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规范10篇

时间:2023-08-13 10:54: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规范

  

  《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规范》

  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标准的目的及意义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XX】32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中办发【2018】1号)、《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豫发【20XX】31号)等文件精神,为认真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安委办【20XX】3号)、《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XX】11号)和河南省《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开展城市生产安全事故灾难风险评估,建立完善覆盖城市生产、生活、运营各方面,贯穿城市规划、建设、运行、发展等各环节的全方位、全过程的城市安全生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明确城市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风险管控主体,落实管控措施,河南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启动了本标准的制定。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

  本标准的编制对加强城市安全源头治理、健全城市安全防控机制,构建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提升城市安全监管效能,提高城市运行安全保障信息化水平,推进我省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

  二、任务来源及编制原则和依据

  (一)任务来源

  根据河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18年工作要点任务台账》和《2018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任务台账》的要求,我省试点城市的安全风险评估及其研究工作由河南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我院”)来承担。根据研究课题总体安排,需要制定河南省地方标准《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规范》。为此,我院安排专业人员,成立了标准编制组,并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

  2018年7月31日,我院向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了制定《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规范》河南省地方标准的立项申请,2018年10月26日,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以豫质监标发【2018】1/1335号文件《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8年第二批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进行了立项申请批复,项目编号20182210093,起草单位为河南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提出部门为河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归口部门为河南省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

  (二)编制原则

  本标准的编制遵循“统一性、协调性、适用性、一致性、规范性”的原则。本标准按照GB/T1.1-20XX《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和规定制定。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

  本标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及风险管理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保持统一、协调、一致。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

  本标准力求体现当前我国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工作的研究水平,对我省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工作做出规范性要求。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

  (三)编制依据

  本《标准》制定过程中主要依据的标准如下:

  1.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2.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3.GB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还参考了如下参考资料:

  1.GB/T23694风险管理

  术语

  2.GB/T24253风险管理

  原则与实施指南

  3.GB/T27921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技术

  4.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5.GB/T33000-20XX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6.GB35181-20XX重大火灾隐患判定办法

  7.ISO3100风险管理标准

  8.DB37/T2882—20XX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9.DB41/T1645区域安全风险评估规范

  10.DB41/T1646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

  2/111.《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安委办【20XX】3号,20XX年4月28日)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镀。

  1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级政府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XX】64号,20XX年8月12日)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縈。

  13.《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XX】11号,20XX年10月9日)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槠。

  14.《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的通知》(豫政办【20XX】198号,20XX年11月30日)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買。

  1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XX】32号,20XX年12月9日)渗釤呛俨匀谔鱉调硯錦。渗釤呛俨匀谔鱉调硯錦鋇。

  16.《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全面加强安全生产源头管控和安全准入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委办【20XX】7号,20XX年2月6日)铙誅卧泻噦圣骋贶頂廡。铙誅卧泻噦圣骋贶頂廡缝。

  17.《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豫发【20XX】31号20XX年12月11日)擁締凤袜备訊顎轮烂蔷。擁締凤袜备訊顎轮烂蔷報。

  18.《煤矿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国家安全生产家督管理总局令第85号,20XX年12月3日)贓熱俣阃歲匱阊邺镓騷。贓熱俣阃歲匱阊邺镓騷鯛。

  19.《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金属非金属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XX】98号,20XX年9月1日)坛摶乡囂忏蒌鍥铃氈淚。坛摶乡囂忏蒌鍥铃氈淚跻。

  20.《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和<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XX】121号,20XX年11月13日)蜡變黲癟報伥铉锚鈰赘。蜡變黲癟報伥铉锚鈰赘籜。

  21.《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XX版)>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XX】129号,20XX年11月30日)買鲷鴯譖昙膚遙闫撷凄。買鲷鴯譖昙膚遙闫撷凄届。

  2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2018年1月7日)

  23.《河南省政府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实施意见》(2018年8月22日)

  3/1三、编制过程

  (一)前期准备

  2018年2月份全省安全监管系统工作会召开后,根据河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18年工作要点任务台账》、《2018年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任务台账》和《安科院2018年工作要点任务台账》,我院及时组建了由院长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及其研究课题组”,广泛收集学习了有关城市安全发展和安全风险评估及其研究方面的法律法规、研究成果、经验总结和文献资料580余份,积极参与我省《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起草和意见征集,并组织课题组人员学习、研讨和培训。綾镝鯛駕櫬鹕踪韦辚糴。綾镝鯛駕櫬鹕踪韦辚糴飙。

  2018年5月23日,课题组组织召开安全风险评估及其研究首次会议。会议议定了《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及其研究课题总体安排计划表(草案)》和河南省地方标准《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规范》编写提纲。驅踬髏彦浃绥譎饴憂锦。驅踬髏彦浃绥譎饴憂锦諑。

  2018年6月4日,课题组组织召开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及其研究第二次会议。会议集中听取了前一阶段对所收集文献资料学习了解后自己的所思所想和疑问困惑,部署了下一阶段的工作。猫虿驢绘燈鮒诛髅貺庑。猫虿驢绘燈鮒诛髅貺庑献。

  2018年6月7日至6月9日,课题组核心工作组部分成员到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研究院、广州市安监局考察学习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工作。锹籁饗迳琐筆襖鸥娅薔。锹籁饗迳琐筆襖鸥娅薔嗚。

  (二)标准起草

  2018年7月10日至7月30日,课题组核心工作组依据编写提纲起草了《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导则(草案)》。構氽頑黉碩饨荠龈话骛。構氽頑黉碩饨荠龈话骛門。

  2018年8月21日,课题组组织召开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及其研究第三次会议,根据调研学习情况,总结回顾自己的前期工作,并针对编制完成的河南省地方标准《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导则(草案)》及课题的具体实施进行了讨论。按照GB/T1.1-20XX《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对标准编写结构、内容进行了统一。对“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等进行了系统梳理,以求规范、统一;对各章节、条款的表述内容和表达方式,进行了统一化要求,部署了相应的修改任务。輒峄陽檉簖疖網儂號泶。輒峄陽檉簖疖網儂號泶蛴。

  4/12018年9月7日,河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召开了河南省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座谈研讨会。会议审议和论证了课题组起草的《河南省试点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总体方案》和河南省地方标准《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规范(草案)》,与会专家围绕目前城市安全风险评估的经验及教训、重点和难点、关键技术和方法以及风险评估的范围界定、对象选择、整体风险判定准则的确定、信息采集技术与方法等技术难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讨,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与会的试点城市代表也就下一步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和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尧侧閆繭絳闕绚勵蜆贅。尧侧閆繭絳闕绚勵蜆贅瀝。

  2018年10月10日,课题组组织召开了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及其研究第四次会议,审议编制完成的河南省地方标准《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导则(工作组讨论稿)》,分别提出修改意见,对部分章、条内容又进行了统一归并,并进行了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使用培训。识饒鎂錕缢灩筧嚌俨淒。识饒鎂錕缢灩筧嚌俨淒侬。

  2018年10月22日至26日,课题组核心工作组部分成员前往福州、泉州考察学习,观摩和吸取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做法。凍鈹鋨劳臘锴痫婦胫籴。凍鈹鋨劳臘锴痫婦胫籴铍。

  2018.10.30.课题组组织召开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及其研究第五次会议,审议编制完成的河南省地方标准《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导则(征求意见稿初稿)》。恥諤銪灭萦欢煬鞏鹜錦。恥諤銪灭萦欢煬鞏鹜錦聰。

  2018.11.7.课题组组织召开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及其研究第六次会议,审定编制完成的河南省地方标准《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导则(征求意见稿)》。鯊腎鑰诎褳鉀沩懼統庫。鯊腎鑰诎褳鉀沩懼統庫摇。

  三、主要内容的确定

  本标准从结构上分为正文14章、附录3个两大部分。明确了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规定了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的基本原则与目标、组织形式、评估流程、前期准备、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评估报告、风险沟通和记录、风险监测反馈与更新、风险管控等方面的要求。硕癘鄴颃诌攆檸攜驤蔹。硕癘鄴颃诌攆檸攜驤蔹鸶。

  (一)范围

  根据前期调研和城市风险评估工作的需要,本标准将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的范围界定为城市工业企业、城市人员密集场所、城市公共设施的固有风险和由自然灾害因素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风险的行业性/区域性安全生产风险评估。阌擻輳嬪諫迁择楨秘騖。阌擻輳嬪諫迁择楨秘騖輛。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列举了依据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和《危5/1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氬嚕躑竄贸恳彈瀘颔澩。氬嚕躑竄贸恳彈瀘颔澩纷。

  (三)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对涉及到的事件、风险、风险源、风险水平、城市安全生产风险、类别风险、点位风险、风险辨识、风险描述、风险分析、风险预测、风险准则、风险评价、风险等级、风险评估、风险集成、风险管控、脆弱性、利益相关者、风险矩阵、剩余风险、风险管理评审等术语进行了定义。釷鹆資贏車贖孙滅獅赘。釷鹆資贏車贖孙滅獅赘慶。

  3.1、3.2、3.3、3.9、3.12、3.14、3.15、3.16、3.19、3.20、3.21、3.22直接引用了GB/T23694-20XX《风险管理术语》中4.5.1.3、2.1、4.5.1.2、4.5.1、4.3.1.3、4.6.1.8、4.4.1、4.7.1.5、4.2.1.1、4.6.1.7、4.8.1.6、4.8.2.6的定义。怂阐譜鯪迳導嘯畫長凉。怂阐譜鯪迳導嘯畫長凉馴。

  3.4是根据本标准涉及内容,参考结合国家推荐标准《公共安全风险评估技术规范》(送审稿)2.5改写的定义。谚辞調担鈧谄动禪泻類。谚辞調担鈧谄动禪泻類谨。

  3.5、3.8、3.13、3.17是根据GB/T23694-20XX《风险管理术语》2.1、4.5.1、4.7.1、4.8.1.1改写的定义。嘰觐詿缧铴嗫偽純铪锩。嘰觐詿缧铴嗫偽純铪锩癱。

  3.6和3.7是在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对已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城市进行了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定义而成。

  3.10、3.11、3.18是根据本标准涉及内容,参考结合国家推荐标准《公共安全风险评估技术规范》(送审稿)2.9、2.10、2.18,根据GB/T23694-20XX《风险管理术语》4.6.1、4.6.1.6改写的定义。熒绐譏钲鏌觶鷹緇機库。熒绐譏钲鏌觶鷹緇機库圆。

  (四)评估工作基本原则与目标

  按照《安全生产法》的相关规定,以及《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安委办【20XX】3号)、《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XX】11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XX】32号)、《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豫发【20XX】31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中办发【2018】1号),《河南省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实施意见》中的相关评估原则规定,充分吸取已经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评估研究的中国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深圳城市公共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在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评估的成功经验,总结提炼出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的原则为:风险量化原则、网格化原则、整体性原则、分级分类原则、动态性原则。鶼渍螻偉阅劍鲰腎邏蘞。鶼渍螻偉阅劍鲰腎邏蘞阕。

  根据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工作的目的,本标准确定三项工作目标。分别为:1.开展城市安全6/1现状调查与风险分析,摸清城市各类安全风险源,特别是重大风险底数;2.开展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分级,综合反应城市安全风险总体情况、风险类别、风险分布、风险等级;明确城市重大风险管控主体,提出城市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对策措施建议,形成《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报告》;3.定制开发城市安全风险管理系统信息平台,建立城市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城市安全风险电子地图。纣忧蔣氳頑莶驅藥悯骛。纣忧蔣氳頑莶驅藥悯骛覲。

  (五)评估工作组织形式

  为了保证风险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考察的基础上,本标准对风险评估工作的组织形式做了相应的要求,通过委托评估城市政府相关部门的深度参与和第三方的引导、组织、总结、分析和现场调研,相关部门人员集体头脑风暴、访谈沟通,以有效管控风险为目,形成科学、公正的评估结论,提出各部门认可、有针对性的城市安全风险管控措施。颖刍莖蛺饽亿顿裊赔泷。颖刍莖蛺饽亿顿裊赔泷涨。

  (六)评估流程

  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工作流程包括前期准备、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分级)、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和风险沟通与记录、风险监测反馈与更新等步骤。其中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分级)是评估的核心内容。而风险沟通和记录应贯穿于风险评估的全过程。风险监测反馈与更新要求在首轮风险评估后,适时评估存量危险源风险等级变化情况,并补充完善新识别的增量危险源,实现风险动态更新,更好的为城市安全生产服务。濫驂膽閉驟羥闈詔寢賻。濫驂膽閉驟羥闈詔寢賻減。

  (七)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工作包括界定评估范围、资料收集、现场调研、确定评估依据和方法、编写评估实施方案/指南几个部分。銚銻縵哜鳗鸿锓謎諏涼。銚銻縵哜鳗鸿锓謎諏涼鏗。

  ——界定评估范围

  因为每个城市有各自的不同特点,评估的重点也不尽相同。比如北方城市天气寒冷就应考虑到防寒防冻,南方城市就应考虑到台风等恶劣天气的影响。拥有轨道交通的城市就应该考虑到地下交通系统的风险特性,旅游城市就应多考虑到旅游景点在假期人流量比较大时带来的风险等。所7/1以评估前期应该根据评估对象、要求及特定的时间空间特点确定评估范围,一般情况下评估范围应涵盖城市工业企业、城市人员密集场所、城市公共基础设备设施和其他城市风险。挤貼綬电麥结鈺贖哓类。挤貼綬电麥结鈺贖哓类芈。

  ——资料收集

  资料数据收集是开展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工作的基础,没有详实的资料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无从谈起,数据的真实性、详细程度是安全风险评估中最基础的部分,涉及评估结果是否科学有效的关键,因此此项工作非常重要。在本条款中具体提出了收集资料数据的类别和要求。赔荊紳谘侖驟辽輩袜錈。赔荊紳谘侖驟辽輩袜錈極。

