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规划】鸡东县产业扶贫规划,-

时间:2023-06-10 17:00:12 来源:网友投稿

鸡东县产业扶贫规划(2016-2023年)扶贫开发事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城乡区域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事业。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有关要求,我县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政规划】鸡东县产业扶贫规划,-,供大家参考。

【民政规划】鸡东县产业扶贫规划,-



鸡东县产业扶贫规划 

2016-2020年)


扶贫开发事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城乡区域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事业。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有关要求,我县在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的艰巨性、重要性、紧迫性基础上,切实把扶贫开发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编制《鸡东县产业扶贫工作规划(2016-2020)》,坚决打好扶贫攻坚战,为贫困地区群众尽快脱贫,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

一、产业扶贫现状分析

鸡东县共识别贫困人口7804人、3804户。其中,国标贫困人口4112人、2029户,因病致贫的3011人、因学致贫的114人、因灾致贫的89人、因其他原因致贫的898人;省标贫困人口3692人、1775户,因病致贫的1265人、因学致贫的270人、因灾致贫的73人、因其他原因致贫的2084人。2014年和2015年我县共标注脱贫人口3646人,现有未标注脱贫人口4158人。

()致贫原因分析  

1.家庭成员年老或残疾,缺乏劳动力。缺乏劳力的贫困人口是扶贫工作的难点。目前,农村的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对农户而言,如果家庭中有残疾人、体弱或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员,不仅对家庭没有收入的贡献,反而还增大支出,导致家庭长期陷入贫困之中,难以脱贫。我县现有贫困户中,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比重为38.6%,生病以后,常常是小病扛、大病拖,对不能再扛、不能再拖的病,治疗费用就成了这些农户的沉重负担,这类贫困户因为长期积累的医疗费用和长期生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很难通过自己的努力脱贫,即使脱了贫也容易返贫,需要政府和社会对他们进行救助。

2.自然条件较差,资源缺乏。我县有三分之一的农户地处山区,其中有12.5%的贫困人口生活在山区,农户居住分散且远离县城,交通不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贫困户创收增收。采取常规扶贫措施,往往会因为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自然条件而效果较差。

3.缺资金,缺项目。缺资金、缺项目的贫困农户的经济状况一般都处在脱贫的临界线上,对此类贫困户采取帮扶措施容易见成效。针对这类贫困户,应从提供增收项目和资金、信息方面给予帮助,使其尽快摆脱贫困。

4.劳动力文化素质差。由于种种原因,许多贫困人口因贫困而失学,又因失学而成为新一代贫困人口,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调查结果表明,贫困农户的劳动力文化素质状况较差,大大低于全县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由于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外出打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缺乏脱贫致富的信心和能力。

5.供养子女读书。因供养子女读书而致贫的,占贫困人口的3.46%。这类贫困户随着子女成长,读书毕业和就业后,一般都能摆脱贫困,通过采取帮扶措施也容易见到成效。

6.自然灾害。有的农户本来家庭经济状况就差,刚刚超过贫困线,若遇天灾人祸,如种植业减产减收,养殖业遇瘟疫,或因家庭成员突然伤残、死亡或其它自然灾害等,就可能造成贫困或返贫,他们占贫困人口的1.14%

(二)主导产业分析  

鸡东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地理座标为东经1304039-131415秒,北纬44517-454058秒。东与密山市相连,北与七台河市、勃利县接壤,西与林口县、鸡西市、穆棱市为邻,南与俄罗斯搭界,陆地边界线长111公里。

鸡东县地貌可划分为三种类型。低山丘陵、丘陵漫岗、冲积平原。穆棱河两岸,是东西向延伸的谷地,地势开阔,缓向东斜,是本县的主要水稻产区。全县低山丘陵区占总面积的66%,丘陵漫岗区占24%,冲积平原区占10%,构成"七山、半水、二分半田"的布局。

