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7篇

时间:2023-08-11 14:54: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农业信息化管理现状及对策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将信息技术与农业管理相结合,形成农业信息化管理。这样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虽然给农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为其带来了一定的弊端。接下来,本文将结合农业信息化管理现状,探讨提升农业信息化管理的方法以及对策。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农业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为了提升农业管理,加强农业管理建设,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实现农业信息化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提升农业生产力,还可以提升农业生产的宣传力,最重要的是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减轻经济成本。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却发现,农业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倘若这些问题不能够被很好地解决,将严重影响农业信息化管理的质量以及效果,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隐患。

  1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管理现状

  1.1农业信息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投入不足

  近几年来,对于农村地区来说,虽然无论是社会福利方面还是经济收入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唯一不足的是,针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直接影响农业信息化的管理效果。尤其是对于一些比较贫困的地区来说,针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更是存在严重不足的现象。据统计,目前我国约有90%的信息资源尚未电子化,计算机设备的利用率和联网率仅为15~20%,农村许多地区甚至没有利用计算机,连计算机都没有,更别提计算机技术的建设以及应用了,严重影响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以及提升【1】。

  1.2资金投入不足

  若想实现农业信息化管理以及建设,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引入大量现金的器材以及设备,这就需要有足够的资金的投入,然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我们却发现很多地区针对于资金的投入并不是很富足,严重影响农业信息化管理的建设进度【2】。

  1.3信息队伍建设不够,管理水平低

  无论是对于哪一个行业来说,若想实现发展与提升,人都是核心,对于农业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来说,也是一样道路,若想实现农业信息化管理的建设,首先应该保证的就是信息技术人才的建设。然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我们却发现,针对于信息队伍的建设存在很严重的问。虽然每一年都有很多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但对于农业信息化管理人才来说,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还需要了解一定的农业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3】。也就是说,农业信息化管理需要的是农业——信息——管理三方面综合的复合型人才,目前,这样的人才并不是很多,因此导致农业信息化的建设与管理存在很大的阻碍。

  2提升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2.1拓展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

  若想实现农业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提升,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想办法提升基础设施的建设,而若想提升基础设施的建设,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想办法增加资金收入,只有足够量资金的投入,才能保证足够先进的技术以及设备的引进。若想提升资金收入,除了可以依靠政府帮忙以外,还可以通过排拓展融资渠道的方式来实现,比如,贷款,与他人合作等等,在有了一定的资金的投入以后,我们便可以引进一系列先进的设备,提升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而为农业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以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4】。

  2.2提升农业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

  正如上文所阐述的,人是每一个行业得以发展以及前进的核心,因此,在确保了资金的投入以及设备的引进和建设以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提升对于人才的培养。农业信息化管理需要的是农业、技术以及管理三方面结合的综合性人才,因此,在进行招聘时,我们一定要

  将这三方面作为考核的基本标准,所引进的人才至少要满足两点以上要求才可以被雇用;其次,被聘用以后,相关的单位还应该对其进行专业的理论与实践培训,进而提升人才的实践能力【5】;并且要定期对其进行考核,一方面是为了检查其对于之前培训的内容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而是为了起到一种督促作用,进而保证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实现农业信息化管理的提升,促进农业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与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几年来,虽然很多地区已经实现了农业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以及发展,但随着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以及缺乏相关的人才等问题的存在,很多地区针对于农业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希望在与之对应的解决措施的帮助下,这些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进而为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篇二: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AgriculturalEngineeringInformation农业工程信息DOI:10.16815/j.cnki.11-5436/s.2020.36.015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兰红宇(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摘要:该文在分析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农业信息化的主体及配套设施等方面对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作了阐述,提出农业信息化应该克服建设过程中的难题。在这些数据的研究基础上,在政府、农民及其中间的环节制定有效的可实行的对策方案,进一步推动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对策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是起步比较晚、发展速度快,但其中还是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去解决。农业的建设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实现农业的信息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党和政府把建设农业信息化放在了首要的地位,全国人民都应该努力去解决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而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但是现在的发展状况下,中国的农业还是面临着难以解决的困难[1]。资助课题:主要农作物智能机械化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与示范(NKY2019CX20)作者简介:兰红宇(1983-),男,汉,硕士研究生,农村与区域发展,中国农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智慧农业1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1.1农村基础设施较为落后虽然中国的基础设施相对改革开放之前有了突飞猛进的改变,但是与发达中国家相比中国的基础设施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发达中国家的农业设施更加的专业化、集成化,中国的农业就相对比较薄弱,发展水平比较单一。基础设施实用性不高,就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单一的设施已经没办法来解决现在发展信息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把一些基础设施进行加工改造,弥补之前设施的不足。现在社会越来越注重信息化的发展,对于农业来说也应该考虑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2020.12农业信息化>>55AgriculturalEngineeringInformation农业工程信息这方面的发展,首先就是应该改变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中国现代生物技术、信息化技术、工程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2]。1.2政府没有发挥主体作用政府在建设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同时一定要想方设法地解决其中的困难。农业信息化是需要花费好多时间,财力,人力,物力的长时间的改革。政府就应该对此项目特别的重视,应该制定一个好的方案,让领导们加以实施,确定每个部门的工作。从目前情况来看,政府虽然很支持这一方面的发展,但是并没有落实到每个环节,而且这一方面的发展需要的资金比较多,这就会影响到农业的发展。甚至有些县级的农业部门工资就比较低,根本没有心思再去想建设农业信息化。1.3信息资源没有充分开发信息资源在建设农业信息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些资源还没有大力开发,就会影响到农业信息的进程。许多人不太理解这一方面的知识,导致资源没办法利用[3]。1.4信息技术人才较为匮乏信息技术化人才的培养真的非常重要,在建设农业信息化的时期一定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农业信息化建设需要有懂信息技术又了解农业知识的人才,不专业的人根本体会不到农业的重要性,就算了解了农业的作用,但是不懂信息技术的人那样也是没有办法解决其中问题。但是目前,农村基层的员工大部分的人都不懂信息化技术,因此,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人才相当得少,这一问题如果不解决,将会影响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息资源的共享,那么就需要全方面的联网,让信息可以快速的传播。所以就需要各个地区把一些准确的信息发布到网上,而且也要及时的更正,让更多的人可以充分的了解。2.3创设农业网络平台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上购物已经成了常态。所以,农产品也一定要关注到这一方面,人们的需求一定要考虑,大部分的人更需要上网来购买。各地的农业部门一定要大力发展网上交易,这样可以让全国各地的人都了解到中国的农产品都有哪些,促进当地农产品的发展。2.4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政府就应该大力地宣传农业化信息建设,让各个部门都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加强人才的培养,让一些从事信息化专业的大学生下乡去帮助县里的农业部门加深对这一方面知识的了解。提升他们的科学文化知识,改变他们的一些错误的观念,让信息化在农业中快速发展。政府也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让一些信息化设施可以得到改善,这样资金方面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同时也要制定相应的目标和政策,让农业信息化逐步的提升。3结语农业信息化的提升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农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在农业的发展中无论遇到哪些困难一定要想方设法地去解决,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让农业水平一步一步的提高。2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参考文献:[1]叶璟.和谐农村构建中的农业科技信息传播路径与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62.[2]李思.四川三州地区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38.[3]陈华钦.发展福州市农业信息化对策探讨[J].计算机与农业,2001,(4).28-29.2.1建立健全组织体系要有专门的部门监督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过程,要关注各个部门对此实施采取的手段是否得体。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制定相应的目标,每年都要对一年的工作进行分析和点评。要建立完整的组织体系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让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工作,任务是什么。2.2开发信息资源渠道要掌握各个地区的农产品信息,就需要各个省市之间加强信[引用信息]

