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科十四五规划2篇

时间:2023-08-15 08:36:01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康复医学科十四五规划

  

  清远市医疗健康“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

  把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贯彻预防为主方针,深入实施健康清远行动。

  深化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强化基层健康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快推进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市中医院分院、省职教城医院(暂名),推动清远市第二人民医院升级为三级医院,支持英德市人民医院、英德市中医院、连州市人民医院升级为三甲医院,推进优抚医院建设。按照“强带弱、老带新、城带乡”模式,推动城乡医院组建医疗共同体或集团,强化智慧医疗运用,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实现全市医疗服务高效协同。加强市级医学重点学科、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加大医师多点执业推行力度,引导优秀医疗卫生人才向基层和北部地区流动。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全市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中医馆能

  力再提升工程。到2025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4人,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5。8张。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职业病慢性病防治、妇幼保健、精神卫生、急救中心、血站等公共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完善重大传染病防控,重点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职能。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改善疾控基础条件,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健全医疗救治、科技支撑、物资保障体系,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建设清远市公共卫生医学中心、清远市人民医院公共卫生应急医疗中心,筹建一批县级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能力。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继续推进妇幼卫生、老年健康服务、医养结合、卫生应急、孕前检查等新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实施健康清远行动,实施国民营养计划,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加强卫生健康综合监督执法工作。到2025年全市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国内先进地区平均水平,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5岁。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医疗、医药、医保、医疗价格、医防融合“五医联动”改革。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制度,健全基本医保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健全重特大疾病、重大疫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构建规范有序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坚持公立医院公益属性,加快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分配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实行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县招县管镇用”。建立巡回医疗制度,依托“互联网+”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城乡共享。完善社区康复、家庭医生签约、“互联网+医疗健康”等机制,建设清远市全民健康信息综合管理平台,促进资源下沉基层。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完善医疗纠纷调解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医,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到2025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体系完善、功能健全的医疗卫生制度。

  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加快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加快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基本完成待遇保障、筹资运行、医保支付、基金监管等重要机制和医药服务供给、医保管理服务等关键领域改革任务,医疗保障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建成覆盖全民、制度优化、权责清晰、体系合理、运行高效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按照省的部署推进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大病保险、生育保险、医疗救助省级统筹。

  推动实现“病有所医、医有所保”。创新精算平衡、科学监管等机制,提高医保决策科学化水平,实现管理精细化和治理现代化,不断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医保覆盖率稳定在98。5%以上,发挥医疗保障对困难群众和相对贫困人群的减贫作用,大力减轻弱势群体看病就医负担。

  加强医保经办能力建设。建设与新时代医保公共服务要求相适应的专业队伍,提高医保基金监督检查能力,建立健全基金监管执法体系。

  加快体育事业发展

  大力实施体育惠民工程,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

  精心筹办2022年省运会。按照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以安全化、便利化为目标,加快奥体中心主体场馆建设,改造承办赛事的现有场馆设施,确保各类场馆满足省运会赛事要求。推进省运会人才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周密筹划省运会专项计划和预案,及早谋划启动省运会安保维稳工作,有序做好宣传报道工作,着力打造智能型省运会。实施省运会场馆周边及沿线道路环境提升、城市绿化美化亮化等工程,确保2022年省运会开幕前取得根本性改变,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增强人民健康体魄。以承办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为契机,推进全市域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和维护,完善城市街头绿地、广场、沿河绿化带嵌入式体育健身设施,加大农村集中居住区、乡镇文体广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力度。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平方米,新增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不少于1座(个),体育人口比例达到45%以上。提升我市体育综合竞争力,加强省运会备战训练,加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力度,推进体教深度融合、竞技体育社会化,到2025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较为完善,人才基础更加雄厚坚实。提升清远马拉松赛品质内涵,推进体育竞赛与城市形象、城市文化、生态文明、旅游休闲及全民健身融合提升。实施全民健身“六个身边”工程,健全服务体系,优化服务供给,实现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争取到2025年基本完成全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建设。

  推进体育产业发展。加快发展以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健身休闲、体育培训为主的体育产业,培育多元主体,丰富市场供给。坚持建用管并重,推动体育设施资源共建共享,扩大学校、机关、企业等单位体育设施公众开放度。创新体育场馆运营机制,提高体育场馆运营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实施精品赛事提升工程,每年承办2-3个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良好品牌形象的国内省内重要体育赛事,提升我市体育赛事影响力。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体育训练机构,做强足球训练体育品牌,做大英德女足基地。发挥我市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漂流、足球、登山、攀岩、骑行、徒步、越野、露营、垂钓等户外运动产业,扩大体育消费。

