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建设含义(10篇)

时间:2023-07-26 10:09:01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班级文化建设含义

  

  班级文化建设

  一、班级文化的含义及班级文化的基本内容

  (一)班级文化的含义

  班级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所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班级的物质文化主体是物,是有形的,主要有班级的桌椅摆放、教室布置、内务整理和学生着装等。精神文化主要指班级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具体表现在班级的学风、班风和考风,这些都是无形的,也是最核心的。狭义的班级文化是精神文化。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广义的班级文化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其基本内容应包括三个层次:

  1.表层文化:表层文化主要是表面上的文化,是通过眼睛能直接观察到的东西,它是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主要就是物质文化,如刚才提到的桌椅摆放等,它尽管是表面的东西,但它很重要,它最直接体现着班级的外在形象,影响着班级的精神风貌,左右着班级的外部评价。

  2.幔层文化:幔层文化是夹在表层和深层之间的文化,是班级文化的进一步深化,不是浮在表面的东西,在表面通过眼睛不能看到,要深入进去才能看到。主要表现在班级的规章制度建设上,规章制度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深层文化:深层文化是精神文化,是核心文化,是不能通过眼睛看到的,它只能被感受到。主要表现在班级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班级文化是班级整体精神风貌的体现,它的建设显得非常必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迎合大学生群体自身独特性的客观要求

  大学生群体是渴求知识、崇尚文化的群体,是追求自由、向往民主的群体,是朝气蓬勃、可造可塑的群体。在国家危难时刻,大学生为挽救民族命运,为寻求强国之路,为奉献爱国之心,他们能够挺身而出,不屈不挠,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在和平年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潜在建设者。

  (二)培养合格大学生的客观要求

  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还是做人的道理,衡量人才的标准是德才兼备,特别是道德、品德,所以,一个大学生是否合格,不仅要看分数的高低,还要看品德的好坏,如是否懂礼貌、是否讲文明、是否讲诚信,这些都是一个大学生所必备的素质,只有有了文化修养,再加上所学的科学知识,这个大学生才是合格的。同时大家知道,合格的大学生是培养出来的,而培养大学生最直接的场所就是班级,那么班级的好坏,特别是班级文化的优劣与有无,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进而影响着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潜在关乎着国家的命运。

  (三)管理班级的迫切要求

  在班级管理中,只依靠规章制度约束被管理者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甚至还会遭到学生的抵触,有时收效甚微。比如,班级里可以规定不要迟到,不能旷课,上课期间不能玩手机等等,但总有制度规定不到的地方,因为班级管理的细节实在太多,这就会出现制度的“盲点”,那么如何约束这些“盲点”呢?这就要靠班级文化去约束,如果一个班级倡导文明、讲究礼貌,那么即使制度中没有规定上课期间进教室要先敲门,该班学生上课时进班级也会敲门的,否则的话就是不懂礼貌的,会受到文化氛围的遣责,会感到不好意思。这就是文化的管理作用。

  三、班级文化的作用

  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它属于管理诸要素中的软要素,处于核心地位。它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导向作用

  导向就是引导,像导游一样,不使每一个游客迷失方向。班级文化是全班同学共同的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引导着全体同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一个班级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鼓励什么,限制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都应十分鲜明,这是保证正确方向的前提。

  (二)凝聚作用

  凝聚就是把东西聚合在一起,产生更大的力量。班级文化是一种理想的黏合剂,能使学生彼此合作,同心协力,和衷共济;能减少同学之间的摩擦和内耗,增强其内部的凝聚力。特别是在关键时候或遇到重大困难时,能使同学们挺身而出,为了班级的整体利益而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绝对不会出现“临阵逃脱”的情况,绝对不会发生“我不干了”的事情,绝对不会形成“无人问津”的局面,这都得益于班级文化的魅力。没有了班级文化,一个班级必是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学生生活在这个集体当中就缺乏归属感和“主人翁”感。班级内部的凝聚力是由班级文化氛围营造的,当学生高兴时,班级为他分享快乐;当学生不开心时,班级为他分担痛苦,及时为他送上关怀和帮助,这样就会大大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三)规范作用

  班级文化的规范作用就是约束作用,它制约着学生的行为。我们知道,约束功能是通过制度和道德规范发生作用的,尽管制度也是班级文化的一部分,但它的约束作用是硬性的且是不全面的,而道德规范是一种无形的、理性的和全面的约束,也是能赢得学生人心的约束。

  (四)激励作用

  激励就是激发干劲,从而更加主动、自觉、积极地去做某件事情。如果一个班级文化以人为中心,形成一种人人受重视,人人受尊重的文化氛围,那么这个班级的干劲就士气冲天,这就是一种“无形的精神驱动力”。这往往比金钱物质激励更有效果,比如理想激励,过去在革命战争年代,在那样艰苦的岁月,许多人连饭都吃不饱、衣都穿不好、觉都睡不了,但为了共产主义理想,为了国家的前途,为了将来能过上好日子,他们的干劲和激情是空前的。这就是文化激励,一个班级文化形成了,同样也能起到这么大的激励作用。

篇二:班级文化建设含义

  

  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远安县洋坪中学

  吴国清

  班级特色文化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是学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源之一,在很大程序上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素质的发展。“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主旋律,新课程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构建班级特色文化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张扬,有利于整个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提升学校形象,丰富学校内涵,凸显学校特色。因此,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日益成为当今教育管理科学中的研究课题,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点。我校在2005年初开展了班级文化建设,收到了一些效果。下面就如何以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凸显学校特色,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一、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在学生个性发展中的积极效应

  班级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环境,班级文化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源泉,学生个性发展是在班级文化背景下的活动和交往中实现的。因此,研究班级文化,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对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首先,班级文化建设在学生个性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培养有独特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人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价值取向,是在教育现状和实践、反思的基础上做出的抉择,是社会发展对教育要求的现实反映。我们正在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而过去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只重集体忽视个体;只重共性忽视个性;只重理智忽视情感的做法,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所以,重视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就成为学校班级教育管理的主要内容。其次,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在学生个性发展中有着积极的效应。一是具有导向性。班级文化不仅影响学生个体的行为,也影响班集体的行为,而且引导着班级发展的方向,积极的班级文化能够让班级学生意识到自己对班级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感受到集体的要

  求和期待。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原来品质较差的学生,调入一个生气勃勃、奋发向上的班级里,班主任对他并没有采取特殊的教育措施,他的散漫言行却逐步有所收敛并渐渐改正,能够跟上集体的步伐,其实这就是班级文化导向性在起作用。二是具有驱动性。积极的班级文化能够形成催人向上的心理氛围,成为班级和学生发展的驱动力,能够促使学生孕育信心,追求成功和乐于交往,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集体的力量,集体的希望,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更加明确作为集体的一分子对集体的责任和义务,激发起为了集体的荣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的强烈愿望。三是具有规范性。班级文化代表大多数班级成员的价值取向,对的行为具有规范效应,起着调控作用,影响学生的行为模式。所以,积极的班级文化能够激励和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调节和控制班级学生的偏离行为,把学生的行为引向班级规范的轨道上来。如很多班级通过引导学生制定和完善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监督执行,使学生的行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形成遵章守法、按章办事的良好舆论环境。四是具有渗透性。班级文化对德育的影响不同于灌输,它把思想教育寓于各种具体可感情景中,在影响方式上就具有一个潜移默化的渗透性。良好的班风,丰富的文化生活,优美的班级环境,使学生像海绵吸水一样浸润其中,它的感染力像潜流,持久地影响学生的日常思想行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五是具有凝聚性。良好的班级文化像一块磁铁,学生通过班级和谐的心理氛围,良好的人际交往,得到鞭策和鼓舞,强化道德认同感,增大集体组织的强度。六是具有激励性。班级文化倡导正确的价值取向,健康的审美情趣,优秀的人格品质,形成一种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无疑会激励学生努力进取、奋发学习、热爱生活、珍惜光阴。

