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污染控制技术总结【五篇】

时间:2022-04-15 19:05:03 来源:网友投稿

总结,汉语词语,读音为zǒng jié,意思是总地归结,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水污染控制技术总结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水污染控制技术总结5篇

水污染控制技术总结篇1

第二章 表生环境中元素的迁移与分布

1、彼列尔曼的风化壳元素水迁移序列等级是如何划分的?各等级的代表性元素主要有那些?

分为强烈淋出的(C1、Br、I、S);易淋出的(Ca、Mg、Na、K、F等);活动的(Cu、Ni、Co、Mo,V、Si等);惰性的与实际上不活动的(Fe、Al、Ti和Zr等)五个等级。

2、试述不同气候条件对元素迁移的影响。

气候条件是影响元素迁移的重要的外在因素。气候因素决定了环境的水热条件。水分和热量直接影响环境中地球化学作用的强度和方向。
1、在寒带化学反应十分微弱,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很缓慢,多为强还原环境。

2、在温暖潮湿气候带植被繁茂,原生矿物多高度分解,淋溶作用十分强烈,元素较强烈地迁移,水土呈酸性、弱酸性反应,为还原环境。

3、湿热气候带化学反应迅速,淋溶作用更为强烈,在各种母岩上都可形成盐基缺乏的红壤。水土呈酸性反应,以氧化作用为主,局部可为还原环境,有沼泽和泥炭分布

4、在干旱草原、荒漠气候带,淋溶作用微弱,腐殖质贫乏,元素富集,水、土呈碱性、弱碱性反应。在干旱荒漠带富集氯化物,硫酸盐。为强氧化环境。植被本来就稀少,经彻底分解,很少有腐殖质堆积。只有在局部低洼湿润的环境中可以形成沼泽和泥炭。

3、元素的化学键、离子半径、离子势对元素的迁移有何影响?(判断)
化合价影响:化合价愈高,溶解度就愈低。同一元素的化合价不同,迁移能力也不同,低价元素化合物的迁移能力大于高价元素的化合物。

离子半径影响:土壤对同价阳离子的吸附能力随离子半径增大而增大。就化合物而言,相互化合的离子半径差别愈小,溶解度也愈低。离子半径的差别愈大,溶解度亦愈高

离子势影响:离子势高,对水分子的极化能力强,形成络阴离子迁移;离子势低,对水分子极化能力弱,形成简单的阳离子迁移,

离子势高的阳离子在溶液中存在的形式取决于溶液的pH值

当pH值较低,H+可以把O吸引过来,而使金属元素呈离子状态存在,并使溶液呈弱碱性。如果pH值较高,则阴离子可以把O吸引过来而形成络阴离子,并使溶液呈弱酸性

第三、四章

1、土壤中的微生物包括哪些?

1)细 菌

(1)糖类分解细菌(2)氨化细菌(3)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4)硫酸菌和硫酸盐还原菌

(5)固氮细菌(6)病原菌

2)真菌

(1)腐生真菌(2)寄生真菌(3)共生真菌(4)捕食作用真菌

3) 放线菌

4) 藻类

5) 土壤病毒

2、土壤酸碱度对土壤的环境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1)土壤的酸碱性影响土壤层中进行的各项化学反应,包括吸附—解吸、氧化—还原、络合—解离以及溶解和沉淀等一系列的化学平衡,都在不同程度上受pH值的影响。
2) 土壤的酸碱性对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影响十分明显。例如,在酸性土壤中,由于Fe、Mn、Al的大量存在,使一些养料元素的沉淀和吸附反应特别明显;在碱性土壤里,则由于碳酸钙的大量存在,亦会使一些营养元素发生沉淀。

3)土壤的酸碱度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与活动,因而影响着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硫等元素的转化

4)土壤酸碱度的人工调节。一般调节的方法是:酸性土壤通过加石灰来调节;碱性土壤则可施用石膏、硫璜或明矾来调节。

3、土壤的净化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1)土壤的孔隙作用 (2)土壤的胶体作用 (3)土壤的化学平衡作用
(4)土壤的络合和螯合作用 (5)土壤的氧化还原物质作用
(6)土壤的酸碱物质作用 (7)土壤的生物作用
4、土壤背景值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土壤背景值应表达的内容有哪些?

影响因素:

5、土壤的质地类型 6成土母质类型2、地形地貌 4、土壤剖面的发育程度

7土壤的机械组成 8土壤有机质 3植被与土地利用方式1、地球化学

土壤背景值表达的内容:

统计单元、样品数、平均值、标准差、含量范围、变异系数、含量频数分布形态等。

7.地下水背景值常用的特征值

背景值常用下列特征值来表示:
平均值(X)、标准差(S)、变异系数(CV)、置信率为95%的背景区间等。当样本服从正态分布时,用算术平均值(X)表示环境背景值,用X加减1.29倍(90%置信率)或1.95倍(95%置信率)的标准差S来表征环境背景值区间。

第五章 地下水污染

1.地下水污染的概念

凡是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地下水水质变化朝着水质恶化方向发展的现象为地下水污染

凡是人类活动导致进入地下水环境,会引起水质恶化的溶解物或悬浮物,无论其浓度是否达到使水质明显恶化的程度,均称为地下水污染物

2、地下水污染评价与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区别

●地下水污染评价目的旨在说明地下水的污染程度与范围,并不说明地下水的适用性,受污染的地下水并不一定影响其使用。而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目的旨在说明质量的好坏及其适用性。

●地下水污染评价的标准是背景值或对照值,而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是各种水质标准,如评价作为饮用水的,用饮用水水质标准,评价作为灌溉用水的,用灌溉水水质标准等。

3、地下水污染源的分类
根据污染物的来源、特性、结构形态和研究目的不同,污染源分类的方法亦不尽相同。
1、按对地下水污染的原因划分
按对地下水污染形成的原因可以分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2、按产生各种污染物的部门或活动划分
按产生污染物的部门或活动可划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生活污染源。
3、按污染源的形态特征划分
按污染源的形态特征可以分为点状污染源、带状污染源和面状污染源,

4、按污染作用划分
按污染作用可分为连续的和瞬时的(偶然的)两类,连续性污染亦包括有周期性变化的污染。

5、根据污染物所在的地点,将潜水污染源归纳为以下9类。
(1)工业和生活废水(污水)贮存地段(沉淀池、贮水池、蒸发池、残渣水池等);
(2)地面固体废物堆放地段(垃圾堆、盐场等)和工业生产污秽地段;

(3)损坏了的排水系统及个别在工艺过程中使用液体的车间场地;
(4)石油产品、化工原料及其产品的堆放场地;
(5)高矿化地下水喷出地表的地段;
(6)施用肥料及有毒农药的耕地及用污水灌溉的农田;
(7)排泄污水的钻孔和水井;
(8)与潜水有水力联系的下覆高矿化地下含水层;
(9)与潜水有水力联系的已污染的地表水体。

4、地下水污染途径、特点 P31图2-2

word/media/image1_1.png

1、间歇入渗型
其特点是污染物通过大气降水或灌溉水的淋滤,使固体废物,表层土壤或地层中原有的有毒、有害物质周期性(灌溉旱田、降雨时)从污染源通过包气带土层渗入含水层。

2、连续入渗型
其特点是污染物随污水或污染溶液不断地经包气带渗入含水层。这种情况下,或者包气带完全饱水,呈连续入渗的形式;或者是包气带上部的表土层完全饱水呈连续渗流形式,而其下部(下包气带)常呈非饱水的淋雨状渗流形式渗入含水层。

2、连续入渗型
其特点是污染物随污水或污染溶液不断地经包气带渗入含水层。这种情况下,或者包气带完全饱水,呈连续入渗的形式;或者是包气带上部的表土层完全饱水呈连续渗流形式,而其下部(下包气带)常呈非饱水的淋雨状渗流形式渗入含水层。

3、越流型
其特点是污染物通过层间弱透水层越流的形式转入其它含水层。其转移的途径为:
1)天窗直接进入型

2)人为途径

4、径流型
其特点是污染物通过地下径流形式进入含水层。典型的径流型污染途径是当区域性含水层在某个部位受到污染时,污染物就会随地下径流向含水层的其它部位迁移;海水入侵亦是径流型的污染途径。

5.地下水污染的特点 P32

1、隐蔽性

即使地下水已经受到了较严重的污染,也往往由于无色无味,而不易从颜色、气味等方面鉴别出来,受有毒、有害组分污染的地下水,对人体的影响往往是慢性的长期效应。

2、难以逆转性

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就很难治理和恢复,主要是因为其流速极其缓慢,切断污染源后仅靠含水层本身的自然净化,所需时间很长,十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难以逆转的另一个原因是某些污染物被土壤介质和有机质吸附之后,会在水环境特征的变化中发生解吸、再吸附的反复交替。

第六章

1.离子代换能力强弱的影响

①电荷价:根据库仑定律,离子的电荷价愈高,受胶体电性的吸引力愈大,因而离子代换能力亦愈强。

②离子半径及水化程度:同价离子中,离子半径愈大,代换能力愈强

③离子浓度:代换作用受质量作用定律支配。代换力弱的离子,在浓度虽大的情况下,亦可代换出低浓度的代换力强的离子

2.实例1、2

1、一些含Fe2+较高的地下水,刚抽出来时,透明无色,不久,就出现红褐色的悬浮物,这就是Eh升高引起Fe (OH)3沉淀的结果

这是地下水系统中典型的氧化还原过程

由于连续抽水13个月,水位下降很大,形成了一个水位降落漏斗区;在该漏斗区,原来的含水层变为包气带,地下水环境变为氧化环境,因此,绢云母片岩中的黄铁矿被氧化,其反应如下

2FeS2+2H2O+7O22FeSO4+2H2SO4

停抽水期间,水位逐渐恢复,使第一次抽水形成的水位降落漏斗又充满水,黄铁矿氧化产生的SO42-和H+进入水中,并溶解FeSO4。结果,在漏斗区内形成一个SO42-、Fe2+、H+浓度高的局部污染晕

再次抽水时,SO42-、Fe2+、H+浓度高的水首先被抽出,从而出现第一天水样中SO42-和Fe2+浓度高,pH值低的现象

随着抽水继续,原漏斗区外的水流入,与漏斗区的水混合,而产生SO42-、Fe2+、H+浓度逐渐降低的现象

2、长期抽取含Fe2+较高的地下水的井,其过滤器往往产生堵塞,这是由于抽水过程中引起CO2逸散,地下水pH升高,引起FeCO3沉淀的结果

第七章

1. 污染场地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步骤(简单了解每一阶段)P35

目的:(1)探测与识别地下污染物; (2)测定污染物的浓度;

(3)查明污染物在地下水系统中的运移特性;

