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跃升计划实施方案(3篇)

时间:2023-07-15 09:18: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科技创新跃升计划实施方案

  

  新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乐市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新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18.12.06?

  【字

  号】办字〔2018〕142号

  【施行日期】2018.12.0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

  正文

  新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乐市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长寿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新乐市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已经市政府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新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12月6日

  新乐市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河北省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突出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着力扩大高质高效供给,加快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按照《石家庄市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石政办函〔2018〕61号)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思路和行动目标

  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

  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也是我市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期。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迫切需要破解创新能力不强、创新主体不多、创新人才不足、创新环境不优等瓶颈问题,推动我市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一)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紧紧抓住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大牵引,以促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为基本路径,围绕“双创双服”暨“5+2”现代产业格局构建活动,瞄准科技创新短板,聚焦经济社会急需,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提升新乐市创新能力和水平,着力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多领域互动、多要素联动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着力推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经济强市、美丽新乐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二)行动目标。到2020年,高质量创新发展水平大幅提升,科技创新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能力大幅提升。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市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0%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件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左右。

  ——创新主体迅速壮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到1.5%以上。

  ——创新平台扩量提质。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达到5家。市级各类创新平台达到12家以上。

  ——创新环境持续优化。市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达到2家,创新创业平台达到3家。院士工作站达到1家,高层次产业创新创业团队达到1个。公民具备基本科

  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

  ——科技金融平台展露头角。加大对科技金融平台的支持,加快平台的建立。以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使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将更能得到资金的扶持。

  二、主要任务

  (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

  1.实施创新机构倍增计划。加强石家庄市级以上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各类创新平台数量增长、质量提升、结构优化,打造标志性高水平研发平台,力争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增长到12家以上。加强资源聚集和先期培育,支持省以上创新平台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

  2.发展新型研发机构。以市场化为导向、以产业需求为目标,以企业化运作、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的模式,重点在开发区、农业科技园区新建新型研发机构;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市内企业与京津共建或自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到2020年,重点支持打造1家以上新型研发机构。

  3.组织实施科技专项。围绕补齐传统产业链条、培育新兴产业链条的重大需求,按照“5+2”现代产业发展思路,在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健康、先进绿色制造、高端新材料、食品加工、污染治理和资源循环利用、科技服务及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组织实施科技专项,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

  4.增强民生领域科技支撑能力。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提升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土壤污染治理等领域技术供给能力,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围绕“双创双服”暨“5+2”现代产业格局构建活动,精准布局科技惠民项目,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二)加快产业技术创新,催生供给侧改革新动能。

  5.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实新乐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到2020年,围绕生物医药健康、高端技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三大领域,建设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带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30亿元。

  6.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瞄准提升优势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水平,引导企业加快提升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努力形成新型供给能力。围绕发展智能制造,推广“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新模式,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开放创新平台,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7.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现代服务业关键技术研究,着力培育工业设计、智慧物流、协同电子商务、健康服务、文化创意、科技服务等新业态,构建服务专业化、经营规模化、布局集群化的新格局,重点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8.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加快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和质量农业发展,加强种质资源创制及育种技术创新,加快培育现代农作物种业,完善全产业链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重点支持智慧农机、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物联网、农产品电子商务、生物肥料、生物农兽药、生物饲料等关键技术研发,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到2020年,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

  (三)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厚植创新发展新优势。

  9.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精准培育力度,完善后备培育库制度,做强培育服务机构,做大做优专利超市,开展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和申报流程培训,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服务体系的网格化、精细化、全程化,打造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每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上。

  10.持续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通过分类指导、梯次培育、差异扶持、扩量提质,推动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

  业。每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以上。按照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加快落实研发费用75%税前加计扣除政策。

  11.实施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机构达标行动。落实省政府《关于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指导意见》(冀政字〔2016〕29号),完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认定标准和流程,力争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设立研发机构的比例达到30%。