  ——现场调研

  现场调研的目的在于使风险得到充分的识别以及风险等级的确定更加合理。本条款从两个层面提出现场调研走访的重点内容。塤礙籟馐决穩賽釙冊庫。塤礙籟馐决穩賽釙冊庫麩。

  ——评估依据和方法

  本条款提出了风险评估工作开展的依据,并明确了风险评估方法选择的原则要求。

  ——评估工作实施方案/指南

  为确保评估工作顺利有效开展,本条款对评估工作方案/指南的编写要求进行了明确。

  (八)风险辨识

  风险辨识包括类别风险和点位风险辨识。为实现风险辨识的全面性、准确性,本条款规定了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风险辨识的范围、内容、程序和方法裊樣祕廬廂颤谚鍘羋蔺。裊樣祕廬廂颤谚鍘羋蔺递。

  (九)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是风险评估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风险分析不准确会直接影响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在参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本条款明确了风险分析的内容和依据、分析方法的选择、风险水平的判定等内容。仓嫗盤紲嘱珑詁鍬齊驁。仓嫗盤紲嘱珑詁鍬齊驁絛。

  (十)风险评价(分级)

  风险评价是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的重要一环,也是风险评估结果呈现方式的一种表征。根据国家关于风险等级的划分原则,本条款阐述了风险评价(分级)的基本要求、风险等级确定的方法、风险结果判定的原则。绽萬璉轆娛閬蛏鬮绾瀧。绽萬璉轆娛閬蛏鬮绾瀧恒。

  (十一)风险评估报告

  评估报告是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结果最终的呈现形式,应全面、概括地反映风险评估的全部8/1工作。因此,本条款对风险评估报告的编制原则、主要内容、评审与公开做出了规定。骁顾燁鶚巯瀆蕪領鲡赙。骁顾燁鶚巯瀆蕪領鲡赙骠。

  (十二)风险沟通和记录

  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是一项需要多个部门、多个行业协调配合完成的工作。风险沟通和记录贯穿于前期准备、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评估报告编制等风险评估工作的全过程。本条款规定了风险沟通和风险记录的侧重点以及呈现形式。瑣钋濺暧惲锟缟馭篩凉。瑣钋濺暧惲锟缟馭篩凉貿。

  (十三)风险监测、反馈与更新

  考虑到风险的动态变化性,本条款提出了风险监测、反馈与更新的基本要求。

  (十四)风险管控

  风险管控是风险评估的目的,是风险评估的落脚点,也是风险评估的意义所在,与风险评估紧密相连,不能分割。因此,本条款对风险评估结果的应用和成果转化做出了原则规定。鎦诗涇艳损楼紲鯗餳類。鎦诗涇艳损楼紲鯗餳類碍。

  (十五)

  附录

  本标准提供了规范性附录“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流程图”和“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范围详细分类示例”、“常用风险分析方法及其适用性”,目的在于统一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工作的流程、范围和方法。栉缏歐锄棗鈕种鵑瑶锬。栉缏歐锄棗鈕种鵑瑶锬奧。

  四、与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为新制订的河南省地方标准,是对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工作的规范,与现行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无冲突和不一致之处。辔烨棟剛殓攬瑤丽阄应。辔烨棟剛殓攬瑤丽阄应頁。

  五、标准实施的建议

  本标准充分考虑了我省城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现状水平和要求。标准颁布执行后,将为我省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科学依据,可以指导各城市开展相应的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工作,促进我省城市安全发展。峴扬斕滾澗辐滠兴渙藺。峴扬斕滾澗辐滠兴渙藺诈。

  9/1标准制定课题组

  2018年11月07日

  10/10

篇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规范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规范

  一、评估目标和原则

  (一)评估目标

  1、全面排查、评估城市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事故灾难类安全风险,特别是重大风险,摸清城市安全生产现状。

  2、找准城市安全生产风险源头和重点管控的区域、行业和企业,明确城市各区域风险分布及各行业的风险构成,建立城市安全生产风险数据库,绘制城市安全生产风险电子地图。

  3、按照突出源头和系统、兼顾长远与近期的原则,找出城市各类安全生产风险源在安全监管中存在的共性/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二)评估原则

  1、突出固有风险原则

  基于突出固有风险的原则,体现了风险管理的理念,易于找出风险管控的重点,便于优化各级监管部门有限的人力财力投入;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使评估结论更加侧重于找出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源头,保持固有风险等级的相对固定。

  2、整体性原则

  不同行业领域的事故原因和事故特点具有交叉性和关联性,通过事故原因分析和行业风险因素分析,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对安全风险的影响和各种次生、衍生灾害因素,将相近的行业领域关联在一起注重运用综合分析手段进行整合分析,提高城市安全发展规划的整体性和集约性,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3、网格化原则

  在地理位置上将城市划分为对应的网格,结合城市发展规划、行业区域规划、不同层级相关单位职能划分,以网格为单位划分为企业“点”、行业“线”、区域“面”等层次。网格化原则一方面考虑了城市区域发展特点,另一方面适应了当前条块结合的政府安全生产监管模式。通过网格化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有助于找准不同区域的风险构成和突出问题,便于开展针对性地管控。

  4、动态性原则

  继承、运用已开展的城市各类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结果,对新增或存在的空白和模糊区域/领域进行补充调研和评估,实现风险动态管理和持续更新。

  二、评估范围和对象

  1、应依据评估目标、评估原则以及特定时间、空间要求,确定风险评估2的区域和对象。

  2、按照网格化原则,风险评估的区域范围可以是一个区县、一个街镇(功能园区),也可以是城市整体。

  3、一般情况下,风险评估对象应涵盖城市工业企业、城市人员密集场所、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等事故灾难类城市安全风险源,并关注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风险。风险评估对象分类参见附录A。

  三、评估流程和要求

  (一)评估流程

  风险评估工作包括计划与准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分级、风险管控措施制定、风险评估报告编制。风险评估工作流程图见附录B。

  (二)计划与准备

  1、方案策划

  (1)评估的参与各方应协商确定评估目的、对象与范围,并据此策划编制整体工作方案和专项实施方案(如信息采集方案、调研核实方案、专题培训方案、评估工作指南等),其主要内容包括:

  a)团队组织:包括评估团队(含专家团队)成员、组织结构、角色、责任等内容;

  b)计划制定:包括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含风险评估的基本要素与结论3)、工作内容、工作程序、责任分工、时限要求等内容;

  c)基础表格:包括基层政府信息采集表、行业管理部门信息采集表、企业点位风险信息采集表、生产安全事故数据信息采集表、应急能力信息采集表等。

  (2)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可根据评估时间要求、预期效果及获取资料情况等,收集研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当地政府有关文件,初步选择适当的风险评估方法及评估模型、指标。

  (3)组织开展包括参与各方主要负责人和信息系统/平台管理员、信息填报人员、联络员在内的专题培训和动员部署,明确信息采集的内容、方法、上报审核程序、现场配合方式等。

  2、信息采集

  (1)城市各级政府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提供评估范围内相关评估对象的底数清单,并按照规定的数据格式进行数据收集。

  (2)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宜定制开发专门的信息平台,借助各行业领域综合信息系统/平台,全面收集与风险评估相关的数据和内外部信息资料,包括但不限于:

  a)城市辖区内近几年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数据及其总结分析资料;

  b)城市相关专项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布局情况;

  c)城市工业、人员密集场所、公共设施等安全生产基础因素分布情况;

  d)城市安全生产风险控制能力、应急能力基础现状以及受影响人群的风险意识等;

  e)城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成效和经验教训;

  f)城市辖区存在的暴雨、内涝、滑坡、塌陷等可能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自然/地质灾害风险现状;

  g)国内外相关研究报告、技术标准、文献,以及典型事故案例、调查分析资料等;

  h)风险基本信息,包括风险源名称、所属风险源类别、行政区划、所属行业、行业监管部门、负责人、联系电话等;

  i)风险特征简述,包括固有风险客观数据描述、可能造成的事故类型以及周边敏感目标分布等;

  j)风险控制现状情况,包括现有工程、技术、管理、个体防护和应急等措施。

  3、现场调研

  (1)走访座谈

  a)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宜按照“区域全面覆盖、逐级深入座谈、重5点现场走访”的调研方针,依据填报的信息数据资料,采取座谈交流、查阅资料、函件征询、重点目标现场踏勘与拍照取证的方式,自上而下逐层级开展走访座谈。

  b)针对城市所辖基层政府:重点了解辖区内发展定位、产业结构、安全生产总体现状和各类风险源地理分布情况、重点关注的风险源(含重大危险源)及其管控情况、生产安全事故数据统计分析情况,收集基层政府在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和应急救援中的经验做法、突出问题和改进建议,核实报送的风险源信息数据。

  c)针对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重点了解主管行业领域内的专项规划、产业发展规划、重点监管的企业和场所、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统计资料与调查分析报告、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档案记录、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应急救援队伍与物资装备、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安全生产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等信息,收集行业管理部门在履行行业安全生产监管职责方面的经验做法、突出问题和改进建议,核实报送的风险源信息数据。

  (2)现场核实

  a)核实资料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包括风险源基本信息是否准确完整、风险特征描述是否与现场实际相符等。

  b)对可能存在火灾、爆炸等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风险的工艺设备设施等关键部位进行拍照摄像,建立风险档案。

  c)对城市所辖基层政府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送的风险源信息的一致性进行核实校对。

  (三)风险识别

  1、风险识别范围与内容

  (1)类别风险识别

  a)对行业领域历史事故数据、风险管控现状等进行统计分析,把握不同类别风险源的时间、空间分布规律,初步识别出可能引发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风险名称。

  b)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专家座谈,最大限度地辨识及确定对于城市安全生产具有重要影响的所有关键性类别风险源和风险重要度排序,形成类别风险源清单。

  (2)点位风险识别

  a)在类别风险识别的基础上,确定辖区和行业领域内生产安全事故风险的点位风险源数量及分布规律,建立类别风险源与点位风险源的逻辑对应关系。

  b)针对辖区相关部门、生产经营单位报送的风险源清单,按规定分别从危险物质数量、危险工艺、设备设施、从业人数、周边敏感目标分布、是否会对社会公共区域造成严重影响及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程度等方面设定辨识标准。

  c)全面辨识风险的类型、发生部位、时间、原因和影响因素、形式、对象及其潜在后果,形成点位风险源清单。

  2、风险识别的方法

  (1)应按照风险的特点和类型选择适合的风险识别方法。

  (2)风险识别时,可使用以下一种或几种方法的组合:询问与交流、现场检查、查阅有关记录、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检查表法(SCL)、头脑风暴法(BS)、流程图法、系统分析法、场景分析法、综合推断法、其他。

  (四)风险分析

  1、风险分析内容和依据

  (1)应基于突出固有风险和整体性的原则,针对识别出的类别风险和点位风险,从诱发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进行分析,并确定风险水平。

  (2)事故发生可能性取决于系统自身承受能力和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等。其基本分析步骤包括:

  a)明确受影响对象。根据风险识别结果,明确某一风险可能影响的具体对象,包括与风险源接触和周边敏感的人群、设施、系统、环境等的数量、分布情况;

  b)分析各类受影响对象的风险承受能力。通过各类情况分析报告、专家会商和专项调研等方式,分析各类受影响对象的物理属性、心理属性等特点,判断其风险承受能力的大小。例如,对人群的风险承受能力可从心理素质、防灾应急知识、经济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对设施的风险承受能力可从抗外力能力、安全设施是否充分等方面进行分析。

  (3)事故产生后果严重程度取决于对风险的事前和事后控制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a)常态管理水平:包括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情况、设施设备运行水平、工程技术措施落实情况以及预测预警能力;

  b)应急管理水平:包括应急组织体系、应急预案体系、应急资源保障水平(人力、物力、财力、技术能力)、监测预警能力、应急响应能力、应急抢险处置能力、人员疏散与避险能力、应急恢复能力等;

  c)宣传教育培训:包括对内部人员的日常安全教育培训和对周边受影响对象的应急常识宣传教育;

  d)其他。

  (4)在行业领域,利用可累加的风险指标,如潜在生命损失指标,分析各行业在评估范围内的风险源分布,明确各行业的较大及以上事故风险区和行业整体风险。

  (5)在区域方面,通过各类风险源的风险分析,对不同区域各类风险源引发重大事故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叠加分析,确定各区域的风险等级构成和区域整体安全风险水平。

  (6)类别风险源分析主要依据以下数据资料:

  a)行业领域风险系数、风险源数量、种类、危险特性等;

  b)相关经验和管理部门及专家的判断;

  c)现有行业监管现状分析资料;

  d)相关研究文献。

  (7)点位风险源分析主要依据以下数据资料:

  a)国内外、辖区同类事故类型、数量、分布、事故损失等的统计资料和典型事故模拟分析数据;

  b)关键部位、环节安全防控技术现状;

  c)专家现场检查反馈意见;

  d)安全管理现状,包括资质证照、检测检验报告、对执法监察响应态1度以及执法处罚情况等;

  e)相关文献研究。

  (8)风险分析时,还应考虑以下方面:

  a)是否会引发次生风险、衍生风险等;

  b)风险预测的可信度、预测前提以及假设的敏感性;

  c)专家意见的分歧;

  d)分析模型的局限性;

  e)其他。

  2、风险分析方法

  (1)定性分析

  1)下列情况采用定性分析:

  a)作为初选,以决定此风险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b)使用定性分析便可做出决策,不需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c)没有足够的资料和资源进行定量分析或无法赋值。

  2)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包括:检查表法(SCL)、类比法、现场调查法、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BS)、故障类型与影响分析法(FMEA)、经验分析法及其他。