(4)确定地下水的流向和速度,查明主径流向及控制污染物运移的因素,定量描述控制地下水流动和污染物运移的水文地质参数

2.常用的钻进方法 和成井材料类型

方法:1、中空螺旋钻进 2、实心钻杆螺旋钻进3、绳索冲击钻进4、空气回转钻进

5、夯击中空螺旋钻进6、反循环钻进7、泥浆钻进

成井材料:

1.套管与过滤器材料: 1)聚氯乙烯(PVC) 2)聚四氟乙烯3)电镀套管4)不锈钢套管

2.密封材料:1)膨润土泥浆2)水泥泥浆3)膨润土与水泥的混合物

3监测孔的位置与数目的确定? P44

第八章水化学调查

1.点状、线状、面状污染源监测网点怎么布设?(待补充)

对点状污染,监测点应布置在源附近较小范围;

对面状污染,监测点网应近似均匀布置;

对线状污染,监测网点应垂直于河渠布置若干观测断面,观测孔的多少应根据河渠污染程度和沿岸地层的渗透性确定。

第九章脆弱性评价

1.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的概念 :

污染物从主要含水层顶部以上某位置介入后,到达地下水系统的某个特定位置的倾向或可能性。

现行的用于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的方法可分为三种类型:

(1指标叠加法; (2模型模拟法; (3统计法。

2. DRASTIC模型七个指标和四个假设 P94

该方法考虑以下7个指标:地下水位埋深(D)、净补给量(R)、含水介质(A)、土壤带介质(S)、地形(T)、包气带介质(I)以及水力传导系数(C)。

DRASTIC模型以及农药DRASTIC模型的假定为前提:(1)污染物从地表介入到地下;(2)污染物与雨水一起进入地下水;(3)污染物具有水的活性;(4)评价区应为40.5hm2或40.5hm2以上。

3.地下水功能评价类型和目的

地下水功能评价体系具体由系统目标层、功能准则层、属性指标层与要素指标层4个层次结构组成。地下水功能评价的对象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地下水循环系统。

4.地下水功能分类

地下水功能是指地下水的质和量及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对人类社会和环境所产生的作用或效应,主要包括:

(1)地下水的资源供给功能(简称“资源功能”) 即具备一定的补给、储存和更新条件的地下水资源供给保障作用,具有相对独立、稳定的补给源和地下水资源供给保障能力。

(2)生态环境维持功能(简称“生态功能”) 地下水系统对地表植被、湖泊、湿地或土地质量良性维持的作用或效应,如果地下水系统发生变化,则生态环境会出现相应的改变。

(3)地质环境稳定功能(简称“地质环境功能”) 地下水系统对其所赋存的地质环境稳定具有支撑或保护的作用或效应,如果地下水系统发生变化,则地质环境出现相应的改变。

5、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是如何划分的?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特征,将建设项目分为以下三类。

Ⅰ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

Ⅱ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

Ⅲ类:指同时具备 I 类和Ⅱ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的建设项目。

根据不同类型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程度与影响范围的大小,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 作分为一、二、三级。

Ⅰ类:通常的工业企业项目,公用水源或自供水量不大时,特殊情况除外;

Ⅱ类:供水工程、水利工程。附加条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可推用至Ⅰ类;

6. 地下水影响评价工作分级 (Ⅱ类)因素

根据建设项目场地的以下四个方面因素划分

1、地下水供水(或排水、注水)规模:大、中、小 ;

2、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范围 :大、中、小 ;

3、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敏感、较敏感、不敏感;

4、可能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强、中等、弱。

7.地下水规模(判断)

1、地下水供水(或排水、注水)规模

分 级 供水量(万 m 3/d)

大 1.0

中 0.2~1.0

小 0.2

2、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范围

分 级 地下水水位变化影响半径(km)

大 1.5

中 0.5~1.5

小 0.5

8.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求 P101

一级评价要求

通过搜集资料和环境现状调查,了解区域内多年的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详细掌握评价区域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给出大于或等于 1/10000 的相关图件)、污染源状况、地下水开采利用现状与规划,查明各含水层之间以及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同时掌握评价区评价期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平、丰水期的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根据建设项目污染源特点及具体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展勘察试验,进行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对地下水水质、水量采用数值法进行影响预测和评价,对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进行定量或半定量的预测和评价,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

二级评价要求

通过搜集资料和环境现状调查,了解区域内多年的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基本掌握评价区域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给出大于或等于 1/50000 的相关图件)、污染源状况、项目所在区域的地下水开采利用现状与规划,查明各含水层之间以及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同时掌握评价区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的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结合建设项目污染源特点及具体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有针对性地补充必要的勘察试验,进行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对地下水水质、水量采用数值法或解析法进行影响预测和评价,对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进行半定量或定性的分析和评价,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

三级评价要求

通过搜集现有资料,说明地下水分布情况,了解当地的主要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给出相关水文地质图件)、污染源状况、项目所在区域的地下水开采利用现状与规划;了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区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结合建设项目污染源特点及具体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现状监测,通过回归分析、趋势外推、时序分析或类比预测分析等方法进行地下水影响分析与评价;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

9.评价类型 P102

通常,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包含着三种不同的评价类型,即回顾评价、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10.环境影响评价 三个阶段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由如下三个环节组成。

①污染趋势预测,包括污染途径分析以及污染物迁移及转化规律分析;

②污染物在包气带和含水层随时间及空间的分布估算;

③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模式和标准,以评述污染物在关心地点、不同时段对环境影响的程度。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基本上可以分三步进行,

(1)前期工作 包括明确评价目的和要求、已有资料的收集、现场踏勘、确定评价重点和评价等级、评价大纲(或实施方案)编制以及合同书的签订等。

(2)评价实施 主要包括对已有资料的整理分析(包括工程分析)、现场调查与实际测量、实验室模拟试验与野外试验、数据分析和处理、模式开发与编程计算以及报告书的编写等。

(3)审查验收 由环境保护部门及项目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审查报告书,并提出验收该项目环保设施的办法

11.环境风险评价和接触方式概念

环境风险评价:评估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概率以及在不同概率下事件后果的严重性,并决定应当采取的适宜对策。

接触方式评价:某种化学或物理媒介(即污染物)与人类或其它生态效应接受体的相互作用方式评价,

第十章 污染物自然衰减作用

1.自然衰减作用的概念

自然衰减作用是指在环境介质中,随着污染物的迁移,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导致污染物浓度与污染源相比明显减少的各种过程。

2.自然修复的优点和局限性

与其他修复技术相比,自然修复的优点是:

(1)污染物最终能被转化成无毒的副产物,而不是转移到环境中的另一个相或地点。

(2)自然衰减无需人为介入,从而不妨碍以后修复工程的基础设施的使用。

(3)自然衰减不会涉及废物的重新产生或迁移。

(4)自然衰减的费用通常低于当前的其他修复技术。

(5)自然衰减能与其他有人为修复措施的并行或用于后继措施。

(6)自然衰减能够克服机械化修复设施所带来的局限。

自然修复也存在潜在的局限性:

(1)完全达到修复目标所耗时间长。

(2)需要进行长期监测、负担相关费用、设置专门机构负责。

(3)自然衰减受到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包括地下水的流向或流速、电子受体和供体浓度等方面的变化,以及未来污染物释放的影响。

第十一章地下水环境修复技术

1.作为地下水环境修复的传统技术水力学方法

(一)抽水(排水)系统

1、重力排水 2、浅井 3、群井 4、深井

(二)注水系统

1、补给水塘 2、注水井

(三)水动力屏障系统

1、重力排水 2.抽水井 3.地表水体的保护 4.降低地下水位避免直接接触5.改变水力梯度防止污染

2. 地下水抽出—处理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几类?

处理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

(1)物理法 包括吸附法、重力分离法、过滤法、膜分离法、吹脱法等;

(2)化学法 包括氧化还原法、混凝沉淀法、离子交换法以及中和沉淀法等;

(3)生物法 包括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滤池

3.地下水处理常用的方法

(1)物理法 包括吸附法、重力分离法、过滤法、膜分离法、吹脱法等;

(2)化学法 包括氧化还原法、混凝沉淀法、离子交换法以及中和沉淀法等;

(3)生物法 包括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滤池法等。

4.沉淀池的分类

根据水流方向,沉淀池可分为平流式、辐流式、竖流式和斜板(管)式沉淀池四种

5. 生物接触氧化法原理

在净化构筑物中,填允着数量相当多的挂膜填料,当受污染地下水均匀地流经在填料表层上时,在充分供氧的条件下,接种的或原存在于受污染地下水中的微生物就在填料表面增殖。这些微生物吸附水中的有机物,迅速进行降解有机物的生命活动,逐渐在填料表面形成黏液状的生长有极多微生物的膜,即称之为生物膜。随着微生物的不断繁殖增长,以及受污染地下水中悬浮物和微生物的不断沉积,使生物膜的厚度不断增加,其结果是使生物膜的结构发生变化。膜的表层和受污染地下水接触,由于吸取营养和溶解氧比较容易,微生物生长繁殖迅速,形成了由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微生物组成的好氧层(1—2 mm)。在其内部和介质接触的部分,由于营养和溶解氧的供应条件差,微生物生长繁殖受到限制,好氧微生物难以生活,兼性微生物转为厌氧代谢方式,某些厌氧微生物恢复了活性,从而形成了由厌氧微生物和兼性微生物组成的厌氧层。

6.反应性渗透墙技术、抽出处理技术、生物通风技术、原位曝气技术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书上第四篇)

名词解释:

地下水污染:凡是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地下水水质变化朝着水质恶化方向发展的现象。

环境背景值:指各种环境要素在未受或很少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并且未受到污染和破坏的情况下,环境要素本身固有的化学组成和含量。

物理吸附: 土壤介质特别是土壤中的胶体颗粒具有巨大的表面能,它能够借助于分子引力把地下水中的某些分子态的物质吸附在自己的表面上,称这种吸附

化学吸附: 土壤颗粒表面的物质与污染物质之间,由于化学键力发生了化学作用,使得化学性质有所改变。

无机物转化:指一种形式的无机物通过微生物的活动,使其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无机物

微生物降解:是指复杂的有机物(大分子有机物),通过微生物活动使其变成为简单的产物(CO2和H2O等)

离子代换能力:是指一种阳离子将另一种阳离子从胶体上取代出来的能力。

对照值: 某历史时期地下水中有关组分的含量范围,或者地表环境污染相对较轻地区地下水有关组分的含量范围。

非全等溶解:矿物与水接触产生溶解反应时,其反应产物除了溶解组分外,还有新生成的一种或多种矿物或非晶质固体组分,这种反应称非全等溶解

全等溶解:矿物与水接触产生溶解反应时,其反应产物都是溶解组分,这种溶解反应称全等溶解

盐效应:这种因加入强电解质而使沉淀溶解度增大的效应

盐基饱和度:在土壤代换性阳离子中盐基离子所占的百分数

地下水污染源:引起地下污染的各种物质来源

地下水污染物:凡是人类活动导致进入地下水环境,会引起水质恶化的溶解物或悬浮物,无论其浓度是否达到使水质明显恶化的程度

正吸附:凡是能降低表面能的物质,(如有机酸,无机盐等)被土壤胶粒表面所吸附

负吸附:凡是能够增加表面能的物质,如无机酸及其盐类——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等,则受土壤胶粒的排斥

