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9篇)

时间:2023-07-27 12:18:01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

  

  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着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谈我们

  .txtゅ你不用一上线看见莪在线,就急着隐身,放心。莪不会去缠你。说好的不离不弃现在反而自己却做不到╮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着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做到

  答案

  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按照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必须相信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当前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儿女读书问题、住房问题、就医问题、低保问题,物价问题、贫富不均问题、腐败问题等。

  3、"在实践中,我党制定了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免除农业税,减免农村中小学学杂费,推广农村公费医疗,稳定高校学杂费,加大大学生助学金覆盖面和额度,稳定销房价格,建立安居房,建立和扩大城乡低保户范围并提高其标准,提高务工工资标准,保证农民工工资发放;平抑物价,解决民生问题,加大惩治腐败力度等,都是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

  4、"作为大学生,必须树立群众观点,自觉地依靠群众,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确立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的理论基础。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坚持群众观点。所谓群众观点就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坚持群众观点,是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中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之

  一。"

  /2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调必须以人为本,这是对党的群众观点的重大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着的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主要有:

  就业问题、上学问题、住房问题、收入分配问题、环保问题、医疗问题、社保问题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党和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十七大报告里明确提出要从以下几个发面保障和改善民生: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在这些基本方针的指导下,仅就2007年,我们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举措,如农村孩子学杂费免除、城镇居民受惠医保和农村低保的实施,《物权法》的出台、“财产性收入”进入党代会报告、政府廉租房的推出、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两型”社会的建构、居民休假制度的调整等。从以上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具体落实来我们党和政府的确是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特别这次四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我们党和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抗震救灾举措,更深刻地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以人为本的高度责任感和博大情怀。

  /2

篇二: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

  

  聚焦群众痛点难点当前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建议

  当前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建议

  作为农村一线工作者,对

  “三农”工作深有感触。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相关惠农政策不断加大力度,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态势良好,但也存在一些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根据本人总结及结合工作实际情况粗浅认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土地问题

  近几年由于新生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地数量有限,新生人口要求分得土地维持生活,人地矛盾明显,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另一方面,国家农业现代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发展农业生产采取大面积机械操作,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效益,国家提倡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生产经营方式,采取土地集中流转经营,解放劳动力,从事三产增加个人经济收入总量,对此有一些农民认识守旧、老守田园,不肯租让流转自己的土地;还有一些农民漫天要价刁难,形成好事难成的局面。对此还需要有一个宣传、认识、实践的过程,最终获得收益的还是广大农民群众。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目前还有一些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照比先进地区相当落后,按照中央新农村发展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走平坦路、喝洁净水、上卫生厕等,已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同时,一些农村文化设施都比较薄弱,不能满足群众正常文化生活、娱乐的需求。没有用图书室、阅览室、没有文化活动站,没有体育锻炼设施,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得不到有效提高。

  3、农业生产问题:

  农业生产资料上涨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加大。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一靠种子,二靠化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大小。近几年,化肥、农药、种子、农膜、柴油等农资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加之用工、水费、病虫害防治等费用加大,使得农民种田成本大幅上涨,抵消了粮价、各种补贴等政策带给农民的好处,影响了农民增收,也势必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究其原因,除了农业生产资料成本因素外,主要是经营渠道混乱,缺乏监管,导致农资价格的上涨。

  4、一些地方重大动物疫病防治体系不够健全,给养殖业带来很大损失。

  5、医疗看病问题。

  一方面农民医药费负担过重。现在看病难不是像以前那样缺医少药,而主要是医药费太高,手中没钱看病。农民在乡医院看一次小病,起码要几十元,多则几百元。再加上乡医院医疗条不好,大病治不了,小病又治不到,农民不得不到“门坎”更高的医院看病,造成许多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近年来,虽然实行了合作医疗,但由于报销比例还是相对太低,相对于高额医疗费用

  对贫困农民仍是杯水车薪。

  6、农民增收渠道不宽、收入增长速度不快,影响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

  农民增收不快的主要因素:一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常规农业仍然占主要地位,整体效益不高;二是农村二三产业不发达,还没有形成比较强的内生发展动力;三是农村劳务输必须要在提高输出质量上下功夫。

  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必须着力解决好农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尤其是农民关注的迫切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好,农村的经济就难以发展,农村的和谐社会就和谐不了,新农村建设就无法向纵深进展。对此,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研究解决对策,积极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1、依法解决土地纠纷,搞活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

  制定妥善解决土地承包纠纷的措施。同时,引导农村土地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转包、转让、租赁等多种方式进行规范流转,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

  要按照村屯总体规划,切实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使农村的生产生活条得到明显改善。一是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二是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要继续抓好农村公路建设,逐步把乡村公路延伸到规划的农民居住点。要广开资金渠道,采取向上级争取、利用“一事一议”筹集、能人大户捐助等多种形式,切实解决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三是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要做好农村改水工作,优先解决农民饮水安全问题,让农民都能饮用上清洁、安全的自来水。四是加强农村能源建设。要积极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和居住环境。

  3、要加强农资价格监管,对主要农资品种实行限价管理。要及时发布化肥等主要农资的价格信息,维护正常流通秩序。在对农资市场的质量监管上,要进一步加大打假、打劣的工作力度,认真查处坑农、害农等违法、违纪案,对掺杂使假、以劣充优、假冒伪劣等不法行为要依法查处。

  4、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

  5、加强社会保障建设,解决农民医疗问题。

  要实现这一目标,中央和地方政府都须进一步增加对农村卫生的投入,安排专项资金改善乡镇和村级医疗卫生机构。解决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在注重大病医疗保障的同时,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应该包括补偿部分门诊费用和免费预防及卫生教育服务,满足大多数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要积极开展乡村医生培训,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医疗系统就业,对贫困地区乡村医生提供补贴,以稳定乡村医生队伍。

  6、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扶持。

  新农村建设的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采取以政府投入、项目扶持、部门支持、社会捐赠为主,农民自筹投入为辅;农民家园建设以农民自己投入为主,政府奖补、项目补助、社会捐赠为辅,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

  7、开拓农业发展空间,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一是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特色经营;二是坚持以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市场农业主要靠两条腿支撑,一靠龙头企业,二靠合作经济组织;三是加大劳务输出组织培训力度。

  本文来自://.

