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听后感六篇

时间:2022-04-21 10:55:05 来源:网友投稿

染病,汉语词汇,拼音rǎn bìng,指生病;患病。见《红楼梦》第二八回:“女儿悲,儿夫染病在垂危。”,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听后感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听后感6篇

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听后感篇1

冬季疾病防治知识讲座

主讲人: 程广林

一、预防冬季呼吸道传染病

1、什么叫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2、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哪些?

常见有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等。

3、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有哪些?

主要有病毒、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例如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脑膜炎球菌、结核杆菌等。

4、什么情况下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与外界相通,受各种病原体侵袭的机会较多,由此而引起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

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天气骤变的情况下也易发病。

儿童、老年人、体弱者、营养不良或慢性疾病患者、过度劳累者、精神高度紧张者等人群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

5、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不同的呼吸道传染病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一般起病急,有发热症状。

流感:一般表现为发病急,有发热、乏力、头痛及全身酸痛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轻。

麻疹: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有麻疹粘膜斑及皮肤出现斑丘疹。

水痘:全身症状轻微,皮肤粘膜分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丘疹、泡疹与痂皮。

风疹:临床特点为低热、皮疹和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轻。

流脑: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粘膜瘀斑、烦躁不安,可出现颈项强直、神志障碍及抽搐等。

流行性腮腺炎:以腮腺急性肿胀、疼痛并伴有发热和全身不适为特征。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盗汗、全身不适及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

6、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

传染源:主要为病人或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主要经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密切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

人群易感性:人群对多数呼吸道传染病普遍易感。有的病后有一定免疫力或持久免疫力,或者通过接种疫苗获得一定的免疫力,这是最有效和最便捷的途径。

7、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应采用综合性预防措施,主要包括: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搞好家庭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和周围环境清洁。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勤洗手。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喝水、不吸烟、不酗酒。

★经常锻炼身体,保持均衡饮食,注意劳逸结合,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

★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如果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当发生传染病时,应主动与健康人隔离,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防止传染他人。

★不要自行购买和服用某些药品,不要滥用抗生素。

★儿童应按时完成预防接种,一般人群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接种。

二、人体防冻基本方法

1、暴露在外面的皮肤是最容易冻伤的,如面部、耳廓、手指等等。因此外出时应戴好手套、帽子等衣物。另外,可以在脸上手上涂抹防寒霜等专门的防护用品,这样既可以减小热散失又可以保持皮肤水分。

2、保持服装鞋袜的干燥,受潮后要及时更换,有利于保温。

3、经常坐着工作的朋友应该注意尽量能够经常活动一下,一直保持一个姿势不利于血液循环,因为身体末梢主要靠血液循环来提供热量。

4、对已患冻疮的部位,应加强保暖。

5、冻疮的防治

冻疮主要是因为手、脚、耳、脸等处的皮肤受到湿寒侵袭,导致血液循环恶化而引起的。在这里介绍几种预防冻疮的方法:

1、体育锻炼法

 选择适合自己条件的体育锻炼,如练气功、跳舞、跳绳等活动;也可利用每天洗手、脸、脚的间隙,轻轻揉擦皮肤,以达到“流通血脉”的目的。

2、温差水泡法

取一盆15摄氏度的水和一盆45摄氏度的水,先把手或脚浸泡在低温水中5分钟,然后在浸泡于高温水中,如此每天3次,可锻炼血管的收缩和扩张功能,减少冻疮的发生。

3、药物法

有易生冻疮体质者,可在刚入冬时增加维生素A、C及矿物质的摄取,以提高肌体的耐寒能力。也可取中药三七、红花、赤芍、鸡血藤等,适量水煎取液,在冻疮多发处擦洗。

4、偏方蔬菜法

用紫皮大蒜或新鲜山药擦洗手、脚的冻疮部位,或用萝卜、生姜、桂枝煮水擦洗,亦可预防冻疮。此外,户外工作者应避免手脚受寒、受湿,要保持手部清洁,少用热水洗手、热水袋捂手或用手炉烤手。 

冬季易患冻疮的人,除皮肤起水泡或溃烂者外,可用生姜片或辣椒涂擦易患冻疮的部位,每日2次,可减轻或避免冻疮的发生。

三、冬天气候寒冷,人们很容易感受外邪、风寒,引起感冒、鼻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现介绍五种抗寒防病的方法:

1、常喝白开水

冬天气候干燥,人体极易缺水,常喝白开水,不但能保证机体的需要,还可起到利尿排毒、消除废物之功效。

2、常喝枣姜汤

用大枣10枚、生姜5片煎茶,每晚服用一次,能起到增强人体抗寒能力,减少感冒及其他疾病的作用。

3、坚持冷水洗脸,可增强人体耐寒、抗病能力,起到预防伤风、感冒之目的。

4、床头常放柑桔或薄荷油

柑桔性温,散发出来的强烈气味可祛除病毒。床头摆柑桔,可预防上呼吸道疾病;睡前吃几瓣桔子,能化痰止咳。

用薄荷油一小瓶,置於枕头边,用漏气的瓶塞盖好,让薄荷气体慢慢散发,也有治头痛、鼻塞之功效。

5、夜卧桑菊枕

冬桑叶和秋菊可清目醒脑治感冒。用其作枕芯,使人头脑清新,入睡适意,也能防治感冒。

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听后感篇2

幼儿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天气日渐寒冷,幼儿机体适应能力下降,造成呼吸道传染病的蔓延扩散,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冬季节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供给大家,让我们大家健康每一天。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主要表现:起病急骤、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普通性感冒:主要表现:咽喉痛、鼻塞和流鼻涕、流眼泪、打喷嚏、轻度发热、头痛和咽痛,很少出现发高热和全身酸痛的症状,发病周期短。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防治:(1)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2)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3)让幼儿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4)注意通风,居家和教室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5)尽量避免幼儿出入公共场所;(6)要注意幼儿个人卫生,要勤洗手。

3、水痘: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和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传染性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染。

预防:除注意空气流通外,重点在于管理传染源,隔离患者后全部疹退为止,对有接触者可在3日内注射水痘带。

4、手足口病:患儿有轻微的发烧,口腔内部出现水泡,有时会伴有疼痛感,形成口腔的浅表溃疡。病后1—2天,患者的手脚上会出现水泡(多见于患者手指、手背和脚背的皮肤表面),但不痒不痛。

预防: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尽量少让幼儿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注意幼儿的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5、 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眼膜充血、口腔粘膜疹及全身斑丘疹为主要特征,麻疹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病人是唯一传染病,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预防:(1)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隔离患者治疗后5天。(2)增强免疫力,可肌注丙种球蛋白或麻疹疫苗。(3)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

6、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是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病毒侵入上呼吸道粘膜并在局部生长繁殖,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腺肿大或者两侧腮腺同时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开口和咀嚼时疼痛明显,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的颌下腺,台下腺和颈部淋巴结。腮腺肿大可持续5日左右,以后可逐日减退。全部病程约7-12日,可并发睾丸炎、卵巢炎、脑膜炎等。

预防: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服用中药抗病毒冲剂预防,流行季节注射“麻腮风”疫苗提高免疫力。

秋冬季预防传染病的总体原则应为以下几点:

1、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2、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3、居家、教室注意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4、幼儿园开展晨检制度,以便及早发现病人,及早采取措施。

5、适当的采取预防性服药措施。

6、尽量不到卫生条件差,没有消毒设施的小餐馆用餐。

7、针对性的开展预防接种。

20xx年九月

温馨提示

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

您们好!

秋季是各种传染病高发季节,为了幼儿的健康,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希望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儿的疾病预防工作。秋季容易流行的常见的传染病有:急性传染性结膜炎,,流行性感冒、秋季腹泻等。具体防治措施如下:

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2、经常打开窗户,确保流通。

3、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用脏手揉眼睛、勤剪指甲、饭前便后洗手、不要用力拧鼻涕,注意用个人卫生。

4、常用盐水漱口,多喝开水。

5、加强营养,注意均衡饮食,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保证充足的休息。

6、避免前往空气流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7、为了防止传染性疾病的蔓延,要做到五早:即“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8、有接触过传染病者,应及时告知老师,以便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9、在家多观察幼儿,如发现眼睑及结膜肿胀、红肿、结膜上出现小出血或分泌物,还有发热咳嗽、等秋季常见传染病症状要及时上医院诊治,在家休息至痊愈后方可入园。

小儿肠道传染病和成人相比有以下特点:

(1)得病机会多

(2)小儿得了肠道传染病呕吐比较突出

(3)小儿肠道传染病容易脱水

(4)病情发展快

总之,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让孩子能健康愉快的成长。

20xx年九月

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听后感篇3

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尊敬的家长朋友:

进入秋冬季,早晚温差较大,加上气候干燥,是儿童极易患上各种呼吸道疾病的多发季节。因此儿童的秋冬季保健是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我们应当多了解此方面的知识。切实配合学校做好秋冬季节的传染病防控工作,让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每一天!