  11(2)半定量分析

  常用的半定量分析方法包括:风险矩阵法(LS)、层次分析法(AHP)、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影响图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ETA)、事故树分析法(FTA)、历史演变法及其他。

  (3)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可利用模型模拟、试验研究或历史数据外推等方法。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概率法、危险指数法(RR)、综合评分法、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DOW)、IC公司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标法、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灰色理论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机事故后果模拟分析法及其他。

  (五)风险分级

  1、将风险分析过程中得出的风险水平与既定的风险分级标准进行比较,确定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4个风险等级,分别用红、橙、黄、蓝4种颜色进行标识。

  2、当数据不足时,根据风险分析过程中推断出的风险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严重性,可采用风险矩阵法等方法,确定风险等级。

  (六)风险管控措施制定

  1、风险控制措施应依据城市安全生产风险分布、风险构成和风险等级,12从工程、技术、管理、个体防护和应急等方面合理选择,可以是单一控制措施,也可以是多种控制措施的组合。

  2、在风险控制措施实施前,可组织相关专家对其全面性、合理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以及是否会引发新的城市安全风险等进行论证。

  (七)风险评估报告编制

  1、一般要求

  风险评估报告应全面、概括地反映风险评估过程的全部工作,并满足下列要求:

  a)文字简洁、数据准确;

  b)图表规范、结论明确;

  c)附件、附录、附表完整;

  d)利于阅读和审查。

  2、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

  (1)风险评估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概述(包括目的意义、评估范围、评估原则、评估依据、评估流程等);

  b)城市总体情况介绍(包括基本情况、发展规划、生产安全事故情况13及区域、行业风险概况等);

  c)风险评估单元划分及典型事故场景辨识;

  d)分单元对各点位风险源进行分析评估分级;

  e)对类别风险源进行叠加分析,明确城市整体风险等级、区域风险分布和行业风险构成;

  f)综述城市安全生产面临的整体性/突出问题;

  g)从城市安全运行的体制机制建设和风险应对与处置方面提出管控措施与建议;

  h)附件。

  (2)不同城市、区域或行业评估内容有不同的侧重点,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或补充。

  14附录A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对象分类

  表A.1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对象分类

  类别

  分类内容

  包括各类具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物质和能量且易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工业企业。主要涵盖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危险化学品储存经营企业;城市工使用、储存危险化学品达到一定数量的工矿商贸企业;民用爆炸物品和烟业风险

  花爆竹仓库;液化石油气(LPG)、压缩天然气(CNG)、液化天然气(LNG)加气站场/储配站场;加油站;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港口码头/铁路货运站/机场货运危化品堆场;涉氨、涉氯企业;粉尘涉爆企业;锂离子电池生产、加工及储存企业;电镀企业;气瓶充装企业;新能源充电包括人群高度集中、流动性大,易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的场所。

  城市人员密集场所风险

  主要涵盖学校及托幼机构;养老机构、福利院及救助站;人流量大的医院、公共娱乐场所、体育场馆、博物院(馆)、图书馆(购书中心)、旅游景区(点)、宗教活动场所;宾馆、饭店和餐饮场所;大型商场(含地下商城)、专业市场、城市综合体;公路客运站、铁路客运站、地铁枢纽站、口岸、客运码头、民用机场;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劳动密集型企业;城包括影响城市正常生产、生活的各类重要设施、设备及城市生命线工程。城市公共设施风险

  主要涵盖管线管廊(城镇燃气、油气长输管道、供排水、供暖、供电、通讯等);桥梁(含高架桥、立交桥)、隧道(含高速公路隧道);城市公共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长途道路客运(客运班车、旅游包车)、公路交通(重型货车、建设施工单位散装物料车、校车等重点交通运输设备设施)、水上交通(商船、游船、渡船、渔业船舶);垃圾受纳场(15其他城市风险

  附录B不属于以上三类的城市安全生产风险,如因坍塌、滑坡、沉降、塌陷、地裂缝、泥石流、暴雨等而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危险边坡、地质灾害点、城市内涝点;老旧电梯及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河道上盖建筑、暗渠化河道、老旧建筑(含历史违法建筑);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玻璃幕墙、户外广告牌;交通事故易发、多发路段等。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工作流程图

  16计划与准备

  风险识别

  固

  有

  点位风险识别

  类别风险识别

  固

  风

  险

  沟

  通

  与

  记

  风险分析

  点位风险分析

  类别风险分析

  确定风险水平

  录

  有

  风

  险

  监

  测

  、反

  馈

  与

  更新

  风险分级

  与既定的风险准则进行比较

  进行风险排序,确定风险等级

  风险管控措施制定

  风险评估报告编制

  图B.1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工作流程图

  17

篇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规范

  

  《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规范》

  《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规范》

  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标准的目的及意义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6】32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中办发【2018】1号)、《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豫发【2017】31号)等文件精神,为认真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安委办【2016】3号)、《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和河南省《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开展城市生产安全事故灾难风险评估,建立完善覆盖城市生产、生活、运营各方面,贯穿城市规划、建设、运行、发展等各环节的全方位、全过程的城市安全生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明确城市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风险管控主体,落实管控措施,河南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启动了本标准的制定。

  本标准的编制对加强城市安全源头治理、健全城市安全防控机制,构建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提升城市安全27.ISO31000风险管理标准

  8.DB37/T2882—2016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9.DB41/T1645区域安全风险评估规范

  10.DB41/T1646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

  11.《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安委办【2016】3号,2016年4月28日)

  1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级政府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6】64号,2016年8月12日)

  13.《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2016年10月9日)

  14.《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的通知》(豫政办【2016】198号,2016年11月30日)

  1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6】32号,2016年12月9日)

  16.《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全面加强安全生产源头管控和安全准入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委办【2017】7号,2017年2月6日)

  17.《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豫发【2017】31号2017年12月11日)

  18.《煤矿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国家安全生产家督管理总局令第85号,2015年12月3日)

  19.《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金属非金属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7】98号,2017年9月1日)

  20.《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和<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7】121号,2017年11月13日)

  21.《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17版)>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17】129号,2017年11月30日)

  2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2018年1月7日)

  23.《河南省政府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实施意见》(2018年8月22日)

  三、编制过程

  (一)前期准备

  2018年2月份全省安全监管系统工作会召开后,根据河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18年工作要点任务台账》、《2018年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任务台账》和《安科院2018年工作要点任务台账》,我院及时组建了由院长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及其研究课题组”,广泛收集学习了有关城市安全发展和安全风险评估及其研究方面的法律法规、研究成果、经验总结和文献资料580余份,积极参与我省《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起草和意见征集,并组织课题组人员学习、研讨和培训。

  2018年5月23日,课题组组织召开安全风险评估及其研究首次会议。会议议定了《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及其研究课题总体安排计划表(草案)》和河南省地方标准《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规范》编写提纲。

  2018年6月4日,课题组组织召开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及其研究第二次会议。会议集中听取了前一阶段对所收集文献资料学习了解后自己的所思所想和疑问困惑,部署了下一阶段的工作。

  2018年6月7日至6月9日,课题组核心工作组部分成员到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研究院、广州市安监局考察学习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二)标准起草

  2018年7月10日至7月30日,课题组核心工作组依据编写提纲起草了《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导则(草案)》。

  2018年8月21日,课题组组织召开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及其研究第三次会议,根据调研学习情况,总结回顾自己的前期工作,并针对编制完成的河南省地方标准《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导则(草案)》及课题的具体实施进行了讨论。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对标准编写结构、内容进行了统一。对“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等进行了系统梳理,以求规范、统一;对各章节、条款的表述内容和表达方式,进行了统一化要求,部署了相应的修改任务。

  2018年9月7日,河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召开了河南省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座谈研讨会。会议审议和论证了课题组起草的《河南省试点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总体方案》和河南省地方标准《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规范(草案)》,与会专家围绕目前城市安全风险评估的经验及教训、重点和难点、关键技术和方法以及风险评估的范围界定、对象选择、整体风险判定准则的确定、信息采集技术与方法等技术难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讨,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与会的试点城市代表也就下一步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和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发表了不同的见解。

  2018年10月10日,课题组组织召开了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及其研究第四次会议,审议编制完成的河南省地方标准《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导则(工作组讨论稿)》,分别提出修改意见,对部分章、条内容又进行了统一归并,并进行了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使用培训。

  2018年10月22日至26日,课题组核心工作组部分成员前往福州、泉州考察学习,观摩和吸取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做法。

  2018.10.30.课题组组织召开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及其研究第五次会议,审议编制完成的河南省地方标准《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导则(征求意见稿初稿)》。

  2018.11.7.课题组组织召开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及其研究第六次会议,审定编制完成的河南省地方标准《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导则(征求意见稿)》。

  二、主要内容的确定

  本标准从结构上分为正文14章、附录3个两大部分。明确了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规定了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的基本原则与目标、组织形式、评估流程、前期准备、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评估报告、风险沟通和记录、风险监测反馈与更新、风险管控等方面的要求。

  (一)范围

  根据前期调研和城市风险评估工作的需要,本标准将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的范围界定为城市工业企业、城市人员密集场所、城市公共设施的固有风险和由自然灾害因素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风险的行业性/区域性安全生产风险评估。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列举了依据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三)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对涉及到的事件、风险、风险源、风险水平、城市安全生产风险、类别风险、点位风险、风险辨识、风险描述、风险分析、风险预测、风险准则、风险评价、风险等级、风险评估、风险集成、风险管控、脆弱性、利益相关者、风险矩阵、剩余风险、风险管理评审等术语进行了定义。

  3.1、3.2、3.3、3.9、3.12、3.14、3.15、3.16、3.19、3.20、3.21、3.22直接引用了GB/T23694-2013《风险管理术语》中4.5.1.3、2.1、4.5.1.2、4.5.1、4.3.1.3、4.6.1.8、14.4.1、4.7.1.5、4.2.1.1、4.6.1.7、4.8.1.6、4.8.2.6的定义。

  3.4是根据本标准涉及内容,参考结合国家推荐标准《公共安全风险评估技术规范》(送审稿)2.5改写的定义。

  3.5、3.8、3.13、3.17是根据GB/T23694-2013《风险管理术语》2.1、4.5.1、4.7.1、4.8.1.1改写的定义。

  3.6和3.7是在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对已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城市进行了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定义而成。

  3.10、3.11、3.18是根据本标准涉及内容,参考结合国家推荐标准《公共安全风险评估技术规范》(送审稿)2.9、2.10、2.18,根据GB/T23694-2013《风险管理术语》4.6.1、4.6.1.6改写的定义。

  (四)评估工作基本原则与目标

  按照《安全生产法》的相关规定,以及《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安委办【2016】3号)、《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6】32号)、《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豫发【2017】31号)、《中11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中办发【2018】1号),《河南省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实施意见》中的相关评估原则规定,充分吸取已经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评估研究的中国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深圳城市公共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在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评估的成功经验,总结提炼出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的原则为:风险量化原则、网格化原则、整体性原则、分级分类原则、动态性原则。

  根据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工作的目的,本标准确定三项工作目标。分别为:1.开展城市安全现状调查与风险分析,摸清城市各类安全风险源,特别是重大风险底数;2.开展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分级,综合反应城市安全风险总体情况、风险类别、风险分布、风险等级;明确城市重大风险管控主体,提出城市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对策措施建议,形成《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报告》;3.

  定制开发城市安全风险管理系统信息平台,建立城市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城市安全风险电子地图。

  (五)评估工作组织形式

  为了保证风险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考察的基础上,本标准对风险评估工作的组织形式做了相应的要求,通过委托评估城市政府相关部门的深度参与和第三方的引导、组织、总结、分析和现场调研,相关部门人员集体头脑风12暴、访谈沟通,以有效管控风险为目,形成科学、公正的评估结论,提出各部门认可、有针对性的城市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六)评估流程

  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工作流程包括前期准备、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分级)、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和风险沟通与记录、风险监测反馈与更新等步骤。其中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分级)是评估的核心内容。而风险沟通和记录应贯穿于风险评估的全过程。风险监测反馈与更新要求在首轮风险评估后,适时评估存量危险源风险等级变化情况,并补充完善新识别的增量危险源,实现风险动态更新,更好的为城市安全生产服务。

  (七)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工作包括界定评估范围、资料收集、现场调研、确定评估依据和方法、编写评估实施方案/指南几个部分。

  ——界定评估范围

  因为每个城市有各自的不同特点,评估的重点也不尽相同。比如北方城市天气寒冷就应考虑到防寒防冻,南方城市就应考虑到台风等恶劣天气的影响。拥有轨道交通的城市就应该考虑到地下交通系统的风险特性,旅游城市就应多考虑到旅游景点在假期人流量比较大时带来的风险等。所以评估前期应该根据评估对象、要求及特定的时间空间特点确定评估范围,一般情况下评估13范围应涵盖城市工业企业、城市人员密集场所、城市公共基础设备设施和其他城市风险。

  ——资料收集

  资料数据收集是开展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工作的基础,没有详实的资料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无从谈起,数据的真实性、详细程度是安全风险评估中最基础的部分,涉及评估结果是否科学有效的关键,因此此项工作非常重要。在本条款中具体提出了收集资料数据的类别和要求。

  ——现场调研

  现场调研的目的在于使风险得到充分的识别以及风险等级的确定更加合理。本条款从两个层面提出现场调研走访的重点内容。

  ——评估依据和方法

  本条款提出了风险评估工作开展的依据,并明确了风险评估方法选择的原则要求。

  ——评估工作实施方案/指南

  为确保评估工作顺利有效开展,本条款对评估工作方案/指南的编写要求进行了明确。

  (八)风险辨识

  风险辨识包括类别风险和点位风险辨识。为实现风险辨识的14全面性、准确性,本条款规定了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风险辨识的范围、内容、程序和方法

  (九)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是风险评估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风险分析不准确会直接影响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在参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本条款明确了风险分析的内容和依据、分析方法的选择、风险水平的判定等内容。