篇三: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

  

  RRENWU人物履职风采“因为经历过困境,我更懂得雪中送炭的感受,也更能体会为民履职的使命感。”———淮北市人大代表王芳把目光聚焦在群众关心的问题上文图/周金群在淮北市濉溪县五沟镇,提起王乡农民工、大学生以及退伍军人经营的小微企业,需要解决的难题更多。为此,王芳在会上建议,政府应给予小微企业先行先试的政策扶持,帮助小微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融资难、融资贵以及缺乏技术和信息资讯等难题。自从当选省、市人大代表后,王芳比以前更忙了,不仅要抓超市经营管理,还得将工作之外的时间充分利用,为提交一件件高质量的代表建议做准备。每次人代会前,她都集中一两个月的时间深入田间地头、村民庭院开展调研,了解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把一些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共性问题整理成意见和建议带到会上。2018年,王芳把百姓集中反映的,有关快速通道提速的呼声带到了市人代会上。S203煤化工快速通道全长34公里,于2017年3月正式通车。这条道路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为100公里。不过此前,道路因无法全封闭等原因,交警部门出于安全考虑将其限速至80公里。由于业务往来,王芳几乎每天都要通行快速通道,在行驶中,她和大多数驾驶员有一样的感受,快速通道路直、坡度小,没有视线盲区,再加上护栏、开口和“电子警察”等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具备提速条件。为此,王芳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建议,希望有关部门把限速上限提高到每小时100公里。建议提出后,很快得到主管部门的重视,从去年4月开始,S203煤化工快速通道已由原先的小车限制时速80公里、大车限速60公里,分别提速至100公里和80公里。谈话间,王芳还打开手机相册,点开十多张拍摄的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方面的照片和相关材料,这是她为今年人代会精心搜集的资料,接下来几个月她将重点围绕农村土地流转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专题调研。芳,乡亲们并不陌生。作为濉溪县民益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她不忘在扶贫领域处处撒下芬芳;作为一名80后母亲,她资助贫困学子、关爱五保老人,凡人善举赢得众人称赞;作为人大代表,她长期把目光聚焦在基层一线,努力把百姓的真实呼声带到人代会上。出生贫困家庭的王芳,在采访中最常说的话就是:“因为经历过困境,我更懂得雪中送炭的感受,也更能体会为民履职的使命感。”当好群众“代言人”“在有些大型企业的发展面临产扶贫永不停歇每逢7月下旬,五沟镇贫困户徐能过剩等情况下,小微企业的发展优势开始凸显……”早在担任省十二届人大代表时,王芳就曾在淮北代表团分组审议会上就小微企业发展的前景提出意见和建议,引起共鸣。王芳接触商贸已近20年,她深知小微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相对灵活,能够应对市场调整生产。但小微企业生产成本高,市场前景不好,融资难,自主创新能力弱,特别是一些由返玉平都会喜忧参半,高兴的是地里的西瓜喜获丰收,担忧的是销售渠道单一,西瓜不好卖。而去年夏天,王芳的益民超市就帮助徐玉平等贫困户解决了销售难题。这几年,不少贫困户在种植小麦大豆等常规农作物的同时,还栽种瓜果蔬菜或豇豆、绿豆等土特优农产品。然而,受市场信息和渠道不畅等原因46·半月刊

篇四: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

  

  干部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

  1、国家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与国民收入提高不成比例。国家经济发展与全体国民生活水平提高息息相关。多年来,国家把经济发展的成果大多用在投资上,以致各地政府过于追求政绩、投资过热,民生问题的解决与之不相称。特别是环境污染和公民权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如山西黑砖窑事件的发生。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快容易体现,目前我国GDP总量已达世界第四,今年还将有一个大增长,中央一再提出由投资、出口带动向消费、投资、出口三者协调拉动,防止投资过热,但效果甚微。一个重要症结,就是没能科学地考量各地官员的政绩,目前,一些地方的发展依赖性大,经济发展存在一定风险。各地政府应做到既关心国运,又关心民生,既关注量的增加,更关心质的提高。这个质体现在民生改善、社会建设以及提高干部群众的工资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上。

  2、政府以及行政管理部门的定位与腐败现象令人关注。不少干部群众认为,当前结构性的腐败中,政府与民争利是一个问题。政府的职能体现在公益性、服务型,转变政府职能的理念已提出多年,但有的政府部门受利益的驱动,为了本部门利益最大化,不惜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如一些省市城市的拆迁,动用国家机器、专政工具,表面上严格执法,实则损害了党和国家形象。政府权力疏于监督,干部人事方1面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现象也很严重。一些地方干部选拔任用程序不规范、不透明,有些消极腐败现象从潜规则变成了显规则。关于权力监督的问题理论上虽有突破,但实践中难以操作或疏于执行。党内唯书、唯上、唯官现象依然严重,一些领导不能真正采纳基层干部的意见。对于官员个人腐败,人人痛恨,但对于公共权力腐败,却缺少制约和监督的力度。