  12.培育壮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围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打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创新内部管理机制,提高协同创新效能,充分发挥联盟在整合创新资源、优化科技服务、提升品牌质量、制定行业标准、推动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产学研资深度融合。

  (四)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构筑成果转化新高地。

  13.建设各具特色的协同创新载体。积极落实《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的意见》,强化与京津重点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的合作,市级每年支持2项以上京津科技成果在我市转化应用。到2020年,吸纳京津技术成交额达到全市吸纳技术成交总额的40%。

  14.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计划。落实《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国发〔2017〕44号)和《河北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冀政发〔2018〕5号)。鼓励企业建立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以“互联网+技术市场”为核心,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区域性、行业性技术交易市场,全市技术交易总额达到2亿元以上。加强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纳入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培养计划。按照先进适用技术指导目录推送工作规程,编制发布指导目录,组织每年开展2场科技成果推送活动。

  (五)着力推动区域创新,构建联动创新新格局。

  15.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聚焦解决创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

  施创新驱动发展跃升工程,确定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路径和举措,研究制定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工作方案,实现可持续发展。深入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型县(市)。

  16.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和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统筹推进市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引导园区带动区域产业融合和农民增收。到2020年,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达到2家。

  (六)强化创新人才支撑,激发创新发展新活力。

  17.加强人才引进培养。每年实施重点人才计划项目1项。吸引一批高层次人才和知名高校毕业生来新乐创新创业。每年重点支持引进1个产业创新创业团队和2名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英才。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技人员绩效工资收入,加大科研项目激励收入,鼓励获取更多科技成果转化收入,支持离岗创业、兼职兼薪获得合法收入,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

  18.提升高等学校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以推动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为重点,优化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加强学科建设,打造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鼓励跨学科、跨领域、跨单位组建高端创新团队和机构,持续推进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形成一批优势学科集群和高水平研究基地。

  (七)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构建创新驱动新生态。

  19.打造“双创”和“5+2”现代产业升级版。大力开展“双创双服”活动,推动“5+2”现代产业发展,以培育市场主体和创新创业平台为重点,提升科技服务水平,为“双创双服”和“5+2”现代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支持建设2家以上众创空间(星创天地),支持每所高等学校建设1家以上众创空间,强化创业服务和指导,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到2020年,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达到3家,把新乐打造成创新蓝海、创业沃土、创客乐园。

  20.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围绕河北省“四个100、四个一批”重

  点任务,每年组织2家企业开展《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认证,累计实施2项专利导航评议项目,支持2项专利权质押贷款、作价入股、保险等知识产权金融创新项目,培育2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资助一批授权发明专利,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专业市场,扶持一批知识产权品牌服务机构,建设一批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建设知识产权强市。力争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20年,全市授权发明专利超过15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件。

  21.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建立或扩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规模,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制度。支持科技型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鼓励依托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小额、便捷、灵活、多元融资。逐步建立科技创新券制度,实现与京津科技创新券相互衔接、互认互通、统筹使用。

  22.倡导创新文化。充分运用各类新闻媒体,加大对创新文化、创新政策、创新人才、创新主体、创新成果的宣传力度,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形成全市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构建覆盖全社会的科研诚信体系。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市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负责本计划的组织实施,指导协调推动全市科技创新重大战略研究、重大政策安排、重大工作部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局。

  (二)加大科技投入。继续把科技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予以支持,建立财政科技资金快速增长机制,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统筹安排财政科技资金,重点支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计划、新型研发机构培育、重大创新平台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等。强化普惠性后补助支持,引导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

  (三)强化政策落实。加强对国家、省、市已出台创新政策的宣传培训,建立政策落实督导体系,推进改革举措的梯次实施和落实到位。逐步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研究制定重大创新政策第三方评估实施意见,通过评估优化创新政策体系。

  (四)注重创新考核。实施重点目标任务考核制度,将有关指标分解到各有关部门,年终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考核体系。