  (十)风险评价(分级)

  风险评价是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的重要一环,也是风险评估结果呈现方式的一种表征。根据国家关于风险等级的划分原则,本条款阐述了风险评价(分级)的基本要求、风险等级确定的方法、风险结果判定的原则。

  (十一)风险评估报告

  评估报告是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结果最终的呈现形式,应全面、概括地反映风险评估的全部工作。因此,本条款对风险评估报告的编制原则、主要内容、评审与公开做出了规定。

  (十二)风险沟通和记录

  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是一项需要多个部门、多个行业协调配合完成的工作。风险沟通和记录贯穿于前期准备、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评估报告编制等风险评估工作的全过15程。本条款规定了风险沟通和风险记录的侧重点以及呈现形式。

  (十三)风险监测、反馈与更新

  考虑到风险的动态变化性,本条款提出了风险监测、反馈与更新的基本要求。

  (十四)风险管控

  风险管控是风险评估的目的,是风险评估的落脚点,也是风险评估的意义所在,与风险评估紧密相连,不能分割。因此,本条款对风险评估结果的应用和成果转化做出了原则规定。

  (十五)

  附录

  本标准提供了规范性附录“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流程图”和“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范围详细分类示例”、“常用风险分析方法及其适用性”,目的在于统一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工作的流程、范围和方法。

  四、与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为新制订的河南省地方标准,是对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工作的规范,与现行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无冲突和不一致之处。

  16五、标准实施的建议

  本标准充分考虑了我省城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现状水平和要求。标准颁布执行后,将为我省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科学依据,可以指导各城市开展相应的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工作,促进我省城市安全发展。

  标准制定课题组

  2018年11月07日

  17

篇四: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规范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估指南

  AQ/T9011-20192019—

  9-12发布

  01实施

  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估的基本要求、工作程

  序与评估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内

  容适用性的评估活动。

  根据预案类别、适用的对象不同,评估工作的组织及实施

  可参照本标准进行。

  2020-02-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

  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

  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963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应急预案

  emergencyresponseplan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最大程度减少事故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应急准备工作

  方案。

  3.2应急响应

  emergencyresponse针对事故险情或事故,依据应急预案采取的应急行动。

  3.3应急预案评估

  emergencyresponseplanassessment对应急预案内容的适用性所开展的分析过程。

  基本要求

  4.1评估目的发现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是否需要修订作出结论,并提出修订建

  议。

  4.2评估依据

  主要依据以下内容:

  a)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性文件;

  b)生产经营单位风险评估结果;

  c)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组织机构设置情况;

  d)应急演练评估报告;

  e)应急处置评估报告;

  f)应急资源调查及评估结果;

  g)其他相关材料。

  评估程序

  5.1成立评估组

  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和分工,成立以单位相关负责人为组长,单位相关部门

  人员参加的应急预案评估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制定工作方案。

  评估组

  成员人数一般为单数。

  生产经营单位可以邀请相关专业机构的人员或者有关专家

  参加应急预案评估,必要时委托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实施。

  5.2资料收集分析

  评估组应确定需评估的应急预案,依据

  4.2收集相关资料,明确以下情况:

  a)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性文件及上位预案中的有关规定变化情况;

  b)

  应急指挥机构和成员单位(部门)

  及其职责调整情况;

  c)面临的事故风险变化情况;

  d)重要应急资源变化情况;

  e)应急救援力量变化情况;

  f)预案中的其他重要信息变化情况;

  g)应急演练和事故应急处置中发现的问题;

  h)其他情况。

  5.3评估实施

  5.3.1采用资料分析、现场审核、推演论证、人员访谈的方式,对应急预案

  进行评估。

  a)资料分析:针对评估目的和评估内容,查阅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应急预

  案、风险评估方面的相关文件资料,梳理有关规定、要求及证据材料,初步分析

  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应急预案编制内容要求参见

  GB/T29639;

  b)现场审核:依据资料分析的情况,通过现场实地查看、设备操作检验的方

  式,准确掌握并验证应急资源、生产运行、工艺设备方面的问题情况;

  c)推演论证:根据需要,采取桌面推演、实战演练的形式,对机构设置、职

  责分工、响应机制、信息报告方面的问题进行推演验证;

  d)人员访谈:采取抽样访谈或座谈研讨的方式,向有关人员收集信息、了解

  情况、考核能力、验证问题、沟通交流、听取建议,进一步论证有关问题情况。

  5.3.2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估表参见附录

  A。

  5.4评估报告编写

  应急预案评估结束后,评估组成员沟通交流各自评估情况,对照有关规定及

  相关标准,汇总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并形成一致、公正客观的评估组意见,在此

  基础上组织撰写评估报告。

  评估内容

  6.1应急预案管理要求

  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性文件及上位预案是否对应急预案做出新规定和要求,主要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应急预案体系、事故风险描述、应急响应及保

  障措施。

  6.2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主要包括:

  a)生产经营单位组织体系是否发生变化;

  b)应急处置关键岗位应急职责是否调整;

  c)重点部门应急职责与分工是否重新划分;

  d)应急组织机构或人员对应急职责是否存在疑义;

  e)应急机构设置与职责能否满足实际需要。

  6.3事故凤险

  主要包括:

  a)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风险分析是否全面客观;b)风险等级确定是否合理;

  c)是否有新增事故风险;

  d)事故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能否满足实际需要;

  e)依据事故风险评估提出的应急资源需求是否科学。

  6.4应急资源

  生产经营单位对于本单位应急资源和合作区域内可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调

  查是否全面、与事故风险评估得出的实际需求是否匹配;

  现有的应急资源的数量、种类、功能、用途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6.5应急预案衔接

  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的各类应急预案之间是否相互衔接,是否与相关人民政府

  及其部门、应急救援队伍和涉及的其他单位的应急预案相衔接,对信息报告、响

  应分级、指挥权移交、警戒疏散作出合理规定。

  6.6实施反馈

  在应急演练、应急处置、监督检查、体系审核及投诉举报中,是否发现应急

  预案存在组织机构、应急响应程序、先期处置及后期处置方面的问题。

  6.其他

  其他可能对应急预案内容的适用性产生影响的因素。

  报告主要内容

  7.1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估报告编制大纲参见附录

  B。

  7.2评估报告内容:

  a)评估人员情况:评估人员基本信息及分工情况,包括姓名、性别、专业、职务职称及签字;

  b)预案评估组织:预案评估工作的组织实施过程和主要工作安排;

  c)预案基本情况:应急预案编制单位、编制及实施时间及批准人;

  d)

  预案评估内容:

  评估应急预案管理要求、组织机构与职责、主要事故风险、应急资源、应急预案衔接及应急响应级别划分方面的变化情况,以及实施反馈中

  发现

  的问题;

  e)

  预案适用性分析:

  依据评估出的变化情况和问题,对应急预案各个要素内

  容的适用性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不符合项;f)改进意见和建议:针对评估出的不符合项,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g)评估结论:对应急预案作出综合评价及修订结论。

  附录A(资料性附录)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估表

  表A.1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估表

  评估要素

  评估内容

  1.1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

  资料分析

  是否有不符合项,列出不

  符合项

  评估方法

  评估结果

  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等法

  律法规中的有关新规定和要求,对照评估应急预案中的不符合项。

  1.应急预案

  管理要求

  1.2梳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中的有关新规

  定和要求,对照评估应急预案中的不符合项。

  1.3梳理规范性文件中的有关新规定和要求,应急预案中的不符合项。

  1.4梳理上位预案中的有关。

  新规定和要求,对照评估

  应急预案中的不符合项

  2.1查阅生产经营单位机构设置、部门职能调整、应急

  处置关键岗位职责划分方面的文件资料,初步分析本单

  位应急预案中应急组织机构设置及职责是否合适、需要调整。

  2.2抽样访谈,了解掌握生产经营单位本级、基层单位

  办2.组织机构

  与职责

  公室、生产、安全及其他业务部门有关人员对本部门、本岗位的应急工作职责的意见建议。

  2.3依据资料分析和抽样访谈的情况,结合应急预案中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召集有关职能部门代表,就重要

  职能进行推演论证,评估值班值守、调度指挥、应急协

  调、信息上报、舆论沟通、善后恢复的职责划分是否清

  晰,关键岗位职责是否明确,应急组织机构设置及职能

  分配与业务是否匹配。

  3.1查阅生产经营单位风险评估报告,对照生产运行和

  工艺设备方面有关文件资料,初步分析本单位面临的主

  要事3.主要事故

  风险

  3.2根据资料分析情况,前往重点基层单位、重点场所、资料分析

  是否有不符合项,列出不

  符合项

  对照评估

  资料分析

  是否有不符合项,列出不

  符合项

  资料分析

  是否有不符合项,列出不

  符合项

  根据文件资料,判断组织

  机是否

  资料分析

  构是否合适,列出不合

  适部分

  人员访谈

  列出相关人员的建议

  职责划分是否清晰,岗位

  职推演论证

  责是否明确,机构设置

  及职能分配与业务是否匹

  配,列出不符合项

  根据相关资料得出的本单

  位资料分析

  面临的主要事故风险类

  型及风险等级划分情况

  现场审核

  现场查看风险情况

  故风险类型及风险等级划分情况。

  重点部位查看验证。

  3.3座谈研讨,就资料分析和现场查证的情况,与办公

  室、生产、安全及相关业务部门以及基层单位人员代表

  沟通交流,评估本单位事故风险辨识是否准确、类型是

  事故风险辨识是否准确、类型是否合理、等级确定

  是否人员访谈

  科学、防范和控制措

  施能否满足实际需要,列

  出不符合项

  否合理、等级确定是否科学、防范和控制措施能否满足

  实际需要,并结合风险情况提出应急资源需求。

  4.1查阅生产经营单位应急资源调查报告,对照应急资

  源清单、管理制度及有关文件资料,初步分析本单位及

  合作区域的应急资源状况。

  资料分析

  根据相关资料得出的本单

  位及合作区域的应急资源

  状况

  4.2根据资料分析情况,前往本单位及合作单位的物资

  储4.应急资源

  备库、重点场所,查看验证应急资源的实际储备、管

  理、维护情况,推演验证应急资源运输的路程路线及时

  长。

  现场审核、推演论证

  应急资源的实际情况与预

  案情况是否相符,列出不

  符合项

  4.3座谈研讨,就资料分析和现场查证的情况,结合风

  险评估得出的应急资源需求,与办公室、生产、安全及

  相关业务部门以及基层单位人员沟通交流,评估本单位

  及合作区域内现有的应急资源的数量、种类、功能、用

  途是否发生重大变化,外部应急资源的协调机制、响应

  时间能否满足实际需求。

  5.1查阅上下级单位、有关政府部门、救援队伍及周边

  单位的相关应急预案,梳理分析在信息报告、响应分级、指挥权移交及警戒疏散工作方面的衔接要求,5.应急预案

  衔接

  5.2座谈研讨,就资料分析的情况,与办公室、生产、安全及相关业务部门、基层单位、周边单位人员沟通交

  流,评估应急预案在内外部上下衔接中的问题。

  人员访谈

  是否有问题,列出预案衔

  接中的问题

  应急预案中的不符合项。

  对照评估

  资料分析

  是否有不符合项,列出不

  符合项

  人员访谈

  应急资源是否发生变化,外部应急资源的协调机

  制、响应时间能否满足实

  际需求,列出不符合项

  6.1查阅生产经营单位应急演练评估报告、应急处置总

  结报告、监督检查、体系审核及投诉举报方面的文件资

  料,初步梳理归纳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

  6.头施反馈

  6.2座谈研讨,就资料分析得出的情况,与办公室、生

  产、安全及相关业务部门、基层单位人员沟通交流,评

  估确认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

  人员访谈

  列出座谈中反映的问题

  资料分析

  列出存在的问题

  7.1查阅其他有可能影响应急预案适用性因素的文件

  资料,对照评估应急预案中的不符合项。

  资料分析

  是否有不符合项,列出不

  符合项

  7.其他

  人员访谈、现场审核、列出其他有关问题

  推演论证

  7.2依据资料分析的情况,采取人员访谈、现场审核、推演论证的方式进一步评估确认有关问题。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估报告编制大纲

  8.1总则

  8.1.1评估对象

  8.1.2评估目的8.1.3评估依据

  8.2应急预案评估内容

  8.2.1应急预案管理要求

  8.2.2组织机构与职责

  8.2.3主要事故风险

  8.2.4应急资源

  8.2.5应急预案衔接

  8.2.6实施反馈

  8.3应急预案适用性分析

  对应急预案各个要素内容的适用性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不符合项

  8.4改进意见及建议

  针对评估出的不符合项,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8.5评估结论

  对应急预案做出综合评价及修订结论。

篇五: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规范

  

  ICS13.200C78备案号:57473-2017DB11市地方标准

  北京DB11/T1478—2017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规范

  Standardsforenterprisesriskassessmentinsafetyproduction

  201-

  12-

  15发布

  201-

  0-

  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1/T1478—2017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安华邦(北京)安全生产技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李进、李怀冰、王欣、赵守超、代宝乾、关磊、鲍飞、汪彤、宋冰雪、谢昱姝、王培怡、吕良海、封光、欧阳龙水、王坤。

  I

  DB11/T1478—2017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以下简称风险评估)的一般要求、计划与准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评估报告和持续改进。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风险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23694风险管理

  术语

  GB/T27921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技术

  3一般要求

  3.1生产经营单位宜全员参与风险评估工作。

  3.2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在本单位醒目位置进行安全生产风险公告。

  3.3风险评估主要内容包括:

  a)

  识别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危害因素,确定重大危险源;

  b)

  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并指出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

  c)

  评估事故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确定风险等级。

  3.4风险评估工作流程主要包括计划与准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评估报告和持续改进,参见附录A。

