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正政绩观(5篇)

时间:2023-07-24 16:27:01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摆正政绩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转方式调结构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唐山市环保局杨富

  2011年5月12日—6月30日,我参加了唐山市委党校2011年春季科级干部“调结构、转方式”主题培训班,通过课堂学习、交流讨论、实地考察、现场教学等形式,感觉收获颇丰。通过学习培训,使我进一步提高了政治修养和综合素质,深刻认识到了我市今后经济发展“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意义及所面临的紧迫任务。同时,通过参加培训,结识了一批专家教授和领导干部,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开阔了知识视野,拓宽了工作思路,提高了自身为人处事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通过这次学习培训,使我深刻认识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好“转方式、调结构”经济转型工作,对于地方领导干部、部门领导来讲,首先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至关重要。

  一、充分认识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意义

  政绩是干部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动性、创造性的综合反映,政绩观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正确的政绩观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前提。科学的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相辅相成、紧密相关。科学的发展观引领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着科学的发展观。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基本原则,也是树立正确政绩

  观的前提;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则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不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不可能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说到底,只有按客观规律办事,真正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才能更加自觉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加自觉地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更加自觉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错误的政绩观及其危害政绩会导致很大的负面效应和损失。把政绩作为考察使用干部的主要标准没有错,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干部的政绩观发生了扭曲和错误,搞沽名钓誉的“显性”政绩、急功

  近利的“暂时”政绩、劳民伤财的“畸形”政绩、弄虚作假的“注水”政绩,等等。这些所谓的“政绩”,因为不是实事求是,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不仅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而且会败坏社会风气。所以,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二、应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

  应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为人民谋利益,这是由党的宗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决定的。忠实地代表人民利益,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是我们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根本目的。如果违背了这个初衷,为了一己的私利去搞所谓个人“政绩”,那就违背了党的宗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应当牢牢把握以下几个方面要求:

  1、正确的政绩观要求政绩必须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政绩的评判标准应以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标准。政绩的取得必须着眼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能搞“形象工程”、鼓吹“GDP神话”,造声作势,追求个人“政绩”。

  2、正确的政绩观要求政绩能够经受时间的检验。在新的历史时期,领导干部把握好正确的政绩观,要对历史负责。取得的政绩必须经受得住时间的检验。在取得政绩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相统一,局部效益和全局效益相统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短期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统一。不能把政绩定位在即时效应上,动辄“大手笔”,缺乏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不考虑自身优势和劣势,一味盲目决策、蛮干。因此,我们所要的政绩,必须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所取得的业绩,是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3、正确的政绩观要求政绩必须得到群众的认可。政绩不是领导干部说有就有,上级评定多大就有多大的,而应得到老百姓的认可。用群众观点看政绩,就是要正确认识创造政绩为了谁、依靠谁、谁来评判的问题: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还是为个人谋私利;是真正把群众意愿放在第一位,还是把眼睛仅仅盯在上面,这是衡量领导政绩观正

  确与否的分水岭。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

  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创造政绩的最高目的。

  三、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需要多方面努力,当前应着重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1、加强学习,解决好世界观问题。世界观是“总开关”,决定着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着领导干部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同样决定着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只有树立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才能摆正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正确地行使手中的权力,自觉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真正解决好当干部为什么、应该做什么的问题。从而自觉地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自觉地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来检验自己的工作和政绩。

  2、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用正确的导向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全面、客观、公正地考核评价干部的工作成绩,既看经济建设的成果,又看社会进步的成果;既看经济增长的总量,又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看当前的发展,又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看创造政绩过程中的能动性,又看客观条件的优劣;既看上级组织的认可度,又看群众的满意度;既看领导班子的集体作用,又

  看班子成员在集体领导中发挥的作用。总之,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有助于全面准确地评价干部的工作业绩,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3、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求真务实,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这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根本任务。既要坚持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又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增强自觉性,坚决杜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不良现象;既要抓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切实提高工作效

