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政策与规划【5篇】

时间:2022-04-20 15:05:03 来源:网友投稿

规划,意思就是个人或组织制定的比较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和考量,设计未来整套行动的方案。规划是融合多要素、多人士看法的某一特定领域的发展愿景。提及规划,部分政府部门的工作同志及学者都会视其为城乡建设规划,,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语言政策与规划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语言政策与规划5篇

【篇一】语言政策与规划

新时期下的“十二五”规划

随着2010年的即将结束,十一五也将要走入历史。作为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同时也是十二五统筹规划的关键一年。在十一五规划实施的五年中,我们取得了那些成就,遇到了哪些问题和挑战,出现了哪些不足,这些答案随着十一五计划的结束也渐渐浮出水面。

首先,十一五规划取得的辉煌成就:

总的来看,十一五期间,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点:

一、国家面貌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

十一五前四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4%,比十五期间平均快速增长1.6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又保持了11.1%的增长。与此同时节能减排也在稳步推进。十一五二氧化硫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提前半年实现。这是中国经济走过波澜壮阔的五年交出的成绩单,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交出的考试卷。

二、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作为一个大国,就它的发展成就来说,老百姓能得到什么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那究竟老百姓得到了什么实惠?其实通过我国近几年关于民生问题相关政策地陆续出台,我们不难看出,我们的党和国家是真正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如涉及民生的社会保障支出、教育支出,还有医疗卫生支出等,我国是连年加大预算安排。据数据统计,从2006年到2010年,社会保障支出从2010亿元增长到3185亿元、教育支出从536亿元增长到2159亿元,医疗卫生支出从138亿元增长到1389亿元。大家知道,在这及年里,我们既要抵御外来的金融风暴,又要大力的救灾抢险和灾后重建,特别是2009年,我国财政收入一度困难,但民生投入不减反增,我国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增长了31.7%。从这连年实现跳跃式增长的数据不难看出,我们的国家对民生问题的重视程度和拳拳爱民之心。

三、经受住各种严峻复杂的挑战和考验。

在“十一五”期间,我们经受住了一系列灾难与困难的洗礼并顽强的战胜了他们。如我们熟知的国际金融危机、汶川、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一系列历史罕见的严峻挑战,但中国人民没有被困难吓到,我们在抵抗危机的同时还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结构调整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在各行各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其次,我国十二五面临的形势

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式正发生着着深刻变化。全球经济在经济危机过后将进入一个相对缓慢的增长时期,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增长率都将降低一到两个百分点。而这种态势可能将在整个十二五过程中持续。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内也面临着人口、就业、以及经济方式转变等严峻的问题。这些国内外的严峻形势都将是整个十二五时期所面临的巨大考验。

但放眼世界,整个国际大环境总体上是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的。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渐成长,我国在世界的地位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世界正迈向经济一体化发展,在这个特殊的阶段,爆发战争是违背各国利益的。所以在各国利益多重化的特殊时期,大国间的战争是不可能的。这就为我国十二五规划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稳定的外部环境。

立足国内,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多年经济高速增长的事实证明,我国现有的经济体制是适应国内环境的。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增加,与市场资源优化的提高,面临国内如此巨大的市场和资源,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我国的经济增长神话将会继续谱写下去。

但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坚持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在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完成经济结构战略性的调整。坚持改革开放的路线,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取得社会经济建设的明显进步。为此我们需要完成十二五规划的主要任务:

第一,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第二,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三,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五,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第六,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第七,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第八,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第九,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最后,我国十二五规划较十一五及以往具有其独特的亮点和新意。

首先,规划建议的方向性更加清晰。是目标任务更加明了化,指导作用进一步加强;

二,“科学发展”首次以主题形式纳入中国新五年规划。科学发展观是本次十二五规划的一大亮点,为本次五年计划提供了指导思想,使发展更加明朗化理论化。将十二五规划与社会主义建设结合起来,更能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宗旨。

三,更加突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经济方式的调整在本次十二五规划中式一个重点,加快经济体制变革是社会良好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目前经济发展的方向。“十二五”期间不但要对传统体制进行改革,消除影响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的体制机制,而且要面对新形势、新阶段,推进更为丰富的体制创新活动,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社会需求。

四、“消费”、“投资”、“出口”顺序变化,扩大内需首次独立成章。面临国内巨大的市场,增进国民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一大优势,与以往不同,随着国内消费内力的增大,消费、投资、出口的顺序变化是迟早的事。而本次规划则是把把扩大内需排在重要位置,并首次独立成章进行论述。可见十二五对国内巨大消费群体的重视。

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具可操作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由之路,社会发展的基本宗旨是人人共享、普遍受益。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人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必然选择。换句话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过程,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是结果,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要维护社会公平。而其的可操作性的增强说明十二五规划较以往更注重了成果共享的可实施性。