  4计划与准备

  4.1成立风险评估工作小组

  生产经营单位宜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其授权的分管负责人)为组长,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及有关专家参加的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在风险评估开展前应制定风险评估工作方案,有组织有计划地自下而上逐级开展风险评估工作。

  4.2搜集资料

  搜集资料主要内容包括:

  a)

  与风险评估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文件;

  b)

  本单位规章制度与操作流程、工艺流程、设备设施和物料、机构、岗位、人员与职责设置以及区位、布局与平面布置等资料;

  c)

  应急预案;

  d)

  安全评价报告等;

  DB11/T1478—2017e)

  国内外同行业企业事故资料;

  f)

  本单位安全生产相关其他技术资料。

  4.3现场调研

  现场调研主要内容包括:

  a)

  周边环境影响情况;

  b)

  应急资源情况;

  c)

  事故预防措施情况。

  4.4制定风险评估工作方案

  4.4.1风险评估工作方案的内容一般包括:

  a)

  评估目的,简述风险评估的主要目的;

  b)

  评估依据,简述风险评估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文件等;

  c)

  评估原则,说明风险评估工作的原则;

  d)

  评估范围,依据评估对象、要求以及特定时间、空间特点,确定风险评估范围;

  e)

  评估团队,简述评估小组成员、组织结构、组建介绍等;

  f)

  职责分工,明确风险评估具体操作人员责任及分工;

  g)

  工作任务,明确风险评估的主要任务,包括识别评估对象面临的各种风险、分析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评价风险等级、编制风险评估报告等;

  h)

  评估方法,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等风险评估过程的方法;

  i)

  确定风险准则,在参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目标的基础上,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能够被政府和公众所接受;

  2)

  重大危害对员工或公众人员造成的风险不应显著高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其他风险;

  3)

  应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并适时更新;

  4)

  应考虑生产经营单位内部和外部个人风险的差异;

  5)

  国家、行业标准、文件等对风险准则的规定。

  j)

  风险评估各阶段的工作计划,包括工作内容、工作形式、工作成果等;

  k)

  项目实施的时间进度安排,明确各阶段任务完成时间。

  4.4.2风险评估工作方案宜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其授权的分管负责人)签发实施。

  5风险识别

  5.1识别方法

  5.1.1宜按照GB/T13861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识别。

  5.1.2宜按照GB6441对职工伤亡事故风险进行识别。

  5.2识别程序

  5.2.1风险发现:分析资料,依据风险识别依据,发现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危害因素。

  5.2.2风险列举:对发现的危害因素进行列举,确定危险源,列出生产经营单位风险清单,内容参见附录B。

  5.2.3风险描述:描述每一风险的详细信息,应包括以下内容:

  DB11/T1478—2017——风险类型;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段或概率;

  ——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事故、衍生事故等。

  5.2.4风险筛选:结合风险评估的具体目的和范围,比较已有评估指标,对照风险准则,筛选风险。

  6风险分析

  6.1基本要求

  6.1.1风险分析应从某一特定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后果的严重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6.1.2风险分析时,应考虑以下问题:

  a)

  引发次生事故、衍生事故等的可能性;

  b)

  风险预测的可信度、预测前提以及假设的敏感性;

  c)

  专家意见的分歧;

  d)

  现有防护措施等。

  6.1.3风险分析可采用定性、半定量、定量以及几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方法参见GB/T27921。

  6.2发生可能性分析

  6.2.1发生可能性分析可从历史发生概率、现场管理水平和应急承受能力三个方面进行。

  6.2.2发生可能性等级如表1所示。

  表1发生可能性等级

  指标

  释义

  分级

  过去2年发生1次以上

  从该风险过去N年发过去5年发生1次

  发生

  生此类生产安全事故的过去10年发生1次

  概率

  次数(频率)得出等级过去10年以上发生1次

  (Q1)

  值

  过去从未发生

  从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低于700分

  审分值得出等级值。

  现场

  管理

  水平

  (Q2)

  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分值采用现场实际得分折算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分值=现场实际得分/(600-现场部分实际不涉及项分值)×1000950分以上

  基本不可能

  1700~799分

  800~899分

  900~950分

  历史

  可能性

  很可能

  较可能

  可能

  较不可能

  基本不可能

  很可能

  较可能

  可能

  较不可能

  等级

  5432154323DB11/T1478—2017表1发生可能性等级(续)

  指标

  释义

  承受力很弱

  应急

  承受力弱

  从评估对象自身的风险承承受

  受能力(稳定性)来判断发承受力一般

  能力

  生此类突发事件的可能性

  (Q3)

  承受力强

  承受力很强

  分级

  可能性

  很可能

  较可能

  可能

  较不可能

  基本不可能

  等级

  543216.2.3发生可能性等级按公式(1)进行计算。

  P=式中:

  P

  ——发生可能性等级;

  Q1——历史发生概率等级;

  Q2——现场管理水平等级;

  Q3——风险承受能力等级。

  6.3后果严重性分析

  Q1+Q2+Q3…………………………………………(1)

  36.3.1后果严重性分析可从人员损失、经济损失、社会损失、保障损失四个方面进行。

  6.3.2人员损失包括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损失严重性等级如表2所示。

  表2人员伤亡严重性等级(M)

  分类

  等级

  54321描述

  很大

  大

  一般

  小

  很小

  死亡人数(M1)

  ≥103~91~200人

  受伤人数(M2)

  ≥5016~495~153~4≤2注:死亡人数是指因安全风险引发的事故或突发事件而遇难(包括经法定程序宣布死亡)的人数。受伤人数是指因安全风险引发的事故或突发事件而受伤,须接受医生或医疗机构治疗的人口。

  6.3.3经济损失严重性等级如表3所示。

  DB11/T1478—2017表3经济损失严重性等级(E)

  等级

  54321描述

  很大

  大

  一般

  小

  很小

  经济损失(万元)

  ≥100005000~99991000~4999200~999≤199注:经济损失是指因安全风险引发的事故或突发事件造成的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

  6.3.4社会损失包括周边敏感目标影响和社会关注度。周边敏感目标影响严重性等级如表4所示。社会关注度严重性等级如表5所示。

  表4周边敏感目标影响严重性等级(S11)

  等级

  54321描述

  很大

  大

  一般

  小

  很小

  周边敏感目标人数

  ≥100005000~99991000~4999100~999≤100注:周边敏感目标包括党政机关、军事管理区、文物保护单位、学校、医院、人员密集场所、居民居住区、大型公交枢纽等。

  表5社会关注度严重性等级(S12)

  持续时间

  本区

  1天内

  1天(含)~7天

  7天(含)~30天

  30天(含)以上

  1123本市

  1234范围

  国内

  2345国际

  3455注:社会关注度是指社会对因安全风险引发的事故或突发事件关注的程度,从持续时间与关注范围两个方面进行衡量。

  6.3.5保障损失包括基础设施损坏或中断和生活保障中断。基础设施损坏或中断严重性等级如表6所示。生活保障中断严重性等级如表7所示。

  DB11/T1478—2017表6基础设施损坏或中断严重性等级(S21)

  指标数量

  影响程度

  无影响指标

  很小

  小

  一般

  大

  很大

  11223出现一个影响指标

  12234出现二个影响指标

  22344出现三个影响出现四个影响指标

  指标

  2344534455注:影响指标包括供水、电力、燃气、道路交通、通信。

  表7生活保障中断严重性等级(S22)

  时间

  食物中断12小时或医疗服务中断1小时内

  11223食物中断48食物中断24食物中断36食物中断12(含)小时以(含)~24小(含)~36小(含)~48小时上或医疗服时或医疗服或医疗服务中时或医疗服务中断12(含)断6(含)~12务中断1(含)务中断3(含)小时以小时

  ~6小时

  ~3小时

  上

  12234223442344534455影响人数

  50人以内

  50~499人

  500~1999人

  2000~4999人

  5000人及以上

  注:生活保障中断是指因安全风险引发的事故或突发事件造成食物和医疗服务中断,该参数从中断时间和影响人数两个方面进行损失度量。影响人数、中断时间不在同一标准时,按高标准确定参数等级。

  6.3.6后果严重性等级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R=M1+M2+E+S11+S12+S21+S22………………………(2)

  7式中:

  R

  ——后果严重性等级;

  M1——人员死亡严重性等级;

  M2——人员受伤严重性等级;

  E——经济损失严重性等级;

  S11——周边敏感目标影响严重性等级;

  S12——社会关注度严重性等级;

  S21——基础设施损坏或中断严重性等级;

  S22——生活保障中断严重性等级。

  7风险评价

  DB11/T1478—2017风险评价等级主要由发生可能性等级和后果严重性等级确定,可按表8进行判定。

  表8风险等级矩阵法

  风险等级

  1发生可能性等级(P)

  2345后果严重性等级(R)

  1低(Ⅳ)

  低(Ⅳ)

  低(Ⅳ)

  中(Ⅲ)

  中(Ⅲ)

  2低(Ⅳ)

  低(Ⅳ)

  中(Ⅲ)

  中(Ⅲ)

  高(Ⅱ)

  3低(Ⅳ)

  中(Ⅲ)

  中(Ⅲ)

  高(Ⅱ)

  高(Ⅱ)

  4中(Ⅲ)

  中(Ⅲ)

  高(Ⅱ)

  高(Ⅱ)

  极高(Ⅰ)

  5中(Ⅲ)

  高(Ⅱ)

  极高(Ⅰ)

  极高(Ⅰ)

  极高(Ⅰ)

  注:Ⅳ表示低风险,Ⅲ表示中风险,Ⅱ表示高风险,Ⅰ表示极高风险

  8风险评估报告

  8.1基本要求

  评估报告文字宜简洁,附必要的图表或照片。评估报告宜包括评估对象、目的、依据、方法和过程,以及评估结果和提出的防护措施及建议等。

  8.2主要内容

  不同行业评估内容有不同的侧重点,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或补充。应按下述内容编制风险评估报告:

  a)

  导言,介绍评估目的、依据、原则、内容(范围、对象)、过程、方法等;

  b)

  风险识别;

  c)

  风险可能性分析;

  d)

  风险后果分析;

  e)

  风险等级确定;

  f)

  评估结论;

  g)

  措施与建议;

  h)

  附件,包括各具体事件的风险等级列表和必要说明等。

  8.3报告格式

  格式内容包括封面、著录项、前言、目录、正文、附件、附录,具体格式宜参照附录C的规定。

  8.4评审与发布

  生产经营单位应对风险评估过程及报告进行评审。风险评估报告评审合格后,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其授权的分管负责人)签发。

  9持续改进

  9.1应对风险评估的结果及时进行评审或检查,建立风险动态持续改进机制。

  9.2生产经营单位宜每3年重新对本单位安全生产风险进行评估,并实施监测监控。

  9.3生产经营单位应在下列情形发生时重新进行风险评估:

  DB11/T1478—2017d)

  e)

  f)

  g)

  h)

  i)

  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文件发生变化的;

  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险源的;

  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的;

  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的;

  应急预案需要修订的;

  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

  DB11/T1478—201附

  录

  A(资料性附录)

  风险评估工作流程

  计划与准备

  风险识别

  发生

  果

  可能性分析

  风险分析

  后严重性分析

  不合格

  风险评价

  持续改进

  合格

  风险评估报告

  图A.1风险评估工作流程图

  B

  DB11/T1478—201附

  录

  B(资料性附录)

  风险清单表

  表B.1风险清单表

  评估

  项目

  序号

  风险类型

  风险

  名称

  发生部位

  (位置或地点)

  可能发生

  事故类型

  危害因素

  危险源

  备注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1.风险类型栏主要依据本标准第5.1条规定;

  填表说明

  2.风险名称栏中填写名称或风险描述;

  3.编制人为风险评估负责人,审核人为生产经营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人为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

  DB11/T1478—201附

  录

  C(资料性附录)

  风险评估报告格式

  C.1基本格式

  评估报告的基本格式要求:

  a)

  封面;

  b)

  著录项;

  c)

  前言;

  d)

  目录;

  e)

  正文;

  f)

  附件;

  g)

  附录。

  C.2规格

  评估报告宜采用A4幅面,左侧装订。

  C.3封面格式

  C.3.1封面的内容应包括:

  a)

  评价项目名称;

  b)

  标题;

  c)

  生产经营单位名称;

  d)

  评估报告完成时间。

  C.3.2标题宜统一写为“╳╳风险评估报告”,其中╳╳应根据评估项目的类别填写。

  C.3.3封面式样如图C.1所示。

  11DB11/T1478—201评估项目名称(二号宋体加粗)

  ╳╳风险评估报告(一号黑体加粗)

  生产经营单位名称(二号宋体加粗)

  评估报告完成日期(三号宋体加粗)

  图C.1封面式样

  12DB11/T1478—2017C.4著录项格式

  C.4.1“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评估人员”等著录项一般分两页布置。第一页署明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评估项目负责人等主要责任者姓名,下方为报告编制完成的日期及生产经营单位公章用章区;第二页则为评估人员、各类技术专家以及其他有关责任者名单,评估人员和技术专家均应亲笔签名。

  C.4.2著录项样张见图C.2和图C.3所示。

  评估项目名称

  (三号宋体加粗)

  ╳╳风险评估报告(二号宋体加粗)

  单位负责人:(四号宋体)

  技术负责人:(四号宋体)

  评估项目负责人:(四号宋体)

  评估报告完成日期

  (小四号宋体加粗)

  (单位公章)

  图C.2著录项首页样张

  13DB11/T1478—201评

  估

  人

  员

  (三号宋体加粗)

  负责人姓名

  项目职务

  职称

  签

  字

  项目组成员

  报告编制人

  报告

  技术负责

  人

  审核人

  14(此表应根据具体项目实际参与人数编制)

  技

  术

  专

  家

  姓

  名

  签

  字

  (列出各类技术专家名单)

