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标准农田规划方案(精选范文5篇)

时间:2022-04-14 13:20:04 来源:网友投稿

高标,汉语词汇。拼音是ɡāo biāo,有多种释义,出自《文选·左思<蜀都赋>》,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标准农田规划方案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高标准农田规划方案5篇

第1篇: 高标准农田规划方案

漳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2016—2020年)

2017年6月

前 言………………………………………………………………………5

第一章 农田建设成效及现状分析……………………………………6

一、耕地现状……………………………………………………………6

二、“十二五”期间农田建设成效…………………………………8

三、农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0

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意义……………………………………11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13

一、指导思想……………………………………………………………13

二、基本原则……………………………………………………………13

第三章 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16

一、建设总目标…………………………………………………………16

二、建设标准……………………………………………………………16

三、建设内容……………………………………………………………17

第四章 区域布局与建设任务…………………………………………20

一、区域布局与建设重点……………………………………………20

二、示范县建设…………………………………………………………21

三、建设任务安排……………………………………………………21

第五章 建设监管和后续管护………………………………………24

一、提高建设质量,规范项目监管………………………………24

二、建立标准体系,统一验收要求………………………………25

三、明确管护责任,强化后续管护………………………………26

第六章 环境评析………………………………………………………29

一、经济环境评析……………………………………………………29

二、社会环境评析……………………………………………………29

三、生态环境评析……………………………………………………30

第七章 保障措施………………………………………………………33

第2篇: 高标准农田规划方案

土地整治作业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文献综述)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文献综述

1. 研究内容 1

2. 研究进展 1

2.1国内研究进展 1

2.2国外研究进展 2

3.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4

3.1高标准农田概念 4

3.2高标准农田划分的标准 4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文献综述

1. 研究内容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在我国,由于部门分工等原因造成对高标准农田标准的认识不统一。现有的相关标准只是着重规定建设内容,并没有说明经过建设后不同区域的高标准农田所应达到的状态及其对作物生长的保障作用,所以难以指导科学高效的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工作(薛剑,2014)。

耕地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生产资料,不仅为人类提供重要的必需品,同时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粮食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产生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耕地数量逐渐减少,耕地质量逐渐下降,国家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实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执行土地用途管制等措施保护耕地,但耕地总体质量仍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保护耕地对保障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设高标准农田是目前耕地保护研究的重点(贾丽娟,2011)。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高作物单产的有效途径,更是缓解我国人地矛盾的重要措施王。经国务院批准正式颁布实施的《全国土地整治规划( 2011-2015)》提出了2015年建成2666.7万hm2、2020年建成5333.3万hm2高标准基本农田的目标(王欣蕊等人,2015)。

2.研究进展

2.1国内研究进展

改革开放后,由于国外土地评价理论与方法的引入,我国土地质量评价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等得到了较快发展(愧绍祥,2003)。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短缺,尤其是耕地呈现数量减少和质量下降状态,土地质量问题已经成为政界和学界关注与研究的热点。耕地是最重要的农业资源之一,耕地质量是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基础。耕地质量是个多层次的概念,包含耕地的土壤质量、空间地理质量、管理质量和经济质量四层涵义,评价指标包含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因素标准是从事各类建设活动的技术依据和准则,是政府运用技术手段宏观调控建设活动、推动科技进步和提高建设水平的重要途径。

目前,虽然专门针对高标准农田标准的理论方法研究甚少,但一些政府机构和学者在耕地质量建设标准、中低产田改良技术规范、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等方面做了不少研究,制定了若干相关标准,值得参考和借鉴。

相关部门制定的标准:2012年3月,农业部发布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NY/T 2148—2012),规定了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内容、建设区选址和田间工程建设标准等内容,在良种应用、土壤墒情监测、科学施肥、农机作业等配套技术、设施的应用和建设方面也提出相应的标准。

另外,在《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NY/r310-1996)中,将全国耕地的中低产田划分为干旱灌溉、绩辨潜育、盐碱耕地、坡地梯改、渍费排水、沙化耕地、障碍层次、瘠薄培肥等八个类型,以《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NY/r309—1996)中的七个类型区为地域单元,根据土壤类型的不同特点,确定每个类型区中的主要中低产田类型及土壤障碍程度的等级指标,并作为推荐性标准由全国各地参照执行。农业部门制定的标准注重强调地形、地貌、成土母质特征、农田基础设施及培肥水平、土壤理化性状等,特别是农田水肥培养及相关配套工程的建设。

2012年6月,国土资源部发布实施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TD/T 1033—2012),明确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目标,制定了土地平整、灌排、田间道路及农田防护工程等方面的建设标准。2014年,由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联合牵头制定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 30600-2014),第一次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基本农田管制相结合,实现了耕地质量保护与土地利用规划、管制的有机结合,有效推动了基本农田建设过程中耕地的数量保护和质量管护。但是,通则中仅提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般性规定,缺乏对不同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差异化管理和指导。

