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论文乡村振兴的意义与实现路径范文(通用4篇)

时间:2022-04-19 12:40:04 来源:网友投稿

实现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híxiàn,指事件或状态的发生,是实现哲学的基础概念;指使成为现实。语出老舍《骆驼祥子》十六:“假若这个主意能实现,他算是又拉上了自己的车。”,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形势与政策论文乡村振兴的意义与实现路径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形势与政策论文乡村振兴的意义与实现路径4篇

【篇1】形势与政策论文乡村振兴的意义与实现路径

形势与政策论文—新时期下的十二五规划

发布时间:2011-04-26 23:26:46    作者:360读者网    点击: 次

  360读者网—>形势与政策论文版块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经过网站重新排版发布,确保浏览质量。

  本篇形势与政策论文仅作为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根据这篇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写出自己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随着2010年的即将结束,十一五也将要走入历史。作为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同时也是十二五统筹规划的关键一年。在十一五规划实施的五年中,我们取得了那些成就,遇到了哪些问题和挑战,出现了哪些不足,这些答案随着十一五计划的结束也渐渐浮出水面。 

  首先,十一五规划取得的辉煌成就

  总的来看,十一五期间,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点: 

  一、 国家面貌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 十一五前四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4%,比十五期间平均快速增长1.6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又保持了11.1%的增长。与此同时节能减排也在稳步推进。十一五二氧化硫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提前半年实现。这是中国经济走过波澜壮阔的五年交出的成绩单,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交出的考试卷。 

   二、 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作为一个大国,就它的发展成就来说,老百姓能得到什么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那究竟老百姓得到了什么实惠?其实通过我国近几年关于民生问题相关政策地陆续出台,我们不难看出,我们的党和国家是真正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如涉及民生的社会保障支出、教育支出,还有医疗卫生支出等,我国是连年加大预算安排。据数据统计,从2006年到2010年,社会保障支出从2010亿元增长到3185亿元、教育支出从536亿元增长到2159亿元,医疗卫生支出从138亿元增长到1389亿元。大家知道,在这及年里,我们既要抵御外来的金融风暴,又要大力的救灾抢险和灾后重建,特别是2009年,我国财政收入一度困难,但民生投入不减反增,我国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增长了31.7%。从这连年实现跳跃式增长的数据不难看出,我们的国家对民生问题的重视程度和拳拳爱民之心。  

【篇2】形势与政策论文乡村振兴的意义与实现路径

论文题目: 我国民族问题、宗教问题与贵州经 济社会发展

学 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 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班 级: 1 2 1

学生姓名及学号:金武城(1208030506)

指导教师: 崔东明

2014 年 9 月 08 日


目 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1、我国民族存在的问题

---------------------------------------------1

二、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2

三、我国存在的宗教问题

----------------------------------------------3

四、如何处理宗教问题

-----------------------------------------------4

5、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5

参考文献---------------------------------------6

【摘要】: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争取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实现国内各民族的平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有它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宗教信仰,宗教感情,以及同这种信仰和感情相适应的宗教仪式和宗教组织,都是社会的历史的产物。宗教观念的最初产生,反映了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情况下,原始人对自然现象的神秘感。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中,县域经济占着不可动摇的基础地位。本文通过对贵州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民族繁荣 各民族民族问题 少数民族地区 民族平等 宗教信仰自由 欠发达 欠开发 发展不平衡 贫富差距大

一、我国民族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其中以汉族人口最多,占92%,其他55个民族占8%左右,称为少数民族。 多民族使我国有很多丰富的民族文化风气,也存在许多民族问。正如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会被民族问题困扰,我 国也不例外。尤其在最近几年时间里,民族问题的新态势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并且把妥善处理好民族关系放在突出的位置。

我国的民族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问题;二是少数民族之间和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地区的问题。过去在涉及到民族关系的时候,通常会把政策重心放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比如发展各个民族自治区。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也逐渐加快,这不仅促进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打破了各民族的封闭状态,使各民族间的交往和接触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少数民人口从民族地区走出来,散居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之间,从而使杂散居地区的民族问题日渐明显和重要。
然而,在不同民族文化磨合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分歧、矛盾和隔阂,随之也产生了一些不可忽视的民族问题和纠纷。其中最发人深省的莫过于2008年的西藏3-14事件、2009年7-15“打砸抢烧”事件、4.30乌鲁木齐火车南站暴恐案、5.22乌鲁木齐爆炸案等。