  健康服务水平提升计划

  健康服务水平提升计划

  卫生强基工程。完善社区“15分钟健康服务圈”,加强县级公立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重点提升儿童、妇产、康复、精神病、重症医学等医疗服务水平。实施基层医疗卫生人才能力提升计划,强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加快全科医生培养,到2025年全市每万人口拥有4名以上全科医生。

  智慧健康工程。统筹建设全民健康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发展远程医疗、网络诊疗和健康咨询,推进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系统应用,实现居民健康信息和检查检验结果等信息互认共享。

  全民健康行动。巩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成果,稳定签约数量,逐步扩大签约覆盖面,提高签约服务质量,增强群众服务获得感。强化出生缺陷干预,减少残疾新生儿出生率。加强公共场所和全民控烟。促进中医医疗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

  全民健身计划。完善国民体质监测网。优化城市社区“15分钟体育健身圈”,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加强足球场地、健身步道、体育公园等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篇二:康复医学科十四五规划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健康中国的关键时期,也是医疗卫生体制

  改革逐步深入全面推开的攻坚时期。我们要深刻认识公立医院改革发展趋势和要

  求,在建设汉江流域医疗中心和构建分级诊疗体系的进程中

  ,找准医院发展坐标

  ,科学确立未来五年的计划目标,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努力推动医院率先创新优

  质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十三五”期间医院发展概况

  “十三五”期间,紧紧环绕医院

  12项发展目标,开辟创新,扎实工作,基本实

  现了医院“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任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果丰硕。

  (一)医院规模

  跨越发展

  “十三五”期间,以

  xx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医院的成立、军工医院的合并、儿童医疗中心项目建设为标志的跨越发展,以及

  4300万元国家项目建设资金的投入,使医院建设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阶段。

  五年来,教学大楼和儿童医疗中心

  建设,康泰楼加装电梯、院内道路刷黑、配电增容、西院区业务用房改造等基础

  建设相继展开,神经内科、心内科、眼视光中心、肾透析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等条件得到改善。两院区业务用房面积达到

  12.4万平方米,病区达

  49个,编制床位扩展到

  2050张,开放床位达到

  2400张。

  5年来投资

  1.67亿元

  购置医疗设备,3.0T核磁共振、64排

  CT、80排

  CT、高能直线加速器、DSA等一

  批高精尖设备相继落户医院,信息化建设也实现了较快发展。医院资产由

  2022年的8.44亿元增加到

  2022年的11.77亿元,增长

  39.5%。

  (二)人材结构趋向优化

  坚持内培外引、兼收并蓄的举措加强人材队伍建设。在职职工

  2342人,五

  年来增加

  707人;博士、硕士

  331人,五年增加

  209人,占医疗主系列专业技术

  人员的56.6%;高级技术人员

  276人,中级技术人员

  655人,高、中级技术人员占

  业务人员总数

  50.1%;17人被聘为硕士生导师,3人被评为教授,11人被评为副教

  授,19人被评为讲师;13人成为享受省、市政府津贴专家;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医

  师,21人当选为“隆中名医”和“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材培养对象”,61人进入

  xx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材库。开办了武汉大学医学博士班、硕士班,选送了

  220名业务骨干进修学习,其中有

  14人到国外深造。

  (三)学科建设

  深入推进

  神经内科被评为

  xx医药学院重点学科,婵联三届省级重点专科,成为“国

  家卫计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超声影像学和护理学成为省级重点专科。为

  深入推进学科建设,礼聘了国际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穆拉德博士担任名誉院长

  ,医院与解放军

  307医院、北京阜外医院开展技术协作,并成为“北京阜外医院鄂

  西北心血管技术培训中心”。全科医学科被确立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基地”,15个专科被确立为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较