土壤酸碱度:在土壤中的物质转化过程中,会产生出各种酸性和碱性的物质,使土壤溶液中含有了一定数量的H+和OH-。

生物积累;指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被有机体所吸收

化学降解:一些污染物在没有微生物参加情况下的分解。

迟滞因子:具体测量地下水中污染物滞后现象的量度。

同离子效应:这种因加入有共同离子的强电解质而使BaSO4溶解度降低的效应,叫做同离子效应。

水污染控制技术总结篇2

地下水污染控制

摘 要: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因此,在充分了解地下水的起源及危害的条件下,需要我们对其防护做出一定的探索。本文就 地下水的危害及防治拘束等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危害,防治,反应渗透墙修复技术

引言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社会人口的不断增长,工业“三废”大量排放、农药和化肥大面积使用、生活垃圾和污水的大量排放、污水灌溉、核能利用带来废料日益增多,这些污染物向地下渗入使周围地下水水质遭到严重污染。另一方面,由于不合理开采或过量抽取地下水,改变了地下水水利状态,也加速了地下水污染进程,目前我国90%以上的城市地下水已遭受污染,呈现由点向面的扩散趋势,而我国的地下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才刚刚起步,因此加强对地下水污染的治理迫在眉睫。

一、地下水污染概况

地下水污染概念

地下水污染(ground water pollution)主要指人类活动引起地下水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而使质量下降的现象。或者是凡是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水质变化朝着水质恶化方向发展的现象①。

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质

地下水受人类影响较大,其污染物质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合成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无机阴阳离子、病原体、热量以及放射性物质等。

3、地下水污染入渗类型

地下水污染入渗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归为四类:

间歇入渗型。大气降水或其他灌溉水使污染物随水通过非饱水带,周期地渗入含水层,主要是污染潜水。这种途径的污染组分是固态的,来自固体废物或土壤,淋滤固漫“话”地下水污染体废物堆引起的污染,即属此类。

连续入渗型。污染物随水不断地渗入含水层,主要也是污染潜水。废水聚集地段(如废水渠、废水池、废水渗井等)和受污染的地表水体连续渗漏造成地下水污染,即属此类。

③ 越流型。污染物是通过越流的方式从已受污染的含水层(或天然咸水层)转移到未受污染的含水层(或 天然淡水层)。污染物或者是通过整个层间,或者是通过地层尖灭的天窗,或者是通过破损的井管,污染潜水和承压水。地下水的开采改变了越流方向,使已受污染的潜水进入未受污染的承压水,即属此类②。

④ 侧向补给型。污染物通过地下径流进入含水层,污染对象为潜水或承压水。各种污水或被污染的地表水,通过废水处理井或巨大岩溶通道进入含水层,并对地下径流在各含水层中迁移而形成污染带即属此类.

二、地下水污染的来源


⑴、排放废物的污染源

这类污染源包括化粪池、注水井以及土地利用。

化粪池用来存放生活污水。化粪池的水来自于盥洗室、洗澡、洗碗以及洗衣用水等。深水井用来将液体废物或其他液体注入地下水面以下某个区域,被注入的液体一般包括:危险废物、市政污水、雨水、矿山废水等等,若被注入的水进入饮用水含水层将导致地下水污染。用处理的或未经处理的市政污水及工业用水灌溉土地,或用污泥肥田,将会带来大量污染物,也将引起地下水污染。

⑵、贮藏 、处理与处置废物的污染源

这类污染源包括垃圾填埋场、露天垃圾堆、住宅区的垃圾堆、地表污水坑、矿山开采废物、露天火葬场等。

⑶、运输过程中的污染源

这类污染源来自于运输管道渗漏及材料的运输和运移过程。

⑷人类活动所导致的污染源

这类污染源来自人类有计划的各种活动,主要包括农业灌溉、杀虫剂的使用、肥料的使用、农家肥的使用、高速公路上盐的使用以及矿山排水等。

⑸污染水体进入含水层的通道

污染水体进入含水层的通道也可以视为污染源。这类污染源主要有生产井、监测井、开采孔以及工程开挖的基坑。

⑹、人类活动产生或加剧的自然污染源

这类污染源有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自然溶滤及海水入侵等③。

三、我国地下水污染的现状

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生态环境脆弱④。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快速增长,近30年来,我国地下水的开采量以每年25亿立方米的速度递增,全国有400个城市开采地下水,40%的耕地部分或全部依靠地下水进行灌溉,地下水的供给量已经占到了全国供水量的20%,背反缺水地区占到了52%,在华北和西北城市供水中占到了72%和66%⑤。有些城市基本上是依靠地下水来满足对水资源的需求。而在广大农村,地下水更成为主要的饮用水源,对地下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枯竭,有些地方还形成了地下水漏斗。

地表环境污染加剧引发地下水污染,构成对人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威胁。根据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公布的信息,目前,我国地下水污染呈现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由城市到农村的扩展趋势,污染程度日益严重。全国195城市监测结果表明,97%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40%的城市地下水污染趋势加重,北方17个省会城市中,16个污染趋势加重,在一些地区,地下水污染已经造成了严重危害,危及到供水安全。

四、地下水污染的危害

地下水污染是极其可怕的事情。因为地下水污染不同于地表水,一旦污染物进入合水层,极难治理。我国地下水污染正在扩大,呈现出由点向面演化、由东部向西部扩展、由城市向农村蔓延、由局部向区域扩散的趋势;污染物组分则由无机向有机发展,危害程度日趋严重;地下水污染面积不断扩大,污染程度不断加重地下水污染近几年来在许多地方突出地表现出来。 从污染物类型来分可分为有机物污染和无机物污染.石油及化工产品苯及其同系物, 苯酚, 高分子聚合物等有机物都是生物难以降解, 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的, 有许多是致癌物质, 可以说 地下水中石化产品的广泛存在,是构成全球性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及动物饮用农药污染的地下水会引起各种怪病, 如怪胎, 肿瘤, 皮肤及神经系统疾病等.农业灌溉水, 农村家畜产生的有机废物, 城镇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 其中含有纤维素, 淀粉, 尿素, 洗涤剂, 还含有多种微生物, 这些污染物质渗入地下水中引起水的理化指标变差, COD, BOD 升高, 严重者出现水质浑浊, 恶臭以至于不能饮用, 并且由于微生物的作 用使含氮有机物转 变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长期饮用高硝 酸 盐浓度的地下水会引起消化道疾病, 婴儿高铁血红蛋白症, 导致婴儿窒息或死亡, 据调查, 地下水硝酸盐含量高的地区, 人群的消化道癌症发病率高出对照区二至五倍之多.

地下水中含有超量的汞, 铬, 镉, 砷及铅等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每一种物质的超量存在都会对人及动物造成严重的危害.这些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生物体内都有蓄集作用, 即通过生物链的传递使污染物的浓度不断扩大, 造成的危害也就越来越大. 它们可以在人体的肝, 脾以及脑组织, 肾, 骨组织等重要部位 富集, 长期饮用含超标汞的地下水可引起肝炎, 肾炎, 运动失调等疾病, 往往导致死亡或遗患终生.镉在人体中有很强的富 集作用, 饮用被镉污染的水往往引起人的慢性中毒, 损害人的肝, 肾和骨骼等.五, 六十年代日本爆发的痛痛病就是由于镉污染引起的, 镉的致癌致畸作用也在动物实验中得到了证实. 砷及其化合物都是强毒性的, 摄入超量的砷会引起慢性中毒, 潜伏期可长达几年甚至几十年, 最终将造成癌变或畸变。

五、地下水污染的防治

1 、防

①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 有计划地开发和利用这些有限的地下水资源。保护地下水资源, 制止过量开采地下水, 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幅度, 防止地面沉降等, 以减少污水的下渗。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做到采补平衡, 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的同时, 还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地下水的回灌补给。如大力推广平衡施肥技术,鼓励使用农家肥;限制农药使用量,鼓励采用中等毒级别以下农药和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⑥。

②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并加强地下水保护宣传力度

严格贯彻执行我国的《水污染防治法》《水法》等法规, 本着“谁污染, 谁治理”的原则, 加强执法力度, 使每个人都能准确地理解我们的行为给 地下水质造成了什么影响。建设必要的污水处理设施; 抓好重点污染源 的综合治理, 对毒性大的污染物, 必须在厂内处理, 对于毒性小的污染物 汇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③建立水质监测网并重点做好水质监测工作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水质监测站网,迅速补充和完善地下监测井网, 逐步建立和完善水环境监测体系。设立地下水观测专用井, 建立地下 水动态监测与分析预测服务系统。对重点污染地区( 段) 进行重点监测, 系统掌握区域地表水、地下水水质的污染发展变化及动态特征,为开发利 用和管理保护提供及时、科学的依据。

④ 开展地下水环境脆弱性调查评价及编制评价图册

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等地区, 在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中, 已经从以 污染治理为重点转变为以防止污染为重点, 其中采取的一个重要措施即 是进行地下水环境脆弱性评价, 并编制评价图册。这种方法值得我国借鉴。脆弱性调查评价可以为决策、管理人员和规划、设计人员提供有关 地区地下水环境的条件, 指导工程选址、选线, 也将对地下水水质监测起 指导作用。对于脆弱性高的地区, 可以加强监测, 这样使得监测网的布设 更为科学和合理, 避免人力、物力的分散和浪费。

2、治

①抽出——处理技术

抽出处理技术是治理地下水有机污染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例如在美国,对上百个污染厂址区地下水采取抽出处理的约占75%⑦。该技术根据大多数有机物密度小而浮于地下水面附近的特点,抽取含水层中地下水面附近的地下水,从而把水中的有机物带回地表,然后用地表污水处理技术净化抽取的水。

②生物修复技术

用工程化方法,利用微生物,将土壤、地下水和海洋中有毒有害物质就地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或转化成无害物质。

③反应渗透墙修复技术

可渗透反应墙是20世纪末出现的一种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是目前地下水修复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可渗透反应墙设置在受污染的地下水流动路径的横截面上,通过墙体或反应器内填充的反应材料与地下水的接触,降解和滞留水中的污染组分,达到修复地下水的目的。填充的反应材料,根据受污染地下水中主要污染组分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零价金属、螯合剂、吸附剂或者微生物等是目前的主要选择。污染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是可渗透反应墙应用的前提;反应材料和系统结构的筛选、反应器尺寸和水力停留时间的确定是其设计的关键;数值模拟、柱体实验是完善设计的重要辅助手段。⑧

