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深刻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财务管理工作心得范本五篇

时间:2023-08-16 19:27:01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深刻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财务管理工作心得范本五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学习深刻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财务管理工作心得范本五篇

学习深刻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财务管理工作心得5篇

【篇一】学习深刻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财务管理工作心得

心得体会: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最新)

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全面系统阐述。《纲要》内容丰富、结构严整,鲜明地提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这一重要论断鲜明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情怀、民族情怀、国家情怀和世界情怀,集中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立场、民族抱负、世界责任。

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毫不动摇的初心,系统回答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纵观历史,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人民谋利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守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坚持以人民为本,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注重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充分体现了党来自人民、不忘人民、依靠人民的价值追求;
这一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彰显了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这一思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体现了不负人民、先忧后乐、舍身为民的公仆情怀;
始终坚持为人民立德、为人民立功、为人民立言,充分体现了大公无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必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坚持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系统回应了“中华民族向何处去、怎样实现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提出并系统论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深刻阐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内涵、实现路径、战略安排、目标任务、政治保证、领导力量等基本问题,擘画了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这一科学思想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高扬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起整个中华民族的磅礴力量,吹响了向民族伟大复兴进军的新时代号角。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我们绝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故步自封,也绝不能有丝毫犹豫不决、徘徊彷徨,必须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勇立潮头,以更坚定的信念信仰信心,承担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为世界谋大同是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谋和平、谋发展、作贡献的使命担当,系统回答“世界怎么了,世界向何处去”。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成为时代潮流。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孤立主义、民粹主义不断抬头,战乱恐袭、饥荒疫情此伏彼现,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已成为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站在人类道义制高点上,着眼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各国合作共赢结合起来,超越近代以来“国强必霸”、靠战争和掠夺推进现代化的陈旧逻辑;
这一科学思想创造性提出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共同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作出重要贡献;
这一科学思想开辟了人类实现现代化的新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途径,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情怀。

总之,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将人民期盼、民族向往、国家追求、世界责任融为一体,是理解和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中国一心一意办好自己的事情,推动国家发展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为世界作贡献。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也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同世界人民的梦息息相通。中国将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篇二】学习深刻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财务管理工作心得

 “四个全面”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四个全面”之间有着内在逻辑和辩证统一关系,四个方面构成了不可分割、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整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四个全面”中的中枢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枢目标的动力系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中枢目标的保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中枢目标的控制系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奋斗目标,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具有战略统领和目标牵引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同为支撑,共同支撑奋斗目标的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目的是使党坚强起来,担当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领导核心作用,为实现前三个全面提供坚强保证。由此可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共同支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进程。四者环环相扣,互相嵌入。

不仅如此,全面深化改革,包括了法治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内容;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涵盖了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进全面改革、巩固改革成果,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进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相互促进。与此同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都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全面从严治党对深化改革和推进依法治国,都具有重要的引领和保障作用,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四者不可分割、不可偏废。只有深刻理解“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和逻辑联系,才能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和战略部署。