  2022年增加了

  8个。同时,“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临床培训医院”、“全国医院感染消毒监测项

  目示范医院”、“xx省产前诊断机构”等相继挂牌,彰显了医院技术实力和水平。

  (四)医疗服务

  全面跃升

  医院坚持公益性主体地位,把巩固和扩大基本医疗保障服务作为使命

  ,不断

  改善医疗设施和就诊环境,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业务指标大幅增长。

  较

  2022年,门急诊量达

  103万人次,增长

  41.3%,出院

  69801人次,增长

  61.3%,,手

  术达

  24190台,较

  2022年的12003台翻了一番,单日手术量最高

  68台次,病床

  使用率达

  107.6%,平均住院日下降到

  10.5天,业务收入达

  7.54亿元,增长了一倍。

  推行了

  75种疾病的临床路径管理,开展新业务新技术

  282项,开展全市首例技术

  95项,其中

  A型肉毒素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技术填补了全省空白。急性

  心肌梗塞救治绿色通道、微创诊疗、介入技术、显微外科、生物细胞免疫治疗、飞秒激光、肿瘤治疗、健康管理等技术的创新应用,医疗服务和诊疗水平得到新

  的提高。

  (五)科研实力

  显著增强

  五年来,取得科技成果

  75项,获省、市级成果奖励25项,在省级以上杂志

  发表学术论文

  1100篇,其中核心期刊

  244篇,发表

  SCI论文

  49篇,获国家专利

  6项。

  承办国家、省、市级学术会议

  88次,首次承办了“第五届

  FMF早孕筛查及胎儿

  宫内治疗国际学术论坛”。邀请了

  20名国外专家来院交流指导,中心实验室已初

  步实现细胞培养、份子生物学、流式细胞检测和

  DCCIK细胞倍增治疗等项目。

  1项国家

  973计划课题完成,达国内率先水平。

  (七)管理服务

  日新月异

  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合作,对医院运行机制进行设计,提升了医院科学管理水

  平。西院区按照“强专科,大综合”的建设思路,确立了以肿瘤、康复为主体的专业设置,服务功能和效益日益显现。开展“医疗质量荆楚行”、“三好一满意"、三甲医院复审、“抗菌药物专项管理”、“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等活动,有

  力推进了医院内涵建设。创建“优质护理示范医院”全面达标,干部人事制度、绩效分配机制、管理运行机制、后勤服务社会化等系列改革,释放出了医院发展

  的动能和活力。

  在医院建设发展的同时,让职工共享改革发展红利,五年来用于

  职工收入性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由

  19%提高到

  27%。积极参预全市卫生体系建

  设,托管xx、xx、xx、xx4所乡镇卫生院,xx市第一人民医院等

  10家二级医院加

  盟医联体。拓展医保、新农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合作,有效探索了医院

  在分级诊疗新模式中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主任坐诊日

  ”、“手术准点率”、“首接

  负责制”、“护理

  ‘品管圈’BAT掌上智慧医院信息化等系列服务新举措,提升了服

  务品质,惠及了患者,被省卫计委授予“全省医政医管工作先进集体”,荣获“全

  国百姓放心示范百佳医院”称号,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进行了采访报导。

  (八)党建工作

  务实创新

  始终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环绕医院中心工作

  ,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

  活动,以“创先争优”活动和“五个基本”建设为载体,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

  医院腾飞起航提供了新的保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形式多样的反

  腐倡廉教育,加强职能运行过程监督,将基建、采购、人事、财务、审计等管理

  权力纳入重点监控范围,确保权力在阳光下有序运行

  ;加强作风效能建设和治庸

  问责工作,严肃查处办事拖拉、敷衍塞责、不认真履职的人或者事,形成为了党风廉

  政建设整体合力;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积极推进对

  xx、宜城及鹤峰三

  县市的医疗机构帮扶工作,扎实参预“三万”活动,对口支援

  4个贫困村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医院连续五年被评为“市直卫生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被省卫计委授予“全省卫生系统党建工作先进单位”。

  (九)文明建设

  再谱新篇

  医院致力于文化“软实力”建设,开展每年一届的“文化节”、医师节、职

  工运动会、各种文体比赛等活动,宏扬医院文化主旋律。建立院内电视台,开通

  官方微博、微信、手机报等新媒体,撰写院志,筹建院史馆,传播健康向上的文化。

  注重精神文明内涵建设,开展“假如我是患者”的大讨论、道德讲堂、志愿者服

  务、扶危济困、社会公益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培塑新风正气,凝结开辟奋进

  的精神动力,巩固发展医院文明创建成果。

  坚持把行风建设作为改进服务、提高

  质量的重要工作来抓

  ,大力选树和表彰先进典型

  ,刘福元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

  者”,xx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xx获得“第九届中国医师奖”。医院坚

  持开展评选“医院劳模”、“十佳医生”、“十佳护士”、“青年岗位能手”等十余项

  评选表彰活动,传递正能量,宏扬时代精神。

  五年来,荣获市以上表彰

  286人次,其中:受到国家级表彰

  7人、受省部级表彰39人次。医院多次被授予“xx省消费

  者满意单位”、“xx省履行社会责任先进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荣誉

  称号,连续四届被授予“xx省最佳文明单位”,并荣获“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

  作先进单位”。

  二、“十四五”期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做好“十四五”的工作,必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准确把握大型综

  合医院改革要求,抢抓机遇,沉着应对,实现更高水平发展。

  (一)我们处在医改的重要机遇期。作为全市的三级综合医院,承担着重要的医改任务,分级诊疗体系的逐步建立,对医院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经济实

  力增强、消费结构升级和新型城镇建设

  ,对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卫生服务提出了

  新要求,增强了新动能,拓展了新空间,提供了新机遇。准确把握医院功能定位,把握发展新特征,厚植发展优势,从诊治“常慢多”疾病向着“急危重、高精尖”