  (以上全部小四号宋体)

  图C.3著录项次页样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六: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规范

  

  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一、建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的必要性

  安全风险评估制度是风险评估理论和方法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在科学分析施工生产当中危险危害因素的基础上,强调安全风险预防、风险控制、风险的转移、风险的补偿、风险的分散等之间做出决策的过程。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都应该在建立安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只有在正确的、全面的了解安全风险后,才能在控制风险、减少风险、转移风险之间做出正确的判断,决定调动多少资源、以什么样的代价、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去化解风险、控制风险。建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以及识别、评价和控制危险源,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取防范措施,是实现安全生产“可控、能控、在控”的必然要求。

  二、建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的目的和意义

  在公路水运工程施工过程中,诱发安全生产事故的原因很多,控制的方法和手段也是不断推陈出新,建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是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就是对施工中的不同环境或不同时期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以及对安全风险产生的后果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安全风险评价查找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确定危险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使企业在生产运行期内的安全风险控制在安全、合理的范围内。建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对于企业建立健全符合企业实际的安全预控机制,整体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达到科学预测事故发生的后果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的主要内容

  建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就一定要牢固树立“任何风险都可以控制”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稳步推进”的基本原则,按照“分专业、分层次、理流程”的工作思路,密切结合企业安全生产实际和安全管理基础,稳步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理。

  安全风险评估一般有以下三个步骤: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价-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分类及管理措施-安全风险评估。

  1、安全风险的辨识与评价

  1)危险源辨识的准备及要求

  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气候特点等客观条件,依据合同工期的要求,首先应制订出施工工序流程图,并确定具体工作内容;辨识小组应由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人员组成,如生产经理、技术经理、专职安全员、施工队长、现场工程师、现场施工人员确定、要力求考虑周全、详尽;危险源识别所应用的的法律法规要全,辨识范围应覆盖本单位、本项目的所有施工、作业(工作)区域及设备(设施);参加辨识的人员掌握辨识范围和类别的基本情况,了解法律法规对本单位、本项目安全管理的具体要求;辨识的各项资料准备齐全。

  2)危险源辨识的法律依据

  对于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应主要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等有关法规和标准进行。

  3)危险源分类

  目前我国关于危险源分类方法,有按生产过程危险分类、按照有害因素分类以及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等方法。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六类,分别是:①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②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③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④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⑤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⑥其他危险、有害因素。

  4)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方法

  危险源辨识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

  (1)经验分析法:包括直接判断、对照分析和类比分析法。

  直接判断法仅限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建设项目;对照分析法是对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接的对评价对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缺点是容易受到分析人员的经验和知识等方面的限制,对此,可采用安全检查表的方法加以弥补;类比分析法是利用相同或类似工程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因素。总结以往的生产经验,对以往发生过的事故或未遂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不难找出危险因素。

  施工现场的危险源主要是通过经验分析方法来辨识

  (2)材料性质和生产条件分析法。了解生产或使用的材料的性质是危害辨识的基础,危害辨识中常用的材料性质有:毒性、物理化学性质、燃烧和爆炸特性等。生产条件也会产生危险或使生产过程中

  的材料的危险性质加剧。

  (3)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三个主要因素是:发生事故可能性大小,用符号L表示;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用符号E表示;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用符号C表示。作业条件危险性分值用符号D表示,D=L*E*C,D值越大,说明危险性越大,当D值超过不可容许或不可接受的风险时,就认定为重大危险源。具体数值可参照表5-1-表5-4。

  ①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表5-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表5-1分数值

  1030.50.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完全可以预料

  可能,但不经常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实际不可能

  分数值

  610.2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相当可能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极不可能

  ②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表5-2)。

  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危险性越大。因此将人员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10,将非常罕见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定为0.5,而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分别规定出若干中间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表5-2分数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1031连续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每年几次暴露

  620.5分数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月一次暴露

  非常罕见暴露

  ③C-发生事故的后果(表5-3)。

  在公路水运工程施工范围内所有活动、服务过程中,因各种过失酿成机械设备损坏和安全设施失当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按其可能产生的后果即人员受到伤害的程度、经济损失的额度的变化范围进行界定(经济损失系直接经济损失,泛指因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善后处理支出费用和损坏财产的价值)。由于范围广阔,所以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规定分数值为1-100。

  发生事故的后果(C)

  表5-3分数值

  1004015731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10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300万元

  3-9人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30万-100万元

  1-2人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10万-30万元

  伤残或经济损失1万-10万元

  重伤或经济损失1万元以下

  轻伤(损失1-105工日的失能伤害)

  ④D-危险性分值(表5-4)。

  根据公式就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性程度,但关键是如何确定各分值和总分的评价。根据上述计算结果总分在400以下,认为是低度风险,采用加强培训提高意识和能力;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强化安全检查等方法进行管理。如果风险分数值在400以上,是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的重大风险。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值(D)

  表5-4D值

  >720危险程度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风险等级

  54321低度危险

  重大风险

  备注

  500-720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400-500100-400<100显著危险,需整改

  一般危险,需注意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同时,危险源的确定要防止遗漏,不仅要分析正常施工、操作时

  的危险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考虑施工活动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和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下潜在的各种危险,分析支护失效,设备、装置破坏及操作失误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危险因素。对于已经评价为重大危险源还要制订相应的管理措施或管理方案。

  2、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分类及管理措施

  此项工作应由工程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设备使用和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等各方面专家共同讨论完成,要以可能发生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故和事件为借鉴,以有关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为依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危害分析:

  (1)物(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包括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害扩大的设计缺陷、工艺缺陷、设备缺陷、停放位置保护措施和安全装置的缺陷等。

  (2)人的不安全因素,上岗人员未按要求培训、不采取安全措施、不按规定方法操作、疲劳等。

  (3)可能造成职业病、中毒的劳动环境和条件,包括物理的(噪声、振动、适度、辐射、粉尘)、化学的(易燃、易爆、有毒、危险气体、氧化物等)以及生物因素。

  (4)管理缺陷,包括安全监督、检查、事故防范、应急措施、作业人员安排、劳动防护用品不足或质量缺陷、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不正确等。

  (5)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雷击、泥石流、塌方等。

  通过对危险源的分析、分类后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是控制事故的关键。

  3、安全风险评估

  根据以上几个方面的危害分析,应将所分析的结果进行风险评估,根据事故隐患危害程度和产生后果的不同进行分类,以便为制订防范措施奠定基础。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估:

  (1)人身伤害(包括烧伤、烫伤、挤伤、砸伤、摔伤、电伤、咬伤、磁力伤、溺水等)和死亡。

  (2)职业病发生(如粉尘、静电、有害气体、放射源)

  (3)环境污染(如对大气、水源、农作物、动物等)

  (4)企业财产损失。

  (5)可能受到上级单位的批评、处罚或承担法律责任。

  (6)企业信誉的影响。

  (7)其他影响。

  (8)得出评价结论。

  4、出具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包括工程项目概况、安全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和风险评估结论等。

  四、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的实施流程

  安全风险评估的实施与运行步骤应该是:法律法规-危险源辨识-风险确定-风险评估-风险控制措施-目标-管理方案-危险源更新-风险更新-评估更新。风险评估中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是基础,运行控制、目标和管理方案的策划是持续改进和绩效提高的关键。具体实施流程见图5-8。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地方要求及本单位实际情况

  制定/修订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审批/印发

  宣贯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实施

  安全风险的辨识与评价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评估结论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对安全风险评估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制度不完善

  效果评价

  针对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

  制订修改措施

  落实整改

  图5-8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的实施流程

篇七: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规范

  

篇八: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规范

  

  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基本规(试行)

  (征求意见稿)

  1.前言

  本规由交通运输部安全与质量监督司提出并归口。

  本规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中平科学技术院。

  本规主要起草人:琳琳、徐志远、硕、樊志强、文璋、郭志南。

  本规首次发布。

  2.引言

  为规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提升行业管理部门业务指导能力,引导行业主动识别风险管理需求,并积极实施针对性的风险管控,从而达到预防公路水路行业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辅助行业安全管理科学决策的目的,特制定本规。

  为有效提升规的适用性与可操作性,各使用者在应用过程中,及时将相关意见及建议函告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以便修订时研用。

  地址:市区曙光西里甲6号2号楼,邮编:100028,:xinxi_litpri.org.cn。

  3.围

  本规适用于公路水路行业道路运输、水路运输、港口营运、交通工程建设、交通设施养护工程和其他六个业务领域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业务指导、咨询、服务,以及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指导公路水路行业制定风险等级判定指南、标准和开展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工作,生产经营单位可参照执行。

  4.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规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标准。

  ..

  ISO导则73:2009;

  ISO31000风险管理标准;

  GB/T23694风险管理

  术语;

  GB/T27921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技术;

  GB/T24353风险管理

  原则与实施指南;

  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5.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

  5.1风险risk

  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

  注1:影响是偏离预期,通常指负面的。

  注2:目标可以是不同方面(如:生命财产安全、环境保护、社会影响等)和层面(如:战略、组织围、项目、产品和过程)的目标。

  注3:通常用潜在事件和后果或者两者的组合来区分风险。

  注4:通常用事件后果和事件发生可能性的组合来表达。

  注5:不确定性是指对事件及其后果或可能性的信息缺失或了解片面的状态。

  (参见ISO导则73:2009,定义1.1,GB/T23694-2013,定义2.1)

  5.2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

  在风险方面,指导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参见ISO导则73:2009,定义2.1,GB/T23694-2013,定义3.1)

  5.3致险因素

  Riskfactors

  ..

  促使公路水路行业各类突发事件发生、或增加其发生的可能性、或扩大其损失程度、或增大其不良社会影响的潜在原因或条件。

  注1:重点关注人、设施设备、环境和管理方面影响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的各因素。

  5.4风险管理过程riskmanagementprocess

  将管理政策、程序和操作方法系统应用于沟通、咨询、明确环境以及辨识、评估、管控、监督等活动中。

  (参见ISO导则73:2009,定义3.1,GB/T23694-2013,定义4.1)

  5.5风险辨识riskidentification

  发现、确认和描述风险的过程。

  注1:风险辨识包括风险源、事件及其原因和潜在后果的辨识。

  注2:风险辨识可能涉及历史数据、理论分析、专家意见以及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参见ISO导则73:2009,定义3.5.1,GB/T23694-2013,定义4.5.1)

  5.6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

  将风险辨识的结果按照风险评估标准进行评估,以确定风险和(或)其量的大小、级别,以及是否可接受或可容许。

  注:风险评估有助于风险应对的决策。

  (参见ISO导则73:2009,定义3.7.1)

  5.7风险等级

  levelofrisk

  单一风险或组合风险的大小,以后果和可能性的组合来表达。

  (参见GB/T23694-2013,定义4.6.1.8)

  5.8可能性likelihood

  ..

  某事件发生的机会。

  注1:在风险管理术语学中,“可能性”是指事情发生的机会,不论是明确的、测量的,还是客观或主观地、定性或定量地确定的,以及一般性或精确地描述(如在一定时段的可能性和频率)。

  注2:英文“likelihood”在一些语言中没有直接对应的等同词,而同义词“probability”经常被使用。然而,在英文中,“probability”通常被狭义地理解为数学术语。因此,在风险管理术语学中“likelihood”以它在许多非英语国家语言中的“probability”所具有的同样的广泛理解来使用。

  (参见ISO导则73:2009,定义3.6.1.1)

  5.后果Consequence

  事件对目标的影响结果。

  注1:一个事件可以产生一系列的后果。

  注2:后果可以是确定或不确定的,以及对目标具有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注3:后果可以被定性或定量地表述。

  注4:初步的后果通过连锁效应可以逐步升级。

  (参见ISO导则73:2009,定义3.6.1.3)

  5.10风险管控riskcontrol

  应对风险的措施。

  注1:控制包括应对风险的任何流程、策略、设施设备、操作或其他行动。

  注2:控制并非总能取得预期效果。

  (参见ISO导则73:2009,定义3.8.1.1,GB/T23694-2013,定

  义4.8.1.1)

  5.11风险降低

  riskreduction

  减少风险的消极后果,降低其发生概率或二者兼有的行为。

  ..

  (参见GB/T23694-2013,定义3.4.4)

  5.12线分类法lineclassification

  线分类法也称等级分类法。线分类法按选定的若干属性(或特征)将分类对象逐次地分为若干层级,每个层级又分为若干类目。同一分支的同层级类目之间构成并列关系,不同层级类目之间构成隶属关系。

  (参见GB/T10113-2003,分类与编码通用术语2.1.5)

  6.总体要求

  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综合治理”的发展理念,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积极引导全员参与,开展全过程、各环节控制,以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6.1风险管理原则

  (1)

  业务融合原则

  风险管理应贯穿于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全过程、各环节,是开展生产经营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应与行业业务有机融合。从业人员应树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理念,并执行风险管理政策、制度、管理程序和措施。

  (2)

  系统化原则

  风险管理工作应结合交公路水路行业实际系统性展开,人、设施

  设备、环境、管理四类致险因素相互影响、不可分隔,共同触发风险事件的发生,并决定风险事件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环境污染、社会影响、经济损失等的严重程度。

  (3)

  动态管理原则

  ..

  交通运输系统中的人、设施设备、环境、管理四类致险因素均动态变化,使得风险管理需求也动态变化。因此,风险管理不能一成不变,应根据不同管理对象、不同致险因素的变化情况动态开展。

  6.2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和保持

  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应采用“计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动态循环改进模式,积极推动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五大体系”(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安全责任体系、预防预控体系、宣传教育体系、支持保障体系)建设;通过风险管理责任单位贯穿于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流程的风险管理工作的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形成持续改进的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长效机制。

  6.3风险管理业务指导

  交通运输行业管理部门应根据《安全生产法》,结合部门职能定位,贯彻落实对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估、管控等工作的监督检查和督办,积极完善行业风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检查行业安全责任体系落实情况、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标准规等支持保障。

  7.风险辨识

  7.1确定辨识围

  从事公路水路行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以下简称“生产经营单

  位”,包括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事业单位),根据生产经营单位负责的公路水路行业业务围,综合考虑不同业务围风险事件发生的独立性,以及历史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研究确定一个或以上风险辨识围。

  7.2划分作业单元

  ..