  兰红宇.

  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

  [J].农业工程技术,2020,40(36):55-56.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56<<农业信息化2020.12

篇三: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摘要南阳市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在最近几年得到一定的发展,然而仍存在诸多问题。

  为了更好地促进南阳市现代农业发展,根据南阳市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实际,在分析南阳市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国内外农业信息化发展经验,对南阳市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农村信息化;现状;问题;对策南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四季分明,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全市水资源总量和人均水量均占全省第一。

  南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是河南省人口、地域、经济、资源大市,素有中州粮仓之称,是国家重要的棉粮油和畜牧业生产加工基地。

  作为典型的农业城市,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农业信息化促进南阳市农业的高效发展、保持优势,是当前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1农业及农村信息化11信息化是现今农村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之一农业及农村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手机通讯等信息技术构建农村综合信息化体系,使农村得以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加快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逐步完善和实现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过程[1]。

  两者均为社会信息化的一部分,是指通过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构建信息服务体系,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使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生产经营以及农村社会管理及服务等方面实现普及应用的程度和过程[2]。

  自2004年起,农业、农村信息化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将农业科技信息技术发展作为重要章节予以阐述,一系列涉及从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服务模式、信息技术、系统平台到人文科技培养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农业信息化相关政策也相继出台,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了一系列的重大农业信息化工程。

  2013年6月,国家成立了农业部农业信息化领导小组,同年11月,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推进四化同步的总体要求,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将信息化和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提升到同等地位,强调农业和农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社会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相融合、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农民生产生活相融合、促进我国农业信息化进步指明了发展方向[3]。

  作为全国农业第一大省,河南省在2012年被批准成为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信息化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

  南阳市作为本省重要的农业大市,市政府相当重视信息化建设,早在2011年便发布了《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将加快农业和农村信息化进程作为全市信息化建设工作要点,明确了发展目标。

  12从大环境看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必要性121农业信息化市场需求巨大,潜力巨大南阳自建国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的产业弱质性造成农产品从种植到收获、加工、销售等环节缺乏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此外,传统模式下单一、分散的农业组织,由于农业信息的缺乏,农产品从种养到产出销售,往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从众性,如果能够利用信息化实现有针对性、目的性的生产某种可能在未来比较热门或者短缺的农产品,及时掌握销售动态,了解其他地区农产品市场信息,就能够实现农产品高经济效益流通,实现产业链农产品价值最大化。

  现阶段农村信息瓶颈,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严重因素。

  122信息化是传统农业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推力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要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产品的竞争力,就要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

  将当今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相结合,将会极大促进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并取得跨越式发展[4]。

  南阳市农业生产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将给农业产业带来难得的机遇,只有通过发展信息化,让农民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政策信息,将农业生产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按照市场需求选择生产和合理销售自己的产品,才能充分发挥出优势,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123信息化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和风险发展农业及农村信息化,通过完善的信息网络和配套的信息软件,农民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随时随地了解农业信息,灵活掌握信息变动对农作物种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的影响。

  对农作物可以从播种前准备开始到管理、收获、销售进行一条龙管理,加强农作物生长或农产品加工制造过程中的可控性,同时增强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病害趋势、市场变换等不可控风险因素的抵抗[5]。

  终端应用软件会将收集到的天气变化、水利条件、土壤墒情、气象灾害、病虫害预防、市场供求关系等信息上传至云端信息数据库,数据库再对数据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得出有利于农业生产的信息,科学引导农业生产活动,为农民在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为其提供指导和参考,尤其是遇到防病、防灾问题时及时给与指导和帮助[6]。

  云端数据库还可以利用各种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并通过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进行模拟决策,使农民们及时了解某种农作物或农产品预期价格、供求关系,及时调整种植策略,及时应对市场预警信息,降低农业生产因市场供求关系造成的风险。

  2南阳市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21农业信息网络平台初步建成,信息化建设硬件条件初步具备目前,南阳市、县区农业信息体系基本建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电话网络村村通工程已基本实现,成为农民群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

  市、县级农业局相继建立市、县级农业信息网,配备专、兼职农业信息工作人员负责农业网站信息更新与维护,初步建成贴合南阳市农业生产需要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以及市县联动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网站上不仅包括了农产品品种介绍、价格指南、供销需求、分析预测等信息,还涵盖了相关的政策法规,免费将本地涉农信息在网上发布,为农民的生产经营、产业发展、产品营销等起到了一定的宣传推介作用,为农业生产尤其是本地特色农业如西峡香菇、内乡蚕业、石桥牡丹等开拓了农业服务的新领域,通过网上交易、网上服务,方便了农民,提高了收入,使农民尝到了农业信息流通带来的甜头。