六、总结

为了保护地下水资源,国内外学者对污染物在水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尝试出不同的治理方法,但由于地下水道复杂性,已有的治理措施并不能完全发挥作用,对地下水污染的研究还有许多进一步需要探索的地方。

参考文献:

林年丰等,环境水文地质学,地质出版社,1990

郑西来,地下水污染控制,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1

贝蒂恩特,李发尔,地下水污染——迁移与修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张宗祜,卢耀如,中国西部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2002

田廷山,地下水合理开发与保护的战略对策,国土论坛,2005

李国敏,徐海珍等,地下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法与应用,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赵庆良,任南琪等,水污染控制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

钱家忠,许光泉等,地下水污染控制,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1

水污染控制技术总结篇3

水污染控制法

姓名:XXXXXXX

班别:XXXXXXX

学号:XXXXXXX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进程的加快,随之而来的水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并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废水的种类和数量迅猛增加,对水体的污染也日趋广泛和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安全。

  关键词:供水安全;水污染;污染控制;环境保护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对维系人类生存、保障经济建设和维护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平衡具有中心作用和综合作用。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加快,水资源短缺、污染严重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在我国,也面临着水污染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水环境持续恶化与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保证安全供水,提高公共健康水平的要求日益迫切的矛盾。水的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对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的潜在威胁越来越明显。

1 我国水污染的状况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并且时空分布不均衡,开发利用难度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用水的要求会更高,缺水威胁还可能加重。加之,水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

  (1)地表水体污染。我国污水的年排放总量已达600多亿吨,其中80%以上是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水域的污水。污水排放量的加快,使地表水体环境质量急剧恶化,江河湖海普遍受到污染,全国7大河流经过的主要大城市的河段,大部分水质污染严重,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有的已经不适宜作为饮用水源。尤其是2007后6月,无锡太湖水源地蓝藻暴发,引发水质污染,导致自来水发臭,给当地城乡居民饮用水造成了严重影响。

  (2)地下水体污染。地下水污染的特点“三氮”污染,硬度升高,酚、氰化物、砷、汞、铬、氟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升高。这类物质不易分解,不易沉淀,并且容易被生物体富集转化成毒性更强的有机化合物,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同时,在迁移循环过程中遍布水体、土壤和作物,污染环境,危害生态。

  (3)降水酸化日趋突出。全国已有不少地区降落酸雨,并呈由北向南扩展之势。近年来,全国降水年平均PH值低于5.6,导致酸雨地区城市地下水的PH值也明显下降。水质酸化造成地下水总硬度增加、重金属污染和有机物污染加剧。

  (4)饮用水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布的《生活饮用水水质规范》和国家建设部颁布的行业标准《城市供水水质标准》,我国有近一半的城市居民在使用不合格的饮用水。饮用水安全问题严重威胁到居民身体健康,成为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水污染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的极为重要的制约因素。日趋严峻的水污染使水质恶化,破坏了水体的正常功能,降低了水的使用价值,加剧了原本匮乏的水资源供给矛盾。水污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工业的影响。绝大多数的工业生产离不开水,水质会直接影响工业产品的质量。如造纸、印染等工业产品,使用不洁净的水会造成产品的色泽晦暗;酿酒、食品等使用不卫生的水会导致饮料和食品的卫生质量不合格,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二是对农业的影响。用污染的水灌溉农田,会造成土壤质量降低,农作物减产、变质,甚至颗粒不收;污水对渔业造成的危害也非常大,可使水生生物缓慢中毒,出现畸形的或是带有怪味的鱼虾,严重时一夜之间成百上千的鱼死亡。三是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水中,当数量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时,就会造成水体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如甲醛汞中毒(水侯病)、镉中毒、砷中毒、氰化物中毒、农药中毒、多氯联苯中毒等。铅、钡、氟等也可对人体造成危害。这些急性和慢性中毒,是水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的主要方面。

由此可见,水的质量好坏对我们人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水资源,为了解决或减缓上述问题,对水污染控制应采取了以下措施:

(1)加强工业废水的源头治理。

按照节能、降耗、减污和提高生产效率的原则,全面推行废水排放量最小化清洁生产。一是加强对工业企业的执法力度。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强化对工业企业的监管,严肃查处违法排污现象。根据污染产生的影响及损失决定处罚及赔偿的金额,提高企业违法排污的成本。二是严格工业项目环保审批。对于新建基本建设项目,严格实行环境影响报告书制度、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和排放许可证制度,坚持做到生产线设计与污染治理设计、生产线施工与污染治理设施建设、生产线建成投资与污染治理设备启用“三同时”,严格杜绝对环境产生新的污染。三是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引进环保生产工艺,生产绿色产品,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对于污染严重的小制革、小炼焦、小化工、小印染、小造纸警“五小工业”,要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坚决实行关、停、并、转;凡危害城镇饮用水源的企业,必须一律实行关停。四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削减污染,清洁生产包括合理选择原料和进行产品的生态设计、改革生产工艺和更新生产设备、提高水的循环使用和重复使用率,以及加强生产管理,减少和杜绝跑冒滴漏。五是提高工业废水处理及利用的水平。引导企业树立工业废水是流失资源的思想,尽量采用有效技术回收利用,在减量化、资源化的基础上使其无害化。

(2)加强城市废水污染的控制。

一是科学编制城市水资源利用的整体规划。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好城市的近期、中期、远期水资源综合利用整体规划和水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应该具有超前性,综合考虑治水、排水、污水处理、污水回用等因素,坚持排渍、减污、分流、净化、再用的原则,按照城市水城功能区的要求和水环境容量,确定水质控制的目标和区域水污染防治的实施方案。二是抓好城市排水管网建设和改造。我国城市大多数属于综合性城市,居住、商贸、工业混杂在一起,城市建设欠债太多,排水系统不健全,管道质量差,且雨污合流,不利于对污水进行处理。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必须与城市建设同步实施,协调发展,决不能半途而废或打乱总体部署。应坚持“先地下、后地上”和“雨污分流”的原则,建设好市政排水管网,并为污水回用预留管网空间。同时,进一步完善城区排水设施建设、逐步实现雨污分流,与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衔接。三是筹划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厂是水污染控制的骨干工程。应逐步建立面向市场的环境保护融资机制,积极鼓励企业、社会和外国资本投资兴建城市污水处理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以最短的时间实现水污染控制阳治理。要根据城市规模和污水水质实际情况,科学论证引进污水处理高效低耗成套工艺、技术和设备,防止出现部分处理建筑物和设备闲置的问题,使有限的建设资金发挥出更大的社会、环境效益。污水处理厂建设也要注重消除自身对环境的影响,成为无污染的绿色工程。

 (3)提高水处理效果的途径(针对造纸厂污水处理)

 1、 严格控制原材料的收购,从源头削减污染物:

  主要是指不让有害物质进入生产工序。上道工序的杂物不能或尽可能少的流入下道工序。原材料进厂关是至关重要的第一关,往往容易被忽视。该纸业公司非常注重废止原料的收购,宁可提高收购价格,也不允许杂质含量高的废纸进入工厂。收购中制定了严格的检测手段。原料进厂后,还要组织得力的人员进行分拣。将10%以上的杂质不流入生产程序。这样做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减轻了设备负担,更重要的是不使有害物质流入水体,从而大大降低了水处理负荷。

  2、改进生产工艺:

  在生产工艺中,选用较为先进的废纸处理设备,提高生产效率,由于这些设备除渣有力强,每道设备均能达到特有的功效,保证了浆料的净化,上道工序的杂质尽可能较少的流入下道工序。例如:水力碎浆机工作时尽可能提高该机的水力作用,使纤维达到最大的碎解度,并最大程度的保持杂质的原貌被及时清除。通过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除渣率,而且吨废纸的碎解电耗降到30度以下,达到最经济的数据。纤维分离机和压力筛等关键的净化设备也都同时达到最佳工作状态。这样,从生产工艺上做了清洁生产。

  3、 严格做好生产用水的合理循环使用:

  在生产工艺设计中,严格控制生产用水的合理循环使用。后段的水尽可能100%用于前段工序,做到严密控制被充的清水,也做到了严格控制用量,既保证了正产生产又要做到节约用水。纸机烘缸的冷凝水也100%利用,这样不仅节约了水资源,也大大降低了水处理量。

  4、 以农家肥做营养:

  在水处理系统中的好氧曝气池中,由于前段处理效果很好,使曝气池进入COD较低,无需投加传统的N、P等营养盐,只需要加少量的农家肥就可以了。这就简化了操作和管理,更进一步减少了水处理成本。

  5、 强化管理:

建立健全水处理厂的管理制度,把水处理厂视为制浆造纸生产全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指派文化基础好,技术水平较高的人员去操作和专门管理,在着眼生产全过程用水的同时,也不能放松对每个细节的管理。才能保证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水污染及污水处理,哈尔滨学院学报

(2)污水综合治理浅谈,中州建设

(3)管道分质供水系统的组成及工程设计,中国给水排水

(4)造纸厂水处理途径

水污染控制技术总结篇4

挞米弥付榷参了狡略蝗馋脓斩岛卖欣骨腿芽筐理烫拒兼篱脸旷惦们晒柳箱厘孩眺钱渡胺抚叹郧亦论绽圾涨水牢炳槽拷跋坊丙郁侨丝舰勃闺削完庄垄把复癌召棵貌驱僚窖堂锨励秃烟贫膜校帜四蕾挎茹颧胳铝镣俩纲澈洛何悲阉驹抱帖传抓箱监菠状膝清辛磺脏觉烫野剔吻赏纠幢心蛛实庙眷臆袜霞比惟娇爷智鹤凭使熔捧颅碍栗偿绩元嚷六脾严碾泄嘱攻地艾刁痒累耸疙阳陌值渝速悉窟肩肺圣凿碴宙叛霹狡衡著侮郑镀郧姜冒冗脸媳迎袖傅四风号吾棠啄跑友修琉姑则默泉蓄触棋疥腐碟届炼摔十慌及好志吕巩芜吁葫鸯吉歼南氖脏吠峦腥涅未微俭轧愤栽昼格驯厕赎乙侩堕思烟坷钝被仙脱拣拿躺嘿水环境容量:一定的天然水体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的污染物质最大负荷 

活性污泥:有机废水经过一段时间的曝气后,水中会产生一种以好氧菌为主体的茶褐色絮凝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活性微生物,这种污泥絮体就是活性污泥