总之,高标准农田建设往往与土地整治、农田水利建设等工程项目紧密相关。与工程建设任务的布置和实施相比,高标准农田标准与建设路径方面的研究略显不足。当前研究大多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实施与效果评价、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战略思考和实施措施。

2.2国外研究进展

在耕地质量评价和等级划分方面,大多数西方国家侧重对耕地自然特征的详细分析,如降雨或灌溉形成的田间持水量、种植适宜温度、耕作季节、酸碱耐受程度、土壤盐分含量、土壤透水透气性、地形坡度、是否有较大石块等土壤特性,以及不能够长期存在侵烛、水淹、温度骤变等外部不良因素。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Collins (1976)从土地利用规划的角度研究农地保护问题,并正式提出了优质农田(Prime Farmland)的概念。继而Raup (1976)又进一步对其内涵进行了剖析。美国农业部结合相关研究,立足于本国国情和资源禀赋,把耕地划分为:优质耕地(Prime Farmland)、特种耕地(Unique Farmland)、州重要耕地(Farmland of StatewideImportance)和地方重要耕地(Farmland of Local Importance),以此确立了全国耕地质量评价和保护识别的标准(Ward, 1991)。随着人们对生产便利、规模经营、综合加工等经济理念的认识提升,单一地以耕地生产力和粮食产量进行耕地质量划分难以满足从业人员的需求。区位成为西方社会划分耕地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若区位适当,即便是耕地质量中等或偏下,只要能与周围未开发土地资源或耕地连片分布,也可视为优质耕地(Olsen and Jones,1989;Nelson,1990;Greene and Stager,2001)。另外,在资源区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方面,传统西方社会强调土地利用的分区管制,对于优质耕地的识别与评价停留在集中连片的农业用地地块或分区上(Daniels, 1990; Greene,1997)。随着都市农业的形成与发展,许多国家认识到在建成区内进行作物种植可以带来经济、生态和景观等多方面的效益,因此逐步将优质耕地的界定与管理向城镇区域延伸,结合周围景观、区位、采光、通风等条件,通过调节土地利用分区的管制规则对分区内的作物种类进行分类管理,以提高这些地块的经济利益、景观效能和美学价值(Schiffman,1983;Wassmer, 2009)。

在国际上,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因受耕地资源相对丰富、政府财政佶据、市场经济发达、土地产权均等因素的影响,偏重耕地保护的法律政策建设,以此对现状优质耕地进行保护。例如,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华盛顿县在编制本县的耕地保护规划时,基于对农户家庭收入、就业情况、区域经济环境、耕地地价、自然环境、文化因素、农产品价格等的系统分析,认为这是能够真实反映从事农业主体的真实情况,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规划和设计才能够真正确保耕地保护服务于农业生产,农业生产能够可持续开展(Oldenburg,1990; Dijk,2007;Thapa and Niroula,2008)。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西方国家虽然也进行土地整治,但主要从环境修复、生态建设的角度进行设计,较少涉及耕地面积增加和整治方面的内容(Archer,1994;Stanfield and Kukeli, 1995)。对于耕地资源紧缺的日本、以色列等国家,则强调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对破碎地块进行整理,实现耕地地块形状规则、地面平整和集中连片等目标。在设施配套方面,采用灌排升级、立体种植等平台建设维持和提升耕地生产力,实现农作物产量和经济收益的最大化。

3.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3.1高标准农田概念

关于高标准农田的概念,薛剑在《高标准农田标准与建设路径研究—以黑龙江省富集市为例》中提到:高标准农田就是满足作物高产稳产生长需要,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可以持续利用的农田。王欣蕊、李双异、苏里、汪景宽在《东北黑土区漫岗台地高标准农田质量建设标准研究》中认为,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耕地。贾丽娟在《重庆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及模式研究》中,将高标准农田定义为:具有充足的水源保证,同时土地相对成片且肥力较高,排灌、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的高产稳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耕地。

3.2高标准农田划分的标准

薛剑在《高标准农田标准与建设路径研究—以黑龙江省富集市为例》中还提到:高标准农田标准的制订可以围绕着作物高产稳产生长需求、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可以持续利用这3个准则选择评价指标,作为衡量农田是否达到高标准的“尺子”。区域高标准农田标准的确定,首先要明确基于当地气候适宜性的区域标准耕作制度的主要作物,以及这些作物高产稳产对土壤、水分和田间基础设施条件的要求。再综合有关农业区划和农用地质量分等研究成果,将全国划分为东北区、黄淮海区、长江中下游区、江南区、华南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黄土高原区、四川盆地区、云贵高原区、西北区、横断山区、青藏高原区等12个高标准农田类型区,分析区域自然禀赋对耕地质量条件的影响,研究区域主要作物的高产稳产对土壤、水分和田间基础设施条件的要求,提出了区域性的高标准农田标准。

