度较大。淮河流域省际边界河道多,界线不清,在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和防治水害的过程中,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之间,不同区域之间存在不同的利益诉求,治淮工作中需要协调的关系十分复杂,协调难度很大。加上流域与区域之间的管理事权划分还不十分清晰,流域管理的基础比较薄弱,流域管理缺乏有效手段,加大了流域管理的难度。

淮河不根治,沿淮无宁日。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淮河治理的重要性、长期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牢牢把握扩大内需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机遇,更加努力地做好治淮各项工作,坚持不懈地把治淮这项宏伟事业不断向前推进,为淮河流域人民安居乐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全面开创治淮工作新局面

近年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亲临淮河视察和作出重要指示,国家持续加大治淮投入,治淮进程明显加快。2008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期间,专程前往濛洼蓄洪区视察,对继续抓好淮河治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防治水患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兴修水利任何时候都不能松劲,要坚持把淮河治理摆在重要位置,贯彻蓄泄兼筹的方针,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继续实施治淮工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建立较为完善的流域防洪排涝减灾体系,确保淮河流域防洪安全和沿淮人民安居乐业。总书记还要求搞好淮河流域的环境整治,使其得以休养生息、恢复生机,努力在淮河两岸实现经济繁荣、人民富足、生态良好的发展目标。20077月,温家宝总理在安徽视察淮河抗洪救灾工作时强调,要加快19项治淮骨干工程建设,科学论证这些骨干工程完工后淮河下一步的治理问题,进一步完善淮河流域防洪除涝体系。2009年底,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治理淮河工作,提出进一步治理淮河的目标任务,强调必须继续贯彻“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好沿淮群众最关心的洪涝干旱问题和行蓄洪区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问题,为淮河流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回良玉副总理多次深入沿淮地区检查指导工作,听取治淮工作汇报并作出重要部署。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和重要指示,为新时期治淮工作指明了方向。

今年是新中国治淮60周年,60年治淮,波澜壮阔,沧桑巨变,走过了极不平凡的风雨历程。要深入研究总结60年治淮成就和经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努力把治淮事业推向前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淮河流域水利工作总的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针对流域水系复杂、水旱渍涝灾害频繁、人水矛盾尖锐和水污染严重等问题,坚持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深入研究河湖关系,完善流域防洪除涝抗旱减灾体系,搞好拦分蓄泄排,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科学调度、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水资源,实现蓄泄合理、保障有力、生态良好、人水和谐,进一步把淮河修好管好,确保沿淮人民安居乐业。

做好新时期治淮工作,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蓄、泄、排的关系。按照流域洪水“蓄得住、泄得畅、排得出”的原则,调整河湖蓄泄关系,进一步提高流域拦蓄洪水的能力,巩固和扩大洪水出路,同时在不过多增加干流防洪压力的条件下,大力改善支流、洼地排涝条件,做到洪水来时既科学合理蓄洪泄洪,保证流域防洪安全,又适时适度排涝除渍,尽量减轻内涝损失。

二是处理好人、水、地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划定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和用水效率控制性指标,在防止水对人侵害的同时,特别注意防止人对水的侵害。要逐步对居住在行蓄洪区和淮干滩区不安全人口实施居民迁建,既要让道于水,从源头上控制人水争地现象,逐步退地退田还河还湖,也要防洪保安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改善群众尤其是行蓄洪区内群众生存发展条件,促进脱贫致富,实现人水和谐。

三是处理好防洪、抗旱、治污的关系。要统筹兼顾流域洪涝灾害防治、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生态环境保护,治水与防污统一,防洪与抗旱并举,水量与水质并重,在畅泄畅排洪水的同时,积极推进洪水资源化利用,缓解水资源紧缺矛盾,提高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承载力,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是处理好流域、区域、行业的关系。治淮涉及四省多地,必须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妥善协调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省际间、行业间的利益,统筹协调流域、区域、城市、农村等不同层次的防洪排涝减灾和水资源配置布局,既因地制宜又互相协调,发挥整体效益,形成治淮合力。

淮委要着力做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是深入推进治淮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流域防洪排涝减灾体系。要继续抓好治淮19项骨干工程建设,督促协调流域四省按照目标责任书要求,倒排工期,优化组织,进一步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要抓紧已完工程扫尾工作,重点解决配套资金、征地移民等遗留问题,做到建成一个验收一个,确保全面完成19项骨干工程扫尾和竣工验收。要重视工程运行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同时,要抓住国家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机遇,全面贯彻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和淮河流域防洪规划要求,认真做好国务院治淮工作会议的筹备工作,积极落实会议精神,扎实开展进一步治理淮河的前期工作,尽快全面启动新一轮治淮工程建设,着力实施淮河行蓄洪区调整和居民迁建,加快重点平原洼地治理,扩大下游洪水出路,增加上游拦蓄能力,开展堤防达标和重要支流治理。建立较为完善的流域防洪排涝减灾体系,确保实现淮河流域防洪规划确定的远期目标,使淮河干流上游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中游淮北大堤防洪保护区和沿淮重要工矿企业的防洪能力进一步提高,洪泽湖防洪标准达到300年一遇,跨省骨干支流防洪标准达到2050年一遇,重要易涝洼地除涝标准达到510年一遇。