  二、立足于学校、学生和教师个性,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不是其他文化的移植,也不是其他文化的翻版,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主体——学生的活动和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班级文化建设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必须立足于学校的个性,班级的个性和教师的个性。首先立足于学校的个性。就是要充分借助学校优良的传统校风、学风来建设班级文化。我校有多年的办学历史,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个性教育的特色,学生以自己是学

  校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学校所具有的这种精神物质成为了班级文化建设的导向和发展的源泉,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而且能够鼓舞学生确定精神上的自尊和自信,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的重要立足点。其次是立足于教师的个性。教师的个性品质必然影响着班级文化的建设,教师的某种独特的气质,特殊的才能,专长和爱好,都可以成为培养学生特殊才能和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资源,所以,班主任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来建设班级文化。第三是立足于学生的个性。班级文化的建设必然要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才能找到班级文化建设的起点和基础,班主任要善于通过分析班级学生的特点,如班级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心理倾向,特殊才能等,使其成为班级特色文化成长的土壤。如有的班主任注意开发利用学生的特殊才能,成立班级合唱队、运动队、舞蹈队等,组织开展活动,从某些学生的兴趣和才能开始,逐渐扩大影响发展成为班级特色。

  三、丰富班级文化的内涵,促进班级特色文化的形成

  班级特色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它往往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积极构建健康文明、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在创造性的班级文化建设中,丰富班级文化的内涵,满足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使每个班级都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与特色氛围,从而以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味,构建优秀的学校文化,凸显学校特色。因此,在加强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中,我们应以“四构建”文化建设为抓手,形成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四大亮点。

  亮点之一:营造班级文化氛围,构建班级物质文化。

  学生在校生活的时空主要是在班里,班级生活的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校的生活质量。高品位的班级物质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因此,我们要努力构建班级物质文化,让教室的每面墙壁,每个角落都富有教育意义,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讲就是“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办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角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出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打造班级物质文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美化班级环境。教室是学生的“家”,发动学生参与教室的布置,能在无形中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

  识。如有的班主任把教室墙壁划块分割,分别承包给不同的学习小组去完成。有的班主任确定布置的主题在班里征集具体的方案,从设计采购到制作张贴都发动学生广泛参与,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团队意识得以加强。二是从环境布置中彰显班级特色。班级物质文化的构建,要渗透出极富班级特色的文化气息。如班级的口号、班规、班训、班级精神等,要贴在教室的前方,教室四壁悬挂适合班级特征的名人名言,教室四周展示学生有个性的作品等。三是办好黑板报,对黑板报的版面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自主设计版头、版面、插图,黑板报内容要围绕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体现学生的个性和班级的特色。四是建立班级光荣榜,打造班级赏文化。我们的学生千差万别,他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各自的爱好,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我们要抓住闪光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培养健全的人格,建立“班级光荣榜”,打造班级赏识文化,让学生在被赏识的积极氛围成长进步。光荣榜是动态的,内容是多元的,受表彰的可以是小队,可以是个人,如学习进步的,劳动积极的,助人为乐的,拾金不昧的,孝敬父母的等。通过班级环境文化的建设,让每个学生置身于深厚的具有个性化的班级文化氛围中,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振奋,从中不断吸取丰富的营养,积淀文化的底蕴。

  亮点之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构建班级制度文化。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规章制度,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以及主人翁精神、民主意识的培养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说,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有一套运行良好的班级规章制度,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的过程中,首先一点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他们认识到制定各种规范的目的不是管住他们,而是保证班级所有成员的利益——秩序、公平、好习惯、高效率。二是体现民主。在制定班规前,先组织学习学校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并引导学生分析本班实际,找出该班的特点、长处、不足,让学生尽情讨论,充分发扬民主,通过讨论制定出符合班级实际,体现班级个性特色的规章制度,从而为全班学生提供符合班级群体利益,自觉约束自己而又互相督促他人的言行指南。

  亮点之三:打造班级精神,构建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具有移情、承载和凝聚的功能,是所有师生共同创造的一种精神财富,体现着师生共同认同与维护的理念、情感、价值取向,是规范学生行为、熏陶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手段。建设班级文化,打造班级特色,首先应当塑造概括力强、震撼力强、号召力强的核心精神,使全体学生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作为班主任要结合本班实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欲望,发掘学生的潜能,组织全体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精神的打造,进行宣传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取得共识,确定出班集体的共同目标,围绕班级目标,每个小组可制定小组目标,每个人也可制定出个人奋斗目标。其次是拟定班训。班训是为激励全班学生勤奋学习、刻苦自励,形成积极健康的班风而以简短的词句拟就的标语,它的特点是主题鲜明突出、简洁明快、富有教导和劝诫意义。好的班训就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如“读书乐,乐读书”这一班训,匠心独具,富有创意,给人以回味美感。第三是提出班级口号。口号是一个班级工作的基点,是班级目标的浓缩,是一种激发班级同学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提得好的一句口号就是班集体的一面旗帜,他指引着班集体团结友爱,精神振奋,身心愉悦,由此焕发出无穷的力量和生机。如有的班级提出了“不求最好,但求更好”的口号,班级所开展的一切活动都围绕这句口号设计,增强了班集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亮点之四:开展丰富的班队活动,构建班级活动文化。

  塑造班级精神,打造班级特色,需要通过活动来培养。班级只有经常性地开展富有班级特色的活动,班级制度才能够得到执行,团队精神建设、班风、学风建设才能够深化,班级的凝聚力、团队的战斗力和个性的活力才能够形成。

  作为班主任要有目的、有计划、创造性地开展突出班级特色建设的集体性活动,为学生搭建各式舞台,创设张扬个性的天地,让每个学生置身于合适自身发展的氛围之中,尽显风采,通过活动加强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作为班主任可从以下方面开展富有特色的班级活动。首先是解放思想,将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自主活动和自由发挥的空间,以开展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可让学生自主设计活动方案,自行组织、自主参与,自主评价,如有的班在中队长的主持下开

  展生动有趣的辩论大赛、上网的利与弊、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台上正反方针锋相对进行辩论,台下学生不时穿插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支持自己的辩手。通过这样的自主活动,明辨了是非,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二是开展特色主题班队会。根据本班的特色文化建设主题,联系学生实际,挖掘教育资源,把握班级舆论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提升班级特色文化的活动。如“我的班级我建设,夸夸咱们班,名言激励我成长,寻找身边的真善美”等主题班队活动,通过特色主题班会,促进班级特色文化的形成。三是开展有益有趣、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文化活动。如课本剧表演,小品表演,学习竞赛,每周一星,最佳小组评选,小巧手比赛,手拉手互帮互助活动。还可以结合学科教学开展各项学科活动“趣味数学竞赛”、“感受书籍,享受阅读”、“小牛犊闯关显神通”、“酿蜜与学习”等,既让学生尽情表现,又能玩中学、学中玩,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兴趣,增强自信心,丰富学习生活。第四是延伸班集体活动的空间,把班级活动向校外延伸,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如班级成立雏鹰假日小队,请家长作指导帮助,组织开展春秋游活动、野炊活动、美食活动,到敬老院、小区为民服务活动,参观访问活动,调查实践活动,兴趣小组活动,读书活动,帮扶互助结队活动等,让学生广泛接触生活、参与社会实践,丰富社会阅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生动活泼的形式,积极健康的雏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熏陶着孩子的心灵。积极创建富有个性特点的班级文化,构建师生共同的精神乐园,是我们共同的追求。班级特色文化的建设,是一项细致而漫长的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借鉴已有的经验,积极探索未知的领域,进一步做好班级特色文化的建设工作,以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凸显学校特色,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更好地推动学校持续发展。