  市县区农业信息中心根据不同季节、不同作物、不同产业定期不定期地编发惠农政策、农技常识、灾害预警天气等多方面的手机短信,随时发送到农户手机上,为农户提供及时高效的信息服务。

  农民还能通过拨打12316三农服务热线,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状况以及突发灾害应对、政策法规等方面的问题。

  22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民收入水平不高近几年,南阳市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来看,2013年南阳市全年基础设施投资总额35108亿元,增长22.5%。

  然而全市广电、网络信息服务投资总额仅占基础设施投资总额的1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1%,其中农业信息服务基建投资占比更少。

  如果除去农业部门的各项行政事业费的开支、人员工资和一些必不可少的农业生产公共支出,最后真正能用于农业信息化基础建设的资金很少。

  正是由于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资金匮乏,直接导致了农业信息化所必需的基本资金投入不够,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从农民收入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南阳市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虽然从1985年的317元提高到2013年的8729元,年均递增12%左右,但仍低于省辖市平均水平见附图,农民收入水平不高,造成开通宽带,购置电脑、平板、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使用网络的欲望不强。

  这两方面大大制约了农村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23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农村劳动力外流严重南阳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受到农民文化素质水平低的制约。

  据南阳市年鉴统计,2013年南阳市从事农业人口的受教育水平高中占5.28%,中专、大专及大专以上占1.04%,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3.25和0.82个百分点。

  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8.5年,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6.9%,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的不足2%,绝大多数农村劳动力仍属于体力型和传统经验型农民,对农业信息化认识不够,参与度不高,接受新事物、新技术的消化能力必然不高,导致劳动者接受和使用信息程度低。

  调查结果显示,南阳地区农民对信息的采集,普遍依赖电视和报纸,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取市场信息和技术的农村家庭比率只有17%,农民文化程度不高,造成农民信息化意识和利用能力的提高,限制了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和推广。

  大部分农民信息意识和利用能力不强,仍停留在从农业经合组织或电视广播、亲朋邻居等被动接受信息的水平,利用信息能力弱,应用信息资源的积极性不够。

  此外,与河南省其他农村地区一样,南阳地区农村劳动力外流严重[7]。

  南阳市城市居民的月收入平均水平为2500元左右,由于乡镇农村平均收入达不到这个水平,因此多数剩余劳动力都选择到东部沿海地区打工,留守人口为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受教育程度不高,造成信息传播渠道覆盖面窄,也成为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突出瓶颈,制约了农业信息化的经济效益,同时影响了农业信息化的普及推广。

  24农业信息标准化水平不高,信息采集体系不健全,信息质量低从南阳市现有的农业信息网、农业网、特色农业网、三农网等农业网站来看,农业信息采集标准化程度不高,对农业信息体系内部各信息采集渠道缺乏合理的整合与规范,影响了农业信息的准确性与权威性,同时因南阳地域广袤,农业生产存在地区差异,各地农村的地理、气候等不同,很多信息技术的适应性不强,没有达到因地制宜,很多信息对大多数农民实用性不强。

  农业信息采集不够科学,采集制度不健全、信息采集点不足,信息处理、发布滞后等,也影响了农业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在信息的分布和传输上,缺乏网络、广播、电视、报刊、信息台等多种传播媒体之间的有机组合与协作,信息到农民手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好,限制了农业信息化的普及。

  25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匮乏,科技信息资源分散农业科技信息化建设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与其他信息行业有着明显的不同,需要的是既懂农业又了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2012年河南省成为全国信息化示范省后,信息网络平台和信息员培训工作力度加大,但目前南阳市全市农村信息员只有600余人,而全市的行政村数量有4600多个,科技信息员的数量和素质远不能满足基层科技信息服务的需要。

  并且科技信息资源多头建设、分散管理,使得科技信息资源不能有效共享。

  对采集到的信息加工分析受信息员技术水平、能力素质的限制,影响了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了农业信息的使用价值。

  3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31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较差,资源利用率不高,农业信息使用成本高近几年南阳市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有一定的发展,但总体运行质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近年来农村居民家庭计算机数量有所增长,但计算机的拥有量仍很低,配置

  落后,利用网络指导农业生产经营的则更少。

  虽然手机普及率较近几年大为提高,但智能手机占比例不高,农业生产相关应用极少,3、4以及宽带网络设施普及率低制约了南阳市农业信息化发展。

  现有地方性农业网站种类不多,农业信息资源分散,农业信息数据库存在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数据标准不统一,不方便农民检索等问题。

  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发布等环节缺乏有效的组织和整合使农民获取信息的途径有限,获取的信息有限,农民获取农业信息难度大、成本高,从而不能得到及时、准确、便宜、可靠、有价值的信息,严重影响农民参与信息化的热情,阻碍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32信息资源整合度不高,数据库建设和应用不够从南阳市现有的农业网站来看,主管农业的政府部门和涉农部门都拥有各自的信息资源,但之间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统筹协调管理机制。

  资源建设投入分散、各自为政、重复建设,信息缺乏有效共享,且各主体的信息采集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造成资源浪费。

  因信息资源缺乏有效整合,不能有效地整合形成合力,难以及时集成全面、系统、准确的信息。

  此外,由于数据库建设和应用不够,缺乏高效的应用软件系统,也使农业信息化处理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导致农业信息的分析、处理等工作难以得到有效的进行。

  在农业应用数据库和软件开发上,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与农民需求的差距都很大,农业管理信息系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专家诊断系统等各种农业数据库的建立、完善还亟待进一步加强。

  33信息服务水平不高,农业信息良莠不齐,致富信息真假难辨总体来看,南阳市农业信息及其服务水平不高,难以满足农民和涉农企业需要。

  服务的方式比较单一陈旧,缺乏为市场、为农民服务的动力机制,信息服务对象、目标不明确,导致广大农民对于农业信息技术的运用程度和信息的获取及利用程度较低。

  同时由于缺乏对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的有效应用,导致农业信息传播效率不高,对农民的决策辅助作用没有体现出来,农业生产、投资仍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从而造成一定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