综上可知,我国十二五规划更具有方向性、合理性、可实施性,将需求与发展紧密联系,注重对国内市场发展,同时明确了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目标。

“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紧紧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后来

十二五规划是我国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它决定着我国未来五年的经济水平是否提高,决定着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否更上一个台阶,决定着我国是否能够在2020年总产值翻一番。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十二五规划是未来五年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十二五”规划了未来五年我国的发展方式、发展方向,发展的重点。其是根据十一五规划的的发展成果和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而制定的,它涉及了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其为我国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十二五规划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

十二五规划很大一部分涉及到了民生问题。而民生问题历来是我国任何时期规划的重点,它涉及到人民的切身利益,是围绕着人民平常生活而存在的问题。十二五规划对民生问题的重视和规划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

十二五规划是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

十二五规划是未来我国五年发展的基础和方向,一旦出现偏差,就会导致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滞后,社会生活水平滞后,或许会影响到我国未来的发展,也将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因此,十二五规划是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

【篇二】语言政策与规划

语言文字政策知识

一、大标题: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在规范语言文字中做表率

1. 什么是普通话?

答: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又称国语、华语,指通行于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海外华人的共通语文,为现代汉语共通的交际口语与书面语。普通话基于现代北方汉语的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并作为官方、教学、媒体等标准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台湾地区的官方语言,是新加坡共和国四种官方语言之一。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从语音、语汇、语法三个方面来对普通话加以规范。

2、为什么推广普通话?

答:推广普通话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需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拥有统一、规范的语言,是关系到国家独立和民族凝聚力的具有政治意义的大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使用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是每个公民应当履行的义务,也是公民具有国家意识、主权意识、法制意识、文明意识、现代意识的具体体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我国各民族的交流与往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而且有利于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

3、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现在,世界各国(包括发展中国家)都通过国际交往、国际合作来发展自己。中国要进行改革开放,也需要放眼世界,吸取世界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以及一切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东西。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中国语言和文字,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生动象征。中国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过程中还融合了语言文字标准化方面的国际经验。

因此,当前推行国家通用规范语言文字不仅有利于人们掌握好社会交际工具为社会发展服务,还对当今时代的国家改革开放和信息化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同时,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否合乎规范标准,往往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语言文字是人们的交际工具,是信息的载体。加强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对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与交流和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都有重要的意义。

4、普及普通话主要普及哪四种用语?

答:普及普通话主要普及教学用语、工作用语、宣传用语、交际用语。

二、大标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开创语言文字工作新局面

1、我国现在有多少种语言文字?

答:现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满族已不使用自己民族的文字而直接使用汉字外,有29个民族有与自己的语言相一致的文字,由于有的民族使用一种以上的文字,如傣语使用4种文字,景颇族使用2种文字,所以29个民族共使用54种文字。

2、普通话就是北京话吗?

答: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但北京话并不等于普通话。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是由北京话所具有的社会地位和它本身的语音特点所决定的。作为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需要有一个非常严格的统一的语音标准,北方方言在我国分布广泛,使用的人口和分布的地域在全国都占有绝对的优势,而作为北方方言的典型代表,北京语音的标准音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北京话与普通话在语音、词汇方面存在着不少的差异。

总之,普通话是对北京话的提炼、加工,去除了一部分不能被广大群众接受的、土腔土调的语音和词汇,形成了全国各个方言区共同学习、运用的普通话的标准音。

三、大标题:规范语言文字使用    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1、什么是规范汉字?

规范汉字对于现代汉语来说,包括经过整理简化的字和未整理简化的字两部分。经过整理简化的字是指经国务院或国家主管部门批准,以字表等形式正式颁布的现代汉字规范。未整理简化的字是指历史流传下来的,沿用至今,未经过整理简化或不需要整理简化的传承字,如人、山、川、日、水、火等字。

2、规范汉字与汉字有什么不同?

规范汉字与汉字不是同一个概念。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已有6000多年历史,现用的汉字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各种不同的表现形态,并存于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为人们所使用。而规范汉字是新中国成立后,对汉字进行了整理和简化而形成的。规范汉字的标准由国务院颁布实施。

3、国家推行规范汉字的重点是什么?

国家推行规范汉字的重点是:学校的教育教学用字,机关公务用字,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媒体用字,公共场所的标牌、宣传标语、广告等用字。

4、什么是汉字的规范化?

所谓汉字规范化,是指根据文字发展的规律和社会交际的需要,为汉字的应用确定各方面的标准,把那些符合文字发展规律的新成分、新用法固定下来,加以推广;对不符合文字发展规律和没有必要存在的歧异成分及用法,妥善加以处理,使汉字更好地为社会交际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四、大标题:积极普及民族共同语言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1、推广普通话的依据是什么?