鸡东地处中纬度,位于三江平原的西南部,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和多雨,秋季降温初霜早,冬季寒冷少雪干燥。由于地形较复杂,小区域性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3.2-3.8℃,全年有5个月的平均气温在0℃以下。≥10℃积温,平均在2490.7-2631.6℃。平均降水总量488-543毫米。全年日照总数为2541.7小时。全县80%耕地处于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常年活动积温在2450-2650度之间,南北山区处于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活动积温2250-2450度之间。由于地形差异,气候区域分布大体分为3个气候区:南北山区山间温和早霜气候区;西部温和半旱大风气候区;东部温和半湿润易涝气候区。      

鸡东县现有11个乡镇, 123个行政村。其中,3个乡,即鸡林乡辖7个行政村,下亮子乡辖12个行政村,明德乡辖8个行政村;8个镇,即鸡东镇辖16个行政村,永和镇辖12个行政村,平阳镇辖14个行政村,向阳镇辖9个行政村,永安镇辖11个行政村,东海镇辖16个行政村,哈达镇辖9个行政村,兴农镇辖9个行政村。

2015年,全县总耕地面积155万亩。其中,水田33.6万亩。种植作物有水稻、玉米和大豆(玉米105万亩左右,水稻34万亩左右,大豆5万亩左右)。特色作物以瓜菜、烤烟、北药为主。全县林业用地总面积253万亩,占 全 县 总面积的47%。其 中 有 林 地 1,769,730亩,占林业用地77.5%,全县森林覆盖率为46.1%。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扶贫到户与连片开发、规模发展相结合,以促进产业增效、贫困户增收为目标,以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为主线,围绕发展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总体要求,在现有基础上,高起点、高标准和高水平创建基础设施过硬、科技含量较高、运行机制灵活、带动辐射效应明显、具有一定规模、有利于群众持续增收的扶贫产业片区,形成产业全覆盖。     

(二) 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科学发展原则。本着资源可持续利用、项目能长久发挥实效的原则,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选择、确定和安排产业扶贫项目。

2.一村一品、一乡一业、重点推进,发展主导产业原则。按照产业发展规划,要因势利导,注重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每个乡镇要确定一个主导产业,集中发展,重点推进,逐步发展到一乡一业。

3.集中连片、统筹兼顾原则。充分发挥规划作为资源整合平台的作用,优先对贫困程度较深、地域自然相连、主导产业一致的乡镇,统筹规划,连片推进。同时兼顾相对分散、单个零星的贫困村。

4.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原则。在选择、安排产业化扶贫项目时,要积极征求群众意见,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充分尊重大多数群众的意愿,按照大多数群众的意见和意愿来确定和安排扶贫项目。同时,要动员贫困户参与村级规划的编制、实施、评估验收和后续管理全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市场导向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运营和管理。以龙头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生产大户为主体,实行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效益。    

6.多元化投入原则。县财政扶持突出导向性和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企业和贫困户的投资主体作用,鼓励社会各类资本投入产业扶贫项目建设。

(三)主要目标

2016年,力争实现区域内贫困户1户1项增收项目,3大扶贫产业区形成雏形覆盖全县。到2020年,构建特色支柱产业体系,彻底改变长期分散自由种植、无标准、低市场率和农民低收入状态。

三、产业扶贫重点任务

(一)区域布局

1.绿色生态畜牧业产业区。 根据资源条件和群众不同的养殖习惯,片区分为三部分:一是以哈达镇为核心的舍饲牛、羊养殖区。规划肉牛养殖达到2万头、羊达到5万只;二是以明德乡为核心的肉驴养殖区。规划养殖肉驴1000头;三是以哈达镇、东海镇、鸡东镇为核心的猪、鸡养殖区。规划养猪5万头,鸡100万只。

2.北药种植产业区。在现有种植面积2万亩(其中山地种植面积1.6万亩,林药间种面积4000亩)和百亩以上中草药种植基地8个的基础上,使中草药种植产业片区面积扩大到10万亩。片区建成后,预计3年亩产值可达1万元,整个片区总产值将达到10亿元,纯收入达到5.5亿元。届时,将建成中国北方最大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成为名副其实的北方药都。   

3.绿色(有机)蔬菜产业区。依托鸡东县独特的气候条件,按照"突出特色、打造品牌、项目包装、市场化运作、规模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的设施蔬菜种植,重点推广种植有机蔬菜面积达到5万亩,建设加工龙头企业,打造鸡东优质蔬菜品牌和优质蔬菜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格局。