  3、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人人关心的热门话题。环境污染严重,近年来已超出环保职能部门的责任范围,人民群众从对生活垃圾、生活废水、工业噪音、工业污水的排放等事件中意识到高排放、高污染的危害,对喝不上干净水、呼吸不到新鲜空气、吃不上放心食物忧心忡忡。干部群众热烈拥护中央环保节能减排政策举措,反映了民心所向、国运所系。目前环保部门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与困难。一些职能部门工作消极,主管部门多,相互扯皮,权责不清,难以发挥整体功能和作用。地方政府环境保护具体措施落实不到位,在招商引资、经济发展方面规划多、措施实,在环境保护方面却说的多,做的少,大多是到环境问题严重爆发时才亡羊补牢。不少干部群众呼吁,一方面加大生态保护的力度,一方面对限制生态开发的地区应给予生态补偿。

  4、国有制企业(包括集体所有制企业、乡镇企业)下岗职工(包括提前离退休职工、工龄买断职工)社保、医疗2保险问题积重难返。这些企业职工在原来工作时候国家没有实行社保、医保政策,现在单位不存在了,有的即使存在,也无力支付其相应资金,目前难以进社保和医保的笼子,许多职工本人也无钱支付。这类人群目前怎样享受医保和社保的政策,享受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凡工业城市下岗职工较多的单位对此一筹莫展,成为一大难题。

  5、城市基层社区的职责与权力严重不符。一些基层社区居委会办公场所条件不好、设施不齐、甚至有的无办公场所。有的地处城区的社区居委会,面临招商引资、征地拆迁的影响,办公场所一再迁移,有的居委会经费过少(一年5万元)既要用来发放工资,还要处理日常事务,却承担计划生育、安全检查、安排就业、医保社保、民事协调和孤寡老人、五保户的生活、治病和丧葬等大量事务,责任重,职权弱,难以发挥建设和谐社区的核心基础作用。一些地区重视新农村中的村级组织建设,却忽视了城市社区居委会的建设,长期下去,一些社区机构职能弱化、工作条件较差,制约了城市管理职能发挥,也影响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6、教育与就业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十七大提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教育产业化现象以及收费过多过杂,群众普遍对子女教育支付能力不足、经济收入承受不起。大学毕业的就业也十分3困难,就业率低下,有的高校统计的就业率不够真实。就业过程中,单位招聘录用程序不规范,有的单位录用中只认关系和金钱。目前群众认为送子女读大学,反而找不到工作,思想道德却退化了,不如不去读,致使社会上和广大学子中出现一种新的“读书无用”思潮。

  7、民生和衣食住行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如住房、就医等问题。住房制度改革后,房价却越来越高,工薪阶层买商品房有困难,有的权力部门领导干部却一人占有多套房。政府为了支持房产开发、强行征地拆迁,失地居民和农民补助太少,不足买房。廉租房又供不应求,还有以建廉租房为名,征地拆迁后,又转包给房产开发商,名为廉租房,实际价格与商品房价格一样,老百姓得不到实惠。就医问题依然严重,药品生产价格虚高、不透明,医药代理实为变相行贿,医生拿回扣开高价药、重复开药、开无用药现象普遍,使群众看不起病,不敢到大医院看病,社区医务室建设喊的多,落实少。

  希望解决的思想理论问题:

  1、激发动力———解决好“为什么学”的问题

  实践证明,参学主体的积极性是保证完成培训任务和提高培训质量首要问题。所谓学习积极性,就是学员为完成学习任务的努力程度,是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学4习有积极性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或精神面貌。当前,在干部学习培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干部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一些干部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为什么学”的问题似清非清,表现在对理论学习“冷漠”,缺乏内在的动力,这不但直接影响到党校教育的效果,而且还导致学习效果差。要使这一问题根本好转,我们必须适应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多层次、多方位地激发学员的学习动力,满足参学者的内在需求,充分调动参学者的积极性。具体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必须在纠正不良学风上下功夫。目前,学风不良的主要表现是“不学、浅学、空学、歪学、假学、死学”。“不学”就是缺少学习理论的兴趣和热忱,认为学不学无所谓;“浅学”就是学习不刻苦,不钻研,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愿下功夫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空学”就是理论与实际脱节,不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纸上谈兵;“歪学”就是断章取义,各取所需,曲解科学理论和上级精神;“假学”就是摆样子,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甚至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死学”就是只唯书不唯实,囫囵吞枣,生搬硬套。以上表现反映了干部学习培训中的“无所谓”、“差不多”、“怕吃苦”等不良思想倾向,必须通过建立健全学习考核制度和约束监督机制,把学习作为干部考察和公务员考核的重要内容,领导述职时要“述学”,群众评议时要5“评学”,组织考核干部时要“考学”,逐步形成端正学风的科学机制,调动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必须在端正学习动机上下功夫。领导干部学习不是做给别人看,也不是为了给自己装潢门面,更不是为了寻章摘句,显示知识渊博,而是为着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为着丰富自己和做好工作,为着解决前进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以更好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最终目的是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提高素质能力,做好领导工作。有了这样的学习动机,学习才会有动力,才能把学习培训当作一种神圣职责,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终身追求。

  三是必须在完善学习管理机制上下功夫。管理出效益,管理出动力。因此,必须严格干部的岗前业务培训和知识更新培训制度,把干部学习培训与提拔使用挂钩,在干部选拔、人才使用等方面充分体现量才录用、择优选拔,使参加学习培训真正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建立抓落实的组织考核工作机制和监督机制,完善调训制度,强化学中监管,使受训学员“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同时,严格党校理论学习的考核制度,把学习情况特别是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教学管理要体现特殊性,如试行学分制等,充分运用奖惩机制,激发积极的学习行为。

