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有企业跟进督办制度【五篇】

时间:2022-04-14 09:55:03 来源:网友投稿

企业是指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的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国有企业跟进督办制度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国有企业跟进督办制度5篇

【篇1】国有企业跟进督办制度

国有企业党建制度汇编


  篇一:公司党建工作制度汇编
  公司党建工作制度汇编
  编序
  为加强公司党委和基层党支部及党员队伍建设,促使全体党员提高党员意识,规范言行,增强党性修养,促进公司党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积极探索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达到“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的。依据《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员纪律处分条例》等制度,经公司党委会研究,特制定各项制度。
  党委职责
  1、认真贯彻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执行市委、市政府和市局、国资委党工委的各项决议、决定。
  2、研究、制定公司党建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工作总结,做好组织实施和典型经验推广工作,作好对党员的奖励和处罚。
  3、负责公司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作好新党员的培养教育和组织发展工作。
  4、负责公司宣传、统战及思想政治工作。
  5、负责公司纪检、监察及廉政建设工作。
  6、负责对公司工会、共青团、女工委的领导,发挥群团组织在经济建设中的特殊作用,保证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
  7、负责公司精神文明建设、综合治理工作。
  党委任务
  1、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法,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学习法律和管理知识,努力提高党委成员的思想理论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
  2、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做到“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委”。
  3、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在党内,任何个人都不决定重大问题,党委会议坚持充分酝酿,畅所欲言,民主决策,决不搞一言堂,努力提高决策水平。
  4、党委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对公司各项工作的保证、监督作用。要不断增强带领广大员工坚持现代新时期企业经营发展方向,支持经理办公会决议,把握形势,推动公司改革和发展的能力;凝聚人才,团结广大职工干事创业的能力;运用政策和法律处臵突发事件,维护公司安定团结局面的能力。
  5、党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坚持勤奋务实,坚决克服浮躁和夸夸其谈的不良习气。
  6、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党委成员坚持过双重组织生活,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保障广大党员的权利不受侵犯,模范地履行党员义务。
  7、党委成员带头贯彻群众路线。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如群众,深入实际,切实维护广大保安员的正当权益,努力做好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
  8、党委成员带头严格遵守国法党纪,遵守国家的财经法规和人事制度,绝不侵占国家、集体和群众的利益。坚决同一切腐败行为作斗争,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9、党委要积极宣传,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做好发展党员的工作,不断壮大党的队伍;团结和带领广大保安人员为提高保安服务质量,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10、党委要研究在企业加强党的建设的经验,正确处理好与公司行政的关系,既不放弃政治阵地,也不越权包办,按照党的政策,积极支持保安事业的发展。
  党委议事规则
  一、党委会原则上只讨论和研究本委员会职责范围内的事项。
  1、会议议题,由党委书记根据工作需要和委员的建议事先拟定,一般不讨论临时动议。重要议题事先要有预案,应通知党委成员做好发言准备;党办负责将开会的时间、地点、议题提前通知与会人员,并做好会场准备工作。
  2、党委会议由党委书记主持,书记因故不能主持,由党委副书记主持,党办主任或秘书作会议记录。
  二、党委会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与会人员要畅所欲言,充分发表意见,重大事项要进行表决,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形成决议。对于意见分歧较大的问题,除紧急情况外,应暂缓形成决议,待充分交换意见或向上级请示后,进行复议,再形成决议
  三、会议决议由党办负责向有关方面传达,并按要求督促检查,保证决议的贯彻执行。
  四、党委委员参加党委会议。根据会议内容,经党委书记同意,可邀请有关人员列席党委会议,列席人员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没有表决权。
  五、党委会一般每月召开一次,必要时可临时召集。
  六、与会人员应按时到会,集中精力开会,不做与会议无关的事,围绕会议议题发言,不作无边际发言。
  篇二:基层党建工作制度汇编
  党建工作制度汇编
  一、民主集中制(党支部议事决策制度)
  二、党建工作责任制
  三、密切联系群众制度
  四、组织生活制度
  五、学习制度
  六,发展党员制度
  七、党员教育培训制度
  八、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九、党内关怀帮扶制度
  十、党员挂牌上岗制度
  十一、党务公开制度
  十二、党员干部述职述廉制度
  十三、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十四、诫勉谈话制度
  十五、党支部对所属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的考核评价制度和党员干部业绩考评制度
  十六、“三会一课”制度
  民主集中制(党支部议事决策制度)
  1、决定重大问题,在进行集体研究决策前,要先将相关情况在内部进行通报.使班子成员有充分的思考时问,相互协商、交换意见,避免准备不充分、仓促议事的现象。
  2、凡是党组织决策重大问题重要事项,要召开咨询会、座谈会、听证会,或通过个别访谈的方式,邀请领导、专家、下级单位负责人和部分群众代表参加,反复征求意见。
  3、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必须由会议决策。党组成员必须全部参加会议,表决时,同意人数必须达到到会人数的三分之二才算通过。
  4、决策形成后,在执行过程中,党组织要严格执行程序,确保不省略、不颠倒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确保决策执行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5、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党组决策形成后,明确每个领导成员所负的责任,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在其职权范围内迅速处理,遇事敢于负责,协调各个方面抓好落实。
  6、重大问题未经党组织讨论表决而做出决定的人有责任制止,并向上级党组织反映情况,提出纠正意见。
  党建工作责任制
  1、每年年初制定党建工作总体规划及总体目标任务,规划紧紧围绕服务单位发展这个中心,把党的建设和单位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根据总体规划和总体目标任务,制定具体目标任务,分阶段组织实施,抓住重点,实行分类指导。
  2、落实上级党组织制定的规划,结合本级党组织实际,明确班子成员分工,制定班子成员个体目标任务。
  3、党组织定期督促、检查、考核本级领导班子成员“责任区”和下属党支部(小组)党建工作。
  4、党组织定期召开专题例会,讨论党建工作制度,针对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次会议一个议题,采取现场观摩,交流经验,分析问题等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突破工作瓶颈。
  5、建立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党组织成员要分别在各党支部(小组)建立联系点,进行帮扶指导,使党员领导干部在一线指导党建工作成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同时,各党支部(小组)成员联系普通党员群众,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党建工作格局。
  6、党组织书记亲自抓好一个“责任区”和一个联系点,并联系一个党员和贫困户,以点带面,推动整体党建工作。
  7、明确“党组织集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副书记具体责任、分管领导直接责任”四个责任主体。
  8、党组织要落实党组织的各项活动经费,组织党务干部进行系统的集中培训,规范党组织办公室的硬件建设,配齐配全电教
  设备等,抓好党建相关制度上墙。
  密切联系群众制度
  1、以支部所属建制为联系范围,按照入党联系人联系对应入党积极分子,其他党员分别联系普通群众的原则,每位党员至少联系1名群众。支部所在单位党员数多于群众数时,可以按党小组联系群众。
  2、党员要虚心听取所联系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并及时向党组织反映,结合自身实际,开展服务承诺活动,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3、开展谈心活动。党员要经常主动找所联系群众交心谈心、交流思想。做到每2个月对所联系群众谈一次话。向他们宣传解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随时掌握所联系群众的思想状况、家庭生活情况,及时帮助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
  4、各级党组织每年召开一次群众座谈会,听取关于“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的落实情况,并对“党员联系群众工作”进行民主评议。
  5、应将党员联系群众“一帮一、一对一”结对情况逐级上报。上级党组织定期检查党员联系群众工作落实情况。
  篇三:鲁山国美有限公司党建制度汇编
  鲁山国美有限公司党建制度汇编
  顾问:马富中
  主编:马伟芙
  策划:李向东
  xx:王军召马明明马莹莹朱晓培孙永政
  目录(略)
  一、公司支持支部开展工作的方法
  1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政治引导和政策监督。
  2积极支持支部开展工作,在经费、场所、时间和人力上为党建工作创造条件。
  3、在聘用员工、培养骨干优先考虑素质较好的党员。
  4、切实维护党员员工的合法权益,不随意解雇。
  5、认真听取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并热情邀请党组织参与重大事项的讨论和决策。 二鲁山企业党建工作“五个好”标准(略)
  领导班子好:
  党员队伍好;
  工作机制好;
  工作业绩好;
  群众反映好;
  三党费收缴规定
  1党费收缴标准:按月领取工资的党员,每月以工资总额相对固定的、经常性的工资收入(税后)为计算基数,按规定比例交纳党费。每月工资收入(税后)在3000元以下(含3000元)者,交纳月工资收入的%;3000元以上至5000元者,交纳1%。
  2党费收缴要求:预备党员从支部大会通过其为预备党员之日起交纳党费。党员向其组织关系所在的党支部交纳党费。流动党员向流入地党组织交纳党费。党员自动多交者不限。 3其它规定:支部及时向党员公布党费收缴情况。原则上每一季度交纳一次党费补交党费一般不得超过6个月,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交纳党费者,按自动脱党处理。 支部议事规则
  组织生活会制度
  民主生活会制度
  民主科学决策制度
  党员学习教育培训制度
  党员活动日制度
  一、根据本企业经营情况,每月确定每月第一周周二一天为党员活动日。
  二、党员活动坚持小型、业余、分散原则,不影响企业正常销售。
  三、党员活动紧密围绕企业销售进行,可组织党员开展政治或业务学习,内容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以及时事政治,参加义务劳动或公益活动、帮助困难职工等,要注重实效,力避形式主义。
  四、党员活动可吸收入党积极分子参加。
  五、支部在组织活动时,必须认真准备,做到人员、时间、形式、内容、效果“五落实”。
  六、开展党员活动,必要时可提前向业主通报或邀请上级党组织派人参加指导。
  党员目标考核制度
  一、支部每年初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和党组织自身建设目标对每个党员制订考核目标。
  二、党员要按时参加支部组织的各项活动,完成支部分配的各项工作,负责联系1—2名入党积极分子。
  三、党员要带头完成企业分配的各项任务,在企业经营中发挥骨干示范作用。
  四、党员要积极联系职工,每人明确2—3名联系对象,积极带领他们学政治、学文化、学技术,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党员要积极为支部发展和企业发展出谋划策,每年至少要提出3条以上合理化建议。
  六、党员每季度要向支部汇报一次工作和思想,年终接受支部的考核评议。
  党支部工作制度
  一、支部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按时参加上级召开的会议,接受指示,领受任务,履行职责。
  二、每年初制订全年工作计划,报上级党组织批准后按计划实施。
  三、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上级党组织请示,取得支持,避免出现方向性错误。
  四、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每月组织开展一次党的活动,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
  五、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积极稳妥发展新党员,及时接转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按规定收缴党费。
  六、积极宣传党的政策,每季度向企业主通报一次党组织活动情况,就企业经营提出意见和建议,听取企业主对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
  七、积极组织党员联系职工活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党员开展学习培训时,可以吸收非党职工参加。
  八、领导好企业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建设,支持他们充分发挥作用。
  发展党员制度
  一、党支部要积极引导职工中的优秀分子向党组织靠拢,采取工青妇“三推优”的办法发展党员,但是必须执行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方针(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
  二、要制定培养发展计划,建立专门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档案,必须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经两名党员介绍人介绍,重点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技术骨干中发展党员,并且必须参加有关部门的入党培训。
  三、对入党积极分子要明确培养人,严格进行政审工作,结合企业经营和党组织工作目标,对其分任务、压担子,加强实际锻炼。
  四、发展党员要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和县委组织部《民营企业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程序》的规定,严格程序,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每年至少发展1名党员。
  五、实行发展党员公示制,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纳新党员、预备党员转正时未经过公示的,一律不予发展和转正。
  六、在批准申请人入党以前,必须进行入党前谈话,对他(她)作进一步了解并帮助他(她)提高认识。
  七、对新吸收的预备党员,必须对其进行为期一年的教育和考察,并认真填写《预备党员考察表》。
  八、预备党员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具备党员条件,应当按期转为正式党员;需要继续考察和教育的,可以延长预备期,但不能超过一年。
  党员联系职工制度
  一、围绕“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这个主题开展党员联系职工活动,使每一位党员都有1—2个联系对象。
  二、联系的重点对象为:入党积极分子、困难职工等。
  三、联系的内容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联系对象解决好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职工的销售业务水平,听取职工的批评和意见。
  四、党员要和联系对象保持密切接触,每月不少于1次并及时向党小组或党支部汇报联系职工的意见和要求。
  五、对职工的困难和不良思想行为,联系党员不能解决的,要及时报党支部,集体讨论解决办法。
  六、党支部将定期了解党员联系职工活动情况,妥善处理好职工提出的意见和要求。
  七、党支部要把党员联系群众的工作作为考评党员、评选优秀党员的重要内容之一,成绩显著地要及时予以表彰。
  党员民主评议制度
  一、各支部每年组织党员开展一次民主评议活动,时间放在每年年底或次年年初。
  二、评议结合党内外测评,在党内民主测评与党外员工代表测评的基础上,再进行党内评议。评议时,首先由每个党员进行自评,然后党员之间进行互评。
  三、支委会根据评议结果和党员实际表现,对每个党员进行定格,确定等次。评议结果分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对评议为不合格的党员要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谈话教育、限期改正、劝退、除名等组织处理意见。
  “三会一课”制度
  一、支部党员大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可同党日活动结合进行。支部大会由书记或副书记召集主持,有表决权的到会人数超过应到会有表决权党员人数的半数时,会议才能召开。支部党员大会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指示;讨论决定本支部的重大问题;选举新的支部委员会,增补和撤销支部委员;讨论通过党员发展、转正;提出对党员的奖励和处分意见,决定职权范围内的对党员的表彰和处分。
  二、支部委员会。一般每月召开一次,如遇紧急事情需要研究,可随时召开。支委会由书记或副书记召集并主持。有半数以上成员出席时,会议才能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是:研究、贯彻上级党组织和支部党员大会的决议和指示;事关企业发展的重大事件和重要问题,向企业董事会提出建议,研究支部自身建设和党员管理教育方面的问题;研究培养、发展新党员方面的问题;讨论研究协调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工作方面的问题;
  三、党小组会。一般每月召开一次。主要内容是:组织党员学习;研究如何贯彻支部决议和各项工作任务;党员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研究选举和发展党员工作。并注意抓住四个环节:一是会前要与党支部沟通,确定内容、方法,通知党员做好准备;二是抓住中心内容讨论,力求统一思想;三是明确责任,及时督促、检查议定内容;四是做好
  记录,向支部汇报。
  四、党课。一般半年一次。党支部在每年年初制订出当年党课教育计划,参加人员是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主要内容是:新时期党的方针、政策,学习党的基本知识,也可根据形势的需要和党员的思想实际确定。党课的方式可灵活多样。
  五、建立“三会一课”的考勤、记录制度,作为考核党员的基本依据。
  企业党组织工作职责
  一、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法经营,照章纳税,树立诚实守信的企业形象。
  二、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建立党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党的生活,开展党的活动,加强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性观念,维护党员权利,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做好发展党员的工作。
  三、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员工进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引导和教育职工树立爱岗敬业的意识,增强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篇2】国有企业跟进督办制度

