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自然的论点(8篇)

时间:2023-07-16 19:18: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顺应自然的论点

  

  ..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

  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观点

  (1)物质观:一切物体都可以还原为原子,一切物体都是由原子在粒子间力的作用下,按力学规律形成的,因而具有原子的基本性质(原子论);

  (2)

  时空观:自然界具有绝对不变性,自然物和时间、空间都是不变的;

  (3)

  运动观:运动是物质固有属性,物体具有匀速直线运动的固有性质,并以惯性运动

  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

  (4)

  因果观:用力学模型和规律描述所有运动形式和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

  (5)

  相互作用观:粒子间或由其构成的物体间存在着万有引力,引力相互作用在空间中

  以直接瞬时超距的形式传递,并支配着各种天体的运行;

  (6)

  人类统治自然:自然被当作奴隶来统治和压迫,人类企图代替上帝的地位,充当宇

  宙的统治者和创造者。

  特征

  (1)

  唯物主义:世界是物质的,从自然本身来理解自然;

  (2)

  形而上学性:用孤立、静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

  (3)

  机械论:把万物都看成机器(浅薄的机械论),或一切现象都可以用力来解释(深层

  的机械论);

  (4)

  决定论:自然界中的同一类结果,必须尽可能归之于同一原因(宿命论);

  (5)

  还原论:认为复杂系统、事物、现象可通过将其化解为各部分之组合的方法加以理

  解和描述,还原论的思想造成了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从而否定了自然的复杂性

  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有哪些?

  自然科学基础:星云假说、地质渐变论、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原子论与元素周期律。

  三、系统中的组分、结构、环境和功能的关系。

  (1)

  组成:系统所有组成元素的集合,单一元素不能构成系统,不同元素会形成不同的系统。

  (2)

  基本组成:对研究目的来说,显得特别重要或无需再分解的层次的组成。

  (3)

  结构:系统组成元素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总和,是系统组成元素相互结合的方

  式。

  (4)

  环境:与系统发生作用,且不属于系统的所有事物的总和,环境为系统提供生存条

  件,控制系统的发展变化;环境会诱发或迫使系统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系统的功能。

  (5)

  功能:系统在与环境的相互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总体的行为、特征、能力和作用的总称。系统的功能是系统本身所固有的,但要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才能表现出来。

  (6)

  相互关系:结构是功能的在基础,功能是结构的外在表现,结构决定功能;功能

  Word资料.

  ..又有相对的独立性,甚至功能的发挥还会反作用于结构。环境是系统功能存在和实

  现的条件,而不是决定其功能的在依据;边界性质将会影响系统的功能的发挥,而不影响系统的结构。组成元素是系统具有某种功能的物质基础和物质载体,不直接决定系统的功能。系统整体的功能是组成元素间协同作用的结果,而这些组成元素间的作用即系统的结构。

  四、系统中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1)

  加和性关系: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系统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能脱离部分独立存在,整体保留了其组成部分单独存在时所具有的某些属性,致使整体和部分间存在有质的承续性和量的守恒性。

  (2)

  非加和性关系,即整体突现性:系统整体中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造成部分中旧质的消失而在整体中产生出新质,因此,系统中的整体与部分间又存在着质的间断性与量的不守恒性(非加和性关系,系统的根本特性),当各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五、生态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主要观点

  (1)

  人是自然界的普通成员,人对自然负有道德责任;

  (2)

  大自然不但具有工具价值,还具有在价值;

  (3)

  以整体主义思想看待自然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核心思想

  (1)

  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整体;

  (2)

  人是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

  (3)

  生态系统的利益包含并高于人类的利益;

  (4)

  维护生态系统繁荣稳定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伦理原则;

  (5)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特征

  全球性、批判性、和谐性。

  六、关于科学的本质特征,西方有哪些基本理论?

  科学是求真、的活动

  (1)就科学活动的成果而言,科学是由概念、规律和理论等组成的关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知识体系。具有通用性、共享性。

  (2)就科学活动本身而言,科学是一种以探索客观世界规律为目的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探索性、创造性、预见性。

  (3)就科学成果的社会应用而言,科学是一种推动社会发展的实践力量,具有一般生产力的特点。

  1.科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

  Word资料.

  ..18世纪,哲学家康德提出了科学是一种知识系统的见解。黑格尔认为科学是系统化的知识,指出:“一堆知识的集聚,并不能构成科学。”

  2.科学是产生知识的实践活动

  保加利亚学者伏尔科夫强调说:“科学的本质,不在于认识已有的真理,而在于探索真理。”“科学本身不是知识,而是生产知识的社会活动,即是一种科学生产。

  3.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所谓科学的社会建制,是指科学事业成为社会构成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部门和职业部类的一种社会现象。它从科学家的社会角色、科学专业、科学共同体及其活动规等方面反映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科学家的所作所为,就成为科学的一种简单的定义。

  4.科学是一种研究方法

  科学是人类求真的一种认知活动、方法系统。科学家遵循和运用这套方法取得科学成果。

  在历史上,英国哲学家培根最早认识到科学方法是科学本质特征。他说,“科学就在于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

  5.一种生产力

  马克思的科学观:

  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

  科学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6.科学还是一种文化

  这是从人类文明史的视角,指出科学既是知识生产又是精神的创造,它是人类文化中最活跃的一个组成部分—科学文化。强调考察科学的文化本质与价值。

  7、科学具有双刃剑的作用

  它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成为一种控制人的力量。

  “随着人类日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日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具有理性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

  七、技术的本质特征

  (1)技术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技术是对自然规律的运用。技术的目的总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技术的应用明显地受到经济、政治、文化、军事、教育、民族传统等社会条件的影响。

  (2)主体要素与客体要素的统一

  技术的主体要素是指人类在技术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体活动能力,包括经验、技能、技术知识和理论。技术的客体要素主要指以工具、机器设备等生产工具为标志的客观性技术要素。

  (3)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的统一

  作为活动方式的技术手段,除了物质因素外,还有精神因素。人类在运用技术变革自然的实践活动中同时还改变着自身,特别是使人所特有的思维能力得以不断的变化。

  (4)本身有一个从潜在形态到现实形态的发展过程

  人们在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下发挥创造力,运用各种知识、经验、从各种相互矛盾的条件中寻找实现技术目的的最佳方案,通过原理和方案的构思,形成构想和设计形技术,再通过

  Word资料.

  ..试验与研制,最终将潜在的技术转化为现实的技术。

  1、作为客体的技术

  指

  技术的各种物化结果,包含所有人造的、物质的人工物,如工具、机器和消费品。----技术就是外在化、客观化的人类器官。

  2、作为知识的技术

  作为知识的技术

  是为了完成特定目标而协调动作的方法、手段和规则相结合的体系。主要包括:

  技能,在制造和使用人工物过程中的体

  现出的非知觉的感觉运动的技能,如烹制一块蛋糕的火候掌握;

  技术规则,为达到某种类型的目标的一个带有某种普遍性的技术行为序列;

  技术理论,技术规则的系统化。

  3、作为活动的技术

  作为活动的技术与人的不同行为联系在一起,主要包括

  制造与

  使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观点“技术”在本质上“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

  八、科学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国外有五种关于科学的发展模式的观点,理性主义、实证主义、波普尔证伪主义、整体主义科学观、历史主义科学观。

  (1)

  实证主义

  是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强调两种证实,逻辑的证实和经验的证实。

  (2)

  波普尔证伪主义

  1、多次验证不能保证普遍述的证实。

  (不能证实)

  2、理论不能被证实,只能被证伪。

  (只能证伪)

  3、证伪是找出理论的一个反例,从而否定理论,使其不能证实。

  (反例否定)

  4、只有能够被证伪的命题才具有科学性。所以,可证伪性是科学的本质。

  (科学性)

  合理性:

  (1)动态分析,强调科学发展是一个不断革命的过程;

  (2)把“问题”看成是科学发展的动力,“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

  (3)主发挥思维的能动作用,要求大胆猜测,反对狭隘的经验主义;

  (4)强调任何科学理论都可能包含错误,可误论。

  局限性:

  (1)强调否定,无视科学知识的继承的积累,否认量变渐进;

  (2)强调猜想、灵感在科学假说中的作用,忽视逻辑思维在假说中的作用;

  (3)反归纳主义,推崇演绎法时,却片面否定归纳法的作用;

  (4)在证伪与证实的关系上,以证伪为绝对,忽视在实践检验中两者的对称性与复杂性。

  (3)

  整体主义

  Word资料.

  ..任何科学命题或理论都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与其周围条件和其它理论相联系的。因而与它相联系的周围条件和其他理论就构成为这个理论的背景知识。当实验事实与该理论不相一致时,是该理论错了还是背景知识有问题是无法确定的。

  (4)

  历史主义

  1、科学的真理性是相对于一定历史时期而言的。

  2、科学革命相当于“科学式”的转换。

  3、有用就是真理——实用主义真理观。

  科学的发展模式

  (1)

  在纵向上,科学发展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

  框架下的理论推广、局部规律的发现。飞跃则指“科学革命”的形式:科学理论的大综合、原有理论框架的突破、核心理论体系的建立等

  (2)

  在横向上,科学发展表现为分化与综合的统一。

  高速分化的基础上的高度综合。新兴学科属于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它们都兼有分化和综合的双重功能。

  (3)

  在总体趋势上,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科学是个开放系统,它在时间上有继承性,在空间上有积累性。而创新则是科学的灵魂,也是继承的必然趋势与目的。

  科学发展的动力

  (1)

  外部动力一方面表现在社会生产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研究成果的运用,另一方面表现在资本主义生产第一次在相当大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

  (2)

  部动力表现在科学实验水平提高引发了科学部理论的争论,及与实验发展的不平衡,从而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理论;

  (3)

  科学发展是外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九、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在不同的动力机制作用下,技术体现出以下发展模式:科学理论导向型、社会需要导向型、现象发现导向型、日常改进型

  (一)

  科学理论导向型

  即先有基础理论的解决,然后有应用的研究才导致技术问题的突破。换言之,技术的发展需要科学研究为技术解决、克服相应的难题。

  科学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实际的应用过程,避免了无谓的劳动,使应用科学家和工程师们能够快速、高效、经济地实现其目标。

  (二)

  社会需要导向型

  社会需要主要是:经济发展与竞争、军事、市场等领域。这些需求在技术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现象发现导向型

  技术发明并不都是自觉地应用科学理论的结果,机遇和重大现象、事实发现也可以

  Word资料.

  ..成为技术发展的契机。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技术的发明与创新是来自经验性或半经验性的发现以及来自技术知识的积累。随着某一事实或现象的发现,它们被转移到技术原理的构思之中,经过艰苦的努力就有可能取得技术发明的成功。这一类型的技术发明一般并不涉及深奥的科学理论,往往直接在现象发现的基础上展开各种相关的实践,并带来技术的重要进展。

  (四)日常改进型

  技术的发明过程表明它还受到来自技术自身的推动。这一类的技术发展,很多都属于不断改进的技术发明。这些发明的最终成功并不需要科学理论上的重大突破,而主要依靠来自技术自身积累的知识与日常的经验知识。

  十、演绎法的缺陷是什么?归纳与演绎的辩证关系。

  所谓演绎推理,就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即“演绎”,得出具体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演绎推理的作用在于把特殊情况明晰化,把蕴涵的性质揭露出来,有助于科学的理论化和体系化。演绎推理的最典型,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应用,通常存在于逻辑和数学证明中。

  逻辑规则:不能否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可以肯定前件,否定后件)

  演绎推理方法是一种必然推理,只要前提为真,结论就必然为真。

  故而,演绎法的基本作用在于:逻辑证明。

  演绎法的局限性

  演绎推理结论的可靠性受前提制约,前提的可靠性在演绎逻辑的围无法解决;

  演绎方法是一种创造性较小的方法,结论包含的前提中,结论所提供的知识不会超出前提的围。

  归纳和演绎的相互关系

  (1)归纳是演绎的基础,归纳获得的结论可以成为演绎的前提;

  (2)

  演绎是归纳的指导,演绎得出的结论可以成为进一步归纳的事实来源。

  (3)

  归纳和演绎相互渗透和转化。思维过程中,归纳和演绎并不是绝对分离的,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既有归纳又有演绎,归纳与演绎相互连结、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恩格斯:“归纳和演绎,正如分析和综合一样,是必然相互依赖着的。人们不应当牺牲一个而把另一个捧到天上去,应当设法把每一个都用到该用的地方,而人们要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只有注意它们的相互联系、它们的相互补充。”

  动力

  (1)

  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

  (2)

  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

  (3)

  科学进步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十一、归纳法的含义以及休谟、波普尔对归纳法的批判。

  Word资料.

