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研讨主题,就大兴调查研究,落实“三个导向”,促进定西烟草高质量发展简要汇报集合3篇

时间:2023-08-16 16:36:01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围绕研讨主题,就大兴调查研究,落实“三个导向”,促进定西烟草高质量发展简要汇报集合3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围绕研讨主题,就大兴调查研究,落实“三个导向”,促进定西烟草高质量发展简要汇报集合3篇

围绕研讨主题,就大兴调查研究,落实“三个导向”,促进定西烟草高质量发展简要汇报3篇

第一篇: 围绕研讨主题,就大兴调查研究,落实“三个导向”,促进定西烟草高质量发展简要汇报

主题教育调研报告:关于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主题教育调研报告:关于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按照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调查研究的有关要求,为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在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本人采取深入基层走访、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等形式,对全区重大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广泛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成效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始终把抓项目、促投资作为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抓手,按照“开工项目抓进度,续建项目抓投产,签约项目抓落地,储备项目抓前期”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基础保障、完善服务体系,努力扩大有效投资,有效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抓谋划重储备。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围绕基础设施、农林水利、生态环保、文化旅游、民生事业、公共服务、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谋划产业关联度高、投资力度大、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项目☆个,谋划项目库动态投资达☆亿以上。部分重大项目列入国家和省投资计划,争取到位各类资金☆亿元,同比增长☆%。

(二)抓招引促发展。研究制定了《☆区2019年争取资金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安排意见》和《☆区2019年外出招商工作方案》,编印了《☆投资合作项目》,由区级领导带队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川渝等重点区域招商。目前,全区共组织☆个招商小分队外出招商☆批次,对接项目☆个,签约项目☆个,签约金额☆亿元。

(三)抓落地优环境。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四办”改革,全面推行“一清单、两端服务、三办承诺”审批服务机制,行政审批服务基本实现了“一枚章”办理。加大力度减事项、减层级、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定期组织开展项目前期手续“集中审批”活动,累计审批重大项目☆个,累计投入资金近☆亿元,有力推进了全区重大项目建设。

(四)抓进度严督查。强力推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项目包抓责任制,严格落实“九个一”督查考核机制,定期协调解决影响项目建设的难点、卡点问题。目前,全区计划实施的☆万元以上新、续建项目☆个,已开工建设☆个,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全区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二、存在的问题

从项目建设的总体推进情况来看,与年初制定的计划目标还有一定差距,究其原因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从企业层面来看

近年来,农业、装备制造、商贸流通、餐饮住宿等行业运营难度明显增加,企业投资更加谨慎,一些已经签订投资合作协议的重大项目如☆等项目迟迟未能开工建设。同时,受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企业融资更加困难,一些已经开工的项目因资金问题进展缓慢,投资增速明显放缓,如☆农产品集散中心、☆危险废物集中处理中心等项目。

(二)从部门层面来看

1.项目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单位对项目谋划、项目入库、项目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存在被动应付情绪,对新政策缺乏探查能力,对已有政策缺乏深入研究,项目谋划缺乏前瞻性,不能及时抢抓政策机遇,符合政策的项目没有及早谋划入库,导致招引项目因未提前入库而无法落地,错失了发展的有利时机。项目经办人员变动频繁、业务不精,对项目资金申请工作认识不足,对中央和省预算项目申报政策缺乏基本了解,在项目申报前期对申报程序不熟悉,申报项目时不了解申报特点与申报围,项目设计时找不到项目与申报条件的最佳结合点,错失了申报机会。

2.项目审批效率不高。虽然积极响应了国家“放管服”改革,精简了办事流程、压减了办理时限,但项目前期手续繁琐、审批部门多、环节交叉、代办衔接不顺畅,业务审查、专业测量、现场核查等环节不够紧凑等问题任然存在,一些涉及上级审批的事项,如规划调整、土地变性、图纸审查等手续,办理周期仍然较长,严重影响了项目进展。

3.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部分项目决策程序不规,项目安排没有充分考虑用地规划和现实约束性指标,委托编制规划时缺乏预见性,对中、远期发展需求和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考虑不全面,招引项目落地时,要么不符合规划,无“地”可用,要么不符合投资方意愿,不愿意选,而规划修编程序复杂、耗时长,部分项目业主等不住、拖不起,只能放弃投资。如☆新能源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项目,总投资☆亿元,因现行的城乡规划中没有将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纳入规划,致使项目无法投资建设。