  率,又要着眼未来发展,建立长效机制,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既要坚持和发扬行之有效的好传统、好经验、好做法,又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推动各项工作与时俱进,坚决克服不思进取、墨守成规的观念和行为,从而创造经得起群众检验、实践检验和历史检验的实实在在的政绩。

  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做好本职工作

  唐山是一座以资源能源消耗为主的重工业城市,工业企业点多面广,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环保工作面临的形势严峻,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扎实做好环保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将环保知识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理清工作思路,分清主次矛盾,把握关键因素,解决突出问题,提高工作本领;二是进一步深化治污减排,进一步深化钢铁、焦化、水泥、电力、造纸、化工等重污染行业的污染治理,加强重点区域流域的污染防治,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完成国家下达的减排任务,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同时,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淘汰落后生产装备和生产能力,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绿色发展。三是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牢固树立群众观念,进一步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把听汇报与亲自调研有机结合起来,从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抓起,由简到繁,由浅入深,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求真务实,牢固树立改革创新和勤政务实的作风,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通过为期一个半月的培训,我进一步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增强了我们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当前我市面临“转方式、调结构”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今后,我一定会珍惜这次培训的所获所得,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扎实做好本职工作。

篇二:摆正政绩观

  

  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摘要]胡锦涛同志提出: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是衡量一名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好作风,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和政策落实到实处。

  [关键词]领导干部

  政绩观

  立党为公

  胡锦涛同志提出: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是衡量一名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好作风,坚持重实际、鼓实劲、求实效、不图名、不务虚功、不提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听哗众取宠的空口号,不搞劳名伤财的假政绩,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和政策落实到实处。这是党中央科学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后向各级领导干部发出的新号召,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也是新时期全面加强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全面推进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任务。

  所谓政绩观就是领导干部对政绩所持的态度,包括对什么是政绩,为谁创政绩,如何创政绩和怎样衡量政绩等问题的认识和态度。政绩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领导干部政绩观正确与否,不仅影响着领导干部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祸福。近年来,各级领导干部通过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有了进一步提高,涌现出了一大批恪尽职守、埋头苦干、严于律己、乐于奉献的好党员、好干部,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但也有一些领导干部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政绩观发生偏差,甚至追究刑事责任。其主要表现在:首先是好大喜功,耐不下性质抓经常性、基础性工作,而热衷于搞“大活动”,做“大动作”。其次是急于显功,倾尽财力大力修营造院,建所谓的“亮点工程”、“政绩工程”,不考虑地方长远发展。某省一个市区人口不足14万的地级市,居然耗资2300万修建了现代化大广场,加重了当地的经济负担。第三是夸绩邀功,工作进展不大,就急于向上级报成效,夸大政绩,甚至把纸上的计划说成实际结果,把几年的政绩说成一年的工作,做些表面文章,而出了问题则遮遮掩掩,糊弄上级。在这些错误政绩观的驱使下,在少数地方衍生了沽名钓誉的“显性”政绩,急功近利的“暂时”政绩,劳民伤财的“畸形”政绩,弄虚作假的“注水”政绩等等,各级领导干部在政绩观上存在的这些偏差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显然是格格不入,与我党的根本宗旨背道而驰,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损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如当“政绩”仅与GDP考核指标划等号时,有的干部为了“达标”升迁,将GDP考订指标倒着算,层层摊派等等。这样必然违背发展的规律,从而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次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实事求是,重实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是我们党的一贯传统和作风,也是每一个党员干部基本的职业道德。如果一个领导干部为了个人的升迁而去拼凑“政绩”,说假话、空话、大话,那么势必影响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再次是污染社会风气。领导干部的所作所为具有较大的示范力和感染