篇三:班级文化建设含义

  

  班级文化建设内涵

  班级文化建设是最基础的文化建设,也是重头戏之一,班级的文化建设涵盖了许多方面,学生、教师、家长的参与至关重要,文化建设需要每个人的努力来推进。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具有以下方面。

  一、班级凝聚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班级是团队,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即是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组织中学习、生产和生活。而班级是学校教育体系的基本组织,本着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工作能力的目的,所以必须大力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提高班级凝聚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班级活动的有序进行

  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包括节日庆祝、主题班会、社团活动等等。活动的开展,可以增强班级活力,促进班级文化建设的发展。

  三、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和贯彻

  班级规章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制定学生文化传承班规,不仅能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更好的融入,更能让学生明白班级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组织,让学生学会尊重集体,尊重个人,学会做一个负责任的班级成员。

  四、班级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班级文化是班级内部的精神和传统,它不仅是班级的象征,更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学校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知道班级文化,感悟班级文化精神,向学生传达班级文化的重要价值。

  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可以将之转换为具体的实践,这些实践例如班级晚会、文艺汇演、班级活动集会等,这些实践能够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学校的文化和学校对他们的期许。

  班级文化建设内涵丰富,需要教师和学生们共同开展和推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高班级凝聚力,不断推动班级文化建设进步发展。

篇四:班级文化建设含义

  

  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

  (2011-09—2209:18:10)

  转载▼

  标签:

  校园

  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作用

  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作用

  当代中学生思想活跃,充满朝气,自我表现强,敢想敢做,但同时他们对是非观念淡薄,辨别事物能力差。而在学校,一切教育和教学活动是通过学校最基本的活动单位-—班级进行的,班级文化的建设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以及成长、成才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班级文化的建设应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创建文明的学习环境促进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的建设离不开班级教室物质文化环境的建设,班级文化的建设,如果仅仅依靠常规的说教去开展,其效果并不突出,必须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通过环境熏陶人、感染人,从而自觉让学生在环境的熏陶下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班级教室物质文化建设,可以通过班级板报的编排、学习园地的建设、名人名言的剪贴等,将教室布置的新颖独特,将这些无声的事物所散发出的文化气息刺激学生的感官,使他们处处受到感染和熏陶.构成一种教育和教学的外部文化环境,增添学生学习生活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培养正确审美观,增强班级向心力,凝聚力,激发学生爱班爱校的热情。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文明的学习环境。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通过丰富多彩的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活动形成良好的班风,营造出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教育氛围。从而使班级成为学生的知识集散地,人格熏陶地,心灵归宿地。

  3建立切实可行的班级制度,让学生在其中形成发展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制度是人的行为的中介,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要让学生在规范中成长,只有在制度的规范下,学生才能更好的发展,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班级文化建设必须加强班级制度的建设,深化制度的文化内涵,用制度来指导、规范学生。例如:制订班规班训、班干部要求、文明礼仪、学习常规、考勤常规、卫生值勤等规章制度来保证班级文化的顺利建设,引导学生在正确的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在班级制度的约束下使得班级文化氛围在学生行为上得以具体体现.同时,通过班主任的教育、班干部的带动、班训的指引,努力在班级中塑造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带动广大学生一起进步。

  4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4.1班主任要尊重学生。建立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作为一名教师不摆教师支配学生的架子,应当真诚公正地面对班级内的所有学生,而不是有某种等级的眼光。学习是学生所追求的,平等也是学生所追求的,我们应该让他们在任何方面都感到平等的快乐。同时,让自己也加入到学生中去,积极参加学生的各类活动,做到以身示教,使学生有一个学习的榜样.班主任要用高尚的精神鼓舞学生,要用真诚的心灵面对学生,要用宽广的胸怀容纳学生,这样,我们的班级文化才可能朝着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方向发展.

  4。2班主任应成为教师群体文化的主导。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时常联系各任课教师根据学科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兴趣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以及探索精神,增添学生学习生活志趣,开拓思维和扩大视野,以便利于形成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增强班集体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浓郁的班级文化氛围。

  4.3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教师的人格美、行为美、仪表美都会在学生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渗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对班级文化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处处体现出人格美、行为美、仪表美,以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期望,一如既往地落实、执行班级文化建设。

  5班级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效果

  通过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教室的课桌、门窗明净了,地面洁净了,物品摆放也有序了,课余时间学生以往的追逐打闹,吵吵嚷嚷逐渐消失了,代替的是学生在学习上你追我赶,积极进取,勤奋好学,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学生们也学会了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形成了良好师生、班级人际关系,关心集体的人越来越多,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不断得到加强,学生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和充实。通过班级文化建设,营造出了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教育、教学氛围,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总之,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心,“它是知识的集散地,是人格的熏陶地,是体质的培养地,是心灵的归宿地”[1]。班级文化建设因而显出其复杂性和重要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应对它给予充分的重视,努力上好这门隐形课程。

  丰富班级文化的内涵,促进班级特色文化的形成

  班级特色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它往往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积极构建健康文明、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在创造性的班级文化建设中,丰富班级文化的内涵,满足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使每个班级都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与特色氛围,从而以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味,构建优秀的学校文化,凸显学校特色。因此,在加强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中,我们应以“四构建"文化建设为抓手,形成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四大亮点.

  亮点之一:营造班级文化氛围,构建班级物质文化。

  学生在校生活的时空主要是在班里,班级生活的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校的生活质量。高品位的班级物质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因此,我们要努力构建班级物质文化,让教室的每面墙壁,每个角落都富有教育意义,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讲就是“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办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角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出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打造班级物质文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美化班级环境。教室

  是学生的“家",发动学生参与教室的布置,能在无形中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如有的班主任把教室墙壁划块分割,分别承包给不同的学习小组去完成。有的班主任确定布置的主题在班里征集具体的方案,从设计采购到制作张贴都发动学生广泛参与,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团队意识得以加强。二是从环境布置中彰显班级特色.班级物质文化的构建,要渗透出极富班级特色的文化气息。如班级的口号、班规、班训、班级精神等,要贴在教室的前方,教室四壁悬挂适合班级特征的名人名言,教室四周展示学生有个性的作品等。三是办好黑板报,对黑板报的版面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自主设计版头、版面、插图,黑板报内容要围绕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体现学生的个性和班级的特色。四是建立班级光荣榜,打造班级赏文化。我们的学生千差万别,他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各自的爱好,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我们要抓住闪光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培养健全的人格,建立“班级光荣榜”,打造班级赏识文化,让学生在被赏识的积极氛围成长进步。光荣榜是动态的,内容是多元的,受表彰的可以是小队,可以是个人,如学习进步的,劳动积极的,助人为乐的,拾金不昧的,孝敬父母的等。通过班级环境文化的建设,让每个学生置身于深厚的具有个性化的班级文化氛围中,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振奋,从中不断吸取丰富的营养,积淀文化的底蕴。

  亮点之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构建班级制度文化.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规章制度,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以及主人翁精神、民主意识的培养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说,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有一套运行良好的班级规章制度,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的过程中,首先一点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他们认识到制定各种规范的目的不是管住他们,而是保证班级所有成员的利益-—秩序、公平、好习惯、高效率。二是体现民主.在制定班规前,先组织学习学校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并引导学生分析本班实际,找出该班的特点、长处、不足,让学生尽情讨论,充分发扬民主,通过讨论制定出符合班级实际,体现班级个性特色的规章制度,从而为全班学生提供符合班级群体利益,自觉约束自己而又互相督促他人的言行指南。

