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10篇

时间:2023-08-04 17:45: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2021年以来,县乡村振兴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部署要求,坚持把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头等大事,把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最紧迫的任务,着力在巩固、拓展、衔接上下功夫、见实效,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是守住底线,防返贫致贫机制有效健全。坚持科学谋划、统筹安排、靶向施策。抓好预警监测,建立农村低收入人群信息比对工作联动机制,分类设定“红黄”监测标准,强化数据采集和分析应用,每月常态化开展动态监测排查和低收入人口帮扶。截至目前,全县共发现XX户XX人符合监测标准的突发严重困难户。同时,对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开展督导排查,实现动态清零。抓好重点帮扶,对患大病和无发展能力的,强化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综合性兜底保障措施。目前,全县XX名已脱贫人口中,XX人获低保保障,XX人获特困供养保障;XX名边缘易致贫人口中,XX人纳入低保保障,XX人纳入特困供养保障。

  二是深化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稳定。坚持以发展产业、促进就业为主要途径,拓展提升收入水平。抓好产业帮扶,XX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脱贫户XX户,XX户脱贫户发展XX个自种自养项目且达标,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抓好稳岗就业,大力实施“春风行动”,全县脱贫劳动力已务工就业XX人,占比去年XX%,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XX个,和去年基本持平。抓好资金项目建设,推动项目早实施、早建成、早见效。全县共安排各级各类资金XX万元,全部匹配到位。截至8月31日,全县共匹配衔接资金项目数90个。项目已开工数XX个,开工率XX%,其中已完工XX个;已拨付资金XX万元,财政衔接资金支出率XX%。

  三是健全机制,乡村振兴衔接工作有序推进。调整县扶贫工作机构设置,县扶贫办重组为县乡村振兴局,6月XX日与市里同步挂牌。全面梳理现行脱贫政策,谋划制定“2+N”政策体系,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保持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及时调整充实帮扶力量,在原有XX个驻村工作队基础上增加XX个队,第八批选派干部驻村已全部到位开展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虽然我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从7月份省乡村振兴局组织的暗访调研以及平时我们督查

  暗访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与不足。一是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乡村干部认为脱贫攻坚圆满收官,有撤摊子、松口气的想法,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新形势新要求理解不深,思路不清,责任心不强,业务不熟,办法不多。部门之间统筹协调力度减弱,对乡村基层的督导指导不够,没有形成工作合力。二是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不到位。部分基层干部、帮扶责任人联系群众较少,甚至没有走访和电话询问;集中排查流于形式,网格化管理不完善,监测对象排查不彻底,台账资料不规范,问题整改没有针对性。三是“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巩固不到位。部分拆迁农户现有住房存在安全隐患甚至是危房,部分脱贫户前几年搬入新居后原有老房至今未拆除。部分农户因农村建设出现供水管网损坏导致供水不足等。四是精准帮扶不到位。制定的帮扶措施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落实帮扶措施不及时,更多停留在纸面上或口头上,长时间都没有落地。五是重点工作推进不到位。衔接资金项目不愿谋划、不会谋划,有的乡村进度滞后,长时间没有进展;动态监测中对符合条件的农户不愿报,又没有跟进帮扶措施,甚至不管不顾;有的村公益性岗位管理不规范,未按时签订协议,无纸质考勤记录、管理办法;部分乡镇今年以来的发放的小额贷款为0,进度缓慢;一些地方基层基础工作不扎实,扶贫手册未及时更新,户档资料更多停滞在去年的内容。六是资金项目管理不到位。扶贫资产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部分乡镇重视程度不够,村里未规范建立台账。七是乡村建设不到位。部分村存在改厕建后管护不到位,有的村组不通水泥路,一下雨泥烂路滑。部分农户家中杂物乱放,人居环境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作为乡村振兴部门来说,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仍然是首位的工作,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我们将严格落实上级部署要求,用足用好脱贫攻坚以来形成的好机制、好措施,高质量推动衔接期内各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抓好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进一步加强网格化动态监测,结合“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及时履行程序纳入监测对象并分层分类做好常态化帮扶。对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保持常态化联系帮扶,继续填写帮扶手册,确保在10底前所有帮扶措施全部落实到位。

  二是进一步抓好“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巩固。加强对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的排查力度,全面摸清底数,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做到动态清零,坚决守住“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底线,持续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三是进一步抓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县乡村振兴局会同民政、卫健、医保、人社、教体、信访委等部门加强协作配合,实行信息月报送制度,做好低收入人口信息比对,对发现的困难人群,要及时实行线上实时比对监测、线下定期实地摸排,共享突发性大额医疗支出、自然灾害、收入骤减、支出骤增等信息,分层分类实施帮扶措施,实现对农户易返贫致贫风险点的早发现、早研判、早帮扶、早清零。

  四是进一步抓好产业发展。科学合理谋划产业布局,因地制宜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依托XX等特色主导产品,大力发展生态、绿色、有机高品质农产品,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农业品牌。持续做实乡村特色产业,深化消费帮扶,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不断丰富乡村经济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村集体经济和农民稳定增收,让农民富起来。

  五是进一步抓好稳岗就业。认真落实稳岗就业各项政策措施,确保“两个不低于”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摸清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相关信息,确保系统录入数据与相关人员务工就业实际保持一致。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和规范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不断提高就业技能,确保“按需设岗、以岗定员、岗需互选、人岗匹配”。

  六是进一步抓好扶贫资产管理。全面摸清扶贫资金项目底数,严格执行扶贫资产“运行、维护、处置”管理制度,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定期对扶贫资产运行情况进行核查,做到账实相符。建立经营性扶贫资产经营主体风险预警机制,定期核查经营状况,消除经营性扶贫资产风险漏洞,严防资产流失和侵占,确保长期发挥效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七是进一步抓好金融帮扶。加大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的宣传解读和贯彻落实,继续推广“一自三合”信贷模式,对有资金需求的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监测对象开展小额信贷新增、续贷、展期工作,确保应贷尽贷。

  八是进一步抓好社会帮扶。全力做好驻村工作队日常管理工作,确保驻村工作队履行好职责。深化县域结对帮扶,与XX县共同谋划中长期帮扶规划,开展多层次、多类别干部挂职和人才交流。开展定点帮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定期开展走访慰问、救助帮扶,凝聚全社会帮扶力量。

  九是认真做好迎接后评估工作。今年11月-12月之间国家和省将开展脱贫攻坚后评估工作,是把前几年的第三方评估和交际考核结合起来,在总体要求、结果运用等方面与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的差别不大,是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硬性考核。我们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像对待脱贫攻坚考核一样来对待此次后评估工作,紧紧围绕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成果巩固4个方面10项指标

  (即“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落实“四个不摘”、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就业稳岗、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产业发展、收入支出变化、巩固脱贫成果认可度)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确保今年底后评估工作不出问题。

篇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政策知识汇编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政策知识汇编

  一、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相关政策

  1.防止返贫监测的对象是什么?

  答:“三类人”:以家庭为单位,监测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重点关注以下九类人员:一是脱贫户特别是2019年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二是2021年家庭人均纯收入较低和明显减少特别是收入在当地监测范围内的农牧户;三是农村低保对象特别是2020年以来新识别和申请低保的农牧户;四是收入超过监测范围但整户无劳力的农牧户;五是多子女特别是非义务教育阶段在读子女较多的农牧户;六是家中有高校在读大学生的一般农牧户;七是务工收入占比高且务工时间不稳定的农牧户;八是多子女的单亲农牧户;九是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农牧户。

  脱贫不稳定户:脱贫不稳定户就是建档立卡脱贫户中年人均纯收入在当地防止返贫监测范围以内,且存在返贫风险的农户。边缘易致贫困户:一般农户中(也就是非建档立户),年人均纯收入在当地防止返贫监测范围以内,且存在致贫风险的农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户。这类人群从收入水平看,不能算脱贫不稳定户或边缘易致贫户,而是受突发事件影响,导致刚性支出骤增或收入骤减,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农户。

  2.防止返贫监测的范围是什么?

  答:以脱贫攻坚期国家扶贫标准的1.5倍,既6500元(含)作为2022年监测范围。综合农村低保标准、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物价指数变化等因素,每年动态调整。收入计算方面,参照其履行认定程序前12个月内家庭成员收入的总和计算年人均纯收入。

  3.防止返贫监测的内容是什么?

  答:重点监测“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及收入支出状况。一是饮水安全方面。对照《西藏自治区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中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四项指标,对未达标的监测对象建好问题台账。二是义务教育方面。全面监测学生就读情况,建立学生就读台账,确保监测对象家庭义务教育阶段身体正常应该上学的适龄儿童、少年都能上学,不因贫失学辍学;对在外地就读学生,做好跟踪管理工作;对监测对象在义务教育阶段失学辍学以及在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阶段没有落实教育相关补助救助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建好问题台账;三是住房安全方面。全面监测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出严重困难户住房安全状况,对住房状况不安全(C级或D级)的,建好工作台账;四是基本医疗方面。全面监测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是否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政策保障范围;是否落实脱贫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财政补贴政策和住院费用平均提高5%倾斜政策;得了大病、重病基本生活是否有保障;慢性病签约服务是否做到应签尽签;常见病、慢性病能否在县、乡、村三级卫生医疗机构得到及时诊治;脱贫人口“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政策是否落实到位;五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方面。对其家庭工资性收入、生产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及生产经营性支出等进行测算,收入计算以识别月份的上年当月初作为始点,以识别月份的上月末为终点),对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年监测标准的农牧民家庭,认真分析原因、建好工作台账。

  4.防止返贫监测的方式是什么?

  答:一是农户申请。农户自主向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和乡村振兴专干申报、12317咨询服务电话、脱贫户使用手机APP申报等,接受农户个人或他人代为申报。二是村级排查。村(居)党组织书记负责组织村(居)干部、驻村工作队员、乡村振兴专干等经常性入户走访、开展全面排查工作。三是部门预警。加强与发改、农业农村、人社、教育、住建、卫健、水利、公安、应急、医保、金融和市场监督管理等行业部门数据共享和对接,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平台,进行常态

  化预警,做好信息比对,及时将预警信息分类分级反馈基层核实。同时及时掌握分析媒体舆情、信访案件等信息,拓宽风险预警渠道。

  5.防止返贫监测的程序是什么?

  答:按照民主、公开、公正原则,对新增监测对象履行以下程序。一是入户核查核实。村(居)根据农户申请、村(居)排查发现、行业部门筛查预警发现等情况,开展入户核查工作,核实家庭收支、“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基本情况,研判返贫致贫风险。拟定为监测对象的农户,应承诺提供的情况真实可靠,并授权依法查询家庭资产等信息,填写《承诺授权书》;对不符合认定条件的,应向农户及时说明原因,确保群众认可。二是村(居)评议申报。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评议初步认定监测对象,综合研判返贫致贫风险,提出帮扶措施建议,并在本村内公示5个工作日无异议后报乡镇核实。不具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条件的,可根据实际采取村“两委”扩大会议形式,由村“两委”成员、乡镇干部、驻村工作队、乡村振兴专干、部分村民代表等参加,确保评议过程公开公正。有“公职人员、经商办企业、高价房、豪华车、大额存款、子女收入高、给寺庙大额捐赠、政治立场极不正确”等情况的作为重点排查内容之一并列入负面清单不予纳入。三是乡镇核查初审。乡镇对村级上报的初选名单,及时组织人员实地逐户核实基本情况,填写《监测对象认定核查表》,核查结果由农户户主、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三方签字确认。核查通过的,由乡镇政府汇总提出监测对象名单和拟定帮扶措施,监测对象审核名单公告5个工作日无异议后,将监测对象名单和拟定帮扶措施报县(区)乡村振兴局审定。四是县(区)比对审定。县(区)乡村振兴局对各乡镇上报的监测对象进行抽查,实现涉及行政村“全覆盖”,抽查面不少于30%,并联合行业部门对上报的监测对象开展数据比对工作,对发现存在“公职人员、经商办企业、高价房、豪华车、大额存款、子女收入高、给寺庙大额捐赠、政治立场极不正确”等情况的反馈至乡镇、村进行逐户实地核实,不符合条件的不得纳入。由县(区)乡村振兴局牵头组织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审定监测对象,研究落实精准帮扶措施。报县(区)农村工作

  领导小组同意后,由县(区)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书面批复有关乡(镇)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持续跟踪监测工作。五是市级备案。市乡村振兴局对各县(区)上报的监测对象,进行留底存档,纳入常态化监测范围,并指导各县(区)在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中录入信息、精准落实帮扶措施。排查、筛查预警发现或农户申报之日起,至履行完认定程序,一般不超过一个月。六是市级评估。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不定期组织各级各部门力量,对监测对象的帮扶措施、帮扶成效进行实地检查评估,评定工作成效,确保帮扶措施落实到位,监测对象实现动态清零。

  6.风险消除的程序是什么?