  ..归纳方法:是从个别事物概括出一般原理的方法。它是在考察某类事物部分对象的基础上,抽取其共性并推广到该类的全体,从而形成关于该类对象的一般性认识。

  特点:⑴从个别

  推出

  一般

  ⑵结论是未经证实的,具有或然性

  (1)

  休谟问题:无论支持结论的例证的数量和种类有多少,都不可能证明该结论必然成

  立,最多只能获得相对的确证和满意度。因此,通过归纳获得的结论未必是可靠的,在运用该结论时必须保持谨慎的怀疑态度。

  (2)

  波普尔的观点:否定归纳法,认为足够数量的单称断定不能代表全称断定,足够数

  量的具体现象不能代表抽象规律,用系统科学的语言表述就是元素的总和不能代表系统整体

  归纳逻辑有古典归纳逻辑和现代归纳逻辑。

  古典归纳逻辑主要指培根和穆勒所创立的逻辑。

  现代归纳逻辑是在古典归纳逻辑的基础上引入了概率论的方法、逻辑演算的方法建立起来的。

  “穆勒五法”A、求同法B、差异法C、求同差异并用法D、共变法F、剩余法

  归纳主义方法论

  科学研究从观察开始

  观察事实为单称述

  通过对事实的归纳,人们发现定律和理论,它们表现为普遍述。

  从定理、定律、理论和先行条件的合取中演绎出预见,看能否被经验证实。

  观察

  →

  归纳→形成假说→检验

  休谟提出的归纳法观点

  休谟从经验论立场出发,对因果关系的客观性提出了根本性质疑,其中隐含着对归纳合理性的根本性质疑。

  即无论支持结论的例证的数量和种类有多少,都不可能证明该结论必然成立,它最多只能获得相对的确证和满意度。因此,通过归纳而获得的结论未必是可靠的,在运用该结论时必须保持谨慎的怀疑态度。

  我们能够从已观察到的事例推知我们所没有经验的东西吗?

  我们能够从观察到过去太阳每天升起就断定明天太阳一定会升起吗?

  波普尔对归纳法的批判

  反归纳法---归纳法是过去推知未来的方法

  休谟的解决---经验的重复产生心理的信念

  波普尔---心理的信念(预期)产生经验的重复感

  因为在归纳推理中,存在着两个逻辑的跳跃:一是从实际观察到的有限事例跳到了涉及潜无穷对象的全称结论;二是从过去、现在的经验跳到了对未来的预测。而这两者都没有演绎逻辑的保证,因为适用于有限的不一定适用于无限,并且将来可能与过去和现在不同。

  (2)归纳推理的有效性也不能归纳地证明。

  (3)归纳推理要以自然齐一律和普遍因果律为基础,而这两者并不具有客观真理性。

  Word资料.

  ..

  归纳问题在逻辑上无解

  实践中的合理性

  归纳是我们用来预测事件进程的一种策略,尽管这种策略不能保证人们一定获得真理,但它的合理性在于:它是人们为获得真理所能采取的诸多策略中的最佳策略;并且,归纳是一个自我修正的过程,它让过去的经验决定对未来的预测,并且让新的经验修正、否定虚假的信念。如果我们始终一贯地坚持归纳策略,我们最终总会达到真实的归纳结论。

  如何对待归纳法

  (1)归纳推理是一种或然推理。因此,对归纳结论一定要小心,必须要对它进行严格的检验,尤其是要经实践检验。

  (2)归纳推理能为我们提供一种可能性的结论。虽然归纳结论不是必然性结论,但毕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选择,一种可供参考的意见,大大减少了工作的盲目性。

  (3)在科学认识中,科学工作者不是单独地使用归纳方法,他们往往把归纳法和其他科学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这样可克服单独运用归纳法带来的局限。

  十二、观察、实验与理论的关系。

  观察和理论的关系:纯观察说、中性观察说、观察渗透理论、观察依赖于理论。

  纯粹观察说,培根认为观察是一种纯粹的感官活动,不受任何理论的影响,在观察中应该排除任何理论的影响,进行纯粹客观的观察。纯观察说实质上是把观察等同于纯粹的生理反应过程,把观察看做类似于摄影机镜头的物理成像

  中性观察说,逻辑经验论者使纯粹观察说更进一步。他们提出中性观察说,认为科学中存在两种语言:观察语言和理论语言

  观察渗透理论,汉森的“理论负荷说”。观察并非只是感官对观察对象“刺激”的消极反应,而是受到观察者的理论影响和支配的。人们能够获得关于同一物理状态的相同视觉映像,但是具有不同理论背景知识的人们对这一视觉图象可以有着不同的组织方式或理解

  1,观察不仅是接收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加工信息的过程。

  2,特定观察者的背景理论知识,特定时期的科学发展

  3,理论渗透在观察述的表达之中。观察述是用语言表述的,而语言总与特定的科学理论联系着。

  理论何以影响观察

  1,理论在观察中发挥定向作用

  2,理论在观察中发挥加工改造作用

  3,但是:被观察对象始终是客观存在,是第一性的,不会因为观察者的主观因素不同而改变,观察结果的容是客观的——完全依赖于理论的观察也不存在。

  观察完全依赖于理论,“看到”——

  “理解为”

  “解释成”

  实验与理论的关系

  Word资料.

  ..最近兴起的科学实验哲学提出,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力,实验并不是理论的附属品。

  在科学发展中,基于科学实验的实践性,实验比理论具有更加基础的地位,实验的新发现不断推动理论的进步;

  当然,理论一旦建立,也会规着实验,为实验的设计提供指导,使得实验更具理性色彩。

  十三、科学仪器的作用。

  科学实验,是指人们运用科学仪器设备,在人为控制或模拟自然过程的情况下获取科学事实的活动。与单纯的自然观察相比,科学实验是一种更充分体现人是主观能动性的实践活动,能获得更丰富和更深层次的经验事实。

  观察的客观性是指观察述能真实反映观察对象。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对象的属性并不直接显露出来,或由于感官局限不能直接接触对象,因此要通过科学实验利用仪器来观察。

  对象通过仪器表现的性质,既有对象自身的信息,也有仪器对对象的作用。观察的结果不是纯粹的客体信息。

  如果我们要求这时的客观性是指与主体的活动无关的纯粹的客观性,是不容易实现的。

  观察的客观性只是指观察述要真实地反映实验结果,即真实地反映在一定的认识条件下,客体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与规律。

  如何保证观察结果的客观性?

  1)观察过程和结果可以重现

  2)消除可能影响观察客观性的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

  3)尽可能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观测技术。

  (1)科学仪器、工具和设备对于科学技术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进行科学实验时,科研之成败决定于探测实验方法及仪器设备的研制。

  (2)科学仪器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倍增器、指示剂和先行官。

  (3)马克思主义高度重视物质性科学实践,其中科学仪器具有突出的地位。

  十四、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变迁

  科学技术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改变了社会历史进程,推动了社会文明进步,造就了新的社会形态;推动了生产力部各要素的变革,支撑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形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促进了经济转型;产生了技术异化的现象,需要对异化的资本主义制度展开批判,更好地发挥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1)变革和调整生产关系

  科学技术的发展乃至科技革命的发生,极大的提升了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增强了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依赖性,为适应现代科技革命条件下社会生产力的新特点,每个都需要对生产关系进行一系列的调整。

  所有制关系的新特点、阶级和阶层的分化、分配方式、社会结构等方面都在发生着适应这种生产力特点的变化

  (2)增进人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作为人类最终走向自由、解放的杠杆的科学技术,能够增进人类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和自我发

  Word资料.

  ..展能力,有助于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3)推动人类社会走向新的发展阶段。

  以现代科学革命为基础,新技术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继农业革命与工业革命之后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以信息技术革命为核心,各种新兴科学技术,如电子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基因技术、纳米技术等得到迅猛发展和广泛的社会应用,并推动人类社会走向新的发展阶段。

  十五、科学技术与人类的发展。

  马克思一方面充分肯定了技术在社会中,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的运用所产生的异化现象。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技术异化的根源并不在于其自身或其物化,而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的逻辑,它使得技术的使用成为资本家阶级攫取利润、霸权的工具。

  马克思对技术异化现象的批判是彻底而现实的,不是单纯就技术本身展开分析,而是把对技术的人本主义批判和生态批判,同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批判有机地结合起来,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是技术异化现象得以产生的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

  西方马克思主义发扬马克思的反资本主义精神,对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现代社会进行了反思,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

  存在主义认为今天的科学技术已经不只是机械力的凝结器,所支配的已经不只是烟囱林立的大城市,而是人原先没有转让的在生命;科学技术对智力的支配,已经一般地扩展到操纵人的心理生活,人的全部生活都变成了技术的或工艺的综合体,人在“自动化”中被异化,技术反过来反对人,人变成了一种手段、应加工的原料。

  任何生命的存在,现在都依赖于这架已调整好的机器的整体动作,科学技术成了控制人、奴役人的异己力量。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在发挥正面社会作用的同时,使人变成商品的奴隶、消费的奴隶,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既是“富裕社会”,又是“病态社会”,造成了畸型的、“单向度”的人;现代科学技术不是价值中立的,具有明确的政治意向性,作为新的控制形式,具有意识形态的功能;工具理性成为惟一的社会标准,现代科学技术成为独裁的手段。

  法兰克福学派如实地指出了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性,对科学技术的全面认识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一定意义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但是,法兰克福学派将对科学技术异化的批判转变为对科学技术本身的批判和否定,掩盖了科学技术异化现象背后的社会根源,把经济问题、社会问题转换为文化问题,消解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本身的批判,偏离了马克思,背离了历史唯物主义,走向了社会批判初衷的反面。

  生态马克思主义

  在资本的逐利本性及资本主义制度下,技术沦为资本牟利的工具,这是技术应用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技术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就必须把技术从资本主义生产的非理性动力中解放出来。

  生态马克思主义总体上是合理的,但也存在不足,需要具体分析。

  Word资料.

  ..

  自己补充部分: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1、研究目的不同

  科学的首要目的乃是“求知”,它探求真理,尝试认识自然界或现实世界的事实与规律,以获得人类知识的增长。

  技术的基本目的是“求效用”,它通过设计与制造各种人工事物,来达到控制自然、改造世界的目的。

  不能够用统一的、僵化的标准来衡量。

  2、研究对象不同

  科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科学需要研究自然界的规律,帮助人们理解和解释各种自然现象。

  技术的研究对象是人工自然系统,如

  人工物理系统、人工化学系统和人工生物系统以及社会组织系统等等。可以说,技术改变,甚至挑战了自然,将大自然没有赋予人类的许多东西引入了人类世界

  3、研究核心不同

  科学追求万物之理,科学的理论与规律告诉我们事物是“如何的”。科学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理论化的知识,与实验研究密切相关。

  关于技术的知识则告诉我们“如何做”,应当怎么做

  。技术与经验知识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人类学会使用工具,制造人工物品,大多得益于经验、实践的积累。

  4、社会规不同

  科学是无国界的,它的知识是公有的、共享的,属于全人类的。

  而技术有专利,有知识产权,泄漏技术秘密、侵犯他人的专利与知识产权是不道德的,甚至是违法的。技术是有国界的,未经公司或政府的许可是不能输出的。

  技术与科学的协同进化

  现代科学与技术的协同进化表现在:

  一方面,重大的技术革命多半由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带来的;另一方面,以应用研究为目的的研究推动了基础研究的发展,技术发展为科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与工具。

  科学对技术的推动

  科学理论导向型的技术发展为我们理解科学对技术的推动了提供了很好的说明。

  来自科学理论研究的突破,为技术问题的解决、技术发展了提供重要的推动。

  技术对科学的促进

  其一,技术发明为科学提供可观察材料和实验手段,从而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其二,出于解决技术问题的需要引发了相关的科学研究,从而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正是因为科学与技术之间相互促进的联系密切,里普认为科学与技术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以“科学与技术共舞”的模式来协同发展的。

  哈维·布鲁克斯把科学与技术发展比喻为两条河流:“将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看作两个积累的平行的河流更好,两者有许多独立之处和交叉联系,而它们的在联系比交叉联系更强得多”。

  技术思维的特点

  Word资料.