  亮点之三:打造班级精神,构建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具有移情、承载和凝聚的功能,是所有师生共同创造的一种精神财富,体现着师生共同认同与维护的理念、情感、价值取向,是规范学生行为、熏陶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手段。建设班级文化,打造班级特色,首先应当塑造概括力强、震撼力强、号召力强的核心精神,使全体学生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作为班主任要结合本班实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欲望,发掘学生的潜能,组织全体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精神的打造,进行宣传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取得共识,确定出班集体的共同目标,围绕班级目标,每个小组可制定小组目标,每个人也可制定出个人奋斗目标。其次是拟定班训。班训是为激励全班学生勤奋学习、刻苦自励,形成积极健康的班风而以简短的词句拟就的标语,它的特点是主题鲜明突出、简洁明快、富有教导和劝诫意义.好的班训就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如“读书乐,乐读书”这一班训,匠心独具,富有创意,给人以回味美感。第三是提出班级口号.口号是一个班级工作的基点,是班级目标的浓缩,是一种激发班级同学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提得好的一句口号就是班集体的一面旗帜,他指引着班集体团结友爱,精神振奋,身心愉悦,由此焕发出无穷的力量和生机。如有的班级提出了“不求最好,但求更好”的口号,班级所开展的一切活动都围绕这句口号设计,增强了班集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亮点之四:开展丰富的班队活动,构建班级活动文化.

  塑造班级精神,打造班级特色,需要通过活动来培养。班级只有经常性地开展富有班级特色的活动,班级制度才能够得到执行,团队精神建设、班风、学风建设才能够深化,班级的凝聚力、团队的战斗力和个性的活力才能够形成。

  作为班主任要有目的、有计划、创造性地开展突出班级特色建设的集体性活动,为学生搭建各式舞台,创设张扬个性的天地,让每个学生置身于合适自身发展的氛围之中,尽显风采,通过活动加强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作为班主任可从以下方面开展富有特色的班级活动.首先是解放思想,将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自主活动和自由发挥的空间,以开展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可让学生自主设计活动方案,自行组织、自主参与,自主评价,如有的班在中队长的主持下开展生

  动有趣的辩论大赛、上网的利与弊、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台上正反方针锋相对进行辩论,台下学生不时穿插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支持自己的辩手.通过这样的自主活动,明辨了是非,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二是开展特色主题班队会。根据本班的特色文化建设主题,联系学生实际,挖掘教育资源,把握班级舆论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提升班级特色文化的活动。如“我的班级我建设,夸夸咱们班,名言激励我成长,寻找身边的真善美”等主题班队活动,通过特色主题班会,促进班级特色文化的形成.三是开展有益有趣、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文化活动。如课本剧表演,小品表演,学习竞赛,每周一星,最佳小组评选,小巧手比赛,手拉手互帮互助活动.还可以结合学科教学开展各项学科活动“趣味数学竞赛"、“感受书籍,享受阅读”、“小牛犊闯关显神通”、“酿蜜与学习”等,既让学生尽情表现,又能玩中学、学中玩,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兴趣,增强自信心,丰富学习生活。第四是延伸班集体活动的空间,把班级活动向校外延伸,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如班级成立雏鹰假日小队,请家长作指导帮助,组织开展春秋游活动、野炊活动、美食活动,到敬老院、小区为民服务活动,参观访问活动,调查实践活动,兴趣小组活动,读书活动,帮扶互助结队活动等,让学生广泛接触生活、参与社会实践,丰富社会阅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生动活泼的形式,积极健康的雏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熏陶着孩子的心灵.积极创建富有个性特点的班级文化,构建师生共同的精神乐园,是我们共同的追求。班级特色文化的建设,是一项细致而漫长的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借鉴已有的经验,积极探索未知的领域,进一步做好班级特色文化的建设工作,以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凸显学校特色,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更好地推动学校持续发展。

  1、班级文化的内涵

  班级文化是指围绕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班级风气等的集合体.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这种文化是在班级的共同生活和学习中逐渐形成的,有好的班级文化和不好的班级文化之分,也可以说有积极的班级文化和消极的班级文化之分.积极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让一个班级的同学感到心情愉快,积极向上,产生战斗力;而消极落后的班级文化却可能让人感到悲观,而失去信心,长期下去,一个班级的状况也就不堪设想.良好的班级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班主任以及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实践的检验而最终形成。

  2、班级文化建设的分层

  广义的班级文化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其基本内容应包括三个层次:

  2.1表层文化:表层文化主要是表面上的文化,是通过眼睛能直接观察到的东西,它是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主要就是物质文化,如刚才提到的桌椅摆放等,它尽管是表面的东西,但它很重要,它最直接体现着班级的外在形象,影响着班级的精神风貌,左右着班级的外部评价。

  2.2幔层文化:幔层文化是夹在表层和深层之间的文化,是班级文化的进一步深化,不是浮在表面的东西,在表面通过眼睛不能看到,要深入进去才能看到.主要表现在班级的规章制度建设上,规章制度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3深层文化:深层文化是精神文化,是核心文化,是不能通过眼睛看到的,它只能被感受到。主要表现在班级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

  3、班级文化的特征

  3。1教育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基所说的“用学生创造的周围环境,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班级文化一经形成,就会创造一种情境条件和一定的心理气氛,对班级成员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班级中大多数人正确、一致的态度,自然成为一种群体压力和活力,这种班级心理环境对班级成员行为具有指导作用。同时班级物质文化环境如教室环境布置、墙报和黑板设计,也能发挥宣传、引导、教育的作用.

  3.2导向(趋同)性:班级文化是全班绝大部分学生认同的一种价值观.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学生就能自觉地按照它来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而不需要我们的强制性命令和干预。这可以说是班级文化最本质的一个特点.这一点也正印证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自治”理论。行知先生曾提出的“自觉觉人”、“自警警人”、“自立立人”、“自治治人",就是自我教育。

  也正因为此,当一个班级建立了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后,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使学生自觉自愿地认真学习,使集体形成积极向上的风气,从而使班级管理步入良性循环,提高集体凝聚力。

  3.3创造性:班级文化是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而产生的。因此,在建立班级文化时就必须要有创造性,照抄照搬或者没有自身特色的班级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为此,在建立班级文化时,班主任就必须和全体同学在取得一致看法的情况下来构筑自己的班级文化。

  3。4民主性:班级的主体是学生,班级的管理应该民主,在不违背班级文化大文化的情况下可以发展小组文化。在建立班级文化时,我们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尽量多的学生能自动地接受班级文化的理念,从而使班级文化能真正发挥其在班级运作中的主导作用。

  4、班级文化的内容

  4.1物质文化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洁、美观、优雅的室内环境,犹如细雨润物,容易给人营造良好的心境,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一个安静、和谐的学习与生活空间,可以催人奋进,可以影响学生对事物的判断和看法,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方式。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一要注重审美的要求,比如说墙壁报的设计,在形式上注意与教室环境的相配,注重映衬美;二要精心选择内容,如在教室的两边张贴名人名言或者学生的作品最好,激励学生求知;张贴班训,让全班学生学有目标;班级文化建设水平愈高,班级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就会得到不断加强。三要注意其阶段性和稳定性。带制度性的一般要具有稳定性,我们不能随意更改,而黑板报、书法展之类的就要时时更新,4.2班级制度文化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班级的实际制订一系列的班级规章、制度、公约和纪律等,在经过全体成员集体表决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实施,坚持“依法治班”,在班级制度的各项条文中,突出精神风貌、价值观念、作风态度等具有文化气息的条款,给制度以灵魂,共同发挥规章制度的强制作用和激励作用,使班级形成“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的良好局面.