  答:对监测对象年人均纯收入持续稳定在监测范围以上、“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持续巩固的监测对象,通过农户申报、村级排查、乡镇核实并公示公告无异议后,经县(区)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综合评估认定符合消除条件后,在“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中及时标注“风险消除”,解除预警,不再按“监测对象”进行监测帮扶。对风险消除稳定性较弱,特别是收入不稳定、刚性支出不可控的,在促进稳定增收方面继续给予帮扶,风险稳定消除后再履行相应程序。对无劳动能力的,落实社会保障措施后,暂不标注“风险消除”,持续跟踪监测。

  7.防返贫的监测要求是什么?

  答:紧紧围绕收入、住房、教育、医疗、饮水安全等方面,开展遍访行动,健全监测对象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一是开展监测对象遍访活动。县(区)每月组织开展一次监测对象遍访活动,逐户排查“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及收入支出状况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掌握监测户生产生活动态情况,对突发意外事故或遭受自然灾害等致贫的监测对象,要及时启动临时救助措施,保障其基本生活不受影响。二是开展帮扶成效核查评估工作。组织县乡村各级各方面力量,对监测对象的帮扶措施、帮扶成效逐户进行实地核查评估,审定防止返贫致贫工作成果,对已消除返贫致贫风险,达到稳定脱贫的监测对象,按照程序及时对账销号、解除预警。对限期内未消除不稳定脱贫或易

  致贫因素,作为重点监测对象,要进一步分析研究,及时制定更加有效的对策措施。三是防止规模性返贫。各县(区)应当实时监测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火灾,以及疫情等各类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带来的影响,全力防范大宗农副产品价格持续大幅下跌、农村劳动力失业明显增多、乡村产业项目失败、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搬迁人口就业和社区融入等方面的风险隐患,发现解决因工作、责任、政策落实不到位造成的返贫致贫现象,及时排查预警区域性、规模性返贫致贫风险,制定防范措施,落实帮扶举措,坚决守住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

  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政策

  1.设立衔接过渡期是多久?

  答:在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按照“四不摘”总要求,持续保持现有政策总体稳定,并要求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治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

  2.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任务是什么?

  答: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3.乡村振兴展战略总要求是什么?

  答: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4.乡村振兴总目标是什么?

  答:农业农村现代化。

  5.“四个不摘”内容是什么?

  答: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6.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原则是什么(四个坚持)?

  答: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有序调整、平稳过渡,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坚持政府推动引导、社会市场协同发力。

  7.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内容是什么?

  答: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测。

  8.厕所革命的验收标准:按照“四有四无两清一用”标准,即卫生户用厕所要达到厕屋有墙、有顶、有门、密闭有盖(四有),储粪池无渗、无漏、无蝇蛆、基本无臭(四无),厕所清洁、粪污清出(两清),实现资源化利用(一用)。

  9.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任务是:10.“四清两改”村庄清洁行动:

  11.推动树立农牧民新风貌行动:树文明新风、改陈规陋习、建村规民约、兴优秀文化、美村容村貌。

  12.人畜分离:坚持因地制宜、集中建圈、分户管理、粪污资源化利用。

  13.乡村建设“183”行动:“1”,就是加强乡村规划建设管理,积极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8”,就是实施农村道路、防汛抗旱和供水、清洁能源、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数字乡村、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农房质量安全、农村人居环境等八大工程,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3”,就是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三个体系。

  14.五大乡村振兴?

  答: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

  15.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政策措施?

  答:一是完善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

  施。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大型城镇安置点及配套设施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体规划、一体建设;聚焦大型安置点配套教育、医疗设施等短板,在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时对搬迁任务重的省份予以倾斜支持;在分配教育领域相关资金时,对搬迁任务重的省份予以倾斜支持;二是加强安置点的产业培育和就业帮扶。开展就业帮扶,多渠道创造就业机会,健全安置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对万人以上大

  型安置区开展专项帮扶,开展针对性强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大东部地区职业院校面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招生计划投放力度;引导农产品加工产能向安置区周边聚集,将有条件的安置区纳入产业园体系,推动搬迁户与带贫主体建立稳定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搬迁群众通过创办网店、参与快递物流等方式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发挥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定点扶贫等机制作用,援建一批劳动密集型扶贫车间,在安置区因地制宜设置一批扶贫公益性岗位;广泛吸纳搬迁群众参与生态保护工程建设;三是加强安置点的社区管理。支持地方配套建设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加强安置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安置社区治理机制;引导搬迁群众移风易俗,形成邻里和睦、守望相助、文明节俭的好风尚;鼓励参与东西扶贫协作的省市、高校和有关单位,对普通话普及率低、推普压力大的安置区给予帮扶;四是保障搬迁群众合法权益。有序推进旧房拆除和旧宅基地复垦整治、安置住房不动产确权登记等各项工作;大力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支持易地扶贫搬迁相关政策;支持搬迁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因地制宜培育发展产业;五是加大工作投入力度。在安排相关民生领域专项转移支付时统筹加大对后续扶持任务重的省份倾斜,鼓励省级政府继续发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予以支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支持搬迁安置区后续产业发展和搬迁群众生产生活;动员组织中央企业积极参与定点扶贫县后续扶持项目建设;六是加强统筹指导和监督检查。继续保留各级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和部门统筹协调机制;加强对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质量安全和建设单位的行业监管;指导地方逐一制定万人以上超大型集中安置区巩固搬迁脱贫成果实施方案;加强对后续扶持工作的督促检查;加大后续扶持工作成效宣传力度;对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明显的省份实施督查激励措施。

  16.如何引导搬迁群众参与以工代赈项目促进就业?

  答:在农村牧区生产生活、交通、水利、文化旅游、林业草原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因地制宜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小、技术门槛低、前期工作简单、务工技能要求不高的以工代赈建设项目,优先吸纳搬迁

  群众参与项目建设,拓宽搬迁群众稳定就业增收渠道,劳务报酬发放比例不低于中央资金的15%。

  17.资金公告公示的内容和方式是什么?

  答:各县(市、区)对衔接资金项目安排和资金分配情况在实施乡镇、村、项目实施点及同级媒体(或政府网站)进行公示公告接受社会监督。

  18.衔接资金用来补齐必要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包括哪些?

  答:补齐必要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主要包括农村公共厕所、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垃圾清运、村容村貌改善等小型公益性生活设施;村(组)通硬化路,通村公路和村内主干道连接,防洪、灌溉和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等水、电、路、网农业生产配套设施。教育、卫生、养老服务、文化等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通过原资金渠道支持。

  19.项目选择一定要从项目库中选择吗?

  答: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和脱贫县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支持的项目,原则上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中选择;使用其他资金安排的巩固拓展脱贫攻整成果的项目,鼓励从项目库中选择。

  20.项目入库程序是什么?

  答:到村到户项目坚持“村申报、乡审核、县审定”的程序。对跨区域、规模化的项目,也可由乡镇或行业部门提出,充分征求相关乡村意见并履行公告公示程序后入库。因疫情、灾情等突发事件影响急需实施的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优化项目入库公告公示流程。

  21.哪一部分人纳入农村低保范围?

  答:将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困难人口,按规定程序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做到“不漏保、不错保”。

  22.易返贫人口出现困难的如何开展临时救助?

  答:对于易返贫人口出现困难的,根据乡村振兴部门提供的人口名单和信息,参照“先行救助”有关政策规定,直接实施临时救助。

  23.农村牧区低收入人口认定标准是多少?

  答:农村牧区低收入人口认定标准统一按当地农村低保标准的2倍确定。

  24.农村牧区低收入人口如何救助?

  答:落实农村低保“单人保”政策,将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重残及三级智力、精神残疾人员,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范围。符合教育、医疗、住房等专项救助条件的,由相关部门依法依规纳入相应救助范围。

  25.农牧民住房动态监测的范围是什么?

  答:要建立农房全生命周期定期体检制度,将具有潜在安全隐患的农牧民住房和历史悠久、传统建筑以及受自然灾

  害影响的受损的农牧民住房要纳入日常重点监测范围。

  26.新增危房改造对象的身份如何识别?

  答:县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会同乡村振兴、民政、残联等部门对动态监测反映的潜在不安全住房农户进行身份识别。

  27.仅有一套住房且为危房的如何帮扶?

  答:经识别后,对仅有一套住房且评定为C级和D级的新增危房户纳入国家农牧民住房安全保障机制政策支持范围。

  28.过渡期内如何持续保障农牧民住房安全?

  答:与国家农村危房改造政策相衔接,继续对农牧民新增危房和无房户实施改造,根据房屋危险程度和农户改造意愿选择加固改造或拆除重建等方式解决住房安全问题,确保“发现一户、改造一户”,实现全覆盖保障。

  29.小额信贷支持对象是哪些?

  答:建档立卡脱贫人口,以户为单位发放贷款。边缘易

  致贫户可按照执行。

  30.贷款用途是什么?

  答:坚持户借、户用、户还,精准用于贷款户发展生产

  和开展经营,不能用于结婚、建房、理财、购置家庭用品等非生产性支出,也不能以入股分红、转贷、指标交换等方式交由企业或其

  他组织使用。

  31.贷款条件是什么?

  答:申请贷款人员必须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无重大不

  良信用记录,并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必须通过银行评级授信、有贷款意愿、有必要的劳动生产技能和一定还款能力;必须将贷款资金用于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产业和项目,且有一定市场前景;借款人年龄原则上应在18周岁(含)—65周岁(含)之间。

篇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

  【公布日期】2020.12.16?

  【文

  号】

  【施行日期】2020.12.16?

  【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社会治理,农业管理综合规定

  正文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

  (2020年12月16日)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彻底消除。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自主脱贫能力稳步增强。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

  件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实现了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完成脱贫攻坚这一伟大事业,不仅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更是中国人民对人类文明和全球反贫困事业的重大贡献。

  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充分展现了我们党领导亿万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的伟大奇迹,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这些成就的取得,归功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挂帅、亲自督战,推动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归功于全党全社会众志成城、共同努力,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构建起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归功于广大干部群众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数百万干部战斗在扶贫一线,亿万贫困群众依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摆脱贫困;归功于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脱贫攻坚政策体系覆盖面广、含金量高,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完备、上下贯通,脱贫攻坚工作体系目标明确、执行力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支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关系到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关系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党务必站在践行初心使命、坚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

  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性、紧迫性,举全党全国之力,统筹安排、强力推进,让包括脱贫群众在内的广大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朝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前进,彰显党的根本宗旨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健全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和工作体系,加快推进脱贫地区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设立5年过渡期。脱贫地区要根据形势变化,理清工作思路,做好过渡期内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有效衔接,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为重点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2025年,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脱贫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长效机制逐步完善,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民平均水平。到2035年,脱贫地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农村低收入人口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三)主要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总结脱贫攻坚经验,发挥脱贫攻坚体制机制作用。

  ——坚持有序调整、平稳过渡。过渡期内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下更大功夫、想更多办法、给予更多后续帮扶支持,对脱贫县、脱贫村、脱贫人口扶上马送一程,确保脱贫群众不返贫。在主要帮扶政策保持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和时限,增强脱贫稳定性。

  ——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坚持扶志扶智相结合,防止政策养懒汉和泛福利化倾向,发挥奋进致富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励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勤劳致富。

  ——坚持政府推动引导、社会市场协同发力。坚持行政推动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三、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

  (一)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摘帽不摘责任,防止松劲懈怠;摘帽不摘政策,防止急刹车;摘帽不摘帮扶,防止一撤了之;摘帽不摘监管,防止贫困反弹。现有帮扶政策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该调整的调整,确保政策连续性。兜底救助类政策要继续保持稳定。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并根据脱贫人口实际困难给予适度倾斜。优化产业就业等发展类政策。

  (二)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

  难户,开展定期检查、动态管理,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合理确定监测标准。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分层分类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实行动态清零。健全防止返贫大数据监测平台,加强相关部门、单位数据共享和对接,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提升监测准确性,以国家脱贫攻坚普查结果为依据,进一步完善基础数据库。建立农户主动申请、部门信息比对、基层干部定期跟踪回访相结合的易返贫致贫人口发现和核查机制,实施帮扶对象动态管理。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精准分析返贫致贫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三)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落实行业主管部门工作责任。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有效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做好脱贫人口参保动员工作。建立农村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通过农村危房改造等多种方式保障低收入人口基本住房安全。巩固维护好已建农村供水工程成果,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聚焦原深度贫困地区、大型特大型安置区,从就业需要、产业发展和后续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完善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完善后续扶持政策体系,持续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提升安置区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建立关爱机制,促进社会融入。

  (五)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分类摸清各类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底数。公益性资产要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确保继续发挥作用。经营性资产要明晰产权关系,防止资产流失和被侵占,资产收益重点用于项目运行管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公益事业等。确权到农户或其他经营主体的扶贫资产,依法维护其财产权利,由其自主管理和运营。

  四、聚力做好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

  (六)支持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注重产业后续长期培育,尊重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以脱贫县为单位规划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完善全产业链支持措施。加快脱贫地区农产品和食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电商、批发市场与区域特色产业精准对接。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继续优先支持脱贫县。支持脱贫地区培育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继续大力实施消费帮扶。

  (七)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搭建用工信息平台,培育区域劳务品牌,加大脱贫人口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支持脱贫地区在农村人居环境、小型水利、乡村道路、农田整治、水土保持、产业园区、林业草原基础设施等涉农项目建设和管护时广泛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延续支持扶贫车间的优惠政策。过渡期内逐步调整优化生态护林员政策。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管理机制,过渡期内逐步调整优化公益岗位政策。