  二、创新内容———解决好“学什么”的问题

  创新是干部参加党校学习培训的活力所在。创新内容的主要办法是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教学布局,这实际上是一个对培训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内容方法进行重新审视定位的问题。

  首先,定位要准。学员需要什么,这始终是困扰各级干部培训机构甚至各类教育机构的大问题,它直接关系着各类培训机构应提供什么和“市场分工”。党校要下决心剥离那些与新形势、新目标不相符合的教学内容,剥离那些属于学历教育、一般技能、时事新闻的内容,立足“精品专卖”,突出特色,注重实效。重点包含“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党性修养”四个方面的内容。

  其次,定位要新。要巩固党校理论阵地的优势地位,就要在不断创新中把握前沿理论,占据理论传播的制高点,探讨、解答有现实性和针对性的理论问题。一方面,着眼于体现当代世界经济、法制、科技、军事、思潮等前沿问题的教学;着眼于对改革开放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的教学;着眼于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的教学,从根本上促进干部队伍执政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把教学内容定位在回答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定位在关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上。党员干部对理论培训“冷漠”的主要原因是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满足学习需要最好的途径就是研究与回答人们关心的理论与现实问题。用通俗的语言阐述深刻道理,用简洁的修辞表达复杂的关系,用人们熟悉的事例论证不熟悉的规律,使学习者在轻松愉快中得到理论的熏陶、智慧的启迪、知识的积累,这样就会增强理论学习的魅力,才能征服人心、塑造灵魂、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使党的理论学习之树常开常青。

  再次,定位要实。与单纯的知识课不同,党校的课程重在分析、研究和解决改革发展中所遇到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了解干部群众在新形势下需要什么,想知道什么,通过来党校学习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选取那些与实际联系紧密实用的东西作为培训内容,使学习理论知识与培训业务技能相结合、传授实用技术与明确政策任务相结合,用丰富实效的培训内容激发干部学习培训的积极性。

  最后,定位要活。要贴近实际、贴近对象。一要通俗化。把科学的理论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讲出来,强调对理论精髓实质和重要学术观点的把握。二要具体化。注重以事说理,以理通事,通过阐述观点、介绍经验、分析问题等直观形式,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三要形象化。体现“理论、知识、能力、党性”的素质要求和清新朴实、生动活泼、形象鲜活的原则,使人感到可听可信、入脑入耳,学有所获。

  三、改进方法———解决好“怎样学”的问题

  由于绝大多数参训学员实践经验丰富,也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因此,党校讲课要有科研含量,有一定深度和新意,能给学员以思路与启发,要坚持以师为本,通过教师的高水平授课、理论功底、育人热情和知识能量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在教学中要大力推广研究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参观调查、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电化教学、学员论坛等方法。同时,我们认为学员要真正取得学习成效,不能停留在学了什么,而应致力于学会什么;不只是需要明确学习什么,更应当知道怎样学,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因此,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按照“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的要求,坚持“学”与“用”的统一,以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以运用为目的和动力,把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之中。具体要把握下面三点:

  一要在学习前提出问题。要求学员带上问题学,在入校时,以文字形式带来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带来本地区、本部门干部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二是自己上党校最希望解决的思想理论问题,使学习具有更强的现实针对性。

  二要在学习中研究问题。在学习中找到理论精神与科学依据,领会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和正确方向,提出符合政策理论要求的思路与办法等等,避免学习无功而返,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三要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在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基础上要求学员各自拿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意见、对策或措施。通过学习培训,切实从世界观这个根本上解决问题,从思想方法这个枢纽上解决问题,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上解决问题。

  对我市经济发展方面的建议:

  在资源型工业城市经济发展中,可遵循的理论主要有产业结构理论和内生制度变迁理论。静态产业结构理论从比较优势方面认为资源禀赋决定产业结构安排,经济区域主体应该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劳动力、资本或是资源)进行分工,从而在全局上可获得总效益的提高,所以,只有比较优势发生变动时产业结构才可能有所调整;内生制度变迁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一种“自我深化”的锁定过程,结构性安排决定了未来的发展道路,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是内生的,它无法超越制度可能性边界,这就是所谓的锁定效应。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的“制度可能性边界”就是对其所拥有资源的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

  1、加强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支持。制定科学的地方产业政策和制度框架。研究制定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适应当地发展实际的矿产资源发展规划,大力依靠科技进步,坚持1走现代化、集团化、多元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按照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高产业发展水平,重点是延长产业链,加大资源附属产业的开发利用,在城市工业化进程中努力实现产业结构的协调与优化。

  2、积极发挥金融宏观引导作用。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信贷投入机制。在宏观调控层面,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对生物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开发的信贷支持力度,坚持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配合使用,充分发挥金融资源的效率。在监管层面,重点控制金融机构由于短期利益的诱惑而支持那些国家明令禁止或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投资项目,确保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在微观层面上保持一致。在经营层面,大力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资源综合开发项目,按照替代性发展延长生命周期的产业开发思路,科学制定自身发展战略。

  3、推进筹融资渠道的多元化。拓展能源融资渠道,根据当地资金来源比较充裕的现状,可由政府牵头设立能源开发基金和能源风险投资基金,合理有序地吸收民间资本和社会闲散资金进入能源行业,这不仅有利于能源产业资本的快速扩张,同时还可以实现储蓄资本化,利用金融手段规避和分散能源开发中的金融风险。同时,要大力开拓资本市场,拓宽能源工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尝试引入筹资转贷、融资租11赁、债务重组和收益信托等金融新产品,积极探索和推广能源资产证券化业务。支持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筹集资金,引导和帮助一些大型优质企业加快上市步伐,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努力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12

篇五: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

  