  《班级公约》是我在班级工作中经常实施的一种制度,也是班级建设中最为完整的“班级宪法”,从“班歌”到“班训”,从“班级法庭”到“班级惩罚与奖励",与学生一起讨论研究,制定得都相当地完整、全面。学生在班级生活中体验了“社会生活”。为了帮助学生实现将班级制度文化从强制约束向自觉遵守的转化,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借助于、班报、日记等工具,积极地进行宣传,同时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正确加以引导,以帮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日常行为规范的良好习惯。

  面对丰富的班级制度文化,学生学习吸收内化,本身就是一个教育过程。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制度化的法制环境,还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和行为的尺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的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建立法制观念、按照法规办事、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维护自己的权利,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化程度。

  4.3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

  它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主要是指班级内师生认可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群体目标,自学态度以及种种思想意识,表现为班级人际关系,班风、集体舆论、班级成员的审美情趣、道德情操、思维方式等.这一层面的班级文化是无形的,内隐于班级文化的物质制度层面之中,并以其为载体,从而使人无时不感觉它的存在,以及由它射透出来的那种独特的班级感染力、凝聚力和震撼力。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只有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修养,激发他们的梦想与激情,才是教育的成就。

  4.4班级文化活动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的形式仅仅是文化建设的一个开端,要建设一个有机的班集体,必须有丰富的文化建设内容,去深刻文化建设的内涵。丰富的课内外活动能够容易让学生理解班级文化,加强班级的凝聚力。主要以学习为主线、以班级的凝聚力为轴心,组织各种活动。针对班级的实际,教师应注重抓住他们的爱好,找出一个突破口.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从中不断显现特定的文化价值,使班级成员在参与活动中受到陶冶和熏染,增强协作精神,才能促使其在认识、情感和行动上逐渐趋同于班级文化的预定文化价值,从而达到形成稳定的团体文化的目标。因此在设计班级文化团体活动时要注意全员性和活泼性,即全体同学都乐于参加,勤于参加。每周一次的晨会

  课就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在晨会课上,要强调学生活动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能够让他们自由充分地发展爱好、特长和各种能力,因而对于培养健全的心理有重大作用,其意义往往是课堂学科教学活动所不能代替的。所以教师要放手让班干部组织、主持班级活动,给学生更多的自己管理自己的权利。

  5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

  5.1班级文化建设是维护校园稳定的客观需要。班级作为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生群体活动的基础,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社会控制的重要环节。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活跃、精力旺盛,喜欢参加各种文化活动,但思想单纯,缺少判断力和自制力,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有利于维护校园文化稳定。一是寓教于乐,通过有现实教育意义的各种文化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教育,形成良好政治环境。二是通过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把学生丰富的情感于“游戏”中有序地流露出来,净化心灵,有组织的疏导和影响班里的思想矛盾,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

  5。2班级文化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需要。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良好的班级文化是一个无形的磁场,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行为,力量之大,是任何班主任个人不能代替的,这也足以印证了这样一句话:环境造就人。

  5.3班级文化建设是教与学的必要前提.美国心理学者鲍德温曾说:“自然供给几个可教的原质,为环境及训练决定其结果。”由此可看出,环境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良好的班级文化有助于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与环境以及团结向上的学习风气,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文化属于人类更高层次的需要,班级文化的存在满足了其成员置身于一种良好的心理气氛和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之中,不仅可以为学习创造一种理想的氛围和环境,而且亦获得社交和尊重需要的满足及其各种需要的满足。反之,不良的班级文化则会形成不良的学习环境,造成不良的人际关系,使其中成员有心理压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成员的学习成绩.众所周知,人际关系好的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比较整齐,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和学生配合默契,教学效果明显。但人际关系不好的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课堂气氛呆板,抑制教师积极性的发挥,教学效果也差.总结:班级文化就像春天的阳光,它使每位同学感到温馨、温暖、快乐,使班级井然有序、一枝独秀、充满生机,使学校充满文化氛围、文化底蕴、育人特色.相信不久的将来,重视文化建设将成为一种潮流、一种必然、一项工作在学校出现。

篇五:班级文化建设含义

  

  解读班级文化建设

  一、班级文化的概述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班集体里形成的独特的能够为全体班级成员认可和公共遵守的价值观、思想作风、行为准则和共有集体舆论、学习风气、学习环境的总和。

  班级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系统工程,它的主体是学生。班级是教育的基本单位,是文化传承的基本阵地

  班级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

  精神层,如班级目标、班级道德、班级舆论、人际关系和班级风气、学风等

  制度层,如一日常规、课堂常规以及各种奖惩制度等

  物质层,如张贴名人名言、悬挂国旗及班训、出板报等教室内环境的布置

  班级文化的功能与导向

  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价值引导、观念整合、情感激励、规范调节一一抓住班级文化建设可

  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到班级整体品位、社会声望、师生素质、精神风貌

  二、班级标志文化价一集体的形成

  团结是对一个集体的起码要求,合作是团结的体现和进一步发展,进取是团队精神的升华,双赢和多赢则是集体成员的最后目标。

  在一个优秀的集体里奋斗,取得的成就会更大,成功的机会也更多。反过来讲,没有了集体的成功,没有了团队的氛围,个人的奋斗就没有了坐标,甚至会没有基本的保障

  在一个松松垮垮、各自为阵的班级里奋斗,是没有多少成功的机会的。同样,在一个容易满足,缺乏上进的集体里陶醉,成功的步伐也不会走得太远。

  促进班级集体形成的最好机会是集体活动、主题班会和比赛竞赛

  强化文化价值观教育

  激发学生主体深层次需求,使班集体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成为学生的学习共同体,成为展示学生生命价值的平台。为每个学生表现自己的价值提供机会,在集体的积极性评价和引领中,让学生不断认识和发现自我的价值,获得生命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班级精神文化一一班风的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指班级所形成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要素,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班级精神文化的主体是班风

  班风是指班级所有成员在长期交往中所形成的一种共同心理倾向

  优良的班风是无声的命令,它使学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抵制和排除不符合班级利益的各种行

  为

  班风的形成依靠理智压力、情感压力、舆论压力、隔离压力和凝聚力

  班风一经形成,便成为一种约束力,反过来又影响班级社会体系的每个成员。它既塑造了学生的态度和价值,又影响他们在教室里的学习活动。

  四、班级核心文化一一学风的建设

  学风是指学校里多数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习的态度、方法及所表现出的学习行为。学生对学习价值的认同决定了其对学习的态度,即首先弄清楚为什么”学习的动机问题:

  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学习?为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而学习?为出人头地、找个好工作而学

  习?为改变现状而学习?为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奖赏而学习?……

  好的学风,在学生身上主要应该体现为有远大理想和志向、刻苦读书、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大胆

  创新、坚韧不拔、谦虚好问、团结进取、互相帮助、全面发展等

  .认真求实的学习态度

  .勤奋刻苦的学习毅力

  .虚心踏实的学习风格

  .科学严谨的学习方法

  五、班级制度文化一一班规的建设

  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

  现出来的文化形态即为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

  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而且也能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

  班主任要以制度为指导,引导班级文化的健康发展。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班级的实际制订一系列的班级规章、制度、公约和纪律等,在经过全体成员集体

  表决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实施,坚持依法治班”,在班级制度的各项条文中,突出精神风貌、价值观念、作风态度等具有文化气息的条款,给制度以灵魂,共同发挥规章制度的强制作用和激励作用,使班级形成