王欣蕊、李双异、苏里、汪景宽在《东北黑土区漫岗台地高标准农田质量建设标准研究》中,从高标准农田的定义及内涵出发,依据依兰县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差异,遵循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全面性、代表性、区域差异性、可操作性和稳定性等原则,从自然条件及社会生态条件 2 个层面,构建高标准基本农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坚持工程措施和农艺措施并重的原则,既要实现土地平整、农田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更要实现土壤肥沃、生态良好、高产稳产。最终选取了适宜东北黑土区漫岗台地的高标准农田质量建设的9个评价指标(分别是:坡度、耕层厚度、有机质含量、酸碱度、灌溉条件、排水条件、道路通达度、农田防护林和规整度),主要通过实地采样、现场调研获取和对依兰县30 m 数字高程图( DEM) 分析获得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确定指标综合权重,结合不同指标的赋值得到耕地质量的综合分值,划分5 个分值级别。标准分值加权求和得到的综合分值在80分以上的为高标准农田,既以研究区内评价单元的较优程度作为该区域内高标准农田质量建设的标准。例如东北黑土区漫岗台地评价结果表明,评价单元属于Ⅰ、Ⅱ、Ⅲ、Ⅳ、Ⅴ级的耕地分别占 12 % 、58 % 、18 % 、10 % 和 2 % ,并拟定Ⅰ级耕地为高标准农田。通过对各区域内的主要限制因素的分析,提出依兰县高标准农田质量建设标准。

贾丽娟在《重庆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及模式研究》中提出的标准:确定高标准农田建设类型区为渝西方山丘陵区(I)、渝中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I工)、渝东南低、中山区(111)、渝东北中山区(W),在四大类型区内选取了四个典型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研究区,通过现场调研、实地采样和ARCGIS数据平台,获得和处理基础属性数据,依据指标选取的原则选择农旧质量的影响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嫡权法,分析农田质量的影响因素,拟分析造成农田质量较差的障碍性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不同类型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本研究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因素,按照综合分析原则、主导因素原则、区域差异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自然质量指标选取了海拔、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土层厚度、表层土壤质地、土壤pH值、灌溉保证率、坡度、梯地状况共8项指标,社会经济因素指标选取:土地利用率、田块规整度、田块连片程度、排涝设施完善率、路网密度、农田防护林覆盖率共6项指标,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与墒权法结合的方法来确定自然因素指标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社会经济因素指标权重。在选定的评价指标中,只有部分因素可以进行定量划分,因此,各项指标分值的确定,主要通过参考已有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以及在对相关专家进行咨询和己有文献基础上确定各项指标分值。重庆市地形多样,不同地形区的部分指标分类不同,因此,根据指标类型的特性,对各等级的指标赋予[10一100]不等的分数。建设指标综合分值计算公式为:

其中:F为建设指标的综合分值;hi为指标权重值;ki为指标对应的分值。综合分值的取值为[O一100],采用等间距法,按照20分作为等间距,划分为5个分值级别,即I级的综合分值为[80一100],11级的综合分值为[60一80),111级的综合分值为[40一60),工V级的综合分值为[20一40),V级的综合分值为[0一20)。不同级别的耕地质量不同,本研究将综合分值为I级的耕地划为优质耕地,Ⅱ、Ⅲ级耕地为中等耕地,IV、V级耕地为劣等耕地,其中I级优质耕地为高标准农田。

研究区建设指标综合分值、级别表

从上表可知,四个研究区耕地质量均为中等耕地。也就是说耕地各项指标达到Ⅱ级耕地的要求(见下表),即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第3篇: 高标准农田规划方案

土地整治作业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文献综述)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文献综述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文献综述

1. 研究内容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在我国,由于部门分工等原因造成对高标准农田标准的认识不统一。现有的相关标准只是着重规定建设内容,并没有说明经过建设后不同区域的高标准农田所应达到的状态及其对作物生长的保障作用,所以难以指导科学高效的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工作(薛剑,2014)。

耕地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生产资料,不仅为人类提供重要的必需品,同时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粮食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产生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耕地数量逐渐减少,耕地质量逐渐下降,国家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实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执行土地用途管制等措施保护耕地,但耕地总体质量仍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保护耕地对保障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设高标准农田是目前耕地保护研究的重点(贾丽娟,2011)。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高作物单产的有效途径,更是缓解我国人地矛盾的重要措施王。经国务院批准正式颁布实施的《全国土地整治规划( 2011-2015)》提出了2015年建成2666.7万hm2、2020年建成5333.3万hm2高标准基本农田的目标(王欣蕊等人,2015)。