国有企业规章制度

【篇一:国有公司(企业)基本管理制度】

国有公司(企业)基本管理制度

文件管理制度

第一节总则

一、为适应公司全方位规范化科学管理,做好公司文件管理工作,使

之规范化和制度化,特制定本制度。

二、公司文件是传达方针政策,发布公司行政规章制度、指示、请示

和答复问题、指导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信息的重要工具。因此,必须认真做好文件的管理工作,有效地为公司发展服务。

三、公司全体员工都应发扬深入调查、联系群众、结合实际、实事求

是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努力提高文件质量和处理效率。

四、文件处理必须做到准确、及时、安全,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限和要

求完成。公司文件由总经办统一发放、传递、用印、保管和立卷归档。

第二节文件分类

一、规定。发布重要的行政规章制度,采取重大的强制性行政措施,用“规定”。

二、决定、决议。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做出安排,用“决定”。经

会议讨论通过并要求贯彻的事项,用“决议”。

三、通知。转发上级机关文件,批转下级文件,要求下级办理和需要

共同执行的事项,用“通知”。

四、通报。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信息,用“通报”。

五、请示、报告。向上级请求批示与批准,用“请示”。向上级汇报

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用“报告”。

六、批复。答复请示事项用“批复”。

七、函。商洽工作、询问问题、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用“函”。

八、会议纪要。传达会议议定事项和主要精神,要求与会者共同遵守的,

用“会议纪要”。

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是全面反映公司经营管理各项活动的历史记录,是实现今后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依据。特制定本方法,各部门必须按本制度认真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第一节档案范围