(二)品牌创建   

要在完善标准化生产和市场准出制度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加强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宣传和推广,通过组织发展、产品推介、媒体宣传等办法,提高片区主导产品的信誉度和知名度。

2016年,在完善产业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率先做大做强优质北药种植产业区、绿色生态畜牧业产业区和绿色(有机)蔬菜产业区。产业区生产向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农产品优质率达到90%。到2020年,3大产业区基地均建成国家或省级品牌基地,彻底改变长期分散自由种植、无标准、低市场率和农民低收入状态。

(三)重点任务

1.生猪养殖项目

建设单位鸡东县哈达镇东风村。东风村位于鸡东县城35公里处,哈达镇南部,地域面积15平方公里。全村现有5个自然屯,农户454户,人口1700人。现有耕地面积3461亩,其中,水田1543亩,旱田3618亩,林地面积810亩。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006元。    

建设内容:建立畜牧综合养殖小区。年出栏肉牛1000头、商品猪2000头,在保证良种繁育、自产自销、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建立技术培训、种畜监测和新技术推广科教服务中心,对提供的优良品种可进行评定、监测、淘劣存优,成为良种繁殖、商品生产、科普培训相结合的一体化综合生产基地。

建设规模:计划在拆迁区内(经专家鉴定后不属塌陷的地块)建设畜牧综合养殖小区,占地面积4万㎡,建牛舍1200㎡,年均出栏1000头,猪舍1000㎡,饲料库、办公室、兽医室等500㎡,道路硬化、绿化等配套设施。

生产方案:该项目在村委会统一规划和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协调下建设畜牧综合养殖小区,实行"五统一",即统一设计、统一境生态化、品种优良化、防疫消毒制度化、饲料兽药安全化、生产过程标准化、粪便处理无害化加工有机肥,采用先进成熟的工艺技术,生产附加值高、具有市场潜力的畜产品。     

项目建成后的正常运行交由村委会与农户签订"产、购、销"合同,村委会向养殖小区提供优良的种猪、种牛,育肥小区农户集中育肥,收购并加工农户作物秸秆和以料换料的形式,通过饲草料配送中心向养殖户供应饲料,提高秸秆利用率。村委会向育肥小区农户提供饲养管理、饲料加工、疫病防治、资金保障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并开展养殖及饲料加工等相关的技术培训,指导养殖小区农户进行标准化饲养,对养殖小区农户的育肥猪、牛确定最低保护价订单收购,将产品推向市场。     

经济效益:肉牛每头成本引进约5000元,饲养成本每头3000/年,市场价格为1万元计算,每头牛净利润为2000元。养牛每年效益为80万元;种猪引进每头成本约为3000元,饲养成本每头1500/,第一年购买、饲养种猪费用为:50头×3000元×1500/=22.5万元,按每头猪每年产仔23头、每头600元计算,效益为:50头种猪×400/头仔猪(近10年平均价格)×23/=46万元;净利润为25万元;仔猪饲养成本1300元,销售价格为2000元,效益为:(2000-1300/-500/头仔猪)×2000=40万元   

社会效益:本项目实施后,能够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的饲料化利用,通过"过腹还田",不仅可以减少农作物秸秆焚烧及废弃带来的环境污染,而且可以推动粪污还田,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有效改善土壤质量;并且增加市场供应,丰富"菜篮子"产品,满足鸡西地区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有利于改善城乡居民膳食结构,提升国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该项目实施后,可直接和间接吸纳就业60多人,部分解决项目区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有利于提高民众生活水平,维护社会稳定。  

生态效益:可以促进生态农业良性循环发展,从生态学观点看,牧草和农作物秸秆,以技术处理后作为饲料,通过其生物学功能转化为肉,成为能供人体直接消化的多种氨基酸,与其它利用方式相比,更具合理性和高效性。   