“四个全面”的重大战略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开辟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工作面临一系列新形势。首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百年的发展过程来看,正处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面临的突出的问题就是中等收入陷阱如何迈过去的问题。2014年11月10日在北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同工商咨询理事会代表对话会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中国而言,‘中等收入陷阱’过是肯定要过去的,关键是什么时候迈过去、迈过去以后如何更好向前发展。”其次,中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阶段,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阶段性发展特征。党中央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大局,作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但正处在从高速到中高速的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的重要判断。为了应对种种复杂局面,中央确立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就明确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更加系统全面地阐述了这一宏伟目标的科学内涵。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各个民族共同的事业,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
全面小康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全面小康,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全面小康。这样的战略目标激动人心,让人奋起。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所谓决定性阶段就是成败在此一举的阶段。要想在这一阶段取得成功,就要解决这一阶段面临的突出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关键的就在于深化改革。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同样也是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招。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我们进行的改革不是单一领域、孤立环节的改革,而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越深入,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就越加突出、作用就愈加重大。全面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更是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是否顺利实现的重大战略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取决于能否真正做到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辟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我们党顶层设计、整体谋划的新高度。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强调顶层设计,谈到全面深化改革,他提出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
谈到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他要求加强顶层设计、谋划大棋局;
谈到住房改革与发展,他提出要深入研究住房建设的规律性问题,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建立统一、规范、成熟、稳定的住房供应体系;
谈到中国与阿拉伯世界合作时,他提出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好方向和目标,构建“1+2+3”合作格局,等等。如何实现这诸多顶层设计的统一?最根本的就是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去进行设计和谋划。“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进行各方面工作顶层设计的基础要求。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辟了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新局面。所谓新局面就是始终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切的实际问题,敢于涉险滩,敢于啃硬骨头,敢于向一切艰难险阻发起冲击。首先,党执政兴国就是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破解各种难题。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比如在对政府审批权力的改革上就是“刀刀见血”: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
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
企业投资项目,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政府不再审批。其次,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执法司法问题。大力解决立法工作中较为突出的部门化倾向、争权诿责现象,认真解决比较严重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系统解决仍然存在的执法体制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科学解决较为突出的执法司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现象等。第三,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彻底医治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病症、坚决祛除滋生在党的健康肌体上的毒瘤、坚决消除影响党的战斗力的沉疴。在国庆65周年招待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永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凡是影响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问题都要全力克服,凡是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病症都要彻底医治,凡是滋生在党的健康肌体上的毒瘤都要坚决祛除,使中国共产党始终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这是一种坚定而且自信的表现。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辟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型政府、学习型社会、“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两型”社会等,这都要求党治国理政要有新的方式。什么方式?就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这一目标,就要靠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也同样包含着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是国家治理方式的重大变化。全面从严治党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起着引导和架构作用。

  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全面的、系统的观点。马克思主义是得到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证明的科学理论,这一理论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完备性的特点。1913年3月,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最完备最深刻最无片面性的关于发展的学说。全面的、系统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它要求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普遍联系,把握事物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这一最完备最深刻最无片面性的理论在当代中国最实际最系统最好的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用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的观点全面分析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这一观点告诉我们:仅仅依靠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改革难以奏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这一基本原理,我们就能够更加自觉地树立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心中有数,又能做到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推动事业发展。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邓小平理论具有鲜明的全面性的特点,具有“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也放眼当前,放眼一切方面”的世界眼光和全面战略思维。1975年邓小平开展大刀阔斧的全面整顿,“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他又推动进行各方面的拨乱反正,领导我们党有步骤地展开各方面体制改革,勇敢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强调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观点。1989年11月,在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的讲话中,江泽民指出:“我们要首先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比如主观符合客观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全面的辩证的观点、阶级分析的观点。我们一些同志在认识上和工作中,往往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在这样那样的片面性之间摇来摆去,问题就在于没有掌握唯物辩证法。”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就是统筹兼顾。从宏观层面来讲,无论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所提的五个统筹,还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八个统筹,其核心都是全面的、系统的观点。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继承与发展。全面就是要防止片面性,就是要有系统、整体、协同的观点;
全面不是面面俱到,而是要有重点,要善于以点带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方面都阐述了全面的辩证观点:在实践中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既不偏离“一个中心”,也不偏废“两个基本点”,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坚决抵制抛弃社会主义的各种错误主张,自觉纠正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措施;
在改革中,强调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战略上要勇于进取,战术上则要稳扎稳打”,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
关于社会治理,“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
管得太松,波涛汹涌也不行”。这是一种全面的观点,是体现“两点论”的全面观,是体现重点论的全面观,是体现辩证法的全面观,是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鲜明品格的全面观。