  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的良好局面。

  《班级公约》是在班级工作中经常实施的一种制度,也是班级建设中最为完整的班级宪法"从

  班歌”到班训”,从班级法庭”到班级惩罚与奖励”,与学生一起讨论研究,制定得都相当地完整、全面。

  学生在班级生活中体验了社会生活为了帮助学生实现将班级制度文化从强制约束向自觉遵守的转化,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借助于晨会、班报、日记等工具,积极地进行宣传,同时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

  动,正确加以引导,以帮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日常行为规范的良好习惯。

  制定班规需注意以下几点:

  只有在一定弹性限度内制定班规,才具有有效性,才能真正体现班级的人文关怀,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班级的温暖

  .宜民主决策。

  .量化细则宜粗线勾勒

  .宜因时而变

  六、班级环境文化一一教室的布置

  教室墙壁上的名言警句,英雄人物或世界名人的画像,进行传统文化熏陶;

  悬挂国旗,增强爱国情感;

  悬挂在教室前面的班训、班风等醒目图案和标语等等,让全班学生学有目标

  摆成马蹄形、矩形、椭圆形的桌椅;

  展示学生书画艺术的书画长廊;

  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科普长廊;

  增设读书角,营造读书氛围;

  办好黑板报,加强舆论引领

  表露爱心的小小地球村”;

  教室布置的要求

  一切都可以成为它有利的素材,有效的运用空间资源,创设具有教育性、开放性、生动性且安全性的硬

  文化”环境,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激活学生的思维,融合师生的情感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

  朴素大方,适合学生,突出班级特点

  .注重教室的卫生

  .重视教室的布置

  .讲究座位的排列

  班级文化要求班主任

  第一要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

  第二要有更高的组织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及亲合力

  第三要知识渊博,并尽可能地多才多艺

  第四能高瞻远瞩,着眼全局,有整个学段的意识

  第五头脑灵活,点子多

篇六:班级文化建设含义

  

  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

  前言:为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表现出一个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并且这种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对于中小学生的教育、学习和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班级文化建设是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级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因此,班级文化建设是我们每位为师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1、班级文化的内涵

  班级文化是指围绕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班级风气等的集合体。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这种文化是在班级的共同生活和学习中逐渐形成的,有好的班级文化和不好的班级文化之分,也可以说有积极的班级文化和消极的班级文化之分。积极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让一个班级的同学感到心情愉快,积极向上,产生战斗力;而消极落后的班级文化却可能让人感到悲观,而失去信心,长期下去,一个班级的状况也就不堪设想。良好的班级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班主任以及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实践的检验而最终形成。

  2、班级文化建设的分层

  广义的班级文化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其基本内容应包括三个层次:

  2.1表层文化:表层文化主要是表面上的文化,是通过眼睛能直接观察到的东西,它是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主要就是物质文化,如刚才提到的桌椅摆放等,它尽管是表面的东西,但它很重要,它最直接体现着班级的外在形象,影响着班级的精神风貌,左右着班级的外部评价。

  2.2幔层文化:幔层文化是夹在表层和深层之间的文化,是班级文化的进一步深化,不是浮在表面的东西,在表面通过眼睛不能看到,要深入进去才能看到。主要表现在班级的规章制度建设上,规章制度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3深层文化:深层文化是精神文化,是核心文化,是不能通过眼睛看到的,它只能被感受到。主要表现在班级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

  3、班级文化的特征

  3.1教育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基所说的“用学生创造的周围环境,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班级文化一经形成,就会创造一种情境条件和一定的心理气氛,对班级成员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班级中大多数人正确、一致的态度,自然成为一种群体压力和活力,这种班级心理环境对班级成员行为具有指导作用。同时班级物质文化环境如教室环境布置、墙报和黑板设计,也能发挥宣传、引导、教育的作用。

  3.2导向(趋同)性:班级文化是全班绝大部分学生认同的一种价值观。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学生就能自觉地按照它来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而不需要我们的强制性命令和干预。这可以说是班级文化最本质的一个特点。这一点也正印证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自治”理

  论。行知先生曾提出的“自觉觉人”、“自警警人”、“自立立人”、“自治治人”,就是自我教育。

  也正因为此,当一个班级建立了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后,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使学生自觉自愿地认真学习,使集体形成积极向上的风气,从而使班级管理步入良性循环,提高集体凝聚力。

  3.3创造性:班级文化是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而产生的。因此,在建立班级文化时就必须要有创造性,照抄照搬或

  者没有自身特色的班级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为此,在建立班级文化时,班主任就必须和全体同学在取得一致看法的情况下来构筑自己的班级文化。

  3.4民主性:班级的主体是学生,班级的管理应该民主,在不违背班级文化大文化的情况下可以发展小组文化。在建立班级文化时,我们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尽量多的学生能自动地接受班级文化的理念,从而使班级文化能真正发挥其在班级运作中的主导作用。

  4、班级文化的内容

  4.1物质文化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洁、美观、优雅的室内环境,犹如细雨润物,容易给人营造良好的心境,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一个安静、和谐的学习与生活空间,可以催人奋进,可以影响学生对事物的判断和看法,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方式。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一要注重审美的要求,比如说墙壁报的设计,在形式上注意与教室环境的相配,注重映衬美;二要精心选择内容,如在教室的两边张贴名人名言或者学生的作品最好,激励学生求知;张贴班训,让全班学生学有目标;班级文化建设水平愈高,班级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就会得到不断加强。三要注意其阶段性和稳定性。带制度性的一般要具有稳定性,我们不能随意更改,而黑板报、书法展之类的就要时时更新,4.2班级制度文化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班级的实际制订一系列的班级规章、制度、公约和纪律等,在经过全体成员集体表决的基础上,认真

  组织实施,坚持“依法治班”,在班级制度的各项条文中,突出精神风貌、价值观念、作风态度等具有文化气息的条款,给制度以灵魂,共同发挥规章制度的强制作用和激励作用,使班级形成“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的良好局面。

  《班级公约》是我在班级工作中经常实施的一种制度,也是班级建设中最为完整的“班级宪法”,从“班歌”到“班训”,从“班级法庭”到“班级惩罚与奖励”,与学生一起讨论研究,制定得都相当地完整、全面。学生在班级生活中体验了“社会生活”。为了帮助学生实现将班级制度文化从强制约束向自觉遵守的转化,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借助于、班报、日记等工具,积极地进行宣传,同时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正确加以引导,以帮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日常行为规范的良好习惯。

  面对丰富的班级制度文化,学生学习吸收内化,本身就是一个教育过程。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制度化的法制环境,还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和行为的尺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的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建立法制观念、按照法规办事、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维护自己的权利,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化程度。

  4.3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

  它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主要是指班级内师生认可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群体目标,自学态度以及种种思想意识,表现为班级人际关系,班风、集体舆论、班级成员的审美情趣、道德情操、思维方式等。这一层面的班级文化是无形的,内隐于班级文化的物质制度层面之中,并以其为载体,从而使人无时不感觉它的存在,以及由它射透出来的那种独特的班级感染力、凝聚力和震撼力。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只有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修养,激发他们的梦想与激情,才是教育的成

  就。

  4.4班级文化活动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的形式仅仅是文化建设的一个开端,要建设一个有机的班集体,必须有丰富的文化建设内容,去深刻文化建设的内涵。丰富的课内外活动能够容易让学生理解班级文化,加强班级的凝聚力。主要以学习为主线、以班级的凝聚力为轴心,组织各种活动。针对班级的实际,教师应注重抓住他们的爱好,找出一个突破口。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从中不断显现特定的文化价值,使班级成员在参与活动中受到陶冶和熏染,增强协作精神,才能促使其在认识、情感和行动上逐渐趋同于班级文化的预定文化价值,从而达到形成稳定的团体文化的目标。因此在设计班级文化团体活动时要注意全员性和活泼性,即全体同学都乐于参加,勤于参加。每周一次的晨会课就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在晨会课上,要强调学生活动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能够让他们自由充分地发展爱好、特长和各种能力,因而对于培养健全的心理有重大作用,其意义往往是课堂学科教学活动所不能代替的。所以教师要放手让班干部组织、主持班级活动,给学生更多的自己管理自己的权利。