4.项目储备不足结构单一。受产业结构调整、实体经济亏损、市场供求关系等影响,社会资本对工业企业的投资意愿下降,加之土地、税收等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清理规,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不断下降,全区现有重大产业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工业项目、生态项目、文旅项目数量少、规模小,总体投资增幅不大,尤其缺少投资超☆亿元的重特大项目,工业固投整体缺乏后续重大项目支撑,工业发展后劲不足,文旅项目缺乏特色和亮点,无法吸引和留住游客,项目对产业链和我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偏弱。

5.服务工作有所欠缺。受当前体制机制影响,部门服务规有余,灵活不够,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对项目申报人员所咨询的问题有时不能准确回答和一次性告知,造成服务对象多次往返。一些基层的项目帮办人员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缺乏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的主动服务意识。

三、对策建议

(一)深化认识,加大组织协调力度

全区上下要进一步深化对重大项目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观念,破除强调客观多、反思自身少,这也不敢想、那也不敢做的保守无为思想,真正从加速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高度来审视项目建设,推动项目建设。

1.明确责任。要继续完善领导包抓联系制度,将重大项目责任分解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做到责任明确、措施明确、时限明确,督促责任单位落实责任目标。各重大项目的责任单位负责人要靠前指挥,亲自安排、亲自协调、亲自督战,切实加强对主要目标、重要节点、热点问题的跟踪督查。区政府要每月组织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对包抓项目进行协调会办,各责任部门要认真配合,对重点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卡点问题,认真剖析,对症下药,一抓到底,一一解决。

2.加强协调。发改部门对上要继续发挥好参谋作用,努力掌握上级机关项目建设更多的信息和政策倾斜,梳理分析全区当前项目推进中的问题,及时向政府领导反馈,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对下要发挥好指挥作用,对各项目建设责任单位要采取时间倒排、任务倒逼、责任倒追的方式,盯人、盯事、盯结果;对职能部门要发挥好协调作用,利用各种例会和协调会议,召集职能部门,集中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3.形成合力。相关部门要齐心协力、各司其职,从发展的大局出发,积极搭建信息沟通平台,畅通上下、外对接协作渠道,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土地供应、要素保障、市场配置、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最大程度的优惠,增强投资吸引力,围绕重点项目的谋划、规划、审核、用地、环评、安评、统计监测等关键环节,找准自身工作的着力点,形成重大项目建设工作的强大合力。

4.加大宣传。新闻媒体要深入项目建设一线,多角度、全方位跟进报道项目进度、保障服务的具体措施,对营造氛围、鼓舞士气,对外展示形象、提升影响,以新闻宣传促进项目建设,增强全区上下齐心协力抓项目促发展的信心。

(二)积极谋划,加大项目储备力度

当前,我区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需要项目来做大,产业需要项目来优化,民生需要项目来支撑,转型需要项目来实现。因此在抓好现有重大项目建设的同时,要用科学务实的理念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切实转变“重项目数量轻项目质量”、“重眼前利益轻长远效益”等思维定式,强化考核招引重点项目的精准率、签约项目的落地率和竣工项目的成活率以及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要深入研究产业政策、发展趋势,进一步细分产业招引方向和重点,着力招引一批大投入、大体量、高科技、高产出的重大项目。要切实抓好明年重大项目的筛选论证和储备工作,在编制重大项目前要充分研判和论证,听取多方建议和意见,确定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优势、有前景、效益好、质量高且符合我区实际的好项目,增强重点项目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成功率,避免因项目论证不充分造成投资损失、时间浪费和机遇丧失。要选择一批条件成熟的项目,强势推进项目的前期工作,切实做到“在建一批、推进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

(三)创新思路,加大服务保障力度

政府的职能是管理更是服务。各级各部门要坚决克服各自为政的现象,彻底破除狭隘的本位主义,自觉摒弃部门利益至上的思想,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

1.提供高效审批。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事项,清理不必要的前置审批,建立项目审批综合预审、快速审批、绿色通道制度,将串联审批优化成并联审批,让前台与后台、部门与部门、部门部充分融合,推行容缺受理机制,做到高效审批、便捷化发证。属于上级审批的项目,要发挥盯劲、粘劲,尽量缩短审批时间。