深刻领会“四个全面”的重大意义(内涵)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的那样,“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三大战略举措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一个都不能缺。全面而深刻地领会“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对于深入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施,对于党的事业发展和执政地位巩固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 “小康之家”的设想。2002年,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007年,十七大要求:“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12年,十八大进一步提出了到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从“人民生活达到小康”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这一历史概念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体现了我们党对小康社会认识的不断深化。

  全面小康,核心是“全面”。首先,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它是不分地域的全面小康,是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全面小康。习近平同志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多次到革命老区看望当地百姓,到河北阜平炕头上“看真贫”,给独龙族乡亲们回信希望 “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在延安座谈“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并且反复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把13亿多人全部带入全面小康的坚定决心。其次,涉及的领域是全面的。从目标上看,不仅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在内的五位一体协调发展,而且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升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从实践上看,这个全面也是 “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的全面小康,是“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的全面小康,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全面小康,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全面小康,缺了哪一领域发展都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全面的。全面小康,从根本上讲是发展问题。中国虽然已是经济大国,但还不是经济强国;
虽然进入了总体小康,但人们的生活还不宽裕。发展仍然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我们既需要分配好现有 “蛋糕”,但根本出路还是要加快经济发展,以做大“蛋糕”为保障。

  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不竭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关系到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关系到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在“全面”。首先是改革总目标之全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与其紧密相联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其次是覆盖领域之全面。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以及国防和军队改革,覆盖面之广,任务之多,在世界改革史上都是罕见的。而且,今天的改革,遇到的困难相互纠缠,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全面启动;
涉及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环环相扣,需要顶层设计。与过去相比,今天的改革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要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来谋划,要立足全局抓大事,善于抓住“牛鼻子”,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全面依法治国,是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

  全面依法治国,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归根结底是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全面依法治国之“全面”,指的是总目标之全面,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工作布局之全面,就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推进法治领域改革之全面,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共提出了190项法治领域改革的重要举措,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领域。

  全面依法治国,开阔了法治的格局、丰富了法治的内涵、拓展了法治的外延,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向新境界。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干部是关键,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对法治建设可以起到关键推动作用。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遵纪守法、捍卫法治,厉行法治、依法办事,以此带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全面从严治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党才能始终有“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底气,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是基础,“治”是关键,“严”是要害,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面从严治党的“全面”,从内容上体现无死角,就是要覆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各个领域;
从主体上体现全覆盖,就是要强化党的建设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既要挂帅,又要出征,既要以上率下,又要层层落实,全党参与;
从作风建设上,体现永远在路上,劲头不松懈,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同时,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到更加重要位置。全面从严治党,就要“严”字当头,毫不含糊。思想上要把好“总开关”,制度落实强调“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反腐败斗争强调“不立指标、上不封顶,凡腐必反,除恶务尽”,做到教育要严、标准要严、执纪要严、惩治要严、制度要严。

  全面从严治党,核心就是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申“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号召全党及时解决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全面从严治党、正风肃纪,党风政风民风气象日新。国家统计局在21个省区市开展的民意调查显示,87.3%的群众认为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与以往相比有好转,71.1%的群众认为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有力度。这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下取得的可观实绩。共产党员自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党性的核心和最高准则。应当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只有为民办事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始终坚持从严治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篇三】学习深刻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财务管理工作心得

深刻理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者:侯英丽
来源:《求知导刊》2015年第03期

        摘 要:自改革开放后,我国与国际交流的不断增加,国际上各种势力相互交错,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健康有序发展,国家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以达到现代化的要求,本文从国家治理体系及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概念入手,探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性,最后对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科学的评价。

        关键词: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
现代化

        1.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国家治理”是指在新的形势下,以党领导的,管理我国每个领域和各类事务的过程;
“国家治理体系”指的是管理国家事务的相关制度系统,并且各制度之间组成能够相互衔接的整体,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的各种制度和机制,也包含各类法律制度;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指根据时代和时局的变化,在现有体制机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完善,以达到各个制度日趋完善的目的。

