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情民情范例500字【四篇】

时间:2022-04-15 13:10:03 来源:网友投稿

范例:汉语词语范例:南阳师范学院副教授,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基层社情民情范例500字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基层社情民情范例500字4篇

第1篇: 基层社情民情范例500字

明月情作文500字|《明月情》500字

  我曾无数次看到月亮,也曾仔细观察过她,特别是中秋的满月之夜。
  一边吃月饼,一边坐在凉亭里赏月是件不错的事。只要等夕阳散去后,端着月饼进入凉亭,在缠绕着各种藤的柱子中间,随手拿块月饼,和大家一起等候满月的出现。
  一开始并不是完整的,躲在云上,只探出脑袋来,俯瞰着半个地球。慢慢地,云游走了,她也总算是出来了,但仍让薄雾作轻纱披在身上,怕是因为也感到秋夜里略带萧瑟的寒意吧。
  当时我衬衫外边还套了件夹克衫,自然不知月的寒冷,见她让我们等了那么久还不肯露面,便转身吃月饼去了。月感到我们的不满了吗?我不知道。只是好像有什么摔在地上,却没有声音,待我反应过来,月光已溅到大地上,到处是摸不到的纱。再仰望天空,月温柔地笑着,身前已没有任何阻拦。大概是月光给了她温暖吧。这么想,就莫名地感觉暖和了许多。
  云离开了,雾也散去了,已没有任何阻碍了,月展现出她的身姿,星星也不甘示弱,闪耀着表示自己的存在,它们像钻石一般点缀着夜空,又像烛火,虽然平凡而弱不禁风,却依然温暖着,和月一起,驱散了这个秋夜的寒意,点缀了这片寂静的夜空。
  这是萧瑟的秋日中罕见的温暖时光,装载着希望的月光和月,传递着的正是明日的丰收和快乐,而有着微微烛光的星星,也正带给我们温暖,为我们的明天照亮道路。

第2篇: 基层社情民情范例500字

基层社区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程加快,原有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被打破,新的管理体制尚未形成。以“单位”为基本元素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逐向城乡社区汇集,城乡社区日益成为居民生产生活需求的聚焦点和党在基层执政的支撑点。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符合城镇化的发展需求,更是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路径。因此,创新社区管理服务模式势在必行。

  创新管理服务模式,畅通服务渠道便捷化。群众的需求日益多样促使社区服务内容越来越丰富,而提供服务的渠道也越来越便捷。一方面,一站式服务大厅的开设,将综合问询、物业、证件办理等多项职能汇聚在一起,在极大程度上缩短了群众办理相关业务所需的时间和精力,保证了服务工作的高效快捷。另一方面,社区还可以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和社区周边的超市、餐厅、卫生所等达成合作协议,建立“一键通”系统,居民只需轻按呼叫终端,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便会及时了解居民需求,并安排相应人员上门提供医疗、饮食、纠纷调解等近便民服务。

  创新管理服务模式,实现服务主体多元化。传统基层社区的管理中一直坚持以居委会为主导核心,社区居民一直处在被动接受服务的位置,难以形成有效互动。创新服务模式离不开居民的积极参与,关键是搭建好平台和载体。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吸引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大大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此外,还可以通过扶持奖励资金等激励制度,鼓励社区民间组织和社会组织发展参与到社区服务当中。居委会、社区居民和民间组织三方形成合力,逐步建立参与主体多元化的社区服务模式。

  创新管理服务模式,严格服务标准制度化。推进社区服务质量的提升,仅有服务热情和奉献精神是不够的,服务内容的细节要求和服务质量的评价标准才是王道。各社区需要根据本社区具体情况和特殊需求制定相关工作手册,使其成为每名社区干部精进业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的“红宝书”。并且严格落实各项制度要求,一旦发现违规情况,根据工作手册的规定进行责任追究。将量化的服务标准作为严格规范社区干部行为的保障,成为激发社区工作人员敬业、精业、勤业的正能量。

  社区管理的创新不仅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具体要求,更是群众参与基层自治的重要渠道。唯有畅通服务渠道便捷化,唯有实现服务主体多元化,唯有严格服务标准制度化,才能推动社区管理服务模式创新,为新的社会管理格局的形成奠定基石,社会管理创新前行的道路必定更坚实、迈出的步伐必定更稳健。