  力,他们的言行关系到社会风俗的好坏和社会风气能否根本好转。如果他们中的一些人好大喜功,热衷于说假话、办假事,那么就可能上行下效,影响经济和社会秩序,影响社会风气。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核心是解决好怎样正确认识政绩,如何对待政绩,用什么标准衡量政绩的问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实践党的宗旨,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干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各级领导干部思考问题,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根本指导思想。作为基层领导干部,有干出成绩的雄心壮志、有干事创业的坚强信心,想在自己任期内干出些成绩,以回报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也是应当鼓励的。但应注意的是,要取得成绩,应当是在工作中开拓创新,为广大人民群众造福的实实在在的政绩,而不是掺杂着水分,渗透着私利的虚假政绩。其实政绩的获得途径,靠的是基层干部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不断提高领导水平,扎实埋头苦干。我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领导干部必须把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有淡泊名利的思想境界,有默默无闻的工作精神,有踏踏实实、扎扎实实、老老实实的良好作风,而不能只想为个人争功名,捞好处。在工作安排上对那些虽然难以出名挂号,但上级认可,基层欢迎,人民满意的事情,那些虽然周期长,见效慢,但是有利于打基础,管长远的事情,都要认真负责,专心致志地干下去。而对那些虽然可以出名挂号,但对于加强基层工作没有多少帮助的事情,那些虽然能够产生一时的轰动效应,但付出的是损害群众的利益,人民利益的事情,就坚决不能干。

  二、弘扬求实务实精神,大兴求实务实之风,把政绩建立在事实求是的基础上

  事实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有的领导干部为了出所谓的“政绩”,不顾客观实际,或盲目建功,或急于显功,或造假邀功,说到底都是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建立在实事求是基础上的政绩,才具有客观性、科学性,才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创造出的所谓“政绩”就失去了根基,就怕见阳光,怕经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这样的“政绩”越大,危害就越大。因此,各级领导干部想问题、干工作,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自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一定要充分结合本部门、本地区工作实际,科学制定工作计划和目标,而不能好大喜功,定过高指标,提过头的口号;要在实践中创造业绩,实现价值,而不能贪图虚名,把劲头用在空喊口号上,坐而论道上;一定要坚持实际效果,把握好形式与内容、计划与结果的统一,而不能陷入形式主义、表面文章,搞那些华而不实、中看不中用的“形象工程”,搞那些兴师动众、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虚假的“政绩”不仅损害各级领导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也影响各级领导机关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三、以“人民满意”和“群众满意”为标准,努力实现好、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是广大党员干部的“领头雁”,他们的政绩是大是小,是虚是实,基层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基层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要的是增强服务意识,树立群众观念。只有树立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才能摆正个人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正确行使手中权力,自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真正解决好当干部为什么,应该做什么的问题,从而自觉的把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自觉地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来检验自己的工作和政绩。所谓“金杯银杯比不上群众的口碑,这奖那奖顶不上群众的夸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衡量评价领导干部政绩如何,不能只听干部本人的表白,还要听取群众的意见,让群众打分,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对政绩得到群众认可的干部,要大胆使用,委以重任;而对那些自吹自擂,搞虚假政绩,人民群众不认可甚至反对的干部,不仅不能提拔,还要果断的从领导岗位上撤换下来,这样才能促使基层领导干部把功夫下在真抓实干上,养成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做事,脚踏实地工作的良好作风。

  四、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用正确的导向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科学合理的干部考核体制和制度,直接影响着干部的政绩观。目前,政绩工程之所以在不少地方越来越显现,根本原因就是缺少一套科学合理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致使有些领导干部做工作只不过是为自己进一步晋升创造条件。要解决这一问题,就是必须改革现有的政绩考核体系,建立能综合体现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状况、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的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全面客观,公正地考核评价干部的工作成绩。具体来说就是既要看经济增长的总量,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看创造政绩过程中的能动性,又要看客观条件的优劣;既要看上级组织的认可度,又要看群众的满意度;既要看领导班子集体作用,又要看班子成员在集体的领导中发挥的能动作用。总之,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有助于全面准确地评价干部的工作业绩,为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供制度保证。

篇三:摆正政绩观

  

  领导干部如何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和正确的权力观

  领导干部是一个单位的领导者,起着带领和指导的作用,其自身形象事关整个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和权力观,加强自身修养,体现自身形象尤为重要。胡锦涛同志就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对政绩观深刻指出:“要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包括正确看待政绩,科学衡量政绩。”