  (八)持续改善脱贫地区基础设施条件。继续加大对脱贫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重点谋划建设一批高速公路、客货共线铁路、水利、电力、机场、通信网络等区域性和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按照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一部署,支持脱贫地区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推进脱贫县“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动交通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因地制宜推进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加强通村公路和村内主干道连接,加大农村产业路、旅游路建设力度。加强脱贫地区农村防洪、灌溉等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统筹推进脱贫地区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实施“快递进村”工程。支持脱贫地区电网建设和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实施。

  (九)进一步提升脱贫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继续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强乡村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加强脱贫地区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基

  础能力建设。继续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脱贫地区普遍增加公费师范生培养供给,加强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和对口支援。过渡期内保持现有健康帮扶政策基本稳定,完善大病专项救治政策,优化高血压等主要慢病签约服务,调整完善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政策。继续开展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并建立长效机制,持续提升县级医院诊疗能力。加大中央倾斜支持脱贫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备力度,继续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条件。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造,逐步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继续加强脱贫地区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

  五、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

  (十)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对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等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充分利用民政、扶贫、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医疗保障等政府部门现有数据平台,加强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完善基层主动发现机制。健全多部门联动的风险预警、研判和处置机制,实现对农村低收入人口风险点的早发现和早帮扶。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机制。

  (十一)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科学认定农村低保对象,提高政策精准性。调整优化针对原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低保“单人户”政策。完善低保家庭收入财产认定方法。健全低保标准制定和动态调整机制。加大低保标准制定省级统筹力度。鼓励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保对象参与就业,在计算家庭收入时扣减必要的就业成本。完善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合理提高救助供养水平和服务质量。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提高救助服务质量。加强社会救助资源统筹,根据对象类型、困难程度等,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困难群众医疗、教育、住

  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做到精准识别、应救尽救。对基本生活陷入暂时困难的群众加强临时救助,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对社会救助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提供必要的访视、照料服务。

  (十二)合理确定农村医疗保障待遇水平。坚持基本标准,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个人缴费资助政策,继续全额资助农村特困人员,定额资助低保对象,过渡期内逐步调整脱贫人口资助政策。在逐步提高大病保障水平基础上,大病保险继续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返贫致贫人口进行倾斜支付。进一步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合理设定年度救助限额,合理控制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比例。分阶段、分对象、分类别调整脱贫攻坚期超常规保障措施。重点加大医疗救助资金投入,倾斜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十三)完善养老保障和儿童关爱服务。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代缴政策,地方政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按照最低缴费档次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返贫致贫人口、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代缴部分或全部保费。在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档次时,对上述困难群体和其他已脱贫人口可保留现行最低缴费档次。强化县乡两级养老机构对失能、部分失能特困老年人口的兜底保障。加大对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保障力度。加强残疾人托养照护、康复服务。

  (十四)织密兜牢丧失劳动能力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底线。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要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并按困难类型及时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等,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六、着力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

  (十五)在西部地区脱贫县中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按照应减尽

  减原则,在西部地区处于边远或高海拔、自然环境相对恶劣、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脱贫县中,确定一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从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集中支持,增强其区域发展能力。支持各地在脱贫县中自主选择一部分县作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建立跟踪监测机制,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进行定期监测评估。

  (十六)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继续坚持并完善东西部协作机制,在保持现有结对关系基本稳定和加强现有经济联系的基础上,调整优化结对帮扶关系,将现行一对多、多对一的帮扶办法,调整为原则上一个东部地区省份帮扶一个西部地区省份的长期固定结对帮扶关系。省际间要做好帮扶关系的衔接,防止出现工作断档、力量弱化。中部地区不再实施省际间结对帮扶。优化协作帮扶方式,在继续给予资金支持、援建项目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推进产业梯度转移,鼓励东西部共建产业园区。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科技等行业对口支援原则上纳入新的东西部协作结对关系。更加注重发挥市场作用,强化以企业合作为载体的帮扶协作。继续坚持定点帮扶机制,适当予以调整优化,安排有能力的部门、单位和企业承担更多责任。军队持续推进定点帮扶工作,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巩固提升帮扶成效。继续实施“万企帮万村”行动。定期对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成效进行考核评价。

  七、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有效衔接

  (十七)做好财政投入政策衔接。过渡期内在保持财政支持政策总体稳定的前提下,根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需要和财力状况,合理安排财政投入规模,优化支出结构,调整支持重点。保留并调整优化原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聚焦支持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适当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并逐步提高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各地要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

  挂钩政策,统筹地方可支配财力,支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融资资金偿还。对农村低收入人口的救助帮扶,通过现有资金支出渠道支持。过渡期前3年脱贫县继续实行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政策,此后调整至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其他地区探索建立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确保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落实到项目,及时足额发放劳务报酬。现有财政相关转移支付继续倾斜支持脱贫地区。对支持脱贫地区产业发展效果明显的贷款贴息、政府采购等政策,在调整优化基础上继续实施。过渡期内延续脱贫攻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十八)做好金融服务政策衔接。继续发挥再贷款作用,现有再贷款帮扶政策在展期期间保持不变。进一步完善针对脱贫人口的小额信贷政策。对有较大贷款资金需求、符合贷款条件的对象,鼓励其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支持。加大对脱贫地区优势特色产业信贷和保险支持力度。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发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对脱贫地区继续实施企业上市“绿色通道”政策。探索农产品期货期权和农业保险联动。

  (十九)做好土地支持政策衔接。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保护主体责任,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按照应保尽保原则,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用地需要,过渡期内专项安排脱贫县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专项指标不得挪用;原深度贫困地区计划指标不足的,由所在省份协调解决。过渡期内,对脱贫地区继续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省内交易政策;在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框架下,对现行政策进行调整完善,继续开展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

  (二十)做好人才智力支持政策衔接。延续脱贫攻坚期间各项人才智力支持政策,建立健全引导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长效机制。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岗计划、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银龄讲学计划、乡村教师生活补

  助政策,优先满足脱贫地区对高素质教师的补充需求。继续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继续实施重点高校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全科医生特岗和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计划优先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对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探索“县管乡用、下沉到村”的新机制。继续支持脱贫户“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并按规定给予相应资助。鼓励和引导各方面人才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基层流动。

  八、全面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二十一)做好领导体制衔接。健全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层层压实责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建立统一高效的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议事协调工作机制。

  (二十二)做好工作体系衔接。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要及时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工作力量、组织保障、规划实施、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方面的有机结合,做到一盘棋、一体化推进。持续加强脱贫村党组织建设,选好用好管好乡村振兴带头人。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

  (二十三)做好规划实施和项目建设衔接。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大举措纳入“十四五”规划。将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重大工程项目纳入“十四五”相关规划。科学编制“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

  (二十四)做好考核机制衔接。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脱贫地区开展乡村振兴考核时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与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做好衔接,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

  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胜利完成,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乘势而上、埋头苦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朝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篇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为了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致力于消除贫困和促进农村振兴。以脱贫攻坚为主要战略之一,我国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巩固并拓展这些成果,并让它们与农村振兴有效衔接。以下是一份关于实现这一目标的分析报告。

  首先,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的成果,可以通过建立社区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数量以及加强教育和技能培训等方式来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和生活质量。

  同时,还应继续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探索新的经济模式,如“互联网+农业”,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从而使他们享受更多的农村改革红利。

  其次,为了实现农村振兴,可以提高当地农业和乡村产业的发展水平,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业和文化旅游业,激发并挖掘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型产业。在发展乡村产业的同时,建立健全的创业孵化机制及服务体系,支持更多的农村创业者,开展特色乡村采摘、农家乐等相关活动,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

  最后,为了实现脱贫攻坚和农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政府应制定更加细致有效的政策计划、加强脱贫人群的职业培训,鼓励他们广泛参与农村产业的发展及多元化拓展。同时,应加大对乡村产业发展及特色产品的推广力度,如将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推广出去。

  总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的成果与农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我

  国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政府、企业家以及各行各业人士都应该共同努力推动这个目标的实现,从而建设更为美好繁荣的中国乡村。当前,在农村振兴的进程中,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的成果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将从防止返贫、完善产业链和提高农民素质三方面分析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方法。

  首先,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的成果方面,应注重防止返贫。通过政策法规和完善机制及人才培训,加强对脱贫人口和贫困户的监管与帮扶。此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设施,为乡村振兴打好基础。

  其次,在完善产业链方面,应通过多领域的协作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完善农村智能化设施、推广现代种植技术,提高乡村生产力,以增强农村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政府有必要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并引导土地流转,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完善产业链。

  最后,在提高农民素质方面,应提高农民的人才水平,加强知识和技术的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同时加快推动乡村教育、文化事业与卫生事业的发展,从而增加农村生产要素的质量与效益。

  在总结上述三个方面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任务,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有必要在政策层面加强协同,设计更加宏观、创新的脱贫攻坚和农村振兴发展新方式,促进两

  者之间的深度融合,真正实现农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同步推进,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此外,解决农民收入问题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的重要方面。通过完善农村产业布局,引导农民走技术密集、效益好、能够提高农民收入的产业路线,促进农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

  除此之外,以产业扶贫为龙头,整合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生态农业等产业,形成与农民收入挂钩的多元化经济体系,使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相得益彰。此外,加强对农村小微企业的扶持,进一步增强乡村经济活力和农村财政收入水平,也是一个重要的努力方向。

  总之,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需要找到合适的衔接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使得脱贫攻坚成果得以巩固和拓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篇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

  

  本刊视古、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巩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術接?陶良虎最近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对全

  业、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提供等

  的政策,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在产业规划上做好衔接。着眼于实现乡村

  产业振兴,加强扶贫产业规划同乡村振兴产业

  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系统评估和总结,巩固拓

  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实现巩固拓展脱贫

  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要坚持长短

  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施策。规划的对接。一是强化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

  型升级,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乡

  村产业聚合力。二是科学合理布局,优化乡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八

  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

  产业空间结构,强化县域统筹,推进镇域产业聚

  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工

  集,促进镇村联动发展,支持脱贫地区产业发

  作,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等问题,实施

  了一系列重大工程,推动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

  展。三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激发广大农

  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夯实乡村振兴的产

  利,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补齐了短板弱项,积累

  了许多有益经验和做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

  业基础。四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

  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进一步增强乡

  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必须坚持以人民

  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科学施策,正确处理当

  村发展活力。在治理体系上做好衔接。实现巩固拓展脱

  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内因与外因等辩证关

  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必须充分发

  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

  系,努力做到统筹兼顾、分类有序、协同配合、接

  续推进,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主义的制度优势。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更好发挥中央和地方

  两个积极性。进一步筑牢乡村振兴的组织基

  在政策导向上做好衔接。一方面,巩固好

  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

  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

  础,加强乡村振兴的组织力量。依托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吸

  精准帮扶机制,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做好易

  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健全农村社会保障

  和救助制度,保障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基本生活,提升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增强

  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打造自治、法

  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更好推进乡村

  振兴。实现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按照全

  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要求,统筹推进乡村规划工

  (摘自《人民日报》2020年12月24日)作,因地制宜研究制定支持产业发展、就业创

篇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

  

  第15卷第6期2022年12月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5No.6JournalofShenyang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Edition)Dec.2022doi:10.7688/j.issn.1674-0823.2022.06.04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宋俊秀a,钱

  力b,倪修凤b(安徽财经大学a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b经济学院,安徽蚌埠233030)摘

  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振兴。采用2011—2019年云南、贵州、四川三省315个县域面板数据,构建三重差分模型,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评估与分析,进一步检验其异质性与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较于政策单独实施的经济增长效应更为显著;就业水平、地区生产总值以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基数都会显著影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政策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基本不存在民族异质性,可通过优化县域产业结构,提高县域居民生活水平,进而发挥其经济增长效应。关

  键

  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政策衔接;三重差分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823(2022)06-0497-16

  贫困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断深入推进脱贫工作,积极转变扶贫模式,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救济扶贫”,改革开放后的“改革扶贫”,工业化、城镇化推动的“开发扶贫”,再[1]到实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制度化、常态化长效机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的重大战略任务。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主要着眼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及其异质性与中介效应。在传统定量研究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合经典理论给出相应的理论解释,基于现实情况与统计数据,采取科学且合理的实证分析并给出相应的经验证据,最终基于合理的理论解释与充分的经验证据,给出针对性强的政策建议。利。虽然我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但也要看到,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仍是今后乡村发展的关键。乡村振兴战略是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乡村振兴注重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民生活富裕,引导更多资本、人才、技术、政策等社会资源向乡村投入,不断升级农业生产方式,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增强乡村基础设施,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鼓励支持企业、志愿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振兴,持续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与生活水平,进而缩小贫富差距,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及其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将有效衔接与平稳转型有机结合起收稿日期:2022-04-26

