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解决当前农村耕地撂荒问题的思考2篇

时间:2023-08-12 10:45: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关于解决当前农村耕地撂荒问题的思考

  

  我国农村耕地撂荒原因及对策研究

  我国农村耕地撂荒原因及对策研究

  程晓兵;方银来

  【期刊名称】《现代农业科技》

  【年(卷),期】2015(000)010【摘要】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城市化发展压力不断加剧,一方面坚守1.2亿hm2耕地红线任务艰巨,另一方面我国耕地撂荒现象严重。如何盘活撂荒土地,已成为稳定粮食生产、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业现代化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该文对耕地撂荒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耕地撂荒的对策,以促进我国保障粮食安全。

  【总页数】3页(343-345)【关键词】耕地;撂荒;流转;对策

  【作者】程晓兵;方银来

  【作者单位】安徽省繁昌县荻港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繁昌241201;繁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01.2【相关文献】

  1.湖北省农村耕地流转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孝感市孝南区为例[J],孙志悟;刘小庆;邹亚黎

  2.我国耕地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J],齐曼华

  3.偏远村庄耕地撂荒原因及对策[J],周建生

  4.耕地流转“非粮化”原因及对策分析[J],郭清霞

篇二:关于解决当前农村耕地撂荒问题的思考

  

  解决搁荒土地问题的调查和思考

  关于解决搁荒土地问题的调查和思考

  当想知道某一情况、某一事件的来龙去脉时,我们就需要好好地展开调查,最后用调查报告将调查成果展示出来。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调查报告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解决搁荒土地问题的调查和思考,欢迎大家分享。

  最近,我们深入到苏仙石、汪岗、河凤桥、鄢岗4个南中北不同类型乡镇,对社会普遍关注的土地撂荒和如何搞好土地流转、解决弃耕撂荒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苏仙石、汪岗、河凤桥、鄢岗4乡镇共有68个行政村,953个村民组,总人口122914人,总耕地面积111531亩。外出务工人员33452人,流转土地面积17140亩,占计税耕地面积15.4%,撂荒面积3500亩,占计税耕地面积3.14%。其中,走访的苏仙石乡苏仙石、汪岗乡汪岗、河凤桥乡赵棚、鄢岗镇汪寨4个行政村,总人口8314人,总耕地面积7917亩,外出务工人员2892人,举家外出人口500人,占外出务工总人口的17.3%。河凤桥乡赵棚村、苏仙石乡苏仙石村无撂荒面积,汪岗乡汪岗村撂荒面积60亩,占该村计税面积的6%;鄢岗镇汪寨村撂荒面积100余亩,占该村计税面积的3%。

  二、土地流转遵循的原则和形式

  ㈠土地流转工作所遵循的原则

  4乡镇4个行政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主要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开展流转工作。

  一是坚持自愿原则。以土地承包合同管理为抓手,明确承包土地方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平等协商、自愿、有偿的原则,乡村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或阻碍承包方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二是坚持有偿原则。土地流转补偿采取三种计价方式,即现金、实物计价或代交农业税等,流转后收益归新承包方所有。

  三是坚持乡村组织服务于土地流转工作的原则。在坚持自愿、有

  偿原则基础上,乡村组织积极做好土地流转中的服务工作,主动、公正、及时的调解土地流转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为土地流转,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效益,搞好服务。

  ㈡土地流转的形式

  1、代耕。主要是指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把承包经营的土地自主流转给父母、兄弟姐妹、亲戚、朋友、邻居代耕,由流转方和代耕方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户族主事人为监证人,这种形式口头协议的居多。另一种代耕形式,流转期限较长,一般在1—3年,流转方和代耕方共同面议代耕期间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达成共识后,形成文字合同,由村委会或村民小组监督合同的实施,这种形式比较规范,很少引发矛盾和纠纷。再一种代耕形式是土地承包户外出一年以上较长时间未回,既没明确放弃土地经营权,又没请人代耕,土地撂荒。为解决撂荒问题,由村委会出面,在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的情况下,借鉴自主协商流转代耕的约定条件,明确代耕方的权利和义务,向本村村民发出代耕邀请,自愿应邀代耕者确定后,由村民小组与代耕方签订合同,村委会为鉴证单位。

  2、重新发包。主要指在保持执行土地承包政策和稳定的前提下,对已农转非或到异地务工经商长期定居,举家户口迁移且自愿主动交回土地,以及自愿放弃土地经营权和“死亡户”无法定继承人的土地,由村委会、村民小组收回土地,按《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重新发包。侧重向种粮大户和种粮能手集中,向规模经营方向发展。

  3、转包或租赁。户主无力经营或者不愿经营,将其承包的土地转包或租赁给他人经营,土地的经营权和承担的义务随之转移,流转后承包人给原土地户主一定的承包费,限定一定的承包期,双方签订正式书面合同或协议。

  4、自愿捡种。土地承包户全家外出或异地定居,原土地承包没有履行任何流转手续,既没转包,也没有口头协议找人代耕,被其他群众捡种,捡种户自愿承担土地承包户的义务,替交农业税、水费等。