  关于当前广大干部群众广泛关注的社会焦点难点问题的调查

  本着尊重人民、服务人民的态度,多渠道了解群众诉求,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引导社会热点,疏导民众情绪,切实解决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莱州市委党校课题组运用分类抽样方式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中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期间,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92份。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广大干部群众最为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是:房地产价格高企并飙升带来的新的住房问题、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新一轮物价上涨问题、就业与再就业问题、公共卫生与医疗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环境污染问题、腐败问题、道德风尚缺失问题、服务型政府建设问题等等。具体调查内容如下:

  一、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更加突出

  社会各界持续关注的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目前更加突出。在可多选的18个社会问题中,76.3%的被调查者认为“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是目前社会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就该问题的严重程度看:86.1%的认为“很严重”或“较严重”。对今后一、二年收入差距问题的变化预期,51.6%的认为“收入差距继续拉大”,对短期内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公平程度的期望值不高。收入问题已经给52.5%的被调查者带来了生活压力,同时座谈中还发现,在当前金融危机条件下,低收入和无收入群体的处境更加艰难。由此可见收入差距问题的严重性。

  为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我们就问题的最主要体现、最主要原因和解决的措施进行了调查咨询。对“目前收入差距问题最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56.8%的被调查者认为主要体现在“行业之间”。其他的依次是“城乡之间”,占19.5%;“地区之间”,占12.5%;“不同学历群体之间”,占9.2%;其他,占2%。看来解决“行业差距”问题是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主要着眼点。

  对“导致目前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的最主要原因”,50.2%的被调查者认为是“行业垄断”,其他依次是:“市场竞争机制不规范、不健全”,占38.2%;“个别部门不合理的福利、津贴”,占36.5%;“个人受教育程度不同”,占15.3%;“政府对个人税收的调节力度不够”,占15%;“地区的自然优势”,占14.6%;“个人努力和能力大小不同”,占12%。

  对“目前缩小收入差距的最有效的措施”,47.7%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其他的措施是“打击行业不合理收入”,占45.4%;“提高劳动者技能”,占25.8%;“完善市场竞争体制”,占25.2%;“扩大就业面”,占19.2%;“强化个人税收的调节力度”,占19.2%。

  总之,这种评价与我们所面临的客观情况是基本吻合的。目前城市与乡村、公务员与工人、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直接影响居民的情绪、关系社会的稳定,更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二、新一轮物价上涨问题让百姓感到压力和不安

  物价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居民对物价的感受比较强烈,物价状况直接影响居民对当前生活的评价和对未来生活的预期。前些年,物价上涨问题一直是广大干部群众广泛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直到2008年下半年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物价才开始下滑,并且较为剧烈地快速下滑到谷底。调查发现,被调查者对物价“上涨”的评价虽有较大幅度下降,呈现出走低的趋势,但评价指标仍然高位徘徊,在广大干部群众并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物价开始上涨并且幅度超出预期,确实增加了百姓的压力和不安。

  调查显示,对当前的物价变化,68.1%的被调查者认为今年的物价“大幅上涨”和“有所上涨”,14.1%的认为“没变化”,17.8%的被调查者认为“稍有下降”。调查发现,对今后一、二年物价变化情况,62.3%的被调查者认为物价将“大幅上涨”和“有所上涨”,16.6%的认为“没变化”,21.2%的居民认为将“稍有下降”和“大幅下降”。

  这种超出预期的上涨使得60.2%的被调查者从设计的可多选的18个社会问题中将“物价上涨问题”列入“目前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同时这种超出预期的上涨也给37.6%的被调查者带来了生活压力。之所以出现这种压力和不安是因为收入与物价上涨不能同步。这种不同步状况不仅现在如此,今后一二年也不乐观。调查显示,对今后

  一、二年收入增长与物价增长的关系变化情况,13%的被调查者分别认为“收入增长高于物价增长”,42.5%的认为“收入增长与物价增长大致相抵”,44.5%的认为“收入增长低于物价增长”。

  当前物价问题已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民生问题,它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也是较为显著的。为此,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不能放弃平稳物价这个宏观经济调控目标。

  三、腐败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仍然是广大干部群众重点关注的问题

  尽管各级政府都在致力于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但63.2%的被调查者认为“环境污染问题“仍然是目前社会中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

  尽管我们党一直在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和强力治理腐败,但66.1%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社会中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是“腐败”,“腐败”由2008年的第四位上升到了今年的第二位,上升了16.5个百分点,出现了反弹的趋势。就其严重程度和好转程度看,36.8%的被调查者认为“很严重”,30.5%的认为“一般”,26.5%的认为“正在好转”,6.2%的认为“很正常”。

  四、住房问题是目前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

  当前,伴随着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和工作推进,带有粗放式扩张色彩的房地产行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徘徊后再度飙升。70.4%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房价“大幅上涨,超乎百姓承受”,而且44.8%的被调查者认为今后一二年房价还会“大幅增加”和“有所增加”。这也致使住房问题在诸多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中成为33.7%的被调查者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并且41.8%的被调查者认为“住房问题已经演变成为目前社会中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它已经给37%的被调查者带来了生活的压力。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目前的房价高企中飙升,50.1%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调控不力”,29.8%的认为“土地价格太高”,7.3%的认为“通货膨胀”,4.8%的认为“开发商原因”,4.5%的认为“金融危机”,只有3.5%的认为是“经济规律,资产自然增值”。本次调查结果与理论界普遍认为在中国房地产问题上“政府是具有责任的”基本吻合。城市化粗放扩张需求不减、地方政府圈地卖钱欲望不退、百姓追求购房获利期望热度有升无降、房地产商追逐超额利润的嗜好仍然旺盛,都是影响房地产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就业问题是当前关注民生的一个重点