  5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

  5.1班级文化建设是维护校园稳定的客观需要。班级作为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生群体活动的基础,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社会控制的重要环节。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活跃、精力旺盛,喜欢参加各种文化活动,但思想单纯,缺少判断力和自制力,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有利于维护校园文化稳定。一是寓教于乐,通过有现实教育意义的各种文化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教育,形成良好政治环境。二是通过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把学生丰富的情感于“游戏”中有序地流露出来,净化心灵,有组织的疏导和影响班里的思想矛盾,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

  5.2班级文化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需要。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良好的班级文化是一个无形的磁场,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行为,力量之大,是任何班主任个人不能代替的,这也足以印证了这样一句话:环境造就人。

  5.3班级文化建设是教与学的必要前提。美国心理学者鲍德温曾说:“自然供给几个可教的原质,为环境及训练决定其结果。”由此可看出,环境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良好的班级文化有助于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与环境以及团结向上的学习风气,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文化属于人类更高层次的需要,班级文化的存在满足了其成员置身于一种良好的心理气氛和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之中,不仅可以为学习创造一种理想的氛围和环境,而且亦获得社交和尊重需要的满足及其各种需要的满足。反之,不良的班级文化则会形成不良的学习环境,造成不良的人际关系,使其中成员有心理压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成员的学习成绩。众所周知,人际关系好的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比较整齐,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和学生配合默契,教学效果明显。但人际关系不好的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课堂气氛呆板,抑制教师积极性的发挥,教学效果也差。

  总结:班级文化就像春天的阳光,它使每位同学感到温馨、温暖、快乐,使班级井然有序、一枝独秀、充满生机,使学校充满文化氛围、文化底蕴、育人特色。相信不久的将来,重视文化建设将成为一种潮流、一种必然、一项工作在学校出现。

篇七:班级文化建设含义

  

  班级文化建设内涵

  班级文化建设是指通过创造共同的观念、价值观和习惯,形成具有团队精神、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种文化氛围。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生、老师以及家长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共同的价值观和信仰

  班级文化的核心是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和信仰,在学生中间形成一种信念,使他们更加信任彼此,并认可班级中每个人的贡献。班级文化的价值观可以是每个学生应该遵守的规则和标准。班级的价值观应该是鼓励个人成长,鼓励同学之间互相关爱、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并是上课、作业和考试时取得高分的共同目标。

  二、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班级文化建设要重视团结合作的精神。学生应该通过协作、信任和完成团队任务的过程中建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团队意识可以来自于班级的组织和激励。学生们应该得到积极的反馈和奖励,以鼓励他们在集体中贡献更多。

  三、互相尊重和关心的态度

  尊重和关心是班级文化中特别重要的因素。学生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背景和经历、能力和不足。班级应该为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支持,并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关心。班级文化应该鼓励学生们不断关注周围的人,供给支持和鼓励,并帮助他们在孩子们互相支持的环境中成长。

  四、追求一流的标准和品质

  班级文化还要追求一流的标准和品质,针对考试成绩和学校生涯制定高标准,不断创新,以迎接新的挑战,适应新的变化。学生们应该摒弃“马马虎虎”的态度,而要主动争取更好的结果,做时时处处的最好。班级文化应该为学生们提供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在班级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充分施展潜力,在实现自己的目标的同时,帮助班级达成团队目标。

  五、倡导自我提升和进化

  班级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进化和自我提升。要学生明白,班级文化不是固定的,而是要不断发展,总结和吸取其他班级和学校的经验,去掉弊病和不足,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果和整体效率。

  综上所述,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在学生心中树立习惯和价值观,以鼓励学生在班级中互相支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并以齐更好的学校生涯为目标。班级文化建设环境的营造可以提高学生互动、支持和学习效率,有助于积极的壮大班级文化,打造出榜样性价值、规范化行为和高效率学习氛围。

篇八:班级文化建设含义

  

  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所谓的班级文化是指围绕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班级风气等的集合体。它包括班级环境的布置、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班级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班级良好风气的形成以及班级精神的树立等一切和“文化”有关的活动。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在班级形成一种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氛围,教育力量,可以对学生的教育起到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班级文化建设作为一种新的德育模式,体现了以文化特质为核心,通过知识传递、艺术熏陶和精神启迪作用于学生思想的精神力量的重要性。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对教育人、陶冶人、培养人、发展人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成功的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做的就是尽量地美化学生所处的环境。整洁漂亮的教室布置,朴素大方的服饰打扮,文明礼貌语言的使用,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均可引导学生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让学生在感受到环境美、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的深刻内涵的同时,真正懂得和体验到诸如“大方”、“优雅”、“和谐”、“风度”等这些描述美的有关词汇的含义,从而把追求美、创造美变成他们自觉的行为。

  其次,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我们要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我们也可以试着让教室的一切对学生进行无声的教育。师生一起精心布置的每一面墙壁,每一期的黑板报,甚至每一张字画,每一条标语,其实都在无声地启发、教育我们的学生。而班级的一些文化活动的开展,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培养学生自信、团结、奉献等可贵的品质。

  第三,班级文化建设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

  目前的教育普遍偏向于智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实践能力、交际能力等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较差。班级文化建设要求把班级的所有活动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设计、制作、组织、大胆展示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中锻炼和培养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这无疑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是有益的。

  我们班上学期做了几件事。

  第一,美化课堂环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前提。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古往今来,重视环境对人的教育的例子不计其数,主要就是因为它有潜移默化的育人的功能。教室环境的美化主要包括教室墙壁布置、黑板报设计、班级文明公约以及班训的张贴、桌椅的摆放、环境卫生的打扫与保持等等。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流的主要场所,是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与学习的愉悦感,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同时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就是要抓好教室环境的布置。上个学期,我班在美化教室环境方面做了以下几点。

  1.精心设计班级名称、班级口号(班级训练)、班级文明公约,布置在教室的醒目位置。

  班队名称体现了一个班级的目标、追求,乃至于一个班级的精神,我们的名称是“飞梦中队”,取意为“在复兴的校园里,刻苦学习,快乐生活,积极进取,放飞梦想”。

  班级标语(班训)体现的是班级在某一个阶段的所要达到的要求。考虑到中预年级学生重在各种习惯的培养,其中尤其重要的就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所以,经过我们师生的考虑,把“五到”即“眼到、耳到、嘴到、手到、心到”作为我们班级在中预阶段的班级标语。

  班级文明公约是全班同学约定要遵守的准则,它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帮助他们养成良好习惯,同时还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所以,我认为,在不同的阶段提出不同的对班级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是很有必要的。我们班级这个学年的文明公约是“遵规守纪,诚实守信;明辨是非,学会选择;尊敬师长,友爱同学;感恩父母,勤奋学习;知错即改,积极上进。”

  2、发挥学生所长,让墙壁变得“漂亮”起来。

  一是让班级里一些能写会画的学生把他们的作品带来并张贴在在教室的墙壁上;二是精心设计制作每一期黑板报;三是设计制作了两块用来发表学生作品的kt板,这个学期主要是展示了学生的一些绘画作品以及优秀的课堂笔记、优秀作业等。此外,还在教室前方设置布告栏,把一些通知张贴于此;在教室后面布置了荣誉墙,把班级在活动中获得的奖状张贴在上面。