  由于农民文化素质偏低,防范意识淡薄,农村地区已经成为虚假致富信息、不良广告重灾区,每年给广大农民造成巨大的损失,这与农村信息不畅、农民分辨能力不够,对风险性的认识不足有直接关系。

  34市场化程度不够,政府资金投入不足长期以来,南阳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仍依靠政府拨款,并且没有按市场方式运作,这就导致了信息化建设难以开展,大部分涉农工作人员,还是倾向于运用传统的方法如信息公告栏、纸媒、电视广播来进行信息化的操作,没有办法做到与时俱进地接受新的高科技知识,未能适应农业信息化给产品供应链和价值链带来的变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信息化建设资金短缺、支持乏力、项目单一等问题,导致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对农业产业经济的引领作用。

  35农业农村信息化的服务保障体系不健全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除了要克服人才、设备、技术问题外,还要完善农业社会化的服务保障体系。

  要尽快实现农业信息化,在加强基础建设的同时,也要改善外部的环境建设,如市场体系建设、政策法规制定、信用体系构建等内容,实现两手抓,这是农业信息化实现持续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8]。

  此外,没有或缺乏完善的适合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电信、广播电视、互联网、软件、信息安全、电子商务交易、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电子签名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也成为南阳市在农业信息化新阶段实现突破的屏障之一。

  4对策及建议41从政策面加大资金投入,拓展农业信息化资金投入渠道资金投入是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关键因素。

  政府积极投入引导资金,并争取企业、经济合作组织、外资以及其他社会资金的投入,形成以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体制,将农业信息化建设列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内容[9]。

  研究制定网络资费对农村倾斜的相关优惠政策,减少农民信息获取和利用的成本,即加强涉农部门间的沟通和协调,整合利用农业信息化建设服务的专项资金,合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全面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同时从财税政策上对服务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行业进行优惠,提供无息贷款或减免个别税种征收等,引导信息技术研发、数据库建立、网络建设、信息服务等行业

  积极参与[10]。

  加大对现有涉农社会组织、技术市场和中介组织等信息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引导和扶持兴办农业信息企业,通过信息技术产业化研究项目,促进科研单位和企业合作,推动各类主体按照市场规律运作、独立经营、自主发展,逐渐使其具备生存和创收能力,引入竞争机制,促使各类农业信息机构并存互补、优胜劣汰,促进农业信息化产业和市场的快速发展。

  42加强农业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信息共享能力,以多种形式推进信息服务市政府在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上要起引导作用,整合资源、集中投入,加大对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大移动设备终端接入建设,增加优惠措施,加强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尽快建设一个相对完备的信息网络体系,加快网络设施的更新换代。

  积极开展综合性、前瞻性、广泛有效的信息服务,把农民需要的政策、技术、市场等信息。

  通过各种信息网络,及时有效地送到涉农企业和广大农民手中,围绕农业、农村和农民信息需求多样化的实际,切实加强信息采集整理工作,切实加强信息分析、加工工作,进行深层次挖掘开发,保障农业信息网络能够提供大量经过筛选的、符合农民需求的有效的信息资源。

  43加快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强对农业数据库和应用软件的开发应用,提高农民信息应用能力通过农业信息技术培训班、短期讲座等形式对农业科技人员、农业技术员和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进行培训,要针对实际,分类处理,将农业技术推广、职业教育、科学普及等农村科技工作相结合,制订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通过宣传、授课、问题解答等多种手段和多种形式,提高农业信息化普及宣传的层次和水平。

  充分利用以计算机网络、智能手机应用为核心的媒体优势,以先进的信息科学知识和技术全面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11]。

  在数据库建设和应用软件开发上,除了要做好本市的农业数据库和应用软件开发外,也应注重对省内外市地以及国际数据库的引进,在尽可能减少信息成本的基础上,提供参与平台,激发农民的信息需求,让农民真正参与信息传播、使用和评价,在生产应用中改进和发展本地的农业数据库和应用软件开发。

  44加强信息资源的整合,实现农业信息的整体化建立统一的农业信息资源管理与共享部门可以实现全市各地区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有效搜集、管理与共享,将分散的数据平台和应用系统资源共享与整合,形成数据和应用两个层面的交流与协同,形成共享、丰富、流畅的农业信息资源体系[12]。

  市政府应采取措施,大力促进涉农政府部门与农业院校、农业科研机构以及农业企业进行农业信息资源整合、优化、管理,在信息采集、加工、处理、传递、开发等方面合理分工,按不同侧重点,分专题收集信息,并对数据进行筛选、分析、比较,通过统一的平台向农民提供全面、丰富、及时、便捷的技术支持与信息支持,最大程度实现农业生产经济效益。

  2015年5月份,国务院常务会决定实施宽带提速降费以及宽带乡村工程,新增14万个行政村通宽带,并要求80的行政村实现光纤入户,这对加快南阳市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无疑是一个重要机会和利好消息。

  南阳市应在现有农业信息化建设成就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资,完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先进技术和优化农业数据库,推进农业信息的融合;建设农业动态监测和农业信息高速传输反应体系。

  同时,优化农业信息化运行机制体制,加强农业农村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为农业农村信息化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作者周冉李玉鹏马吉坡单位河南省南阳市农业科学院参考文献[1]李华锋,章颖.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世界农业,2012692-94.[2]陈良玉,陈爱锋.国际农村信息化现状与特点研究[].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7375-79.[3]李道亮.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报告2010[].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124-134.[4]张鸿,张权.农村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统计与决策,2008,12100-102.[5]刘金荣,王永龙.新型农民信息意识培育路径研究[].农业经济,2011,186-88.[6]王晓丹.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农业科技,2011,142-44.[7]薛彦.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河南农业,20121760-61.[8]陈丽烟,李旭辉,梁占一.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业信息化问题研究[].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11623-24[9]方亮,李旭辉.浅析农村信息需求影响因素及优化思路[]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108-10.[10]房桂芝.构建农业信息服务供给与需求的新方式[].中国农学

  通报,2012,2826291-297.[11]乔淑,冯晓,郑国清,等.河南省农村信息化水平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0925460-463.[12]许飞.河南省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716-18.