        2.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治理能力”是指我们党运用国家制度管理各项事务的能力;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指配合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的实际需要,增强治理国家的能力,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过程。

        3.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的意义

        中国历史悠久,有很多的优秀文化及治理经验传承下来,近些年来国际环境风云巨变,中国共产党既要传承中华文化的优秀文明,又要不断吸取外国的经验教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断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中国国情的发展需求,提高国家执政能力。

        (1)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和全面改革时期,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的一个巨大创新,表明了我们党对国家治理的全新探索,将实现多方面的全新转变,由管理向服务的转变,由人治转向法治,在治理进程中采取积极措施,最终为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篇四】学习深刻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财务管理工作心得

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心得体会

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心得体会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政治命题,按照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市委七届十次全会作出的决策部署,结合包包寨村实际和自身工作岗位职责,聚焦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做好“坚持和巩固、完善和发展、遵守和执行”三篇文章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自觉对标对表,大干快上推动工作落地落实。 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要求,是人民的需要,是时代的召唤。我们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好“坚持和巩固、完善和发展、遵守和执行”三篇文章,蹄急步稳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毫不动摇做好“坚持和巩固”文章。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历史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确保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最基本因素,是推动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最坚实保障。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根本制度,在涉及制度层面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坚决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要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自觉对标对表,严格遵循制度,倍加珍惜“中国之治”成绩的取得,强化“13个显著优势”的作用发挥,切实把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治理效能。 二是毫不动摇做好“完善和发展”文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使其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法治体系、民生保障制度等方面下功夫,做“完善和发展”坚决捍卫者。始终加强党的领导,不断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始终保持对制度和体系的尊崇,深入推进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建设,做好完善和发展制度、治理体系建设的模范推动者。 三是毫不动摇做好“遵守和执行”文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好制度好体系,是当代中国继续保持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我们要强化制度意识,维护制度权威,深化治理建设,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中推动乡村振兴治理有效目标的实现。要紧紧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既做好国家治理发展的“遵守人”,又做好乡村振兴治理有效的“执行者”,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做遵守和执行的先锋践行者。 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心得体会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文章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 强化组织功能发挥,引领乡村建设升级。围绕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以“红色党建引领绿色产业,着力建设农旅结合的产业示范区”目标,带领村“两委”班子、村务监督委员会和群团组织建立议事规则,完善工作制度,落实工作责任清单,抓好村“两委”任务目标完成。搞好村居规划和道路建设,规划村坡文明、卫生示范点,通过继续加大发展私营企业,扶持好养殖等特色产业的健康稳步发展,对各项经营致富路子的探索,培养典型,选出示范带头作用,村居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抓精神礼貌建设,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党员“五带头”活动,进一步打牢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建设好村文化大院的配套建设,方便村民进出村难,排出积水,新修道路,了使全村礼貌建设,使村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营造一个精神礼貌建设的良好载体。组织开展好丰富多彩群众文化活动,把思想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贯穿到活动中,引导村民移风易俗。深挖一批群众身边平凡普通、默默奉献、感动人心的优秀党员,用身边人、身边事感化党员干部,增强干事创业的责任心、使命感。结合党员“先锋指数”星级考评管理机制,建立党员激励机制,激励广大党员主动作、争先创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理顺各方面关系。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调解,积极创造优良的社会环境,确保村民安居乐业,构成党群干部之间融合、团结的局面。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超前预测,防患于未然,调解处理纠纷。依托党务政务中心、农业生产服务中心、群众生活服务中心,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同时利用“一群一箱一线”,即微信群、民服务信箱、民服务电话热线,开展“8小时以”民服务活动。重点打造“红+绿”特色功能室,开展红色党性教育和绿色产业指导创造有利条件,提升教育指导效果。 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心得体会 1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党组书记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党组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部署坚定不移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会议强调,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毫不动摇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增强“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见效,持续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以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效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华社1月16日) 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强化对权力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以权谋私、权力寻租等违法行,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二要要加强制度和法律建设。建立健全各项法律制度,用制度管理权力。制度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管稳定,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严格遵守制度、自觉维护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主体责任,在制度落实上下苦功、做硬功,把执行制度作一面自律的“镜子”,把维护制度作一把监督的“尺子”。