  这一重要要求,内涵丰富,立意深远,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政绩是领导干部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在任期内履行岗位职责所取得的绩效。是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知识业务能力、领导水平以及敬业精神等各方面素质在领导工作过程中的综合反映,也是群众评价干部和组织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和标准。由此,领导干部想树政绩,是值得肯定的。但决不能把政绩与几个经济指标划等号,单纯追求增长速度,不重视质量和效益,不重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出现了一些领导干部只注重自己任期内的业绩,而不顾及未来的发展和子孙的利益等问题,有种“杀鸡取卵”的味道,将会殃及到长远发展。这种做法将是不可取的。同时对领导干部政绩的评价指标和考核方法方面还存在缺陷,没有确立起一种科学有效的干部政绩评价指标体系,结果使一些领导干部政绩观发生偏差。上述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要教育干部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在工作中如何让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呢?

  一、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教育干部用全面的、实践的观点看待政绩,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为干部树立科学的政绩观

  提供思想保证。

  第一,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树立与科学的发展观相适应的政绩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全面发展、协调发展、持续发展三者有机统一起来,概括为新的科学发展观,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体现了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基本内涵是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强调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与科学的政绩观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科学的发展观引导科学的政绩观,要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就必须用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地衡量政绩,准确地判别政绩,这是树立科学的政绩观的关键问题。科学的发展观要求我们衡量、评判一个单位、一个领导干部的政绩时,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发展,又要看社会稳定;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既要看主观努力,又要看客观条件。从多方面综合评价政绩,用科学发展观衡量领导干部的政绩,有利于引导领导干部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引,牢固树立科学的政绩观。

  第二,用实践的观点看政绩,树立与求真务实作风相适应的政绩观。

  真正的政绩,是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的检验,是没有水分的政绩。要坚决防止和克服“一届人的政绩,后来人的包袱”的不良现象。无论在什么时候,从事何种工作,创造政绩的思路、方法都应当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客观规律,不能急功近利,不切实际地乱铺摊子,盲目上项目,只顾眼前、不虑长远。求真务实,要树立“求实情,办实事,务实效”的政绩观,而不能好大喜功,只讲“形象”,不计成本。不能弄虚作假,只讲“数字”,不计得失。实践是创造政绩的大学校,领导干部在创造政绩的实践中,只要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艰苦奋斗,就一定能用好的作风创造突出的政绩。

  建立科学的政绩观,必须能经得起群众的考验,自觉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领导每做一件事必须对人们有利,必须报着为人民服务的态度,而不能只顾自己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人们的根本利益。建立科学的政绩观,必须体现出对人们负责的道路上来,自觉接受人们的监督,无论自己感觉做出多大的贡献,只要广大人们群众不赞同,就不能算作业绩。

  二、要建立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为干部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提供制度保证。

  树立科学的政绩观,不仅要有思想、作风上的保证,而且要有制度上的保证。建立全面、科学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第一,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改进政绩评价标准及其考核方法。

  政绩考核制度是整个干部考核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制定政绩的考核体系上,要与干部考核制度的完善紧密结合,不能孤立地进行政绩考核的研究。比如,政绩可以综合反映干部德才素质,德才素质的考核要用政绩事例加以证明,政绩考核的结果本身就是分析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素材,对取得政绩的过程,取得政绩的作风的分析也就是对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考察等等。如果单独地进行政绩考核,容易在干部队伍中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凭政绩用干部”、“只要有政绩,就可以提拔”等想法,导致片面追求政绩,甚至投机取巧创“政绩”。