  ..第一,具有更强的实践性。

  科学方法中,有很多是为科学认识活动中进行科学抽象、逻辑推理的思维操作提供的规则或模式。而在技术方法中,更多的则是为技术实践活动提供的严格意义上的实践操作规则和模式

  第二,更强的社会属。

  技术本身就具有两重性,即它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技术方法作为实现技术目标、规技术创造活动的手段,必须符合于技术本身的属性。所以在技术方法中,不仅包含着对自然规律的应用,而且包含着对社会规律的应用。对技术方法的选择不能不考虑到各种社会因素。

  第三,更强的综合性。

  自然科学的是在绝对纯化和理想化的条件下研究自然事物,绝对理想你给的模型是它的研究对象,而工程技术的研究对象则是特定的人工自然物,在技术研究中必须把那些原来在科学研究中被舍弃的因素和关系一一恢复起来,加以综合考虑。技术方法的综合性还有另一层含义,技术方法常常是多种自然科学原理的综合应用,并且还要综合运用社会科学的成果

  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和研究伦理

  科学共同体、技术共同体主要是从事智力劳动的职业,具有特殊的社会责任、社会角色、价值观念,是在一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下开展他们的工作的。科学和技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价值取向。

  默顿提出科学活动的规结果

  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有条理的怀疑主义。

  普遍主义:人们评价任何科研成果都应以科学本身的价值为标准,而不应该考虑政治的、人种的、社会的、文化的、宗教信仰等其他方面的因素。

  公有主义

  :科学知识的共有性。科学知识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表明科学成果总是在前人积累的知识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家承认他们的研究依赖和受惠于前人留下的公共遗产。

  怀疑主义(有组织的怀疑)

  要求人们对任何科研成果评价的基本出发点是要持怀疑和批判态度。

  无私利性:

  要求人们在知识生产中要以追求真理真知为最大最高利益,而不应以此谋私利。

  无私利性要求科学家为“科学的目的”从事科学研究,在研究中坚持求真的精神,在工作中坚持正直、诚实,对科学负责,对同行负责的品格。默顿指出,科学活动中虚假的主,欺骗的行为和不负责任的态度与这种规要不相容的。

  技术共同体,尤其是工程师,在工程技术活动中,应该遵循一定的职业伦理和伦理准则,应该承担对社会、专业、雇主和同事的责任,应该对工程的环境影响负有特别的责任,规自己的行为,为人类福祉和环境保护服务。

  美国工程师伦理规(制定于1977年)为保持和促进工程职业的完整、荣誉和尊严,工程师应当:

  1)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促进人类福利;

  2)为人诚实公正,忠心为公众、雇主和委托人服务;

  3)努力提高工程职业的威信;

  Word资料.

  ..4)支持本学科的职业协会和技术协会。

  生态自然观

  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

  1.生态环境恶化的人口根源

  一方面:庞大的人口将造成有限的土地、淡水、矿产、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和有效的环境承载能力的巨大压力;

  另一方面:庞大的人口,对住房、食品、就业、教育、医疗、公共交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需求总量造成极大的负担,并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2.生态环境问题的经济、技术根源

  尤其是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必然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

  人类在进入工业社会后的三百年间,由于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与速度消耗自然资源,产生了严重的资源枯竭问题。同时还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废渣、废气、废水,这些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界里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还有其技术根源

  人类通过技术制造了自然原来没有的,而自然界本身又很难,甚至完全不能降解的有机物,这些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在环境中的积累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3.生态环境恶化的观念根源

  人类中心主义,又称人类中心论。在《韦伯斯特新世界大辞典》上,人类中心有两种含义:一是把人类视为宇宙的中心事实和最后目的;

  二是按照人类的价值观来考察宇宙所有事物。

  生态自然观观点与特征

  生态自然观把地球看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惟一家园,以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为出发点和归宿,主适度消费取代过度消费;以尊重和爱护自然,代替对自然的占有欲和征服行为;在肯定人类对自然的权利和利益同时,要求人类对自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生态中心主义又称生态中心论,是一种把道德关怀的围从人类扩展到生态系统的伦理学说。

  可持续发展的涵及其原则

  涵:

  专指那种首先考虑生态代价、环境代价,既兼顾生态上的可持续性和人口、经济增长的需要,而又不给环境带来破坏的发展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发展、发展的可持续性

  原则:

  公平性原则:代公平和世代公平

  持续性原则:持续性原则为核心思想是指人类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自然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

  共同性原则:

  由于世界各国历史、文化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政策和实施步骤不可能是唯一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必须遵从共同性原则,争取全球共同配合行动,促进人类之间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Word资料.

篇二:顺应自然的论点

  

  以顺应自然为题的议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以顺应自然为题的议论文(精选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以顺应自然为题的议论文

  篇1有一种蛾就“带王蛾”,这种蛹必须经过一个狭小的口,才可破茧成蝶。经过狭小的口时,它们必须拼尽全部力气,有时会受到重伤,有时又会死去,有人为这些蛾的死去感到伤感,就剪大了洞口,这些顺利而出的蛾却一个个摔在了地上,它们永远飞不上那片它们向往的天空,不再是真正的“帝王蛾”了。人们破坏了帝王蛾的生命历程。在帝王蛾从狭口出来的过程,正是它们翅膀充血的过程。因为失去这一机会,它们永远失去了飞翔的能力,破坏了自然规律,虽然心意是好的,但却创造不了和谐。

  荀子说的“天行有常”,“顺之以活则吉”,强调的是规律的客观性。孟子说的“谷不违农时”“数罢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也强调了规律的重要性,古人尚有顺应客观规律,应时而作的思想,那今人呢?为修建设施而造成大片生态林的损毁,为获更多的利益而使地球伤痕累累,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为满足人类可悲的私欲,而去侵占野生初物们的家园,让它们日夜不安有家不归……这种。种与规律相违背的消息接连传出,令人心寒。在人们心中,自然规律早已演变为“改造”“征服”人们总是喜欢自己的创造与重现能动任意去“改造”客观规律,妄想创造自己的天地,殊不知,沙漠在扩大,河湖在缩小,惩罚在进行,那种。种违背自然的恶果在慢慢吞噬我们的和谐。

  令人欣慰的是,人类已慢慢意识到规律的重要性,2008年奥运会倡导绿色奥运,2010年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暖会议,如今倡导的无碳生活……让人们终于明白规律的重要性,不再过多的去干预大自然原有的生态规律。这所逞现的新的迹象,也为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世界开了新篇章。顺应客观规律,才有万物的和谐。

  水从泉边流出,挟着泉的边冷;风从花间吹过,带着花的清香,万物自有规律,顺应这自然的一草一木

  以顺应自然为题的议论文

  篇2初冬,打来电话:“孙女,来乡下拿些红薯哦!”我急切回乡下想见到它们的模样,却又大失所望,这些红薯如小积木似的堆着,我指着它们:“,就这么小呀,远没有我吃的大,那个好甜的!”爷爷有些不悦,说:“傻孩子,的红薯算什么红薯?你别看这些个小,味道可甜了!那些在温室里长大的傻大个不知打了多少的催熟剂,才搞成那副模样,还甜哩!鬼晓得里面又放了些什么?夏天的红薯就是个冒牌货!”

  不知怎的,被爷爷如此说来,我不知买了多少个冒牌货,总有一总被骗的感觉,爷爷又语重心长地说道:“该啥时候吃什么东西,就啥时候吃这种东西,非得颠倒过来吗?知道为啥现在乡下人比城里人身子骨更硬朗吗?因为他们吃的都是顺理成章来的东西,而那些城里人,都是吃的逆季节的东西,而这些东西为啥逆呀?就是因为加了些不三不四的东西。孙女,我说的对吧?”

  是呀,该什么时候吃什么东西呀!该什么时候就要做什么事呀!

  自然就去做该做的事,就去播种,去收获,夏天去游泳,去滑雪。

  青春期的我们为何要脱去当前的稚嫩?为何要老成?总要去做成年人的事,这不就好比打摧熟剂,或许能提早销售,但质量如何,谁又能保证呢?而那些已以成熟的人又为何要做些幼稚的事,犯下不必要的错误呢?

  人生的成长过程,即是天定,为何要被更改?一切顺其自然,何时做何事,难道不更好吗?

  以顺应自然为题的议论文

  篇3常常听到有人说,我们要怎么样怎么样,好像我们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就像是燕子不会飞,鱼儿不会水,老虎不会跑一样,人类还会什么呢?其实,很多很多都原本是人的本能,在没有现代文明时,人类不会什么,我们原本就像是普通的生物一样,在大自然中生

  长,拥有着生物的本能,而在历史的发展中,人们把人类与其他生物不一样的本能单独拿出来,从而创造了人类文明。只不过,我们太沉迷于现代社会,把人们原来和普通生物的本能给忘掉了,所以现在才会有了传统教育,要把几千年前的理论再从新学习,学习失去的本能。

  举一个例子,原始人会往河水里放毒吗?不可能,因为他们保留着生物的本能,他们知道水是它们生存的根本,保护水才会生存下去,不过,现代人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食品问题呢?比如什么染色馒头,我们知道馒头是粮食,是我们生存的根本,但为什么会有人想要向生存之本里放毒药呢,那不是要害死自己吗?但是,那些人也知道,这些东西不能吃,因为他知道吃的东西要健康,可是他们偏偏要把吃的东西变得不健康,所以,现在人就不单单是为了生存,为了发展,而是为了利益。

  可是,万物之生存就是为了能生存,不饿死,但人类发展到现代,却把利益放在了生存之前,或者说,有利益才能生存,所以,利益是社会发展给人们本能的一种枷锁,用利益取代心中的本能,我们忘了我们是人,我们只记得利益,去争夺,却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去争。为什么人们生存的本质没有变,但人们的本能却变了呢?

  环境被破坏了,我们亲手毁掉了我们的自然,我们亲手污染了自己的水源,我们亲手灭绝了我们的生物,我们亲手发明了武器,我们亲手杀死我们的同胞,我们亲手把适合我们的自然变得不适合,到了最后,我们发现有不对劲了,社会没有像我们想的那样进步,反而越来越退步,有些人还在幻想,如果外星人要侵略我们,我们应该怎么办,所以大力发展科技,武器,而这些武器往往没有打到外星人,相反在地球上实验了。我们创造了能打败外星人的武器,却打到了自己,这是多么荒。唐!也许外星人在宇宙的某一地方,看着我们自己的武器毁掉了自己,他们会怎么想呢?

  以顺应自然为题的议论文

  篇4顺其自然吧,讲的是不是很不屑呢!

  不想辩解什么,展现的只是平静,坦然,淡泊。

  箫声咽,音尘绝,这季的青春,我们携手共度。

  理工科男生,细腻的文字,被人误以为是江南女子。

  斐然的文采,忧伤的情绪,尽情掩埋心中最深的伤痛。

  抱着渺茫的心态加了他,出乎意料的,他出现在我的好友里。

  可能太多的人对他说过:你的文章太有文采了,当他面对雷同的话语时,我收到的回复是:其实我把我的情感藏的很深,没人能读得懂,你只不过被它华丽的词藻所吸引。这句话,我在他的留言板上也看到了。

  萧说:“我写文章只是抒写自己的心情。

  我的文章没有思想,很散。

  文章有思想才是最重要的,不一定需要华丽的词藻。

  有人为“音尘绝”没能进热门空间而遗憾,不平。萧说:“我只是静静的写自己的文字,不求所谓的人气。其实一个人安安静静的,和几个知音在空间说说话我就很喜欢了!网络这个东西太过虚幻,我们都该将名利释怀!”

  很赞,不是吗?如此心态,怎叫我不佩服呢!!

  我无法说,17年时间,我学到多少,我领悟多深,但至少在感受中进取前行。

  我无法说,爸爸妈妈,请你们放心,我步入十八,放手给我空间去自由飞翔。

  我感受浅薄,涉世未深。

  任何感动的场面,随时都会让我泪流满面。

  《幕后》,我看到了上春晚的马广福老伯。春晚结束后,他甚是激动,他感慨总算放下了心中浮着的石头了。出了演播厅,被记录下的一个场景,成了我无法抹去的记忆――“我真的没想到,做为一个农民可以上春晚,这可以说是我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点吧……”说完,他瘦皱的脸上留下了幸福的`热泪。

  成名对于这位老汉来说,并不意味什么;上春节联欢晚会,对他却是一种荣耀。

  以农民的质朴,认真的态度,通过歌唱的方式,给全国观众送去

  新春美好祝福。

  纯美的生活,平和的心态,真挚的面对,诚恳的答话。

  对于无法熟知的所有,我以此对抗。

  我想,我又收获了: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曾经,我在《成长日记》中写下: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如今,我在《星语》里再度挥笔:在平淡中看透世事繁华。

  顺水而行,船到桥头自然直;顺其自然,人至青春悄然行。

  以顺应自然为题的议论文

  篇5无论何时,看见野地里、栏杆上、矮墙边那泼泼洒洒茎叶密生的绿萝,我的心里总会荡漾起一阵波澜。微风拂过,绿萝枝叶婆娑,那随风起舞的声音,似乎交织成一句话:顺应自然是一种美!