  附件:新乐市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主要任务责任分工

篇二:科技创新跃升计划实施方案

  

  武进区集成电路产业链跃升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3)

  为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开创“一区一城”建设新局面,谋篇布局未来产业,抢抓集成电路新一轮发展机遇,推动我区集成电路产业链跃升发展,打造“滨湖高地

  武进芯谷”,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情况

  近年来,武进区主动谋划和融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战略布局,抢抓国际集成电路产业转移重大机遇,在集成电路项目招引、平台搭建、企业培育、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目前已引进国科微、承芯半导体、楠菲微电子、纵慧芯光、西电宽禁带半导体国家工程中心常州分中心等一批在各自专业领域极具影响力的项目,打造武进芯创天地、常州集成电路生态产业园和西电化合物半导体创新中心三大产业平台,培育10多家集成电路相关企业,产品门类较为齐全,产业链布局较为完整,总体呈现设计、制造、封测三业并进态势,成为全市集成电路发展的重点集聚区域。结合当前产业基础和发展方向,我区集成电路产业链关键环节仍需加强,设计领域存在企业发展较慢、数量不多等不足,装备及配件领域未能融合发挥我区装备制造业配套优势及产业基础,制造领域未能充分发挥应用端市场优势。加快推动集成电路产业跃升发展,是我区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争先发展、走在前列的迫切要求。

  二、发展目标

  坚持以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链跃升发展为主题,以化合物半导体为主要切入口,大力建设集研发、设计、制造、应用全流程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围绕建链、补链、强链,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和重大项目招引力度,着力打造“滨湖高地

  武进芯谷”。

  (一)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到2023年,全区集成电路产业链重点企业突破25家,集成电路产业链销售收入突破150亿元。集成电路产业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三业结构更为合理,装备和材料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一批集成电路骨干企业成长为行业领军企业,拥有一批核心技术强、市场占有率高的重点产品。

  (二)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到2023年,集成电路产业链研发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环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配套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产业链相对完整、规模效应明显的产业集聚区。芯片设计水平、化合物半导体制造技术、封装测试技术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三)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到2023年,武进芯创天地、常州集成电路生态产业园和西电化合物半导体创新中心等产业创新平台载体全部建成使用,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高校产学研合作更加紧密,常州大学微电子学院在校本科生、研究生达300人,集聚产业专业技术人才达500人,产业从业人员1500人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产业顶层设计,打造高质量集成电路集聚区

  明确产业发展主题。加强产业顶层设计,聚焦砷化镓等第二代化合物半导体以及碳化硅、氮化镓等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细分产业发展,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构建良好产业生态,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实现产业良性有序发展,力争用较短的时间搭建产业链框架,培育形成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竞争力的化合物半导体特色优势产业链。

  建立完善产业配套。打造集设计、制造、封装于一体的地区产业链IDM模式,支持集成电路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力,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和地区主导优势产业协同合作,实现本地化配套和本地化应用,形成多产业链相互促进的全产业链发展态势,实现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模式。

  加快平台载体建设。大力推进武进芯创天地、常州集成电路生态产业园等集成电路平台载体建设,围绕检验检测、应用技术研发、知识产权保护与交易、人才培训等功能,共建集产品展示、供需对接、技术交流、成果路演等功能于一身的集成电路产业融合发展平台。

  (二)加力重大项目突破,打造高标准集成电路增长极

  强化龙头企业培育。支持集成电路产业链龙头企业发展,落实常州市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项政策,加强对基础研发、芯片设计、样品流片等环节的支持,培育一批优质龙头企业。不断强化龙头企业引进力度,通过引进一家,带动一片,展现龙头企业带动效应。

  推动补链精准招商。立足发展实际,深入研究产业链的细分方向与关键环节,进一步找准与武进区配套资源和发展基础的契合点,精准发力,定向突破,推进产业链各环节协作配套和协同发展,着力建链、补链、强链,不断提升武进区集成电路产业链的竞争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三)加快创新平台搭建,打造高水平集成电路创新地