  就业是民生之本。失业不仅影响失业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还影响到社会稳定。因此,就业与再就业历来受到政府的高度关注和政策扶持。然而,金融危机的冲击和技术进步引致的劳动资本的持续下降使得就业与再就业问题更加严峻。28%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社会中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比较严重,28.4%的被调查者认为其生活压力的主要来源是就业问题。可见就业与再就业问题仍然严重,受到了被调查者的较大关注。

  导致就业难的主要原因,50.9%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就业机制不完善,就业机会不平等”,19.4%的认为“就业者自身素质有问题”,18.2%的认为“就业者择业观不现实”,9.5%的认为“创业环境不好”,2%的认为“社会新开工企业不足”。

  目前解决就业问题的重点,42.2%的被调查者认为是“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9.7%认为是“大中专毕业生就业”,14.2%的认为是“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3.9%的认为是“女性就业”。这为我们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提供了思路借鉴。

  六、社会公平和社会保障问题仍需关注

  调查发现,35.7%的被调查者认为“社会不公平”。对“就您的能力和工作精神而言,您目前的收入是不是合理”的说法,只有27.4%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常合理”和“比较合理”,44%的认为“一般”,28.7%的被调查者认为“不太合理”和“不合理”。调查发现,对“您认为在工作中您的付出与得到的报酬合理程度如何”的说法,只有32.9%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常合理”和“比较合理”,26.8%的认为“一般”,40.3%的认为“不太合理”和“不合理”。在

  “您认为当今社会对哪种人有利”的价值判断中,有高达93.6%、91.7%、83%的被调查者分别认为对“有权的人”、“有钱的人”、“有关系门路的人”有利。相比之下,只有37.3%和29.1%的被调查者认为对“有苦干精神的人”和“有道德的人”有利。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体现。当前,一方面要倡导树立科学的公平观,正确认识公平的历史性和相对性,从实际出发,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另一方面,要继续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发展环境,从道德、法律、制度、政策等各个方面入手,把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落到实处。

  调查显示,24.3%的被调查者认为社会保障问题是其最关注的社会问题。在评价目前社会保障体系时,有51.8%的被调查者表示“很完善”和“比较完善”,20.7%的认为“一般”,27.6%的认为“不太完善”和“不完善”。在进一步的考察中发现,对“与去年相比,您所获得的社会保障是否有所提高”,50.6%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很大提高”和“略有提高”,35.5%的认为基本持平,有12.2%的认为“略有下降”和“有很大下降”,另有1.6%的认为“没有享受社会保障”。

  对“怎样才能保障未来的生活”,有57.6%的被调查者选择“政府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排在首位。这说明被调查者对政府和单位提供福利保障的依赖心理仍然没有改变,但是新的生活生存观念也开始影响城乡居民的生活态度。因此,政府强化社会保障职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有利于增强城乡居民的生活信心。

  应对看到,近年来,我市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从这次城镇居民积极的评价中可以明显看出,城乡居民是首肯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居民对社会保障的预期越来越强。因此,如何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增加政府的补贴数额,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仍然是当前必须切实解决的问题。

  七、公共卫生和医疗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

  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我国已经开始暴露出来,越来越成为群众普遍不满的公共卫生和医疗问题领域的一个社会焦点问题。这个问题给30.7%的广大干部群众造成了很大的生活压力,由24.3%的被调查者将其列为目前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看来,尽管国家在不断削减药价和深化公共卫生体制改革,但只有40.2%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医疗状况有“好的变化”,59.8%的认为“没变化”和“有坏变化”,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然没有根本解决。

  为了进一步确认当前公共卫生和医疗领域存在哪些突出问题,42.9%的被调查者认为是“看病贵”问题,33.5%的认为是“医疗资源配置不公问题”。看来解决公共卫生和医疗问题的重点是解决“看病贵”和“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不公”的问题。

  八、道德风尚缺失问题已经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广泛关注的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调查显示,被调查者认为目前大多数人最缺乏的道德品质是“诚实守信”。调查中,对“您认为哪些道德品质是目前大多数人最缺乏的”,在我们给的20个选项中,被调查者认为近年来大多数人最缺乏的道德品质列前三位的依次是诚实守信,占64.5%;责任感,占44.1%;正直坦率,占40.9%。除此之外,敬业精神、爱心、遵守法纪、宽容大度等所选比例超过了三成,分别占33.9%、31.6%、30.6%、30.6%。而善良、孝顺、乐于助人、节俭、尊重他人、自制力等所选比例均在二成左右,分别占23.1%、23.0%、22.4%、21.4%、20.7%、19.4%。说明加强以“诚实守信、爱岗敬业”为核心的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调查中,被调查者认为最不能容忍的公民行为是“交通肇事后逃跑”。对“您最不能容忍的公民行为”,在我们给出的15个选项中,被调查者认为近年来最不能容忍的公民行为列在前三位的依次是交通肇事后逃跑,占74.0%;公款超标准消费,占55.3%;见死不救,占52.0%。除此之外,扰乱治安、在公共场所吐痰丢杂物宠物、不遵守交通秩序闯红灯、婚外恋等所占比例均在三成以上,分别占41.1%、35.5%、31.3%、30.9%。而在公共场所争吵说脏话、偷税漏税、毁坏公物、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后主人不予清理等所占比例也在二成以上,分别占27.3%、25.0%、25.0%、21.7%。

  同时,被调查者认为社会人际关系不够和谐。在回答“您对当前社会上的人际关系状况是否满意”时,26.7%的表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48.5%的表示“一般”,有24.8%的表示“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

  导致人际关系不和谐的原因之一是“不讲信用”。调查中,对“您认为目前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是不是讲信用”,有43.5%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多数人都是讲信用的”,29.2%的认为“一半人讲信用,一半人不讲信用”,更有27.3%的分别认为“只有少部分人讲信用”或“没人讲信用”。信用的缺失对构建和谐人际关系极为不利。