2.研究进展

国内研究进展

改革开放后,由于国外土地评价理论与方法的引入,我国土地质量评价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等得到了较快发展(愧绍祥,2003)。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短缺,尤其是耕地呈现数量减少和质量下降状态,土地质量问题已经成为政界和学界关注与研究的热点。耕地是最重要的农业资源之一,耕地质量是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基础。耕地质量是个多层次的概念,包含耕地的土壤质量、空间地理质量、管理质量和经济质量四层涵义,评价指标包含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因素标准是从事各类建设活动的技术依据和准则,是政府运用技术手段宏观调控建设活动、推动科技进步和提高建设水平的重要途径。

目前,虽然专门针对高标准农田标准的理论方法研究甚少,但一些政府机构和学者在耕地质量建设标准、中低产田改良技术规范、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等方面做了不少研究,制定了若干相关标准,值得参考和借鉴。

相关部门制定的标准:2012年3月,农业部发布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NY/T 2148—2012),规定了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内容、建设区选址和田间工程建设标准等内容,在良种应用、土壤墒情监测、科学施肥、农机作业等配套技术、设施的应用和建设方面也提出相应的标准。

另外,在《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NY/r310-1996)中,将全国耕地的中低产田划分为干旱灌溉、绩辨潜育、盐碱耕地、坡地梯改、渍费排水、沙化耕地、障碍层次、瘠薄培肥等八个类型,以《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NY/r309—1996)中的七个类型区为地域单元,根据土壤类型的不同特点,确定每个类型区中的主要中低产田类型及土壤障碍程度的等级指标,并作为推荐性标准由全国各地参照执行。农业部门制定的标准注重强调地形、地貌、成土母质特征、农田基础设施及培肥水平、土壤理化性状等,特别是农田水肥培养及相关配套工程的建设。

2012年6月,国土资源部发布实施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TD/T 1033—2012),明确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目标,制定了土地平整、灌排、田间道路及农田防护工程等方面的建设标准。2014年,由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联合牵头制定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 30600-2014),第一次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基本农田管制相结合,实现了耕地质量保护与土地利用规划、管制的有机结合,有效推动了基本农田建设过程中耕地的数量保护和质量管护。但是,通则中仅提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般性规定,缺乏对不同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差异化管理和指导。

总之,高标准农田建设往往与土地整治、农田水利建设等工程项目紧密相关。与工程建设任务的布置和实施相比,高标准农田标准与建设路径方面的研究略显不足。当前研究大多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实施与效果评价、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战略思考和实施措施。

国外研究进展

在耕地质量评价和等级划分方面,大多数西方国家侧重对耕地自然特征的详细分析,如降雨或灌溉形成的田间持水量、种植适宜温度、耕作季节、酸碱耐受程度、土壤盐分含量、土壤透水透气性、地形坡度、是否有较大石块等土壤特性,以及不能够长期存在侵烛、水淹、温度骤变等外部不良因素。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Collins (1976)从土地利用规划的角度研究农地保护问题,并正式提出了优质农田(Prime Farmland)的概念。继而Raup (1976)又进一步对其内涵进行了剖析。美国农业部结合相关研究,立足于本国国情和资源禀赋,把耕地划分为:优质耕地(Prime Farmland)、特种耕地(Unique Farmland)、州重要耕地(Farmland of StatewideImportance)和地方重要耕地(Farmland of Local Importance),以此确立了全国耕地质量评价和保护识别的标准(Ward, 1991)。随着人们对生产便利、规模经营、综合加工等经济理念的认识提升,单一地以耕地生产力和粮食产量进行耕地质量划分难以满足从业人员的需求。区位成为西方社会划分耕地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若区位适当,即便是耕地质量中等或偏下,只要能与周围未开发土地资源或耕地连片分布,也可视为优质耕地(Olsen and Jones,1989;Nelson,1990;Greene and Stager,2001)。另外,在资源区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方面,传统西方社会强调土地利用的分区管制,对于优质耕地的识别与评价停留在集中连片的农业用地地块或分区上(Daniels, 1990; Greene,1997)。随着都市农业的形成与发展,许多国家认识到在建成区内进行作物种植可以带来经济、生态和景观等多方面的效益,因此逐步将优质耕地的界定与管理向城镇区域延伸,结合周围景观、区位、采光、通风等条件,通过调节土地利用分区的管制规则对分区内的作物种类进行分类管理,以提高这些地块的经济利益、景观效能和美学价值(Schiffman,1983;Wassmer, 2009)。

在国际上,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因受耕地资源相对丰富、政府财政佶据、市场经济发达、土地产权均等因素的影响,偏重耕地保护的法律政策建设,以此对现状优质耕地进行保护。例如,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华盛顿县在编制本县的耕地保护规划时,基于对农户家庭收入、就业情况、区域经济环境、耕地地价、自然环境、文化因素、农产品价格等的系统分析,认为这是能够真实反映从事农业主体的真实情况,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规划和设计才能够真正确保耕地保护服务于农业生产,农业生产能够可持续开展(Oldenburg,1990; Dijk,2007;Thapa and Niroula,2008)。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西方国家虽然也进行土地整治,但主要从环境修复、生态建设的角度进行设计,较少涉及耕地面积增加和整治方面的内容(Archer,1994;Stanfield and Kukeli, 1995)。对于耕地资源紧缺的日本、以色列等国家,则强调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对破碎地块进行整理,实现耕地地块形状规则、地面平整和集中连片等目标。在设施配套方面,采用灌排升级、立体种植等平台建设维持和提升耕地生产力,实现农作物产量和经济收益的最大化。