篇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张献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31期

  摘

  要: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目前,农业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信息资源分散不足,信息人才缺乏等问题。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法规,加快信息资源建设和信息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1-0024-0221世纪是信息社会,人类正由工业化时代进入信息化时代。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光纤和卫星通讯技术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正席卷全球,各行各业都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尚处于薄弱环节。目前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改造和装备农业,用充分的信息内容服务农业,对农业生产的各种要素进行数字化统计,智能化运行,科学化管理,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一、农业信息化的内涵

  目前,学术界关于“农业信息化”还没有形成公认的定义,也没有准确的农业信息化的量化指标。但一般认为,农业信息化是指信息科学在农业上得到广泛应用,通过信息网络把农业生产、管理、农资及农产品市场等领域、环节紧密地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1]。农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学科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农业技术信息化,如精准农业信息;农业环境信息化,如气候预报、病虫害测报;农业经营信息化,如农产品交易信息等多方面内容。农业信息化实质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全面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加工、营销以及农业科技信息和知识的获取、处理、传播和合理利用,加速传统农业的改造,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农业信息化内涵丰富,包括农业从业人员的知识化、农业生产设备的自动化和农业生产调度、管理过程的网络化以及农产品经营的信息化等方面的内容。

  二、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中国农业信息化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农业信息化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中国已经建立一些农业网站,基本覆盖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各个方面,但占全国网站总数的比例偏小。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些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但技术不配套,研究项目内容单一,网上信息重复现象较为严重,实用性较差。农村信息资源分散、

篇五: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作者:袁金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14年第13期

  延津县农业局

  袁金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尤其是基层的农业状况更需要农业信息化来支撑。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信息化是必由之路。它能够通过信息和知识及时、准确、有效地获取、处理、传播和应用,把农业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到农民手中,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营销信息化,加速传统农业改造、升级,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经营决策水平。只有加强农业信息服务,才能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才能把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文章做足。

  一、基层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一)基层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005年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加大基层信息化建设力度,建成全省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网络工程”,完善农业农村信息服务系统,提高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延津县农村电视、电话普及率高,网通、移动、联通、电信等运营商及广电部门光缆辐射覆盖全县各乡镇,教育信息网络中心和远程教育播放点覆盖所有乡镇和行政村。延津县农业局在2002年建立了二级域名的“延津农业信息网”,并在2006年改版建成具有独立域名的农业信息网;截至目前,延津县已建成12个乡镇信息服务站,并配有专门信息服务人员;部省共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石婆固乡集南村、联系村石婆固乡集南村、榆林乡老仁庄村、僧固乡李僧固村已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一部分农业龙头企业、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建立自己的网站,把产品推介到互联网上。

  (二)信息技术是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基础

  新乡市新良粮油有限责任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建立自己的网站,实现了企业办公自动化,从生产环节、管理、决策、市场信息、物流配送、销售网点办事处等全方位信息管理,企业的效益大幅度提高。河南金粒麦业有限公司实现了配料、配粉自动化,生产全过程计算机自动监控。

  (三)互联网的应用插上了农民致富的翅膀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使农民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鼠标一点,就可以到网络世界的知识海洋耕耘。延津县贡参果蔬专业合作社的“贡参”牌红萝卜,利用互联网,产品已远销至北京、广州、武汉、深圳、青岛、郑州等全国各大中城市,并出口香港、澳门,年销量达5000万kg。

  (四)强有力的农业信息服务专家队伍

  全县通过青年农民工计算机信息技术培训、农民经纪人培训等形式,广泛开展农业信息技术培训,共培训农民1万多人次。多名中高级农业技术人员、农民经纪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直接为广大农民提供技术、信息、资金、供销等方面的服务。

  二、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农业信息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延津县用于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专项资金明显不足,设备经过长时间使用后已出现了代差,技术落后,数量不足,影响数据与网络的安全及网络运行速度。对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不够,致使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普遍薄弱,信息化建设工作进展缓慢。

  (二)农业信息发布制度不健全

  农业网络信息不规范,缺乏可靠性。在农业信息发布上,尽管国家和省级部门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但很不健全,尤其是信息发布标准及发布立法滞后,影响了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和可靠性。农民由于对信息敏感性差,不具备识别真假信息的能力,再加上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常常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从信息发布的实际运行看,我国农业信息发布受行政干预过多,特别是对粮食、棉花、油料等重要农产品的产量、价格等预测信息,一般要由各级政府领导层层把关,他们往往会把自己的政绩、升迁等一些非科学因素考虑进去,导致信息不科学、不规范,数据不准确,影响了信息发布的可靠性与科学性。

  (三)农业数据库建设还不健全,缺乏大型实用农业数据库

  数据库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商品,在发达国家,已从文献型、数值型、事实型,发展到今天的智能型、多媒体型。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农业信息化起步晚,大型实用农业数据库较少,而且当前已建成的农业数据库所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如:文献型数据库多,事实型数据库少;自用型数据库多,共享型数据库少;目录型数据库多,全文型数据库少。并且,数据库中的信息来自文献的多,来自市场的少;二次性的信息多,一次性的信息少;宏观信息多,微观信息少:综合信息多,专业信息少;滞后信息多,超前预测信息少。这种简单堆砌起来的信息时效性差,质量不高,甚至失真,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与农村信息市场有效需求的增长。

  (四)信息人才短缺,现有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从事计算机网络技术研究的人员多数毕业于大专院校,具有较深厚的科学理论知识,但对于农业行业来说,他们很少参加过农业生产或到农村进行过实地考察,对农民在生产中所遇到的困难及农民急需了解的信息内容知之甚少。因此,他们在制作、发布农业网络信息时,往往带有较强的主观判断意识,所发布的信息常常是脱离生产实际所需,较少被农民真正采纳利用。还有一部分工作人员虽然实践经验较多,了解农民的需求,但由于缺乏科学理论及数据的有力支撑,也难以为农民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内容。

  三、加强基层农业信息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农业信息网站建设,提升平台功能,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在现有网站的基础上,配置完善的计算机网络支持系统、电视传播辅助系统和语音信息服务系统,增强信息处理能力,实现农业信息资源共享。