  为此,要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不断拓展和深化道德建设,全面提升城乡居民思想道德素养,规范道德行为,提高文明程度,打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和融洽的社会氛围,为“和谐莱州”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九、服务型政府建设问题已被开始关注

  当前,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逐步推进,该问题已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对该问题被调查者不仅给出了较高的评价,而且还在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方面给出了一些建议。

  调查显示,有45.0%的被调查者对政府服务工作表示“很满意”和“基本满意”,35.8%的表示“一般”,只有16.9%的表示“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另有2.3%的表示“不关心”。从结果可以看出,满意率高出不满意率为28.1%,说明我市委、市政府服务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广大城乡居民是认可的。

  调查中,我们把政府每年为城乡居民所做的实事归结为环境污染治理、绿化美化、城市管理、市政建设、道路建设、危房改造、公共交通、邮电通信、电网改造、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商业旅游服务业整顿、医疗医药、社会治安、社区服务等十四个方面,主要从受益最大、最有成效、最没成效三个角度进行分析。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受益最大的实事是绿化美化,占35.6%;认为最有成效的实事仍然是绿化美化,占32.5%;认为最没成效的实事是医疗医药和环境污染治理,均占28.2%。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由于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干部队伍建设中坚持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线,突出执行力建设这一主题,进一步转变了机关作风,市委、市政府的权威性和机关干部的办事效率有了较大提高,对此城乡居民是认可的。同时,市委、市政府坚持实施“亲民”、“为民”、“富民”的政策和措施,城乡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进一步树立了市委、市政府的良好形象,赢得城乡居民的广泛尊重和支持。

  但是,从调查情况看,政府服务工作与城乡居民的要求和期望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政府还需进一步提高政府的社会公信力,提升城乡居民的满意率,增强城乡居民的政治功效感。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还需要解决一些突出问题,30.3%的被调查者认为是“行政效率太低”,29.5%的认为是“职能部门‘官本位’意识太重,缺乏服务意识”,20.6%的认为是“审批程序过于繁琐”,15.6%的认为是“执法不公的现象严重”,4%认为是“职能部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与民争利”。

篇六: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

  

  朝阳市教育局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情况

  朝阳市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坚持把行风建设工作作为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工作的重要动力,密切结合朝阳实际,围绕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拓展工作思路,细化工作过程,创新工作机制,强化监督考核,严查违规违纪行为,实现了行风建设工作和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机结合与良性促进。

  一、教育“三乱”治理成效显著

  朝阳市教育系统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及省有关治理教育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的相关规定,并纳入到整体重点工作之中,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领导体系,与各地、各校主要领导签订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责任书,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和教师的从教行为,确保治理工作落到实处。一强化新闻舆论监督。市教育局每年都通过《朝阳日报》、朝阳广电台等新闻媒体公开投诉举报电话,广泛接受社会各界对教育的监督,对发现的违规违纪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二建立教育行风社会监督制度。市教育局聘请了20名由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教育系统行风监督员,定期召开行风监督员参加的行风座谈会,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教育行风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促进教育

  行风建设工作的进一步提高。三畅通教育行风诉求渠道。各地各校都在显著位置设立了专用举报信箱、公开举报电话,并依托民心网、市民投诉网、市长热线、局长信箱等网络平台,及时受理群众投诉,建立起了多维的监督体系和诉求沟通渠道,取得了非常好的工作效果。四完善学校监督防范工作体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学校监督预防体系的建设,层层签订责任包保承诺,形成层层负责、层层制约、层层追究的责任体系和监管机制,实现了从学校到教师的全覆盖,并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严肃追究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责任。目前朝阳教育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二、规范办学,学生课业负担得到进一步减轻。

  今年2月29日省召开“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会议后,朝阳各地各校立即行动起来,第一时间召开相关工作会议,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辽委办发[2012]11号)文件,制发了《关于印发朝阳市贯彻<辽宁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规定>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朝教发[2012]4号),各地各校也出台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并通过召开全校教职工会议、校园广播、校园网站、宣传专栏、致学生家长一封信、与教师签订规范办学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承诺书等举措,对此项工作进行深入宣传落

  实,使广大学校干部、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执行省、市有关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要求的重要意义。同时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组建学生活动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适机调节学生的学习节奏,合理安排学生空余时间的学习和生活,缓解紧张的学习情绪,提高学生在校园的幸福感和归属感,让广大中小学生在充分享受到校园生活带来的快乐同时,愉悦求知、健康成长。如今,朝阳各地各校严格执行省、市有关规定,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学生课业负担得到进一步减轻,学校办学行为和教师从教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朝阳教育工作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奠定了扎实基础。

  三、学校均衡发展,学生择校意愿得到缓解。

  近年来,朝阳市教育系统采取优秀教师交流、加强薄弱学校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示范性高中定向招生比例、增加薄弱学校教育资金投入等一系列措施,大力加强教育均衡发展,校间差异得到有效消除。现我市高中、初中和小学新生入学全面实行平行分班制度,切实解决了学生择校、择班、择师的问题,广大人民群众对朝阳教育的满意度和认可度持续提高,为实现朝阳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注入了新的信心与动力。