  三、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土地撂荒的主要原因

  ㈠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土地流转的主要依据是《农村土地承包法》,政策范围宽,在土地流转中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缺乏具体办法和细则,导致土地流转形式多种多样,不规范,很容易引发矛盾。在我们调研的4乡镇4村的土地流转面积中,多数无正式文书字据,大多都是口头“君子协定”,有的甚至连见证人都没有,流转随意性较大,引起纠纷时有发生,遗留问题较多。

  2、由于土地流转无实施细则,出现了有人种田无人承担税费、水费等现象。承包合同明确农业税是按面积计税由承包户上缴,流转后,有些户主之间没明确的义务,农业税、水费等上缴出现扯皮现象,捡种户的义务更为含糊。因而增加了乡村干部的工作量,也给村委会经济加大了负担。

  3、土地流转多数期限较短,新承包户有的存在着短期行为,只顾流转期间的种天收成,不维护原承包户责任范围内农田水利设施维护和管理,造成农田水利设施疲劳使用,常年失修。有的原本是能灌能排、旱涝保收的高产基本农田,变成了靠天收的低产田。

  4、由于流转随意性大,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土地流转并没有转向种田能手和种田大户形成规模经营,机械耕作,农业技术难以推广,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经济效益仍很低下。

  ㈡土地撂荒的主要原因

  1、市场因素。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仍存在着“谷贱伤农”潜在因素,主要表现在种籽、化肥、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涨幅过高,导致粮食生产成本过高,国家的直接补贴等优惠政策被农资涨价所挤占,种粮收益甚微。

  2、水利设施不配套因素。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农村两工至今年取消,乡村公共建设资金基本没有,加之去年的特大洪水灾害,水毁十分严重,一些水利设施无力修复,导致有些田块难以流转。

  3、位置偏僻因素。部分“高膀田”、“脊背田”、“过水田”、“鸡叨畜害田”、“水打沙压田”等位置偏僻、自然条件较差田块,种植农作物收成较差而无人愿意接受流转承包,造成了土地撂荒。也有极少数“难缠户”外出务工,田地撂荒,无人敢接受流转耕种。

  四、做好土地流转、解决撂荒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搞好土地流转,解决撂荒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发展农村经济保护农民利益的系统工程。

  因此,要全面分析和认识土地流转工作的形势,在实践中认真剖析土地撂荒问题的关键所在,拿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这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三农”工作,今年中央发了1号文件,制定了一系列让农民得实惠的政策措施,加上粮价回升,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土地撂荒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并呈现出不少农户竞争转包撂荒土地的良好现象,这是主流。

  第二,要正确看待撂荒现象。在推进劳务经济发展和加快农村非农化、城镇化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少量土地撂荒现象,是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必然。大量农村剩余劳力向城镇集聚,有力的促进了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不断发展,这正是发展的方向。

  第三,要发挥基层组织在土地流转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充分发挥和依靠基层组织在土地流转工作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在我们实地调查的4个行政村中,苏仙石和赵棚2个村通过深入细致工作和有序流转,无撂荒现象。事实说明,只要基层领导重视执行政策,联系实际,做深入细致工作,撂荒问题是一定能够解决好的。河凤桥乡赵棚村是产粮大村,年产粮食在100万公斤以上,20xx年出售商品粮23万公斤。这个村外出务工850人,占全村总人口的42。为了解决撂荒问题,村组干部带头接受种植流转土地,支书刘元州带头承接流转土地22亩,陈湾组组长李家扩承接流转土地40亩。目前该村承种流转土地20亩以上的大户有5户,10亩以上的20余户,10亩以下的90余户,正朝着土地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在播种、收割季节,农业机械化也派上了用场。为了进一步搞好土地流转,切实解决土地撂荒问题,确保土地流转健康有序地开展,提高土地资源的开发效益,综合我们调查情况,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随着农村劳力外出的不断增加,土地流转的规模也不断扩大,正确、及时、具体地处理好流转中的新矛

  盾、新问题,促进土地资源得到有序合理开发利用,提高土地资源对社会的贡献率,建议上级政府,尽快出台“土地流转实施办法”或“细则”,规范流转程序,使土地流转有章可循,以利基层有序、合理、合规、依法做好土地流转工作。

  2、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建立有效的国家、集体、个人对公共设施管护的联动投入机制。我县地处长江流域的过渡带,灾害性气候条件,对农业的增产增收有着直接的影响,从建国以来的历史资料看,旱涝灾害年年有,三年一大旱五年一洪灾,几乎已成规律。随着国家对农民减负增效和取消“两工”的政策落实,乡、村对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和维修的调控能力减弱,国家虽然用了很大财力,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但投向主要用在重点工程和急需建设的大工程上,中小工程和配套工程一家一户难以办到。因此,建议建立县乡村三级农田水利建设公积金制度。县乡财政每年从年度预算中拿一定比例预算资金作为农田水利建设基金。村级农田水利基金来源:一是建议国家今后适当提高种粮直补标准,明确一定比例,作为农田水利建设基金;二是村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拿出一定比例,作为村级农田水利建设基金,取之于农用之于农,建立专帐和群众民主理财小组、基金使用监督小组,加上一事一议,保证现有水利设施的.维修管护和永续使用。