  (二)加强与电信、广电部门沟通与协作

  在网络通道租用、号段资源分配及电话费用等方面,争取电信部门的支持;充分利用广电部门资源,将农民急需的科技、价格、供求等信息和电话咨询中反映的共性、热点问题制成电视节目,在电视台设置固定的农业栏目定期播出;充分发挥农业和广电部门优势,大力推进面向农村农民的信息服务网络延伸,互联互动,优势互补,使信息服务形式立体化,服务内容形象化,拓宽服务渠道。

  (三)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

  制定优惠政策,采取引进来和送出去的办法,加快农业信息化复合型人才培养,为农业信息化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环境,造就一支留得住的永久牌农业信息技术队伍。利用区域农业技术服务站,通过印制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明白纸”、黑板报、大喇叭等形式,把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方法宣传到千家万户。

  (四)加大农业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力度

  建设农产品监测预警系统、农产品生产资料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农村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系统,提高县级网络水平,加强乡级服务站建设,延伸村级服务网,大力普及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

篇六: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我国农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

  骆利君+刘东临+杜志远

  摘

  要:现代农业是一个包括产前、产中、产后三大领域的大产业,现代农业采取技术密集型的集约化生产方式,其经营以市场为导向,其产品拥有统一、规范的标准,其参与者是知识型劳动者。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推进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建设,为此,需要对农业信息化的作用,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应对措施等予以明确。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技术;作用;应对措施

  1农业信息化的作用

  1、有利于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农业生产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先进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技术能有效地克服农业生产的分散化和小型化。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农业生产效率得以提高,农业生产将趋向于农场化经营,农民将凭借现代技术在任何地点监控所有的农场机器和设备,甚至是饲养动物;强大的计算能力、智能化技术和软件技术,可以使农业生产中极其复杂和多变的生产要素定量化、规范化和集成化,可以加强对影响农业资源、生态环境、气象、生物灾变的监测和预警预报,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控性和稳定性;现代信息媒体的发展拓展了农民的技术来源渠道,使得农民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现代媒体学习、交流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种养技术。

  2、有利于农业经营市场化的实现

  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时期,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经营以市场为导向。农业经营市场化需要信息化的支撑。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将有助于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可以向农民提供政策信息、技术信息、价格信息、供求信息及气象信息等,发布指导性的中长期市场预测分析,指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合理地进行生产决策。利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建立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带动和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村经济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离不开农业信息化。信息化贯穿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产前,农户及相关企业需要通过农业信息平台了解市场信息,进行生产规划,合理配置农业资源;产中,生产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精确化有助于提高生产和管理的效率,也有助于实现农产品的高品质和高标准;产后,农产品的加工、流通和农副产品销售也离不开农业信息化。

  4、有利于生态农业的发展

  生态农业是在良好的生态条件下所从事的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农业。它不单纯着眼于当年的产量,当年的经济效益,而是追求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追求整个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生態农业的内涵包括食品安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农民素质的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普及应用以及农业的集约化经营等。农业信息化建设有利于生态农业的发展。农业信息化能够促使农民更为精确科学地使用化学制品和饲养动物,减少环境污染,合理配置农业资源,提高农副产品的食用安全性。

  2我国农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的现状

  第一,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我国的农业信息化本身起步就较晚,加上长期以来,政府首先偏重于城市信息化建设,对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十分有限,致使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还很薄弱。尽管国家和省级农业信息化设施建设已有了一定基础,但县、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仍然困难重重,投入不足问题十分突出。从居民家庭来看,作为重要信息化终端的家用计算机的拥有量还很低,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家用计算机数量仅仅为7.46台,西部地区更是低至2.49台。同时,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较大的区域差距。

  第二,农业信息化人才缺乏。人才队伍是农业信息化的核心和支柱,农业信息的提供、传播和最终利用都依赖于人。农业信息人员整体素质较低,队伍建设滞后,难以满足推进农业信息化的要求。人才培训机制不完善,培训经费不足;基层信息服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难以跟上信息化发展步伐。与此同时,我国大部分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缺乏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第三,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较低。我国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目前尚处于较低发展阶段,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不足和利用率低,农业信息的加工、分析、利用及农业信息市场的培育等发展缓慢,许多农村地区还没有完善的信息产品市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和信息服务

  手段落后。信息发布渠道不畅,绝大多数乡村缺乏网络沟通手段,中西部地区尤为严重。农业行政部门的管理服务工作电子化水平很低,政府和用户双向互动网上事务处理还很落后。

  第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很低。目前,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还很狭窄,没能跟上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未能全面渗透到农业生产作业、经营决策、市场服务和行业管理中。农业生产经营的信息化离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3我国农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应对措施

  1、构建农业信息化平台

  首先,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技术,建设标准统一、实用性强的农业基本信息数据库、农业灾害信息数据库、农业商务数据库等公用农业数据库,利用数据库技术进行整理、分析、传输,向广大农户提供最及时的农产品信息和市场信息服务;其次,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过滤、筛选等各种处理,利用预决策技术进行市场预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帮助农户及企业化解风险;第三,大力发展农业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将是现代农业集约、高效发展的重要支撑,物联网的应用将使农业实现智能化互动,那将是农业崭新的令人激动的未来。

  2、加强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要创新农业信息化的投入机制。农业信息属于公共产品的范畴,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但这并不排斥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政府应动员、统筹、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拓展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渠道。在此过程中,可以重点引导通信运营企业的参与,因为他们不但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者,也是关键技术的提供者,更可以在资金投入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其次,各地要根据自身实际,加大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尽快建立相对完整的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加强信息网络软硬件的升级更新,加强农业信息数据库的研制和开发,加强自动化监测预警体系、控制体系、决策体系的研制和运用。endprint

  3、加强信息资源建设

  农业信息资源的建设包括信息的开发、采集、整合以及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首先,要建立完善农业信息指标体系,调整布设信息采集监测点,开发统一信息采集软件,建立标准统一的信息数据库,提高信息采集的实效性;其次,要加紧完善农业系统内的信息共享机制,避免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要加强对信息的分析处理,提供综合信息分析意见,增强信息的科学性和指导性;最后,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制度,尽快形成信息发布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各级部门要根据本地区实际,研究制定信息发布制度,开辟发布窗口,拓宽信