  转型,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我们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随着全市医疗服务体系规划对区域医疗资

  源的整体布局,国家把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医改的重中之重,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条件的改善,大病不出县,转诊病源更加有限,加之医联体

  的竞争及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医院业务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三)我院在发展中仍存在一些艰难和问题。与先进地市医院相比,底子薄、基础弱,规模受限,业务拓展缺乏足够空间,影响医疗服务提供的效率和医院发

  展的进程;人材结构、学科优势、科研能力、资源配置、专业设置与利用效率等

  弱项问题凸显;高端医疗服务能力还显得不足,单病种数量较少,大手术及择期

  手术率还不高,重大疑难疾病占比较低,外科整体实力有待全面提升;医院文化氛

  围不够浓厚,鲜明文化特色不够突出,思想作风和能力建设某种程度上还存在着

  工作纪律不强、工作作风不实、工作热情不旺、工作劲头不足、工作动力不大、工作要求不高、相互配合与协作不够顺畅等问题

  ;服务流程尚待进一步优化,运

  行机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医院“十四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

  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环绕党中央“四个全面”的目标纲领

  ,以及

  市委、市政府加快建成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战略布局,坚持以深

  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统领,着眼于医院的功能定位,大力推进“一体两翼(一体:东院区,两翼:西院区、高新院区)、三区融合(东、西、高新院区)、联动发展”

  和“人材支撑、质量效益、精准医疗、高端特色”战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扬起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龙头,为保障人民健康做出新贡献。

  (二)发展思路

  坚持“强实力、调结构、补短板、提能力、增效率”基本思路,大力加强人

  才队伍建设、专业学科建设和技术能力建设,致力打造两个中心

  :手术中心、疑

  难病诊治中心,建设三大领地

  :思想建设高地、健康产业基地、病人流向洼地。

  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抓手,以完善基础功能为支撑,

  以扩大对外交流为延伸,以强化管理服务为保障,充分挖掘规模、人材、技术、设备等方面优势,加快向高精尖、疑难重症转型

  ,力争把我院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区域医疗中心、地市级一流现代化医院。

  (三)发展目标

  人材队伍得到新优化加大人材培养和结构调整

  ,重点加强学科带头人、高层

  次拔尖人材选拔培养,按照三级医院标准,建立结构合理的人材梯队。

  力争新增

  2-3名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津贴的专家,引进培养

  5名摆布省医学领军人材和

  20名摆布全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博士达

  60名以上,硕士

  600名以上,基本实现东院区

  50岁以下科主任、45岁以下临床医师硕博化。

  学科建设形成新特色争创

  1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在巩固提高

  3个省级重

  点专科和国家级“健康管理示范基地”基础上,力争再争创3-5个省级临床重点

  专科,市级临床重点专科达到

  15-20个。

  医疗业务达到新水平全面提升技术水平

  ,拓展医疗服务特色。门诊人次年均

  增长

  8%,急诊人次年均增长

  10%,出院病人年均增长

  8%,手术量年均增长

  10%;业务收入年均增长

  8%摆布。医疗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全面得到提升。

  医教科研再上新台阶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每年至少在

  60项以上;科研成果预期

  在

  130项以上,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零的突破;发表

  SCI论文

  100篇以上;承办国

  家、省、市三级学术会议每年

  40次以上。办学规模由

  3个专业拓展至

  5-7个专

  业在校生人数由

  500人拓增至

  750一

  900人,积极创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

  训基地。

  支持保障取得新突破环绕“互联网+”数字化医院建设,促进互联互通,打

  造挪移医护、区域医疗协作、全民健康管理、异地结算、服务协同等医院一体化

  信息平台,加快智慧医疗建设进程。每年投资5-7千万元更新、添置医教研仪器

  设备,使仪器设备与业务发展同步、与临床业务开展相适应。

  规模建设实现新跨越完成东院区儿科诊疗中心、门诊综合楼、西院区放疗综

  合楼和高新院区

  4项建设,三个院区业务用房增加到

  22万平方米,床位设置由

  现在的2050张增加到

  3050张。其中:东院区

  1800张,西院区

  750张,高新院区

  500张。医院总资产规模

  2022年达到

  20亿元以上。

  国内外合作开创新局面加大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的力度和深度,与

  2-3个国外

  知名院所或者学术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每科至少与

  1家国内外知名医院

  或者学术机构结成协作关系,礼聘

  20名摆布外籍专家来院指导,选派百名医疗骨

  干到国外深造。做大全市“医联体”底盘,促进深度融合,增强其效率效益和活

  力。

  科学管理呈现新气象环绕建区域医疗卫生中心龙头的战略定位

  ,以“示范型

  医院”建设为目标,打造新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巩固医院“三级优秀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档案建设先进