2. 肉驴养殖项目

项目单位鸡东县明德朝鲜族乡更新村,位于鸡东县东30公里。全村耕地面积6676亩,人口864人。2015年全村常住农民人均收入3200元,是黑龙江省贫困村,革命老区。明德乡气候独特,水资源丰富,秸秆丰富,发展养殖业基础雄厚畜牧业是该地区的传统产业。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本项目建设由肉驴育肥小区、有机肥生产、饲料库等3个子项目建设组成。

1)肉驴育肥小区:建设年育肥1500头(育肥周期4个月)育肥小区1处,面积15000平方米。

2)有机肥生产车间:建设年生产300吨有机肥的生产车间1处,面积500平方米。

3)饲料库:建设能容纳500吨干草和20吨精料的饲料库1处,面积2000平方米。

4)驴舍的建造:半开放驴舍三面有墙,向阳一面敞开,有部分顶棚,在敞开一侧设有围栏,水槽、料槽设在栏内,驴散放其中。每舍(群)15-20头,每头驴占有面积4-5平方米(钢结构、彩钢瓦)。

5)驴床的建造:驴床是驴吃料和休息的地方,驴床的长度依驴体大小而异。一般的驴床设计是使驴前躯靠近料槽后壁,后肢接近驴床边缘,粪便能直接落入粪沟内即可。肥育驴床长1.9-2.1米,宽1.2-1.3米。驴床应高出地面5厘米,保持平缓的坡度为宜,以利于冲刷和保持干燥。驴床最好以三合土为地面,即保温又护蹄。

6)饲槽的建造:饲槽建成固定式的、活动式的均可。水泥槽、铁槽、木槽均可用作驴的饲槽。饲槽长度与驴床宽相同,上口宽60-70厘米,下底宽35-45厘米,近驴侧槽高40-50厘米,远驴侧槽高70-80厘米,底呈弧形,在饲槽后设栏杆,用于拦驴。

7)运动场:驴舍应设运动场。运动场设在两舍间的空余地带,四周栅栏围起,将驴拴系或散放其内。其每头驴应占面积为10-15平方米。运动场的地面以三合土为宜。在运动场内设置补饲槽和水槽。补饲槽和水槽设置在运动场一侧,其数量要充足,布局要合理,以免驴争食、争饮、顶撞。生产方案:项目在村委会统一规划和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协调下建设饲草料基地及育肥小区()实行"五统一"即统一设计、统一境生态化、品种优良化、防疫消毒制度化、饲料兽药安全化、生产过程标准化、粪便处理无害化加工有机肥,采用先进成熟的工艺技术,生产附加值高、具有市场潜力的畜产品。     

项目建成后的正常运行由村委会与农户签订生产购销合同,村委会向育肥小区提供优良的架子驴,育肥小区农户集中育肥,村委会以育肥小区及育肥场为中心在项目区分别建立饲草料加工基地,收购并加工农户作物秸秆和以料换料的形式,通过饲草料配送中心向养殖户供应草块饲料,提高秸秆利用率。村委会向育肥小区农户提供饲养管理、饲料加工、疫病防治、资金保障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并开展肉驴养殖及饲料加工等相关的技术培训,指导育肥小区农户进行标准化饲养,对育肥小区农户的育肥驴确定最低保护价订单收购,将产品推向市场。       

经济效益:育肥驴一年按出三栏计算,每栏生长期4个月。 购进7-8个月的种驴体重在350斤左右育肥四个月平均长150斤,育肥到500斤左右出栏每头肉驴养殖成本平均3/天,其中需精饲料2//头,粗饲料7-8//头,每头驴的育肥成本共计1119元左右(基建、设备不计算)。整头驴按每斤10元销售,销售价格在5000元,育肥驴成本在3136元, 其中:购进种驴成本为2500元,饲料480元,人工费、防疫费等639元。1头肉驴效益1864元,每个周期500头,可产生效益93.2万元,年产生效益279.6万元。育肥小区可带动肉驴育肥户100户左右(其中贫困户84户),户均出栏育肥驴15头,正常年户均实现利润2.8万元左右。    

社会效益:项目的实施可全面推动项目区畜牧产业的发展,通过扶持完善肉驴育肥基地建设、技术培训服务等环节,形成基地+农户的模式,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贫困户尽快脱贫。    