  推动创新载体建设。支持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等研发机构,鼓励企业针对地区产业链短板,加强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探索人才互通、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一体化创新新模式,打造地区集成电路产业链创新生态。

  强化专业人才培养。围绕本地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通过开设培训课程、引入专业机构等方式,针对本地区人才所缺乏的集成电路专业技能等内容开展短期集中培训,加快满足本地区产业人才需求。贯彻落实武进区相关人才政策,吸引高端产业人才集聚武进。

  探索合作办学模式。积极与常州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河海大学、中科院微系统所、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相关高校等开展产学研合作,成立重点实验室,建立集成电路产业研发创新平台培育引进人才。联合常州大学微电子学院,共同推动微电子专业人才培养。

  四、保障措施

  (一)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工作机制

  通过常州市集成电路产业领导小组、武进区集成电路产业专班形成市、区产业发展联动机制,根据规划确立的目标和任务,滚动编制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责任,确保集成电路产业链发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整合调动各方资源,协调解决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统筹推进武进区集成电路产业链发展。

  (二)组建专家智库,发挥智囊作用

  组织成立集成电路产业专家顾问、招商顾问小组,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担任武进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决策咨询顾问,对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链的战略研究、规划和项目等提供论证意见。建立集成电路产业研究支持网络,跟踪国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态势,分析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研究武进区集成电路产业链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等问题。

  (三)建设政策高地,优化营商环境

  贯彻落实《常州市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等相关政策措施,针对集成电路产业前期研发投入大、人才紧缺、设计企业与应用终端的合作等产业发展关键问题,根据产业链各环节不同特点,为鼓励产业链龙头企业落户、推动本地产业联动、支持优秀企业研发创新,加快产业创新平台建设,量身定制武进区产业发展政策。在制度层面做好保障,将支持集成电路产业链发展列为武进区长期发展的重大战略,同时通过活动、宣传等形式营造产业发展氛围,推动武进区集成电路产业链健康快速发展。

  (四)加强资金保障,完善配套服务

  成立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引导基金,通过单独招引及合作成立等方式集聚一批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对不同规模、不同产业链环节的集成电路重点项目给予支持及培育,以产业基金项目、资金资源推动本地产业链发展。完善金融服务,探索促进金融支持创新科技发展新模式,通过园区贷、科技贷等方式,为企业提供产业发展金融服务。加快集成电路产业链发展服务便捷措施的落地,为集成电路企

  业提供税务专项服务、外汇便捷服务、通关便捷服务等一条龙服务,大力推广集成电路产业链创新产品,营造集成电路产业链发展氛围,定期举办产业链相关活动,推动人才汇聚、技术创新和交流推广,不断提升“滨湖高地

  武进芯谷”及产业链企业的知名度。

篇三:科技创新跃升计划实施方案

  

  区推进区域科技创新跃升工作方案

  __区推进区域科技创新跃升工作方案

  加快区域经济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20__年度全省___个县市区科技创新数据初步测算,我区为_类。

  到2021年,区域创新环境明显改善,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实现分数大幅提升,力争排名提高10位(含)。

  到2025年,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完善,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在全区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燎原之势,为更高层次推进创新型__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跃升至B类。

  二、建立区域科技创新跃升管理体制机制

  (一)加强科技工作组织领导。成立由区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为副组长,科信、发展改革、教育、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税务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谋划、协调和督导。制定和完善领导小组议事规则,形成经常性研究、部署和推进科技创新的工作机制。建立常态化、多形式的科技创新理论学习,营造创新驱动发展良好氛围。

  (二)加强区域创新发展顶层设计。结合本地资源、产业、生态和创新基础,完善区域产业发展规划,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依靠科技创新提高特色产业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创新型产业集群。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研究制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明确科技创新目标、任务和发展举措。围绕落实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加强科技工作组织谋划,制定科技工作年度计划,明确工作重点和责任分工,强力抓好落实。