第3篇: 基层社情民情范例500字

关于基层社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基层社是供销合作社的基础,是供销合作社与农民联系最紧密的环节,是为“三农”服务的主要载体和前沿阵地,更是供销社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基层、最直接的服务组织。近几年的实践证明,供销社能不能办成真正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活力强不强,为农服务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社。因此,基层社的建设决定着供销合作事业的兴衰成败,基层社发展,供销合作事业就会兴旺发达;基层社萎缩,供销合作事业就会停滞不前。

为全面了解我市基层社发展现状,深入思考基层社发展前景,结合省社统一安排,市供销社近期对全市供销社系统的基层社组织、人员、资产、经营、改制等多方面的情况采取通过填制报表、重点考察、与职工座谈等方法,进行了全方位客观、详实的调查。调查情况表明,XX年以来,各县(市)供销社按照省社的安排部署及保市社【XX】27号《保定市供销社基层组织建设三年(XX-XX年)发展规划》文件要求,不断加快基层社体制和机制的改革步伐,积极发展基层社新的组织形式,活力和实力不断增强,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已逐步成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现状、有喜有忧

截止目前,我市现有基层供销社238个,村级综合服务站1102个,庄稼医院127个。基层社已完成改造、改制的102个,新增营业面积38850平方米;建立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44个;兴建各类市场6个,交易额25080万元,实现利润245.6万元;建立县级“农合联”分会3个,领办、兴办种植、养殖等各类专业合作社120个,共发展社员11752户,辐射带动农户84459户,吸纳社员股金15515.6万元,年经营额达59451万元。全系统各基层社中,喜的是、有一部分在改制、改革后,已经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不仅使供销社的资产得以保值、增值,增加了基层社的经济效益,树立了供销社的良好形象,提高了为“三农”服务的能力,而且为参与、引导当地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忧的是、相当一部分基层社仍停留在资产保值,维持生存的状态;还有一小部分已是名存实亡,但因各种原因尚未进入或完成破产程序。

二、成效、作用明显

经过几年的改革发展,各县(市)供销社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因地制宜、寻找突破、发展特色、壮大自己”的思路,进一步创新经营机制,改进服务方式,把基层社建成了布局合理、产权清晰、功能键全、运作规范的供销社新型基层组织。特别是通过积极整合现有组织资源和网络资源,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经营体制,积极改进服务方式,拓宽了发展空间,使基层供销社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一)抓机制创新增实力。基层社经营机制的创新是基层社改造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我市按照“因地、因社制宜”的原则,分类进行了实施,促进了基层社资产的保值、增值,增强了基层社的实力。

1、走资产开发,盘活有效资产的路子。对处于黄金地段的基层社应本着“有效资产有偿经营,无形资产活化运作”的原则,多渠道、多途径筹措资金改造经营设施,创办供销社农村集镇超市、配送中心和各类交易市场。一是通过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吸收社会力量联合开发,共同受益;二是对基层社资产出让一块,做旺一块;三是县(市)社直接投资,逐年收取回报;四是由开发商垫资开发,基层供销社逐年还款等形式,加快了整合、改造经营设施和网点步伐,增强基层社的实力。

2、通过资产置换、重新组合等形式,走调整建制的路子。一般采取小社并大社、强社并弱社或强社托管小社等方式来改造基层社,同时按经济区域组建中心社。

易县供销社XX年年资产整合工作实现了基层社全覆盖。十一个基层社整合完毕,更新改造营业面积1.4万平方米,增值近千万元。随着设施更新,达到了安全、美观的经营需要,有160多名职工回归就业,企业的资产收益明显增加,如良岗社每年的资产收益8-9万元,比整合改造以前增了一倍多。

(二)抓体制创新增活力。在基层社改革过程中,确立了“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和“谁有能力办供销社就让谁来办,谁办好了供销社谁就是供销社人”的开放办社理念,通过以带资承包、增资扩股、资产重组和产权转让等多种形式,创建了产权多元化的新型供销社,使基层供销社活力迸发。不但带动激活了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和项目等生产经营要素,盘活了基层社的存量资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基层社的组织体系、资本体系和经营体系,为基层社的长足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1、对于有实力的基层社,通过拓展经营,扩大服务,推行民主管理,发展连锁经营,做大做强,可以以多元投资的形式办新的经营服务实体,开拓新项目。

