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引领正确政治方向3篇

时间:2023-08-12 16:54:01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引领正确政治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意识形态教育

  从思想认识和教育实践上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引领作用的充分实现还受到很大的制约。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途径是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加强主阵地建设、加强社会思潮管控和强化外部环境保障。在此基础之上,建立包括知识教育维度、价值教育维度和素养教育维度的结构体系,以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

  标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

  高等院校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前沿阵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不仅仅是必要的,而且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思想认识上来看,目前一些高校对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性还比较缺乏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认知,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不足可能引起的后果及危害认识不够,从而也就没有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中的关键作用,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等等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从教育实践上来看,一些高校已经认识到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性,但对“如何引领”“引领方法”等还是基本停留于形式和口号上,比较缺乏宏观上的把握和战略方面的思考,尤其是引领的重点还不突出,针对性还不强,方式方法还比较单一,较长远的规划还是相对缺乏的。

  以上这两方面的因素,制约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引领作用的充分实现。众所周知,作为国家、社会的思想库、智力库、人才储备库,高校是当代各种社会思潮聚焦的场所,随着世界范围内学习和交流的日益密切,大学生已经成为西方社会进行渗透和争夺的首选对象。同时,高校作为网络信息的交互中枢,是网络信息世界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扩展延伸,这也就极大地增加了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和引领的难度。部分大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价值取向方面的扭曲、艰苦奋斗精神的淡化、诚信意识的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等问题。特别是部分大学生抱着实用主义的学习态度,对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够重视,从而导致理想信念模糊不清,这就很难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

  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基本途径

  第一,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来实现引领。很明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准,高校开设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充分发挥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渠道作用。国家教育部针对高校所设定的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和出发点的,目的在于面向大学生来传播、灌输马克思主义和社会

篇二: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引领正确政治方向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思政课引领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探讨

  作者:王洁

  来源:《科技资讯》2017年第31期

  摘

  要: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大学生意识形态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在全球化、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大学生意识形态面临了较大的挑战,由于大学生是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因此在思政课中做好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也是促进大学生长远发展的必要前提,因此,本文重点就分析了大学生所面临的意识形态挑战,并提出几点有针对性的思政课教育策略。

  关键词:思政课

  意识形态

  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7)11(a)-0161-02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文化已经渗透于我国文化之中,给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大学生作为吸收能力较强的群体,受到西方社会思潮的冲击更为明显,由于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主要接班人、思政课是培养大学生意识形态的主要课程,因此在思政课中加强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势在必行。

  1大学生所面临的意识形态挑战

  1.1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方文化的渗透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仅实现了经济层面上的互动,物质资源以及传统资本要素也流动起来,同时知识、信息、精神产品等众多文化领域内容的要素也出现了流动现象,因而当前出现了“文化流”。我国文化处于与西方文化互相渗透之中,虽然当前状态有助于我国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但是对于大学生而言,其意识形态安全性受到了影响,此时资本主义国家会借助自己在文化上存在的优势,从思想上影响到大学生意识形态,甚至还会出现文化侵略以及在各个领域渗透他国意识形态的现象,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文化受到威胁,学生在区分主流意识形态与多元思想时存在了较大的困难。

  1.2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不可否认市场经济发展给我国社会生产带来了积极影响,推动了社会进步,但同时市场经济发展以及变革势必会影响到人们精神世界[1]。一方面,由于人们在处理事件时更加重视经济建设,因而人们由认同过去以往统一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以及人生观的状态逐渐转为质疑的状态,大学生作为思想较为开放的群体,就形成了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思想观念也与以往产生了较大差异,甚至还出现了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个人局部利益主义、利己主义、索取主义

篇三: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引领正确政治方向

  

  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_

  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建议思考

  高校是散播和弘扬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场所,也是各种意识形态激烈交锋的前沿阵地。但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经历许多坎坷与挫折。这项工作必须依靠不断的实践来进行,虽然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大方向上把关,但是并没有一套系统而完整的意识形态工作理论作为指导。因此,我们必须正视高校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长期存在的现实问题,只有这些问题得到解决,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才能稳步推进。

  一、高校意识形态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淡化

  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正在出现淡化的情况,部分大学生刻意夸大我国快速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打开网络,到处可见歪曲真理,篡改传统,戏说历史、渲染阴暗、炒作虚幻的视频、热衷于揭历史伤疤,唯洋是瞻。当然,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尤其是高校,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说明我们的价值信仰和理想信仰仍然是值得深思的。

  (二)对于改革发展信心不足

  在“四个自信”中核心就是文化自信,这是关乎每个人的根本,大学生受西方思潮和现实困难影响,不能客观地看待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和科学地分析资本主义和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差距,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高校出现的读书无用论、关心眼前利益而不重长远利益等等,都是信心不足、道路不自信的一个折射。

  (三)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對高校意识形态产生影响

  随着互联网快速兴起,网络文化已经成为我国最为活跃的意识形态领域之一,网络文化形式多样,但是舆论反应不代表事情真相。有些夸张的声音,只是暗合了人们的心理感受。这种脱离事实的价值判断,必然对高校意识形态产生影响。使很多学生有意无视事实基本点,以道德名义对当事人进行“舆论审判”。这些问题都给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四)体制机制上不够完善