一、感冒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主要表现:起病急骤、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普通性感冒:主要表现为咽喉痛、鼻塞和流鼻涕、流眼泪、打喷嚏、轻度发热、头痛和咽痛,很少出现发高热和全身酸痛的症状,发病周期短。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防治:

(1)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2)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4)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5)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6)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7)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也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症状。

二、水痘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和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传染性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染。

水痘的预防:除注意空气流通外,重点在于管理传染源,隔离患者后全部疹退为止。

三、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患儿有轻微的发烧,口腔内部出现水泡,有时会伴有疼痛感,形成口腔的浅表溃疡。病后1—2天,患者的手脚上会出现水泡(多见于患者手指、手背和脚背的皮肤表面),但不痒不痛。

手足口病的预防: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尽量少让儿童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注意儿童的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

四、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眼膜充血、口腔粘膜疹及全身斑丘疹为主要特征,麻疹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麻疹的预防:

(1)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隔离患者治疗后5天。

(2)增强免疫力,可肌注丙种球蛋白或麻疹疫苗。

(3)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

五、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炎是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病毒侵入上呼吸道粘膜并在局部生长繁殖,患者起病大多较急,有发热、寒意、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至1~2天后,腮腺即显著肿大。发热38~40℃不等。腮腺肿胀最具特征性,一侧先肿胀,但也有两侧同时肿胀者;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而具坚韧感,边缘不清。张口咀嚼及进酸性饮食时更甚。全部病程约7-12日,可并发睾丸炎、卵巢炎、脑膜炎等。

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服用中药抗病毒冲剂预防,流行季节注射“麻腮风”疫苗提高免疫力。

秋冬季预防传染病的总体原则应为以下几点:

1、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2、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3、居家、教室注意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4、学校开展晨午检制度,以便及早发现病人,及早采取措施。

5、适当的采取预防性服药措施。

6、尽量不到卫生条件差,没有消毒设施的小餐馆用餐。

7、针对性的开展预防接种。

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听后感篇4

臻坚民族学校 2013 年秋季学期 秋冬季预防传染病健康教育讲稿 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高发季节,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行性 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脑、水痘等。学生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易感人 群,学校又是这些易感人群聚集的场所。一旦有传染病传入,即可通 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 在学生中造成疫情扩散, 甚至造成局部 暴发。

一、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 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病毒及易变异,人群对及易变异后 的病毒株缺乏免疫力, 甲型病毒多为大流行; 乙型病毒多为局限型流 行;丙型病毒多为散发型。急性流感患者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病初 2-3 天传染性最强,病后 7 日后仍有传染性,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人 群普遍易感。

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短,一般 1-2 日,短者数小时,最长 3-4 日。 发病步骤,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道的症状往往较轻。

1.单纯性流感:本病最常见。起初畏寒、发热,体温迅速升高到 39° -40°,全身不适,剧烈头痛,腰、背及四肢酸痛,食欲减退、恶心、 呕吐,少数患者有腹泻,大部分患者 2-3 日后才出现喷嚏、流涕、鼻 塞及咳嗽。体温和上述症状多在 1-2日 内达到高峰, 3-5 日热退,症 状明显好转。

2.原发型肺炎流感:起病时与单纯性流感相似。但有继续高热剧烈咳

嗽,呼吸困难及咳粘稠痰,有时血痰。

3.中毒型流感:患者多高热不退,神智昏迷、谵妄、抽搐,心力衰竭 休克。

4.甲型 H1N1 流感 :

甲型 H1N1 流感是由 A 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已证实人与 人之间可传播,以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

预防:

(1)患者隔离和治疗一星期。

( 2)患者用过的食具和衣物等煮消毒或阳光暴晒 2 小时。患者的房 间可用紫外线照射或消毒液消毒,进行空气消毒。

(3)流感流行期暂停集会和集体活动,不到病人家或宿舍串门。

(4)流行期间可以用抗病毒药物作预防。

(5)流感灭治疫苗或病毒疫苗注射,在半年到一年左右有预防同型 流感作用。

二、流行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 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苗通过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好发于冬 春季节,是国家法定乙类传染病。