2.提供便捷服务。进一步加快“中介超市”建设,强化对项目建设中介服务的监管,对中介机构的办理项目、办理时限、收费标准进行公示,对中介机构进行星级评定管理,同时清理不必要的收费项目。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严格做到对申报人员的一次性告知,为重点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选优配强窗口工作人员,并将窗口工作经历作为评先评优、晋升提拔的标准之一,使公务员真正成为为人民服务的“勤务员”。

3.提供要素保障。在继续争取用地指标的同时,整合农村废弃住宅等闲置建设用地指标,通过规划调整、用地置换等方式,将建设用地指标向重点项目倾斜,建立闲置用地回收利用长效机制,盘活土地资源,提高利用效率,提升项目落地率。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主动与金融机构对接,千方百计争取金融机构的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有效信贷投放,最大限度地满足重大项目的贷款需求,并主动帮助项目业主对接国家产业政策,积极争取上级资金。要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各类建设性资金要优先用于重点项目中的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建设,切实提高财政性资金的引导和放大功能。

4.提供培训指导。发改部门要加强对项目经办人员的业务培训,指导相关单位紧跟政策导向,找准项目谋划方向。要及时收集摘录上级下发的优惠政策信息,并以简报形式印发各相关单位,适时提醒符合政策条件的项目及时入库或落地。

5.提供经费支持。财政部门要充分吃透中央、省市政策,全面落实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奖励政策,对承担招商引资任务较重的部门,从人力、财力等方面给予调配和倾斜,建立简洁高效的外出招商费用报账制度,保障外出招商的必要经费,提升外出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既不铺又不制约,发挥招商引资对重大项目建设的拉动作用。

(四)注重落实,加大监督考核力度

抓项目建设不能空喊口号,关键要看结果。要通过有效措施,让部门工作细起来,让项目法人急起来,确保项目以最快速度建起来。

1.强化监督,提升效率。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限时办结制、否定报备制、超时缺席默认制等相关监督管理制度,实行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同步,使行政审批申报、受理、审核、办结和送达等环节,在全程监督下进行,确保其运行全过程处于公开、透明、被监督状态。对影响项目建设推诿扯皮、违规操作等“慢作为”、“不作为”行为,要及时查处,追究主管人员和经办人员的责任。

2.加强督查,跟踪问责。严格落实重大项目责任制,进一步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和频次。以实打实的考核举措倒逼项目突破的有效推进,每次的督查结果,都要记录在案,纳入年度综合考核之中。对一些进展慢的项目、工作滞后的责任单位,不仅要通报批评,更要跟踪问责。在下一次督查时,还要深入一步,看责任落实了没有,进度赶上了没有,切实增强督查的效果。

3.诚实守信,对等履约。政府要加强诚信建设,对于出台的优惠政策、作出的承诺,要言必行、行必果,不折不扣执行到位。要针对各重大项目的具体情况,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政策,全力服务项目建设。在此基础上,也要督促各项目业主按期兑现承诺的资金投入、形象进度和投产达效等事宜。对迟迟不开工建设或者进展缓慢、未按约履责的项目,进行约谈,采取征收土地闲置费、终止所享受的优惠政策等措施来督促企业加快项目建设。

第二篇: 围绕研讨主题,就大兴调查研究,落实“三个导向”,促进定西烟草高质量发展简要汇报

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

健康是人类发展的基石。健康产业是为人类健康提供相关产品与服务的各类组织或主体的集合。健康产业横跨三次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融合性强,被誉为21世纪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产业”“希望产业”和“朝阳产业”。中国拥有13多亿人口,健康保障与疾病防治负担很重,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关乎人民幸福与社会和谐,也关乎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

一、中国健康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一)中国已经是健康产业大国

20XX年,中国卫生总费用达4.2万亿元,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6万亿元,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1.84万亿元,保健品销售收入2600亿元,健康管理服务1520亿元。中国健康产业总体规模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健康产业发展前景极为广阔。随着人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中产阶级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推进,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环境污染与气候变化以及政府增加医疗卫生投入等,人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健康需求规模将持续增加,健康需求日趋个性化、多元化和多层次性。2020年中国健康产业规模有望达10万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30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二)中央与地方重视健康产业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民健康,20XX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将“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发展健康产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相关省市先后推出了“健康强省”“健康强市”等战略,把发展健康产业作为新的增长点。例如,浙江、江西等提出2020年健康产业突破万亿元。河北提出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大健康、新医疗”产业总规模超过8000亿元。吉林提出到2020年全省医药健康产业经济规模达到5300亿元。北京提出到2030年健康服务业规模达到1.6万亿元。不同地方根据比较优势与资源禀赋,初步形成了特色发展、集聚发展的态势。