  一、理论逻辑精准扶贫是乡村振兴政策有效实施和推进的重要基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实施乡村振兴政策的前提与基础,将直接影响乡村振兴的实2];乡村振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现进程[3]保障[,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更高层次的目4]标追求[,有利于精准扶贫的提质和成果的巩5]固,实现可持续脱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在主体共通性、内容一致性、功能互构6]性以及价值一元性上具有高度的内在耦合性[,7]。从时间是解决新时代发展矛盾的重要抓手[逻辑上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政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Q2021D159);安徽财经大学校级科研项目(ACKYC20026)。作者简介:宋俊秀(1985-),女,黑龙江林口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金融投资等方面的研究。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498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5卷

  策的实施是连续的、递进的,在战略思想、战略安8]排和支持政策方面需保持一致性、连续性[,体应以及如何评估经济效应方面的文献相对不足;最后,现有文献中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研究大多以全国地区为研究对象,两项工作有效衔接的区域异质性方面的研究相对匮乏。因此,本文从县域层面出发,基于2011—2019年样本数据,运用三重差分模型,研究云南、贵州、四川三省315个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而分析其异质性与中介效应,有利于提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理论解释与经验证据。现在政策互补、时间交互、内容递进和组织重合等9]方面[。从任务逻辑上看,精准扶贫是首要任务;10]。乡村振兴是深化和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向前,是解决乡村振兴过程中城乡收入差距的11]必要政策选择[;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推进扶贫12]政策的有效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主要通过建立相对贫困群体识别机制、产业可持续发展13]机制等发力[,涉及产业发展、生态宜居、教育保障等多方面的有机衔接[14],有益于综合改善乡村地区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补齐乡村发展的人、15]地、业、财等要素短板[。强化巩固拓展脱贫攻

  二、理论分析  1新经济增长理论与干中学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也被称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除了突出强调技术进步内生性、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也明确提出边干边学以及知识外溢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阿罗的干中学理论指出,通过不断学习、获取经验能够推动技术进步,并且能够通过知识外溢进一步提高他人效率,共同促进经济增长。将新经济增长理论与干中学理论运用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中可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相关实践能够为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提供经验,逐步实现农村低收入人口稳定增收,更侧重农村低收入人口的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乡村振兴战略在借鉴参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措施及效果的基础上,提出更加全面的振兴乡村、繁荣乡村的战略举措,突出强调乡村地区整体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较于两项工作各自单独实施更有利于促进乡村地区的经济增长。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28]数进一步进行推导检验,借鉴李春根等[、王翠29]琴等[学者的相关研究,设定适用于本文的柯布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政策的协同推进关系,关键在于做好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规避发展目标理想16]化、支持重点错乱化倾向[,实现二者在重点目标、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成效认定等多方面、全方17]位的有机衔接[。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政策交汇期和转换期中,政策契合度、路径匹配度等条件决定了能否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18]战略目标[。衔接路径方面不仅要确保做好2020年脱贫攻坚收官工作,还要提前谋划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总结脱贫攻坚经验19]成果,以推广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背景下的乡村振兴战略落实,20]首先需要明确贫困问题的阶段性和长期性[,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21]优先任务,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22]通过特色产业发展与利益联结机制[、农业供给23]24]、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强化科侧结构性改革[25]技支撑[等措施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协同推进乡26]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切实解决27]城乡发展不平衡和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乡村长效发展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奠定坚实基础。综上所述,学者们越来越关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方面的研究,已取得相关成果,但仍存在可以拓展的研究空间。首先,现有文献以定性研究为主,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定量研究相对较少;其次,现有文献以理论分析为主,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内在逻辑与协同路径,具体到有效衔接所带来的经济效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基本形式为abcdGDPAKLJX

  t=tttt(1)式中:GDP年的地区生产总值;A表示t表示第t常数。为更好地开展研究,将两项工作投入纳入生产函数中,将广义概念上的资本投入与劳动力投入分别划分为两部分:一方面,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所有投入单独提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取出来,Jt表示第t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第6期

  宋俊秀,钱力,倪修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499

  所有投入;X年乡村振兴政策的所有投t表示第t入。另一方面,涵盖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素投入外的所有投入:Kt表示第t年除两项工作实施的资本投入外的所有资本投入量;L年除两项工作实施的劳动t表示第t力投入外的所有劳动力投入量。由于政府每年都会进行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等一系列财政支出,会对资本、劳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L,J,X振兴工作等方面进行大量投入,因此Ktttt均为正值;a,b,c,d分别表示资本增长、劳动增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工作实施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因此a,b,c,d均为正值。为便于下一步计算与分析,将式(1)左右两边分别取自然对数,可得:lnA+alnKblnL

  lnGDPt=t+t+dlnXclnJt+t设不存在技术进步,可得:1abdGDPKL

  t=dt+dt+GDPKLtttdcdJXt+dtXJtt(3)(2)对式(2)左右两边分别进行全微分,同时假式中:B=aLXbKXdKL,C=cKLX,D=tt+tt+tttttKLX,且C,D均为正数。ttt对式(6)左右两边分别求一阶偏导,可得:(BJGDPC)-BDJtDt+t==

  2J(BJ+C)ttCD02>(BJ+C)t(7)由式(7)可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能够促进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具有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同理,为研究乡村振兴工作的经济增长效应,即XDP将式(4)化简为t对Gt的影响机制,GXtGDP=tEXFt+KLJ,且F,G均为正数。ttt对式(8)左右两边分别求一阶偏导,可得:GDPF)-EGX(EXtGt+t==

  2X(EXF)tt+FG02>(EXF)t+(9)(8)式中:E=aLJbKJcKL,F=dKLJ,G=tt+tt+ttttt由式(9)可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能够促进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即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实施时,其经济增长效应则为GDPGDPCDtt+=

  2+JX(BJ+C)tttFG02>(EX+F)t因(10)dGDPdKtt式中:表示经济增长率;表示资本投入增GDPKttdJdLtt长率;表示劳动投入增长率;表示巩固拓展LJttdXt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投入增长率;表示乡村振兴XtdGDP1t1=,=投入增长率。为简化运算,令GDPGDPttKtdKLJXt1dt1dt1dt,=,=,=,可得:KLJXLJXttttttt1abcd=+++=GDPJXtKtLtttJXbKJXcKLXdKLJaLttt+ttt+ttt+ttt(4)KLJXtttt为求得地区生产总值GDP,分别对式(4)左t右两端取倒数,可得:KLJXttttGDP(5)t=aLJXbKJXcKLXdKLJttt+ttt+ttt+ttt为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的经济增长效应,即JDP将式(5)化t对Gt的影响机制,简为DJt=

  GDPtBJCt+(6)CDFG与均为正值,因此二22(BJ+C)(EX+F)ttGDPGDPGDPCDttt+>,+2JXJ(BJC)tttt+者之和GDPFGt>,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2X+F)(EXtt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较于两项工作各自单独实施的经济增长效应更为显著。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假设1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较于两项工作各自单独实施的经济增长效应更为显著。  2非均衡发展理论非均衡发展理论强调不平衡增长的目的是实现更高层次的平衡增长,平衡增长是目标,不平衡增长是手段,突出重点产业与重点地区,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赫希曼提出,由于地区间的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500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5卷

  “极化效应”与“涓滴效应”,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缪尔达尔提出的“回流效应”与“扩散效应”同样说明此观点。非均衡发展理论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同样适用。地区间资金、技术、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以及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社会资源等资源禀赋方面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导致乡村地区市场化与现代化水平具有差异性,进而导致其行为逻辑与发展方式表现出较强的异质性,相同的政策输入在不同地区可能输出相异的政策效果。同区域内的村庄分化与农民分层日益突出,使得村庄间获取资源和使用资源的能力差异明显,特别是民族地区,由于文化、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基础等多方面差异,相同政策输入可能得到不同的政策效果,使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异质性。根据上述梳理推导结果,结合各区域资本、劳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工作投入力度的差异性,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完善表示为CGDPGDPDjtjtjj+=

  2+JX(BJ+C)jtjtjjtjFGjj02>(EXF)jjt+j(11)在已知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的基础上,探索产生这种关系的内部作用机制。产业结构变迁对于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而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倡通过产业发展提高居民收入,乡村振兴战略提出通过产业振兴扩大居民增收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会对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产生重要影响,进而提高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两项工作共同的发展目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致力于提高脱贫人口的生活水平,乡村振兴战略受惠范围扩大,更多关注提高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进而提高地区经济发展均衡水平。根据上述梳理推导结果,结合产业结构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二者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作用机制,将式(1)完善表示为abcdeGDPAKLJXS

  t=ttttt(13)式中,S表示产业结构或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等中介变量,由于其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或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关,因此S与J,Xtt有关。通过对式(2)~(9)的相似处理,得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表达式为22222222GDPGDPKLJSKLJXttttttetttt+=(c+d)+·22JXHHtt式中,j表示各省域。由于各省域资本、劳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工作投入力度,L,J,X各值同样具有差异性,具有差异性,Kjtjtjtjt因此各省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具体表示为GDPGDPGDPGDP1t1t2t2t++≠≠…≠

  JXJX1t1t2t2tGDPGDPjtjt+>0JXjtjt(12)(SS+JX)(14)式中,H=aLJXS+bKJXS+cKLXS+dKLJS+eKLJX。GDPGDPSStt根据式(14)可知,+与和JXJXtt有关,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有关。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假设3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中介效应。根据式(11)可知,各区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显著为正且具有异质性。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假设2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异质性。  3中介效应理论中介效应起源于英果尔德提出的中介论,最初用来说明经典结构式不能圆满描述某些分子的化学行为,后来逐渐运用到各个学科领域中,以分析中介变量在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中的重要性。维果斯基与费厄斯坦提出的中介作用理论,同样强调中介变量的重要性。研究中介效应的目的是

  三、模型、变量和数据在我国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背景下,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与干中学理论,提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较于两项工作各自单独实施的经济增长效应更为显著的研究假设,结合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第6期

  宋俊秀,钱力,倪修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01

  非均衡发展理论与中介效应理论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异质性及中介效应。为验证分析上述理论解释及研究假设,结合现实情况与统计数据,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经济增长效应的存在性分析、影响因素分析、异质性分析及中介效应检验等多方面提供较为充足的经验证据,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角度更全面、更充分地论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  1模型设定自Ashenfelter等关于双重差分方法的开创性工作以来[30]为除西藏外,云南省、贵州省及四川省贫困摘帽县数量分别为85个、65个、60个,位列全国前三,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等相关政策文件,明确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中被列入需要摘帽的贫困县名单,同时结合三省省情,确定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名单,最终结合研究目的,在云南、贵州、四川三省315个县域中(不含市辖区)选取17其余298个样本县组成个样本县①组成处理组,对照组。依据相关文件可知,精准扶贫方略提出于2013年,开始实施于2014年,乡村振兴战略则开始实施于2018年。因此,2018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初始期,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又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对这一阶段政策叠加效应的研究,能为实现二者更有效衔接的关键期提供经验证据。为分析政策叠加的经济增长效应,将2018年以前定义为工作实施前,2018年及以后则定义为工作实施后。据此,设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经济增长效应评估的DDD模型为DDDD·

  Yαααααit=0+1treat1+2treat2+3t+4tDDDD·Dααtreat1+5ttreat2+6ttreat1Dcontrolβεtreat2+it+it(15)表示因变量;式中:i和t分别表示县域和年份;Yit表示是否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虚Dtreat1拟变量,如果样本县为贫困摘帽县,则赋值为1,否则为0;D表示是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虚treat2拟变量,如果样本县被评为乡村振兴示范县,则赋D以下称为DDD)值为1,否则为0;Dttreat1Dtreat2(是核心解释变量,代表是否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虚拟变量,如果样本县既为贫困摘帽县,又被评为乡村振兴示范县,表示随县域i和年则赋值为1,否则为0;controlit份t变动的控制变量;表示随机扰动项。核心εit解释变量DDD的估计系数α6是本文关注的重点,表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即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后,处理组与对照组在工作实施前后相比样本县地区经济增长质量与速度的变化,若二者有效衔接能够有效推动该地区经济增长,则α反之6显著为正,,双重差分方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31]DID)被广泛应用于政策效果评估。有学者用其评估河长制在地方实践过程中的政策效应究国家税制改革的政策效果[32],研,评析重点产业政,对“一带一路”策对土地资源空间配置的影响[33]34]等。为倡议的投资促进效应进行全方位评析[比较两种不同政策及两种政策同时实施时的效果评价求[35],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平行趋势假设的要[36],三重差分方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InDifference,DDD)在政策效果评估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认可,被用于检验环境权益交37]易市场是否诱发了企业绿色创新[、研究排污权38],分析大交易制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39]气污染协同治理对污染物减排的影响[,验证地40]区异质性所导致的政策效应差异[等诸多方面。具体到本文来看,为评估、比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及两项工作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以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各县域为例,三省中被评为乡村振兴示范县且是贫困摘帽县的县域被列为处理组,其余情形的县域则列为对照组。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时间,将选定年份划分为实施前与实施后两个时期,通过比较处理组与对照组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前后的变化量差值,评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选择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作为研究对象,一方面是因为云南省的15个贫困摘帽县、贵州省的10个贫困摘帽县及四川省的13个贫困摘帽县曾经同属于完整的乌蒙山连片特困地区,研究区域具有整体性;另一方面是因7个样本县分别为云南省的宣威市、鲁甸县、维西县、石屏县、勐海县、鹤庆县、盈江县、马关县,贵州省的普定县、安①满足条件的1龙县、三穗县、长顺县、凤冈县、湄潭县、玉屏侗族自治县,四川省的汶川县、丹巴县。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502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5卷