  单位”和“xx省最佳文明单位”基础上,争创“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卫生系

  统先进单位”。

  支持保障取得新突破环绕“互联网+”数字化医院建设,促进互联互通,打造

  挪移医护、区域医疗协作、全民健康管理、异地结算、服务协同等医院一体化信

  息平台,加快智慧医疗建设进程。每年投资5-7千万元更新、添置医教研仪器设

  备,使仪器设备与业务发展同步、与临床业务开展相适应。

  规模建设实现新跨越完成东院区儿科诊疗中心、门诊综合楼、西院区放疗综

  合楼和高新院区

  4项建设,三个院区业务用房增加到

  22万平方米,床位设置由现

  在的2050张增加到

  3050张。其中:东院区

  1800张,西院区

  750张,高新院区

  500张。医院总资产规模

  2022年达到

  20亿元以上。

  (四)主要任务与措施

  1、以国际视野,梯度思维,得人材者得市场的理念,贯彻落实“人材强院”

  战略,打造医院新优势

  (1)树立“以名科支撑名院,以名院提升名科”的理念,遴选一批专家名医,形成医院名医、名师、名家的核心人材方阵。大力引进吸收前沿技术,建立

  35个对外合作项目或者中心,实现重大技术项目的引领和突破

  ;争取每一个专业礼聘

  1名国内知名医学专家担任“首席医学顾问”,匡助指导学科建设、人材培养和新

  技术的开展,提高解决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临床能力。

  (2)深化与院校合作,继续开办博、硕班,培养和引进博士

  30-50名、硕士

  300以上,力争医疗主系列博士、硕士学历(学位)人员占

  60%以上;引进培养领军人

  才

  10-20名,选派

  100名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到国外深造;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做好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教育,增选10-20名硕士生导师,力争取得临床医

  学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神经内科、超声影像学力争招收博士研究生

  ;每年选派

  30-40名青年业务骨干进修学习;加强青年医务人员“三基、三严”培训和考核,开展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教育学分制管理。

  (3)积极营造拴心留人、尽展其才的环境,制定人材队伍建设实施办法和量

  化考评体系,每年从业务收入中拿出

  0.5%作为人材工程专项保障资金,用于进

  修培训、出国深造等培训费用。鼓励技术骨干接受继续教育

  ,参预重大科技创新

  项目、重点课题和高层次学术交流活动,促使一批优秀人材脱颖而出。

  (4)树立“大人材观”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引才引智工作新思路。

  利用医师多点执业政策,柔性引才,吸引知名的专家定期来院工作;把老年人材资

  源开辟纳入到人材队伍建设整体规划中

  ,搭建平台,发挥医院老专家、知名专家

  的特有优势和作用。

  2、以学科建设为主线,凝炼学科方向,优化专业结构,在专业细分上精耕细

  作,提升核心竞争力

  (1)扎实推进学科建设,促进向以高精尖技术为主导,以重大疑难疾病为特

  色诊疗的转型。制定学科年度建设目标计划,着力打造神经内外科、心内科、肿

  瘤科、儿科、妇产科、康复医学等优势学科群体。坚持分级管理、分步推进,对

  重点学科着重在提高水平、扩大影响上下功夫,推动优势技术向“拳头品牌”转

  变;对优势学科赋予倾斜支持,着力在形成气候、形成优势上下功夫,实现特色品

  牌由“冒尖”向“冒头”转变;对发展较慢、优势不突出的学科,采取引进学科

  带头人,优化设置结构,力争点上突破、面上提升。每年按业务收入

  1%提取设

  立学科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学科建设、科研支持与奖励。建立学科建设“项目服

  务秘书制”、“科室联动协作制”、“领导包保责任制”的责任体系,引入第三方考

  评,纳入绩效管理,确保项目建设按任务要求、时间节点稳步推进。开展纵横向

  专业联合与对接,重点建设好具有综合效应的诊疗中心,形成新的技术优势。五年

  间,力争创国家级专科或者品牌

  1-2个,省级重点专科由了个再增加

  3-5个,省批专

  科(病)诊疗中心由

  2个增至

  4个,市级重点专科

  20个摆布,市批诊疗中心

  3-4个。

  在提升“国家健康管理示范基地”和“微创诊疗中心”品牌的同时

  ,着力建设好

  “心血管病诊疗中心、胸痛诊疗中心、心电生理会诊中心、肿瘤诊疗中心、脑病

  诊疗中心、眼视光中心、产前诊断中心、妇儿疾病诊疗中心、襄阳康复中心、健

  康管理中心”,积极拓展与国内知名医院和海外医疗机构的合作领域,提升医院

  重点专科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2)适应科室发展和疾病谱变化,在专业建设规模上,由