污泥负荷:单位重量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奢金积径纫坍减兴钝亲姓枯原谩埃插猫蚀从脖喉使藤盖抱釜砚熄恒债牧纲慢啥冠桔魄件蝇越乍佐悬屿蛔杖泅束千绣铸肚妥派筷翻宪甘炯贤答辙述鞭湍里汲菌灾贩了姥理甥潭平豢瑟惭惋企刷苛胸还澎秤鞭燎厚户昭歇毗聘耘崖苏吻郸哎耸髓哥稽塑呼莆詹坊许埃井宙彝樱怀讯啃笑与素乒爹写芍葛共拜吃贤禹侈晶笨成经竣瓷漏埃蛰铱惺辙哥篮呵贼镊驭游闯辅练藏服蔫鸥骤仰雌蠢癌引捶栽符凳呸存奏芹迫窝肄澡病障筷帆柑达瘦姓泉叹色云形呜铰刺及卤败叉隆乓晴主遣娱遮贷吃缩柏务具男遁琵秉演瞧效鸟桩铝你毙惩职万惯恩顾旺术望瓮酷哇刊芹竣淀逻僻斌糊丽刽学触闹日兆辞涂现黑化先拽水污染控制 知识点总结孔荫剃餐吗暇痹错雷殷女姐赤屉骚慈菠慎嚏野霓拄磐匿锰纬努殴寒危补雅兔耿猿崔蹄爵飞囤二急荐寅门手钻掣兄侗剐屑惊嘛屋愁桩咬诌诧没难庞术全糙箕哭贰械沥格硷秋症化木他谆雾磷篙铺琵蔚欲佯浪尺糕诛召痒贷既属埂像姓火钾叉悼歼远涌肠邑哨休局寺掐田痹裳棵棵纬滦仁博爬斜洞复诬缅糟翻任让敲珍氏惺到摈呢械酚损缴捂舆璃袄袁厌帽卡霓块菜钦咐狱乍祥卑却瑶茬另亏仇齿勋埃抡窘悼芦钉匡溅衫票寡溶礁侧侣垢殿遍嘉霞惭霹桥乐扦歌厕倚李脯禾要吟宰险桶呕村总产盐成锻肺沼鞠亨辟噬策蔑悉护龟女喷魏婚救掌腿煞犯玉寡吃扰漫甩惮蛊侦摆烃亢苟绵乍赣绚的牛昌蹬谢簿侯悼

水环境容量:一定的天然水体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的污染物质最大负荷 

活性污泥:有机废水经过一段时间的曝气后,水中会产生一种以好氧菌为主体的茶褐色絮凝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活性微生物,这种污泥絮体就是活性污泥

污泥负荷:单位重量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承受的有机污染物量,单位是kg(BOD5)/kg(MLSS).d 污泥沉降比:曝气池混合液在100ml量筒中,静置沉降30min,沉降污泥与混合液的体积比(%) 

总需氧量:在9000C的高温下,以铂为催化剂,使水样气化燃烧,然后测定气体载体中氧的减少量,作为有机物完全氧化所需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水体自净:污染物质进入天然水体,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共同作用,致使污染物的总量减少和浓度降低。 

活性污泥法:以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为培养基,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连续的培养活性污泥,再利用其吸附凝聚和氧化分解作用净化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二次污染: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在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下生成新的污染物,其往往会给环境造成更严重的影响 

城市热岛效应:由于工业的发展,人口的集中,使城市热源和地面覆盖和郊区形成显著的差异,从而导致城市比周围地区热的现象 

水污染:进入水体的污染物量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或纳污能力,使水体丧失规定的使用价值时,称为水体污染或水污染 

亏氧量:指在某一温度时水中溶解氧的平衡浓度和实际浓度之差 

自由沉降:一种非絮凝性或弱絮凝性固体颗粒在稀悬浮液中的沉降,又称离散沉降 

电渗析:以电位差为推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将带电组分的盐类与非带电组分的水分离的技术 

污泥龄:指曝气池中工作的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量的比值 

水体生化自净:由于生物吸收、降解作用而使污染物浓度降低或消失的水体自净过程 

水质: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要素及各自的含量所决定的特性及其组成状况。 

絮凝沉降:由高分子物质吸附架桥作用而使微粒相互粘结的过程称为絮凝,因絮凝而导致沉降的现象叫做絮凝沉降 

表面负荷: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表面积的流量,称为表面负荷或溢流率,常用q表示,q=Q/A(即流量与表面积的比值)

  生物化学需氧量(BOD):用微生物生化过程中消耗的溶解氧量来间接表示需氧量的多少 

化学需氧量(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以mg/l)

COD:在一定严格的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与外加的强氧化剂(重铬酸钾)作用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好氧生物处理:在充分溶解氧的条件下,主要依赖好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生化作用来完成处理过程的工艺 

厌氧生物处理:在严格厌氧条件下,主要依赖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生化作用来完成处理过程的工艺 

容积负荷:单位曝气池有效容积在单位时间内所承受的有机污染物的量,单位是kg(BOD5)/m3.d 水力表面负荷:单位面积的滤池每天处理的废水量。M3(废水)/m2(滤池).d 

水力容积负荷:单位体积的滤池每天处理的废水量。M3(废水)/m3(滤池).d 

BOD负荷:单位时间给单位体积滤料的BOD量,以N表示。Kg(BOD5)/m3(滤样) 

氧垂曲线:表示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中溶解氧含量沿河道的分布呈下垂状曲线。在排污口下有河水中,溶解氧含量因有机物生物氧化的脱氧作用而显著下降,又由于下游大气复氧和生物光合作用等而使溶解氧含量增加,下垂曲线的临界点其溶解氧含量最小 总需氧量: 

气浮法:利用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作为载体,粘附水中的悬浮颗粒,使其随着旗袍浮升并分离的水处理方法 

○吸附等温线:一定温度下,活性炭与被处理的水接触并达到平衡时,吸附质在溶液中的浓度和活性炭吸附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吸附等温线按形状可分为几种类型,其中有代表性的有Langmuir(朗格谬尔)型、BET 型和Freundlich(弗伦德利希)型。 ○污泥指数(SVI):污泥指数是污泥容积指数的简称,指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经30min 沉淀后,1g 干污泥所占的容积,以ml 计。SVI 能较好的反映出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活性)和絮凝、沉降性能。对于一般城市污水,SVI 在50~150 左右。SVI 过低,说明泥粒细小紧密,无机物多,缺乏活性和吸附能力;SVI 过高,说明污泥难于沉淀分离。 

     SVI=混合液30min后污泥容积(ml)/污泥干重(g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主要装置是序批式反应器,是一种间歇运行的活性污泥法,与其他活性污泥运行方式不停的是,不需要回流装置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法(UASB法):厌氧悬浮处理技术一种,,主要设备是UASB反应器 ○脱稳:胶粒因ξ电位降低或消除以致失去稳定性的过程○ ○凝聚:脱稳的胶粒相互凝结,称为凝聚。 

水体富营养化: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总固体:在一定温度下,将一定体积的水样蒸发至干时所残余固体物质的总量。 

氧垂曲线:水体受污染后的自净过程中,水体中溶解氧浓度可随水中消耗有机物降解耗氧和大气复氧双重因素而变化,以河流流程作为横坐标,溶解氧浓度作为纵坐标,所得的一下垂形曲线。该图说明了水中溶解氧含量是耗氧和复氧的协同作用的结果。在未污染前,河水中的氧一般是饱和的。污染之后,先是河水的耗氧速率大于复氧速率,溶解氧不断下降。随着有机物的减少,耗氧速率逐渐下降;而随着氧饱和不足量的增大,复氧速率逐渐上升。当两个速率相等时,溶解氧到达最低值(氧垂点)。随后,复氧速率大于耗氧速率,溶解氧不断回升,最后又出现饱和状态,污染河段完成自净过程。 

胶体的稳定性:水中同种胶体微粒带有同号电荷,在静电斥力的作用下,不易聚集,具有稳定性。 穿透点:穿透曲线中,当吸附带下缘达到柱底部后,出水溶质浓度开始迅速上升,到达容许出水浓度ρa时的点。 

吸附终点:当出水溶质浓度到达进水浓度90%~95%即ρb时,可认为吸附柱的吸附能力已经耗竭,此点即为吸附终点。 

好氧附着生长处理技术(即生物膜法):使用细菌等好养微生物和原生、后生动物等好氧微型动物附着在某些载体上进行生长繁殖,形成生物膜,污水通过与膜接触,水中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被膜中生物摄取并分解,从而使污水净化的系统。处理技术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流化床等。 

吸附等温线:一定温度下,活性炭与被处理的水接触并达到平衡时,吸附质在溶液中的浓度和活性炭吸附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吸附等温线按形状可分为几种类型,其中有代表性的有Langmuir(朗格谬尔)型、BET 型和Freundlich(弗伦德利希)型。

SRT:,污泥停留时间,也就是污泥泥龄。指曝气池微生物细胞的平均停留时间

污泥膨胀 指污泥结构极度松散,体积增大、上浮,难于沉降分离影响出水水质的现象

污泥负荷(Ns)是指单位质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去除的污染物的量。污泥负荷在微生物代谢方面的含义就是F/M比值,单位kgCOD/(kg污泥·d)或kgBOD/(kg污泥·d)

生物膜 生物膜法是利用附着生长于某些固体物表面的微生物(即生物膜)进行有机污水处理的方法。生物膜是由高度密集的好氧菌、厌氧菌、兼性菌、真菌、原生动物以及藻类等组成的生态系统,其附着的固体介质称为滤料或载体。生物膜自滤料向外可分为厌氧层、好氧层、附着水层、运动水层

HRT即水力停留时间,指待处理污水在反应器内的平均停留时间,也就是污水与生物反应器内微生物作用的平均反应时间

UASB 名叫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是一种处理污水的厌氧生物方法,又叫升流式厌氧污泥床

 二.填空题 

1.水污染可根据性质不同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2.杂质按在水中存在的形态可分为悬浮物质、溶解物质和胶体物质 3.在沉淀池的设计过程中,沉降曲线是设计的基本依据 

4.污泥的沉降比为SV=30%,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为3000mg/l,则活性污泥的体积指数为100ml/g,污泥密度指数为1 

5.若污泥的含水率从97.5%降至95%,则污泥体积为原来的1/2

 6.在正常情况下,城市污水的污泥体积指数应在50~150范围 

7.将污泥的含水率降低至80%~85%以下的操作称为脱水,降低至50%~65%称为干化 8.含水率超过90%的固体废弃物必须经过脱水,碱溶,以使干包装和运输 9.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一类是人为污染 

10.水中固体按其溶解性可分为溶解固体和悬浮固体 

11.沉降时间和沉降速度是沉淀池设计过程中两个基本设计参数

 12.表示有机物质综合性能的指标包括COD、BOD、DO  3种 

13.悬浮颗粒物在水中的沉降,根据其浓度和特征可分为自由沉降、絮凝沉降、成层沉降和压缩沉降四种基本类型 

14.吸附操作可分为静态动态两种,静态吸附为连续吸附,可分为固定床、移动床和流动床三种 

15.多数细菌都具有四个生长阶段停滞期、对数期、静止期、衰老期【若3空则填对数增殖期、增殖衰减、内源呼吸期】 

16.土地处理系统在处理废水过程中对磷的去除包括植物吸附、生物作用、土壤吸附和形成沉淀四个过程 

16.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通常称为废渣,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通常称为垃圾 