  则显著为负。为进一步检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是否存在异质性,从省域及少数民族县两个维度出发分别检验,在式(15)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延伸,构建模型:YDDDD·αααααit=0+1treat1+2treat2+3t+4t

  DDDDDD+ααtreat1+5ttreat2+6DDDprovinceprovinceαα7i+8i+controlβεit+itDDDDDD+ααtreat1+5ttreat2+6DDDminorityminorityαα7i+8i+controlβεit+it(17)(16)心解释变量,根据相关文件确定的试点县,分别设置贫困摘帽县虚拟变量D与乡村振兴示范县treat1D,Dtreat2t则表示时间虚拟变量。核心解释变量DDD表示是否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虚拟变量,如果样本县既被列入贫困摘帽县,又被评为乡村振兴示范县,则赋值为1,否则为0。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能够有效推动该地区经济增长,则核心解释变量DDD的估计系数α反6显著为正,之则显著为负。(3)控制变量。除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两项工作会对县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还有其他很多会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因此要44-46]控制一些外生影响因素的干扰。借鉴Li等[学YDDDD·αααααit=0+1treat1+2treat2+3t+4t

  式中:province表示样本县省域的虚拟变量,由i于存在云南、贵州、四川三个省域,分别进行三次检验,以云南省为例,若i县属于云南省,则赋值为1,否则为0,另外两个省域处理手段相同;DDDprovincei的估计系数α7能够反映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是否存在省域异质性;minorityi表示是否为少数民族县的虚拟变量,若i县属于少数民族县,则赋值为1,否则为0;DDDminorityi的估计系数α7反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是否存在民族异质性。  2变量选择41-43](1)被解释变量。借鉴刘瑞明等[学者者的相关研究,考虑到县域人口密度、教育条件、医疗服务水平及产业规模发展程度等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选取以下控制变量:利用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来反映储蓄率(sav)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选取县域人口密度(popden)来控制经济集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利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industry)来衡量县域产业规模化发展程度;选取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medical)来衡量县域医疗服务水平以彰显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以中小学在校学生数(student)来衡量县域教育水平;选取社会福利性单位床位数(welfare)来考量县域社会福利水平;利用非农产业就业人员数占总就业人员数的比值来衡量县域就业水平(employment)。(4)其他变量。选取非农产业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来衡量县域产业结构(nonagri),利用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对数值来反映县域居民生活水平(lnincome),以此来验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是否存在中介效应。主要变量及其计算方法如表1所示。所选取的被解释变量,本文选取各县地区生产总值的对数值(lnGDP)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对数值(lnPGDP)来衡量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其中,lnGDP在较大意义上衡量的是县域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而lnPGDP则更强调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均衡程度,以期全面衡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2)核心解释变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交互项DDD是本文的核表1

  主要变量及其计算方法变量被解释变量核心解释变量变量名称地区生产总值的对数值(lnGDP)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对数值(lnPGDP)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交互项(DDD)储蓄率(sav)控制变量县域人口密度(popden)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industry)计算方法取地区生产总值的对数值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对数值DDD=DDDttreat1treat2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年末户籍总人口数与行政区划土地面积的比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第6期

  宋俊秀,钱力,倪修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表1(续)变量变量名称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medical)中小学在校学生数(student)社会福利性单位床位数(welfare)就业水平(employment)产业结构(nonagri)居民生活水平(lnincome)计算方法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小学在校学生数与中学在校学生数的总和社会福利性单位床位数503

  控制变量非农产业就业人员数占总就业人员数的比值非农产业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取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对数值其他变量  3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将我国贫困地区划分为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实施更加精准、有效的脱贫政策,因此将本文研究时间起点定为2011年。2018年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初始年份,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初始期,结合数据可得性,将研究时间截点定为2019年,因此,本文研究时间段定为2011—2019年,共9年。使用2011—2019年云南、贵州、四川三省315个县域(不含市辖区)的面板数据来评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数据来自历年《云南统计年鉴》《贵州统计年鉴》《四川统计年鉴》《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卷)》《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以及各区县统计公报、政府工作报告等。为突显对照组与处理组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前后两个时期的差距,在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中报告变量平均值及其各自标准差。变量的具体描述性统计对比结果如表2所示。表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变量对照组变量平均值2011—2017年3928(0645)9896(0453)76469(8168)8831(0318)186493(114540)69922(24904)42686(34949)1241250(1175557)52423670(51820960)566884(339258)37918(16028)2018—2019年4434(0602)10373(0353)78523(6335)9343(0157)183820(122563)74054(23361)43637(43283)1761563(1556467)51708690(48157910)694563(763466)42081(14421)处理组变量平均值2011—2017年4082(0979)9949(0506)77128(9631)8905(0390)215710(203975)72964(26843)77577(115952)1574150(1358543)53040360(43477390)1121492(1633128)41554(18502)2018—2019年4663(0981)10698(0447)79452(11227)9423(0245)217822(194465)76332(28316)79332(120954)2200166(1772971)52441290(42397960)1267419(1518457)46554)(26815lnGDPlnPGDPnonagrilnincomepopdensavindustrymedicalstudentwelfareemployment

  注:括号内为标准差,下同。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504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5卷

  分析地区生产总值对数值(lnGDP)的描述性统计对比结果可知,2011—2017年间处理组地区生产总值对数值高于对照组约0154,2018—2019年间相较提高0229,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前后两个时期的地区生产总值对数值即二阶差分结果提升0075,增速明显。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对数值(lnPGDP)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前后两个时期的二阶差分结果为0272,增速略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对数值。具体到各控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对比结果,只有储蓄率(sav)这一变量平均值出现递减现象,二阶差分结果为-0764,这可能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较高、略高于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速有着密切联系。除储蓄率(sav)外,其余控制变量平均值均呈现出显著提升趋势,其中,中小学在校学生数(student)与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medical)两个变量的二阶差分数值最高,表明随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深入实施,县域教育水平与医疗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居民生活水平(lnincome)、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industry)及就业水平(employment)3个变量平均值的二阶差分数值相对较低,但仍处于递增发展状态。变量滞后一期及更改样本时期等多种稳健性检验方法,以排除遗漏变量造成的估计偏误问题。  1基准回归结果分析为评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对式(14)进行基准回归估计,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表3中,第(1)、(2)列分别报告未加入与加入控制变量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以及二者衔接实施对县域整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加入控制变量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实施能够使lnGDP提高0289,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能够使lnGDP提高0178,而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实施时,lnGDP能够提高0297,显著高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两项工作各自单独实施时的经济增长效应;未加入控制变量时,两项工作衔接实施的经济增长效应同样显著高于两项工作各自单独实施的经济增长效应。结果表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实施与县域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正向因果关系,即两项工作衔接实施相较于两项工作各自单独实施的经济增长效应更为显著,更有利于促进县域整体经济发展。表3中,第(3)、(4)列分别报告未加入与加入控制变量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以及二者衔接实施对县域经济均衡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否加入控制变量,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实施与县域经济发展均衡程度均存在显著正向因果关系,即两项工作衔接实施相较于两项工作各自单独实施的经济增长效应更为显著,更有利于促进县域经济均衡发展。因此,假设1成立。

  四、实证结果分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经济增长效应评估的实证结果分为3部分:使用三重差分模型的方法估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以及二者有效衔接3种情况对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报告基准回归结果;进行影响因素分析,逐步加入控制变量,进行分位数回归;进行稳健性检验,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安慰剂检验、控制表3

  基准回归结果变量lnGDP(1)0506(0072)0437(0015)0358(0042)4169(0007)lnPGDP(2)0297(0049)0289(0001)0178(0030)3142(0072)(3)0477(0062)0416(0012)0439(0036)10041(0006)(4)0277(0047)0272(0011)0167(0029)9123(0069)DDDDDttreat1DDttreat2截距项controlN2R否28350191是28350255否28350252是28350603

  注:表示1%的显著性水平;所有回归中都控制了时间固定效应与个体固定效应;下同。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第6期

  宋俊秀,钱力,倪修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05

  影响因素分析  2(1)逐步引入控制变量为进一步分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因素,同时减小或避免序列相关、多重共线性及异方差等相关问题对回归结果的干扰,采用White稳健性估计,逐步引入控制变量,观察DDD估计系数及其显著性的变化情况。与地区生产总值相比,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更能反映县域经济发展质量,还能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社会贫富差距等多种问题,且回归结果显示,逐步引入控制变量对lnGDP与lnPGDP的影响程度高度一致,因此仅报告逐步引入控制变量对lnPGDP的影响,对lnGDP的影响在此不赘述,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表4

  逐步引入控制变量回归结果变量lnPGDP(1)0477(0061)(2)0474(0062)0001(0001)(3)0474(0062)0001(0001)(4)0469(0061)0001(0001)(5)0288(0048)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6)0289(0047)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7)0280(001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8)0276(0047)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3(0001)DDDpopdensavindustrymedicalstudentwelfareemployment截距项N2R0001(0001)0001(0001)0001(0001)10041(0006)9942(0074)9942(0074)10041(0073)9142(0062)9210(0069)9193(0069)9123(0068)2835004428350073283500732835015928350143283501612835014928350163

  注:、分别表示10%、5%的显著性水平;下同。

  由表4可知,随着控制变量的逐步引入,交互项DDD估计系数由不加任何控制变量的0477逐步降低至加入所有控制变量时的0276,但是交互项DDD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lnPGDP)始终保持着较强的相关性,均在1%的统计水平上高度显著。就交互项DDD估计系数及其显著性检验结果来看,随着控制变量的逐步引入,交互项DDD估计系数较为稳定,显著为正,均能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显著,两项工作衔接实施能够显著提高县域经济发展均衡水平。细化到各控制变量及其显著性检验结果来看,只有储蓄率(sav)、中小学在校学生数(student)两个控制变量的估计系数为负值,其余控制变量的估计系数均为正值,所有控制变量基本上均能通过不同程度上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其中,储蓄率(sav)估计系数为负值,可能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略高于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速有关;中506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5卷

  变量lnGDP25%0363(0083)3136(0219)表5

  分位数回归结果lnPGDP75%0285(0044)3572(0201)50%0332(0141)2604(0199)25%0392(0063)9435(0236)50%0336(0034)9717(0224)75%0226(0059)9974(0215)DDD截距项controlN2R是28350491是28350465是28350502是28350249是28350241是28350237

  由表5可知,位于地区生产总值对数值(lnGDP)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对数值(lnPGDP)较低百分位上的县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较显著。位于地区生产总值对数值(lnGDP)1/4分位数上时,DDD估计系数值最高,达到0363;依次位于地区生产总值对数值(lnGDP)1/2和3/4分位数上时,DDD估计系数值分别达到0332和0285,且均能通过1%的统计水平检验。这表明位于地区生产总值对数值(lnGDP)较低百分位上的县域,DDD估计系数值较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较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地区生产总值对数值(lnGDP)较低分位数上的县域经济基数小、增速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实施会使县域经济增速快于其他中高分位数上的县域,两项工作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显得更为明显。位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对数值(lnPGDP)1/4、1/2、3/4分位数上,DDD估计系数值分别达到0392、0336、0226,且均在1%的统计水平下显著,表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对数值(lnPGDP)估计系数同样满足百分位越低的县域工作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越显著的结论。综上所述,就业水平(employment)、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基数大小都会显著影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逐步引入控制变量回归结果表明,只有县域人口密度(popden)与储蓄率(sav)两个控制变量的估计系数为负值,会对工作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产生显著负向作用;其余控制变量的估计系数均为正值,能够对工作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产生显著正向作用,其中就业水平(employment)的估计系数最高。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位于地区生产总值对数值(lnGDP)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对数值(lnPGDP)较低百分位的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基数较小,DDD估计系数值较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相对显著。  3稳健性检验为确保上述回归结果的稳健性,在选用三重差分法进行回归分析之前进行倾向得分匹配,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验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经济增长效应的稳健性。为增强稳健性检验结果的说服力,分别采用半径匹配、核匹配、近邻匹配方法为处理组创新匹配对照组,使处理组与对照组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实施前尽可能没有显著差异,以减少处理组在工作衔接实施时的自选择偏误所造成的内生性问题,稳健性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表6

  稳健性检验结果变量lnPGDP半径匹配0238(0059)9287(0103)核匹配0276(0050)9125(0102)近邻匹配0276(0050)9123(0102)OLS10238(0044)8768(0286)OLS20198(0028)9637(0071)DDD截距项controlL.control是是是是是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第6期