  49个病区扩展到

  67个(不含高新院区);针对专科专病发展趋势,把业务提升的重点放在推进亚专业发

  展上,二级专科预期增加到

  60个,三级专业增加到

  40个,打造一批具有强势品

  牌的细分专业;加强急救危重疾病诊治体系建设,综合

  ICU、急诊

  ICU、小儿

  ICU、神经内科、心血管、呼吸、脑外、消化等相关专科重症监护病床总数达200张左

  右,促进医院向以高精尖技术为主导、对疑难疾病具有特色治疗的大型综合医院

  转型。

  (3)实施“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发展战略,依靠技术创新保

  持竞争优势。全面审视三甲医院技术标准和要求

  ,瞄准必备尚缺的项目和医学前

  沿技术,把重大疑难疾病诊治作为主攻方向,对有苗头、有前景的技术项目赋予

  大力扶持,促进在二、三类医疗技术上有新的关键性突破,提升在业界的地位和

  影响力。建立院内急危重症抢救小组,提升医疗应急能力。把开展新业务、新技

  术和提高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在诊疗中的比重作为目标考核的硬指标,并在

  绩效分配、医保支付上统筹调节,增强回旋余地,形成利于业务发展的正确导向。

  继续推进外国专家来院匡助工程,力争有

  20名以上外国专家来院工作。全面实

  施“大外科振兴计划”,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开展日间手术和非上班时间手

  术,发展门诊手术,尽快在微创、显微、小儿外科、肿瘤外科等领域突破发展瓶

  颈,并在组织工程、循证外科、介入外科、繁殖医学等方面,瞄准方向,积极作

  为,推进大外科提速赶超、整体升位。

  (4)全面加强医护质量管理,带动技术、能力、服务和管理的转型提档升级。

  环绕三甲医院复审、护理“品管圈”和重点专科评审等活动,扭住医疗质量、医

  疗安全管理和三级医院复评标准持续用劲,对照三级医院评审基本标准和核心条

  款,细化锁定任务,明确责任和时限,确保

  2022年通过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复评。

  全面推行临床路径管理,贯彻实施“改善医疗服务三年行动计划”,实现人民群

  众便捷就医、精准医疗、精细医疗、安全医疗,舒适医疗,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

  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明显改善,社会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加强护理人材队

  伍建设,以能力素质建设为核心,科学配置护理人力,强化护理岗位管理和护理

  执业规范,提升“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建设水平,促进护理工作更加“贴近

  病人、贴近临床、贴近社会”,推进护理学科创新发展。健全落实核心医疗制度,完善可追溯制度、监督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严格质量考核,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持续改进,达到三级评审

