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读后感范本3篇【完整版】

时间:2022-06-04 17:55:07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教育报读后感范本3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中国教育报读后感范本3篇【完整版】

  篇一:中国教育报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中国教育报中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储朝晖所写的一篇文章,文章阐述作者在读了何炳章先生的专著《从教育原点出发——“自育自学”理论与方法》一书后的感想,文章主题就是引导学生自育自学做学习的主人。学生是主人,自育自学是教育教学的原点;
教育教学都要从这个原点出发,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教育,教育,就是教学生会自育;
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会自学。”我认为,这鲜明揭示了教育教学本质的理念,以这样的理念作为“自育自学”的根本指导思想无疑是正确的。如何达到学生自育自学的最终目标呢?我认为互动课堂就是要实现让传统课堂从厌学走向乐学,从低效走向高效。解决课堂效益问题,解放学生的主权,形成人人参与,各个精彩的新局面,彰显了新课堂的独特魅力。”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教学活动,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弘扬了人的主体性,发挥了人的主体活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合作精神和集体精神,加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在合作式的小组活动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领导意识和民主价值观。作为教师,应当在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各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而小组合作学习正是达成这一目标的一种有效途径。现就结合自己教学的实践谈一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

  一、分组原因: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些竞争并不是靠个人的单兵作战就可以取胜的,团队精神在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我班学生质朴可爱,集体荣誉感强,有责任心,但基础较差,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不能主动的学习,家长由于各种原因能够监督和辅导孩子学习的很少,学生回家学习的效率较低,老师留的作业基本上能够完成,但质量太差,背的任务大多数学生完不成,有的学生根本就是在“混日子”,老师交给的任务能少写就少写,查出来就写,查不出来就算,这样,差的学生会越来越差。

  有时,有一部分学习相对较好的学生,上进心也不强,学习上没有动力,也没有压力,学习成绩也没有达到理想的分数,班级成绩曾一度沦落为全初二的第十四名(初二共计十四个班),在这时学校组织了我们营子的天卉中学去参观学习,学习他们的课堂教学模式、班级管理模式这次学习使我感触颇多,他们的课堂和班级管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彻底改变了师生的角色,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和班级的主人,从过去的被动学习着,知识的容器,转变为学习的参与者,课堂的设计者,亲力亲为每一个学习过程。结组学习,对组学习,对组互助,展示讲解,教师点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是一种乐趣,这一切深深地打动了我,使还在观望的我,下定决心实行圆桌式教学,学习天卉班级管理理念。

  二、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重要而有效的形式是“学习互助小组”,而小组成员的搭配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的效果。分组前,要对全班学生情况进行全面深入地了解、研究。包括学习基础、原有学习成绩、组织能力、自学能力、最终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成绩把学生进行编号123456654321标号相同的八人为一大组,这样就做到了各组的成绩基本平衡,以便于激励小组竞争,每大组又分为A、B两个学习小组每一桌为一个对子组是班级的最小的学习单位,选成绩好,有组织能力的的学生为组长,负责讲题、监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排座位时按照同组就近原则,这样便于组长管理和讨论问题。

  三、分组好处:通过学习小组,提高监管力度。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名老师对几十个学生,在平时的管理上不免会出现漏洞,或者有检查不到的地方,特别是在平时学生记作业、改错题、背诵上,有很多同学钻空子,不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进行分组后,组长就相当于小老师,能够随时监督组员学习,哪项任务不完成都能被查出来,这样使不学习的学生没有空子可钻,作业也都能完成了。通过小组合作,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平时上课时每个班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不主动学习或开小差,或玩东西,小组合作学习以后,上课有组长进行督促检查,不会的组长就得给他讲,大家还要等他,这样不学习的学生也会跟着学,而且有所进步,教师再加以鼓励,学习积极性就高涨起来,成绩自然也会有所提高。

  总的来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能节省时间,学生兴趣也比较浓,提高学习效率,优化了学习方法。

  篇二:中国教育报读后感

  如何看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育的关键,人们常说:“一个家庭里,苦不能苦了孩子,一个国家穷不能穷教育”,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兴衰与教育事业惜密切相关。

  我从事教育事业已有十多年了,在不断地摸索与学习中成长,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学生是整个教育中的主体因素,而随着科学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学生所接触的知识面再也不像以前那样,仅仅局限于狭隘的书本上,现在网络的普及化,让孩子们的接触面不断扩大,接触的新事物不断地增多,如果还不能摆脱原来的师本教育的框架,总认为教育的本体在师生授受之间,而不能接受它在学生身上,那是万万行不通了,因此,我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以下两点:

  一、关于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由于学生相对弱小,教师往往感到自己在起重要作用,而总习惯地把儿童看作是“一张白纸”,只会一味地“消极,被动”地接受,就一味地运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忽略了他本身也是一个生命,既然是一个生命体,那么他就具有一些高级本能,例如于生具有的语言思维的学习的创造的本能,实际上学生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得多,例如“拼音字母是一年级的重点也是难点,以前花很长的时间才能让他们基本掌握,而现在让他们在充分自主的学习中,能够只用以前一半的时间内学会,并能掌握的很好……

  这些事实说明,能否把儿童放在主体位置,是教育走向成功的关键。

  二、关于教师

  在教学中,应当正确摆放教师的位置,教师的意义又仅仅是激发者和引导者,而不能像过去那样是灌满一壶水,然后再输入各个小壶,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就曾经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因此,教育中教师是在学生的成长中发展,在学生的解放中得到解放,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

  让我们在不断的地教育改革中迈出新的步伐,全面的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不要忘了——放飞学生的心灵。

  篇三:中国教育报读后感

  下午放学的时候,我一口气看完《中国教育报》有关成都市实验小学校长陆枋的报道,感触颇深。

  一方面,年轻的陆校长用一个“雅”子,将学校的精神和内涵全部包融和诠释;
另一方面,陆校长的教育梦想也盛开了美丽之花。很多坚守教育的人们都有自己的教育梦想,或者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命和谐的课堂,或者经营一所学校,为师生开辟精神的家园。陆校长是幸福的,她的师生也是幸福的。

  反观我们的教育,大家每天尽心又尽力,也在搞教育,但我们却没有看到教育的真谛和本真。学校没有活力,教师没有激情和精神追求,学生还在为分数苦苦挣扎,校长为一些杂务纠缠。教育的意义完全丧失。更为甚者,教师和学生就像学校的匆匆过客,来去匆匆,没有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成长。

  在《人民教育》上,很多名校长和名师的事迹让我感动不已,也羡慕不已。与他们的“对话”让我明白自己的责任和追求。那些读书的校长,那些有思想的校长,虽然只是校长队伍中的稀有之物,但我们需要方向,需要示范,需要仰望。

  教育之重,关乎家庭,更关乎国计民生。教育之影响,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更在每一个世界公民的身边和心灵。

推荐访问:读后感 范本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读后感范本3篇 [中国教育报电子版]中国教育报读后感范文三篇 中国教育报读后感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