  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需要各部门、各学院以及全体教师的相互配合与密切协作。但目前有些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好的沟通协调机制。因此,要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形成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性互动体制。

  二、高校意识形态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市场经济发展淡化了政治意识

  意识形态作为观念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意识形态相关工作,也将受制于经济发展状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对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提高了重视,分配制度也不再是单一的按劳分配,多元化的分配方式,改变了人们传统的财富观,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重大影响。高校师生面临这些矛盾会产生一定的疑惑,很多人并没有真正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从而引发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质疑,以及对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淡化。

  (二)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存在误区

  随着高校学科设置的多样化,各类高校成员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了或多或少误解。总体来看,有四种错误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学术含量,单纯认为它的功能就是对于党的思想方针的宣传,否认了它的科学性。第二种观点认为,政治理论课只需要教授形式精彩,从而忽视了课程的内容。第三种观点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实际用途,觉得它是纯理论的学科,这种想法从本质上来说就是错误的,事实上,实践是理论的最高体现,认清实践的重要性对理论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从而更好地指导人们进行社会实践,同时这种观点还否定了实践教学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第四种观点认为,实践教学优于课堂教学,这种观点与前一种恰恰相反,认为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更好地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德育任务。这四种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错误观念,都阻碍着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发展。

  (三)全球化带来的多元文化激荡

  新时期,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给国家力量的各个方面带来了挑战,各国文化相互激荡。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是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但是他们向我国高校传播他们的主流意识形态,这对我国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形成一种考验。对我国高校意识形态进行悄然渗透,动摇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秘密,这种极端的手段是非常恶劣的。加之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些地区还比较落后,这就为部分学生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凿通了开口。

  (四)受教育对象的个性特点增大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难度

  现在高校大学生已接近00后,他们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出生的新时代青年,是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环境中长大的,在他们从小受的教育中缺乏有关理想信念、意识形态等政治思想性教育,他们所感受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并无二致,所以他们并不觉得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制度区别有多么重要。这无疑给高校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增加了难

  度。

  三、高校意识形态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坚定强化高校意识形态前沿阵地意识

  要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首先要对此有高度的重视,必须把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看待。高校作为各种思想潮流的交汇场所,如果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就容易导致错误思潮泛滥的现象,而高校青年学生由于其自身特点,极其容易受到影响,因此,必须深刻认识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紧迫性,把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进行建设。

  (二)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

  进行理论学习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为此,必须切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工作。

  首先要强化教材方面的建设,针对性地理清学科与教学体系与对学生理论教育目标的相互关系。

  第二,要发展提升教学方法。“三进”工作的贯彻执行情况与学校教学方法的好坏息息相关,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授课单调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课最主要的问题,并造成了非常不理想的授课效果。对思想理论课的改进需要充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坚持与时俱进。充分调动高校学生参与政治理论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创新发展“三进”工作的载体。“三进”工作关键在于落实到大学生的心里,而非表层的工作,这就需要依靠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同学们能够自觉学习。

  第四,在“三进”工作中坚持针对性,提升实效性。从学生的实际思想

  与学习方面的特点出发,进行有针对性地工作部署,回答大学生群体普遍关心及涉及到重要思想理论的问题,从观察并发现经常困扰大学生现实生活的问题出发,积极主动的解决这些矛盾问题。其中,增强“三进”工作实效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实例增强理论的普遍适用性,使大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涵并对当前亟待解决的具有突出矛盾的重点问题进行科学的、有信服力的、通俗易懂的解释。

  (三)努力提升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

  高校教师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任务、提升高等教育事业水平目标中当之无愧的主要力量。作为成功的老师,要使学生在政治高度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保持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面对社会发展中的复杂情况,当代社会需要更多能够传播正能量的大学教师。教师群体作为思想引领者,需要用合理的方式对于社会中出现的矛盾进行思考,并在进行客观评价之后给予解答。如果教师从根本上否定现行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思想上的根本错误,不利于社会发展,对学生的思想发展更是非常有害。

  (四)着力加强高校对网络媒体的运用与管理

  在现代社会中,网络媒体在现代人的社会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人们接收信息的重要渠道。但活跃的发展更需要有效的监管,加强高校对网络媒体的运用与管理是塑造意识工作的重要方面。高校只有积极参与到网络媒体的运营中,才有可能掌握意识形态建设的话语权。利用新媒体时代的有利条件进行思想教育宣传工作,要始终坚持把意识形态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必须坚定不移地恪守正確思想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与时俱进,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践行党中央的各项要求中引领高校政治思想意识,对校园网络空间的方方面面进行管理,加

  大监查力度以确保正确的引领方向。

  (五)全力打造一支维护意识形态的队伍

  维护高校正确的意识形态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的队伍。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首先急需将德育工作队伍的优化建设作为重点,要在建设中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强人员的综合素质,贯彻科学理论的指导,并对思想意识教育体系进行规范化地管理,保证队伍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也要注意人才的培养与进步,多创造培训与深造机会,使高校的专业队伍水平得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在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工作中成为一支素质出众、能力过硬、理论水平较高、学习能力强的“可靠、优秀、高水平”的专业化队伍。

推荐访问:加强意识形态教育 引领正确政治方向 意识形态 引领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