  又是一个红柳吐芽之际,趁着明媚的春光,我散步到公园。一幕明丽的景色跳入我的眼帘:泥土铺成的小道边,成片的绿萝向着春风伸展,那桃心型的叶掌似乎在向我招手致意……

  我雀跃地走近,绿色把眼睛塞得满满的。心中禁不住地欢喜,便挑了一株嫩绿的,拔回家栽到一只透明的花瓶里。我把花瓶摆放在书桌前的窗台上,让它给我的房间增添几分生机。

  以后的日子里,我坚持每天殷勤地给它换水,它也不负我的期盼。藤蔓越伸越长,攀到了纱窗上;薄薄的叶片逐渐长得厚起来,颜色也更绿了,看上去油亮亮的,像着上了一层油彩;那浸没在清水中的根须也舒展开来,一直伸到了瓶底。

  每次写作业累了,目光落在它身上,我的心便顺着藤,向着远方蔓延开去,直到春风熏醉了我的全身。

  可惜好景不长。一日我在写作业时思绪凝滞,弃笔望远,扫见那株绿萝,不由得一惊:它的藤蔓微微缩皱,无力地垂落到窗台上;叶片,蜷曲着,失去了往日油亮的光泽,像是生病了,显得没精打采的。是不是该换水了?我急忙冲到水池边,换了一瓶清水。只能过一夜看看了。夜已深了,我躺在床上,牵挂着我的绿萝,久久难眠。

  第二天惊醒,我急忙趴到窗台上观察。怎料它毫无好转,反而叶

  片发黄。怎么回事?我咋咋呼呼地推开房门,惊醒了还在熟睡的妈妈:“妈妈,看看这绿萝怎么了?”妈妈仔细打量了它,语重心长地说:“孩子,顺应自然是一种美。”

  顺应自然是一种美?妈妈高深的话语,让我疑惑不解。

  我重新仔细观察它:它的每一茎藤蔓都一律伸向窗外的方向,每一片叶子也都扭头望向窗外。刹那间我明白了,它是想到自然界生长呢!我捧着心爱的绿萝,急忙冲向公园。到了公园,我将它重新栽入到那块长满绿萝的地里,让它和朋友们团聚。怀揣着不舍的心情,我把它看了又看,慢慢地转身离开了。

  几周后,我又来公园看它。它的变化真大!我用喜悦的目光重新打量它:它的藤蔓恣意地延伸,已经爬上了公园的铁栏杆,叶片密密地排列着,苍翠欲滴,闪烁着光泽,好像每一片叶子上都有鲜活的生命在颤动。一阵风拂过,叶片随风摆动,像似在为我起舞……

  草木本有心,它们比我们更加热爱美丽的大自然,热爱这个世界,只要我们俯下身去,用心聆听它们的话语,我们一定会了解它们的心声的,它们也一定会把最好的自己展示给我们看。绿萝自那以后,我的窗台上便只剩那个空空的花瓶,但我不后悔,因为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顺应自然是一种美!

  以顺应自然为题的议论文

  篇6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一颗橡树和一大丛芦苇在一起。有一次刮起了风暴,狂风像死神的镰刀,无情地从地面上划过,白色的风墙像千米高的海浪,往地面上拍打过去。纤细的芦苇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手紧紧按住,动弹不得。橡树则凭借自己坚硬的躯干,在风暴中直挺挺地站立着,与风暴抗争。终于,风暴过去了,周围又恢复了往日的安宁,芦苇慢慢地立了起来,而橡树却不幸地被狂风拦腰斩断……

  在这个世界里,并不是那种征服自然,要打败一切的行为才表示力量。顺其自然有时是一种更为智慧、更加有力的选择。就像有一只毛毛虫,它想到开满鲜花的河对岸,在那里可以尽情地享受香甜的花蜜,但却被河水拦住了去路。如果它想到的是非要打败这个困难,碾

  碎这个困难,不顾一切地冲向河对岸,那它多半会失败,甚至葬身于此;如果它可以在这里等一等,顺其自然,等到它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过河就会变得易如反掌。

  在生活中,尤其是困境面前,除了抗争,我们也要学会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运用智慧,而不是一味只想着用蛮力去打败一切。当我们的努力和自然和谐一致时,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以顺应自然为题的议论文

  篇7一直以来我们都提倡“早睡早起”,不分季节的。然而,按照我国明代著名医学家、养生家万全所著的《养生四要》里对第三法时,一年四季有着不同的法时和调养。

  春季的三个月,是万物复苏,生长之时,天地生气勃勃,万物竞相生长。人们要晚睡早起,不贪睡,在庭园阔步而行,披发放松形体,使人生志和春气相应和,这是养生之道。

  夏季的三个月,万物茂盛秀丽,天地之气相交万物华实,人们应该晚睡早起,白天不要厌恶,使人的神志不致气恼,让英华能成果实,让人能外泄气息,好象所喜爱的在外,这是应合夏气,是养长之道。

  秋季的三个月,是宽和之时,天之气急迫,地之气明显,此时人应该早睡早起,使人神志安宁,以放松秋天的形体,收敛人的神气,使得秋气平和,不要外露情绪,让人的肺气清朗。这是与秋气相适应,是养收之道。

  冬天的三个月,是万物闭藏的时期,天寒地裂,滴水成冰,不要干扰人的阳气,人应该早睡晚起,人心意安闲逸,潜伏隐括,人要避寒就温,不要外露肌肤,用气后必须马上还原。这是与冬气相适应,是养藏之道。

  凡是,天地之气,顺应就和畅,与之竞逐就逆反。古代的先贤圣王,创立了四季的调神方法,即:春季,人晚睡早起,在庭园阔步慢行,披散着头发放松形体,以顺应人的发陈之气,如果不顺应人的发陈之气,就会伤害人的肝脏。夏季,人晚睡早起,白天不要厌倦,使人得以外泄,以顺应人的蕃秀之气,如果不顺应人的蕃秀之气,就会伤害人的心脏。秋季,人应该早起,收敛人的神气,以顺应人的容平

  之气,如果不顺应人的容平之气,就会损害人的肺脏。冬季,人应该早睡晚起,一定要等到阳光晒照到大地时才起床,不要裸露肌肤,以顺应人的闭藏之气,不顺应人的闭藏之气,就会损害人的肾脏。

  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考虑不能一味地早睡早起,而是要与时俱化,随时序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随四季的更替而不断地变换我们的作习时间,顺应季节变化,应和自然,强健身体——春夏晚睡早起,秋季早睡早起,冬天早睡晚起。

  以顺应自然为题的议论文

  篇8生活中,你常常刻意挖空心思去选择某一种事物。比如——

  人们挑剔食物。在选择食物方面,有的人很挑剔,这不吃,那也不吃,这是为什么呢?其人的朋友或父母会认为他(她)是在讲营养,找精品,吃精品,带着科学的面具。其实这人是爱美,爱漂亮,想让自己窈窕一些,有点淑女、帅哥像。那么这种行为的后果会是什么呢?——当然是营养不良,导致身体的健康慢慢隐退。又比如——

  人们选择工作。在选择工作方面,有的人是跳蚤人生,对金钱的多少,和自己对工作的理解很在意,不断挑换工作,最后闹得一事无成。再比如——

  家长带孩子选择兴趣爱好。现在,大多数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啊!他们依据社会的评价,挣钱的多少,去用自己的眼光强行帮助孩子选择兴趣爱好,使得大多数孩子患上了厌学症,个性被扭曲,这使他们的一生都给毁了。其实选择不是按上面这些人理解的那样处心积虑,绞尽脑汁地去迎合社会上大众病态的审美观念。其实真正高明地选择还是顺其自然。

  老舍说过:法自然,无为而治。那么,大家按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方法而做,不是就很完美吗?比如说——小草不会选择土地。生活中到处都有小草的影子,山冈上、悬崖边、田野里……可见它的生命力是那么的顽强,不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美名。

  又比如说——流水不会选择河道。不管哪里来的水,是清澈的小河,是浑浊的江水,会聚在一起都是波澜壮阔的大海。

  再比如说——骆驼不会选择地势。高大的骆驼生活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它们不曾埋怨一切,还辛勤地驮着人们来沙漠探索、考察。

  难道这还不够完美吗?生活中,大家就应当向以上事物学习,多一份从容,悠闲与顺其自然,少一份追名逐利,当然顺其自然也不是消极的等待,不是无所作为的碌碌无为,更不是对生命的放弃,而是根据自己的实力去从从容容地坦坦诚诚地真实地生活与工作。

  以顺应自然为题的议论文

  篇9花为什么谢了?因为爱得太深。琴弦为什么断了?因为弹得用力。

  花谢弦断因为压力过大造成,因为不能顺其自然而造成,那为什么大家不能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心去对待,以“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态度去对待呢?

  古语有云:“物极必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从历史发展来看,无论是陈胜、吴广起义,还是太平天国运动,都因为封建统治者压迫人民,使天下之人,敢怒不敢言,最终导致农民反抗斗争。若统治者能以仁爱之心治理天下,顺应民意,那就能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不必担心自己的政权被推翻。因此,顺其自然从历史的角度看,就是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顺应广大人民。

  从教育上看,现代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希望自己的孩子强于所有人,于是就给予他们太多的压力,压抑孩子孩子的天性,就像是队伍中叠被子,豆腐型才是标准。为什么不追寻二千年前孔子的想法,实行因材施教,让百花齐放,而不是一枝独秀呢?因此顺应自然从教育的角度看,就是张扬个性,活出自我,活出属于自己的舞台。

  从绘画的角度看,绘画是一种自由自在的情感渲泻,是对大自然美丽的描绘,是对人生情感的表达。就拿画竹来说,大家应当振笔直逐,如兔起鹘落,而不是胸有成竹,将竹子定规。因此顺其自然从绘画的角度就是随心所欲,一气呵成。

  顺其自然就是自由、自然,但并不意味着大家什么也不做,因为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大家应当发挥大家的主观意识,有目的的有原则地去顺其自然,才能够更有艺术地生活。

篇三:顺应自然的论点

  

  ?国家开放大学终结性考试

  阐述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生态文明理念的认识

  [试题]中华文明历来强调天人合一、尊重自然。到了近代,随着工业化的到来,我们经历了一个向自然界进军、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过程,给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了很大的破坏,遭到了自然的报复。面对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结合实际,阐述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生态文明理念的认识。(100分)

  参考答案: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我没有美丽的外表,也没有很多的财富,但我很幸福。

  每天欣喜的徜徉在学生之间,这是从业之初的最大感受,对未来充满着希望。当教育的烦琐深深地困扰着我的时候,我彷徨过,退缩过。就在这时,是身边的老教师们及时帮助了我,他们以身作则,就像辛勤的农夫,精心耕作着,为我树立了最好的榜样。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上,对我就像慈祥的长辈对晚辈,给予了我无私的帮助与关心,让我感受到一个大家庭的温暖。慢慢的,我了解到生活的目的不在于显耀和享受,而在于精神上的充实和事业上的成功。

  和朋友们聚会时,他们往往羡慕我:“还是你好,一年有两个假期,工作稳稳当当。”对此,我总是报之一笑,也不愿解释,说多了,他们会以为我言不由衷。要说工作的苦和累,也许只有教师自己才能体会得到。是啊,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幸福所在。

  冰心曾说:“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这种爱,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的推动力、是学生转变的催化剂。

  “爱我的事业,认真负责”,是我的座右铭,不管是教学还是教育工作,都力争做的更好。

  我爱我的事业,就要做到爱校如家,关心学校的发展,是学校给予了我,培养了我,发展了我,听从学校安排,尽心尽力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是自己义不容

  辞的责任,不管是什么时候自己都应坚持“学校无小事”这一原则,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

  我不是诗人,不能用华丽的辞藻来表达我的事业;我也不是学者,不能用深邃的思想思考我的价值;我不是歌手,不能用动听的歌喉歌颂我的岗位。然而,我是一位人民教师,我要用深深的思索,推演心中最奥秘的哲理;我要用凝重的感情,唱出心中最动人的颂歌——我爱的学生,爱我的事业,爱我的学校,执著着我的追求。

  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活在家长和学生的脑海中,是我最大的幸福。

  什么是幸福?记得彭教授曾问过我们这个问题,我当时心中的答案就是:我能帮别人做点事,就算是幸福。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的目标,而幸福观的取向决定幸福感。什么是教师的幸福观呢?我想作为一名教师能得到同事的尊重、认可,得到学生的理解和热爱,自身的价值得能到充分体现,就是我们的幸福观。教师应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一个懂得如何创造幸福生活的人。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弗洛姆说:“职业倦怠是现代人的通病,聪明的人肯定是善于及时抽身倦怠,重鼓职业激情的人”。职业特点、管理体制、社会期望、工作待遇和教师本人的人格特征等都可以造成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心理。有倦怠心理不等于没有幸福,那要看你如何去对待它,作为有理想有抱负、追求幸福的教师,能适应现实的社会环境,会善待自己与他人。

  首先,善待自己,学会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幸福

  (1)教师要有所追求,为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一个人没有追求,就等于没有目标,是很难体会真正的幸福的。但目标制定得太高了,幸福会离你远去。做事要因人而宜,量力而行,要善于把奋斗目标化解为若干个容易实现的切实可行的小目标,在不断经历和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体验到参与和成功的快乐,感受付出带来的幸福。

  (2)教师要学会善于沟通。教师是个凡人,也有着七情六欲,辛勤的付出希望得到领导同事的肯定,遇到的困难希望得到领导同事支持帮助,工作中的失误希望得到领导同事宽容和理解。有时困难的大小和失误原因别人是不清楚的,需要自己主动去他人沟通,在沟通中表达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在沟通中获得他人的理解、支持、鼓励、认可和肯定。当然有的问题自己要想得开些,心宽路才宽么。

  (3)教师要学会善待自己的生活。教师不是圣人,需要理解自己的人、需要知心好友好友(要有几个能聚得拢、谈得来的哥们,有充分放松自己的机会,想喝酒时有人陪,想说话时有人听。),业余爱好和温馨的家庭等,教师需要丰富自己的情感、快乐地享受生活。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双休日、寒暑假和每天紧张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与自己的同事、朋友、家人进行上网、游戏、娱乐、旅游等活动,寻找乐趣,享受人生,通过自我调节,修身养心,使自己能保持愉悦的精神状态。

  (4)教师要学会善待自己的身体。健康的身体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条件,教师一定保重好自己的身体。现在的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工作节奏十分快,要预防和消除这种情况带来的不良后果,教师应该自觉做到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有效的事情,不要透支生命去做不利于自己也未必利于他人的所渭“奉献”,不能累倒想到歇,病倒了才检查,要学会自我保健,照顾好自己;要善于利用业余时间适度地进行运动,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

  其次,善待同仁,学会在合作互助中感受幸福

  学校教育目标的达成是各科教师共同劳动的结晶,同事之间应尊重为善,理解为善、宽容为善。只有谦虚谨慎、平等相处、坦诚相见、互相帮助,增进教师之间的友谊,才能发挥出教育智慧。学校追求的是综合的育人效果,教师要具备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在与同事有效的合作中,去体现出教师的职业价值,保持良好的心态,去感受教育工作中的幸福。

  再者,善待学生,学会在情感互动中感受幸福

  真心真意地对学生好,让他们知道更要理解你。

  善待自己是人生一种积极向上的行为方式,善待同仁是一种和谐竞进的处事准则,善待学生是教师一种高尚的师德境界。让我们学会善待自己,给自己一个快乐的心情吧,用幸福的微笑面对生活;学会善待同仁,给自己一个宽松的环境吧,用团队的力量协力拼搏;学会善待学生,给自己一块开心的田园,用快乐的心情播种希望。

  一、教师,你幸福吗?