  3、我县境内鲇鱼山和铁佛寺两座大中型水库,原来对灌区实行收取基本水费和实用计量两种水费。根据这次调研基层干群的反映,建议降低或取消基本水费,只收取计量水费,实行计量计价用水制,谁用水谁付费,减少土地流转中基本水费难以收缴的实际困难,减轻灌区不用水也要按田亩交基本水费的负担。

  4、整顿规范农资市场,稳定农资价格。建议政府的职能部门重点要对种籽、农药、化肥等主要农资生产厂家或企业严格价格控管或给予适当补贴,防止农资价格上涨,降低种粮成本,确保种粮农民的实际利益和效益。

  5、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农民和基层组织“三角债”的历史问题。据我们调查,鄢岗镇22个行政村,只有3个村不负债,有19个村群众欠村的要不上来,村里欠贷款无力偿还。我们实地考察了汪寨

  村,群众欠村的农业税、水费等达70万元,村里欠贷款加利息达80万元。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全县较为普遍。村级组织负债累累压力大影响正常工作,有的村为付欠贷利息,村干部连经乡镇批准的工资都领不到或领不全。

  拓展:土地调查的落实计划

  一、目的和意义

  统计和登记制度,提高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水平,满足国土资源管理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此次土地调查的目的全面查清目前我市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

  准确反映城乡土地利用现状,开展好第二次全市土地调查。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建立良好的土地市场秩序,深化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客观要求;编制规划、实施宏观调控、科学决策和落实各项土地严管措施的迫切需要,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调查内容

  (一)农村土地调查

  按照统一的土地调查技术标准,主要包括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农村土地权属调查。以乡镇为基本单位。以正射影像图为基础,实地调查全市城镇以外的每块土地的地类、位置、范围、面积、分布等利用状况,查清全市耕地、园地、草地、林地、农村居民点等各类土地的分布和利用现状,掌握不同坡度级别耕地的面积和分布状况;查清全市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公路、铁路、河流以及农、牧、渔场(含部队、劳改农场使用的土地)等国有土地的使用权状况;充分利用土地调查成果,加快推进土地登记发证,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

  (二)城镇土地调查

  查清城镇内部建设用地的使用权状况,主要指对城镇范围以内的土地开展大比例尺调查。依据地籍调查技术规程。确定城镇内部每宗土地的界址、范围、界线、数量、用途等;通过汇总分析,掌握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金融商业服务用地、房地产用地、开发园区等

  土地利用状况。

  (三)基本农田调查

  依据本行政区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市国土资源局组织。按照基本农田保护区(块)划定资料和调整资料,将基本农田保护地块(区块)落实至土地利用现状图上,统计汇总出各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的分布、面积、地类等状况,并登记上证、造册。

  (四)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

  以县(市)区为单位组织开展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按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标准。对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土地权属数据和基本农田等数据进行管理,满足县级日常变更等业务需要。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与国家和省联网的市、县级数据库。

  三、时间安排

  共分五个阶段进行:此次调查总的时间安排是从年月日开始至年月日结束。

  (一)准备、试点阶段

  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主要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编制调查实施方案和技术方案,开展队伍培训和试点工作。

  (二)调查阶段

  逐地块查清全市土地的位置、类型、面积、分布等利用状况;开展城镇土地调查,开展农村土地调查。完成城市建成区、县城所在地建制镇的城镇土地调查;开展基本农田调查,查清每一块基本农田的数量、分布和保护状况。

  (三)汇总阶段

  形成全市数据汇总成果;编制全市、乡(镇)村等系列土地利用图件、图集和各种专题图件(集)开展土地利用状况分析,汇总各乡镇街辖区内的各类土地利用数据以及基本农田和城镇建设用地等数据。编写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报告和专题报告。

  (四)数据库建设阶段

  完成包括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基本农田数据和城镇地籍调查数据的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开展数据库及信息系统建设。

  (五)时点变更阶段

  全市统一组织进行土地调查成果时点变更。汇总土地调查成果,建立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及时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

  全市每年进行一次土地变更调查,保持调查成果的现势性。

  四、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为加强组织领导。负责土地调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协调解决调查工作中的主要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负责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数据汇总、图件编制、数据库建设工作。

  (二)明确分工。本次调查工作时间紧。要求高,涉及面广。市国土资源局要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全国、全省土地调查总体方案,制订全市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联系,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共同完成调查工作任务。

  (三)落实经费。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精神。多方筹措资金,统筹安排,调查经费可以从土地出让金、新增建设有偿使用费中列支,确保调查经费足额到位,保证土地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确保质量。全市第二次土地调查要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规程进行。严格检查制度,确保土地调查的数据、图件与实地三者一致。

推荐访问:关于解决当前农村耕地撂荒问题的思考 撂荒 耕地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