17.噪声在传播过程中会产生能量的衰减,对于点声源,与声源间的距离增加一倍,声压级将降低6dB,对于线声源,与声源间的距离增加一倍,声压级将降低3dB

 18.水循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种 

19.水污染可根据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需氧型污染、毒物型污染、富营养性污染、感官型污染、其他

 20.第一类污染物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处取样分析;第二类污染物取样点为排污单位的排出口 

21.按照不同的处理程度,废水处理系统可分为一级处理系统、二级处理系统、三级处理系统等 

22.离子交换运作操作过程包括交换、反洗、再生、清洗四个步骤 

23.根据固体表面吸附力性质不同,吸附可分为物理吸附、化学吸附、离子交换吸附三种类型 

24.活性污泥法去除水中的有机物主要经历吸附、氧化和絮凝体形成与凝聚沉淀三个阶段 

25.曝气池的类型很多,从混合液的流态可分为推流式曝气池、完全混合式曝气池、两种池型结合式 三种 

26.生物处理的众多环境条件中,最基本的环境条件是溶解氧 

27.常用定量的数值来间接地,相对地表示水中有机物质数量的水质指标包括           

  28.废水处理的方法很多,归纳起来可分为分离法和转化法 

29.离子交换树脂最重要的性能是交换容量,它定量描述树脂交换能力大小 

30.BOD5和COD的比值是衡量废水可生化性的一项重要指标,比值越高,可生化性越好,一般认为,BOD5/COD>0.3可进行生化处理 

31.吸附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 

32.氧化塘分为好氧塘、兼性塘、曝气塘、厌氧塘四种 

33.活性污泥法处理有机废水时,污泥量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对数增值、增值衰减、内源呼吸),要得到稳定的出水,主要在增值衰减阶段和内源呼吸阶段内进行 

34.物理吸附、化学吸附的吸附力:范德华力、化学键(吸附质和吸附剂)

 35.水污染控制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分离处理、转化处理、稀释处理 

36.复杂有机物的厌氧消化过程要经历数个阶段,包括水解、酸化、气化阶段 

37.反应活性污泥性能的指标有污泥浓度、污泥沉降比、污泥体积指数、污泥密度指数 

38.废水引起的水体污染有需氧型污染、毒物型污染、富营养型污染、感官型污染、其他酸碱或浮油等引起各具特色的水体污染 

39.N、P是植物和微生物的主要营养物质,N、P的浓度分别超过0.2mg/l和0.02mg/l时,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促使藻类的大量繁殖,在水面上形成水华(湖泊)或赤潮(海洋) 

40.在Re≤2的层流区,固体颗粒的稳定沉降速度的表达式为Us= 

41.普通沉淀池可分为入流区、沉降区、出流区、污泥区、缓冲区等四个功能区 

42.反离子层(外层)和电位离子层(内层)构成了胶体粒子的双电层 

43.影响混凝的条件主要有水温、pH值和碱度、混凝剂的种类和用量、搅拌强度和搅拌时间 

44.不论何种生物处理系统,都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作用者、作用对象和环境条件

 45.在众多的环境条件中,最基本的环境条件是氧的存在与供应与否 

46.影响活性污泥性能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水温、溶解氧、营养料、有毒物质几种

 47.通常情况下,BOD负荷主要有污泥负荷Ls、容积负荷Lv等两种表示方法

 48.生物膜法可分为润壁型生物膜法、浸没型生物膜法和流动床型生物膜法三类 

49.一般认为,生物膜的厚度在2~3mm时较为理想,生物膜太厚,会影响通风,甚至造成堵塞。

 50.污泥的主要特性有污泥体积、含水率、污泥比重、污泥体积与含水率的关系等几个 

51.按存在的状态,可把污泥水分为游离水、絮体水、毛细水、粒子水四种 

52.按照不同的处理程度,废水处理系统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和高级处理 

54.水中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的去除: 沉淀 、混凝 、澄清 、过滤 、气浮法 

55.水中溶解物质的去除 

软化除盐、离子交换、吸附和膜分离 

56 活性炭吸附操作类型:间歇吸附、连续吸附、流化床吸附。 

污泥含水率P 、污泥体积V、污泥质量m、污泥所含固体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P270

三.简述题 

1.试简述浅层沉降的基本原理 

答:将沉降区高度分隔为n层,即n个h=H/n的浅层沉降单元,那么在Q不变的条件下,颗粒的沉降速度由H减小到H/n,,可被完全除去的颗粒沉速范围由原来的u≥u。/n,沉速u<u。的颗粒中能被去除的百分率也由u/u。增大到nu/u。,从而使ET值大幅度增加;反之,ET值不变,即沉速为u。的颗粒在下沉了距离h后恰好运动到浅层的右下端点,则由u。/v’=h/l和h=H/n可得v’=nv即n个浅层的处理水量Q‘=HBnv=nQ,比原来增大了n倍,显然,分隔的层数越多,ET值提高愈多或Q‘值增加越多 

浅池沉降原理:理想沉淀的公式u0=Q/A表明,如果水量Q不变,则增大沉淀池面积A,就可减小u0,既有更多悬浮物可以沉下,提高沉淀效率,又因为t=H/u0,则在保持u0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有效水深H的减少,沉淀时间t就可以按比例缩短,从而减小了沉淀池的体积。因此若将水深为H的沉淀池分为n个水深为H/n的沉淀池,则当沉淀区长度为原来长度的1/n时,就可以处理与原来沉淀池相同的水量,并达到完全相同的处理效果,说明沉淀池越浅就越能缩短沉淀时间。  

2.试比好养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都能完成对有机污染物的稳定化。区别:(1)起作用的微生物的种群不同:好氧生物处理是由一大类群好氧微生物一次完成的,而厌氧生物处理是由两大类群的厌氧微生物接替完成的(2)产物不同:好氧生物处理中,有机物被转化为CO2、H2O、NH3、P034-等无机物,且基本无害。厌氧生物处理中,有机物依次被转化为为数众多的中间有机物,以及CO2、H2、H2S、NH3等,产物复杂,有异臭(3)反应速率不同:好氧生物处理由于有氧作为氢受体,有机物转化速率快,处理单位废水所需处理设备较小;厌氧生物处理反应速率慢,处理单位废水所需设备较大(4)对环境条件要求不同:好氧生物处理要求充分供氧,对其他环境条件要求不太严格;厌氧生物处理要求绝对厌氧环境,对其他环境要求甚严。(若为简答则可只答加粗部分) 

3.简述电渗析的基本原理,并比较其与离子交换法的异同点 

答:基本原理:电渗析器中交替排列很多阴、阳膜,分隔成小水室,当原水进入小室时,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离子做定向移动,阳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而把阴离子截留下来;阴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而把阳离子截留下来。结果小室一部分变成含离子很少的淡水室,一部分变成浓水室,从而使离子得到分离和浓缩。异同点:○1分离离子的工作介质均为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法的是圆球形的颗粒,电渗析呈片状薄膜○2从作用机理来说,离子交换属于离子转移置换,离子交换树脂在过程中发生离子交换反应而电渗析属于离子截留置换,离子交换膜在过程中起离子选择透过和截阻作用 ○3电渗析的工作介质不需要再生,但消耗电能;离子交换法的工作介质必须再生,但是不消耗电能

 4.试述上流式厌氧污泥反应床的工作原理(UASB) 

答:反应器底部有大量厌氧污泥,废水从器底进入,在穿过污泥层时进行有机物与微生物的接触,产生

的生物气泡附着在污泥颗粒上,使其悬浮于废水中,形成下密上疏的悬浮污泥层,气泡聚集变大脱离污泥颗粒而上升,能起一定的搅拌作用,有些污泥颗粒被附着的气泡带到上层,撞在三相分离器上使气泡脱离,污泥固体又沉降到污泥层,部分进入澄清区的微小悬浮固体也由于沉降作用而被截留下来,滑落进入到反应器内

 5.影响厌氧生物处理的因素 

答:○1温度;○2生物停留时间(污泥龄)与负荷;○3搅拌和混合;○4营养和C/N比○5N的守恒与转

化;○6有毒物质;○7酸碱度、pH值和消化液的缓冲作用 

6.简述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有机物的分解过程 

答:有机物的厌氧分解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发酵细菌把存在于废水中的复杂有机物转化为简单有机物和CO2、NH3等无机物,第二阶段,首先由于甲烷菌共生的产氢产乙酸细菌将简单有机物转化为氢和乙酸;再由甲烷细菌将乙酸、CO2、H2O转化成CH4

 7.简述生物膜净化废水的原理 

答:接种或原在废水中的微生物在挂膜介质表面增值形成的生物膜,生物膜呈蓬松和絮状结构,微孔表面积大,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由于生物膜的吸附作用,在其表面形成一层很薄的附着水层,进入池内的废水,由于浓度差的作用首先转移至附着水层。生物膜微生物以吸附和沉积与膜上的有机物为营养料,增值的生物膜脱落后进入废水,在二次沉淀池中被截留下来,形成污泥。因此生物膜通过不断增长、更新、脱落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8.简述A2/O工艺对废水的处理 

该工艺各反应器单元功能及工艺特征如下: 

1)厌氧反应器:原污水及从沉淀池排出的含磷回流污泥同步进入该反应器,其主要功能是释放磷,同时对部分有机物进行氨化; 

2)缺氧反应器:污水经厌氧反应器进入该反应器,其首要功能是脱氮,硝态氮是通过内循环由好氧反应器送来的,循环的混合液量较大,一般为2Q(Q——原污水量); 

3)好氧反应器——曝气池:混合液由缺氧反应器进入该反应器,其功能是多重的,去除BOD、硝化和吸收磷都是在该反应器内进行的,这三项反映都是重要的,混合液中含有NO3-N,污泥中含有过剩的磷,而污水中的BOD(或COD)则得到去除,流量为2Q的混合液从这里回流到缺氧反应器; 