高碑店市杨漫撒供销社采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杨漫撒供销社的传统经营业务受到很大冲击,服务设施老化,仅余破旧门市39间912平方米,而且大部分是危房;人员大量流失,而且带走了业务渠道、市场、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等这些不可或缺的经营要素,使杨漫撒供销社经营步履维艰,出现了阵地缩小、功能弱化、地位作用下降的不利局面。因此,杨漫撒供销社先后筹资140多万元实施危旧房改造,把原有破旧门市改扩建成两层38间、营业面积达2538平方米综合营业楼,紧接着建立健全各种相关配套的服务设施。除从事农资、日用消费品等传统业务外,硬化了广场路面,购置了健身器,增加了餐饮、农机维修、娱乐、医疗、健身等项目,把过去群众常讲的“哪破哪是的供销社”,变成了店面亮丽、商品丰富、陈列整齐的现代综合服务中心,提升了供销社综合服务功能,净化了农村消费市场,改善了农民购物环境,使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了城里人的生活。同时综合服务中心还主动向村民传递政策信息、农技知识、农资市场动态、农资信息等,一些与村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和需要,村民不出村里就能得到解决和满足,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成就得到了村民的普遍欢迎。仅日用消费品一项,销售额就达到了500万元,比改造前提高了两倍多。

第4篇: 基层社情民情范例500字

浅谈基层社会治理


  十八大以来,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就为什么要依法治国、要走什么样的法治之路以及怎样建设法治中国等重大问题做了系统阐述。而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深感依法治国对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性。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基层社会的治理要在一定的“规矩”下作为,也就是说凡事要在符合法律的框架下去做,没有规矩,社会就是一盘散沙,就是一个恃强凌弱的社会,法律存在的目的就是保障每一位公民的合法权益。当今社会高速发展,以各地城市圈为发展核心,人们汇聚在城市圈为生活打拼,城市在开放吸收外来人口的同时,要面临如何协调好人们之间生活习惯、语言文化的差异,让彼此间相互融合,营造宜家宜业的生活环境和氛围,让外来人口拥有更多的归属感,只有保障好他们的基本生活,才有心甘情愿为这个城市打拼的动力,才能真正的留住更多人才。以武汉为例,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规划长江新城蓝图、推出百万大学生留汉政策、推出大学毕业证指导性最低年薪标准、设立人才安居房建设项目等等。各地高楼拔地而起,鳞次栉比,原来几百户私房构成的居委会,到现在一个大型小区就会配置一个居委会,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小,同等空间居住的人越来越多,生活习惯的差异很容易在狭小的空间造成彼此间的矛盾,如何做好基层社会治理,如何将法治延伸到基层,将各方的责任在法律的框架将其制度化,并提高居民的法治意识,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不仅利于化解居民之间的矛盾,也可以方便碰到什么问题就该找对应的部门办事,少跑冤枉路,提高政府服务效能。城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很多配套的服务没有跟上,武汉市各行业服务窗口统计的数据就显示,物业及社区服务是群众满意率最低的行业,小区的居民在生活上碰到问题个会找的就是社区或物业,而大部分居民往往要跑好几趟社区或者物业才能解决问题,居民的投诉、效率的低下,映射法治制度的欠缺,政府层层下放权利,到头来居民以为社区可以解决他们的所有问题;房屋质量及居住环境的问题以为都是物业的责任,借各种理由不缴纳物业费,很多物业为了不得罪业主,为了长远打算只能选择隐忍,殊不知居民知道一个居民补缴物业费导致很大一部分人找理由跟风,长此以往,导致近年来物业半夜撤离小区的新闻见诸报端,最后损失的还是居民,闹到最好出面解决的还是政府,如果一切有了法治前提的保障,就不会导致后续一些列的问题。职能定位的缺失,法治保障的缺失,是目前社区和物业最需要补充的保障。
  让社区成为服务居民的小帮手,为物业提供最强有力的法制保障,这些最贴近民生的部门,有了“规矩”,居民养成了“规矩”,自然会为城市打拼的百姓增添更多的幸福感。
  

推荐访问:民情 范例 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