生态效益:可以促进生态农业良性循环发展,从生态学观点看,牧草和农作物秸秆,以技术处理后养驴,通过其生物学功能转化为肉,成为能供人体直接消化的多种氨基酸,与其它利用方式相比,更具合理性和高效性。

3.北药种植项目

建设单位鸡东县东保村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现有社员81人,其中骨干社员15人。理事长臧胜利被鸡西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农民致富带头人"称号,鸡西市劳动模范。合作社注册资金400万元,入社土地2000亩,租赁土地8000亩,主要在林区从事中药技术研发、种植、加工,合作社种植中药材主要以桔梗、丹参为主,附带沙参、林下参等。

建设规模:2016年种植中药材面积5000亩,新建种苗繁育基地1处,其中:种植桔梗2000亩,丹参2000亩,林下参500亩,种苗繁育基地500亩。    

经济效益分析:预计项目完工后,年产桔梗600吨(干品),以2015年的平均价格(每公斤18元)计算,预计销售收入900万元(生育期2年),折合每年销售收入 540万元。年产丹参600吨(干品),以2015年的平均价格(每公斤20元)计算,预计销售收入1000万元(生育期1年)。总收入1540万元。总生产成本256万元,纯收入估算1284万元, 年亩纯收入3210元。    

社会效益分析:项目完成后,即可增加鸡东县中药材原料市场的货源,又能提升鸡东县中药产业的技术含量和市场优势,推动中药产业的良性、快速发展,而且还可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当地农民种植药材的积极性,解决当地的剩余劳动力,极大增加农民的收入;项目区内人均土地面积极少,项目完成后,可极大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最大限度的增加农民收入;项目建成后还可以示范区作为新型产业园区建设的样板,总结完善野生药材人工驯化、栽培新技术,利于北药在鸡东县的推广。

中药产业是技术型农业产业,同时具有一定劳动密集型,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优势产业,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效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结构转型、积极培养接替产业的新形势下,加快建设生态型、技术化规模基地,实行产业化经营和管理,将可促进区域自然资源优势尽快形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效结合和同步增长。

生态效益评价:本项目在药材种植过程中使用农药、化肥较少,不会导致山林生态环境恶化,土壤肥力减退,大力推广野生药材人工种植,可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显著的生态效益。

4.绿色(有机)蔬菜生产项目

项目单位鸡东县平阳镇永隆村,位于鸡东县东南部,距县城12.5公里。全村耕地面积9553亩,人口2368人。2015年全村常住农民人均收入12334元。永隆村是蔬菜生产专业村,村民具有丰富的蔬菜生产经验。

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本项目建设小区1000亩,大棚500栋,每栋600平方米,温室50栋,每栋600平方米。

生产方案:项目在村委会统一规划和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协调下建设永隆村棚室蔬菜生产基地,实行"五统一"即统一设计、统一球境生态化、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采收、生产过程标准化、绿色有机无公害生产,采用先进成熟的生产技术,生产附加值高、具有市场潜力的蔬菜产品。     

项目建成后的正常运行,由村委会与农户签订生产购销合同,村委会向蔬菜棚室基地提供技术、资金保障等方面的服务,指导蔬菜基地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平衡施肥、病虫害防治、包装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指导农民进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形成集生产销售、技术指导、品牌包装、蔬菜配送为一体的蔬菜协会,走品牌战略,实现产、供、销、加工一体化服务的产业链,为发展无公害蔬菜探索出了适合于永隆蔬菜产业化的基地+农户+公司的运作模式,推动全镇无公害蔬菜产业化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经济效益:春季主栽大棚黄瓜,预计4月初定植,5月中旬上市,每亩大棚黄瓜单产8000公斤,平均每市斤1.5元,每亩大棚黄瓜收入24000元,纯收入18000元,8月末种植第二茬叶菜类,主要以香菜、菠菜等叶菜类为主,10月初陆续上市,每亩产叶菜类1500斤,每斤平均2.00元,实现收入3000元,纯收入2000元,每亩大棚纯收益20000元左右,种一亩园等于十亩田。

社会效益:项目的实施可全面推动项目区棚室蔬菜产业的发展,通过扶持完善棚室蔬菜基地建设、技术培训服务等环节,形成基地+农户的模式,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贫困户尽快脱贫。