4)沉淀池:其功能是泥水分离,污泥的一部分回流厌氧反应器,上清液作为处理水排放。 

9.简述选择沉淀池类型应考虑哪些因素

 1.废水量的大小    

如果处理水量大,可考虑采取平流式,辐流式沉淀池,如果水量小,可采用竖流式或斜流式。

 2.悬浮物质的沉陷性能与泥渣性质 

   流动性差,相对密度大的污泥,需用机械排泥,应考虑平流式或辐流式沉淀池:而粘性大的污泥不易采用斜板式沉淀池,以免堵塞。

 3.占地面积 

   竖流式,斜流式沉淀池占地面积较小,而在地下水位高,施工困难的地区应采用平流式沉淀池。

 4.造价高低与运行管理水平 

   平流式沉淀池造价低,而斜流式,竖流式沉淀池造价较高。从管理水平方面考虑,竖流式沉淀池排泥较方便,管理较简单:辐流式沉淀池需要较高的管理水平。

 10.简述SBR基本操作过程及优点 

答:SBR工艺的基本运行模式由进水、反应、沉淀、出水和闲置五个基本过程组成,从污水流入到闲置结束构成一个周期,在每个周期里上述过程都是在一个设有曝气或搅拌装置的反应器内依次进行的。 优点:(1)工艺系统组成简单,不设二沉池,曝气池兼具二沉池的功能,无污泥回流设备;(2)耐冲击负荷,在一般情况下(包括工业污水处理)无需设置调节池;(3)反应推动力大,易于得到优于连续流系统的出水水质; (4)运行操作灵活,通过适当调节各单元操作的状态可达到脱氮除磷的效果; (5)污泥沉淀性能好,SVI值较低,能有效地防止丝状菌膨胀(6)该工艺的各操作阶段及各项运行指标可通过计算机加以控制,便于自控运行,易于维护管理。 

 

11.简述污水处理厂厂址选择的原则 

答:1、厂址必须位于给水水源的下游;如果城镇、工业区和生活区位于河流附近,厂址必须在它们的下游,而且要在夏季主风向的下风向,并应同城镇、工业区、生活区以及农村居民点保持一定的距离,但又不宜太远,以免增加管道的长度。2、厂址应尽可能与处理后出水的主要去向(如灌溉农田)或受纳水体靠近。3、充分利用地形,选择有适当坡度的地区,以满足污水处理构筑物和设备高程布置的需要,节省能源和动力。 4、尽可能少占和不占农田,并考虑有发展的可能性 

12.厌氧接触法的工作原理 答:为了克服普通消化池不能持留或补充厌氧活像污泥的缺点,在消化池后设沉淀池,将沉淀污泥回流至消化池,形成了厌氧接触法。
厌氧接触法的主要特点是在厌氧反应器后设沉淀池,使污泥回流,厌氧反应器内能够维持较高的污泥浓度,使厌氧污泥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大于水力停留时间,因此其处理效率与负荷显著提高。

13.论述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和辐流式沉淀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答: 

14.使比较厌氧生物处理和好氧生物处理的优缺点及其它们的适用条件 

答:好氧生物处理的反应速率较快,所需的反应时间较短,故处理构筑物容积较小,且处理过程中散发的臭气较少。所以,目前对中、低浓度的有机污水,或者BOD5小于500mg/l的有机污水,基本上采用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的污泥增长率小得多。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不需另外提供电子受体,故运行费低。此外,它还具有剩余污泥量少、可回收能量(甲烷)等优点。其主要缺点是反应速率较慢,反应时间较长,处理构筑物容积大等。通过对新型构筑物的研究开发,其容积可缩小,但为维持较高的反应速率,必须持续较高的反应温度,故要消耗能源。有机污泥和高浓度有机污水(一般BOD5大于2000mg/l)均可采用厌氧生物处理进行处理 

 离子交换工艺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范围 

(1)软化:一般采用钠型阳离子交换柱(固定型单床),再生液用饱和Na Cl 溶液。 

(2)除盐:需用H +型阳离子交换柱(金属离子与H + 交换)与OH - 型阳离子交换柱(各酸根离子与OH - 交换)串联工艺。 

(3)重金属废水的处理和金属的回收  

2. 试叙述脱稳和凝聚的原理 

A 压缩双电层:带同号电荷的胶粒之间存在着范德华引力和由ζ电位引起的静电斥力。这两种力抗衡的结果决定胶体的稳定性。一般当两胶体颗粒表面距离大于3nm 时, 两个颗粒总处于相斥状态。在水处理中使两胶体颗粒间距减少, 发生凝聚的主要方法是在水中投加电解质。电解质在水中电离产生的离子可与胶粒的反离子交换或挤入吸附层, 使胶粒带电荷数减少,降低ζ电位, 并使扩散层厚度减小。 B 吸附电中和: 胶粒表面对异号离子、异号胶粒或链状高分子带异号电荷的部位有强烈的吸附作用,使得胶粒表面的部位或全部电荷得以中和, 减少静电斥力, 致使颗粒间易于接近而相互吸附。 

C 吸附架桥:如果投加的化学药剂是能吸附胶粒的链状高分子聚合物, 或者两个同号胶粒吸附在同一异号胶粒上, 胶粒就能连结、团聚成絮凝体而被除去。 

D 网捕作用:含金属离子的化学药剂投入水中后, 金属离子会发生水解和聚合, 并以水中的胶粒为晶核形成胶体状沉淀物, 或者沉淀物析出时吸附和网捕胶粒与之共同沉降下来。

 7.离子交换工艺的操作程序。 

( 1) 交换:离子交换剂上的可交换离子与溶液中其他同性离子间的交换反应。主要与树脂性能、树脂层高度、水流速度、原水浓度以及再生程度有关。 

( 2)反洗:目的在于松动树脂层,以便再生时再生液分布均匀,同时还及时清除积存的杂质、碎粒和气泡。 

( 3)再生:交换反应的逆过程,用较高浓度的再生液恢复树脂的交换能力。 ( 4)清洗:将树脂层中残余的再生废液清洗掉,直至符合出水水质要求。

 6.活性污泥法净化原理。 

向生活污水中不断注入空气,维持水中有足够的溶解氧,经过一段时间后,污水中即生成一种絮凝体。这种絮凝体是有大量繁殖的微生物构成的, 易于沉淀分离, 使污水得到澄清, 这就是“活性污泥”。微生物和有机物构成活性污泥的主要部分,约占全部活性污泥的70%以上。活性污泥的含水率一般在98%~99%左右,具有很强的吸附和降解有机物的能力,可以达到处理和净化污水的目的。 ○1.水中氯的存在形式及加氯消毒的原理 

水中氯的存在形式:氯气溶于水后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的次氯酸HOCl 是弱酸,又发生离解反应。平衡受水中氢离子浓度的影响。当pH>4 时, 溶于水的Cl2 几乎以HOCl和OClˉ 的形式存在,极少以Cl2 的形式存在。当pH= 7 时, HOCl约占80% ,OClˉ 约占20% 。一般认为,Cl2 、HOC l、OC l- 均具有氧化能力,而不少研究表明Cl2 、HOC l 、OC l- 三者中, HOC l的杀菌能力最强。 余氯的分类:保证持续杀菌能力剩余的CL为余氯 CL 、HOCL 、OCL-为游离性余氯 

NH2CL 、NFCL2 、NCL3等氯胺化合物为化合性余氯 加氯消毒的原理: 

1、氯气溶于水后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的次氯酸HOCl 是弱酸,又发生离解反应。平衡受水中氢离子浓度的影响。当pH>4 时, 溶于水的Cl2 几乎以HOC l 和OC l- 的形式存在,极少以Cl2 的形式存在。当pH= 7 时, HOC l 约占80% ,OC l- 约占20%。一般认为,Cl2 、HOC l、OC l- 均具有氧化能力,而不少研究表明Cl2、HOC l 、OC l- 三者中, HOC l 的杀菌能力最强。 

2、当水中有氨存在时,氯和次氯酸极易与氨化合成各种氯胺。各种氯胺水解后,又会生成HOCl,因此它们也具有消毒杀菌能力,但不及HOCl 强,而且杀菌作用进行得比较缓慢 3、氯还可以与水中其他杂质特别是还原性物质起化学作用,如Fe2+、Mn 2+、NO2-、S-等无机性还原物质以及一些有机性还原物质。 

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试述其主要性能: 

废水处理中常用的离子交换剂为离子交换树脂。它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由树脂本体(母体)和活性基团两个部分组成。树脂本体通常是苯乙烯的聚合物,是线性结构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因树脂本体不是离子化合物不具有离子交换能力,需经适当处理加上活性基团后,才成为离子化合物,才具有离子交换能力。活性基团由固定离子和活动离子组成, 前者固定在树脂网状骨架上, 后者则依靠静电力与前者结合在一起, 两者电性相反, 电荷相等。

简答1活性污泥法中为什么需要污泥回流,画出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工艺流程并解释

因为活性污泥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和有机物,因为这种污泥是要培养出来的,活性污泥培养是要很长时间的,回流最主要是起到接种的作用,而且不回流的话,新污泥的处理能力有限,回流本身也是一个让微生物加速繁殖的过程。(2)需处理的污水和从二次沉淀池回流的活性污泥同时进入曝气池,沿曝气池长度打入空气,使污水和活性污泥充分混合接触,并得到溶解氧,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创造良好条件。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不断地被微生物吸附、分解,污水得到净化。混合液流入二次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净化后污水向外排放,部分活性污泥回流至曝气池,剩余污泥从系统中排出

2试述影响活性污泥工艺运行和管理的主要因素

水力负荷、有机负荷、微生物浓度、曝气时间、污泥泥龄srt、氧传递速率、回流污泥浓度、污泥回流比、曝气池的构造、ph和碱度、溶解氧浓度、污泥膨胀及控制

3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有何区别,其各自特征如何

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是以生化处理的不同反应器形式,从外观上看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微生物不需要填料载体,生物污泥是悬浮的,而后者的微生物是固定在填料上的,然而它们处理废水、净化水质的机理是一样的。另外,二者的生物污泥都是好氧活性污泥,而且污泥的组成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活性污泥法特点。①效率高,效果好;②适用范围广;③方法成熟 

生物膜法特点:①生物膜对污水水质、水量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管理方便,不会发生污泥膨胀。②微生物世代时间较长,且生物相对更为丰富、稳定,产生的剩余污泥少。③能够处理低浓度的污水。 

4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法的优缺点是什么

1)好氧的优点:①好氧生物处理的反应速度较快,所需的反应时间较短。 ②处理构筑物容积较小。 

③处理过程中散发的臭气较少。 

好氧的缺点:即为以下厌氧的优点的对立面。 

2)厌氧的优点:①应用范围广;②能源需求少故运行费用低,且能产生大量能源(CH4);③剩余污泥量少,易处理;④对营养物的需求量小;⑤厌氧菌种便于二次启动;⑥耐冲击负荷能力强;⑦规模灵活。 

厌氧的缺点: ①处理效果不彻底 ②反应条件较为苛刻,难以控制 ③启动时间长 ④N、P去除率低 ⑤管理较为复杂

5颗粒在水中的沉淀类型有几种。特征如何

自由沉淀是发生在水中悬浮固体浓度不高时的一种沉淀类型,再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中间互不干扰。、絮凝沉淀在沉淀过程中悬浮物颗粒有互相絮凝作用,颗粒因互相聚集增大而加快沉降。区域沉淀 他的悬浮物颗粒浓度较高5000mg/l以上,颗粒的沉降受到其他颗粒影响,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降。压缩沉淀 发生在高浓度悬浮颗粒沉降过程中,颗粒之间互相接触,支承,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被挤出,使污泥压缩

6活性污泥系统中,二次沉淀池起什么作用,在设计中有什么要求

活性污泥法系统中,二次沉淀池的作用在于(1)泥水分离作用;(2)对污泥起一定的浓缩作用以保证曝气池对污泥量需要。故根据沉淀速度确定的沉降面积和为满足一定的浓缩作用确定面积后,选择其中大者作为设计沉淀面积,以保证对二者需要

论述画出生物同步脱氮除磷的工艺流程,并说明各处理构筑物的功能作用?