3.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高标准农田概念

关于高标准农田的概念,薛剑在《高标准农田标准与建设路径研究—以黑龙江省富集市为例》中提到:高标准农田就是满足作物高产稳产生长需要,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可以持续利用的农田。王欣蕊、李双异、苏里、汪景宽在《东北黑土区漫岗台地高标准农田质量建设标准研究》中认为,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耕地。贾丽娟在《重庆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及模式研究》中,将高标准农田定义为:具有充足的水源保证,同时土地相对成片且肥力较高,排灌、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的高产稳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耕地。

高标准农田划分的标准

薛剑在《高标准农田标准与建设路径研究—以黑龙江省富集市为例》中还提到:高标准农田标准的制订可以围绕着作物高产稳产生长需求、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可以持续利用这3个准则选择评价指标,作为衡量农田是否达到高标准的“尺子”。区域高标准农田标准的确定,首先要明确基于当地气候适宜性的区域标准耕作制度的主要作物,以及这些作物高产稳产对土壤、水分和田间基础设施条件的要求。再综合有关农业区划和农用地质量分等研究成果,将全国划分为东北区、黄淮海区、长江中下游区、江南区、华南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黄土高原区、四川盆地区、云贵高原区、西北区、横断山区、青藏高原区等12个高标准农田类型区,分析区域自然禀赋对耕地质量条件的影响,研究区域主要作物的高产稳产对土壤、水分和田间基础设施条件的要求,提出了区域性的高标准农田标准。

王欣蕊、李双异、苏里、汪景宽在《东北黑土区漫岗台地高标准农田质量建设标准研究》中,从高标准农田的定义及内涵出发,依据依兰县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差异,遵循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全面性、代表性、区域差异性、可操作性和稳定性等原则,从自然条件及社会生态条件 2 个层面,构建高标准基本农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坚持工程措施和农艺措施并重的原则,既要实现土地平整、农田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更要实现土壤肥沃、生态良好、高产稳产。最终选取了适宜东北黑土区漫岗台地的高标准农田质量建设的9个评价指标(分别是:坡度、耕层厚度、有机质含量、酸碱度、灌溉条件、排水条件、道路通达度、农田防护林和规整度),主要通过实地采样、现场调研获取和对依兰县30 m 数字高程图( DEM) 分析获得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确定指标综合权重,结合不同指标的赋值得到耕地质量的综合分值,划分5 个分值级别。标准分值加权求和得到的综合分值在80分以上的为高标准农田,既以研究区内评价单元的较优程度作为该区域内高标准农田质量建设的标准。例如东北黑土区漫岗台地评价结果表明,评价单元属于Ⅰ、Ⅱ、Ⅲ、Ⅳ、Ⅴ级的耕地分别占 12 % 、58 % 、18 % 、10 % 和 2 % ,并拟定Ⅰ级耕地为高标准农田。通过对各区域内的主要限制因素的分析,提出依兰县高标准农田质量建设标准。

贾丽娟在《重庆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及模式研究》中提出的标准:确定高标准农田建设类型区为渝西方山丘陵区(I)、渝中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I工)、渝东南低、中山区(111)、渝东北中山区(W),在四大类型区内选取了四个典型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研究区,通过现场调研、实地采样和ARCGIS数据平台,获得和处理基础属性数据,依据指标选取的原则选择农旧质量的影响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嫡权法,分析农田质量的影响因素,拟分析造成农田质量较差的障碍性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不同类型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本研究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因素,按照综合分析原则、主导因素原则、区域差异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自然质量指标选取了海拔、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土层厚度、表层土壤质地、土壤pH值、灌溉保证率、坡度、梯地状况共8项指标,社会经济因素指标选取:土地利用率、田块规整度、田块连片程度、排涝设施完善率、路网密度、农田防护林覆盖率共6项指标,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与墒权法结合的方法来确定自然因素指标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社会经济因素指标权重。在选定的评价指标中,只有部分因素可以进行定量划分,因此,各项指标分值的确定,主要通过参考已有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以及在对相关专家进行咨询和己有文献基础上确定各项指标分值。重庆市地形多样,不同地形区的部分指标分类不同,因此,根据指标类型的特性,对各等级的指标赋予[10一100]不等的分数。建设指标综合分值计算公式为:

其中:F为建设指标的综合分值;hi为指标权重值;ki为指标对应的分值。综合分值的取值为[O一100],采用等间距法,按照20分作为等间距,划分为5个分值级别,即I级的综合分值为[80一100],11级的综合分值为[60一80),111级的综合分值为[40一60),工V级的综合分值为[20一40),V级的综合分值为[0一20)。不同级别的耕地质量不同,本研究将综合分值为I级的耕地划为优质耕地,Ⅱ、Ⅲ级耕地为中等耕地,IV、V级耕地为劣等耕地,其中I级优质耕地为高标准农田。

研究区建设指标综合分值、级别表

建设指标

建设指标综合分值

大足县万古镇升斗村

丰都县崇兴乡先锋村等三个村

黔江区新华乡艾子村

巫山县大昌镇双胜村

自然因素

海拔A1

土壤有机质含量A2

有效土层厚度A3

表层土壤质地A4

土壤pH值A5

灌溉保证率A6

坡度A7

梯地状况A8

小计

社会经济因素

土地利用率B1

山块规整度B2

山块破碎化程度B3

排涝设施通达指数B4

田间道路通达指数B5

农田防护林覆盖率B6

小计

合计

级别类型

从上表可知,四个研究区耕地质量均为中等耕地。也就是说耕地各项指标达到Ⅱ级耕地的要求(见下表),即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第4篇: 高标准农田规划方案

江西省泰和县2011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设计

招 标 文 件

招 标 人:泰和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2010年11月8日

目 录

第一章 投标须知…………………………………………2

第二章 投标报价…………………………………………4

第三章 投标文件的制作和递交…………………………5

第四章 开标与评标………………………………………6

第五章 确认中标人及合同签订…………………………7

第六章 招标评标办法……………………………………7

附件一:投标文件封面格式…………………………8

附件二:投标报价书格式……………………………9

附件三:技设合同格式………………………………10

第一章 投标须知

前附表一

前附表二

招标活动日程安排表

第二章 投标报价

投标报价

1、投标报价应是招标文件所确定的招标范围内的全部工作内容的价格体现。其应包括投标人按国家技术规范、标准、规程及发包人提出的设计要求进行工程初设及技设及现场服务等业务所收取的费用。

2、投标限价

本项目投标报价的最高限价为人民币叁拾叁万元整(¥330000.00)元,若投标人的投标报价高于此限价作无效投标处理。

3、投标货币

投标报价书中全部采用人民币表示。

4、投标文件的份数和要求

(1)投标人必须编制投标文件“正本”壹份和 “副本”壹份,并在注明正本和副本。投标报价书正本和副本不一致时,以正本为准。

(2)投标文件正本和副本应使用不能擦去的墨水打印或书写,由投标人加盖单位法人公章。

(3)如投标文件有修改的地方,投标人应在修改处加盖单位法人公章。

第三章 投标文件的制作和递交

一、投标文件的内容

投标文件必须包含如下内容:

1、投标文件封面(按附件一格式填写)

2、投标报价书(按附件二格式填写)

投标文件正、副本封面及每页必须加盖投标单位法人公章。

二、投标文件的密封与标志

1、投标人应将投标报价书的正本和副本装在一个密封袋中。

2、投标文件封袋上应写明投标人名称,封袋密封处必须加盖投标人法人公章。

三、投标截止期

1、投标截止时间见前附表二。正式投标人必须在规定的投标截止时间之前按前附表二规定的递交地点将投标文件递交给招标单位。

2、超过投标截止时间送达的投标文件将被拒收。

3、提交投标文件的投标人少于三家的,招标单位将依法重新组织招标。

四、投标保证金

投标人在开标前应向招标人提交投标须知中规定数额的投标保证金。

1、提交方式:以转账方式转入以下招标人指定账户,不得提交现金。交纳时必须在备注栏中明示ⅹⅹⅹ单位(招标人)ⅹⅹⅹ工程用。投标保证金到账时间要求在:2010年11月17日上午10时前。投标人应在开标当日14:30时至15:00之间带银行出具的转账汇款凭证原件及字迹清晰的复印件一份交到收标人手中(到账时间以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出具的证明为准)。

投标保证金提交银行: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泰和县支行营业部

账 号:3600 1452 5000 5250 0164

开户单位名称: 泰和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未按上述规定递交投标保证金及未按规定办理投标保证金核对手续者,其投标书作废标处理。

2、投标保证金在招标人与中标人签订合同后5个工作日内按原付款帐号无息退回,退款手续费由投标人负担。

3、中标人的投标保证金在与招标单位正式签订合同后5日内,予以退回。

第四章 开标与评标

开标

1、开标会议在有关部门的监督和见证下在泰和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6楼开标厅举行。会议由招标单位代表主持,投标人须派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携带法人代表证或其授权委托书及相应本人身份证、设计资质证书副本原件准时参加开标会。