二、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1)、民族平等

即各民族拥有相同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平等的权利,相同的义务。在我国,各个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领域,都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真正实现了各民族的平等。但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少数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因而影响了平等权利的充分行使。所以,我国采取一定的特殊政策,对少数民族给予帮助和照顾。

(2)民族团结

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的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

加强民族团结对国家统一、社会的稳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各民族的共同愿望,也是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同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进行斗争,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3)各民族共同繁荣

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各项事业都得到发展,各民族自身得到发展进步,民族素质得到提高。

3、我国存在的宗教问题

在我国存在很多的宗教,其中比较广泛的是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及长期延续下来的封建宗法性宗教等。也不乏出现各种各样的迷惑我国人民做出有违社会的各种行为的宗教,称之为邪教,各种问题随之而来。

在上文出现的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各类事件中不乏都存在利用人们对宗教信仰使之做出这种天理难容的事情。一些地方滥建、扩建寺观、教堂、小庙,助长了宗教的非正常发展,加重了信教群众的经济负担;一些教职人员利用宗教职权干涉政府行政、司法、教育、婚姻制度等国家职能实施等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地方早已被废除了的宗教封建特权与压迫剥削制度死灰复燃;有的地方教派纷争导致大规模的械斗流血事件;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国外敌对势力加紧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扶植我境内对抗政府的地下势力,建立非法组织,力图控制我国某些宗教组织的领导权,破坏我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在边疆一些地区,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相互勾结,不断进行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罪恶活动;此外,一些媒体、一些人做出了伤害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的宗教感情的事情,引发多起穆斯林群众的抗议活动,形成群体性突发事件,这其中,再加上有些人有意扩大事态,影响了部分地区的社会稳定;另外,打着宗教旗号的邪教和其他违法犯罪活动也时有发生。我国自古以来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宗教问题也一直是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今天,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宗教工作同样是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宗教问题涉及到亿万信仰宗教的群众的宗教信仰、宗教感情和风俗习惯,因此在处理过程中政治敏感性强,政策性强,具有特殊的复杂性。

4、如何处理宗教问题

宗教问题涉及到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与对外关系各个方面。我国的宗教问题必须立足国际大背景,放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中来解决,而解决好宗教问题又有利于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宗教问题的根本道路。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中,我们始终要充分认识做好宗教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做好宗教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处理好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信仰不同宗教的群众的关系,充分发挥广大信教群众和宗教界人士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5、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存在的问题

“欠开发、欠发达”是贵州目前的现状。目前,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新阶段扶贫的推动下,贵州经济虽然呈现出良好的势头,取得显著的进步,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贵州整体发展水平低。全省经济发展相比出现较大差距的状况,从人均水平来看,县域经济的人均生产总值为6900元左右,而非县域的人均生产总值在23600元,是前者的3.4倍。从县均水平来看,县域经济各县平均生产总值仅为30.01亿元,而非县域的经济平均生产总值为107.5亿元,是前者的3.5倍,差距显而易见。其次,从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出的百强县(市)中,贵州各县(市)均榜上无名,贵州经济发展与外省经济发展状况相比差距更为突出。

2、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大。由于受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发展基础等因素的影响,贵州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十分突出。首先,经济总量居前十的县(市)的生产总值是后十位的11.5倍。2008年,全省城镇人均收入可支配收入为11758元,而全省农村人均纯收入为2797元,前者是后者的4.2倍,各地区的发展水平也不平衡。

(3)产业结构单一,层次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排序为“二三一”。与全国相比明显偏低。

(2)解决方法

1、以资源位依据,发展特色经济,打造特色经济品牌

2、优化贵州产业结构,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及城乡一体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徐晓萍. 中国民族问题报告. 2008年 1月 期

[2] 龚学增. 当代中国宗教问题探析. 2013年11月 期

[3] 凌耀初.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战略[M]. 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5期

心得体会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有很多少数民族由于历史的原因,生活在比偏僻的地域。其生活条件,文化发展,经济条件差异很大。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教育条件不能达到中东部文化底蕴较厚和经济条件较发达地区的水平,导致很多少数民族同胞综合竞争力不够,他们在求职、求学、继续发展发面处于不利地位。就这样,一些结构性的不均衡对民族平等产生了制约。

  关于民族团结的相对性问题。中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主要的封建王朝是汉族建立的。统治国中国的少数民族只有蒙古和满族。其他民族对汉族的了解比较深,但是汉族和其他五十五个民族以及其他五十五个民族之间的交流还不是很多。中国各民族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壁垒、隔阂。所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团结也是相对的。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纵观历史,哪个朝代民族问题处理得好,它的经济文化就繁荣,它的社会政治就稳定,它的综合国力就强盛。比如,西汉的文景之治,