  政绩考核体系的核心是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在整个指标体系的设置上,要全面反映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情况,不能片面用经济指标考核干部,在经济指标的设置上,要既重视反映经济增长的指标,又重视反映经济发展质量和结构的其他指标;在评价标准上既要看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真实数字,又不能唯数字;在考核指标上,既要有确定性,在一个时期内相对固定,又要根据形势的发展适时调整。建立政绩考核体系,重要的还在于政绩的考核方法,考核方法应着重考虑两个因素:一是要按照“突出工作实绩”的原则,合理确定“德、能、勤、绩、廉”五项考评内容的不同比重。二是要按照考评主体与考评对象的关系,合理确定评价主体中不同层面的“群众”对于评价对象评价的不同比重,制定考核方法。主要是运用目标管理法、关键事件法、综合考核法等不同考核方法,设计不同的考核指标和评

  价途径,力求考核科学有效。

  第二,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奖惩制度,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

  科学评价干部政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对干部实施择优汰劣和管理监督。对领导干部的政绩进行科学的考核,做出客观的评价,必须正确地反映到对干部的使用上,要落实奖惩措施,对那些勤政为民、求真务实、政绩突出的干部,给予褒奖和重用;对那些无所作为、好大喜功的干部,要予以教育、惩戒;要将政绩考评结果有效地运用于干部选拔任用、升降去留、监督管理的全过程,紧密联系,褒有章,贬有据,让干部在事实面前心服口服,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否则,考评与使用管理相分离,再好的考评体系也毫无意义。

  权力象一把双刃剑,可以用来为民造福,也可以祸国殃民,所以必须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观的教育,让领导干部正确使用权力为民造福,权力意味着为人民服务的义务和责任。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珍惜自己手中的权力,自觉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如何更好地运用好权力呢?我们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造福于人民。各级领导干部要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要多花一些时间了解群众在想什么、希望什

  么、反对什么,我们应该尽力地为群众做点什么,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多办一些得民心、顺民意的事情。在各自的领导岗位上,要带头创业,不回避矛盾,不害怕困难,不迁就歪风。好事要办,难事要干,苦事要做,坏事要管,不搞急功近利,不搞形式主义,不搞“形象工程”。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做到为人处事公道正派。每一位领导干部要深深懂得“正人先正己”的道理,摆正权力的“天平”,决不能滥用权力。一要敢讲真话,言行一致。各级领导干部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对工作成绩要讲真话,对错误和问题也要讲真话,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任何弄虚作假行为,反对那些搞“虚假政绩”的做法,对不良现象、不正之风敢抓敢管。二要树“正”形象,当好楷模。领导干部只有身正,才能在群众中产生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这种力量虽是无声的、潜在的,却又是巨大的,不可抗拒的。三要注意小节,洁身自好。要管得住不健康欲望,管得住小节,切实做到慎独、慎微、慎权、慎欲。因此,必须用好人民交给的权力。四要处事公道,为人诚实。谦虚、宽容是人的一种美德。身为领导干部,要客观看待自己周围共事的同志,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要有容人容事的宽阔胸襟。班子成员之间,一定要做到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了解。处事要公道正派,对错误的人和事该批评的要批评,对正确的人和事该表扬的要表扬,做到爱憎分明,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来感化人、带动人。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不受监督

  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这已经被实践所证明。我们不少干部手中确实掌握着人、财、物大权,方方面面有求于他的人很多,社会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也会千方百计地投其所好,不惜采用金钱、美色等种种手段进行引诱和腐蚀,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对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成为非常必要的问题。党的十六大把加强监督摆上了重要位置,系统地提出了一整套加强监督的思想。2003年12月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各级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是一种警戒,是一面镜子,经常想一想、照一照、检查一下自己有什么不足和缺点,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贯彻执行《党内监督条例》,切实增强接受监督的意识,严格遵守宪法、法律和党的纪律,自觉接受监督,接受批评,自觉开展自我批评,正确对待来自各方面的监督。要以《党内监督条例》的颁布实施为契机,带动和促进法律监督、行政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各种监督形式,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构建强有力的监督网络,提高监督质量和水平,真正做到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工作就实行到哪里,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

  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和正确的权力观,这是对我们领导干部新时期的要求,必须正确评价自己的政绩,运用好自己的手中人民赋予的权利,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为人明服务的人民公仆。在工作中,要时刻牢记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正确履行领导干部的职责,树立好科学的政绩观和正确的权力观。