第三篇: 围绕研讨主题,就大兴调查研究,落实“三个导向”,促进定西烟草高质量发展简要汇报

“什么是高质量发展、为什么要高质量、

怎么实现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

什么是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首次提出的新表述,表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
“上述主要预期目标,考虑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符合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际”。

  “国有企业要通过改革创新,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

  “进一步拓展开放范围和层次,完善开放结构布局和体制机制,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要高质量发展: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质量就是生命”,这句话不仅适用于一个产品,一个企业,也适用于一国的经济。世界银行2006年发布的《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指出:“在20世纪后期的工业化浪潮中,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跻身高收入国家。很多国家往往在经历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之后便陷入经济增长的停滞期。这些国家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和现代服务业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而反观成功跻身高收入行列的13个国家,无一不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关键时刻成功转型,调整经济结构,注重质量和效益,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从而使国家经济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以超高的速度在增长。过去40年GDP平均增速达到9%以上,2016年,我国GDP达到74万亿元,中国经济体量居全球第二,老百姓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中国经济已经不再是“落后的社会生产”。然而,大而不强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大问题。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在过去近40年的发展中,我们更多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支撑了经济快速增长和规模的扩张。从经济发展质量的角度来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依然任重道远……为了使中国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为了使中国经济能更好地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在国际经济中有竞争的资本,在转型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指出:“我们不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而是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推动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质量不仅仅是指产品、产业的质量,还包括发展和服务的质量,包括我们对经济发展和人民获得感之间的质量感受,包括老百姓能否直接感受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对自己的生活所带来的改善和创造。物质匮乏的80年代初,在老百姓的餐桌上讲究的是“量”,能不能吃饱是主要,至于有没有营养是不关心的;
在穿着上只要能穿暖,美不美观没有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人们温饱得到满足后,老百姓开始追求消费的质量和生活的乐趣,买个洋快餐,下个小馆子,穿时髦的衣服成为90年代的主要潮流。进入21世纪,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生活水准的提高,新型的消费项目层出不穷,中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在党的十九大开幕式上,习近平做出全新判断:“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安全的食物、更尖端的电子产品、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些需求就决定了现在我们的农业要向绿色健康的方向发展,工业要向精密、精良的方向发展,文化产品要向精品方向发展。习近平指出:“以前我们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现在则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我们要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多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确立发展思路、制定政策、出台措施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生产力大幅提高,产能不再短缺,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习近平说“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12月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深刻认识、全面领会、真正落实。”,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就意味着今后的经济工作决不能唯GDP马首是瞻,不能片面追求速度,各地各部门不能再把追求经济增长的高速度和经济规模的扩张作为主要目标,而是要从发展的本质出发,引导政策重心转向追求质量和效益,在平稳的发展中化解矛盾、防范通胀、控制风险,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着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怎么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高质量把控建设工程项目 党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质量第一”和“质量强国”被同时写进十九大报告,彰显党对质量工作的高度重视。推动建筑企业高质量发展,就是要通过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由“粗放型发展”向“精细化发展”转型。推动从关注技术创新为主到关注全面创新转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实施以战略创新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流程再造为主线,覆盖项目建设运行创新、核心业务和关键资源管理模式创新、企业管理流程创新。积极推动从注重项目增量向发展优质增量和优化存量并重转变同时通过“优化设计、优化运行”,积极淘汰落后低效产能。

二.推动从注重依法治企向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企相结合转变,实现管理精益化。十九大明确提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法治国与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成为我党基本方略。本次全国两会再次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国企,溪投公司依法治国理念结合企业实际转化为依法治企理念,通过企业法治建设提升企业依法合规经营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将党的领导作为推动管理方式向精益化转变的有效动能,向管理要效率效益。未来,溪投公司将继续探索将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企相结合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治理体系,构建现代经济体系贡献一份力量。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