  宋俊秀,钱力,倪修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表6(续)507

  变量N2RlnPGDP半径匹配28350828核匹配28350826近邻匹配28350827OLS128350870OLS228350895

  注:半径匹配的匹配半径为005,近邻匹配采用1∶3的匹配方法;L.为一期滞后算子。

  (1)倾向得分匹配法由表6可知,DDD估计系数值分别为0238、0276、0276,结果显示:不同匹配方法的估计系数及其显著性检验水平与表1中的原始基准回归结果高度一致。因此,上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经济增长效应的估计结果是稳健的。(2)控制变量滞后一期考虑到控制变量与样本县相关性较高,且具有时期效应,为降低模型潜在内生性问题,将所有控制变量滞后一期,重新进行基准回归。表6中OLS1列为控制变量滞后一期的基准回归结果,DDD估计系数值为0238,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与表1中的原始基准回归结果高度一致,再次验证上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经济增长效应估计结果的稳健性。(3)更改样本时期本文研究时间段为2011—2019年,由于工作叠加前的时期相对较长,因此更改样本时间段为2014—2019年,即精准扶贫方略实施年份至工作衔接实施后最新数据年份。表6中OLS2列为将研究时间段缩短的2014—2019年基准回归结果,DDD估计系数值为0198,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与表1中的原始基准回归结果高度一致,上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经济增长效应估计结果的稳健性再次得到验证。(4)安慰剂检验为进一步排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经济增长效应的估计结果受其他非观测变量的干扰,借鉴Cai等相关研究[48-49]图1

  安慰剂检验结果由图1可知,无论是地区生产总值对数值(lnGDP)还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对数值(lnPGDP),其随机分配的系数估计值均集中分布在0附近,结果表明上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经济增长效应的估计结果不太可能受其他非观测变量影响,进而再次验证上述估计结果的稳健性。

  五、异质性与中介效应为进一步深入分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经济增长效应的异质性与中介效应,检验二者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是否会因为所在区域不同、是否属于少数民族县而存在差异,以及中间机制与传导过程,对样本进行进一步分析。  1区域异质性分析区域间地理位置、社会资源等资源禀赋的差异性导致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各区域间不同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工作起步时间、发展基础,导致其乡村市场化程度与经济发展水,通过随机分配试点县进行安慰剂检验。具体而言,从三省315个县域中(不含市辖区)随机选取30个县域作为处理组,即同时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两项工作,其他县域作为对照组。为提高安慰剂检验的可识别能力,将随机过程重复500次,并按式(15)进行基准回归,系数估计值的概率密度分布如图1所示。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508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5卷

  平存在差异性,统一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政策在不同区域的影响,可能呈现出不同的程度和规律。尽管前文已经验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存在经济增长效应,但试点范围内不同省域间对工作冲击的影响是否会存在一定差异呢?因此,将样本县按所在省域不同划分为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3个子样本分别进行基准回归,结果如表7所示。由表7可知,无论是地区生产总值对数值(lnGDP)还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对数值(lnPGDP),不同省域间DDD估计系数值均存在一定差异。就地区生产总值对数值(lnGDP)而言,四川省DDD估计系数值最高,达到0329;而贵州省仅为0203,相差0126;呈现出四川省高于云南省、云南省高于贵州省的省域分布特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对数值(lnPGDP)的DDD估计系数值同样呈现四川省高于云南省、云南省高于贵州省的省域分布特征。上述分析结果表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因此假设2成立。表7

  区域异质性分析结果变量lnGDP云南省0216(0072)3762(0148)lnPGDP四川省0329(0114)3548(0119)贵州省0203(0080)2301(0345)云南省0206(0069)9654(0142)贵州省0177(0101)8082(0348)四川省0308(0101)9653(0106)DDD截距项controlN2R是10080491是6570616是11700671是10080427是6570189是11700135  2民族异质性分析长期的文化差异影响着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民族地区间的文化差异所产生的隐形知识复制障碍、知识协调和治理障碍等会影响区域合作与经济交流,进而抑制资金、人才、技术等50]多种生产要素在民族地区间的有效流动[。民样本县的民族属性不同而存在差异,将所有样本县按是否属于少数民族县划分为少数民族县与非少数民族县2个子样本,分别进行基准回归,结果如表8所示。由表8可知,对于地区生产总值对数值(lnGDP)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对数值(lnPGDP)而言,无论是少数民族县还是非少数民族县,DDD估计系数值基本上不存在差异。就地区生产总值对数值(lnGDP)而言,少数民族县DDD估计系数值达到0328,非少数民族县也能达到0201,差异不大;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对数值(lnPGDP)的DDD估计系数值同样满足此结论。上述分析结果表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基本不存在民族异质性。族地区间长期的文化差异、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环境等资源禀赋的差异性,逐渐拉大民族地区间产业发展、环境保护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差距。民族地区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不同,资源禀赋差异较大,相同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工作会带来相异的实施效果。为进一步分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检验是否会因为表8

  民族异质性分析结果变量lnGDP少数民族县0328(0103)2726(0098)lnPGDP非少数民族县0201(0053)2869(0132)少数民族县0321(0101)9580(0096)非少数民族县0197(0050)9501(0124)DDD截距项controlN2R是8190650是20160617是8190191是17920216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第6期

  宋俊秀,钱力,倪修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09

  中介效应分析  3为进一步分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经济增长效应的中间机制与传导过程,选取县域产业结构(nonagri)与县域居民生活水平(lnincome)两个变量作为中介变量分别进行基准回归,结果如表9所示。表9

  中介效应分析结果变量DDDnon_agrilnincome截距项controlN2R3142(0072)9123(0068)76010(1322)8052(0078)1435(0010)8054(0100)lnGDP0297(0049)lnPGDP0276(0047)non_agri0796(0902)lnincome0283(0053)lnGDP0279(0045)0022(0001)lnPGDP0265(0045)0014(0001)lnGDP0077(0027)lnPGDP0068(0026)0777(0010)3112(0090)0736(0010)3194(0086)是28350668是28350163是28350082是28350246是28350708是28350232是28350584是28350502

  由表9可知,第1、2列为三重差分估计结果,表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实存在经济增长效应,能够显著促进县域整体经济又好又均衡发展,满足中介效应检验的第一个条件,第3、4列为县域产业结构(nonagri)与县域居民生活水平(lnincome)分别作为核心解释变量,二者衔接实施交互项DDD系数估计值分别达到0796和0283,分别通过10%与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二者衔接实施能够显著优化县域产业结构,提高县域居民生活水平,满足中介效应检验的第二个条件。第5、6列将政策虚拟变量与县域产业结构(nonagri)这一中介变量同时纳入基准回归模型,DDD系数估计值分别达到0279与0265,且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县域产业结构(nonagri)估计系数值分别达到0022与0014,且均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县域产业结构(nonagri)的中介效应确实存在。第7、8列将政策虚拟变量与县域居民生活水平(lnincome)这一中介变量同时纳入基准回归模型,DDD系数估计值分别达到0077与0068,分别达到10%的显著性水平;县域居民生活水平(lnincome)估计系数值分别达到0777与0736,且均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县域居民生活水平(lnincome)的中介效应同样存在。综上所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可优化县域产业结构、提高县域居民生活水平,进而促进县域整体经济又好又均衡发展,因此假设3成立。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与干中学理论、非均衡发展理论、中介效应理论,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经济增长效应的存在性、异质性及中介效应,作出相应的理论解释。为验证分析上述理论解释及研究假设,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经济增长效应的存在性分析、影响因素分析、异质性分析及中介效应检验等多方面提供较为充足的经验证据,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角度更全面、更充分地说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基于上述理论解释与经验证据得出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最终实现欠发达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提升。  1研究结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既能够巩固精准扶贫的成效,又能够为乡村振兴的有效实施提供坚实基础,是发展欠发达地区经济的重要改革创新。(1)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较于工作单独实施的经济增长效应更为显著。理论分析中根据新经济增长理论与干中学理论提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较于工作单独实施的经济增长效应更为显著的研究假设。基准回归分析发现,加入控制变量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实施能够使lnGDP提高0289,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能够使lnGDP提高0178,而当衔接实施时,lnGDP能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510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5卷

  0够提高297,显著高于两项工作单独实施时的经济增长效应;未加入控制变量时,工作衔接实施的经济增长效应同样显著高于工作单独实施的经济增长效应。因此,假设1成立。(2)就业水平(employment)、地区生产总值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基数都会显著影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逐步引入控制变量时的回归结果可知,就业水平(employment)的估计系数最高,会对工作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产生较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位于地区生产总值对数值(lnGDP)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对数值(lnPGDP)较低百分位上的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基数较小,DDD估计系数值较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较显著。(3)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基本不存在民族异质性。理论分析中,根据非均衡发展理论提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异质性的研究假设。区域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地区生产总值对数值(lnGDP),还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对数值(lnPGDP),DDD估计系数值均呈现出四川省高于云南省、云南省高于贵州省的省域分布特征,存在一定差异,表明工作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确实存在区域异质性。分析民族异质性检验结果可知,就地区生产总值对数值(lnGDP)而言,少数民族县DDD估计系数值达到0328;非少数民族县也能达到0201,差异较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对数值(lnPGDP)的DDD估计系数值同样满足此结论,表明工作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基本不存在民族异质性。因此,假设2成立,并进一步明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基本不存在民族异质性。(4)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可通过优化县域产业结构,提高县域居民生活水平,进而发挥其经济增长效应。理论分析中,根据中介效应理论提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存在中介效应的研究假设。将政策虚拟变量与县域产业结构(nonagri)这一中介变量同时纳入基准回归模型时,DDD系数估计值分别达到0279与0265,县域产业结构(nonagri)估计系数值分别达到0022与0014,表明县域产业结构(nonagri)的中介效应确实存在。将政策虚拟变量与县域居民生活水平(lnincome)这一中介变量同时纳入基准回归模型时,DDD系数估计值分别达到0077与0068,县域居民生活水平(lnincome)估计系数值分别达到0777与0736,表明县域居民生活水平(lnincome)的中介效应同样存在。因此,假设3成立。  2政策建议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主要应从以下4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1)协同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效实施。研究结论表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相较于工作单独实施的经济增长效应更为显著。因此,应加强乡村振兴顶层设计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的有效衔接,出台由特惠向普惠逐步转型的惠农政策体系,强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工作的责任与保障,完善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改善低收入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培育并提升其自身发展能力,通过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良性互动。(2)精准施策,高效发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结论表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具有区域异质性,因此应突出地域特色,对资源、人力、技术、历史、区位等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找准并补齐发展短板,积极制定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交通落后地区应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与交通运输业投资力度;缺乏产业支撑地区应遵循自身资源禀赋条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鼓励产业发展带动人民增收致富、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匮乏地区应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完善技术服务体系;人才匮乏地区则应完善人才引进、培育与激励机制,高效发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3)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发挥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结论表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存在中介效应,通过优化县域产业结构,提高县域居民生活水平,进而发挥其经济增长效应。因此,应依托产业帮扶与产业振兴政策的支持与保障,加快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引导低收入人口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就业,提高其收入水平与经济实力;加快产业结构高度化升级,促进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重心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充分发挥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低收入人口带来的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第6期

  宋俊秀,钱力,倪修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11

  增收效应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一步发挥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4)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最终目标。研究结论表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相较于工作单独实施的经济增长效应更为显著。因此,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构建起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提高低收入人口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民生活富裕是关键,因此应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完善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发展目标。参考文献:[1]汪三贵,曾小溪.从区域扶贫开发到精准扶贫———改革开放40年中国扶贫政策的演进及脱贫攻坚的难点和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18(8):40-50.[2]边慧敏,张玮,徐雷.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2019(4):40-46.[3]徐虹,王彩彩.乡村振兴战略下对精准扶贫的再思考[J].农村经济,2018(3):11-17.[4]邓曲恒,岳希明.乡村振兴与扶贫攻坚[J].经济学动态,2019(6):92-99.[5]左停,刘文婧,李博.梯度推进与优化升级: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21-28.[6]李晓园,钟伟.乡村振兴中的精准扶贫:出场逻辑、耦合机理与共生路径[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8(9):122-130.[7]张军.乡村价值定位与乡村振兴[J].中国农村经济,2018(1):2-10.[8]朱启铭.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连续性、继起性的县域实践[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3):95-104.[9]徐亚东,张应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制度供给研究:以重庆S乡农村“三变”改革为例[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1(2):256-266.[10]章文光.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如何有效衔接[J].人民论坛,2019(4):106-107.[11]张鲜华,白兴宇.基于社会创新视角的企业参与扶贫攻坚可持续模式[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4(4):307-314.[12]陈美球,胡春晓.协同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实践与启示:基于江西三地的调研[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9(2):266-272.[13]岳国芳.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机制构建[J].经济问题,2020(8):107-113.[14]涂圣伟.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目标导向、重点领域与关键举措[J].中国农村经济,2020(8):2-12.[15]ZhouY,GuoYZ,LiuYS,etal.Targetedpovertyalleviationandlandpolicyinnovation:somepracticeandpolicyimplicationsfromChina[J].LandUsePolicy,2018(74):53-65.[16]姜长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努力规避几种倾向[J].农业经济问题,2018(1):8-13.[17]汪三贵,冯紫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逻辑关系、内涵与重点内容[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8-14.[18]左停.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实难题与应对策略[J].贵州社会科学,2020(1):7-10.[19]张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基于贫困治理绩效评估的视角[J].贵州社会科学,2021(1):144-151.[20]GuoY,ZhouY,CaoZ.Geographicalpatternsandantipovertytargetingpost2020inChina[J].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2018,28(12):1810-1824.[21]尹业兴,贾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总体思路和政策设计[J].农业经济,2021(3):37-39.[22]王超,罗兰.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旅游产业精准扶贫路径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8-18.[23]王超,蒋彬.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精准扶贫创新生态系统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15.[24]廖文梅,童婷,胡春晓.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协同性分析:以江西为例[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9(2):255-265.[25]冯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脱贫攻坚[J].农业经济,2018(10):30-31.[26]郑瑞强,郭如良.“双循环”512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5卷