公司各种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图纸、方案、软件、图片、音像、实物等都必须立卷、归档。

其中,文件包括:规划、计划、技术资料、工程资料、财务资料、人事资料、会议纪要、项目方案、合同协议、内外行文等。

第二节档案分类及编号

一、档案按其内容及关联部门可分为六大类:

1、行政类

2、财务类

3、人事类

4、业务类

5、工程类

6、拓展类

二、机要档案须在档案编号后注明:绝密、机密、秘密。具体划分规

则见本制度第三节第二条。

三、档案编号以“一案一号”为原则,遇有一案归入多类者,应先确

定其主要类别进行编号。

四、归档后须填写《档案管理登记表》(附表1)。

第三节机要档案

一、机要档案按其内容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其中:

二、划分标准:

绝密档案包括:

公司经营发展中的经营战略、经营方向、经营规划、经营项目及经营决策、战略性的合作协议及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重大合同。

机密档案包括:

1、财务资料;

2、公司重要会议纪要;

3、公司经营情况;

4、人事档案、薪资性档案、劳动合同;

5、技术资料;

6、金额在10万-100万元的合同。

秘密档案包括:

1、重要项目资料;

2、项目合同协议。

第四节档案装订

一、以左方装订为原则,右上角标明档案号。

二、文件如有皱折、破损、参差不齐等情况,应先整补,裁切折叠,使其

整齐,再装订。

第五节保存期限

档案保存期限除政府有关法令或本公司其他规章制度特定者外,一律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永久保存:1、公司章程;2、股东名簿;3、股东会、董事会、

监事会会议纪要;4、公司证照;5、各级批文;6、印鉴;7、公司年度经营计划;8、公司年度经营总结;9、年度财务报表;10、技术资料;11、不动产所有权状及其他债权凭证;12、人事资料;

13、大型活动图片、音像资料;14、其他核定须永久保存的文书。

二、十五年保存:1、会计凭证;2、其他经核定须十五年保存的文书。

(其它财务档案的保存期限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三、五年保存:1、期满或解除的合同协议;2、完结后的项目方案;

3、其他经核定须保存五年的文书。

四、一年保存:1、部门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2、完结后的部门请求

报告;3、完结后无长期保存必要文书。

五、公司规章制度由总经理办公室永久保存,使用部门视其有效期限予以保存。

第六节保管部门

一、财务专项机要档案由财务会计部负责保管。

二、人事专项机要档案由人力资源部负责保管。

三、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资料由董事会秘书保管。

四、其他档案均由总经办指派专人保管。

第七节档案移交

一、公司各类证照、批文在颁发之日起移交总经办。

二、公司章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会议纪要、决议,应自签发

之日起三日内移交总经办。

三、合同协议应在签订之日移交总经办。

四、财务档案、人事档案由部门自行立卷、归档、管理。

五、其余档案半年移交一次,时间为每年的1月和7月。

六、档案移交须填写《档案移交清册》(附表2)。

七、《档案移交清册》一式三份,移交双方各一份,总经办留存一份。

第八节档案调阅

一、因工作需要需调阅档案时,须填写《档案调阅申请单》(附表3),

【篇二:创新国有企业管理制度】

创新国有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级经济管理班 李中选

一、国有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必要性及其内容

(一)、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1、管理创新有利于国有企业提高竞争力。国有企业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国家建设的长治久安,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对发展国民经济意义重大,只有管理创新才能带动企业其他方面的健康发展。企业的任何经营环境都有赖于管理创造的带动而优化,只有国有企业创新管理方式,其他方面就才能取得进展。这样,企业的竞争力必然会有所提高。

2、管理创新还有利于提升国有企业形象。在我国,国有企业一向以戴着“国有”的帽子而自高自傲,给市场的感觉十分不友好,当一种全新的企业文化形成后,整个国有企业都会把自身真正置于整个市场中,这是有赖于管理创新的。当国有企业自高自傲的态度消失后,更会注重自身建设与发展,自然会提升企业形象,而且国有企业的形象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家的形象。

3、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国有企业对成就的追求、对自我价值实现的向往、对社会责任的道义渴望,更强化了他们创新的冲动。

(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内容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必须要摆脱传统计划经济的色彩,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制度——企业管理的基石。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建立健全一套符合自身发展,且科学完善行之有效的制度化管理体系,是难以取得成功的。企业制度的创新,它是指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用人制度的创新,企业文化创新,分配和激励制度创新,股份合作制企业进行创新,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创新,企业营销管理制度创新,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过程管理为基础,由领导治厂到科学决策、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依法治企”阶段等。

本文主要从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分配和激励制度方面阐述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

二、、国有企业文化创新的背景和目标

(一)、推动国有企业文化促进和转型的三大背景因素

无论是与共和国共成长的“老国企”,还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立的“新国企”,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际,都面临着一定程度的文化转型。之所以出现文化转型,主要源于三种浪潮的推动。

1、 国际化浪潮。纵观现如今中国企业的战略规划,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国际化是其正在进行或将要进行的重要战略之一。所谓国际化,从本质

上讲,是资源配置的全球化,即充分利用并合理配置全球资源,参与国际分工,融入国际市场。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参与到国际化之中,必将对国有企业原有的企业管理主体文化带来一定的冲击,也就是跨文化融合问题。这就需要国有企业一方面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并包容国外的文化习惯和行为模式,另一方面对现有的主体文化进行适当的提升甚至调整,以适应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2、 自主创新浪潮。在自主创新浪潮中,中国企业包括很多国有企业已然把创新上升到了战略层面,创新战略的提出,对国有企业原有的主体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对于国有企业来讲,实行创新战略就必须对原有的主体文化导向进行相应的调整,在进一步优化控制导向的前提下,强化创新导向。

3、 多元投资浪潮。关于先做大还是先做强的问题,曾在中国企业界和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争论。无论最后争论的结果如何,但在从国有企业的发展实践来看,相当大程度上的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都选择了迅速扩张的道路,无论国有企业选择如何扩张,都将对原有的国有企业主体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来自不同行业文化的影响,也可能来自不同区域文化的影响。随着多元业务的不断发展壮大,原有企业主体文化与新业务领域的文化必将产生冲突。

(二)、国企的企业文化逐步实践转型的要素和目标

1、 国有企业外向文化内生化,内生文化凝练化。国有企业若要真正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首先,需要进一步树立和明确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企业应根据企业所处行业特点,企业特征,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企业真正需要什么样的文化。其次,深刻分析企业现有文化存在的问题,并明确现有文化与需求文化存在的差异所在。文化有效与否的关键在于企业文化的落地问题,只有企业需要的文化真正被广大员工做认同、接受,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那么,接下来国有企业需要做的重中之重就是如何打破内部现有的文化氛围,真正做到“外向文化内生化”,将企业所需要的文化真正引入到企业当中去。

再进一步将“内生文化凝练化”,找到发展内部文化的有效方式和方法,实现企业文化的有效落地。

2、 新主人翁精神的塑造。以前,我们讲主人翁精神,主要涵盖敬业拼搏、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等文化要素,强调顾全大局,以集体利益为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主人翁精神日益脱离了现代职工群体,成为了“大空话”、“大忽悠”。因此,我们需要赋予主人翁精神以新的含义,把这一光荣的优秀的文化传统继承下去,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融入“人本”思想。以“人本”为核心的新主人翁精神,在本质上要强调员工与企业的共发展,一方面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实现员工的个人价值;在核心上,要关注员工的需求,尤其是职业发展和价值实现;同时,要通过组织制度安排、人力资源管理等方式,把新主人翁精神落实到经营管理的实践中。