  息发布渠道。

  4、提升农民的信息消费能力

  首先,要加大对农业信息化的宣传力度,普及科技兴农、信息兴农的理念。要在有条件的地区进行农业信息技术应用试点,让农民切实看到、体会到信息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对农业信息化形成感性和理性的认识,从而加快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与推广;其次,要加强对农民信息技术的培训,提高农民查阅信息、分析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激发农民的信息消费热情;再次,要向农民提供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要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让农民就近,甚至在家就能获取信息。要在政府投入和技术发展的支持下逐步降低信息消费价格,增强农民的信息消费能力。

  5、加快农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

  人才是农业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因素,必须加快改革农业信息技术人员的供应机制,通过培养引进建立起一支由政府信息管理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村信息员组成的信息服务队伍。此外,要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組织的信息服务人员和农业生产经营大户、农村经纪人为前期重点培训对象,通过培训使其初步具备收集、分析、传播信息的能力,充实农业信息技术人员队伍。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可以依托于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以农业信息技术培训班等形式开展;也可以依托农村远程教育培训系统,通过远程教育实现培养目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将系统工程、数据库与信息管理系统、遥感、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应用于农业,启动了农业的信息化进程。近年来,农业部组织开展的“金农”工程、“三电合一”工程和“信息化村示范工程”等进一步加速农业信息化建设。目前,我国信息化建设在数据库、信息网络、精细农业以及农业多媒体技术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杨智,方梓权,张永琦.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J].南方农机.2017(03)

  [2]余应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与探讨[J].河北企业.2016(12)endprint

  -全文完-

篇七: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

  摘要: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发展

  速度快,但

  问题

  依然突出。我国要抓住机遇,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通过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快农业

  现代

  化进程。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问题,政策措施,现代农业

  随着

  经济

  全球化和知识经济

  时代

  的到来,农业信息化逐渐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追求的重要目标,特别是日本、韩国、美国和欧盟等一些已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都非常重视农业信息化建设。

  中国

  作为发展中国家可利用后发优势,享受世界现代

  工业

  和农业信息化带来的成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通过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一、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是起步晚、发展速度快,但问题依然突出。自1996年“中国农业

  科技

  信息网”开始运行,到

  目前,我国的农业信息

  网络

  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基础,初步建成具有较强技术支持功能的信息网络中心和国家农业核心网站,全国农业网站总数已达2200多个;农业部建立了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和国际农业生产贸易信息系统等,全国蔬菜市场经济信息服务系统运行良好;大部分省、市建立了农业信息中心,建成了一些大型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农业专家系统等,县、乡级农业信息中心正逐步建立,全国已有7000多个乡镇建立了信息服务机构,占乡镇总数的18%。另外,我国广播电视和通讯业的迅猛发展,使

  农村

  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和电话,部分乡村开通了因特网,为农民直接通过综合信息网络来获取农业生产和市场信息奠定了基础。但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与发达国家相比,农业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与城市之间也存在明显的“数字鸿沟”,严重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农业信息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投入不足。长期以来,由于中央和地方偏重于城镇信息化建设投资,对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十分有限,不但造成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

  比较薄弱,农业信息化网络和传播体系不健全,而且导致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

  开发不足、信息服务业落后和农村信息资源稀缺,农业信息化程度不高,农村信息服务产业化水平低,信息进村入户难,且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据统计,目前我国约有90%的信息资源尚未

  电子

  化,计算

  机设备的利用率和联网率仅为15%—20%,农村许多地区甚至没有利用计算机。

  (二)农业信息化法规制度建设滞后,政府没有很好发挥主导作用。由于农业信息化立法和制度建设滞后问题,使农业信息化建设缺乏

  法律

  和制度保障,农业信息市场管理无法可依,不能实现农业信息收集、整理、筛选和传播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由于大量的农业信息具有公共物品性质,消费者“搭便车”心理及存在交易成本等特征,自发的信息市场难以使农业信息资源有效配置,需政府进行信息投入和对信息市场进行干预,并为农民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农业信息服务。但目前我国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上,主导作用发挥不够,没有形成政府对农业信息服务组织的补贴、支持和有效监管机制,农业信息产品开发不足,许多农业信息产品没能及时得以推广

  应用,信息市场竞争无序。当前我国各地开发的农业数据库大都自定标准,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农业信息标准,互通互联性差,不适应网络化时代数据共享的需要。

  (三)农业信息资源没有有效开发利用,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较低。我国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目前尚处于较低发展阶段,大多属于单媒体产品,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不足和利用率低,农业信息的加工、分析

  、利用及农业信息市场的培育等发展缓慢,许多农村地区还没有完善的信息产品市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和信息服务手段落后,信息发布的渠道不畅,农民获取信息的途径少,信息接收方式落后。

  (四)农业信息人才匮乏。我国对农业信息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投入少,培训机制不完善,农业信息人才缺乏,尤其是基层农业信息管理服务人员数量少和知识结构不合理,使农业信息专业库数据的建设和更新速度缓慢,农业数据库与农业信息系统等的开发总量不足。同时,由于我国农民文化素质偏低,不少农民信息意识淡薄,信息资源利用的积极性和风险性不足,缺乏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和能力,使农业信息传播效率不高,农业生产的盲目性较大。

  二、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应针对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通过农业信息化建设来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一)形成政府主导的农业信息投入机制,完善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一是尽快形成政府主导和市场引导的农业信息投入机制。由于大部分农业信息具有

  社会

  公共物品的性质,应由政府主导和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建设农村公共信息网络体系,免费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公共信息服务。重点整合并传播农业技术、市场供求、价格、气象、病虫害防治等各种农业信息资源,增强农业生产经营的预见性。目前,发达国家无不投入巨大财力来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美国、日本和欧盟国家均投人大量财力开展农业网络系统建设。美国以政府为主体构建了庞大和完整的农业信息网络,收集、分析和发布农业信息,美国国家