  (三)强化创新评价考核运用。发挥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评价指标的“风向标”“指挥棒”作用,引导区域进一步把科技创新摆上位、抓到位。加强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布局,找差距、补短板、强基层。

  三、加大区域科技创新投入力度

  (四)大力增加科技投入。区级财政要继续把科技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予以支持,确保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只增不减。到2025年,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2%以上。鼓励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每年实施市级以上重大成果转化项目1项。科技管理部门要积极帮助争取国家、省、市对区域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通过科技计划、人才平台支持计划等,支持区域开展科技创新创业。

  (五)落实税收激励政策。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技术转让所得税减免、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促进创业投资企业发展等方面普惠税收政策的落实力度,推动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

  (六)合理配置创新资源。建立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科技需求库,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需求,凝练技术难题,编制技术需求清单,通过省、市重点研发计划、科技成果转化引导计划等,筛选一批发展潜力好、带动能力强的区域科技创新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实现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购买创新服务、开展技术合作等,以科技创新券等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给予支持。

  四、培育壮大区域创新主体

  (七)加快培育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通过分类指导、梯次培育、差异扶持、扩量提质,推动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推动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落地,调动企业申报和创建高新技术企业的积极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

  (八)组织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根据企业、产业技术需求,经常性组织专家开展技术诊断、技术咨询、技术成果推介等活动,形成常态化产学研合作推进机制。组织开展科技特派员活动,鼓励科技人员到区域企业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推动一批符合产业转型发展需求的科技成果在区域转化与推广应用。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着力吸纳京津创新资源,支持区域内企业与具有研发能力和有品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合作或技术承接,实现邢台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明显提升。

  五、完善区域创新条件建设

  (九)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积极争创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

  (十)开展企业研发机构达标行动。完善企业研发机构认定标准和流程,按照“有人员、有场所、有设备、有经费、有项目”的要求,建立多种形式的研发机构,持续提高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数量和覆盖率。加强对企业建设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的政策支持,引导已设立研发机构的企业实施研发机构提档升级。

  六、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十一)积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支柱性、先导性产业,引领区域产业转型发展。

  七、深入开展“三深化、三提升”活动

  (十二)推进创新创业。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服务平台建设,吸引省内外高水平机构在本地设立分支机构。大力吸引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回乡就业创业。积极组织开展创业教育和科技企业帮扶等活动。

  (十三)强化民生科技保障。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提升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土壤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等水平。

  (十四)推动科学普及。加强科普基地、科技馆等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科普条件。组织开展儿童、青少年校园科普和“科技三下乡”“科技活动周”“科普日”等科普活动,开展科学普及和信息服务,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八、保障措施

  (十五)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科技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保持独立的机构和人员,提高管理和服务能力。要根据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评价指标结果的导向作用,制定区域创新驱动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并加大组织实施力度;区科信局要加强对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工作的统筹协调、工作协同和分类支持。

  (十六)加大政策落实。加强与国家、省、市区域科技创新政策衔接,加大科技创新政策落实力度。通过财政、人才、金融、税收等政策,支持开展科技创新创业,支持人才、项目、成果等创新要素向基层流动,不断激发基层创新发展活力。

  (十七)开展监测评价。按照国家创新调查制度要求,开展区域创新状况调查和创新能力监测评价。加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优化创新布局。

  (十八)做好宣传总结。要积极支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及时发现新典型、总结新模式、探索新机制,宣传推广各地成功经验和做法,形成全社会支持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附件:__区科技创新能力检测评价指标体系

  __区科技创新能力检测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权重分值

  评分标准

  数据来源

  创

  新

  投

  入

  (20分)

  地方财政支出(万元)

  5≧10000万元(5分);

  10000-5000万元(5-4分);

  5000-1000万元(4-3分);

  1000万元以下(3-0)。

  区财政局

  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

  8≧2%(8分);

  2%-1%(8-6分);