  41(3):213-219.[38]任胜刚,郑晶晶,刘东华,等.排污权交易机制是否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19(5):5-23.[39]赵志华,吴建南.大气污染协同治理能促进污染物减排吗?———基于城市的三重差分研究[J].管理评论,2020(1):286-297.[40]周迪,王明哲.改革迸活力: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政策的经济效应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2019(6):127-144.[41]刘瑞明,赵仁杰.国家高新区推动了地区经济发展吗?———基于双重差分方法的验证[J].管理世界,2015(8):30-38.[42]张俊.高铁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基于卫星灯光数据的研究[J].经济学(季刊),2017(4):1533-1562.[43]黄志平.国家级贫困县的设立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吗?———基于PSMDID方法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18(5):98-111.[44]LiP,LuY,WangJ.Doesflatteninggovernmentimproveeconomicperformance?evidencefromChina[J].JournalofDevelopmentEconomics,2016,123(6):18-37.[45]郭峰,熊瑞祥.地方金融机构与地区经济增长———来自城商行设立的准自然实验[J].经济学(季刊),2018(1):221-246.[46]徐明,刘金山.省际对口支援如何影响受援地区经济绩效———兼论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趋同的多重中介效应[J].经济科学,2018(4):75-88.[47]张车伟,蒋欣欣.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工资差异及人力资本贡献[J].经济研究,2008(4):15-25.[48]CaiX,LuY,WuM,etal.Doesenvironmentalregulationdriveawayinboundforeigndirectinvestment?evidencefromaquasinaturalexperimentinChina[J].JournalofDevelopmentEconomics,2016,123(1):73-85.[49]周茂,陆毅,杜艳,等.开发区设立与地区制造业升级[J].中国工业经济,2018(3):62-79.[50]黄新飞,王旭硕,杨子晖.民族异质性、经济交流与跨国技术溢出[J].经济学(季刊),2017(3):1119-1142.ResearchoneffectivelyconnectingofconsolidatingandexpandingachievementsofpovertyalleviationandruralrevitalizationabbSONGJunxiu,QIANLi,NIXiufeng(a.SchoolofFinanceandPublicManagement;b.SchoolofEconomics,AnhuiUniversityofFinance&Economics,Bengbu233030,China)Abstract:Afterwinningthebattleagainstpovertyandcompletingt

篇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点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时期。而在我国农村中,脱贫攻坚是决定乡村振兴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至关重要。

  一、加强统筹协调,形成破解问题的合力

  首先,要充分认识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相互关系。脱贫攻坚是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抬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基础。同时,乡村振兴是需要脱贫攻坚所积累的人才、技术、经验和基础设施等资源。

  其次,要做好对接机制建设。构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衔接机制,做好脱贫攻坚地区与乡村振兴示范区、主导产业龙头企业等的衔接工作。同时,加强与财政部门、银行金融机构等的联系与沟通,充分利用政策银行、扶贫信贷等政策工具,大力推进脱贫户的乡村振兴,同时提升支持乡村振兴的资金保障。

  最后,要实现完美衔接,妥善解决衔接带来的问题。衔接过程中要科学制定脱贫攻坚成果转化进程与乡村振兴计划,细化各项工作指标,并制定相应工作方案。并对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相关问题进行实地调研、经验交流,着重解决在技术、资金、人才、市场等方面所遇到的问题。

  二、强化政策支持,为乡村振兴提供保障

  首先,要推进完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要建立并完善新型农村

  土地产权,通过抵押、出租、流转等方式开展财务融资、企业合作等乡村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农村土地产权与资产价值相对应,为乡村振兴提供有效的土地制度保障。

  其次,要深入推进乡村产业发展。要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着力发展主导产业,建立农村产业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系统。同时,创新农村经济模式,拓宽农村产业发展的融资渠道和市场渠道,为乡村振兴提供综合支持。

  最后,要进一步推动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要加大对农村互联网、数字技术、智能科技等的应用支持,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提高农村医疗、教育等基础服务水平,优化农村环境卫生,注重农村社会治理的建设。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而且对于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三、增强基层能力,形成自主发展的动力

  首先,要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的作用,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关注脱贫户和牧民等贫困群体的需求。同时,要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增强村容村貌建设的动力。

  其次,要强化农民个体素质的培养。鼓励农村群众加强就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农民创新创业意识,增强他们的自主发展动力。同时,要加强对农民组织建设的指导和帮扶,开展各类培训、学习活动,提高农民素质水平和组织能力。

  最后,要重视农村群众的多元参与和正当想象。要采用多元化、广泛覆盖、多方参与的方式开展文化旅游活动和相应的群众体育运动,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文化素养。

  总之,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加强对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各种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增强乡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支持农村经济的稳步增长,才能实现乡村人居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全面新发展。四、推动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升级

  要推动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升级,建立健全村民自治制度,通过村民代表会议的选举、制定村规民约等方式,加强村民自治的参与和主体地位。同时,完善村务公开和村级财务管理,加强监督机制,保障村民利益,减少腐败现象。

  要建立乡村治理“五位一体”工作体系,即政府、企业、社会、农垦、农民五位一体的治理体系,加强乡村社会组织建设,培养乡村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建立乡村管理、服务中心,整合资源,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促进乡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五、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打造美丽乡村

  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通过加强城市和农村的协作,建立城市和乡村间的公共服务和产业链融合机制,实现资源的互补、优势互补的发展模式。同时,加强城乡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产

  业链,促进农业、旅游等领域的协作发展,打造美丽乡村,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六、加强人才培养和吸引

  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吸引,实现人才的全面发挥和作用。通过建立健全人才评价、激励、引进等制度,提高农村人才的身份和待遇,吸引高素质农村人才从事乡村振兴工作,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七、加强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要加强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建立健全政策和法律法规的体系,确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政策导向,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农民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积极性。同时,加强乡村管理法规的制定和实施,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总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工作,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形成协同合力,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加快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民富裕的共同目标。八、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拓展国内外资源,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借鉴国际成功案例,促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农村产业化、城乡一体化、乡村旅游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乡村振兴的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九、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要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通过扶持新型农民经营主体,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民就业创业,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产业转型升级,让农民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和受益者。

  十、注重可持续发展

  要注重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的协调发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措施,实现乡村经济持续发展,同时保障生态安全和环境卫生。

  十一、深化改革开放

  要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通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等,解决乡村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要开放乡村市场,扩大农村对外交流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增强农村企业家精神,推动农村深入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总之,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参与。必须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强化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作用,培育新型农民

  经营主体,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稳步推进乡村振兴。

篇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

  

  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通报

  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通报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省、市近期有关会议精神作以传达,并就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作以通报和安排。

  一、省、市近期有关会议精神

  (一)全省乡村振兴系统建设和工作推进视频会议精神。会议要求,要突出首要任务,毫不松懈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在动态监测上做到位,在精准帮扶上见实效,持续提升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高“两不愁三保障”水平。要加快推进__个重点帮扶县工作,大力发展3+X特色产业、强化稳岗就业和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要全面强化扶贫资产管护,积极做好后评估的准备和配合。会议强调,要加强党的领导,落实“五级书记”抓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责任,特别是县委书记要当好“一线总指挥”。各级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加强统筹协调,行业部门要落实主管责任,制定政策措施,加强督促指导。要强化协调调度,党委政府主要和分管负责同志,要定期召开例会、调度会,听取工作情况,研究解决问题、安排部署工作。要严格督导考核,建立综合督导、行业督促、全面考核的常态化督导机制。要按照德才兼备、知农爱农的要求,坚持严格管理与关心厚受相结合、业务培训与岗位历练相结合,全力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二)全省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工作现场推进会议精神。会议指出,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抓手,也是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重要屏障,更是当前及今后巩固期内的核心任务。会议要求,要准确把握动态监测帮扶关键环节,按照“2531”思路开展工作,即:推行风险摸排网格化、监测预警信息化“两化管理”,坚持做到全程监管、清单交办、精准帮扶、定期通报、绩效考核“五个坚持”,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三个到位”,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一个底线。会议强调,省上将严格落实监测帮扶“周统计、月通报、季调度、半年小结、年度总结”工作机制。采取实地核查、暗访评估等方式,加强工作督导,聚焦风险问题突出的地方每季度开展一次重点督导,确保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落地落细。

  (三)__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场推进会议精神。会议通报了各县区在工作推进、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财政衔接资金项目管理、产业就业、精准扶贫档案管理、消费帮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会议强调,要严格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当前“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继续实行“四级书记”一起抓,充分发挥市县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既定目标和工作部署。要对比研究吃透国家32个配套文件政策,细化具体措施,做好一系列衔接政策兑现工作,扎实谋划项目推动政策落实。要坚持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夯实脱贫群众增收基础;

  强化就业服务保障,拓宽脱贫群众稳定增收渠道;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要严格标准选派干部,精心组织培训,加快完成干部选派和压茬交接工作。夯实派出单位与第一书记所在村实行责任管理连带责任,加大对优秀驻村干部的提拔使用力度,激励更多干部踊跃投身乡村干事创业。要建立综合督导、行业督促等常态化督导机制,加快制定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考核办法》,做好后评估准备工作,持续锻造过硬作风。

  二、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存在问题

  根据近期市级督导检查、工作进展报送和平时掌握情况看,当前我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工作推进方面。镇(街道)、市级相关部门普遍存在松劲歇脚思想,加之受换届影响,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视程度不够,推进不力,各项工作相对滞后。二是驻村帮扶方面。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力量调整后,镇(街道)对新老驻村工作队压茬交接工作安排部署不到位,一些驻村工作队没有及时到调整后的帮扶村开展工作。三是档案资料整理方面。截止目前,仅__街道、__镇和市__局、__局部门完成了电子目录移交,其余镇(街道)和部门档案整理工作进度严重滞后。四是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方面。一些镇村对这项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防返贫监测工作专班机构未成立,网格化监测预警体系建立不及时,防返贫信息员队伍调整不到位。有的镇(街道)对排查出的监测户不愿报、不敢报,致使一些风险户未能及时纳入监测信息系统,__镇、__街道今年没有新识别认定“三类户”对象。个别村新识别认定监测对象纳入程序不规范。

  五是问题整改方面。市__局、市__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排查发现问题整改任务未完成;

  各镇(街道)、市级相关部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问题排查整改不深入,未针对市上下发的交办函逐问题报送最终整改结果,整改销号资料均未报送。一些村没有针对中央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工作建立整改台账。六是金融帮扶方面。全市共发生脱贫人口小额贷款逾期借款__笔__万元,其中__镇__笔__万元、__街道__笔__万元。__街道、__镇2021年没有新增贷款对象。__街道__村互助资金协会发生逾期借款__万元;

  __镇__村、互助资金协会未按期完成年检。七是稳岗就业方面。全市脱贫人口务工人数较去年规模有所减少,其中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劳动力就业减少__人。八是财政衔接资金项目管理方面。1.项目库程序资料。__街道、__镇镇村两级资料已上报,其余乡镇均未上报任何资料。2.中央资金备案程序资料。__镇已完成上报,其余乡镇均未上报。3.中央产业补助资金兑付台账。__镇完成上报,其余乡镇均未上报。4.产业发展摸底。__镇已完成上报,其余乡镇均未上报。

  三、下一阶段工作安排

  (一)扎实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集中摸排。8月份,我市将利用1个月左右的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集中摸排工作。各镇(街道)要及时组织召开摸排工作安排部署动员工作,组织镇村干部、第一书记、村民小组长、中心户长、信息员、网格员等力量,对农村常驻人口全面开展一次“地毯式”排查,对发现的疑似风险户,进行综合分析研判,按程序锁定监测对象,同时要随时做好情况上报。市乡村振兴局将组建工作督导组,巡回督导各镇(街道)摸排工作开

  展情况。摸排工作结束后,各镇(街道)8月31日前,将本次排查报告及下一步工作安排报市乡村振兴局。

  (二)织牢织密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网。要坚持将全部农户纳入监测范围,综合运用好农户自主申报、镇村干部排查监测、行业部门筛查预警、各类监督渠道反馈、平台监测分析等方式,及时发现致贫返贫风险,加强综合研判,对符合条件的要按程序识别认定为监测对象,并落实好跟踪帮扶措施,直至风险稳定消除后,按步骤做好风险消除。各镇(街道)、各相关部门要及时确定覆盖市镇村的防止返贫监测信息员,实施常态风险排查,村级信息员原则上由镇(街道)包村干部担任,信息员名单于8月10日前上报市乡村振兴局。市经发、教育、公安、民政、人社、住建、交通、水务、农业农村、商务、卫健、应急管理、信访、医保、税务、残联、宣传、网信等部门要对照《__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列出筛查预警内容清单,坚持每月10日前和25日前,向市防返贫工作专班报送农户返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信息,8月10日前要完成第一次报送工作。镇村要加快建立网格化管理机制,以行政村为单位建立网格员队伍,每个自然村组至少设立1名网格员,在移民安置小区按照每栋楼或每个单元设置1名网格员,统一由信息员管理。信息员、网格员重点负责做好防返贫发现申报、承担基层动态监测、信息数据采集、跟踪政策落实等工作,坚决杜绝体外循环。