唐朝的贞观之治,清朝的康乾盛世,这三个时期,都是因为实行了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问题处理得比较好,所以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力强盛。

解放以后,经过社会经济制度的深刻改造和宗教制度的重大改革,我国宗教的状况已经起了根本的变化,宗教问题上的矛盾已经主要是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但是宗教问题仍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有一定的群众性,在许多地方同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还受到某些阶级斗争和国际复杂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宗教问题上能否处理得当,对于国家安定和民族团结,对于发展国际效和抵制国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各级党委,对宗教问题,一定要采取如列宁所指出的“特别慎重”、“十分严谨”和“周密考虑”的态度。夸大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张皇失措,是不对的;忽视实际问题的存在和复杂性,掉以轻心,听之任之,也是不对的。

对于对社会主义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宗教,我们要对其发展给出正确的道路,让其给社会带来有利于我国社会稳定的影响。对已利用广大信教对宗教的信仰,迷惑器做出有违社会安定的事,我们要坚决严厉打击。

对于一个土生土长的贵州人来说,这十几年来贵州的发展变化,看在眼里。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农村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但是总的来说,贵州还是一个相对比较落后的省份,我们有很多的自然资源,如果加以利用,合理开发,我相信,贵州一定可以赶得上其他省份,为我国做出贡献,而不是成为国家的负担。

贵州的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只要好好利用开大,能够创造出丰富的经济价值,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贵州的优势在于丰富的资源,都处于待开发的状态,只要吸引资金合理的利用起来,贵州将会成为一方宝地,我相信贵州的发展会越来越快,让每一个贵州人都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篇3】形势与政策论文乡村振兴的意义与实现路径

《影响当前国际安全的主要因素》

●美国的霸权主义对国际安全的影响

 美国的霸权主义一直都在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冷战时期,美国霸权主义主要目标是阻止苏联扩张、削弱苏联实力;主要实施范围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周边地带和地缘政治上重要的“中间地带”;主要手段是军事上的对抗与遏制。冷战后,克林顿政府于1994年7月发表的《国家参与和扩展安全战略》中正式提出了“参与和扩展”战略,明确提出了美国谋求领导世界,要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市场经济制度、美国的价值观念和世界自由民主力量的战略目标。美国的“参与和扩展”战略表明,美国的全球战略不再是被动地遏制某一敌对国家的扩张,而是积极地向全世界扩展美国的势力和影响;美国的目标不再是与苏联争霸世界,而是独霸世界;美国全球战略的实施也不再有特定范围和限度,而是实施的空间范围更广,手段更多,目标更大。表现之一是对外军事干预有所加强。在“参与和扩展”战略下,美国在冷战结束以来对外干预出兵达50余次,每年用兵频率较冷战时期高出一倍以上。美国将所有国家分为四类,对所谓的“无赖国家”进行经济封锁制裁、政治颠覆与施加压力、军事打击的政策。崇尚武力是美国的主流文化和传统。美国自独立后至现在的伊拉克战争,共发动过70多次对外战争和侵略,共参与了大大小小的战争和武装冲突200次。除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外,美国基本上都是胜利者,而每次胜利都给他们带来了大小不同的回报,由此而形成了美国人的一种战争经济观:战争是国家最好的一种战略性投资。 

●宗教对当前国际安全的影响

宗教作为人类历史中最古老的社会现象之一,一直就与和平、战争和安全问题有关。但长期以来,权力政治作为国际事务中的“通用货币”和主流话语,一直流通于西方国际关系学界,而宗教问题则被国际关系研究者置于边缘地位。冷战的结束使被美苏两极对抗所掩盖的诸多非传统安全问题得以释放,给国际和平与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学界一般认为,宗教主要通过以下路径影响国际关系和安全:首先,宗教观念和信仰通过影响决策者、社会舆论和普通民众作用于外交政策,这也是宗教影响国际关系和制度的最重要的方式;第二,宗教是可被国际体制内各种行为体制利用的合法性来源之一,如“圣战”使战争行为合法化,而当代“正义战争”观念和“人道主义干预论”也具有宗教和神学渊源;第三,“与国家有关的宗教行为体”和“非国家宗教行为体”直接或间接地介入国际事务,而某些宗教领袖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也有重要影响力;第四,宗教成为国际关系中与军事和经济力量等相对应的“软实力”。宗教价值观念和准则以不同方式影响国际舆论和制度,而运用“软实力”也是宗教团体影响所在国外交政策的最重要如非唯一的方式;第五,通过跨国/跨界宗教现象和运动,如宗教冲突、传教运动、宗教恐怖主义以及人权问题、人口增长和堕胎等与宗教有关的问题作用于国际关系和安全。