  生产经营单位根据其业务围、生产或经营区域、管理单元、作业环节、作业工艺、工作制度及程序等进行作业单元分类,并建立作业单元清单。

  作业单元分类过程中,可采用线分类法,尽可能保持分类后的不同作业单元之间业务相对独立。

  7.3确定风险事件

  针对不同作业单元,结合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实际,综合考虑历史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研究确定各作业单元可能的风险事件类型。

  表1风险事件分析表

  风险管业务名称

  理类别

  7.4分析致险因素

  针对不同作业单元,按照人的因素、设施设备因素、管理因素、环境因素等进行主要致险因素的系统性分析,建立风险辨识结果表,加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时段的主要致险因素辨识。

  表2致险因素分析表

  业务作业分类

  名称

  单元

  故

  因素

  备因素

  因素

  因素

  作业潜在事人的设施设管理环境

  作业分类

  元

  事件

  作业单典型风险..

  后果

  7.5确定评估清单

  针对不同作业单元,按照致险因素的类别、作用机理、可能发生风险事件的相似性进行不同风险单元的归并和拆分,确定风险评估,并建立风险评估清单。

  表3风险评估清单

  风险管理类风险评估清单

  别

  ..

  8.风险评估

  8.1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确定

  风险等级主要由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后果严重程度(C)决定。

  8.1.1指标体系分级标准

  (1)

  可能性指标分级标准

  可能性分为三个级别,高、较高、低。

  表4可能性判断标准表

  可能性级序号

  别

  123高

  较高

  低

  极易

  可能

  不太可能

  综合得分85分及以上者

  综合得分60-84分者。

  综合得分59分及以下者。

  定性判断标准

  定量判断标准

  (2)

  后果严重程度分级标准

  可能的后果严重程度分为三个级别,严重、较严重、不严重;

  表5风险事件可能的后果严重程度总体判断标准表

  后果严后果严重性程度总体判断标准定义

  重程度

  ..

  (1)

  人员伤亡,可能发生人员伤亡数量达到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重大及以上事故伤亡标准的;

  (2)

  经济损失,可能发生经济损失达到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重大及以上事故经济严重

  损失标准的;

  (3)

  环境污染:可能造成重大生态环境灾害或公共卫生危害;

  (4)

  社会影响:可能对国家或区域的社会、经济、外交、军事、政治等产生重大影响。

  (1)

  人员伤亡,可能发生人员伤亡数量达到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较大事故伤亡标准;

  (2)

  经济损失,可能发生经济损失达到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较大事故经济损失标较严重

  准;

  (3)

  环境污染:可能造成较大生态环境灾害或公共卫生危害;

  (4)

  社会影响:可能对国家或区域的社会、经济、外交、军事、政治等产生较大影响。

  (1)

  人员伤亡,可能发生人员伤亡数量达到国务院《生不严重

  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一般事故伤亡标..

  准;

  (2)

  经济损失,可能发生经济损失达到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一般事故经济损失标准;

  (3)

  环境污染:可能造成一般生态环境灾害或公共卫生危害;

  (4)

  社会影响:可能对国家或区域的社会、经济、外交、军事、政治等产生一定影响。

  注:

  表中同一等级的不同后果之间为“或”关系,即满足条件之一即可。

  8.1.2指标体系确定方法

  (1)

  可能性指标确定方法

  可根据《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技术》(GB/T27921-2011)确定的风险评估方法,综合考虑不同风险评价方法的优点、缺点、影响因素、评估结果类型,以及对评估对象特征特点的适应情况,选择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或从以下三种方法中选择单独或组合使用,以确定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a)利用相关历史数据来识别哪些过去发生的事件或情况,借此推断出它们在未来发生的可能性。所使用的数据应当与正在分析的系统、设备、组织或活动的类型有关。

  b)利用故障树等技术来预测可能性。当历史数据无法获取或不够充分时,有必要通过分析系统、活动、设备或组织及其相关的实效或成功状况来推断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

  c)利用专家法,对特定风险评估单元,进行人、设施设备、管理、环境等致险因素分析,并为各因素引发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赋予一定区间权重,并给出相应的评价说明,作为可行性指标判断评估依据。

  实操阶段根据权重取值区间,结合本单位风险评估单元实际,进行评分。

  表6可能性分析权重表

  作业务名作业分类

  称

  单元

  (分值)

  (分值)

  (分值)

  业人的因素

  设施设备因素

  管理因素

  环境因(分值)

  素

  注:各类致险因素分值总分上限为100分。

  (2)

  后果严重程度指标确定方法

  针对不同风险管理单元,深入分析其风险事件发生后,可能的最大后果损失,综合参考历史上类似事件后果损失,通过对标方式,予以确定。

  8.2风险等级评估标准

  ..

  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四级:重大、较大、一般、较小。

  风险等级大小由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后果严重程度两个指标,对照以下评估标准确定。

  表7风险等级评估表

  可能性

  后果程度

  高

  较高

  低

  9.风险管控

  生产经营单位应明确相关责任、制定相关制度、实施风险管控,将安全生产风险控制在可接受围之,防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9.1责任分工

  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本单位风险管理需求,结合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明确不同层级对不同级别的风险管理责任,明确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和生产经营部门的风险管理责任分工,明确不同岗位责任分工。

  9.2管理制度

  重大

  较大

  一般

  较大

  一般

  较小

  一般

  较小

  较小

  严重

  较严重

  不严重

  ..

  生产经营单位应针对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围及其生产经营环节,按照本规相关容要求,编制风险辨识手册,明确本单位风险辨识围、作业单位分类、风险辨识要求、风险评估对象等。

  生产经营单位应制定本单位风险管理计划工作制度、风险跟踪工作制度、风险管控工作制度、风险降低工作制度、督促检查工作制度、奖惩工作制度等。

  9.3管控方案

  生产经营单位应针对本单位风险辨识、评估结果,由安全管理部门协同生产管理部门,共同制定季度、年度风险管理计划,明确不同风险管理单元的应对策略,制定风险管控具体工作步骤,并根据人、设施设备、管理、环境四类致险因素的动态变化情况,及时更新和调整风险管理方案及其措施。

  9.4监控预警

  风险监控人员,可根据监控机制确定的异常判断规则,由系统辅助人工,进行掌握风险管理单元的实时状态和变化趋势。

  异常出现后,风险监控部门和人员应及时向业务相关部门和人员发出预警信息,并报备单位安全管理部门。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相关部门和人员应立即采取针对性管控措施,防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并积极做好应急人员、物资等备警。

  9.5警示告知

  ..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重大风险所在场所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标明重大风险危险特性、可能发生的事件后果、安全防和应急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重大风险的名称、位置、危险特性、影响围、可能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及后果、管控措施和安全防与应急措施告知直接影响围的相关单位和人员。

  9.6风险降低

  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针对不可接受风险,通过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减缓等措施(如:更换设备、改变工艺等),降低本企业的经营风险,将风险控制指标控制在可接受围。

  9.7登记备案

  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开展本单位相关风险信息登记备案工作,严格遵守报备容、方式、时限、质量等要求,接受相关管理部门监督。

  9.8业务培训

  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风险管理知识和能力情况,结合风险管理实际需求,充分利用社会培训资源,组织相关人员参加风险管理教育培训,积极加强本单位风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9.9应急处置

  生产经营单位应积极加强风险事件发生后应急处置体系的建设,包括完善事故应急预案,组建培训专兼职应急队伍,储备应急物资和..

  装备,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等。一旦发生风险事件,应按有关规定,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开展有效处置,降低次生灾害发生风险。

  9.10持续改进

  生产经营单位应对管辖围风险辨识、评估、报备、管控、应急等情况进行年度总结和分析,对风险辨识、评估、管控等进行修改完善,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水平。

  9.11档案管理

  生产经营单位应如实记录风险辨识、评估、监测、管控等工作痕迹和信息,并规管理档案。

  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规记录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监督抽查中的有关信息,针对管辖围的重大风险建立档案,妥善保存相关文件资料。

  参

  考

  文

  献

  [1]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2]GB/T24353-2009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

  [3]GB/T23694-2013风险管理术语

  [4]GB/T27921-2011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

  [5]GB/T7027-2002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6]GB/T10113-2003分类与编码通用术语

  [7]GA802-2014机动车类型

  术语和定义

  [8]JT/T697.1~14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

  [9]JT/T486-2002交通统计信息交换格式

  ..

  [10]《中华人民全生产法》

  [11]《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暂行办法》

  [12]《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重大风险源报备制度》(征求意见稿)

  [13]《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的意见》

  [14]《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

  [15]《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

  [16]《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17]《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18]《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19]《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价管理办法》

  ..

篇九: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规范

  

  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T/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协会、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樊晶光、侯茜、贾世国、叶坚新、张雪中、邬开发、刘宝静、杨松柳。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建立、保持与评定的原则和一般要求,以及目标职责、制度化管理、教育培训、现场管理、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和持续改进8个体系的核心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矿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有关行业制修订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评定标准,以及对标准化工作的咨询、服务、评审、科研、管理和规划等。其他企业和生产经营单位等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893安全色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5768(所有部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7231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

  GB/T11651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13495.1消防安全标志第一部分:标志

  GB/T15499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

  GB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T2963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30871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87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AQ3035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通用技术规范

  AQ/T9004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

  AQ/T9007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

  AQ/T9009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

  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规范

  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物理因素

  GBZ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18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T203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Chinaoccupationalsafetyandhealthmanagementsystem

  企业通过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通过全员全过程参与,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全面管控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的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工作,实现安全健康管理系统化、岗位操作行为规范化、设备设施本质安全化、作业环境器具定置化,并持续改进。

  3.2安全生产绩效worksafetyperformance

  根据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目标,在安全生产、职业卫生等工作方面取得的可测量结果。

  3.3企业主要负责人keyperson(s)

  inchargeoftheenterprise

  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的厂长、经理、矿长,以及对生产经营活动有决策权的实际控制人。

  3.4相关方relatedparty

  工作场所内外与企业安全生产绩效有关或受其影响的个人或单位,如承包商、供应商等。

  3.5承包商contractor

  在企业的工作场所按照双方协定的要求向企业提供服务的个人或单位。

  3.6供应商supplier

  为企业提供材料、设备或设施及服务的外部个人或单位。

  3.7变更管理managementofchange

  对机构、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以避免或减轻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3.8风险risk;hazard

  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财产损失的严重性的组合。

  3.9安全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hazardassessment

  运用定性或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对安全风险进行分析、确定其严重程度,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可靠性加以考虑,以及对其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3.10安全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hazardmanagement

  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的结果,确定安全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和安全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改善安全生产环境、减少和杜绝生产安全事故的目标。

  3.11工作场所workplace

  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活动,并由企业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所有工作点。

  3.12作业环境workingenvironment

  从业人员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以及相关联的场所,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健康和工作能力,以及对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产生影响的所有自然和人为因素。

  4、一般要求

  4.1原则

  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以安全风险管理、隐患排查治理、职业病危害防治为基础,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实现全员参与,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持续改进安全生产工作,不断提升安全生产绩效,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健康,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

  4.2建立和保持

  企业应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PDCA”动态循环模式,持续提升安全生产绩效。

  4.3自评和评审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采用企业自评和评审单位评审的方式进行评估。

  5、核心要求

  5.1目标职责

  5.1.1目标

  企业应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文件化的总体和年度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目标,并纳入企业总体生产经营目标。

  5.1.2机构和职责

  5.1.2.1机构设置

  企业应落实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并应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配备相应的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按照有关规定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建立健全从管理机构到基层班组的管理网络。

  5.1.2.2主要负责人及管理层职责

  企业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并履行相应责任和义务。

  5.1.3全员参与

  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责任制,明确各级部门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职责,并对职责的适宜性、履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考核。

  企业应为全员参与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

  5.1.4安全生产投入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按照有关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并建立使用台账。

  5.1.5安全文化建设

  企业应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确立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和职业病危害防治理念及行为准则,并教育、引导全体从业人员贯彻执行。

  5.1.6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开展安全生产电子台账管理、重大危险源监控、职业病危害防治、应急管理、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自查自报、安全生产预测预警等信息系统的建设。

  5.2制度化管理

  5.2.1法规标准识别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管理制度,应将适用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相关要求及时转化为本单位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并及时传达给相关从业人员,确保相关要求落实到位。

  5.2.2规章制度

  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规章制度,并征求工会及从业人员意见和建议,规范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企业应确保从业人员及时获取制度文本。

  5.2.3操作规程

  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结合本企业生产工艺、作业任务特点以及岗位作业安全风险与职业病防护要求,编制齐全适用的岗位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发放到相关岗位员工,并严格执行。

  企业应确保从业人员参与岗位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的编制和修订工作。

  5.2.4文档管理

  5.2.4.1记录管理

  企业应建立文件和记录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编制、评审、发布、使用、修订、作废以及文件和记录管理的职责、程序和要求。

  5.2.4.2评估

  企业应每年至少评估一次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适宜性、有效性和执行情况。

  5.2.4.3修订

  企业应根据评估结果、安全检查情况、自评结果、评审情况、事故情况等,及时修订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5.3教育培训

  5.3.1教育培训管理

  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培训。培训大纲、内容、时间应满足有关标准的规定。

  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应包括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的内容。

  5.3.2人员教育培训

  5.3.2.1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

  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具备与本企业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知识与能力。