二是加快完善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支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根据淮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水环境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抓住各地区的突出问题,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针对北临黄河,南靠长江的区位优势,以加快跨流域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为重点,逐步构建流域水资源调配体系。淮南及淮河上中游地区,要以水资源及生态保护为主,适当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建设出山店、前坪等蓄水工程,配置区域水资源。沿淮、淮北及沂沭泗下游地区,要在大力节水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本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巩固引黄工程,实施南水北调、引江济淮、江苏引江等水资源配置工程,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沂沭泗河上游地区,要强化节水,加强水资源保护,合理调度利用大中小型蓄水工程,兴建双侯等大中型水库及雨洪利用工程。沿海及里下河地区,要加强对现有工程的调度利用,研究沿海引江工程,实施海水利用工程。山东半岛地区,要在加大污水处理回用、海水利用等其他水源利用力度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本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兴建老岚等大型水资源调蓄工程,实施引黄调配、胶东引黄调水、南水北调东线等水资源配置工程。同时,要加快推进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新建部分重点灌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三农”发展。

三是继续加强水资源保护,切实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要全面落实国家有关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目标,认真总结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方面的经验,以水功能区管理为核心,以点源污染防治为重点,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进一步加强水资源保护工作。会同流域内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算,制定出不同水平年、不同月份、不同来水条件下能够动态控制、可操作性强的重要水功能区污染物限排量,明确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性指标。按照水功能区保护目标和限制排污总量要求,严格排污口设置审批,细化分解各行政区、各排污企业的入河排污口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强化入河排污口特别是重点入河排污口及退水水质的监督监测管理。继续推进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排污口整治试点,特别是要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要求,强化南水北调东线输水沿线水资源保护。加强流域水环境监测能力建设,进一步健全流域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拓展流域与区域、水利与环保联合执法检查与协作范围,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四是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要把节水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制订流域内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明晰各流域、各行政区域用水总量控制目标,并据此逐级分配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制定用水定额标准,建立用水效率和效益评价与考核指标体系,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和管理,加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并逐步开展城市规划和工业园区水资源论证工作,加强取水计量监管。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全面推行节约用水,特别是要推进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和农业节水灌溉,同时积极引导地方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流域内中水回用设施建设,加大节水设备和器具的推广力度,加快供水管网改造。建立地表水与地下水、当地水与外调水、常规水与非常规水等不同水源的联合定价机制,以及不同分区、不同水源、不同类型、不同用户的差别水价机制,完善农业水费计收办法,推行终端水价制度。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提高水资源费征收率。完善流域洪水资源利用方案,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雨洪资源,逐步建立洪水资源利用的长效机制。

五是大力开展水土保持,着力修复流域生态系统。要把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生态建设和保护、国土资源开发整治结合起来,严格审批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坚持水土保持工程“三同时”制度,加强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坚决遏制人为新增水土流失。重点抓好淮河源、桐柏大别山、沙颍河上游、沂蒙山等区域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搞好坡耕地综合整治,把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要切实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加快制定完善地下水保护政策,划定地下水禁采和限采区,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和监督管理体系,强化深层地下水禁采和限采措施。要加强湖泊水生态保护和监测工作,特别是淮河干流、沂河干流、南水北调输水沿线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等重要湖泊,要逐步开展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要研究调整现有闸坝运行管理方式,利用水库、闸坝对水资源的调节能力提高枯季河湖生态流量,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在保护水生态方面的作用,改善重点地区水生态与环境。要加强水利工程生态影响评估,探索建立生态用水保障和补偿机制。

六是继续强化依法治水管水,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合理划分事权和职责范围,建立各方参与、民主协商、共同决策、分工负责的流域议事决策机制和高效执行机制,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规划、统一配置、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建立“一龙管水、合力治水”的管理体制。加强流域立法和地方立法,完善防汛抗旱、行蓄洪区管理、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地下水管理、河口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全面落实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入河排污口设置许可和涉河建设项目洪水影响评价等制度,建立健全各项配套制度,强化水行政审批。加强洪水、水能资源、水域岸线、水工程建设和调度运行等方面的管理。完善以水行政执法责任制为核心的执法管理制度,严厉查处河湖非法采砂、无证取水排污等违法违规行为。完善以预防为主、预防与调处相结合的水事纠纷调处机制,落实水事纠纷调处责任制,维护水事秩序。进一步完善涉水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构建统一、协调、规范、高效的水利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

七是不断夯实流域管理基础,增强流域管理能力。要继续抓好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确保高质量完成修编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淮河流域防洪规划的通知精神,做好防洪规划的实施工作;抓紧水资源综合规划等规划的审查审批,按要求完成其它有关规划的编制工作。要结合规划工作继续深入研究淮河重大问题,加快河湖关系、河道整治方向、临淮岗综合利用等研究,尽快完成流域闸坝评估和调度对策等研究,在关系流域水利发展方向和重大规划布局方面的研究上取得突破,不断加深对淮河自然规律的认识,提升治淮工作的科技含量。要加快水利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建立治淮科研基地,不断提高科研和技术装备水平。完善流域数据中心、水文站网、地下水监测系统、骨干水利工程自动化调度系统等基础设施,加快水资源调度、防汛抗旱、水环境测报等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大力推进流域管理信息化。

八是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服务流域水利发展。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两手抓,两手硬,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切实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技术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要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不断增强宗旨观念,坚决贯彻中央各项政策措施,认真落实部党组重要工作部署。要科学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和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拔任用机制,努力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深化内部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按要求完成流域机构改革,形成政事企分开运作、互相支持、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要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水文化建设,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努力为基层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实现全委各项事业和谐共进。

同志们,进一步加快淮河治理,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着力推进民生水利新发展,不断谱写治淮工作新篇章,为淮河沿岸经济发展、社会繁荣、人民富足、生态良好做出新的贡献!

推荐访问:水利部 会上 名家 【政治名家】水利部部长陈雷​在淮委干部大会上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