篇四:摆正政绩观

  

  优质心得体会文档在您身边/双击可除

  为政之要在于摆正“三观”

  文章标题:为政之要在于摆正“三观”

  第1文秘网http:///-找文章到第1文秘网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为政之要在于坚持以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群众观指导实际工作,从政为民,务求实效,严于律己,亲民爱民。

  一、摆正政绩观,坚持务实为民

  政绩观是领导干部世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反映党员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党员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领导干部的政绩观一旦偏离正确的轨道,将成为滋生腐败的催化剂,劳民伤财,遗患无穷。某些领导干部中存在的错误的政绩观主要有四种:一是只重经济。把政绩同经济发展的指标简单画等号,而对生态环境和资源,不惜污染环境,牺牲地方的长远利益,牺牲老百姓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二是只看数字。某些领导干部年初“拍胸脯表决心”,年末“摸脑

  优质心得体会文档在您身边/双击可除

  袋算数字”,搞“上边要,下边报,准不准,天知道”的“注水政绩”;或者干脆玩数字游戏,口袋里装着几套数字,汇报成绩时是一套数字,上缴利税时又是一套数字。三是只求短期。一些领导干部为追求任期内政绩的显性效应,急功近利,不惜杀鸡取卵、寅吃卯粮,有在其位者因将晋升和将退职,指望抓几个影响大的项目,为自己立几块碑;而继任者又想“新官上任三把火”,争上几个像样的大工程,证明自己的能力与魄力,力求任期内搞上一些看得见、摸得着、见效快的“门面工程”。四是只为形象。某些领导干部好大喜功,专干“形象工程”。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应做到四点:一是对创政绩的真谛正确理解。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真正的考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忠实工作的实绩,应该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二是把创政绩的目的定位准确。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干部说话办事既要为上级负责,更要向群众负责;既要抓出成果的“显绩”,又要啃“硬肯头”;既要做保险事,又要探新路子;既要关注局部利益,又要顾及全局得失。三是把创政绩的途径选择正确。创造政绩的根本途径是坚持求真务实。要发扬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坚决反对官僚主义、优质心得体会文档在您身边/双击可除

  形式主义、享乐主义,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用扎扎实实的工作干出政绩来。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不盲目攀比,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在创造政绩过程中把握规律性、提高科学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四要把论政绩的标准界定准确。群众、实践和历史是衡量政绩的准绳。三者的主体是群众,统一于群众公认。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是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

  二、摆正权力观,坚持严于律己

  所谓权力观,通常是指人们对职权范围内可支配力量的认识或看法,包括权力所有观、权力目的观、权力制衡观等方面。

  权力就是责任,使命如同生命。党的领导干部应该树立无私的权力观,要认识到“权为民所授”。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领导干部要时时思考权力的来源,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权力的受益者只能是人民,并非权力的直接掌控者,因此要不断强化“权为民所督”的意识,自觉把权力的运行置于人民可以控制、可以监督的各个环节之中,在组织内,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应该培育民主意识,弘扬民主作风,

篇五:摆正政绩观

  

  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三篇

  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一篇

  第一,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党的宗旨教育,筑牢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zhi利益的思想基础。

  关键是要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教育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自己的一言一行。

  第二,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衡量政绩必须遵循的科学态度和根本方法。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切忌浮光掠影,主观臆断。

  要具备尊重客观事实的勇气和无私无畏的精神,“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始终做到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当老实官。

  第三,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端正世界观、地位观和权力观。

  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这是实施正确领导的思想基础。因此,必须摆正领导者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一个干部在一个地方或一个单位当领导,最重要的是得到群众的认可和爱戴,这才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

  第四,要完善法规条例,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应建立一整套严密的组织监督与广泛的民主监督相配套的有效