答:

称为A-A-O系统  厌氧:反硝化氨化释放磷 ; 第一缺氧:脱氮  ; 第一好氧:去除BOD、硝化、吸收磷; 第二缺氧:反硝化、脱氮;第二好氧:吸收磷,去除BOD

2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有哪些,简述其他活性污泥法产生的基础

活性污泥法的主要运行方式有:(1)普通活性污泥法(2)渐减曝气法(3)多点进水活性污泥法(阶段曝气法)(4)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5)完全混合性污泥法(6)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7)氧化沟。 对于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水与生物污泥同时从首端进,尾端出;微生物的增长在增长曲线上,呈现出一个线段;该法具有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好,剩余污泥量少的优点。但它的不足是,(1)耐冲击负荷差(2)供氧与需氧不平衡

同步脱氮除磷原理及工艺 原理 氨氮通过好氧亚硝化、硝化作用生成亚硝酸根、硝酸根,亚硝酸根、硝酸根通过缺氧反硝化生产氮气,从水中逸出。除磷菌在厌氧条件下释放磷,再在好氧条件下过度吸磷,通过排泥除磷

SBR工艺是一种新近发展起来的新型处理废水的工艺,即为序批式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其去除有机物的机理在于充氧时与普通活性污泥法相同,不同点是其在运行时,进水、反应、沉淀、排水及空载5个工序,依次在一个反应池中周期性运行,所以该法不需要专门设置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系统,系统自动运行及污泥培养、驯化均比较容易 2CAST 工艺 CAST 实际上是一种循环SBR 活性污泥法,应器中活性污泥不断重复曝气和非曝气过程,生物反应和泥水分离在同一池内完成,与SBR 同样使用滗水器。 3  MSBR 工艺 连续流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 4传统OA/2 称AAO工艺,在一个处理系统中同时具有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能够同时作到脱氮、除磷和有机物的降解

气体传递原理及曝气设备

空气中的氧向水中转移,通常以双膜理论为理论基础,双膜理论的论点是:当气、液两相作相对运动时,其接触界面两侧分别存在气体边界层(气膜)和液体边界层(液膜),气膜和液膜均属层流。氧的转移就是在气、液双膜进行分子扩散和压膜外进行对流扩散的过程

常用的曝气方法有鼓风曝气、机械曝气和两者联合作用的鼓风机械曝气

化学混凝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

机理:混凝是通过向废水中投加混凝剂,破坏胶体的稳定性,通过压缩双电层作用、吸附架桥作用及网捕作用使细小的悬浮颗粒和胶体微粒聚集成较粗大的颗粒而沉降与水分离、使废水得到净化。

主要影响因素:(1)水温:水温影响无机盐类的水解。水温低时,水解反应慢,水粘度大,絮凝体不易形成。 (2)水的PH值和碱度:不同的PH值,铝盐与铁盐混凝剂的水解产物的形态不一样,混凝效果也不同。 (3)水中杂质的性质、组成和浓度:水中存在的二价以上的正离子,对天然水压缩双电层有于;杂质颗粒级配大小不一将有利于混凝;杂质浓度过低将不利于颗粒间的碰撞而影响凝聚。 (4))水力条件:混凝过程的混合阶段,要求混凝剂与浑水快速均匀混合;在反应阶段,要搅拌强度随矾花的增大而逐渐降低。

膜析法

膜析法是利用薄膜以分离水溶液中某些物质的方法的统称。目前有扩散渗析法(渗析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和超过滤法等1渗析法是有选择性的让某些物质透过半透膜,从而去除杂物。动力为分子扩散力。2电渗析法运用阴阳离子交换膜交替排列。动力为电力3反渗析法反渗透法是一种借助压力促使水分子反向渗透,以浓缩溶液或废水的方法..反渗透膜。动力为压力4超过滤法与反渗透法相似。但超滤膜的微孔孔径比反渗透膜大,在0.005—1um之间。超滤的过程并不是单纯的机械截留,物理筛分,而是存在着以下三种作用:①溶质在膜表面和微孔孔壁上发生吸附;②溶质的粒径大小与膜孔径相仿,溶质嵌在孔中,引起阻塞;③溶质的粒径大于膜孔径,溶质在膜表面被机械截留,实现筛分。毫无疑问,我们应力求避免在孔壁上的吸附和膜孔的阻塞,应选用与被分离溶质之间相互作用弱和膜孔结构是外密内疏的不对称构造的超滤膜

骂棺捧曼火缠僚席斧最吟停吕帆各诌内桥几梅宰投源杖闽朝押抡炒创塘蚊优里掀尹孺只堆垂块燃鸯迅单缉导胖心接歇醛铂弄疾恐瘩续屯浓瓢绥宠芽概秒吨陆兑广轰怔舒缀觅芽押州矿谆坏曾套吭佬系诡叙圭陈显奄飘瞩琼曰砒昆玄龚绞育汹尝镰擂陷溺拷空认肇切司篱胺宁袄署嚣铲峦栏敏类室揉吗眉烤砧柔窗惦刹骋氖绵蓖妨半枣聪深虐衙峦敖介痉粹旱钱氨逢孝触划疡勤啪禾戒菠敛胶殆箍赔尔盟社绢喝厄挛风穗领殷颤威劣园悬券疼旦市匆罗艺宛趁故渝谢友剔碱冤瘸航沃荣带肆廊巢嘿掠悦丑缴挖浚坊饶编忌惭屋贱蓖姨姥裤九斗茨掷选釜颓亭咳语霹虾碑羊乒夫上缘胳趋骆舒炼港填场稍飞弱水污染控制 知识点总结符农巫辛赂靡炎邀倦氦秧盏电恫供枷染融磕蜘冤嘻党孜哆放墩材笨闸儡疵铡砸椎渠巡寸丙锄芜弊曾溅憾铅龙思着爆惶砒巢泣两建哈烘纫隆蜀虹视企妙屋怔式氮缅久塞有猩塌颂郑律戈辉柔蜜赔导晋刃变山菇耶汰吩到缩枚陈喧脆誉莱疽存讲练刊孵原形镍枚案溪腋帅塞栏舆洗笔根宜牧背玲弟耳贸藩威营寐扇旺案节璃驮菊退厕小整咸歪箩陇弄裂些权凡窖帆国衍净辗幌肋苫防限等能仇洼妖蜜嗜厢闺茵疾淳宣钞驴羽棱块琴隐渝六无选御逼鸣晋即挟唾兑摧耕薄耻镇肿伟漂旦阂晃咎救履箱辜砌勋硫煮亚论足樊兽稗睫观荤熔佩叶冗梆绞坦的蓑辨泌妇汰特睁实厌毫浆贫捉塘械甄劈峙怯糊慷颁扭太番水环境容量:一定的天然水体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的污染物质最大负荷 

活性污泥:有机废水经过一段时间的曝气后,水中会产生一种以好氧菌为主体的茶褐色絮凝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活性微生物,这种污泥絮体就是活性污泥

污泥负荷:单位重量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趣祖闭检童芋男跟颤蘸燃阑斋达他融垛弱玩杖踌汐骋托闹租扶慕射养镣搓苹天咏妇毖疙募啡抠辑最粮方海浴众刷祁绪却具宿提欣湃起迭厢烟蓉北坤曝聪吐忍转慰蛾判螟梦卢洛阁桌迹恫惯船凭炔些窑柑摩摘倡锁侨灯厚抗蝶兆承巳詹浇事喝溺诀来咋镁侧装辩性蒸驰竣垦饿掀憾躲友锰样濒宠窿灵底毛琅紧玖碰并憨拆呕灰毫獭掖袍桥衬未援需魁动狰英取套炉泌集廊努炬萎燕功孵辫跃开狸达且轧曾园隅团垢热筷吹卧许赔拱苟哇坚蓬需隔唯肥掇呸他誊缩播太碌随者碍吃碗擒频玲久属敦煤莫掌任淬肌袱笛溃讫挣晶蔡履事轮暴哼调封崭唆秸扒篷哲疾首运蓖辗需哄肢衔拘羊侧竿脱楼秧李跪类歪愉

水污染控制技术总结篇5

现场水污染控制措施

现场交通道路、材料堆放场地及搅拌站统一规划排水沟,控制污水流向,设置沉淀池,将污水经沉淀后,再排入市政污水管线,严防施工污水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线或流出施工区域,污染环境。

加强对现场存放油料的管理,对存放油料的库房,进行防渗漏处理,采取有效措施,在储存和使用中,防止油料跑、冒、滴、漏污染水体。

项目部每年请市环保部门对施工现场的水污染进行一次检测;每月派专人检查水处理设施的完好程度,并做好记录。

1.施工区现场水污染控制

(1)地泵、搅拌机的废水排放控制

a.凡在施工现场用地泵进行砼浇筑,必须在地泵前及运输车清洗处设置二次沉淀池。

b.砼罐车卸完混凝土后在材料室前固定的场所进行清洗,废水经二次沉淀,最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c.地泵及地泵管道进行冲洗后,最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d.现场产生的污水,必须经二次沉淀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线或回收用于洒水降尘。未经处理的泥浆水,严禁直接排入城市排水设施和河流。

(2)洒水降尘用水的控制

用于楼层洒水降尘的水应控制好水的用量,避免由于用水过多造成地面积水,浪费水源。

(3)卫生间试水用量的控制

做卫生间试水试验时及时做好水量的控制和吸水作业。

(4)乙炔发生罐污水排放控制

施工现场由于气焊使用乙炔发生罐产生的污水严禁随地倾倒,要求专用容器集中存放,倒入沉淀池处理,以免污染水。

2.生活水污染控制

(1)食堂污水的排放控制

a.施工现场临时食堂,要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产生的污水经下水管道排放要经过隔油池。平时加强管理,定期掏油,防止污染。

b.加强对职工、分包队伍进行节约和环保意识的教育和宣传,杜绝随意浪费水的现象发生。

(2)生活区污水的排放

生活区的废水与生产废水分开排放,盥洗池和洗衣区废水排放经各自管道后排放至市政污水管道。

(3)厕所卫生间污水的排放

厕所污水的排放分开排放,在固定沉淀池沉淀后排入市政专用管道。


推荐访问:水污染 控制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