3、 从“跟随者”向“领跑者”文化的转型。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已经逐渐在全球市场上奠定了行业领导者的地位,这种行业地位的变化,对国企的企业文化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也需要同步发展和提升。现阶段的国有企业必须在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文化的转型和提升,唯有如此,才能保障国有企业在接下来国际化道路上继续乘风破浪,屹立世界。

三、创新管理理念-----国有企业人性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在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企业过程中,要求我们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实行人性化动态管理工作,其实也是劳动关系双方妥善处理相互利益关系,调动职工积极性,促进企业发展的过程。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有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如何适应这种新变化、新要求,建立和健全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最大限度地实现、维护、发展好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实行人性化动态管理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一)、国有企业人性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性化管理的理念没有确立在企业管理中。在企业管理中,有的管理者过多地依赖于行政管理手段管理员工,而不是千方百计地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那么规章制度也不会得到自觉执行。同样,过于依赖物质激励进

行管理,也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2、 忽视个体利益。一些企业在推行人性化管理的模式时,往往把“人”看作是“群体”,关心人、重视人被笼统地理解为关心、重视作为整体的“员工”的利益。但是,员工们在追求利益时大多是以个体的形式表现出来。真正的人性化管理应该尊重个体、信任个体,使个体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追求自己的价值。

3、 将人性化管理视同宽松管理。人性化管理是从企业和个体的立场共同考虑,在满足企业大局的前提下,充分尊重每一个体的理想,化群体管理为个体管理,让员工在做完自己工作的同时,开发其更大的潜能。然而,有的企业却将人性化管理视同宽松管理,一味追求个体的活动空间,对个体没有明确的要求和制度约束。

(二)、现代企业如何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1、确立符合人性化的管理理念。人性化管理的实施有许多方面,最重要的是确立符合人性化本质的管理理念:把人始终放在第一位,员工是最大的财富,使得员工的生命价值与企业的生存价值融为一体。在树立管理理念时,我们要同时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思想。我国传统文化有着鲜明的重视人性的特征。孔子所宣扬的最高道德标准是“仁”,其核心内涵就是以“爱人”为中心的人性思想。同时西方围绕人性所提出的许多管理主张和管理措施也是有科学价值的。

2、 建立现代企业激励制度。人性化的目的在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创造潜能,因而建立科学的激励制度意义重大。首先,要建立企业家激励机制。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家劳动既是智力劳动又是风险劳动,因而其合法报酬和职位消费权利就比一般职工高得多。可以实行年薪制或利润分成制,并注重对企业家的精神激励。其次,要建立职工激励机制。建立职工激励机制应以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核心,充分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给职工以精神上的激励。

3、 以情服人提高管理效率。人性化管理风格的实质就在于“把人当人看”,从而使得员工怀着满意的心态,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全身心地投人到工作中去,进而直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益。管理者应深入到员工中去,做深入细致的工作,了

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其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困难。通过各级员工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人际氛围,创造出一个完美的工作环境,从而将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紧密结合在一起。

四、分配和激励制度创新----国有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一)、绩效管理概述

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它包括员工绩效和组织绩效两个方面。员工绩效是指员工在某一时期内的工作结果、工作行为和工作态度的总和。组织绩效是指组织在某一时期内,组织任务完成的数量、质量、绩效及盈利状况。绩效管理是指为了达成组织的目标,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过程,形成组织目标所预期的利益和产出,并推动团队和个人做出有利于目标达成的行为。绩效管理的过程通常被看作是一个循环,这个循环分为五步: 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以及绩效改进和导入。

(二)、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绩效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企业管理手段,也越来越得到企业管理层的关注,很多企业已经建立绩效管理制度。从目前国有企业绩效管理水平来看,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国有企业经营绩效管理体系还需要深入与不断探索。当前多数国有企业绩效考核实行中存在一些困难,使得企业考核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甚至还导致人才流失。目前还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与业务部门无关。在企业内部的许多部门,尤其是业务部门,会认为绩效管理会在正常工作之外带来很多负担,并且认为绩效管理只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其他部门都是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十分排斥绩效管理。

2、 绩效考核指标抓不住重点,不能体现企业对业绩的关注和对员工行为的指导。由于多数国有企业近年来兴起绩效考核管理热,在初始制定绩效考核指标时,容易造成“又大又全”的倾向,而结果是让员工和管理者无所适从,什么都要考核,但又突出不了重点,不能在关键领域内给予足够的重视程度。

3、 重考核,忽视绩效计划制定环节的工作。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很多管理者对绩效考核工作比较重视,但对绩效计划制定环节重视不够,这是初次尝试绩效管理的企业经常遇到的问题。

【篇三: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制度】

附件一

考勤与休假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劳动纪律管理,维护矿井良好的形象,提高工作效率,确保矿井建设正常、有序地进行,根据国家及公司有关规定,结合我矿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员工出勤考核是绩效考核的组成部分,是核算员工薪酬待遇的重要依据。考勤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管理的基础和关键,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管理措施之一,各级人员都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第三条 考勤准则:

1、遵守劳动纪律,按时上下班,不迟到、早退,不旷工;

2、上班时间坚守岗位,不擅离岗位,不串岗闲谈,不妨碍他人工作,不做与业务工作无关的事情(如闹逗、玩电脑游戏、睡觉、打牌、吃饭等);

3、工作日内,班前及班中严禁饮酒;

4、工作时间需外出或离开工作岗位,必须向领导请示或向同事说明去向,否则,一律视为班中脱岗、串岗。

第四条 矿实行每周五天半工作制,周末休息。员工出勤实行日考勤制度,各部门必须执行班前点名制度和考勤日报制度。

第五条 特殊工作岗位的员工可以实行不定时、综合计算工时、轮班制等工时制度,具体办法根据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确定。在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员工必须遵守矿规定的工作时间。

第六条 本制度适用于矿属各部门及全体员工。

第二章 考勤员及考勤记录

第七条 员工考勤的监督管理由矿人力资源部负责。

第八条 员工考勤以部门为单位进行,各部门指派一名责任心强的人员兼职考勤工作。

第九条 考勤员的职责:

1、熟悉我矿的考勤制度,认真、及时、准确地记载本部门员工的出勤情况,不允许空勤、补勤和考假勤,不得随意涂改;

2、协助矿人力资源部督促员工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工作时间,如实地反映本部门考勤中的问题;

3、协助和指导本部门员工按规定和程序办理请销假手续;

4、及时、准确地统计、汇总考勤结果,依时报送考勤表。日报考勤时间为每天的8:00至8:30,星期日的考勤下星期一补报。月末最后一天统计上报由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的当月部门出勤表。

第十条 经年度考核,考勤员认真履行职责的,矿给予每人50元/月的奖励。对于考勤员不能准确、准时报告考勤记录的,取消当月50元奖励,并给予考勤员迟报的罚50元,不报的罚100元。

第十一条 考勤员每天以记录表格形式(见《朱集西煤矿员工考勤表》)登记员工出勤情况。

第十二条 考勤统一记载符号:

2

第三章 考勤办法及要求

第十三条 员工每月的考勤计算时间为当月的1日至月底,每月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为部门核对、统计、汇总及向人力资源部报送考勤表的时间,次月3日前为人力资源部审核、建立个人出勤台帐、汇总考勤及计算出勤率时间,10日前为计发员工工资时间。

第十四条 员工因公出差或外勤,应有部门负责人批准的出差凭证。

第十五条 员工休假,离岗前应做好工作交接,并把经批准的有效假单交部门考勤员。请假单附在当月的考勤表上,以便及时记录考勤和人力资源部审核并按规定计算员工当月工资。

第十六条 各部门考勤员要认真如实地做好考勤登记工作,不得弄虚作假。

第十七条 副科及以上员工休假及出差,按矿有关规定及程序办理请假审批手续,见第二十九条。

第四章 员工请假及销假手续

第十八条 请假手续

1、员工休假必须遵守先请假后休息的原则。请假时由本人提前1~3天填写好《员工休假申请表》,写明请假类别,请假原因及时间,按审批权限经批准后方可离开工作岗位。凡未经批准休假的,一律按旷工论处。