  制度,把制度约束与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使形式主义能得到及时的遏制。

  同时,要完善奖惩制度,加大惩处力度,对搞形式主义造成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与浪费的,要依法依纪从严处理,对有关领导及其上一级领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第五,最后,要把好知人善任、选贤任能的用人关。

  要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要求,全面考察干部的德、能、勤、绩,努力建立科学系统的政绩考核标准,并且尽可能将政绩考核内容量化。

  要善于发现有“潜绩”的干部,特别是那些在各方面条件较差的地方甘当无名英雄的干部。要善于识别热衷“显绩”的干部,特别是那些有一定能力,也做出一定成绩,但有意夸大“政绩”以达到个人升迁目的的干部。

  政绩考核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向群众反馈,增强政绩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形成老实人不会吃亏,不老实的人占不了便宜,有实绩的人不会被埋没,投机钻营、弄虚作假的人不会被重用的客观公正的用人导向。

  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二篇

  政绩观,是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对干部如何从政、如何施政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领导干部中的根本体现。怎样看待政绩,秉持什么样的政绩观,这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体现,是衡量领导干部能

  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

  用以下的态度去对待政绩:

  一、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中心

  正确的政绩观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因此,要始终把读者需要作为第一选择。

  二、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做到求真务实

  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做到言行如一、表里如一、始终如一。不提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

  三、树立正确政绩观在工作中必须做到“六实”

  即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真真实实地给切实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图书馆工作的发展。

  只关注局部利益,不顾及全局得失。会妨碍发展大局。我们公共图书馆行业也是如此,我们应该抓出成果,应是对广大读者有益的成果,图书馆的工作应重在服务、重在公共性、重要对广大读者有利,这样的政绩才是真正的政绩。如果只着重自己的学术成就,或局部利益或小团体的成绩,对广大读者却无利用价值的成果或成绩,就不是真正的政绩。共产党人

  的政绩,说到底就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当代共产党人的政绩,就是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一

  定要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把全部精力用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用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把工作重点放在贯彻广州市委市政府有关《广州市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多办实事,以这样的眼光看待政绩,以这样的尺度检验政绩,以这样的精神追求政绩,才能创造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政绩。

  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三篇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考核条例》),指出干部考核作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重要举措,对于激励党政干部担当作为、促进事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古人云,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

  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考核虽为干部的考核,干部却为群众的干部,干部考核新规最终落脚点还是在为群众服务、赢得群众认可度上。所以要彰显党政考核新规的真谛,必须借助群众之力。

  授好考评指标群众力量的“历史课”。“党员干部鞋上有多少泥巴,只有人民群众心里最清楚。”党政干部的考核实质就是考核干部的工作是否得民心、顺民意,所以在考评指标中发挥群众的监督力量乃是大势所趋、民之所向。为什么同样一个矛盾,有的干部只会激化矛盾,而有的干部出面则马上能平息群众的怒火呢?道理其实很简单,有些领导干部热衷搞形式主义,对待群众虽然“门好进、脸好看”,但是“事难办”;

  但是有些干部实心实意为民办实事、谋实利,群众当然会认可,矛盾自然能降温,问题自然可以妥善解决。党员干部工作是否负责,群众心中是有一杆秤的,只有赢得群众的认可与支持,才能将干群关系的对立变成对话。所以必须强化党政干部的群众意识,发挥群众的监督责任,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成为党政干部考核新规的共同实践者、推动者。

  绘制好考评指标的群众认可的“晴雨表”。党政干部考核是一张对干部起着导向作用、鞭策作用和激励作用的“晴雨表”。党政干部的任用,大到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小到一个单位的兴衰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群众参与党政干部考评,不是一个口号,更不是考评结束后将考评结果“束之高阁”,然后再无下文。提高群众参与度与认可度,就必须推行实绩考核公示制,将每位干部的工作目标中工作完成情况以书面形式进行公示,让广大干部群众发表意见和举报问题,同时也要将群众对党政干部的评价放置“阳光下”,让民意问询制、群众的反馈与监督等形式,实实在在成为干部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

推荐访问:摆正政绩观 摆正 政绩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