三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共产党员先进性、理想信念、宗旨意识、从政道德、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纪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把法纪教育、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纳入公务员培训计划,积极开展警示教育,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高度重视提高干部学习能力,突出抓好各级班子和机关干部的学习。 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主题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等”的目标要求。无论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还是重要制度等都需要进一步完善。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 “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制度和全面领导制度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领导制度”,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与全面领导上,还需要健全制度保障;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也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人大代表结构可 以进一步优化,基层一线代表的比例可以进一步提高,差额选举比例还可以扩大,从而提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民主程度;
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文化制度,在反对错误思潮、揭露错误思潮危害方面,也需要建立健全制度保障;
共建共治共享是我国的根本社会治理制度,在共建共治共享制度上,更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国的根本军事制度,在确保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方面还需要建立更实更具操作性的制度来加以保障。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也需要更进一步完善,既要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要更好地发挥民主党派的 作用,更好地发挥政治协商的作用,使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保持更紧密的领导与合作关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发挥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有利于民族稳定,也有利于民族繁荣发展;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同样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基层群众自治既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治理能力,也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对政治的参与热情;
“公有制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无论是所有制形式还是分配形式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制度包括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 法治体系、党的建设制度等”。这些体制和制度都有进一步完善的过程。经济体制需要界定好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政治体制需要进一步拓宽人民当家作 主的渠道,更进一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文化体制需要更好地发挥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两条腿”走路;
社会体制需要更好地建立人民参与社会治理的平台;
生态文明体制需要建立更有效的机制,避免“公地悲剧”的发生;
法治体系的“五个子系统”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党的建设制度需要更具操作性。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机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制机制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面临许多复杂的社会情势,它既包括国内可以预见或不可以预见的社会情形,也包括国际可以预见或不可以预见的社会情形,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机制也要随之发生变化。尤其是面对美国对中国的全 面遏制,我们更需要适时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以应对一切可能出现的情况。如何进一步凝聚中国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制机制。 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心得体会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必须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升制度自信,强化制度的执行力,确保制度时时生威、处处有效。 “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制度犹如大树,扎根土壤,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不可轻易动摇,也无法被轻易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根植于中国的社会土壤,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人民智慧相结合的产物。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之光,带来了社会主义的星星之火,实践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70年来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实践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必须坚定制度自信,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世界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唯一的不变就是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也面临着新的风险与挑战。今天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攻坚克难的决胜期,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维持稳定发展、实现从严治党、改革强军、脱贫攻坚的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贸易战争、强权政治、中国威胁论,我们面临的国外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因此,我们要深入学习全会提出的目标和任务,了解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中的空白点和薄弱点,坚持问题导向,处理好创新与守正的关系,推进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建设。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坚定不移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国家治理的根本依据,国家治理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制度这根“主心骨” 展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则是制度优势和执行力的集中体现,是把国家制度优势转化治理效能的重要依托。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节点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制度利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篇五】学习深刻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财务管理工作心得

On Profoundly Understanding and Accurately Grasping the General Goal of the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Reform
作者:何绍辉[1] 作者机构:[1]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暨湖南省毛泽东研究中心 出版物刊名:毛泽东研究 页码:88-96页
年卷期:2015年 第2期
主题词:全面深化改革;治理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对国家治理与建设理论与实践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要解决好制度模式选择和价值体系建设问题,又要有主张、有定力,坚定制度自信、注重学习借鉴和坚持改革创新。

推荐访问:范本 全面推进 管理工作 学习深刻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财务管理工作心得范本五篇 学习深刻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财务管理工作心得 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