  1%-0.5%(6-4分);

  0.5%以下(4-0分)。

  区财政局

  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

  7≧1.5%(7分);

  1.5%-1%(7-6分);

  1%-0.5%(6-4分);

  0.5%以下(4-0分)。

  区统计局

  创

  新

  主

  体

  (25分)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家)

  10≧100家(10分);

  10-5家(4-3.5分);

  5-2家(3.5-2.5分);

  2家以下(2.5-0分)。

  区科信局

  千家工商注册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家)4≧10家(4分);

  10-5家(4-3.5分);

  5-2家(3.5-2.5分);

  2家以下(2.5-0分)。

  区科信局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科技型中小企业(家)7≧1000家(7分);

  1000-500家(7-5分);

  500-100家(5-2.5分);

  100家以下(2.5-0分)。

  区科信局

  千家工商注册企业中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家)

  4≧300家(4分);

  300-100家(4-3.5分);

  区科信局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100-30家(3.5-2.5分);

  30家以下(2.5-0分)。

  创

  新

  条

  件

  (25分)

  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8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每家2分,省级每家1分;

  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含工程实验室)每家2分,省级每家1分;

  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每家2分,省级每家1分;

  国家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每家2分,省级每家1分;

  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每家1分。最高不超过8分。

  区科信局

  区发展和改革局

  省级以上创新园区、基地建设情况6国家级高新区每家3分,省级每家2分;

  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每家2分,省级每家1分;

  区科信局

  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每家2分,省级每家1分;

  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每家1分,省级每家0.5分;

  国家级创新型县3分,省级每家2分;

  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每家2分,省级每家1分;

  国家级创新型乡镇0.5分,省级每家0.3分。

  最高不超过6分。

  省级以上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建设情况6国家级孵化器每家2分,省级每家1分;

  国家级众创空间(星创天地)每家1分,省级每家0.5分;

  省级以上生产力促进中心每家1分;

  区科信局

  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每家1分;

  省级以上技术转移机构每家1分;

  省级以上技术市场每家1分;

  院士工作站每家0.5分。

  最高不超过6分。

  规上工业企业建设研发机构比例(%)

  5≧80%(5分);

  80%-50%(5-4.5分);

  50%-10%(4.5-3.5分);

  10%-0(3.5-0分)。

  区统计局

  创

  新

  产

  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件/万人)6≧12件/万人(6分);

  12-4件/万人(6-4.5分);

  4-2件/万人(4.5-3.5分);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出

  (15分)2件/万人(3.5-0分)。

  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40%(6分);

  40%-20%(6-5分);

  20%-10%(5-2分);

  10%以下(2-0分)。

  区统计局

  农业产业化经营率(%)

  3≧70%(3分);

  70%-60%(3-2.5分);

  60%-50%(2.5-2分);

  50%以下(2-0分)

  区统计局

  创

  新

  管

  理(15分)

  科技管理机构情况5鼓励行政科技管理部门(4分);

  合署办公的(2分);

  加挂科技局牌子(1分);

  成立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1分)。

  区科信局

  争取上级支持与奖励5国家级项目每项1分,省级项目每项0.5分;

  国家级科技奖励每项3分,省级每项2分;

  国家级通报表彰每项3分,省部级每项2分,市级每项1分;

  其他部门行业奖励和表彰酌情得分。最多不超过5分。

  区发改局

  区教育

  区科信局

  区民政局

  区司法局

  区财政局

  区城市管理局

  区水务局

  区农业农村局

  区商务局

  区文化和旅游局

  区卫生健康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区医疗保障局

  科技管理创新情况5落实科技政策及制定配套的实施措施或办法情况,研究部署科技工作,组织开展科技特派员活动、科普活动、科技扶贫活动,推动科技金融、知识产权保护、京津冀协同创新等工作情况

  区发改局

  区科信局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推荐访问:科技创新跃升计划实施方案 跃升 实施方案 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