临床表现:突然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精神不振,重者可出现 昏迷,抽搐。流脑根据病情轻重分为普通型、暴发型、轻型和慢型、 败血症型。暴发型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常在 24 小时内 出现严重休克和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因此,在流脑高发期,若出现 类似上述症状要立即到正规医院抢救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传染源:带菌者和病人 传播途径:病源菌主要通过喷嚏、咳嗽、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传 播,进入呼吸道引起感染。

三、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人是腮腺炎病毒 的唯一自然宿主。 腮腺炎患者和健康带病毒者是本病的传染源腮腺炎 主要在儿童和青年中发生,尤以 5-15 岁患者较为多见; 2 岁以下, 40 岁以上很少发病。腮腺炎在冬春季节发病较多,但全年即可发生 感染流行。常在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和新兵中暴发。大约 2 年发生 一次大流行。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但个别抗体水平低下者,亦 可再次感染。

腮腺炎是由患者和健康携带者的唾液中分离出病毒。 被患者和健康带 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 在短期内接触到易感着的口腔亦可引起 感染。本病潜伏期 4-21 天,平均 18 天。病毒侵入上呼吸道粘膜并在 局部生长繁殖,患者受感染后,大多无前驱症状, 部分患者可有倦怠、 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腺肿大或者两 侧腮腺同时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开口和咀嚼时疼痛明显,食酸性 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的颌下腺,台下腺和颈部淋巴结。腮腺 肿大可持续 5 日左右,以后可逐日减退。全部病程约 7-12 日,可并 发睾丸炎、卵巢炎、脑膜炎等。

预防: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服用中药抗病毒冲剂预防,流行季 节注射“麻腮风”疫苗提高免疫力。

四、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冬春季好发。 病人 为主要传染源,通过飞沫经空气及病人用具传播,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潜伏期 1-2 周,发病初期伴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全身 不适等症状。 1-2 周后躯干皮肤出现斑疹,数小时后转化成丘疹、疱 疹晶亮伴瘙痒,抓破后能留下斑痕。皮疹分批出现,大小不一,故同 一部位皮疹可同时存在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疹。 预防:及时隔离患者 7-10 天至全部干涸结痂为止。避免接触患者分 泌物,有条件可注射免疫球蛋白。 流行季节前注射水痘疫苗是有效的 预防措施。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总体原则应为以下几点:

1.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2.加强卫生宣传教育, 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提高自我防护 意识。

3.教室活动室注意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4.学校开展晨检制度,以便及早发现病人,及早采取措施。

5.适当的采取预防性服药措施。

6.尽量不到卫生条件差,没有消毒设施的小餐馆用餐

7.每日勤洗手,衣物勤换洗勤晾晒、秋冬季防寒保暖、适当锻炼增强 体质。

8.针对性的开展预防接种。

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 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听后感篇5

秋冬季预防传染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秋冬季预防传染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高发季节,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脑、水痘等。学生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学校又是这些易感人群聚集的场所。一旦有传染病传入,即可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学生中造成疫情扩散,甚至造成局部暴发。 

一、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病毒及易变异,人群对及易变异后的病毒株缺乏免疫力,甲型病毒多为大流行;乙型病毒多为局限型流行;丙型病毒多为散发型。急性流感患者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

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病后7日后仍有传染性,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短,一般1-2日,短者数小时,最长3-4日发病。

步骤,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道的症状往往较轻。

1.单纯性流感:本病最常见。起初畏寒、发热,体温迅速升高到39-40°,全身不适,剧烈头痛,腰、背及四肢酸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少数患者有腹泻,大部分患者2-3日后才出现喷嚏、流涕、鼻塞及咳嗽。体温和上述症状多在1-2日内达到高峰,3-5日热退,症状明显好转。

2.原发型肺炎流感:起病时与单纯性流感相似。但有继续高热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及咳粘稠痰,有时血痰。 

3.中毒型流感:患者多高热不退,神智昏迷、谵妄、抽搐,心力衰竭休克。 

4.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已证实人与人之间可传播,以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 