2、如确因特殊情况,本人无法办理请假手续的,必须及时委托他人代办。请假期满后,须按时到岗工作并及时办理销假手续。假期期满仍不能到岗的,必须在假期期满之前办理续假手续, 3

否则按旷工处理。

3、员工休假完毕,应在上班的当天内销假,各部门考勤员要及时对员工休假情况进行登记。

第五章 休假种类及规定

第十九条 员工请假种类包括事假、病假、工伤假、婚假、丧假、产假、探亲假、年休假等,不包括法定节假日(元旦、清明节、国际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国庆节)、公休日。

第二十条 事假:

1、员工有事请事假前必须办理请假手续,不经批准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否则按旷工处理。

2、准假权限和程序办理:一般员工确因有事须请假的,必须先填写事假单,请事假在5天之内的,由部门负责人审批;5天以上的,必须经所在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后,报分管矿长审批。被批准的请假手续要随考勤一并送交人力资源部备案。

3、员工请事假(不含婚、丧、探亲或产假等公休假)的当月不得超过6天,超过造成不满出勤工作日的扣除当月各类奖金。员工请事假可以优先使用本人的年休假冲减事假,事假连续天数跨越法定节假日时,事假按连续天数计算。

4、月度内员工请事假不得超过15天,年度内累计不得超过2个月。否则一律不予审批。

第二十一条 病假:

1、员工患病,门诊时间在1个工作日内的由员工本人向所在部门负责人口头请病假,因特殊情况或病情较急时,可电话或委托亲友请病假,回矿上班后要向部门领导阐明原由。

2、门诊或治疗时间超过上述规定,或因病或非因工负伤需 4

停工治疗的,必须有县一级医院的有效证明及病历办理请病假手续,并按矿有关规定累计医疗期。超过1个工作日的必须按规定办理书面请假手续,经部门负责人签字同意方可休假。

3、不按上述规定请假者,按同等时间计算,以旷工论处。

4、员工因为违纪或酗酒、吸毒、打架闹事负伤等原因停工的,按旷工论处。

第二十二条 工伤假:

1、员工因公负伤请工伤假必须持医院签署的伤情证明,经安全监察部及部门负责人签字同意后方可休假。

2. 因公负伤的员工,伤愈复发,经鉴定后,以工伤处理。 第二十三条 婚假:

1、员工请婚假必须经本部门同意,计生部门审批后方可休假。

2、员工结婚持结婚证书,享受婚假3天。男女双方都到晚婚年龄(男25岁、女23岁)者延长婚假20天。(不包括再婚者)。

第二十四条 丧假:

员工配偶、子女、父母或养父母死亡,给丧假3天;祖父、外祖父、祖母、外祖母、公婆、岳父母死亡,给丧假2天。均不含路程在内。

第二十五条 产假、计划生育假:

1、女员工符合生育条件需要请产假的,须经矿计生部门审批,部门备案后方可休假。

2、法定产假90天,难产的增加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增加15天,晚育的初产妇延长产假30天,在产假期间申请领取独生子女光荣证明的延长产假30天。

5

【篇3】国有企业跟进督办制度

国有企业薪酬制度的改革

摘要:随着《劳动合同法》的进一步实施,劳动关系等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薪酬制度的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优秀的薪酬制度会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劳动力市场变化、岗位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有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何根据现有情况将薪酬制度进行优化,是每个企业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国有企业薪酬制度状况分析

经济实力是综合国力的主要体现,只有经济发达才能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国有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导力量,是现代化建设和人民政权的物质基础;国有企业能否拥有较强的竞争力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关系到国家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竞争力成为整个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和迫切任务。国有企业薪酬制度目前的状况如下:

1.技能工资缺乏弹性

现在大部分国有企业实行岗位工资和技能工资相结合工资模式。但是技能工资这一模块的弹性很小,是国企薪酬制度的一大弊端。

(1)平均化色彩依然很严重

“岗位+技能”的工资模式本来没有什么大的缺点,但是在国有企业的实施中,出现了问题。工资计算普遍使用平均分配模式,在绩效考核不严谨的情况下,工资的弹性不大,即与工作绩效的关联性不大。在员工总的工资薪酬中,岗位工资普遍较低,而技能工资却占了很大的比重,这样一来,使得在国有企业中,“大锅饭”的色彩仍然很浓厚。使得“干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

(2)技能工资“变质”

技能工资变成了补贴性工资,仍不能与技能、绩效很好的挂钩,反倒与职员的工龄关系密切。员工在企业内积极上进,认真工作,希望通过绩效考核,得到应属于自己的工资。但是,由于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得不管他在本职岗位表现的如何出色,只能得到与本职岗位相对应的岗位工资和相差不大的技能工资,大大打击了员工的积极性,使得晋升通道被阻碍,人才的才能不能充分被发挥。

2.公平性有待提高,总体水平偏低

国有企业利润每年都很高,但是员工的平均薪酬却不如此,究其原因,是因为员工薪酬也出现了“贫富分化”,最大差距达几十倍,缺乏公平性。同时内部薪酬标准与市场脱节,干扰了正常的薪酬标准。

(1)公平性有待提高

虽然在企业内部,高管层的工资薪酬比较高,但是在低级管理层及一线基层,员工的基本岗位工资水平不仅比较低,而且差异化程度低,没有反应出不同的岗位的价值差异,使员工的自我实现价值感大大降低。

(2)总体薪酬水平偏低

与劳动力市场的价格脱节,使得优秀的、高级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的工资远远低于市场,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得不到自己应得的奖励,抑或使得低素质的员工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薪酬。从而导致优秀人才的外流,内部人才对外缺乏竞争力。不合理的薪酬分布,使得企业的名誉也大大下降,不利于引进高质量的人才和辞退低质量的员工。

3.薪酬激励效果不明显

由于企业对员工的成果不进行评价分析,使得职工的劳动成果缺乏保障,职工缺乏长久持续工作的动力,最终影响对职工激励的效果。

(1)缺乏严谨的考核制度。

大多数国有企业的薪酬考核制度不严谨,不科学。即使制定了科学的考核体系,认真按照体系实施的也比较少,比较粗放,往往上级一句话就决定了下级工资的晋升、奖励的幅度。在薪酬变动时,没有科学的测评依据,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不合理、不公平的现象。

(2)企业管理制度不合理。

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上,国有企业占据大部分,由于国有企业的资本主体地位,加上政企不分,使企业经营缺乏有效的监理,易导致“内部人控制”现象。关于国有企业的管辖权,我国一般归属于国资委或国资委派的其他部门,但由于国有资产过于庞大而一个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往往管辖为数众多的企业,受自身人员数量限制,导致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基本上流于形式,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容易出现大股东和经营者合谋,出现自定标准,自我考核,自我激励的现象。此外还存在着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监事会等监督机构难于起到应有的作用等问题。

(3)缺乏长期激励手段

我国国有企业现在实行股权激励方法的不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企业的长短期薪酬激励比例严重失调。这样导致,当公司面临长期和短期利益抉择时,管理者往往喜欢可以马上实现的短期利益。导致员工的价值观和企业的文化相违背,有可能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4)激励手段单一

在国有企业,对员工的激励方式比较单一,往往一金钱激励为主。不能否认金钱具有很强的激励性,但是,企业还应该对员工的精神需求给予重视。比如对在公司内部解决婚姻问题给与奖励,带领员工出去旅游放松心情等等。对待不同的员工,实施不同的奖励手段,采取不同的奖励幅度,不要一刀切。

4.高管薪酬备受争议

国企高管薪酬普遍都很高,与普通员工的差距很大,但是由于国企高管身份的特殊性、国企数量的巨、不公开性,因此这也是国企改革的难点,争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价值的判断

高管到底应该拿多少钱,高出一般人多少倍才算正常呢,并没有统一的判断。正常情况下,自身价值和自己的薪酬应该是对等的,但是由与国企高管身份的特殊性,部分人具有公务员身份,却拿着企业的工资,这样就造成了价值和薪酬的不等效。不等效也就罢了,只要在正常的范围之内,也是可以接受的,关键是偏离度远远超出了正常范围。