生态效益:可以促进可持续农业生产循环发展,从生态学观点看,项目建设以种植绿色无公害有机蔬菜为中心,紧紧围绕增加产量、提高质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保障绿色无公害蔬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    

四、资金测算与筹措方案

(一)资金需求测算

项目总投资3500万元。其中,生猪养殖项目投资600万元,肉驴养殖项目投资400万元。北药种植项目投资1300万元,绿色(有机)蔬菜生产项目投资1000万元,不可预见和项目完善资金200万元。带动贫困户400户。

2016年:总投资700万元。投入资金200万元,建设蔬菜大棚100栋,每栋1.44万元,温室10栋,每栋5.6万元。建设北药育苗基地200亩,投入资金500万元。

2017年:总投资750万元。投入资金600万元,建设生猪养殖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150万元建设肉驴基础设施建设。

2018年:总投资1050万元。投资800万元,建设北药基地5000亩,投入资金250万元,完成肉驴建设项目。

2019年:总投资800万元。建设蔬菜基地。

2020年:总投资200万元,主要用于项目的完善和提高。

(二)资金筹措方案

1.县政府成立资金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遵循"大扶贫"理念,按照"来源不乱、渠道不变、分头实施、各记其功"的原则,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专项财政扶贫资金要主动接受监察、审计部门的监察和审计工作。

2.探索成立县农业产业发展投资公司,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的合作,加大农业产业发展投融资力度,用以支持农户贷款贴息、农业产业保险、建设农村专业市场、培育专业协会和合作社、引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安排投资超前实施计划内项目,争取发展时间。

3.通过税收、土地等优惠条件,引进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项目,为贫困户提供技术、能力培训和资金支持,发展二、三产业,拓宽贫困户脱贫门路。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主管副县长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产业区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农业局,具体负责产业区建设统筹协调、指导督查等工作。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产业区建设作为加快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举措,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乡镇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落实工作责任,强化目标考核,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2.创新运行机制。积极鼓励和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和各类企业、科研推广机构等参与产业区建设,形成多方参与、共同推进的良好格局。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企业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以土地、资金合作等为载体,与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创新经营机制,大力发展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产业化经营,培育知名品牌。

3.强化政策扶持。按照"投入不变、渠道不乱、有效整合、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农业综合开发以及科技、交通运输等方面涉农项目资金,统筹用于产业区内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产业区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农业新技术培训与推广、新品种引进等。

4.抓好典型宣传。要积极做好产业区内群众的宣传动员工作,通过算账对比、现场观摩、现身说法等形式,让周边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统一群众思想认识,确保产业区建设有序开展。   

六、组织实施  

1.成立产业扶贫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扶贫办主任为副组长,相关单位为成员,督促、指导项目的实施。乡、镇政府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项目区乡(镇)长任组长,并明确分管领导负责抓此项工作。

2.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拟定详细的项目规划。镇、村成立实施小组、监管小组和技术服务小组。

3.项目按照群众自愿、贫困户优先、区域分布的原则,在资金、物资的使用管理上,采用以物投放的方式,由村级监管小组组织发放,开展群众监督,确保公平、公正,防止物资流失。  

4.项目启动后,对项目资金实行"三专"管理,专款专用。明确部门、乡镇行政人员、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责任,做到责任到人。制定季节、时间流程图,确保按时保质完成任务。镇、村适时召集项目实施小组和监管小组以及全体村民会议,研究各类项目的后续管理及"以短养长"措施,并适时组织落实,确保工程能持续发挥作用。   

5.项目实施后,乡、镇、村项目管委会及技术服务机构通过发布市场信息,及时召开相关会议,研究农产品销售方案,组建专门机构或实体,为村民提供销售服务,解决农户销售问题,并以销售促进生产,逐步形成产业特色。

6.把产业扶贫工程作为扶贫开发工作,扶贫到户和整村推进工程的重要内容,纳入乡镇和帮扶单位2015年扶贫开发工作考评内容,强化考核考评。  

推荐访问:鸡东县 规划 扶贫 【民政规划】鸡东县产业扶贫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