  (三)加快推进驻村帮扶压茬交接。近期市委组织部、市乡村振兴局印发了《关于调整全市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力量的通知》《关于印发全市重点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队员名单的通知》,对全市__个村继续派驻第

  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各镇(街道)要及时召开工作例会,安排部署压茬交接工作,督促指导新老驻村工作队全面细致交接好各项工作,同时要明确辖区内移民安置小区管理权属,确保帮扶工作有序衔接。完成工作任务交接后,镇村要逐级填写《__驻村帮扶力量工作任务移交清单表》,8月底前以镇(街道)为单位集中报送至市乡村振兴局。

  (四)全面加强工作宣传和舆情管控。要深入总结宣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好思路、好方法、好经验,促进互学互鉴,营造浓厚舆论氛围。要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测预警,汲取洛南媒体曝光教训,以及今年以来在我市部分镇(街道)发生的有关舆情教训,对于各类负面舆情要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坚决防止负面舆情发生发酵。

  (五)持续加强金融帮扶工作。要全面加大小额信贷政策宣传,满足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贷款需求,做到应贷尽贷,同时要及时有效管控逾期风险,加大到逾期借款清收工作,严格将逾期率控制在0.5%以内。要切实加强村级互助资金协会管理,积极吸纳村民入会,严格把关资金用途,全面规范借还款程序,及时做好账务登记,通过互助资金协会的良好运行促进村级产业发展。

  (六)加快精准扶贫档案整理工作。近期,省市正在组织开展精准扶贫档案整理工作督导,对于工作进展缓慢、不扎实、质量不达标的县区和单位将要进行通报。希望各镇(街道)、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进一步夯实责任,落实专人加快推进,力争在8月中旬前高质量地完成全市精准扶贫档案整理和移交工作。

  (七)持续落实好帮扶政策措施。要聚焦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

  落实和巩固成果,持续落实好“三保障”和安全饮水等各项帮扶政策,确保对象全覆盖,标准不打折扣。市人社局要抓好就业帮扶工作,加强“就业实名制”台账管理,强化技能培训,畅通信息渠道,提升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确保脱贫人口外出就业不低于上年度规模。要切实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确保公益性岗位就业人数达到或超过上年底水平。

  (八)加强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工作。要认真贯彻省发改委等20个部门印发的《关于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实施意见》,由经发局牵头,农业农村、教育、人社、住建、自然资源、公安等部门配合,全面做好集中安置点后续帮扶工作。要着力完善提升基础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加强产业就业扶持保障、强化社区治理、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开展好户籍管理、就业、就学、就医、医保、社保、纠纷化解等服务,促进搬迁群众社会融入。近期,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新上线了“易地扶贫搬迁后扶功能指标”,涉及移民安置点的镇(街道)、市经发局、乡村振兴局、移民办和其他相关部门要做好沟通对接,提前开展安置点党组织、社区治理组织、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物业管理和搬迁群众权益保障等相关信息的摸排、采集工作,待省市明确信息录入主体后,抓紧完成录入,按要求8月底前必须完成数据录入工作。

  (九)开展问题整改工作回头查。镇村、各相关部门要扎实组织开展问题整改回头查工作,对今年以来开展的中央脱贫攻坚成效考核问题整改、“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回头看专项行动(即我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排查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梳理,查看问题研判认领是否到位、整改台账是否规范齐全、整改成效是否扎实有效,对存在的问题的要及时做好

  功课、补齐短板弱项。对整改进展没有报送的,最迟于8月10日前完成报送。这两项整改工作年终考核将进行重点检查,千万不能一拖再拖了。

  (十)严格规范财政衔接资金管理使用。一是抓紧衔接推进乡村振兴项目谋划。做到衔接资金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首要是全面把握政策导向。现阶段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资金使用投向上由原来的贫困村、贫困户转向兼顾脱贫村和非贫困村均衡发展,由原来资金到村到户转向到镇到村带户发展。列入乡村振兴示范村重点予以倾斜。资金使用范围上,重点用于发展农业产业、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其次是重点把握资金使用效益。各镇村在项目谋划上要重点把握资金使用效益,效益不明显的坚决不予纳入,说到底就是要起到带动脱贫户、边缘户效果如何?带动的少了也不行。二是严格规范项目库建设。各镇村在谋划好项目基础上,要按照村申请、镇初审、市级审定的程序纳入项目库,在程序申报中要严把会议研究、公告公示(10天)、逐级上报,保证该有的程序不缺项。原则上入库后项目不得随意变更,并配合完成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三是做好项目计划备案申报。项目计划备案就是根据上级要求,每批上级资金到位后,根据项目计划实施的优先序,对接镇村在项目库中择优选出一批项目列入计划实施。镇村要按照乡村振兴局备案计划安排,完成镇村两级会议研究和公告公示,以乡镇正式文件上报。四是做好扶贫项目资产的后续管护。各涉行部门、各镇村要对脱贫攻坚以来实施的扶贫项目资产全面进行资产清查盘点,按照省市要求建立完善到户类、公益性和经营性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台账,并重点加强水电路等公益性资产涉及各类管护人员的日常监督管理,村集体经济等经营性资产按照权属关

  系,落实好资产经营、维护、收益等资产管理,确保长期稳定发挥扶贫资产效益。

篇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结(通用7篇)篇一:成果巩固拓展与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近年来,我国在脱贫攻坚上取得了重大成就,实现了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为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而持续的动力。然而,脱贫攻坚的成果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并与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工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当前的首要任务。要进一步完善扶贫产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壮大。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措施,加强涉农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村社会事业水平,使那些已脱贫的人继续保持着稳定的生计。

  二、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乡村振兴是当前的发展方向,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之间的有机衔接,是下一步工作的关键。在实践中,要注重发挥外部资源的作用,推动农村资源整合,提高农村的生产和发展水平。同时,要加强人才教育和培训,激发本地区优势资源的潜力,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推动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加强政策交流和对接

  要进一步加强政策交流和对接,提高政策的实效性,减少工作

  的重叠和误差。加强市场营销和价值链的优化,通过产业合作社和合作社互联网,进一步促进土地流转,统筹资源,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四、加快数字化和信息化进程

  数字化和信息化是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新动力。应该及早开展数字应用和技术创新,推动信息技术的应用,拓展农村互联网和数字经济规模,以便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五、注重在理念上的转型

  在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注重在理念上的转型。优化发展模式,改变农村经济内部分布不均的现象,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建设良好的城乡环境,促进城乡互动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必须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只有建立强有力的人才队伍,发挥人才集聚的优势,才能够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强人才培训和引进,争取更多的国际支持,提升农村人才素质,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振兴。

  七、优化政策措施,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政策优化是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关键。要进一步加大政

  策支持力度,完善政策措施,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要注重政府引导和市场导向,推动市场主导,完善市场机制和监管体系,提高农村社区自我管理和保护水平,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和营商环境,加快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篇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

  

  小康大道中国发展观察02大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马建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把消除农村贫困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经过8年的精准扶贫、5年的脱贫攻坚,全国832个贫困县已全部脱贫摘帽,9899万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一彪炳千秋的功绩,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广泛的国际意义。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实践,极大地彰显了我国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彰显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通过举全党全国之力,强力实施这场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我们党的郑重承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实践,补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筑牢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战略基础。全面小康的成色和含金量,决定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历史地位。而要提高全面小康的成色,必须补齐脱贫攻坚这一突出短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作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略决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冲刺阶段的奋力一搏。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实践,开创了践行群众路线、锻炼提升干部素质的新途径。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从中央到地方、从西部到东部进行了广泛的社会动员,全国300多万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到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这是和平年代罕见的党内动员和社会动员,为党和国家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是一场实实在在的国情党情民情教育,是所有参与者最珍贵的一段人生历练,更是为推进现代化国家建设、乡村振兴积聚和培养了宝贵人才。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实践,有力推动了世界减贫事业、为发展中国家消除绝对贫困提供了中国方案。我国创造的精准扶贫、社会动员、包容性发展等经验,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巨大成就,为探索解决贫困这一世界性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我国大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之际,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幅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有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著的制度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2035年远景目标,强调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全面振兴。在这里,我简要谈几点自己的思考。第一,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看到中华民族历52020中国发展观察“全面小康·脱贫攻坚”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特别报道专辑史性告别绝对贫困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部分脱贫农户和边缘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还不强,一旦遭遇疾病、灾害等变故,就有可能返贫致贫。部分脱贫地区内生发展能力还不足,一旦外部帮扶和特惠性政策“急刹车”,经济社会发展可能遇到较大困难。因此,有必要扶上马、送一程,设置一个过渡期,在过渡期内保持政策总体稳定,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同时,要根据脱贫地区和脱贫农户的情况变化,对帮扶方式进行调整完善,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谋划、一体实施。要更加重视提高脱贫地区的内生发展能力,促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逐步降低对外部帮扶的依赖程度;更加重视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在“搬得出”的基础上,抓好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融入等配套工作,最终实现“稳得住、能致富”;更加重视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为缺乏劳动能力的脱贫农户和其他低收入农户提供更可靠的兜底保障;更加重视建立健全省市县互通、多部门参与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确保不产生新的绝对贫困。第二,着力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在乡村振兴的20字总要求中,“产业兴旺”排在第一位。脱贫攻坚期间,贫困地区实施了大量的产业扶贫项目,不少地区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扶贫产业,为接续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奠定了重要基础。但也要看到,一些产业扶贫项目对特殊政策有较强的依赖性,一些地方扶贫产业的市场化程度还不高,自主发展的持续性不强。因此,脱贫地区今后要把扶贫产业纳入乡村产业振兴框架统筹推进,把提高扶贫产业的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作为关键任务来抓。要尽快完成扶贫资产的全面清产核资,完善运营管护制度,盘活用好各类扶贫资产。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现有扶贫产业的特色优势,进一步立足当地资源条件,合理布局特色产业,加快乡村产业优化升级。在种养业已具备一定规模的地方,要注重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加工深度和附加值。要推动农业与乡村旅游、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挖掘自然生态、乡村文化资源等潜力,释放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让农户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促进脱贫地区乡村产业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第三,着力提升脱贫地区乡村治理能力。乡村有效治理是脱贫地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组织保障。脱贫攻坚期间,各地向贫困村派驻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在帮助落实帮扶措施、发展集体经济、加强村“两委”建设、提高乡村治理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要看到,个别地方也不同程度出现了过度代替村“两委”工作的问题。一些贫困村的自治能力没有得到切实提高,脱贫攻坚期间的大量扶贫事务由驻村工作队“唱主角”,一些脱贫攻坚期间发展起来的扶贫产业、集体经济项目,主要靠驻村干部经营管理,一旦这些事务和项目移交给村“两委”,不排除出现工作连续性中断和项目运转困难等问题。所以,脱贫地区在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对标乡村组织振兴的目标,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提升。一方面,要帮助脱贫村健全村“两委”组织,帮助村党组织提高战斗力,建立健全村级组织的制度规范。另一方面,要帮助完善村规民约、促进移风易俗,组织动员脱贫户和其他农户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参与公共事务讨论、集体经济组织运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管护,倡导节约节俭新风尚,激发脱贫户自力更生的潜能。第四,着力壮大脱贫地区乡村人才队伍。人才培养和脱贫地区农民素质提高是脱贫地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动能。要把6小康大道中国发展观察02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国300多万县级以上党政机关或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到贫困村或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图/中新社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积极鼓励外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城市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新创业。要加强对乡村本土人才的挖掘和培育,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使之能够就近服务农村、带动农民。要利用好科技特派员、农技推广员等技术服务力量,鼓励城市教师、医生、文化工作者等各类人才到脱贫地区农村开展服务。要继续坚持把乡村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阵地,对政治过硬、实绩突出、群众认可的优秀乡村干部优先提拔使用,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第五,着力构建对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的帮扶机制。脱贫攻坚期间,中央和省级财政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投入,东部地区和社会各界在人财物等各方面倾力支持贫困地区,使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得到全面加强。但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脱贫地区的综合实力仍然偏弱,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仍然需要帮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明确提出,建立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在西部地区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下一步,要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优先支持其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要能源资源开发、生态效应补偿、土地管理政策等方面,优先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要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等机制,通过投资合作、劳务协作、技术培训等市场化方式,带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没有乡村全面脱贫,就无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将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调查研究,积极出谋划策,为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贡献我们应有的智慧和力量。(本文节选自作者2020年12月5日在“乡村振兴齐鲁论坛2020”上的演讲)7

推荐访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 脱贫 攻坚 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