(2)国企数量巨大

在我国,国有企业数量远远大于民营企业,有的甚至在行业内处于垄断地位,它们构成了国民经济的主体,高层管理人员数量巨多。因此,这些企业高管的薪酬水平容易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对比现在中国普通居民的生活水平,巨大的差距使大众难以接受。

(3)不透明、不公开

在中国,职工自己的薪酬属于个人隐私范畴,不喜欢对外公开。高管更是如此,几乎全部高管不公开自己的薪酬,而我们了解到的一些情况也是由各种媒体爆料得来的。大众根据已爆料的情况去推测,去猜。这样一来,难免会把高管的工资想的很高、很离谱,增大了公众的疑云,从而引起大众的不满。

二、薪酬制度的改革

对于薪酬制度的改革,最先要进行改变的是绩效考核体系,因为它属于薪酬制度的基本层面,其他的像技能工资弹性、激励作用、管理高管薪酬等都要依据绩效考核,只有绩效考核工作做好了,其他方面才能做好。

1.建立绩效考核体系,严格执行,确保公平

首先明白绩效考核的目的:

(1)不断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经营中的事故发生率,为公司保持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2)加深员工对自身责任的明确,发现不足,自主学习,提高工作业绩

(3)通过科学的绩效考核,将结果与薪酬挂钩,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

然后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但是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公司全体上下员工选用统一标准的测试指标,没有例外,测评过程、测评结果要公开,接受员工的监督。

(2)绩效考核体系要写进公司相关制度中,作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能懈怠。并且,要确定实施周期,每个周期都要认真做,不能偶尔做一做

2.调整技能工资弹性,

准确定位技能工资的地位,它属于对员工有差别技能的认可和奖励,而不是作为大众性的补贴,依据绩效考核标准确定工资的调整。

(1)认真实施绩效考核体系,将员工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关联,实时根据员工技能的改变,加减薪酬。因为绩效考核体系要求的公开性、公正性,使得人们对于自己及他人的薪酬没有什么疑问,不会猜想、说闲话、议论纷纷,有助于净化工作环境气氛,提升工作效率

(2)完善技能——薪酬体系,使得员工的技能水平与自己的薪酬水平相匹配。避免了员工的技能提升了,却还是拿着和以前一样的工资,打击员工发展的积极性这种情况。而且如此一来,会激励更多的员工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

3.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

在建立了科学的考核体系后,同样就可以依据绩效考核体系,确定员工的薪酬等,起到激励作用。

(1)建立职位工资薪酬体系

通过建立职位工资薪酬体系,对职位的自身的价值进行评价,这作为一个基础,然后根据在岗人员的业绩考核情况,给予适当的加减运算,最后得到的是这位在岗人员的对应薪酬。

(2)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标准

结合劳动力市场价格,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标准。在内部,有助于提升员工的幸福感、工作的积极性,减少跳槽现象,降低离职率。在外部,有助于吸引社会上的人才,招聘到更好的员工。

(3)丰富员工的奖励方式。

大部分还是采取金钱奖励的方式,少数情况下要根据员工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激励,比如:外出旅游放松、举办奖励性的晚会宴会、到外国学习深造等等。

3.高管薪酬制度的调整

虽然高层管理人员也属于企业的员工,他们的薪酬理应按照薪酬体系中来进行给予。但是,如同它的问题一样,他的身份很特殊。所以,特殊问题要特殊对待。

(1)绩效考核与薪酬要紧密联系

薪酬体系中提到了员工薪酬与业绩考核相挂钩,高管也不能例外。如果出现业绩考核不好或者企业效益下降,他们的薪酬水平就应该下降,否则就是没有严格执行薪酬体系的相关规定,或者考核不够准确。至于下降或上升多少幅度,这个要根据企业自身具体情况而定。

(2)高管适时自觉调整工资

当经济大环境不景气时,企业因成本上升或客户数量锐减时,高管这时应该起带头表率作用,与员工一起降低薪水,共度难关。虽然高管的薪水减少了,但是相对于绝大多数人,仍然还是比较高的,但是由此换来的正面影响、良好声誉却是巨大的。

(3)逐步实现透明化、公开化

高管的薪水要逐步做到透明化,一步到位肯定有困难,所以可以一步一步来。只要自己认真负责,做好本职工作,把企业的业绩提高上去,相信把自己的薪水公布于众,也不应感到内疚、不好意思。而且,这样就避免了公众对于他们薪酬的无限猜想,把事情复杂化。

伴随着中国进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时代来临,国企所面临的挑战和竞争也将日趋激烈,而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生存和发展,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走出薪酬激励的误区,通过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机制,充分发挥分配机制的杠杆作用,激励人才、吸引人才,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类人员特别是关键岗位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活人力资源。全面引入市场竞争规律,着力构建职工收入与企业效益、个人贡献、岗位绩效相挂钩,能升能降的动态激励约束机制,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篇4】国有企业跟进督办制度

新时期国有企业督查督办工作实践与思考
作者:贾利民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年第21期

        摘 要 从现在来看,国有企业正处于变革的关键时期,所以必须加大对其督查和督办工作,让国有企业更好地发挥在经济中的作用。文章通过结合笔者自身的工作经验和国有企业督查督办工作实践,分析了新时期国有企业督查督办工作的思考。

        关键词 国有企业 督查督办 工作实践

        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识码:A

        对于企业办公室来说,开展督查督办工作是一个重要的智能,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有企业的督查督办工作要发挥企业领导的作用,提高国有企业领导者们的执行力和领导力,下面是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进行具体分析。

        1新时期国有企业督查督办工作实践

        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国有企业要重视督查督办工作,坚持统一的思想和完善的制度,确定好督查督办的相关事项,具体的工作实践分析如下所示。

        1.1统一的思想

        要想落实好国有企业的督查督办工作,必须坚持统一的思想,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让国有企业的领导者们坚持“植入式宣贯”,借助于一些专门会议和培训宣讲督查督办的相关内容,让国有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清楚督察督办的要求,了解督查督办工作的意义;其次,在制定制度的过程里,必须让业务部门和生产单位加入进来,借助于分析讨论了解好相关的制度,为落实多样化的制度提供条件。

        1.2建立健全相关督查督办制度

        开展督查督办工作必须要发挥制度建设的作用,没有规矩的企业是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国有企业自身要把督查督办工作看作是常态性的,从制度建设的角度明确督办督查工作的内容和职权等多项内容。除此之外,必须要和形式状况相结合,固化实践的技术和管理方式,这样才能更好的制定制度,更好的完善制度。

【篇5】国有企业跟进督办制度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研究: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工作总结】

  制度(Institution),或称为建制,是社会科学里面的概念。用社会科学的角度来理解,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以下是本站分享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研究: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研究: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2012年5月7日,国资委、财政部联合颁布了《关于加快构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国有企业加快构建内部控制体系。《通知》指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央企业的改革发展将面临极其复杂的外部环境,经营压力和风险加大,迫切要求企业强基固本,实现规范、稳健、高效发展。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防范经营风险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在2008年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指导下,建立了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但不少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我国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管理体制不完善

  当前,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已经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建立了内部控制体制,但是部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制不完善,缺乏完善的评价制度、监督机制、全面的预算管理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从而导组织架构设置不合理, 岗位职责混乱,财务造假,信息失真,贪污舞弊等现象。

  (二)对内部控制管理认识错误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高层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认识存在的误区主要有:内部控制管理不重要。当前很多管理者都只重视生产,忽视管理,盲目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内部控制管理越紧越好。部分企业高层过于集权,试图将企业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从而导致企业管理僵化,缺乏效率,不能面对外部竞争;忽视内部控制管理的积极作用。部分领导者认为建立内部控制管理会使企业的成本加大,给企业造成浪费,不能充分认识到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所起的积极作用;加强企业控制管理会削弱自己的权力。部分领导认为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会使自己的权力被削减,不能控制企业,不能正确领会内部控制管理为企业目标服务的本质。

  (三)内部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

  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组织机构都是在计划经济模式发展起来的呈多层次的宝塔形,组织机构较庞大。过多的管理层次,会导致管理机构的臃肿,反应的迟钝,从而不利于内部控制管理职能的发挥。不仅使企业管理成本增加,而且运行效率低下。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必要性