2、开标时,由招标单位代表检查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经确认密封完好后,当众拆封,宣读投标人名称、投标报价,并做好记录,并由各投标人代表签字确认。

3、当投标人投标报价中的大写金额与小写的金额有差异时,以大写表示的金额为准。

4、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投标文件无效:

(1)投标文件未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予以密封的;

(2)投标文件未按招标文件要求加盖投标人单位法人公章的;

(3)投标文件逾期送达的;

(4)投标文件未按招标文件规定的格式填写,关键内容字迹模糊、无法辨认的;

(5)投标人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人未参加开标会议的;

(6)投标报价高于投标最高限价。

评标

评标办法采用明标暗投,具体见第七章《招标评标办法》。业主限标价为:人民币叁拾叁万元整(¥330000.00)元。

第五章 确认中标人及合同签订

1、按评标办法,得分高者即为第一中标候选人,中标候选人名单将在开标后公示叁天,公示时间无异议,招标人在3日内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并报相关部门备案。

2、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日内,招标人将与中标人签订合同。

第六章 招标评标办法

一、评标原则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对受理的各单位投标书实行公开评标。为了使评标工作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合理、平等竞争、择优选择的原则,考虑到本项目的特点,本次评标仅对投标单位的报价进行评定的评标办法。

二、评标方法(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

1.根据国家发改委有关文件计算出本标段投标最高控制价(A)为人民币叁拾叁万元整(¥330000.00)元。

2.招标最低控制价(设定为B)按以下公式计算确定:B=(A+Ap)/2*(1-K)。其中A:招标最高控制价;Ap:各有效投标价的算术平均值; K:为下浮系数,由招标人在开标会现场随机抽取确定,K值为1%、1.5%、2%、2.5%、3%、共5个系数。

3.有效报价:0.9A≤投标人的投标价(An)≤0.98A为有效报价。

4.合理报价:B≤投标人的投标价(An)≤0.98A为投标合理报价,在此范围之外的报价视为在实质上不响应招标文件。

5. 通过初步审查的投标人按越接近招标最低控制价B值从低到高排序,最低者为第一推荐中标候选人,以此类推。

附件一:投标文件封面格式

正本(或副本)

江西省泰和县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设计

投 标 文 件

招 标 人:泰和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投 标 人:

2010年 月 日


附件二:投标报价书格式

投标报价书

致:泰和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1、根据已收到的泰和县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设计(含初设及技设)招标文件,在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经研究该招标文件,我方愿以人民币(大写) (小写)¥ ,承接泰和县2011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设计工作。投标报价已经包括按国家技术规范、标准、规程及发包人提出的设计要求进行工程初设及技设、施工现场服务等业务所收取的费用。

2、一旦我方中标,我方保证按招标单位要求和国家有关规定完成泰和县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设计项目设计工作。确保设计工作能满足招标单位施工计划要求。

3、如果我方中标,我方将派出 作为本项目的负责人。

投标人(盖章):

二0一0年 月 日


附件三:技设合同格式

编号:THXX-2010

江西省泰和县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设计设计

泰和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泰和县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设计合同

泰和县2011年农业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设计(含初设及技设)工作经公开招投标,确定由 中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条例》的有关规定,泰和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以下简称甲方)委托 (以下简称乙方)承担完成,经双方协商签订本合同。

一、项目名称

泰和县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设计

二、委托工作任务及要求

泰和县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设计工作的主要项目。

三、双方职责

甲方:

1.为开展本项目工程设计(含初设和技设)工作,应向乙方提供有关技设所需文件、依据和基本资料,并对其完整性和可靠性负责;

2.派员负责与乙方设计阶段工作联系,负责乙方进场作业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与生活条件;

3.乙方工程设计成果资料不得擅自修改、复制和用于本合同项目以外工程。

乙方:

1.对甲方委托设计(含初设及技设)工作任务,应按工程建设程序、技术标准、规范要求实施作业和设计;

2.负责按实施工程施工进度提供设计成果资料陆份;

3.应精心组织设计,提交的设计产品应科学合理、安全经济,对上级部门提出的审查意见再进行设计修改,对设计成果质量负责;

4.设计人员负责按甲方要求及时到现场解决施工中的设计问题和进行有关变更设计工作;

5.负责工程验收阶段“设计工作报告”编制和代表设计方在有关验收文件、材料上签字。

6、负责出具设计方面的验收报告,协助甲方通过工程验收。

四、时间要求

乙方应在2010年在 11 月 30日前提交招标文件所需的工程量和招标、施工图纸。

五、收费标准

根据投标报价书,本合同的初设及技施设计为 万元。

六、付款方式

合同签订后,根据本工程资金到位情况分期付款。

七、本合同未尽事宜另行商议解决。

八、本合同双方均应共同遵守,何方违约,责任则由何方承担。

九、本合同一式陆份,甲乙方各执叁份,自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泰和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乙方: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合同签订日期:二0一0年 月 日