  第二,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证。

  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本身就是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同时也更有利于班级活动的开展。它能使学生在一定的规范下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和良好班风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方面,我主要做了以下两点。

  1、制定适合班情的规章制度。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班风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循循善诱,同样也离不开严格的管理,“以严导其

  行”,才能最终真正形成良好的班风。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最好全班同学共同参与,因为共同参与制定的决策、制度,最易于为参与者所执行。所以,我让学生自己参照入学教育、《复兴学生手册》以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并根据中预年级的德育教育重心,制定了班级规章制度,并将规章制度化作比较具体的要求发在我的博客上,和学生家长进行了交流,以便班级工作尽快有序开展。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做好班级工作。

  班级的工作有时是老师管得越多,学生能力反而越差。班级工作如果集中到几个学生身上,大多数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就丧失了。我认为,一个良好班级的建设,它不是老师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几个学生的事情,而是全班学生要一致努力的一件事。为此,我将班级工作细化,并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让每个学生都分担了一点自己能够做得好的事情。现在看来,这个做法的最大收益是:鼓励了一批原来在学习上比较落后的学生,使他们对自己有了一定的信心,也有了一些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在工作中,逐渐培养出了一些能力。

  第三,营造班级精神文化氛围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灵魂。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深层要求。目前我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更注重培养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教育学生如何做人,让学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1.培养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集体是教育的工具”。一个集体如果有很大的凝聚力,学生之间有着很好的团结协作的精神,那么,这个集体就一定是很优秀的,同时,这个集体对学生的影响也非常的大。一个新集体的建立,我认为首先就是要形成一股合

  力,要有一种集体荣誉感。学校在这个学期举行了不少活动,体育节、艺术节等活动都开展得有声有色,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所以,我是借此机会来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的。

  2、注重教育学生“好好做人”。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见,教育的根本在于一个“真”字,在于教育学生“好好做人”,而教会学生“好好做人”,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作为我们老师,在“言传身教”中应用各种形式来教育学生学会关心他人,感恩师长。启发学生关心他人可以从关心自己的父母开始,提倡让学生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自己的事情独立完成等。进而使学生学会去关心身边的人,关心班级,关心集体,关心学校,关心国家。

  3、在班级开展“读书、荐书”活动,养成“喜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读书不仅是我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更是我们提高思想和修养,丰富心灵的最好途径。有人说过这样的话:“读一本好书,就是在与一位大师对话;读一本好书,精神就会得到一次升华;读一本好书,灵魂就会受到一次洗礼。”一本好书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我打算在班级每个学期组织一次读书活动,上个学期主要是老师向学生推荐好书,下个学期可以开展“让学生、家长为大家推荐一本好书”读书荐书活动,以后还可以开展书评活动等。

篇九:班级文化建设含义

  

  班级文化的定义理解及怎样营造“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为其主体标识,班级的墙报、黑板报、活动角及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等则为其物化反映。

  学校文化的界定有如下两类:第一,广义定义类。认为学校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是学校中形成的特殊文化,体现的是社会背景下以学校为地理环境圈,由全体师生在学校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及其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物质设施等的一种整合和结晶,其本质意义在于影响和制约学校内人的发展,其最高价值在于促进学校内人的发展。

  第二,狭义定义类。概括之,有“校园文化”说,以“校园文化”来指代“学校文化”,认为学校文化就是学校校园环境中存在的一切文化现象;有“校风”说,认为学校文化是学校的各种规范、行为和风尚;有“文化艺术活动厅”说,认为学校文化指在学校中开展的各种如歌咏、舞蹈、体育比赛等文艺活动;有“教风”说,认为学校文化反映的是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学风”说,认为学校文化反映的是一个学校的学习风气和氛围等等。

  怎样营造“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可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

  一、所谓硬文化,是一种

  显性文化,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也就是物质文化,比如教室墙壁上的名言警句,英雄人物或世界名人的画像;摆成马蹄形、矩形、椭圆形的桌椅;展示学生书画艺术的书画长廊;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科普长廊;表露爱心的小小地球村;悬挂在教室前面的班训、班风等醒目图案和标语等等。而软文化,则是一种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对班级

  硬文化环境建设的法则是:力求朴素、大方,适合学生,突出班级特点。

  1、注重教室的卫生。

  2、重视教室的布置。

  3、讲究座位的排列。

  二、软文化的建设

  建设好班级硬文化环境,只是给这个班级做了一件好看的外衣,班级真正的精神体现还要看班级软文化环境的建设。班级软文化环境是班级文化环境的核心,是最能体现班级个性的,班级整体形象的优劣最终将取决于班级软文化环境是否健康。

  1、班旗、班歌、班徽的设计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2、班风

  的建设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3、制度文化的建设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三.班级文化指的是一个班级的团结理念和凝聚力所在。

  作为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1、定期组织主题班会,创造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的机会

  2、民主选举班干部,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负责人,提高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

  3、设立班级活动项目,例如组织班级外出活动、策划板报和创办班级刊物等

  4、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与学生同心协力,共同进步

  5、鼓励学生参与学校集体活动项目,增强班级凝聚力。

篇十:班级文化建设含义

  

  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

  (一)营造班级文化氛围,构建班级物质文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办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角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出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高品位的班级物质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因此,在构建班级物质文化过程中,要做到“五化”:一要净化班级卫生。班级是学生在学校里的“家”,干净的地板,整齐的课桌椅,明亮的窗户是基本的要求。二要美化育人环境,教室的布置要按板块进行规划,可分为光荣榜板块、教师寄语板块、PK榜板块、才艺展示板块等,具体方案可向全班同学征集,发挥集体智慧。三要深化育人功能。班级文化构建要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培养健全的人格,建立“班级光荣榜”,打造班级赏识文化,让学生在被赏识的积极氛围成长进步。光荣榜是动态的,内容是多元的,受表彰的可以是小队,可以是个人,如学习进步的,劳动积极的,助人为乐的,拾金不昧的,孝敬父母的等。通过班级环境文化的建设,让每个学生置身于深厚的具有个性化的班级文化氛围中,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振奋,从中不断吸取丰富的营养,积淀文化的底蕴。四要强化班级特色。环境布置要彰显班级特色,要渗透出极富班级特色的文化气息。如班级的口号、班规、班训、班级精神等,要贴在教室

  的前方,教室四壁悬挂适合班级特征的名人名言,教室四周展示学生有个性的作品等。五要优化精神食粮,建立图书角。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侠义的“文化”即书籍,爱读书的人常常被称为有文化的人,可见,班级文化建设离不开有益的书籍。可以让每个同学把他认为较好的一、两本书带到班级与同学们共享,一、两个月更换一次,这样,同学们不但能读到内容丰富的书本,还能与他们交流读书心得,打造班级的精神文化。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构建班级制度文化

  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规章制度,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以及主人翁精神、民主意识的培养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说,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有一套运行良好的班级规章制度,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的过程中,首先一点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他们认识到制定各种规范的目的不是管住他们,而是保证班级所有成员的利益——秩序、公平、好习惯、高效率。二是体现民主。在制定班规前,先组织学习学校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并引导学生分析本班实际,找出该班的特点、长处、不足,让学生尽情讨论,充分发扬民主,通过讨论制定出符合班级实际,体现班级个性特色的规章制度,从而为全班学生提供符合班级群体利益,自觉约束自己而又互相督促他人的言行指南。

  (三)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构建班级的活动文化

  塑造班级精神,打造班级特色,需要通过活动来培养。班级只有经常性地开展富有班级特色的活动,班级制度才能够得到执行,团队精神建设、班风、学风建设才能够深化,班级的凝聚力、团队的战斗力和个性的活力才能够形成。

推荐访问:班级文化建设含义 文化建设 班级 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