  (一)防范风险的要求

  对于企业而言,加强内部控制管理能够有效预防企业风险。当前,我国国有企业业务比较广泛,企业面临的各种内外部风险正在不断加剧。而采取合理的内部控制管理能够使企业有效的应对各种风险,使企业能够很好地控制经营薄弱和财务管理薄弱环节,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从而较好地规避企业风险。

  (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的要求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大多建立了全面预算、内部审计、成本收益控制、资金集中使用等控制管理模式,但缺乏一套全面的、系统的、完善的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相适应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只有建立一套适应企业全过程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够促使企业逐渐消减管理短板、突破管理瓶颈,应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矗立于不败之地。

  (三)实现企业目标的需要

  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强化内部控制管理来整合各类资源,统一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思想,完善企业的内部各项管理,提升企业的判断及决策能力。从而促进企业进行经营管理体制的转型,构建良好的内部管理环境,促使顺利实现企业目标。

  三、国有企业强化内部控制管理的对策

  (一)提升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对内部控制管理认识

  国有企业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加强管理者和员工对内部控制管理的认识,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企业高层过于集权,中低层管理者要以经营管理目标为出发点,积极配合高管的工作,主动参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活动。针对内部控制方面认识的错误,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理论的学习,充分认识内部控制管理的主要意义,并建立一套完善的内控培训体系,针对性地对职工加强内部控制相关知识培训,促使员工主动参与和执行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只有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在观念上充分认识到强化内部控制管理的必要性,才能使他们在良好的企业文化影响下积极的参与到内部控制管理活动,保证在最大范围实施内部控制管理。

  (二)完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

  当前,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不完善,缺乏完善的评价制度、监督机制和全面的预算管理等制度。部分企业在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方面做得还不错,但常常忽视事后控制。所以,我国国有企业有必要完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要建立有效的全过程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完善事前控制以便保证企业决策的正确, 目标切实可行;完善事中控制以便使企业活动能够按照决策方向和目标运行;完善事后控制以便企业分析经营管理活动缺陷的原因,进行考核和评价并兑现考核结果,找出企业运行过程存在的不足,有效地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并对于不合理部分进行调整、完善,最终为企业管理者制定的未来目标服务。

  (三)强化内部监督和评审

  监督和评审是指企业相关管理部门对其内部控制活动进行监督与评价,有效的监督是保证内部控制管理有效运行的重要途径,要使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得到较好的执行,就必须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活动进行严厉的全过程监督,并进行合理的考评,以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

  (四)强化企业财务控制

  财务控制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点,强化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的重点工作。国有企业更需要强化财务控制,加强财务监督和考核。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体,要定期或不定期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检查和考核,以从源头上减少或杜绝浪费、挪用和贪污企业资产,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合理的检查考核体系是保障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有效的执行,使企业可以及时地发现问题并采取补救措施,进而使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更加完善。

  (五)建立和完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当前,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目标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企业管理不再只满足传统的确保资产安全和查错纠弊,而是追求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保证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全面预算作为一种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编制与实施的预算管理模式,凭借其计划、协调、控制、激励、评价等综合管理功能,能整合和优化配置企业资源,提升企业运行效率,成为促进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戴维-奥利指出: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组织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所以,企业应该强化内部预算控制, 建立和完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以达到协调、计划和控制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目的。

  四、结语

  为了确保企业各种资源的完整及安全和经济信息的真实可靠、协调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我国国有企业应该不断探索和创新内部控制管理的建设,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不断开展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研究,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经济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模式,保证国有企业实现规范、稳健、高效发展。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研究: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1 引 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企业越来越重视内部控制。我国经济如今已经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我国企业融入全球竞争中。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企业应该制定有效的内部控制手段,从而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发展迅速,在内部控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也给企业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随着全球经济化发展,国有企业应该适应新的形势。国有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中还是采用传统的思路,其在适应外部环境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切实提升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应该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在企业管理中,内部控制应该发挥工具的效果,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提升资产的安全性,确保各个经营环节协调,从而促进企业更好地实现经营目标。 近年来,国有企业正在不断的深化改革,国有企业的数量在减少,但是企业的规模在扩大,国有企业都朝着集团化的趋势发展。在政策的变动下,国有企业可以确保国家安全,是一类支柱型的企业。为了确保国有企业的主体地位不动摇,其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如今,企业的内部控制得到了国家和企业的关注,在多年的实践下,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也总结了规律,采用了行之有效的方法。然而,国有企业整体内部控制效果有待于提升,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有企业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内部控制的缺失给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挑战。 2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信息沟通不足 国有企业及时的信息沟通和完整的信息采集,可以促进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促进企业与外界沟通,使得企业内部各个层级之间的信息及时的传递,合理的利用信息。 其一,国有企业存在信息沟通不畅的情况。很多国有企业的信息非常闭塞,国有企业一般都是集团性质的,在平时的经营活动中,整个集团组织过于复杂,业务的链条非常长。在集团角度上,信息的传递要经过一个个部门,当信息最终传递后,已经不是原始信息,导致企业的经营活动受到影响。良好的信息沟通可以使员工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所在,从而可以更好地完成工作。当意外情况产生后,通过及时的沟通,可以及时弥补损失。其二,企业内部存在信息不足的问题。企业内部不能很好的实现信息的共享,很多部门尽管规章制度已经比较完善,但是这些制度都不能很好地落在实处,部门中的员工不能按照制度执行各项操作。企业员工应该及时向上级反馈自己的工作,从而及时解决问题,但是很多员工却不能树立这一意识,常常本着事不关己的态度。对于外部环境,企业的信息披露存在缺陷。国有企业常常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企业在与外界交流中,对外提供的信息量非常有限,对外披露主要是依靠股东会和董事会。然而,国有企业很少召开股东会和董事会,企业的信息不能及时披露,很多内部信息都是被企业的高管控制。其三,信息系统建设存在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企业应该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才能改善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交易方式。现代企业一般都是借助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汇总,内部控制的实施也应该结合信息系统。国有企业尽管也进行了信息化技术建设,但是企业内部缺乏信息人才,导致信息系统在使用中存在异地的风险。 2.2 风险计量方法存在缺陷 其一,国有企业损失数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不能保证,风险发生和处理中间要经过很长时间,有的企业会故意隐瞒损失。在相关数据记录中存在滞后性,数据的有效性不高。其二,损失数据的准确性不能保障。国有企业的风险存在复杂性和多变性特征,在风险损失的表现形式上,一个风险损失是由于多个风险因素共同导致。风险事件的不良后果也是多方面的,不能进行单一的评价。风险不仅仅会给企业造成损失,而且也会导致企业的名誉受损。 2.3 有效管理不足 其一,内部管理机制不能有效建立。尽管国有企业会按照法人治理机制进行管理,但是集团领导不能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内部运行环节中存在不足。其二,国有企业内部存在人事失控的情况。在企业管理中,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企业对人事的控制能力不足。其三,国有企业缺乏有效的财务管控。国有企业在运行中,资金是关键。如果企业不能对子公司投资和收益情况做出决策,那么企业的财务规划就会非常分散,不能有效的控制现金流。 2.4 风险管理中文化缺失 其一,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不到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意识不强,在内部控制中不能很好地结合风险管理的理念。在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下,企业应该更加关注风险。管理层的经营理念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密切相关,管理层经营理念与企业的价值观联系密切。管理层在企业中的作用非常大,他们的言行和决策直接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因此,管理层应该带头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从而起到扩散效果。在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环节中,管理层应该负起责任。其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意识不能在国有企业内部普及。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在不断的完善,风险管理方案也日渐成熟。然而,内部控制却只是停留在表面,企业内部员工并不能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在会计控制和成本控制中不够灵活。国有企业不能站在更加长远的角度,过度的追求短期利益,导致财务会计的工作非常被动。 3 国有企業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对策 3.1 历史数据的积累和计算机智能系统的建立 其一,国有企业应该完善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完善信息传递机制。信息的目标在于更好的应用于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中,在内部控制中,信息应该有效的服务于内部控制中,从而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内部信息传递要完善信息传递机制,确保企业内部的全体员工都对企业的经营目标有具体的了解,明确自身的职责,掌握内部控制体系的作用。国有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和加工机制,国有企业要合理的收集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对信息进行核对与整合,在内部信息的收集环节中,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经营活动,对持续性经营的信息进行汇总。通过汇总财务会计资料、经营管理资料等,获取内部信息。在外部信息的获取中,企业应该完善协会组织、社会中介机构等信息的获取。其二,国有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损失数据库,提升企业风险管理的质量。企业通过建立数据库的方式,可以在风险管理中获得更多的依据。在量化分析环节中,企业也需要大量数据作为支撑,可以针对损失发生的频率等,对数据进行计算。 3.2 内部控制与各项业务活动的融合 其一,企业应该实现内部控制与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机结合。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应该融入风险管理,形成一个完善的管理系统。通过内部控制,对企业的各个业务流程进行管理,确保企业正常经营,降低失误的发生率。通过内部控制的实施,企业应该完善各项监督,从而在经营环节中可以自发地察觉错误。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要与企业管理制度建立统一的目标,不能将二者分裂。将内部控制制度纳入企业管理中,才能确保企业在管理中自觉落实内部控制。企业内部不同的部门应该对相关的业务进行全面的梳理,对管理流程不断的优化。其二,企业应该推动财务业务一体化建设,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环节中,不能脱离实际的情况。在生产经营环节中,企业要完善系统程序的梳理,在业务数据录入到信息系统后,应该通过事件驱动的方式对信息进行处理,实现集成化的业务梳理方式。在财务业务一体化背景下,业务活动可以得到更加有效的处理。 3.3 内部控制企业文化的重塑 国有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企业文化,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中,应该强化相关理念。国有企业内部应该营造一种风险控制的氛围,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国有企业应该进一步完善内部监督制度,企业应该建立独立的审计部门,从而起到独立监督的作用。内部审计机构要定期进行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价,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效性,完善内部控制的质量,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国有企业内部可以建立职能系统,对企业的管理进行良好的监督。 3.4 危机事件的处理和重大风险预警研究 国有企业内部应该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应对措施,采用预防和应急结合的方式,完善组织保障,制定明确的奖惩措施。通过预警系统的建立,可以促进内部控制的完善,提升内部控制的效果。国有企业要完善对预警系统的管理,结合不同的指标,当一个风险指标发生变化后,预警系统预测的结果也会不同。预警系统可以对企业经营风险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各类变化,找到实际结果和预计的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4 结 语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由于企业的经营行业不同,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存在差异,因此,内部控制方法也不同。国有企业应该针对自身的情况,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从而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研究: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1 权力机构的关系定位问题。在国企中,除了现代公司组织结构所广泛采用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组织模式之外,还涉及党委会、职工代表大会、工会等权力机构的关系定位问题。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党委会的关系定位问题就成为主要问题。党委会是国企所特有的,党委书记、纪检书记等还有行政级别,党委书记与董事长的行政级别可能相同,这就产生何者才是企业最高领导人的问题。而且,董事会与党委会之间的权力分配也是国企需要解决的问题。董事会可能受到党委会的制约,权利受到部分削弱。