第5篇: 高标准农田规划方案


高标准农田建设方案

根据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以及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关于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精神,为加强和规范我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扎实推进项目实施,力争保质、保量完成工程项目建设任务,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按照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总体要求,以整体连片土地整治为抓手,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为目标,以“节约集约、统一规划、统筹资金、整村推进、集中建设”为原则,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总规模15万亩,总投资9000万元,涉及10个乡镇、90余个行政村。主要布置在大广高速、邯临公路、定魏公路、经济开发区南北连接线两侧,共分四个区域:一是河南疃镇、第四疃镇;二是镇、槐桥乡;三是安寨镇、白寨乡、南里岳乡、大河道乡;四是侯村镇、依庄乡。项目建设主要工程为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等。项目建设必须在XX年11月7日前竣工并通过验收。

三、工作安排及相关单位职责

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市国土资源局要求,结合各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具体责任分工如下:

县国土资源局作为项目承担单位,负责项目的前期规划设计、论证、工程质量、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竣工验收等工作。对项目实行“七公开”:一是项目立项前期工作公开。根据土地整治规划、年度补充耕地计划、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要求,拟定土地整治项目的项目区范围,公开征求项目所在地群众意见。二是项目资金来源与立项公开。征求同级财政部门意见,依据有关规定公示项目建设资金来源,项目立项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国土资源局负责在公开栏公开项目预算情况、立项情况。三是项目招标管理公开。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有关规定进行招投标,由监察局、检察院、发改局、财政局、审计局等单位参与监督。四是项目实施公开。公开项目名称、批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规模、主要工程、投资金额、建设工程等。五是质量监督公开。由项目监理单位全程对项目进行监理,严格按照《土地整治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做好施工阶段监督检验,并接受村民小组的监督。六是资金使用公开。项目资金使用严格执行《省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实行专账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挪用,并接受审计和财政部门监督。七是竣工验收公开。项目竣工验收严格执行《土地整治项目验收规程》,由国土资源局、监察局、检察院、发改局、财政局、审计局组织,实行专家验收制。项目完工后,施工单位要开展自验,然后申请项目主管单位进行初验,初验通过后由国土资源局向上级提出申请,进行最终验收。

发改局负责指导、督促项目的实施,并参与招投标工作。

财政局负责统筹安排项目工程建设资金,保证项目资金及时拨付到位,并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做好审计迎检,参与项目招投标工作。

监察局全程负责监督项目招投标、项目实施中的资金使用及纪律检查工作,确保资金按规定合理使用。

检察院负责项目投标单位行贿犯罪档案查询,配合有关部门监督检查招投标全过程,规范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不当行为。

公安局负责打击无理取闹、阻挠施工等行为,为项目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环境。

审计局负责对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情况、预算执行情况、项目费用支出情况、资金管理及使用情况等进行竣工决算审计。

农牧局负责整治后的耕地质量监测等工作,并对提高耕地质量提供技术指导。

林业局负责对项目区内农田防护林种植给予支持,并提供技术指导。

水利局负责对项目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给予支持,并提供技术指导。

供电公司负责对项目区农电设施建设提供支持,简化审批程序,并予以技术指导。

交通运输局负责对项目区内道路建设给予支持,并提供技术指导。

乡镇政府要成立土地整治工作办公室,负责人由乡镇长担任,成员由主管副乡镇长及项目区包村干部、村委会主任等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做好项目区土地整理宣传及施工单位入场等工作。同时,负责督促各行政村在项目竣工验收交接后,做好工程设施的管理与维护,并制定出详细具体的管护制度。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主管县长为组长,相关领导为副组长,发改、财政、监察、检察、公安、审计、农牧、林业、水利、供电、交通及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建设的领导、推进、监督、检查、验收等工作。同时,成立资金运行监督监管机构,主要负责监管项目资金使用,做到专款专用、及时拨付,使资金效益最大化。

(二)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为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杜绝出现“豆腐渣”工程,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国土资源局和监理单位要建立严格的质检和质量控制制度,并抓好落实。工程施工要严格按规范进行,并按施工计划控制施工进度;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做好各工程队的自检、专检工作;施工前对工程所采用的原材料、设备进行严格检验,并报监理工程师签字同意后方可使用,并加强对工作质量、工序质量的检查,保证工程质量。

(三)加强资金使用管理。根据上级有关部门对土地整治项目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明确项目资金的开支范围,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账专用、专项核算,不得截留、挪用或挤占。进一步完善内部稽查制度,强化对项目工程施工的财务管理,规范项目资金拨付程序,严格按照工程进度支付工程款,严禁预支和超支,每笔款项都必须有工程结算清单附件,施工单位代表、现场管理人员、监理人员和项目主管单位领导签字,经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及时支付。

仅供参考

推荐访问:农田 高标准 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