●非传统因素对国际安全的影响
恐怖主义为代表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愈加凸显。2005年10月25日被美国内媒体称为是“悲剧的里程碑”。当日,美军在伊拉克阵亡人数突破2000人大关。截止到12月13日即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进入第1000天,美军阵亡人数已达到2149人,至此美军在伊拉克战争大规模作战阶段结束后的阵亡人数已是大规模作战阶段阵亡138人的十几倍之多。美发动伊拉克战争,未能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相反在伊境内乃至全球引发了更多的恐怖袭击事件,国际恐怖活动继续呈上升之势。截止到11月底,全球已发生较大规模恐怖事件约360余起,比2004年同期约增加20%;造成约3000余人死亡,比2004年同期约增加10%.年内,国际恐怖活动遍及西欧、高加索、中东、南亚乃至东南亚的广大地区,英国伦敦、埃及沙姆沙伊赫、印尼巴厘岛、俄罗斯纳尔奇克、印度新德里等地均发生了重大恐怖袭击事件,造成惨重伤亡,特别是发生在约旦首都安曼的恐怖爆炸袭击事件,造成我国防大学学员代表团3人遇难、1人受伤。恐怖活动对国际安全造成的危害进一步显现。与此同时,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也很严重。2005年8至9月,美国南部遭受飓风袭击,数百万人撤离,上千人死亡。10月8日,巴基斯坦发生强烈地震,据巴方统计,截至11月8日,死亡人数已达8.7万人,2008年中国“汶川8.6级大地震”造成了重大伤亡,2010年日本“9.0级特大地震”并引发的核泄露事件,造成了全球恐慌。非传统安全威胁对世界和平与稳定提出了新的挑战。

◆ 面对目前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中华民族复兴的紧急关头,每一个爱国的中国人,不要对党和政府施加不必要的压力,而应该无条件地同党和政府保持高度的一致,听从党和政府的召换,团结一致渡难关,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保驾护航;同时,也应该出谋划策,力争积极、主动地打破目前的困境,化害为利,创造中国民族复兴的良好国际环境。从而促进我国复兴,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崛起!

【篇4】形势与政策论文乡村振兴的意义与实现路径

当前我国反腐形势

——结合国外反腐经验

中文摘要:腐败是一种全球性的社会现象,它腐蚀各国的政权基础,妨碍经济发展,影响遍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受到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公民社会的普遍关注,社会主义建设特殊国情的中国当前也开展反腐败斗争。尽管世界各国制度、国情不尽相同,但是都在加大反腐斗争力度,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且一些发达国家在反腐败斗争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世界各国在制度防腐上进行积极探索,对于当前我国惩防体系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法规制度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字:借鉴 国外 反腐 经验 国际合作 国情

腐败,这看似很伤大雅的隐晦之词,如今却频繁跳入公众的眼帘。媒体中频频爆出的腐败丑闻令人气愤,又不禁令我们反思,经济的飞速发展给我们带来的究竟是什么?

国内反腐形势

改革开放后经济飞速发展给人民带来物质与精神的双丰收,但同时也萌生出许多腐败丑闻。上海原市委书记陈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亲属谋取不正当利益、袒护严重违纪人员、为不法企业谋取利益等严重违纪问题,造成了恶劣的政治影响;安徽原省委副书记王昭耀、安徽宣城原副书记杨枫他们可谓并驾齐驱完成家族式腐败的“伟大壮举”,被冠以“安徽第一权力家族”之称;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滥用职权获取巨额非法利益、收受他人巨额贿赂、道德败坏、对铁路系统造成严重问题……诸如此类的丑闻数不胜数。我国目前的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甚至蔓延、攀升,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成为影响党和政府形象的一个严重问题。我们难以去相信,一个泱泱大国究竟存在多少祸国殃民的腐败分子,而这些腐败又在怎样的破坏民生乃至社会的和谐。

国际反腐形势及经验

其实腐败也并不只是我国存在这种情况。腐败是一种全球性的社会现象,它腐蚀各国的政权基础,妨碍经济发展,影响遍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受到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公民社会的普遍关注。为反腐倡廉,各国普遍加强反腐法规建设,加大反腐机构设置,强化政党内部纪律和监察制度建设。世界反腐败斗争也出现了反腐形式多样化、反腐对象高层化、反腐力度加大的趋势,反腐国际合作不断增强,反腐国际组织作用越来越明显。从中国的现实状况来看,腐败严重抵消了政府对于推动经济发展的政策努力,刺激虚假繁荣的“泡沫经济”,扭曲市场竞争和产权制度,导致分配不公与机会不均;侵蚀国家的政治体系,导致人事、领导和决策的体制劣变,以及国家能力与管理权能弱化;败坏社会风气和道德水平,引发人力资源的浪费和社会流动机制的变形,造成民间社会组织的畸形发展和社会无序。因此,腐败问题是我国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1】