  5.3.2.2从业人员

  企业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教育培训。

  未经安全教育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应上岗作业。

  5.3.2.3外来人员

  企业应对进入企业从事服务和作业活动的承包商、供应商的从业人员和接收的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实习生,进行入厂(矿)安全教育培训,并保存记录。

  5.4现场管理

  5.4.1设备设施管理

  5.4.1.1设备设施建设

  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和职业病防护设施应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5.4.1.2设备设施验收

  企业应执行设备设施采购、到货验收制度,购置、使用设计符合要求、质量合格的设备设施。

  5.4.1.3设备设施运行

  企业应对设备设施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设备设施管理台账。

  5.4.1.4设备设施检维修

  企业应建立设备设施检维修管理制度,制定综合检维修计划,加强日常检维修和定期检维修管理,落实“五定”原则。

  5.4.1.5检测检验

  特种设备应按照有关规定,委托具有专业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进行定期检测、检验。

  5.4.1.6设备设施拆除、报废

  企业应建立设备设施报废管理制度。设备设施的报废应办理审批手续,在报废设备设施拆除前应制定方案,并在现场设置明显的报废设备设施标志。

  5.4.2作业安全

  5.4.2.1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

  企业应事先分析和控制生产过程及工艺、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等存在的安全风险。

  生产现场应实行定置管理,保持作业环境整洁。

  5.4.2.2作业行为

  企业应依法合理进行生产作业组织和管理,加强对从业人员作业行为的安全管理,对设备设施、工艺技术以及从业人员作业行为等进行安全风险辨识,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作业行为安全风险。

  5.4.2.3岗位达标

  企业应建立班组安全活动管理制度,开展岗位达标活动,明确岗位达标的内容和要求。

  5.4.2.4相关方

  企业应建立承包商、供应商等安全管理制度。

  5.4.3职业健康

  5.4.3.1基本要求

  企业应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职业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为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从业人员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健康监护档案。

  5.4.3.2职业病危害告知

  企业与从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和防护措施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5.4.3.3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

  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如实向所在地安全监管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并及时更新信息。

  5.4.3.4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

  企业应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日常监测,并保存监测记录。

  定期检测结果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企业应根据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提出的整改建议,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方案,立即进行整改。

  5.4.4警示标志

  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和工作场所的安全风险特点,在有重大危险源、较大危险因素和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设置明显的、符合有关规定要求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5.5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

  5.5.1安全风险管理

  5.5.1.1安全风险辨识

  企业应建立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组织全员对本单位安全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

  安全风险辨识范围应覆盖本单位的所有活动及区域,并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

  5.5.1.2安全风险评估

  企业应建立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明确安全风险评估的目的、范围、频次、准则和工作程序等。

  5.5.1.3安全风险控制

  企业应选择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控制措施、个体防护措施等,对安全风险进行控制。

  5.5.1.4变更管理

  企业应制定变更管理制度。变更前应对变更过程及变更后可能产生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制定控制措施,履行审批及验收程序,并告知和培训相关从业人员。

  5.5.2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管理

  企业应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全面辨识重大危险源,对确认的重大危险源制定安全管理技术措施和应急预案。

  含有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应将监控中心(室)视频监控数据、安全监控系统状态数据和监测数据与有关安全监管部门监管系统联网。

  5.5.3隐患排查治理

  5.5.3.1隐患排查

  企业应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位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责任制。并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实行隐患闭环管理。

  5.5.3.2隐患治理

  企业应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及时进行治理。

  5.5.3.3验收与评估

  隐患治理完成后,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对治理情况进行评估、验收。

  5.5.3.4信息记录、通报和报送

  企业应如实记录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至少每月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将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向从业人员通报。

  企业应定期或实时报送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5.5.4预测预警

  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状况、安全风险管理及隐患排查治理、事故等情况,运用定量或定性的安全生产预测预警技术,建立体现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及发展趋势的安全生产预测预警体系。

  5.6应急管理

  5.6.1应急准备

  5.6.1.1应急救援组织

  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应急管理组织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应急管理工作,建立与本企业安全生产特点相适应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

  5.6.1.2应急预案

  企业应在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建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制定符合GB/T29639规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针对安全风险较大的重点场所(设施)制定现场处置方案,并编制重点岗位、人员应急处置卡。

  5.6.1.3应急设施、装备、物资

  企业应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种类特点,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应急设施,配备应急装备,储备应急物资,建立管理台账,安排专人管理,并定期检查、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可靠。

  5.6.1.4应急演练

  企业应按照AQ/T9007的规定定期组织公司(厂、矿)、车间(工段、区、队)、班组开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做到一线从业人员参与应急演练全覆盖,并按照AQ/T9009的规定对演练进行总结和评估,根据评估结论和演练发现的问题,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改进应急准备工作。

  5.6.1.5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建设

  矿山、金属冶炼等企业,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或处置废弃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并与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5.6.2应急处置

  发生事故后,企业应根据预案要求,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程序,按照有关规定报告事故情况,并开展先期处置。

  5.6.3应急评估

  企业应对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工作进行评估。

  矿山、金属冶炼等企业,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或处置废弃危险物品的企业,应每年进行一次应急准备评估。

  完成险情或事故应急处置后,企业应主动配合有关组织开展应急处置评估。

  5.7事故管理

  5.7.1报告

  企业应建立事故报告程序,明确事故内外部报告的责任人、时限、内容等,并教育、指导从业人员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的程序报告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

  5.7.2调查和处理

  企业应建立内部事故调查和处理制度,按照有关规定、行业标准和国际通行做法,将造成人员伤亡(轻伤、重伤、死亡等人身伤害和急性中毒)和财产损失的事故纳入事故调查和处理范畴。

  5.7.3管理

  企业应建立事故档案和管理台账,将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在企业内部发生的事故纳入本企业事故管理。

  5.8持续改进

  5.8.1绩效评定

  企业每年至少应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一次自评,验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检查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

  5.8.2持续改进

  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自评结果和安全生产预测预警系统所反映的趋势,以及绩效评定情况,客观分析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运行质量,及时调整完善相关制度文件和过程管控,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绩效。

篇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规范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制度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制度

  第一条

  为规范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依照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组织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第三条

  卫生部负责组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成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并及时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通报国务院有关部门。

  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的要求提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建议,并提供有关信息和资料。

  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风险所在的环节协助国务院有关部门收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有关的信息和资料。

  第四条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依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章程组建。

  卫生部确定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机构负责承担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相关科学数据、技术信息、检验结果的收集、处理、分析等任务。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机构开展与风险评估相关工作接受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的委托和指导。

  第五条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管理信息、科学数据以及其他有关信息为基础,遵循科学、透明和个案处理的原则进行。

  第六条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依据本规定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章程独立进行风险评估,保证风险评估结果的科学、客观和公正。

  任何部门不得干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机构承担的风险评估相关工作。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卫生部审核同意后向国家食品安全

  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下达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任务:

  (一)为制订或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提供科学依据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

  (二)通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或者接到举报发现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在组织进行检验后认为需要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

  (三)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十二条要求提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建议,并按规定提出《风险评估项目建议书》(见附表1);

  (四)卫生部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认为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提交《风险评估项目建议书》时,应当向卫生部提供下列信息和资料:

  (一)风险的来源和性质;

  (二)相关检验数据和结论;

  (三)风险涉及范围;

  (四)其他有关信息和资料。

  卫生部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需要组织收集有关信息和资料,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应当协助收集前款规定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和资料。

  第九条

  对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卫生部可以做出不予评估的决定:

  (一)通过现有的监督管理措施可以解决的;

  (二)通过检验和产品安全性评估可以得出结论的;

  (三)国际政府组织有明确资料对风险进行了科学描述且适于我国膳食暴露模式的。

  对做出不予评估决定和因缺乏数据信息难以做出评估结论的,卫生部应当向有关方面说明原因和依据;如果国际组织已有评估结论的,应一并通报相关部门。

  第十条

  卫生部根据本规定第七条的规定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的建议,确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计划和优先评估项目。

  第十一条

  卫生部以《风险评估任务书》(见附表2)的形式向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下达风险评估任务。《风险评估任务书》应当包括风险评估的目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结果产出形式等内容。

  第十二条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应当根据评估任务提出风险评估实施方案,报卫生部备案。

  对于需要进一步补充信息的,可向卫生部提出数据和信息采集方案的建议。

  第十三条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按照风险评估实施方案,遵循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和风险特征描述的结构化程序开展风险评估。

  第十四条

  受委托的有关技术机构应当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要求的时限内提交风险评估相关科学数据、技术信息、检验结果的收集、处理和分析的结果。

  第十五条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进行风险评估,对风险评估的结果和报告负责,并及时将结果、报告上报卫生部。

  第十六条

  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卫生部可以要求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立即研究分析,对需要开展风险评估的事项,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应当立即成立临时工作组,制订应急评估方案。

  (一)处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需要的;

  (二)公众高度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尽快解答的;

  (三)国务院有关部门监督管理工作需要并提出应急评估建议的;

  (四)处理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国际贸易争端需要的。

  第十七条

  需要开展应急评估时,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按照应急评估方案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向卫生部提交风险评估结果报告。

  第十八条

  卫生部应当依法向社会公布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

  风险评估结果由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规定用语定义如下:

  危害:指食品中所含有的对健康有潜在不良影响的生物、化学、物理因素或食品存在状况。

  危害识别:根据流行病学、动物试验、体外试验、结构-活性关系等科学数据和文献信息确定人体暴露于某种危害后是否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造成不良影响的可能性,以及可能处于风险之中的人群和范围。

  危害特征描述:对与危害相关的不良健康作用进行定性或定量描述。可以利用动物试验、临床研究以及流行病学研究确定危害与各种不良健康作用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作用机制等。如果可能,对于毒性作用有阈值的危害应建立人体安全摄入量水平。

  暴露评估:描述危害进入人体的途径,估算不同人群摄入危害的水平。根据危害在膳食中的水平和人群膳食消费量,初步估算危害的膳食总摄入量,同时考虑其他非膳食进入人体的途径,估算人体总摄入量并与安全摄入量进行比较。

  风险特征描述:在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和暴露评估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危害对人群健康产生不良作用的"风险及其程度,同时应当描述和解释风险评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第二十条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机构的认定和资格管理规定由卫生部另行制订。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卫生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2015-06-2618:35|#2楼

  第一条为进一步控制安全风险,推动企业本质安全管理水平,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经营、管理及其他相关活动等所有业务范围活动中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

  第三条

  工作职责

  策划部:

  负责提供重大风险控制所需的资源;

  生产部:

  (一)组织、指导公司各单位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建立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体系;

  (二)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的不断改进和完善;

  (三)监督安全风险评估重大问题的整改工作;

  (四)及时采取有针对性措施,降低安全风险;

  (五)建立公司级《重大风险清单》。

  各单位:

  (一)组织实施本单位业务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控制工作,并形成记录;

  (二)做好安全风险评估的动态管理;

  (三)建立本单位《重大风险清单》。

  第四条

  风险评估方式

  (一)安全风险评估分为单位自评估、公司评估两种方式。单位的自评估每年至少全面开展一次;公司在各单位自评估后,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公司级评估。

  (二)单位自评估的风险,用于指导本单位加强日常安全风险管控。

  (三)公司评估的结论,用于指导公司的安全风险管控,检验本质安全建设水平。

  第五条风险评估的组织

  (一)各单位自评估

  1、各单位要组织全体职工认真学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控制程序》,掌握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

  2、各单位自评估工作,由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牵头,可分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的作业环境、管理上的缺陷等四个自评估单元。

  (二)公司评估

  公司的评估,一般在各单位评估工作结束后组织进行。

  (三)安全风险评估后要依据《风险评价表》(见附表)进行风险分级。其计算公式是:危险等级(D)=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的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第六条加强日常的动态评估和管理,公司及各单位要在每年全面评估一次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有关要素、单元的评估周期。

  当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各单位应重新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

  1、当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更新时;

  2、当部门经营及管理活动发生重大变化时;

  3、当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知识或方法有所进步且认为必要时;

  4、当安全检查中发现重大事故隐患时;

  5、当有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引入时。

  第七条安全风险控制

  (一)风险等级分五级进行管控,风险等级分指数>70的为不可承受风险为重大风险。3级由各单位制定控制措施,4级和5级为公司级重大风险,由公司制定控制措施。

  (二)风险控制主要通过运行控制、应急预案、目标管理方案监测以及培训等方式;

  (三)对非重大风险,各单位负责制定、落实控制措施,并评价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

  (四)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重点是问题整改,对评估中提出的问题,要全部列入整改计划,做到确认目标、确认问题、确认对策、确认效果、确认责任,整改期最长不得超过一年,各单位自评估出的《重大风险清单》上报公司生产部。

  (五)安全风险评估出的重大风险消除前,要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制定控制目标管理方案

  2、制定落实防止问题引发事故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且相关人员熟悉并掌握

  (六)安全风险评估涉及到设计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发生了改变,除已明确必须淘汰或改进的设备、设施外,其他设备、设施的管控按以下原则执行:

  1、消除设备缺陷后,能够满足原设备、设施设计安全水平的,以消除缺陷为主。不能满足原设计安全水平的,必须进行整改。

  2、严重威胁安全生产的,经公司及相关专家认定,则必须按现有标准进行整改。

  3、现有设备、设施基本满足原设计安全水平,按现有标准改进后安全水平可显著提高,有条件的应按现有标准进行改进,不具备条件的应制定防控措施及应急预案。

  第八条

  责任追究

  对于在评估和控制管理工作中弄虚作假的行为或对于未履行本管理制度的行为以及造成事故的,依据《公司职工违纪处罚规定》、《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及考核办法》、《公司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管理办法》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第九条

  本制度由安全环保部负责解释。

  第十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制度】

推荐访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规范 生产经营 安全生产 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