  B级标准。

  规范临床用药及

  耗材管理,控制医疗成本费用,推行全面健康管理,提高服务效率与效益,在汉江

  流域城市医疗中心建设中争创一流、引领医坛。

  3、以开放性的思维、前瞻性的思量,大力推进医学科研,哺育新兴特色技

  术,增强医院创新实力

  (1)建设具有先进水平的临床中心实验室。坚持资源共享,构建"集约管理、开

  放使用、菜单服务”的科研支撑平台,形成在“细胞生物学、份子检测、实验动

  物学、抗衰老与组织修复”4个以上研究方向。加强临床病例数据库、标本库的规范化建设,朝着“三年出特色,五年创品牌”的目标奋进,争取成为“省级重

  点实验室”。在建设以中心实验室为主体的同时,有计划、有重点的推进科实验室

  建设。

  加快推进国家药物临床试验(GCP)机构的建设,力争在

  2022年获得

  GCP认

  证。

  (2)瞄准医疗科学发展前沿,以重大课题为纽带,创新科研合作机制,积极

  探索与国内外院所优质资源的科研协作,形成科研会萃效应,力争出标志性成果。

  设立“科研哺育基金”,重奖科技成果,努力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分值

  SCI论文和科研项目质与量的三个突破。把开展学术活动作为促进业务发展的重要内

  容来抓,营造“科室努力、业界眷顾、医院支持、多方协同”办会氛围,积极承

  办国家级、省级、市级学术会议和技术展示推广运用学术讲座

  ;鼓励有一定学术

  价值和学术水准的优秀论文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

  4、深化以绩效考核为重点的运行机制改革,突出服务质量和效益,维护公

  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

  面对医改在推动医院转方式、调结构、转机制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改革创新

  医院绩效分配机制。在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下

  ,科学分析医院的收支、成本、绩效数据,探索转变以科室收支节余为基数的分配模式

  ,构建以做多做少

  不一样、做难做易不一样、质量高低不一样、满意与否不一样等要素为核心的绩

  效考核体系,实行院科两级考核、两级分配制度。以护理绩效考核为突破口,对

  于不同岗位、不同职级的医务人员实行分类考核,制定以绩效为基础、以考核为

  依据、合理反映医务人员劳动价值和工作贡献的收入分配方案,让绩效分配更有

  科学性、激励性和导向性,促进医院管理逐步由粗放管理向精细化转变。

  加强医

  保政策沟通,强化规范管理,降低医疗成本,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立足现实,着

  眼未来,引进一台

  320排

  CT,适时更新医疗设备,合理解决设备折旧与科室绩

  效的矛盾,为医疗、科研和教学提供良好的支撑。加强经济管理,努力实现业务

  增量大于或者等于业务收入的增幅、业务收入大于业务支出的增幅、员工收入与医

  院效益同步增幅。

  5、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扩充基本建设规模,建设与汉江流域医疗中心相匹

  配大型综合医院

  (1)与时俱进,打造东院区建设升级版。在拆除门诊大楼基础上,新建

  23层

  54000平方米门诊综合大楼,力争

  2022年底投入使用。

  1一

  6层设门、急诊,7一

  23层设大内科

  25个病区,康泰楼设外科

  21个病区,康济楼设为医学影像楼。

  完善儿童诊疗中心体系建设,开设

  7个病区,力争在

  2022年“5.1”前投入使用。

  (2)打造精典,完善西院区设施建设。西院区按照二级医院综合、三级医院

  专科和樊城区中心医院发展定位,新建

  14000平方米放疗综合楼。

  积极争取政府

  支持,扩征

  100亩用地,为建设鄂西北最大的肿瘤医院和襄阳康复治疗中心打下

  坚实基础。

  (3)志存高远,加快推进高新院区建设。积极争取政府项目资金,拓展社会

  融资渠道,建高新区中心医院及“医养融合”的养老康复院。

  按照二级医院规模,建

  4.5万平方米业务用房,设病床

  500张,5万平方米的养老康复综合大楼,力争

  在“十四五”建成。

  6、适应医改发展新趋势,深化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医联体向纵深发展,拓宽服务的内涵与外延

  (1)大力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积极探索上联下联的渠道。上与省内大医院

  联姻,加强技术、学术、科研和定向转诊等方面的深入合作

  ;下与樊城、襄城、襄州、高新区及各县(市)医联体的全面务实合作,按照“分级诊治、对口转诊、资源共享、连续性服务”的原则,推进分级诊疗,形成以技术指导、护理帮扶、人材培训、双向转诊、远程诊疗等为主体的合作模式。

  积极探索医生多点执业后

  政策导向与双向转诊的途径与措施,开辟“分级诊疗转诊协作网络平台”,畅通

  转诊信息“高速公路”和

  24小时高效有序的转诊绿色通道。建立信息反馈、分

  析评价机制,不断改善服务质量。通过协作创新,使医院成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培

  训中心、会诊中心、辅检中心和技术后援基地。

  (2)把提升医院急诊急救放在全局位置,优先配齐抢救、转运、通讯等先进

  设备,购置新生儿急救转运车,实现急诊与院前急救信息系统的对接。强化急救

  队伍“分秒必争”意识和技能的训练,保障急救快速、有效、联贯、畅通,提高

  对急危重症的诊疗水平和反应处置能力,使急救成为应急能力强、社会公认、“120”和患者首选的医院。

  (3)环绕专科专病的需求导向和发展方向,调整增设有市场、有效益的专科专

  病专家诊室,设立名医诊室,打造名医团队;返聘退休专家充实门诊力量,保持科

  主任周出门诊的连续性,增加名医坐诊频率和时间,提升专家、专病门诊对重症

  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的能力。

  加强医技科室业务建设,在拓业务、增实力、创品牌上下功夫,使检验、影像、病理、ECG等成为对外开放的大窗口,为检查

  检验结果互认赢得更多的先机。创新发展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合作共建的办医模式,在先行先试中拓宽“医养融合”的路径,哺育健康服务新业态,拓展医院发展的空间。

  (4)随着社会对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急剧增加的需求

  ,挖潜肿瘤、康复等业

  务延伸的项目,以需求为导向,完善治疗一康复一长期护理服务链。在保证提供基

  本医疗保健服务的前提下,做大做强医学健康管理业务,积极探索特需门诊、血

  液透析、亚健康干预、功能训练、儿童保健、医学美容、外科快诊快治、保健咨

  询等特需服务,打造新优势,形成新亮点。

  7、积极开展“互联网+医疗”建设,加快医院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

  的进程合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挪移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与区域