  近两年,我们经常听到这个词:“幸福指数”,这是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们衡量社会和谐程度的一个量化标准。经济在增长,幸福在增长吗?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2004年在网上开展了一次调查,测试职场人士“工作幸福指数”,测试设定的最高值是5,最低值是0,调查最终显示的结果是,中国在职人士总体“工作幸福指数”竟然只有2.57,处于中等偏下状态。每10个人中就有3个人的工作幸福感偏低,而觉得工作幸福的,只有1个人。

  在2005年CCTV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中有这样一位邮递员让我十分感动。他的颁奖词这样写道:“他朴实的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二十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孤独是他生活的一种常态,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正是在这样平凡的工作中,他表现出坚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折射出强烈的敬业精神。他就是20年行走在马班邮路上,成为世界邮递员楷模的王顺友。他就像一面镜子,让许多职

  业人在扣问自己的职业观,反思自己追求的所谓的“职业幸福感”,特别是作为美名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教师的我们。

  我们自问:教师,你幸福吗?

  二、要职业幸福感,首先要端正职业观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总是快乐和阳光的。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毕生所求所愿,无可非议。但其实什么是幸福,永远没有一个划一的界定,相同的生活境遇,在此人眼中会倍感幸福,充满感恩,在彼人眼中或许会深感痛苦,充满沮丧。不同的幸福感和幸福观都取决于不同人的生活态度、生活价值观和心境心态。就像现在有许多人在羡慕教师职业的纯洁稳定,而许多教师反而羡慕墙外的丰富多彩,对自己年复一年的工作倍感枯燥、痛苦,甚至可怕到什么感觉都没有了,麻木了。其实,我们的工作与王顺友20年独自行走在马班邮路上的工作相比,不知要丰富多彩多少倍,关键是在追求职业幸福感之前是否端正了自己的职业观。

  新的职业观要求将工作与生命信仰的实现完全融为一体,在工作中体验爱、美、意义与永恒,转换到意念上说就是在工作过程中获得一种职业幸福感。在读了《新时期师德精神的颂歌》后,我们又被邹有云、黄静华等五位教师所感动,而且更多了一份亲近与真实。其中,黄静华老师说了有关“幸福”的这样两句话:“教育工作是一项幸福的事业。”、“人的一生能遇上一位好老师是莫大的幸福。我很幸福,因为在我的学生时代就遇到了许多好老师。”

  教师是世间最崇高的职业,最神圣的职业,最阳光的职业,但这不等于我们每一个教师就自然是最崇高、最神圣、最阳光的了!且不论我们是否能像邹有云、黄静华们那样为这伟大的事业做了多大的贡献,但作为从事这个职业的教师,我们首先必须是合格的,是已经具备了职业化素质的才行。教师的职业化素质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就是职业道德,即师德。有人把师德精辟地概括为这三条,即“热爱与公平”、“服务与奉献”、“理想与牺牲”。我想这应该是我们中间绝大部分人的职业观点,至少在我们刚刚从事这个职业的时候,满腔热情地报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信念,为能当上教师而幸福着。

  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在相对单调枯燥、却又压力日益加重的校园生活中,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让人很难轻言幸福了。有的人开始认为教师这门职业和其他任何职业没有什么不同(甚至在其中还算不上中等),是门说得闹热吃得造孽的职业,因而把它当作是糊口、谋生的无奈之举。在这样的心态下,不仅心没放在工作上,而且就是在有限的上班时间内也巴不得能尽量挤占点时间来搞私活。于是早退、迟到甚至缺席;于是不备课就上望天课;于是不布置作业或不批改等等;只教书不育人,知识陈旧凝固不思学习更新,还端着一副师道尊严的架子,随时用鄙夷的眼角挂一下你,偶尔吐出两句讥讽挖苦的话来,以表示自己深厚的文化积淀!

  我们来对照一下,同样都是教师:江西九江永修县黄岭村小太阳山教学点的邹有云同志,既是校长、管理员,又是教师、炊事员,在那里一干就是三十年,行程十万里;上海尚文中学黄静华同志,无怨无悔当了三十三年班主任!“热爱与公平”、“服务与奉献”、“理想与牺牲”这样的教师职业观在他们身上强烈地折射出来。他们把教师这门职业当作是自己终身的事业而不仅是在找个饭碗;把教师工作当作一种创造性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而不是一种负担;把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酸甜苦辣当作是幸福的快乐而感受着,从不为委屈、劳累、不被人理解而烦恼。在他们心里,工作着是美丽的,忙碌着是愉快的。这批人不是什么不平凡的人,他们仅仅是把教师当作从事最崇高事业的职业,而且为这个职业尽着本职的责任和义务。

  三、好的职业观≠职业幸福感

  也许有人说:“我的职业观很好,我能认识到对教育要‘热爱与公平’、‘服务与奉献’、‘理想与牺牲’,可我感受不到工作的幸福,只有厌倦。”但是“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加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也许我们到了要好好调整自己心态的时候了。我们要明白,没有一项工作是十全十美的,好风景永远是在山的那一边。任何一项工作从事久了,总会生出倦怠感,不仅是教师这项职业。所以说,教师有“职业厌倦感”并不是教师的专利,我们只能正视现实。那么教师如何去感受幸福呢?怎样才能在平凡、清贫、繁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呢?

  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他们以多元、多姿、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邹有云们、黄静华们不都是如此吗?

  四、要幸福,就学会享受吧

  让我们这样尝试一下吧:改变自己的一些工作方式,寻找一些工作情趣和精神寄托,制造一些快乐元素,在做好心态的自我调整的同时,充实些自己的精神生活,学会工作与休闲,学会苦中寻乐,学会享受教育。

  首先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然后要懂得享受学生。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

  再者要懂得研究教学和职业规划。把教学工作看作是一种简单的重复,那必然厌倦,也无言幸福。对自己要合理定位,科学、合理、符合自己最近发展区、又不断在动态变化提升的目标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前提,不断的自我价值实现是人不断前进的不竭“内驱力”。过高的目标定位容易让人因体验不到经常的成功而沮丧。教学研究中带来的新鲜感和职场中不断进步的成就感是带来职业幸福感的催加剂。

  还有要享受生活。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许手头钱是有点紧,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个会、泡个吧、旅趟游。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其实对教师来说,影响其幸福感的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压力,精神压力、职称压力、教学压力、家庭压力。因此作为上级管理部门和全社会在关心教师职业行为时,更要关心教师的精神世界,增加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满意度,因此一个“仁者爱人”的工作环境很重要。上级和社会的关爱是教师最渴望的,有时哪怕只是一个细节。

篇四:顺应自然的论点

  

  高中顺其自然议论文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tips:Thisdocumentiscarefullycompiledbythiseditor.Ihopethatafteryoudownloadit,itcanhelpyousolvepracticalproblems.Thedocumentcanbecustomizedandmodifiedafterdownloading,pleaseadjustanduseitaccordingtoactualneeds,thankyou!

  Inaddition,thisshopprovidesvarioustypesofpracticalsampleessaysforeveryone,suchasworksummary,planningplan,speeches,reports,contractsandagreements,articlesandletters,partyandgroupmaterials,teachingmaterials,essays,othersampleessays,etc.Pleasepayattentiontothedifferentformatsandwritingmethodsofthemodelessay!

  高中顺其自然议论文

  高中顺其自然议论文800字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高中顺其自然议论文8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顺其自然议论文800字1花为什么谢了?因为爱得太深。琴弦为什么断了?因为弹得用力。

  花谢弦断因为压力过大造成,因为不能顺其自然而造成,那为什么我们不能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心去对待,以“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态度去对待呢?

  古语有云:“物极必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从历史发展来看,无论是陈胜、吴广起义,还是太平天国运动,都因为封建统治者压迫人民,使天下之人,敢怒不敢言,最终导致农民反抗斗争。若统治者能以仁爱之心治理天下,顺应民意,那就能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不必担心自己的政权被推翻。因此,顺其自然从历史的角度看,就是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顺应广大人民。

  从教育上看,现代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希望自己的孩子强于所有人,于是就给予他们太多的压力,压抑孩子孩子的天性,就像是队伍中叠被子,豆腐型才是标准。为什么不追寻二千年前孔子的想法,实行因材施教,让百花齐放,而不是一枝独秀呢?因此顺应自然从教育的角度看,就是张扬个性,活出自我,活出属于自己的舞台。

  从绘画的角度看,绘画是一种自由自在的情感渲泻,是对大自然美丽的描绘,是对人生情感的表达。就拿画竹来说,我们应当振笔直逐,如兔起鹘落,而不是胸有成竹,将竹子定规。因此顺其自然从绘画的角度就是随心所欲,一气呵成。

  顺其自然就是自由、自然,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什么也不做,因为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我们应当发挥我们的主观意识,有目的的有原则地去顺其自然,才能够更有艺术地生活。

  高中顺其自然议论文800字2生活中,你常常刻意挖空心思去选择某一种事物。

  人们挑剔食物。在选择食物方面,有的人很挑剔,这不吃,那也不吃,这是为什么呢?其人的朋友或父母会认为他(她)是在讲营养,找精品,吃精品,带着科学的面具。其实这人是爱美,爱漂亮,想让自己窈窕一些,有点淑女、帅哥像。那么这种行为的后果会是什么呢?——当然是营养不良,导致身体的健康慢慢隐退。又比如——

  人们选择工作。在选择工作方面,有的人是跳蚤人生,对金钱的多少,和自己对工作的理解很在意,不断挑换工作,最后闹得一事无成。再比如——

  家长带孩子选择兴趣爱好。现在,大多数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啊!他们依据社会的评价,挣钱的多少,去用自己的眼光强行帮助孩子选择兴趣爱好,使得大多数孩子患上了厌学症,个性被扭曲,这使他们的一生都给毁了。其实选择不是按上面这些人理解的那样处心积虑,绞尽脑汁地去迎合社会上大众病态的审美观念。其实真正高明地选择还是顺其自然。

  老舍说过:法自然,无为而治。那么,我们按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方法而做,不是就很完美吗?比如说——小草不会选择土地。生活中到处都有小草的影子,山冈上、悬崖边、田野里……可见它的生命力是那么的顽强,不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美名。

  又比如说——流水不会选择河道。不管哪里来的水,是清澈的小河,是浑浊的江水,会聚在一起都是波澜壮阔的大海。

  再比如说——骆驼不会选择地势。高大的骆驼生活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它们不曾埋怨一切,还辛勤地驮着人们来沙漠探索、考察。

  难道这还不够完美吗?生活中,我们就应当向以上事物学习,多一份从容,悠闲与顺其自然,少一份追名逐利,当然顺其自然也不是消极的等待,不是无所作为的碌碌无为,更不是对生命的放弃,而是根据自己的实力去从从容容地坦坦诚诚地真实地生活与工作。

  高中顺其自然议论文800字3当生活感到孤独无助时,我会走进一片幽暗且洒下几束阳光的森林。当生命感到一无是处时,我会掏出一个洁白且倒映于水中的月亮。

  流浪的人不需要方向!

  一个人想,一个人走,一个人哭,一个人伤心……你勇敢的擦干泪水舔舔伤口,然后笑着对自己说:你我相遇,只是一次偶尔邂逅罢了!

  你说你要走,因为生活好像没了追求,没了理想,只有想马上出去的念头。你偶尔在墙上凿开一个洞,你偷窥到了外面的世界:有的人勾心斗角,有的人笑里藏刀,有的人冷若冰霜,有的人好逸恶劳。当你进退两难的时候,墙上凿开的洞口已悄然关闭,唯一留下满腔的感慨!你说你要走,要走?我又怎能把你挽留!即使把你挽留,你的心也在远方浮游。要走,你就潇洒的走,人生本来就有春有秋,月圆时画,月缺是诗!