国际上的很多国家也积极投入到反腐的战役在中。他们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越南在反腐工作中重视发动人民群众的作用,对案件的突破起到重要作用;西欧国家的新闻媒体对官员腐败丑闻的追踪、揭露起到了廉政监督的积极作用。各国反腐力度的加大也使很多高官纷纷落马,如菲律宾前总统埃斯特拉达因涉嫌受贿、贪污腐败被弹劾、起诉并被罢免;赞比亚前总统奇卢巴因被指控犯有“窃取国家资源罪”被警方逮捕;以色列总理沙龙因涉嫌腐败面临被起诉的窘境;韩国总统卢武铉因涉嫌腐败被弹劾。

在国际众多的国家中,美国、俄罗斯、韩国等国家的反腐方式和政策相对有效。

在美国,反腐工作交由联邦调查局来负责。联邦调查局有权利对被怀疑触犯法律的公职人员进行电话监听,电子监察等。他们还可以化妆成便衣特工,近距离的接触受贿的官员。此外,联邦调查局的调查依据还来自与联邦政府各部门巡视员办公室的合作,并极大地依赖公众举报、媒体监督。公众可以在线直接向其报告,也可以与其所在的当地办公室联系。

在俄罗斯,腐败已成为制约俄罗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顽疾,因此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俄领导人的高度重视。2008年初,梅德韦杰夫成立直属总统的反腐败委员会并签署了《反腐败法》。同时官方还开设网上信访接待室,通过网上信访接待室的投诉在三天之内就会被打印出来,作为书面投诉予以登记,然后按照规定提交进一步审理。

在韩国,反腐工作可以归纳为一下三个方面;

第一,政府为了防治腐败于2001年制定《腐败防治法》,并于2002年成立“腐败防治委员会”专门负责反腐败工作,08年更名为“国民权益委员会”。

第二,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预防为先,韩国政府更重视预防腐败,同时每年对韩国中央政府部门、地方政府、教育厅等机关进行清廉度指数测定,并对社会公布各机关的清廉度指数。

第三,打击腐败行为毫不留情。2003年,韩国政府出台《公务员行动纲领》,严格规范公职人员的行为,并在每年年底、春节、中秋节等容易出现腐败行为的时期进行集中检查整治。对于涉嫌腐败被罢免、解聘的人员,韩国政府规定,在其离开工作岗位起5年内,禁止到与原单位有业务往来的工作单位任职。

总结与反思

国外反腐败的有效措施是:权力制衡、媒体监督、司法独立。 而我国毕竟国情不同,应结合自身的国情,借鉴国外适合本国发展的反腐经验与措施,在此基础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条崭新的反腐道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2】针对我国的国情和形势,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权利制约

腐败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是权力没有制约和监督,当权者拥有很大的权力,可以为自己、亲友谋取私利。很多腐败行为都是权力与金钱、物质、美色等的交易。权力需要制约和监督,监督是制约权力、抵制腐败和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手段。反腐的重要手段在于建立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权,人民有权监督政府。

二、加强制度的建设

反腐的根源在于应建设各个环节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以制止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如有重大决策,必须坚持集体讨论决定和公开办事的原则,增强权力行使的透明度。同时,对于财务的管理应建立独立的机构。也可以结合我国的国情,建立独立的反腐机构对他们赋予行使监督的足够权利如美国、英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国的专门反腐机构。

三、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人们走向腐败的歧途很大一部分是由其文化素养和人生观决定的。所以我们需要我们强化教育,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我们国家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腐败人员的数量,缓解如今的反腐形势。

反腐是一项艰巨而且长期的斗争。单凭一时的努力也许不会立竿见影。但是只要全民一起努力,国家出台合理的政策和治理方法,一定可以遏制腐败之风的扩大。当然也可以借鉴国外的反腐经验,取其精华使我们的反腐效率提高。

参考资料:

[1] 中国金州廉政网 《反腐倡廉建设任重道远》2009-07-21

[2] 摘自新华网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中共十八大高度关注反腐败》 2012年11月09日

推荐访问:振兴 路径 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