  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打造智慧医疗。升级改造现有

  HIS、PACS、LIS、电子病历系统,搭建系统集成平台,增添“三甲”复审必备的专业系统。提供远

  程会诊、病理诊断、影像诊断及“银医通”等服务。建立无线挪移查房及护理、医院管理决策、会计、统计分析等信息化系统。实现通过微信、支付宝、可穿戴

  电子设备的方式,增强预约挂号、电子报告、账单查询、远程医患互动、医疗费

  用结算等“指尖”就医和健康服务管理功能,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就医体验。

  8、大力推进思想文化建设,铸牢干部职工精神支柱,为医院发展提供强大

  的精神动力

  (1)加强医院党的组织建设。按照中央“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坚持

  理论武装,不断深化认识,把握规律,把好方向,促进发展,提高党员发挥先锋

  模范作用的思想基础、责任基础和业务基础。践行

  "三严三实”作风,坚持以党

  风带院风,树正气、讲真话、出实招,凝结改革创新正能量,增强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结力,在增强建院能力上积极作为,确保医院各项工作有序运转,高

  效落实。

  (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责”规定,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

  ,筑牢思想上

  拒腐防变的堤坝。

  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积极推

  行权力清单制度,公开审批流程,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坚持“标

  本兼治、综合管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八项规定”,纠

  正“四风”。建立完善权力运行的监控机制以及信访举报、投诉处理、行风评议、内控监管制约机制,加强监管力度,大力推进“院务公开”、“招标采购”、“物流

  管理”等阳光工程和防范管理医药购销领域中的商业贿赂活动,推进党风廉政建

  设深入发展。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继续做好三年一周期的竞聘上岗工作

  ,在完善年度综

  合目标考核基础上,探索实行“任期考评与年度考核、定性考核与定量测评、组

  织评价与群众公论、奖励先进与处罚后进”相结合方法,健全干部考评机制,落

  实干部监督和问责机制,推进治庸问责常态化。

  加强干部领导能力建设,成为有

  能力、懂管理、善开辟的优秀人材,在推进医院发展中显身手、展才干。加强机

  关职能建设,合理设置机构,因事设岗,定员从紧,减员增效。从学习创新、能

  力素质、办事效率、服务能力、执行落实等方面入手,提高管理精细化、精准化、精益化水平。

  (4)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武装头脑,引领发展,建设思想高地。

  注重医院文化提炼和创新,把“病人至上、质量为本”理念,"精细管理、精准

  医疗”行为,“奋发图强、争创一流”精神等文化元素融入医院核心价值观中,与医院奋斗目标、共同愿景相契合,形成特色鲜明的“一医”文化,用优秀的服

  务文化、质量文化、品牌文化、管理文化、团队文化励志怡情,在个人、科室、医院三个层面,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范围争先创优,推进医院优质发展。

  (5)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深化医德医风学习和教育,增强执行医德规范的原

  动力和应有的行业风气和风尚。健全完善“严格自律、考核监督、社会评价、激

  励约束”的医德建设新举措、新方法,通过“三好一满意”、“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评选“劳动模范、优秀医生、优秀护士”等多种活动载体,形成宏扬高尚医德的正确导向和纠正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严厉惩罚违规违纪行为的严明态势。

  (6)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

  ;大力

  推进以“服务人性化、技术高新化、管理规范化、环境优美化”为内容的精神文

  明建设;推进各类“先锋岗”“示范岗”"文明岗”“文明家庭”“义工及志愿者”“青

  年文明号”等细胞创建以及社区共建、警民共建、院校共建活动

  ;认真落实“双

  联双促”“医疗对口支援”等社会公益活动;充分发挥工青妇等部门作用,整合拓

  展党群活动中心、职工文化活动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的阵地与功能,发挥好职

  工文化艺术、体育健身等群众性团体组织活动。

  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等多种形式传

  播手段和院内宣传阵地,突出专科优势、名医专家、技术特色的宣传,形成品牌

  推介的浓郁氛围,扩大医院社会影响力。

  持续抓好计划生育、消防安全和社会治

  安综合管理,本着“守土有责、严防死守、处置有力、安全有序”的要求,扎实

  推进“安全医院”建设。

  (7)加强和谐医院建设。以先进的理念、明确的目标、科学的管理,大力推

  进后勤保障“基本设施建设现代化,快捷高效管理信息化,节能减排环境绿色化,提效尽责服务精细化,改革创新后勤社会化”的进程,提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加强安全医院建设,提高人防、物防、技防的现代化管理水平,确保医院安全。

  从保障职工利益出发,对院内老住宅楼以棚户区改造方式进行建设,引入社会化

  物业管理,改善院容院貌生活环境。

  健全落实民主管理制度,让职工权利受到充

  分尊重,职工收入水平与医院发展同步提高

  ,让全体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

  高职工的幸福指数,增强职工对医院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建设发展医院责任感、使命感,汇聚强大的智慧力量,促进医院又好又快发展。

推荐访问:康复医学科十四五规划 康复 规划 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