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与政策乡村振兴范文四篇

时间:2022-04-15 16:55:03 来源:网友投稿

振兴区,隶属辽宁省丹东市。 是丹东市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交通中心。地处丹东市东南部,总面积123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振兴区下辖7个街道、3个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振兴区常住人口423538人。民国,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形式与政策乡村振兴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形式与政策乡村振兴4篇

【篇一】形式与政策乡村振兴

人才政策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与建议分析
作者:尹箫笛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8年第10期

        摘要:自从我国各城市实施人才政策之后,我国人才自城市向乡村的流动性加强,乡村地区的空心村现象更加严重,城乡二元化结构程度加深。人才作為一个地区发展的首要因素,可以带动土地、资金、产业实现良性循环,人才在乡村地区的抽离,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了难度。本文就人才政策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以及乡村地区如何应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人才政策;乡村振兴战略;城乡二元化结构

        1引言

        一直以来,国内一线城市经济不断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服务的质量不断提高,一线城市的发展空间不断扩大,这天然和后天发展的优势,使得人才持续不断的向一线城市流入。一线城市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占绝对优势的高校数量。这些都导致了高素质人才储量的增加,也使得一线城市人才汇集。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提高乡村的生产力水平,而人才是乡村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乡村剩余人口多为老年人和留守儿童,甚至出现了很多空心村,耕地闲置无人耕种,制造业密度低,如何带动乡村的发展是一大难题。

        2人才政策促进高质量发展

        过去,各大城市将目光聚焦在招商引资、打造项目,而现在各城市开始了人才争夺战,这与我国的高质量发展目标有密切联系。各城市放宽了各高校毕业生的落户限制,甚至有的城市会提供住房补贴,重点引进高科技人才、创新型人才、金融人才等。这引起了全国大范围的人才流动,实施人才政策的城市消费贡献率逐渐上升,房地产市场热度不断增加。大批优秀人才在城市聚集,在节约公共服务建设费用的同时,产生了强大的集聚效应和溢出效应,萌生新思想、新观念、新业态,在经济产业、科技创新、资本信息流动、城市竞争力方面迸发出新的活力。

        3乡村人才振兴战略的实施建议

【篇二】形式与政策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的战略内涵与政策建议
作者:郭晓鸣 张克俊 虞洪 高杰 苏艺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18年第02期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战略选择,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城乡关系演变的必然规律,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推进“四化”同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四川是全国的农业大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四川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重要任务。

        深刻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根本变化的背景下提出的,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丰富的内涵。

        ——乡村振兴是民族复兴的战略之一。中华民族复兴需要实施“七大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要求,是工农和城乡关系演变规律的要求,是决胜全面小康进而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重要思想的一个重要结晶。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大的长远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到2020年的几年时间段内就要全面实现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现在到2035年基本实现乡村振兴,第二个阶段是2035年到2050年完全实现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乡村振兴比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从生宽裕宽到生活富裕、从村容整到生态宜居、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要求和层次均更高。乡村振兴就是要兴产业、兴环境、兴文化、兴社区,实现农村产业的大升级、生态环境的大保护、农耕文明的大发扬、农村社会的大进步,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篇三】形式与政策乡村振兴

乡村教育发展与乡村振兴
作者:董存田
来源:《世界教育信息》2018年第21期

        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乡村教育是乡村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应该说乡村现代社会环境并不都那么好。大部分地区有以下的特征:缺乏公益性,创造力不足,不良风气依旧存在和蔓延,乡村的组织性缺乏党团组织、社会组织都比较薄弱。

        农业发展到今天必须具备五个特征:一是企业化,要工业化,要培养企业家的群体,需要乡村的企业建设;二是集约化,要充分利用资源,综合配套技术,产生集成发展的效益;三是标准化,农业要想发展起来,必须让产品、技术标准化,让人们享受到放心的、合格的、有保障的产品是非常重要的;四是信息化,用现代的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助推农业的技术应用、管理过程、营销、市场等领域;五是少劳化,许多农民都是兼业,不会像传统农民那样成为“老把式”,要进行有效的劳动,必须通过技术把他们的体力、精力节约下来,才有人愿意到农村去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就是人的发展的要求,乡村振兴,有四类人(需要接受教育):第一类是乡村社区企业领导和管理者,必须让高素质、有本钱、有能力的人进农村,成为企业的领导人和领班人,这批人有自身的要求,他们既要有“高大上”的追求,同时又要有“接地气”的过程;第二类是涉农的劳动者,包括技术人员和直接的劳动者,对他们的培训范围广、规模大;第三类是接受乡村基础教育的儿童,农村要想有稳定的人口,让儿童接受到优质教育;第四类是到乡村去的城市人,这批人被美丽的乡村吸引,去休闲、旅游,甚至去养老,给农村带来生机,同时他们也有接受乡村教育的需求。

        下面,我来谈谈乡村振兴进程中的乡村教育的发展。第一,面向新型职业农民的技术教育。职业农民分为几类:第一类是企业的创办人,这些人是领导者、决策者、策划者,他们的教育不是需要向上,而是需要向下,接地气,了解民情,了解实际的自然、生态、人口的状况,他们所创办的产业才能成功;第二类是管理者,一些专业的经纪人已经产生,必须由这些人来引领这些企业,特定的产业融入特定的文化;第三类是技术师,他们要掌握实现质量保证、商品化的技术,实际上新型职业农民是这一批人,要留得住这批人并培养他们成长起来,他们要会学、会做、会教。第二,面向乡村少年儿童的基础教育。乡村有很多城市所不具备的优势,乡村教育的发展也会吸引城市的学生去学习,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第三,面向社会的文化教育,一定要有向上的、现代的文化进入农村。第四,面向居民的教育,面向未来劳动者的职业教育,要有劳动力留在农村专门做职业教育。

        编辑 吕伊雯 校对 朱婷婷

【篇四】形式与政策乡村振兴

作者:李祥林

作者机构: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4

出版物刊名:社会科学家

页码:86-90页

年卷期:2018年 第8期

主题词:乡村振兴;乡村艺术;当今中国;旅游

摘要:当今中国,"乡村振兴"见于媒体的频率越来越高,"美丽乡村建设"也是世人言说多年的话题。立足本土,观照国情,结合历史与现实、文献与田野,从人类学视角切入透视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及艺术的存在和发展、价值和意义,检讨当下实际并反思相关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推荐访问:振兴 乡村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