  四、教师招聘阳光公开

  教师招聘工作是确保我市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事业持

  续健康发展的大事,也是人们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此,市教育局高度重视每年一次的教师招聘工作,精细组织、严密部署,阳光操作,公开运行,广泛接受上级部门及社会各界的监督,确保招聘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的进行。一招聘政策公开。教师招聘工作一经启动,市教育局立即在朝阳教育网、朝阳电台等主流媒体上公布招聘教师政策、招聘计划、招聘方法、录取办法、拟聘人员岗位等信息,以备广大考生详实地了解招聘信息,充分地准备应聘。二考试公平进行。1.考场实施全封闭管理,杜绝无关人员进入考场;2.考场实施无线屏蔽,防止考试作弊;3.采取考场视频监控措施,时时监控考场动向,及时处理突发事件,确保考试顺利进行;4.异地邀请评委,并且切断评委与外界通信联络,对评委实施封闭管理,保证评委不受外界干扰,公平赋分。三考试过程公开。每个考场均邀请一名市纪委领导进行考试全程监督,现场亮分,当场公布,确保每一位考生的成绩真实有效。

篇七: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

  

  基层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建筑业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四地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抓整改落实,坚持边学边查边改,确保主题教育取得扎实成效。(2019.08.15《四川日报》)

  今天,我们正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第一个百年目标要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要开篇,关键时刻更加需要关键担当。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当其时,也必须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真改实改,走深走实走心。

  在四川,省委常委班子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查找具体问题,常委班子成员主动认领制定落实整改措施,带头严起来、改起来。省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先后召开座谈会、推进会等专题研究部署,20个省委巡回指导组采取谈心谈话、下沉一线调研等方式有效传导责任压力,各单位党组(党委)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构建起推进整改落实的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认真检视问题,坚持真改实改。针对民生关切的重点行业领域动真碰硬,开展“窗口单位服务意识不强”“市场监管不规范不到位”“卫生健康行业不正之风”等6方面专项整治。针对群众反映问题加大整改力度。如四川省财政厅加大贫困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政策培训和指导督促力度,实行整合资金“负面清单”管理,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工作依法依规、务实有效开展,全面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只有不停地奔跑,才能站上更高的起点。在新时代推动民生改善步伐不断向前,就必须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能力体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落实到“干成事”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

篇八: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篇九: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

  

  当前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为深入回答当前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央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围绕收入差距如何缩小、房地产调控如何坚持、看病费用如何降低、素质教育如何推进、道德风气如何提升、食品安全如何保障、环境污染如何遏制、反腐倡廉如何深化

  一、我市干部群众当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1、如何实现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大家对发达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更为了解,认识到了我市经济落后的严峻现实,希望我市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以及面临的大好发展机遇,加快创业创新,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奋力崛起。

  二是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问题,占比

  16.48%。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问题包括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社会稳定等则是从中央到地方普遍关注的问题,而且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使得相关制度仍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所以面临的问题和矛盾也较突出。其中,外来民工的权益保障和福利待遇长效管理机制是近年来发达地区民工短缺引发的一个新的热点问题。阳光工资的落实以及维护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等问题也是大家普遍关注的。

  三是物价特别是房价问题,占比

  15.38%。物价问题的产生是因为自去年以来,我国食品、住房等消费品的价格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在普通群众特别是低收入阶层中引发了一些恐慌和怨言。而且物价问题也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四是新农村建设问题,占比

  12.09%。新农村建设问题主要包括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保障、农村宅基地流转等问题,主要是一直从事基层工作的乡镇干部在长期与农民接触的基础上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在农

  村集体经济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中,一些经济薄弱村因为自身资金的缺乏,所以村庄整治和基础设施建

  设项目难以实施,而经济发展较好村的建设项目相对来说更多一些,自然也能获取更多的财政拨款,造成贫困村和富裕村的差距不断拉大。

  随着农村人口的流动性加大,群众对农村宅基地自由流转的呼声较高。农村的“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也是一个需要加快解决的问题。

  五是生态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占比

  8.79%。生态问题引起重视,一方面是大家希望能利用生态优势吸引更多的周边城市特别上海游客来湖州休闲旅游,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对工业化过程中带来环境污染问题诸如太湖蓝藻事件表示担忧,希望能寻找有效途径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另外,我市节能降耗任务面临的巨大压力也是大家讨论的一个热点,特别是随着德清和长兴去年一些高能耗项目的投产,加上安吉节能降耗的空间本来非常有限,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大家普遍关注。

  六是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占比

  7.69%。看病难、看病贵是在现行医疗体制下,低收入阶层和弱势群体普遍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据一位乡镇干部提供的资料,该镇205户低保户和困难户中因病致贫的占60%。此外,大家反映,医保覆盖面虽然广,但是报销比例有限,保障能力不强,而且不能跨地区转移,这些都限制了医保作用的发挥。

  七是创业富民问题,占比

  7.69%。有学员认为创业富民、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是保持消费、投资、出口协调发展,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然选择,也有学员认为这是缩小收入差距、保持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干部群众特别关注如何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的力量,让低收入阶层能走上自力更生、创业致富的发展之路。

  八是政府特别是乡镇(街道)职能转变问题,占比

  4.40%在这一问题上,大家认为政府职能转变,首先是要把政府

  转变为一个主要是为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服务型政府。另外,大家也对如何改变乡镇(街道)的责任与权限不一致的问题非常关注。

  九是土地要素制约问题,占比

  3.30%。在土地要素制约上,大家认为要加强宅基地和废弃矿山的复垦,另外也提议国家增加沿海地区建设用地指标。也有乡镇干部反映,在土地使用审批上存在这样一些现象:

  国土资源部门坚持“认图不认地”的原则,而这些土地性质图有时相对滞后,造成图上标注的土地性质与实际土地的使用性质不一致,影响到工业土地指标的获取,制约经济发展。

  十是就业问题,占比

  2.20%。就业问题集中在如何增加失地农民就业,减少城市化推进的障碍和政府工作压力,以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纠正社会存在的“读书无用”的价值观念,促进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推荐访问: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 热点 难点 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