预防:(1)患者隔离和治疗一星期。

(2)患者用过的食具和衣物等煮消毒或阳光暴晒2小时。患者的房间可用紫外线照射或消毒液消毒,进行空气消毒。

(3)流感流行期暂停集会和集体活动,不到病人家或宿舍串门。 

(4)流行期间可以用抗病毒药物作预防。 

(5)流感灭治疫苗或病毒疫苗注射,在半年到一年左右有预防同型流感作用

二、流行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 

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听后感篇6

臻坚民族学校2013年秋季学期

秋冬季预防传染病健康教育讲稿

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高发季节,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脑、水痘等。学生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学校又是这些易感人群聚集的场所。一旦有传染病传入,即可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学生中造成疫情扩散,甚至造成局部暴发。

一、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病毒及易变异,人群对及易变异后的病毒株缺乏免疫力,甲型病毒多为大流行;乙型病毒多为局限型流行;丙型病毒多为散发型。急性流感患者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病后7日后仍有传染性,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短,一般1-2日,短者数小时,最长3-4日。发病步骤,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道的症状往往较轻。

1.单纯性流感:本病最常见。起初畏寒、发热,体温迅速升高到39°-40°,全身不适,剧烈头痛,腰、背及四肢酸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少数患者有腹泻,大部分患者2-3日后才出现喷嚏、流涕、鼻塞及咳嗽。体温和上述症状多在1-2日 内达到高峰,3-5日热退,症状明显好转。

2.原发型肺炎流感:起病时与单纯性流感相似。但有继续高热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及咳粘稠痰,有时血痰。

3.中毒型流感:患者多高热不退,神智昏迷、谵妄、抽搐,心力衰竭休克。

4.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已证实人与人之间可传播,以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

预防:

(1)患者隔离和治疗一星期。

(2)患者用过的食具和衣物等煮消毒或阳光暴晒2小时。患者的房间可用紫外线照射或消毒液消毒,进行空气消毒。

(3)流感流行期暂停集会和集体活动,不到病人家或宿舍串门。

(4)流行期间可以用抗病毒药物作预防。

(5)流感灭治疫苗或病毒疫苗注射,在半年到一年左右有预防同型流感作用。

二、流行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

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苗通过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好发于冬春季节,是国家法定乙类传染病。

临床表现:突然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精神不振,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流脑根据病情轻重分为普通型、暴发型、轻型和慢型、败血症型。暴发型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常在24小时内出现严重休克和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因此,在流脑高发期,若出现类似上述症状要立即到正规医院抢救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传染源:带菌者和病人。

传播途径:病源菌主要通过喷嚏、咳嗽、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进入呼吸道引起感染。

三、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人是腮腺炎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腮腺炎患者和健康带病毒者是本病的传染源腮腺炎主要在儿童和青年中发生,尤以5-15岁患者较为多见;2岁以下,40岁以上很少发病。腮腺炎在冬春季节发病较多,但全年即可发生感染流行。常在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和新兵中暴发。大约2年发生一次大流行。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但个别抗体水平低下者,亦可再次感染。

腮腺炎是由患者和健康携带者的唾液中分离出病毒。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在短期内接触到易感着的口腔亦可引起感染。本病潜伏期4-21天,平均18天。病毒侵入上呼吸道粘膜并在局部生长繁殖,患者受感染后,大多无前驱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腺肿大或者两侧腮腺同时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开口和咀嚼时疼痛明显,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的颌下腺,台下腺和颈部淋巴结。腮腺肿大可持续5日左右,以后可逐日减退。全部病程约7-12日,可并发睾丸炎、卵巢炎、脑膜炎等。

预防: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服用中药抗病毒冲剂预防,流行季节注射“麻腮风”疫苗提高免疫力。

四、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冬春季好发。病人为主要传染源,通过飞沫经空气及病人用具传播,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潜伏期1-2周,发病初期伴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症状。1-2周后躯干皮肤出现斑疹,数小时后转化成丘疹、疱疹晶亮伴瘙痒,抓破后能留下斑痕。皮疹分批出现,大小不一,故同一部位皮疹可同时存在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疹。

预防:及时隔离患者7-10天至全部干涸结痂为止。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有条件可注射免疫球蛋白。流行季节前注射水痘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总体原则应为以下几点:

1.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2.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3.教室活动室注意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4.学校开展晨检制度,以便及早发现病人,及早采取措施。

5.适当的采取预防性服药措施。

6.尽量不到卫生条件差,没有消毒设施的小餐馆用餐

7.每日勤洗手,衣物勤换洗勤晾晒、秋冬季防寒保暖、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8.针对性的开展预防接种。

(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推荐访问:秋冬季 传染病 知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