  你说你很困,因为生活好像没有了回忆,没有了美丽,没有了昏睡的欲望。偶然你在一瞬间清醒,你用心看到了外面的希望:有的人团结友爱,有的人表里如一,有的人热情大方,有的人披星戴月。当你正起床洗漱的时候,床上凌乱的被子已被悄悄叠好,唯一留下的是满腹的感动!你说你很困,要困?我又怎能把你叫醒!即使把你叫醒,你的眼也在前方迷朦。要困你就舒服的困,自古本来就有昼也有夜,仰首是天,俯首是地!

  地球自转是一天,公转是一年;站在这厚重的热土上,终点又开始回到了起点。我忆起了那改变我一生的寓言。我轻轻的对你述说: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快撒点草籽吧!好难看!”小和尚说。“等天凉了。”师父挥挥手,“随时!”

  中秋,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秋风起,边撒边飘。“不好了好多草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师父说,“随性!”

  撒完草籽,跟着就飞来几只小鸟啄食。“要命了!草籽都被鸟吃了!”小和尚急的跳脚。“没关系!草籽多,吃不完!”师父说,“随遇!”

  半夜一阵骤雨,一大早小和尚冲进禅房:“师父!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冲走了!”“冲在那儿就在那儿发芽!”师父说,“随缘!”

  半个多月过去,原本光秃的地面居然长出许多青翠的青苗,一些原来没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小和尚高兴得直拍手。师父点点头:“随喜!”

  一切随其自然,遨游天地,逍遥谈!

  高中顺其自然议论文800字4生活在这个充满竟争,到处是挑战的世界里,我们没有能力改变这一切,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不断的努力,再努力,直到你过自己说:“我努力过,我不后悔”时,世间万物在那一瞬间都已无所谓了。

  17年了,受到的挫折和打击已经不是寻么难以接受了。每当卷纸发下来时,我只会对自己说,我无所谓,因为我努力过了。

  家长,亲人对我的期望太大,对我的呵护太大,我只能说“我努力过了”,记得自从走进高中后,特别是近期,爸爸每天给我做思想工作,想我考了什么什么大学,我无耐,每天都沉默的听,我不想对他们说:“我有自己的标准我有我选择的权利,我永远都不后悔,我努力过!我害怕他们不理解我,不能体谅我,对我的努力视而不见。”

  人生在世,需要自己选择的"东西太多,只有自己给自己一个标准,才能活得充实,活得对得起自己。现在上大学是每一个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也是唯一能证明他们成功的标准,但是他们永远也无法知道孩子们有多么的困苦和无耐,真正受伤害的是孩子自己。所以我认为只能给自己定一个对得住自己,也对得住别人的标准就行了,那就是向所有的人高喊:“我努力过!无悔!”当然,成功是每个人都想的,只有在把握住机会的情况下努力,相信你的成功已经不远了,有的人一生没有干出什么伟大的事,但他仍然快快乐乐的,因为他已经努力过,家长对我们的期望再高,对我们的关怀再多,我们也只有用“努力”二字来回报,我们终究会长大的,只要对得住自己就行了。我认为没考上大学不要紧,只要认真充实的过好每一天,虽然离家长的期望很远,但我也只能对他们说:“我不后悔,因为我努力过”要知道有时候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只有自己的标准去面对才能无怨无悔。其实,亲人们最终的期望是你将来能过上幸福的日子,过上层的生活,但不一定非得按上大学来等价,有的人小学毕业长大后手下一大把博士,硕士,有的人大学毕业一事无成。所以,不要太过的压迫我们,提高我们的生活标准,其实,只要充实就可以了。

  总之,一切的期望都不用理会,只要记住“我努力过,不后悔!”

篇五:顺应自然的论点

  

  环保以自然为本辩论赛

  第一篇:环保以自然为本辩论赛

  环保以自然为本辩论赛

  对方观点:

  人是主体,是环境保护的实施者

  1、保护环境的行为是人发出的,但此行为是以“以自然为本”为指导思想的。

  2、环境是被保护者,环境自身的规律是行为准则。

  3、对方辩友今天告诉我们人去做就是以人为本,我就不知道对方辩友的本:人去做的定义从何而来。我们说发展经济以教育为本,难道不要人去做了要“教育”这个东西去做?要教育去发展经济?

  4、今天对方对于本的解释是以什么为本就是什么去做显然是错误的呀!对方辩友连“本”都没有弄清,还怎么和我们谈今天的辩题呀?请对方辩友重新立论谢谢。

  5、对方辩友要明确,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围绕自然来发挥

  6、珠三角人为地去保护自然,结果反而造成了“绿色污染”。为什么有人去保护反而达到了相反的效果呢?

  7、自然没有主观意识,所以保护环境由人来做,也只能由人来做。所以人的主体性不能作为以人为本的论据。

  问题:

  1、自然、自然,是自然形成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没有了自然,那生于自然,回归自然的人类不也就不复存在了吗?

  “皮之不存,毛将附焉”?

  2、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对方辩友作何理解呢?

  3、各国都讲以人为本,但行为却大相径庭,连每个国家都不一样,何况每个人呢?对方辩友要按那个类型人为本呢?

  4、生态平衡是人类的主观判定还是自然生态平衡呢?

  5、现在因环保需要,我们应关闭大批工厂,那对这些厂主而言是

  体现是以人为本还是以为本呢?

  6、对方辩友强调一再强调以人为本可以使人与自然合谐。可是人的欲望如何有限?

  7、请问人的欲望的界限何在?

  8、请问对方辩友,你如何确定一块土地它应该退耕还林?

  答:还林的前提是此处适合种树。如果它只适合养鱼,则无法还林。因而以自然为本才是原则。

  9、请问对方辩友,以人为本的客观标准是什么?

  (答人与自然)就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顺应自然的规律,而不是自然适应人的规律。

  10、以人为本,到底是以什么人为本?

  11、人的观念具有分散性,到底什么人的观念才具有普适价值?

  12、是人都有欲望,满足欲望就不可能有效地保护环境。

  13、请问对方辩友,人类的趋利性你如何克服?

  14、各国国情不同,发达国家需要发展,发展中国家需要生存,在保护环境这个问题上,如何达成共同的自然为本

  1、保护环境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一个价值理念,即尊

  重自然规律,就是以自然为本

  2、在保护环境这一具体的行为中,自然是我们服务的对象,我们一切活动都是围绕自然的。例如我们今天的辩论赛,是我们都是人,但今天所进行的比赛是围绕这个辩题展开的,也就是说辩题才是今天的根本。

  3、以自然为本是将自然主体化,人与自然平等对话,体环境之需,急环境之所急,因而能更好的保护环境。

  4、以自然为本,并不是说人类就是面对自然无所作为,而是顺应自然规律(也就是客观规律)利用自然规律而有所作为。因为客观规律是改变不了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5、大自然也正主动作用于人。

  6、自然的基础性、不可逆性

  7、实践操作:(1)任其所以然而然。(2)在已经确定的自然规

  律范围内依其本然之理而为之。

  将环境扩大化。

  1、对方辩友将环境扩大化,使今天的辩题失去比较的意义,最终导致辩题不成立。

  2、那是不是,自然也可以理解为自然而然的一种态度呢?

  3、老子说,存在即自然。那是不是存在的都是自然的呢?

  以什么自然为本

  1、以此时此地此刻既是自然

  2、人与动物具有同一自然。

  3、人造物品利用资源来源于自然。

  自然规律并非自然。

  1、对方说自然规律是凌驾于人和自然之上的只能更加坚固我方观点,说明自然规律无可违背,必须遵循。而对方说自然规律单独存在我方不能认同,因为如果自然规律可以脱离自然存在,那自然是什么?仅仅是存在物物质么?(自然是自然界的物质+自然规律与法则,虽然在哲学上讲规律确实可以单独存在,不过如果说好了这点上起码可以补处在劣势上)

  在真正的大自然中,所崇尚的法则是优胜劣汰、是适者生存

  1、“天行有道,顺之者兴,逆之者亡”

  2、自然法则是自然的子集,并不是唯一。

  自然是被动的、无意识的。

  1、大自然也可以主动作用于人

  保护环境的出发点只能是为了保护人。不利于人的环境还是要破坏,要征服的。

  1、它存在,就有他的合理性。沙漠也有它存在的意义。

  当人类的利益跟自然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

  1、今天对方辩友告诉我们是我们对自然索取的太少了,今天事实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是对自然索取的太少还是索取的太多了呢,美国人有多少的大米跟玉米吃不完,为什么不分一点给非洲人民呢?

  人与自然全面和谐共处和协调发展

  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适应自然,不是自然适应人。

  科学证明人类不过是众多生物种类中的一种,人类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不是万物的尺度,同时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的认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况且人类的认识正确与否、能否得到完善和发展,一点也不能离开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即实践),尤其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更是离不开人与自然的联系,在当今世界变革的大潮中,新出现的诸如“大科技观”、“持续发展观”、“生态价值观”等等,就是对“人类中心论”的否定。

  对方强调胡总书记

  1、“以人为本”指政治经济领域,保护环境属于自然领域,因而理论无效。

  2、在倡导科学发展观的今天,人们普遍认为,坚持以人为本,就能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但历史告诉我们,现实与我们的认识并不一致。因为坚持以人为本的一元论是人类以主人自居的主人论,其结果就是把自然当作奴役的对象,把自然看作无生命状态的客观实体。

  举经济学的权威

  经济学理论在保护环境的领域属于理论越界。

  强调经济学的是方法,具有普适性

  经济领域的情况并不乐观,一个连自己家都料理不好的管家,谁敢请呢?谁能信呢?

  万能回答

  1、其实说得再多的以人为本

  都是说明以自然为本只是没有认识到本质的问题

  所以

  反方说的再多的以人为本

  只能更加坚定我方立场

  所以反方同学无须做再多辩论的挣扎

  因为你说得再多只能是将自己的立场拌倒!

  2、我们谈的以自然为本的观念,强调的是尊重自然万物,遵循自然规律,而不是仅仅拿一物比一物。

  例子:

  1、珠三角人为地去保护自然,结果反而造成了“绿色污染”。为什么有人去保护反而达到了相反的效果呢?

  2、朝鲜半岛三八线附近自战后就是无人区,由于几十年无人干预,反而成为了目前整个朝鲜半岛环境生态最好的地区,连被认为已经在朝鲜半岛灭绝的东北虎、大棕熊也都在这里发现了活动的痕迹。如何做才能更好地满足人的利益需要的问题,“以自然为本,无为而治”是不是效果会更好呢?

  3、我们都知道吃鲸鱼是一种不科学的行为,也是一种不环保的行为,但是日本人却认为吃鲸鱼肉是他们文化的一部分,请问对方辩友如何实现你们的利益和日本人吃鲸鱼的利益的统一呢?

  4、看看我们现在的环保行动:都知道要保护雨林,可是亚马逊流域烧放牧的行为在继续;都知道要减少大气污染,但美国却迟迟不肯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如今当我们面对环境问题之时,又怎么能继续以人为本,继续为了满足人的利益而无视自然的要求呢?

  5、黑龙江省某些县市把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自然草原改造成了养鱼池或耕地,出租或卖给农民,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了水土的流失。从利益

  的角度分析,这样做政府和农民都增加了收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可以说不算什么坏事,但从长远利益和综合利益分析,就是得不偿失的以自然为本可以更好地协调行动,因为自然利益是统一的,而人的利益是不统一的。

  1、对方说以人为本的阻力相对较小,我实在纳闷了,对方把口号喊的这么响亮,可是就现在世界的现况来看,以人为本是根本达不到的,因为由于种族文化和地域的不同,人们的利益观和目的性都不能达成同意和和谐。俗话说攘外必先安内,再环保方面,我们人类都不能达成内部的统一和谐,又何谈与自然和谐相处,去科学有序的保护自然呢?所以以自然为本还是最好的选择,而以人为本是根本不能实现的。

  2、各国都讲以人为本,但行为却大相径庭,我能能分为“美国版”“法国版”“索马里版”“自主创新版”,各国以人为本无法统一这个现实。更进一步地又用不同人理解以人为本是“个人”、“集体”、“中国”来说明对于比国家更小的社会单位来说更难以统一。

  3、对方辩说来说还是说一个长期价值,可是古人就告诉我们“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面对着熙熙攘攘,又有着千千万万不同利益的人,对方辩友又如果用一个长期利益就教导他们继续以人为本,继续去搞环保呀?这是不可能实现。

  冲突时

  1、今天有一个小姑娘为了自然的利益,或者说出于对生命的一种敬重去救了一只单顶鹤,而舍弃了自己的生命,她绝不是想流芳百世而是想尊重单顶鹤这个生命的存在。

  2、治标治本:比如说氟利昂导致的极地臭氧空洞,以人为本是不是将氟利昂安放在极地上空就可以了,因为暂时还危害不到人类的生存?不难看出以人为本是治标的,唯有以自然为本才是真正治本的,在以自然为本的环保理念下,就应该是彻底的将问题解决清楚的。、升华

  湖沼富营养化的形成;日本汞中毒事件;阿斯旺水坝生态环境恶化;“六六六”、“DDT”施用后的恶果;地球的“温室效应”等无不都是因为以人为本的思想引导下造成的,今天我们还要把环保也放在以人为本的思想上去进行,未来的样子确实令人堪忧。如果我们还不客观的认清问题,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最后一滴水恐怕也只能是我们悔恨不及的眼泪了。

  我们都知道看不见不等于没污染,听不到不等于没发生,但是以人为本会蒙蔽我们的身心而看不到自然破坏的事实,听不到万物在死前发出的哀鸣与警告!自然的警钟已不止一次地向我们敲响,当工业文明的凯歌奏响之时,满目疮痍的大自然就是人类的第一牺牲品!因

  此,在这里我方要大声呼吁:环境保护应以自然为本!