  2 企业风险意识较差。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经营风险不断提高。内部控制从本质上讲就是为了控制企业的各种风险,更好地抓住各种机会,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为企业投资者创造更多的新价值。风险管理应贯穿于内部控制的各个方面。但是从我国企业的现状来看,企业风险意识并没有提高到应有的高度,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卖方市场的水平上,没有形成风险意识,更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在实际工作中,管理层在制定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时往往就事论事,注重每一业务活动的具体细节,忽视各业务环节的关联性及风险的交互影响,更缺乏站在企业战略和整体风险的高度来考虑各制度的具体内容。不少被投资企业没有建立健全必要的财务管理制度,客户评价制度,合同管理制度等用以防范经营风险的内部控制程序,有的企业虽然制定了一些内部控制程序,但常将其作为一种摆设,内部控制体系流于形式。

  3 缺乏规范的企业文化。国有企业的使命和战略不清,致使企业文化建设显得盲从。企业领导人的价值观和管理风格直接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形成,领导人行为短期化、做事官僚等不良行为对企业文化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缺乏深入的理解、宣传和教育,致使企业文化难以深入人心,难以落地开花;很多企业没有规范的企业文化,但有较多的潜规则。

  4 监督机制不健全。有很多企业监督评审主要依靠内审部门来实现,而有些企业的内审部门隶属于企业管理层,与财务部同属一人领导,而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本身就应从第三者的立场上客观公正地对企业的经济监督进行再监督,它的地位应该是独立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在形式上就缺乏应有的独立性。所以内部审计部门并不能正确评价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得到良好的执行以及完善。--其工作范围大大受到管理者的干预,受到了限制也就很难赢得威信,因此,从国有企业现状来看,内审部门是名存实亡的,并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实施对策

  1 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急需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要求企业治理结构顺畅、行为规范、决策理性、责任明确,成为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内部控制机制的内核是建立科学有效的”决策-执行-监督-反馈”体系,维护企业治到顶畅,决策和管理规范科学。可见,内部控制的内容也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内容,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是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完善的重要保证。在深化企业改革、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应用内部控制与现代企业制度之间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通过建立健全完善、执行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规范决策程序和业务执行行为,明确相关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奠定基础。

  2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解决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重要措施。就现在来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主要是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同有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要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成本控制制度以及预算制度等,从制度上做好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第二就是国有企业与股东之间的控制。企业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为履行对股东的承诺、承担自己应有职责所形成的责权利在内部各部门及有关人员之间的责权利分配。国有企业的管理权相对广泛,因此,良好的内部控制框架是公司法人主体正确处理各利益相关者关系、实现公司治理目标的重要保证。

  3 健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激励约束机制。健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激励约束机制是解决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主要措施。笔者这里提到的激励约束机制主要是指对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而言的。从理论上来说,一个企业内管理中和员工的道德水准和价值观念如何是影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能够得以贯彻执行的关键性因素。有效地加强对员工的激励约束时于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极为重要。我国的国有企业要进一步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来健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激励约束机制。针对内部控制工作开展好的员工,对于进行相应的奖励。相反,如果内部控制工作开展得不好,就需要对其进行惩罚。通过相关的约束机制来规范国有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以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水平和质量,以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

  4 国资委应参与国企经济效益考核、离任审计、薪酬制度建设、职务消费统计等,考核指标就是内部控制指标。财务人员首先应整理一套硬性考核指标,再分解到各个会计要素,分析相互制衡关系,依据现有数据,倒算出内部控制重点指标,形成量化分解方案,明确控制关键点和关键人物,经审批后执行。解读硬性指标易取得最高管理层支持,上行下效,事半功倍。

  5 加强国有企业文化研究,突出国企企业文化的作用。很多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出现上述这样那样的问题,关键在于对企业文化的作用认识不足,对企业文化的研究不够深入。企业要想使企业文化发挥其作用,必须把企业文化提到战略地位上来,把企业文化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内容来抓。同时,加强对企业文化的研究,深刻体会企业文化的精髓,建立起切实有效的符合企业实际的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为了更好的研究和建设企业文化,企业应该成立企业文化部,负责规划好企业文化远、中、近期的建设蓝图,从远景到各个实现阶段,从核心使命到行动纲领、到员工行为、到方方面面,形成环环相扣、面面俱到的逻辑体系;定期进行文化自我诊断,或者邀请外部专家共同诊断,负责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调研工作计划制定及相关调研工作,如员工调研、企业形象外部调研等,定期做出企业文化建设调研报告,找出企业经营管理战略及战术的弊端及误区,制定企业文化建设新思路的可行性分析及具体操作计划,向企业领导提出相关研究报告;建立起企业文化培训体系,不断更新并完善课程体系,并定期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知识的培训。

  6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国有企业应当强化内部审计地位,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积极探索内部审计外包方式,以更好地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内部审计隶属于最高权利机构其独立性最能得到保证,但股东大会是非常设机构,所以,合理的选择是隶属于董事会,受董事会的直接领导,与公司经理层相对独立,涉及到经理层的审计事项直接汇报给董事会。由于董事会是决策机构,对内部审计所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能及时采取措施。

推荐访问:督办 跟进 国有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