  自然

  科学

  基金会投资5300万美元建设一个大型涉农网络项目,欧盟委员会2004年投资5200万欧元推进25个成员国之间的网络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英国也投资2.4亿英镑支持网络研究项目。发达国家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和投资主体地位,有效推动了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稳步发展,这些经验值得借鉴。同时,我国还应发挥市场的引导机制,积极利用民间投资,允许和鼓励

  企业

  、科研机构、社会组织、个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信息协会和农户等投资信息化建设,形成以政府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农业信息投入体系,解决财政投入不足问题。二是逐步完善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国外经验表明,加快推进农村信息网络建设,积极建设技术先进、功能完备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是顺利实现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条件。多年来,日本政府注重加强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作物种子工程设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设施、卫星遥感通讯设施、基础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网络设施建设。其中,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信息化的核心内容。韩国也比较重视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通过建立一系列信息管理系统来实现信息技术在农业科研中的应用目标。如,设立作物基因资源、作物育种和动物改良等信息管理系统,用于收集、存储和管理新物种、海外种质资源信息,这些数据通过信息网向大学和研究所提供,研究人员通过网络共享物种资源信息。美国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农业计算机网络系统AGNET,该系统覆盖美国46个州、加拿大的6个省和美加以外的7个国家,连通美国农业部和大量的农业企业、大学等。目前德国的农业网络系统已遍布各地,农业信息通过网络连接实现资源共享,德国的13个联邦州都可通过农业

  文献

  信息中心系统得到该中心的库存文献资料。针对我国农业信息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业信息网络体系不健全的现状,需要加强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信息网络建设。重点加强中国农业科技、教育

  和经济信息网络中心的建设,尽快完善农业信息服务系统,逐渐完善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为农业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技术条件。

  转贴于

  (二)加强法规和制度建设,完善农业信息化的支持体系。一是完善法规和制度建设。不少发达国家为适应农业信息化

  发展

  的需要,都及时加强信启、立法和制度建设工作,为农业信启、化发展提供了法规和制度保证。日本政府于2000年11月正式公布了“高度信息通

  讯

  网络

  社会

  形成基本法”(简称“IT基本法”),旨在通过建设高度信息化的通讯网络和公共服务体系,创造一个新的社会发展环境,为实施农业领域的IT战略和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提供制度保障。

  中国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信息技术有着巨大的应用

  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农民迫切渴望掌握

  现代

  信息化的工具和技术为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但我国农业信息立法工作严重滞后,农业信息化缺乏

  法律

  和制度保障。所以,我国应抓住机遇,借鉴国外立法与制度建设的经验,抓紧制定农业信息化的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还要尽快制定信息化标准,完善农业信息采集、贮存、发布和传播的监管制度,建立

  科学

  的信息需求评估机制,引导各类信息服务主体提高信息服务水平,防止信息偏差。二是制定礼完善相应的支持政策。农业信息化硬件和软件建设分别属于农业基础设施与信息支持的范围,符合WTO的“绿箱政策”。所以,在世界农业信息化潮流的推动下,合理利用WTO规则并借鉴国外农业信息化支持政策方面的经验,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信息化政策支持体系势在必行。近年来,日本政府制定一系列发展

  农村

  信息化支持政策。如,在农村普及因特网,促进农村

  电子

  商务的发展,向消费者提供充分的农产品市场信息。尤其在民间力量难以实施高速信息网络的边远山区,日本政府采取必要的扶持措施,实行“官民分担”,发挥政府在山区因特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韩国政府在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直起主导作用,农村的信息主干网由政府投资建设,从主干网到中心局的管道由韩国的三大民营电信

  企业

  投资,从中心局到用户的网络,由民营电信企业负责,政府给予经费补助。我国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府必须出台一系列促进信息农业发展的财政支持政策,加大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信息技术推广的投融资力度,从而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

  (三)逐步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积极为农民提供各类信息服务。为农产提供信息服务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应成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农业生产经营面临着

  自然

  和市场等多种风险,由于我国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使市场需求与生产之间的信息严重不对称,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很大,经常会出现农产品“卖难”、“买难”和“增产不增收”现象,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所以,建立健全农村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加强农村信息服务和向农民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指导农民的生产和及时调整生产结构,应成为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跨入21世纪后,日本积极实施农业IT战略,推进农业信息数字化,开发普及市场、气象、病虫害及防治、农技、栽培、农业政策等各类基础数据信息,便于农产随时获取农业生产经营所需的各方面信息。韩国制定了方便农民上网的优惠政策,农民上网的费用比市话便宜30%~50%。所以,我国应借鉴国外经验,尽快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积极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经营信

  息,从而改善农业经营信息相对闭塞的状况,降低农业经营风险,逐步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同时,由于农业生产者、经营者的信息需求多种多样,这就需要有多元信息主体和提供丰富的服务

  内容,并采用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形式。政府部门和信息中介机构通过互联网和多媒体为农民提供农业政策、法规、技术和市场信息服务,可满足农户进行农业信息检索、咨询、农产品供求信息发布、网上交易等服务需求,特别是为农民提供准确、及时的农业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畜禽饲养、农产品加工和储藏等技术信息,这对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尽快转变我国农业信息技术

  研究

  与农业生产需求严重脱节的局面,形成信息技术研究与推广的良性循环机制,及时将农业技术的新成果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使农业技术由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四)加强农业信息技术人才培训,逐步提高农民的信息技术素质。

  目前,由于我国一些农业信息开发经营人员缺少相关的专业知识,导致农业信息产品的质量不高,服务水平低而收费高,严重挫伤农民利用信息资源的积极性,制约了农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因此,各级政府应采取积极的对策,增加对农村信息技术培训的投入,在农村积极实施信息化人才培训工程,重点加强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包括建立农村信息技术培训基金,明确培训的重点、内容、方式和措施等。

  目前,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偏低,接受各种信息的能力有限。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应定期组织开办信息培训班、网络训练班等,着重培养农民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同时,加强农业信息化宣传,鼓励农民通过电话、计算

  机网络等向农业信息部门和专家进行各种信息咨询,及时掌握农产品市场价格及供求状况,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民增收中的作用。

  转贴于

  -全文完-

推荐访问: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信息化建设 对策 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