  自由飞翔的鸟儿是最愉快的,自由奔跑的运动是最幸福的,自由奔腾的河流是最畅快的,而一切是最自然的人是前提

  1、对方辩友,人还是来源于自然,自然还是人的前提呀,这与以什么为本有关吗?

  2、对方辩友偏离辩题,没有人我们何谈保护环境。今天的辩题即已确定人这个前提,但以谁为本才是关键,保护环境,必须以自然这

  个理念为本。

  人是基础

  1、我想请问对方辩友,基础就是为本吗?人做的任何东西都要遵循规律,那就是以规律为本吗?诺基亚提出以人为本,怎么不说以经济规律为本呢?

  2、我方从未反对人是保护环境的行为者是基础,但行为者的理念才是根本,这个理念必须以自然为本。

  人是目的,人是环保的受益者:保护环境不是为了保护环境而保护,从根本上是为了人更好的生活下去。

  1、对方辩友的逻辑,跳过了一层,保护环境的目的是为了拥有更好的环境,有个更好的环境我们人来才会更好的发展。

  2、我们的目的都是为了人更好的生存,但以什么为本是以什么样的准则什么样的心态来保护环境。以自然为准则才能对保护环境更有利。

  3、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人类更好的生存,但是今天我们的辩题是就保护环境这一具体行为,本即指行为原则问题。那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今天的辩题应该是人类保护以人为本。

  4、对方辩友的意思就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那我的目的是统治世界,那么我就要做第二个希特勒吗?

  5、我们承认都是环保的目的是为了人,但在环保中我们要按照什么样的原则,这才是本,在环保中我们当然要以自然为本。

  6、如果环保是为了人类的利益,那原始森林留着干什么?我们大片片在砍伐,再种上去,就是环保了吗?就是原始森林和人工林,有不可逾越的沟壑呀。

  7、人不管做什么,最终目的是为了自身我方不否认,但是这个目的是否可以作为本来说就值的商榷。比如说商人行商,盈利赚钱是其根本目的,但商界从来没有提倡过要以利益为本,而是以诚信为本。诚信是什么?是在商业过程中人们要遵循的规律和法则。

  8、人类的全面发展是悬设于人类思想史彼岸的终极目标。距离我们所说的保护环境太过遥远。

  以人为本也存在在过程

  以人为本怎么就体现再过程上了?过程是在保护环境时所使用的方法,所实施的措施啊,而这些措施又无一不能离开自然法则的牵制,否则人类只能自食其果,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人的生存问题。“环境保护必须要以人的生存为核心,至少要

  让人能活,所以环境保护应该以人为本

  1、今天对环境的破坏不是为了生存的温饱,而是欲望扩张的结果。对方辩友只看到生态因世态而恶化,却没有看到世态是因心态而恶化”。

  2、生存是前提,不能说这就是以人为本

  3、我想再次问问对方辩友,成千上万的人饥饿、贫困,食物等问题,仅仅靠环保能解决吗?正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我们人的问题,不是环保的问题。

  自然的问题如果不去解决的话,粮食问题从何而谈?我们今天吃了一颗粮食,明天又吃一颗粮食,不断向自然索取,索取到最后我们还是没得吃,难道要靠“画饼充饥”么?

  4、冲突矛盾的根源在于20%的人占有80%的资源,而且还在继续填补自己无休止的欲望

  人在改造环境保护环境的过程中必须渗透自身的意识。

  1、我们不否认人的作用,但是今天的辩题是讨论谁为本。

  过去我们是在不太恰当的方法的操作下造成了环境问题,但那只是方法的问题,其根本思想是没有问题的。

  1、是由思想指导的,对方辩友,您是认为正确的思想知道正确的方法呢,还是错误的思想能产生正确的思想呢?

  什么都强调人

  对方辩友犯了“人类中心主义”错误,忽视客观规律,后果不堪设想。

  什么为本就是以什么准则、什么心态来保护环境。

  比较性辩题,权衡利弊,以自然为本,更能让人更好的发展。

  以人为本

  我方立足点:

  1、人要生存发展,必须具有三个特点:

  1)消耗资源——人有趋利避害的特性,自然为本更具高效性,2)适应环境——自然为本适存性,人有盲目性

  3)长期稳定——自然为本预见性,以人为本阈限性。以自然为本更能认识到人类理性低于自然理性,可以更谨慎地探索求是,以实现更好地发展。

  2、人具有趋利性,以自然为本更能克服趋利性。

  3、“以人为本”是将自然客体化,被动化,以人为设定的标准衡量自然,导致自然异化。

  4、以人为本是做不到的,并且一旦我们摒弃了以自然为本,那么以人为本在大多数情况下只会成为一些人靠破坏环境来获取暴力所打的高级幌子

  第二篇:环境保护以自然为本还是以人为本

  谢谢主席,大家好!

  对方一辩的立论着实精彩,但是其中的偏玻之处,不吐不快。

  其一。

  其二

  回首往昔,胡主席在党的十六大的报告上提出科学发展观。然而,今天的中国社会依旧高举以人为本的旗帜,一路战天斗地,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时候,却发现自然依旧满目疮痍。今天面对着环保这样一个关系着人类未来命运的系统工程,如果我们依然身陷自我中心而不能自拔,那环保只能是南辕北辙。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认为,人所以比其他一切生物强,是因为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这也是人与其他生物最本质的区别。以自然为本是指尊重自然内在价值,遵循自然规律,兼顾人类发展,在此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所以我方认为环境保护应以自然为本。

  原因有二

  其一,环境保护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承认了自然的内在价值决定了环境保护应以自然为本。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现实命题,是共生、共赢、共荣,而不是征服、改造、索取。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既然

  是伙伴关系,朋友关系,那么要求人类在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必须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前提,克服目光短浅、急功近利思想,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并进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人类的思维视点,不能关注在征服上、改造上、索取上而是放在共生、共赢、共荣上;就是要求人类适应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自身固有的运动规律,更好地创造美好的生活;就是要求人类克服急功近利思想,摒弃短视眼光,着眼现在,放眼未来,倡导并树立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人类最大美德的观念。

  其二,以自然为本要求我们自觉遵循自然准则行事,将人的生存控制在自然平衡所能协调的范围之内,由此避免了以人为本所经常陷入的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恶性循环。以自然为本,并不是说人类就是面对自然无所作为,而是顺应自然规律(也就是客观规律)利用自然规律而有所作为。因为客观规律是改变不了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提倡并遵从以为人本和以自然为本的二元论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者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必须是坚持以自然为本。否则,其结果就是自然对人类社会无穷无尽的无情报复,一直到毁灭人类自身为止。综上所述,我方坚定的认为环境保护应该以自然为本。

  第三篇:以学为本

  以学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组:刘丹

  学习教师课堂管理66个经典细节,感悟很深,懂得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要把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作为宗旨,要把爱给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用爱唤起每一位学生心底的学习热情。给学生一个期望,自由的空间,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包容学生,课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实现有效教学,将游戏引入课堂,增添课堂趣味性。尽量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发挥其优势,要了解学生,体谅学生,要多表扬、鼓励学生,保持亲和力,要尽量不当众批评学生,要尽量鼓励好的学生、优等学生去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学习互助互学,消

  除学生畏惧情绪;教师要小心呵护学生的自尊,要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要是每一名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要发挥学生发的潜能,为学生未来做好准备,要告诉学生努力不一定成功,放弃就一定失败,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教师要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帮助者,教师要是一个不断学习的学习者,教师要关注学生择业,让每个学生满怀信心的生活。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与家长沟通。作为教师的我,在今后工作中我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我要让学生带着希望走进校园,带走能力走向社会!

  第四篇:感情朗读

  自然为本

  感情朗读自然为本

  大丰市第二小学卢晶

  【摘要】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要让学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必须以自然为本。在朗读抒情性文本时做到投注情感、打动人心;朗读非抒情性文本时做到自然流畅、传递信息;朗读特殊文本时精准感悟、把握基调。

  【关键词】

  有感情地朗读自然文本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也是体现学生语言文字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有助于语言的积累,能锻炼学生用语言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提高听、说和写的水平。朗读是以理解文字作品的意义为目的的一种出声阅读形式,即把书面语言转变为出声的口头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2012年的最新修订版对学生的朗读提出了要求:“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对朗读的评价也作了改动,把“也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改为“‘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这样进一步凸显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使朗读教学的要求更加明确、具体。更

  多地指明了朗读在强调有感情的同时还需要以自然为前提。

  自然朗读,是说朗读要像说话一样自然。有感情地朗读是融入了朗读者对作品的感悟,用恰当的语气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调、语势,是在教师、学生、文本、教科书编者四者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音随意转,气随情动,因情用气,以情带声。这样的朗读,读者得心应“口”读得自然,听者心从耳顺感觉自然。

  自然的朗读,它应该是真实的、由衷的。因此面对不同的文本就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

  一、抒情性文本:投注情感打动人心

  一段好的文字,一篇好的文章,一本好的书,读之往往让人情动于中显于形。有感情地、声情并茂地朗读既是抒发自身内心情感的需要,也是感染他人,与人分享的需要,更是深入地理解文字本身情感的需要。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大都是文质兼美、情真意切的美文,读来往往令人动容动情。进行这类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扑捉课文中的动情点,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层的“对话”,真切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课文中的主人公及其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做到“投注情感打动人心”。

  四年级上册《九寨沟》一文的第三自然段时,引导让学生在“读、思、议、想”的过程中理解了课文内容,感悟到“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湖水清澈见底”,“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景色十分迷人,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在有了初步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自读自悟、美读品悟,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读起来抑扬顿挫,情感自然地流露,给人美的享受。由此可见,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朗读,得到生动形象的感受和真切的情感体验,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课文,和作者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就能达到理想的朗读效果。

  有真情的流露,才能有有感情地自然朗读。投注情感的朗读于动人处使人落泪,于高兴处让人笑逐颜开,于幽默诙谐处逗人会心一笑,于激情澎湃处激人昂扬向上。当学生真正明白了文字所包含的意义,所蕴含的哲思,所流露的情,所表达的爱,怎么读都是合理自然的了。

  二、非抒情性文本:自然流畅传递信息

  小学阶段,语文教材中除了较多富有情感的课文外,学生还要接触一些非抒情性文本。如《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人类的“老师”》《埃及的金字塔》《恐龙》等说明文,一般都是通过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或引用等方法来介绍一定的事物,突出所介绍事物的特点。像《说勤奋》《谈礼貌》《学会合作》等这类说明事理的课文,作者有明确的观点,符合逻辑的论证过程,脉络清楚,条理分明,重点突出。

  相比较饱含情感的记叙文、诗歌,这类文本的语言明显平淡得多。在朗读这些课文的时候,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读懂文本,指导学生朗读时基调应较平实,语气平和、语速适中,起到说明的作用、表达清楚即可,也就是“自然流畅传递

  信息”。

  如《苹果里的五角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这个观点是在作者经过了充分的论证之后,在文章的结尾进行的总结性阐述,具有收束全文、亮明中心的作用。所以在朗读的时候,我首先要求学生声音明亮清晰。因为这是作者在文中明确亮出的观点,毫不犹豫。为了表现坚决,就应该使用明亮的音色,不拖泥带水。在这句话中,只有一个词需要强调,即“创造力”,所以朗读的时候,引导学生扣住这个词,突显语句的重音作用。然后由词及句,强调突出作者的观点。

  三、特殊文本:精准感悟把握基调

  除抒情性、非抒情性文本外,我们的教材中还有一些特殊文本,如书信、剧本、演讲稿等,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精准感悟文本特点,然后把握朗读基调,读得自然、读出感情。

  《陶校长的演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中的一篇课文,是陶行知先生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因为它是演讲,这就决定了此文语

  言简洁、自然有力,极有鼓动性、感染性。在教学时,就要帮助学生体会“演讲”的感情,并且利用演讲等方式,指导读出亲切、关切、爱护和充满鼓动性感情的语句。课文中以短句子为主、大量运用排笔的修辞手法,朗读时就要指导学生读出语调的抑扬顿挫,加强语气,给人深深的震撼。

  《给家乡孩子的信》这篇课文是作家巴金写给家乡孩子的信,这封信感情真挚,表达了作家巴金对家乡孩子关心和喜爱。课文看似语言朴实、浅显易懂,实则内涵丰富、语重心长。我们读一封信,首先要明白写信人为什么写这封信,写这封信想表达怎样的意思?信中的语言是带有情感的,是带有温度的,朗读的时候就要读出这种真情实感。课始,我抓住“巴金爷爷为什么要给孩子们写信?”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品析词句、想象体会,通过感情朗读感受文字背后的那份浓浓爱意。重点抓住“终于”和“千金重”两个词,体会其表达的感情,让学生感受巴金爷爷写信很吃力,由于爱孩子,还是提起了笔,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拉近和巴金爷爷的情感距离。在悟情的基础上,再来读句段,自然就能读出这封

  信的质朴感人,读出文字间浓浓的爱意和朴素的情怀。

  有感情地自然朗读,就是要这样根据文本特点,感悟文本内在,读出其蕴含的情感。另外,还要根据年龄特点、文本特点给予指导练习,才能收获自然般的朗读声。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体现人性真情的美丽艺术。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充分朗读,领悟语言文字的美;就是要富有情感的朗读,让丰富的情感回荡于课堂;语言包容着和谐,朗读造就着自然之美、情感之美,这是有感情朗读的美好境界。是谓之“感情朗读,自然为本”!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2最新修订版

  2、朱小燕《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第12期

  3、苏教版小学语文各册教材

  第五篇:以“和”为本

  国泰民安

  以“和”为本

  国泰民安

  【作者简介】

  李晓辉

  湖南名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创新作文》特约编辑,作文命题与指导专家,连续三年被评为高考语文阅卷优秀教师。近年来,在各类期刊发表作品上百篇,所指导的学生作文在各类大赛中获奖。

  以“和”为本

  国泰民安

  【材料及话题】

  200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主题词是:天地人和万事兴。请以“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高考作文命题,始终体现三性,即时代性、社会性和生活性。因此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代是我们始终必须关注的重点。

  “和”这个话题,实际上包含了许多的社会热点问题。如和平,“和平”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之一。如和谐,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要努力建设和谐社会,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社会,要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要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建设的成果;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中央领导大力倡导的“和谐社会”内涵极为丰富,有人与自然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民族关系的和谐等等。“和谐”,已成为时代的一面旗帜,而今年春晚的主题词“天地人和万事兴”以及几十个春晚节目正好体现了这一时代精神。由此可见,“和”这个话题的辐射面极广,宇宙、人类、自然等等都可纳入写作的视野。

  考生作文时最大的障碍是看到话题找不到合适的材料。而材料是构成一篇文章关键的因素,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必须

  在准确把握话题内涵的基础上,迅速展开联想,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运用辐射性思维,将思维的触角伸向大千世界,古今中外,从广泛的材料中选择适合话题的材料;同时,展开聚焦性思维,将思维的触角集中指向话题的核心,在确定文章的主旨后,精心挑选那些典型、鲜活、切合主旨的材料进行写作。运用材料还离不开想象,想象能对原有事物进行改造并创造新形象。面对“和”这一话题我们只要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也一定能找到大量典型、鲜活、切合主旨的材料。如要谈“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一问题,则可联想到人类对生态的种种破坏,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人类因此而付出的巨大的精神、经济损失,从而揭示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运用想象,我们可以用拟人手法,把某一生物人格化,从正面来写则可写其在生态环境改善后的行为、心理以及与人类和谐共处的美好图景等,从反面来写则可写其被捕杀的恐惧和痛苦,或记录其受污染后反常的行为和心理,以及因此而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等。

  【例文展示】

  和

  谐

  □李雨晴

  方与圆

  方:笔直的边,正规的角,给人正直威严的感觉。

  圆:圆滑的弧线,动感的组成,给人圆润、细滑的感觉。

  也许在自己的国度里,方永远跨着它雄迈的步子,圆永远跳着它轻盈的舞步,它们之间似乎永远隔着不可逾越的一堵墙。但是,当毕加索把那方方圆圆的几何图形构成一幅幅和谐的画面时,人们才发觉方与圆之间也存在着一种微妙的联系,虽然它们不同类,却可构成和谐的画面;虽然它们各有千秋,但合起来似乎更完美。

  羚羊与猎枪

  羚羊:猎枪的目标。

  猎枪:羚羊的断命工具。

  整天,猎枪都四外寻找着羚羊这一目标,羚羊也四处躲避猎枪中无情的子弹;猎枪看到羚羊大笑,羚羊听到枪声哭泣。它们之间始终

  有一种敌对关系,一种捕杀与被杀的关系。它们似乎永远不可能和平共处。但是,自从刽子手看到母羚羊临终前的下跪,听到羚羊临死前的哀鸣,他放下了跟随自己大半辈子的猎枪,并且把它与羚羊葬在一起。羚羊、猎枪葬在同一片土地上,拥有着同一片蓝天,沐浴着同一缕阳光,呼吸着同一口空气,回忆着同一份感动。看似不和谐的场景,其实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和谐。

  全聚德与肯德基

  全聚德:北京烤鸭百年老字号。

  肯德基:风靡中国的西方快餐“巨无霸”。

  全聚德的北京烤鸭,制作复杂,工序繁多。吃时也有意境,处在充满中国古典特色的环境中细品其滋味,其味无穷。肯德基的油炸鸡翅,制作简单,方便快捷。吃时无须什么意境,你甚至可以拿着它走在去上班的路上。当两种不同饮食风格的餐馆出现在北京这样一个充满现代气息而又饱含文化底蕴的城市里,你不会感到别扭,反而当你看到外国人学着拿木筷,中国人喝上可口可乐时,你会感到国与国之间文化交流的和谐。当你看到《大长今》和《还珠格格》同在湖南卫视热播,中国小城与法国小镇同时出现在《城市之间》的比赛现场,“黄皮肤”与“蓝眼睛”共同站在海啸救灾的前线时,你更会深感到国与国之间交流、合作、团结的大和谐。

  自然需要和谐,人类需要和谐,社会需要和谐,和谐——时代的一面旗帜!

  【分析】

  文章由三个章节构成,结尾加上一段议论,这段议论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三个小标题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一线贯串,层层深入,使“自然需要和谐,人类需要和谐,社会需要和谐,和谐——时代的一面旗帜”的主题得到具体生动的揭示。

  作者运用辐射性思维,由“和谐”联想到“方与圆”、“羚羊与猎枪”、“全聚德与肯德基”,这种联想是个性化的,与众不同的,因而取材典型、鲜活,既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又有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交流、合作、团结的大和谐。

  虽然结尾的议论有些简单化,但作为应试作文,这种紧跟形势、紧盯热点的议论往往更容易获得认可,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从而获得高分。

篇六:顺应自然的论点

  

  ?中写作,关于“?然”的论据素材及应??法适?论点:环保、环境保护、?然??、道理论据:①只有服从??然,才能战胜??然。——达尔??法?例:??然是伟?的,是必须要服从的,诚如伟?的?物学家达尔?所?,“只有服从??然,才能战胜??然。”只有遵循??然的法则,才能在?然的变化中保全??,才能顺应??然的发展趋势,从?发展??。服从??然,是发展??的基础。②??然斯不会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往往是我们??。——卢梭?法?例:正在变坏的环境,正在减少的物种,正在将?类???如绝境的现状,?然?数次的在提?和警醒着我们。但是?总是在臆想?切都还好,?然仍在我们的掌控之中。正如伟?的思想家卢梭所?,“??然斯不会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往往是我们??。”我们必须从??“?切还好”的臆想中清醒过来,正是环境问题,积极保护环境。

  ③?但不能强制?然,还要服从?然。——埃斯库曼斯?法?例:?然创造万物,万物依附?然??。?类是依附于??然的,所以必须要服从?然,正如埃斯库曼斯所?,“?但不能强制?然,还要服从?然。”④?们常常将??周围的环境当作?种免费的商品,任意地糟蹋?不知加以珍惜。——?哈曼?法?例:正如?哈曼所?,“?们常常将??周围的环境当作?种免费的商品,任意地糟蹋?不知加以珍惜。”在环保这个层?我们?直都未曾做好,因为觉得?然资源是取之不尽?之不竭的,所以不加珍惜,任意糟蹋。但事实并未如此,?次次的灾害与疾病,正是?然给我们的预警,每个?的环保事业已迫在眉睫。

  ?、事实论据:①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法?例:破坏环境,最终给我们??招致灭顶之灾,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就是?个很好的例?,?们?节制地使?煤炭,?氧化硫急剧上升,患病死伤者?数。

  所以,要想获得健康,获得发展和成长,就必须要遵从?然,保护?然。②?本四?市事件?法?例:?本的四?市,曾?味追求发展,?兴?油化??,?忽略的环境的保护,最终导致城市中哮喘病频发,?数?命因此?丧?。?论是?的发展,还是城市的发展,都要建?在尊重?然的基础上,环保不是可有可?的,?是为了?存,必须去做的?件事。?三、素材补充:此部分可?在论述我应该怎么做的问题。①节约?资源。?法?例:以节?为荣,在洗漱、洗菜、洗完时及时关上?龙头,并养成??多?的习惯,学会重复循环使??资源。②选??磷洗?粉,保护?资源。

  ?法?例:洗?粉中的磷对江河湖海的危害很?,?常购置?活?品,多花时间了解成分,??购买并劝说家?购买?磷洗?粉。③随?关灯,少?空调,多省?度电。?法?例:多省?度电,就能减少?分污染,在?常?活与学习中,养成随?关灯的习惯,并且如果温度不是特别难耐,减少空调的使?,不能让环境破坏成为??安逸的代价。以下是可以参考应?的?动?向,可??练习使?,不再???例。①购买节能灯。②争做“公交族”。③??车,也很酷。④买环保电池,?常电池更换不乱扔。⑤少?甚?不??次性制品。不??次性筷?,随?携带?杯。⑥?备购物袋。⑦?备餐盒,少??次性餐盒。⑧学会旧物利?,拓宽思路,减少垃圾产?。⑨?觉垃圾分类。⑩拒?野?动物,以及野?动植物制品。??告诫家?不买珍稀?材?具。??领养种树,如蚂蚁森林。

  ??领养种树,如蚂蚁森林。??善待动物,拒绝观看动物表演。

篇七:顺应自然的论点

  

  遵循自然规律申论范文分论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将其喻为母亲、摇篮是十分贴切的。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教导深入人心,全国人民的生态环保意识逐渐增强。但是,自然环境的改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用“尊重、顺应、保护”三个渐进式的词语,强调了我们对大自然应有的姿态。“保护地球就是保护自己,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为美好环境而战,我们责无旁贷!

  “尊重”是我们的基本态度。雨果说:“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这句看似矛盾的话,充满了哲理。自然是善良的,慷慨无私地向人类提供着各种资源,养育着人类,但一旦遭到严重破坏,一系列生态灾难随之而来,对人类的伤害将比屠夫更甚。

  “顺应”是我们的发展方向。如果说“尊重”还是一种心态,那么“顺应”就该是一种行为了。“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让“有限的资源”,能“无限地循环”,正是对“顺应自然”的最好诠释。

  “保护”是我们的崇高职责。由于人类不加节制地滥用自然资源,已经让地球母亲百孔千疮。保护自然,保护母亲,就成了我们最崇高的职责。我们尊重自然,继而顺应自然,然后再用最合适的方法来保护自然,才能真正实现“青山不老,绿水长流”。“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大自然与我们兴则同兴,灭则同灭。环境保护好了,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社会也就更加和谐了。

  习近平总书记说:“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这就告诉我们,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已经迫在眉睫,我们应当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拿出百倍的信心,冲天的干劲,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增添浓墨重彩的“美丽”一笔。

篇八:顺应自然的论点

  

  顺其自然的事例论据

  人的生命不仅需要执着坚持的精神,也需要顺其自然对生活的淡定坦然.

  “顺其自然”不是对生命的消极,而是让我们学会恪守自然,知难而退,才是生活的技巧.

  “退一步海阔天空”,退后一步就会心胸坦荡,不会让烦恼束缚生命的前进,不会让名利阻挡我们前进的道路.如果做一个为名利活着的人,那我们的生活岂不是活得太累了.就像《范进中举》中的范进一样.为了考举人天天抱着书本,却屡考不中,以致家财散尽,而他还是读书,毫不顾忌家人的感受.最后,别人可怜他,给了他一个举人做.当大家都来祝贺他时,却发生了喜极而悲的闹剧.范进虽然考上了举人,可又有什么用呢?还是被人们认为是主考官可怜他.范进是中了举人,可青春不在,他已经逐渐苍老.如果他在年轻时,退一步不考举人,与家人一起享受快乐,哪有这三十年的寒窗苦读.

  范进考上了举人,却又如同没考上.

  所以,“退一步海阔天空”学会放手,就会更好的体会生命的真谛,体会生活的乐趣.

  生命的价值,需要我们执着前行,需要我们像沙漠里的胡杨林一样,在困境中生长.生命的快乐,需要我们顺其自然,学会坦荡面对人生的挫折.

推荐访问:顺应自然的论点 论点 顺应 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