答:我国推广普通话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本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使用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是每个公民应当履行的义务,也是公民具有国家意识、主权意识、法制意识、文明意识、现代意识的具体体现。

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从哪年开始颁布实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0年10月31日经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审议通过,于200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它是我国的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

3、新世纪推广普通话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答:2010年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交际中的方言隔阂基本消除;本世界中叶以前,达到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交际中不存在方言隔阂的目标。

4、推广普通话就是不让说方言吗?

答: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不让说方言,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语言政策。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也是汉民族的标准语,是我国占主导地位的语言。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种种原因,经过几百年的历史,它的流通范围越来越大,影响也越来越大,逐步上升到民族共同语的地位,而方言只是处于从属地位的一方之言。
  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要在会说方言的基础上,还要会说民族共同语。推广普通话总的要求是在正式的场合和公众交际的场合讲普通话,但并不是排除在非正式场合讲方言。因为,方言为一个地区的人们服务,能够很好地发挥日常交际的功能,人们对自己的家乡话有着深厚的感情,不加分析地贬低方言、排斥方言,会使方言区的人产生抵触情绪,对推广普通话工作极为不利。

 

【篇三】语言政策与规划

“十三五”规划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认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具有充分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必须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坚定的信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全会研究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就制定“十三五”规划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对十二五规划的回顾。“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奋力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  

其次,对十三五时期我国各方面发展进行分析建议。在环境方面,我国发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付各种风险和挑战,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在指导思想方面,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完善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最后,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坚持开放发展,着力实现合作共赢。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实现“十三五”规划提供坚强保证。

【篇四】语言政策与规划

新加坡住宅政策与规划

来源:发展规划处 发布日期:2009年6月25日

新加坡共和国是世界公认的住宅问题解决得比较好的国家,六十年代初期,新加坡由于经济问题和大量移民,人口猛增,出现了严重的房荒;政府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住宅建设。1960年以来,政府组织建设的住宅共有49.75万套,其中多数是高层住宅。新加坡私人建设的住宅约17万多套。二者合计约66.75万套。新加坡现有250万人口,约60万个家庭(其家庭构成平均为每户4.2人),如按每户一套住宅计,显然住宅拥有套数大于全部家庭户数。由于修建标准逐步提高,仅政府组屋的统计,平均每户居室数量已达3.1间,平均每人居住面积为17.1平方米。与世界各国比较,新加坡的住宅发展速度是较快的,这首先取决于他们的经济基础;由于新加坡经济发展迅速,使得住宅发展有了实力。另外,新加坡的住宅政策和规划为住宅稳步、快速发展起了积极促进作用。
一、住宅政策
1.住宅商品化政策
新加坡人称自己国家是社会福利国家。他们享受着政府多方面给予的福利,如儿童免费上学、职工免费接受技术培训等。但在住房问题上,新加坡实行的是商品化政策。即住房费用完全由个人支付,自己拿钱买房或租房居住。居住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经济支付能力。
住宅商品化政策是与其国情相适应的。新加坡国民收入较高,据统计,1984年人均国民收入为12,353新元,约合5,800美元。新加坡国民收入中用于个人消费的比例又较高,合每人每年3900美元,这种高工资、高消费的经济政策从根本上保证了住宅商品化政策的顺利实施。目前新加坡公民用于住房的消费一般占收入的20~25%,消费最少的占收入的9%。
新加坡住宅主要是由政府建造的,通常称为“政府组屋”。政府建房的目的是为了实现1964年拟定的一项“居者有其屋”计划,其售价总体上讲基本等于造价,比私人住宅价格低,为了限制高薪阶层政府明文规定买房者月薪不得超过一定的标准。政府规定的买房者的月薪标准又是不断变化的,1978年时买组屋的家庭月收入要低于1500新元,后来放宽到2500新元,随后又放宽到3500新元。事实上现在新加坡人中98%,都有资格得到政府组屋。政府组屋的售价根据不同地段、不同房屋类型、不同面积标准而确定,基本上是市中心区高,城市外围低,离中心区越远越低。同时,每套住宅面积越小,单方售价越低,而单方造价却越高。所以,单就每一套而言,售价与造价是不平衡的,据说这种价格与价值的悬殊差额是由社会经济家精心研究计算得出的,意在照顾低收入者利益,使社会上的低薪阶层也能拥有自己的住房。政府对社会上极少数月薪更低的家庭还备有廉租屋出租。现在申请租屋者的月收入限额为800新元。
所以,严格地讲,新加坡住宅经济政策是一种商品化加价格社会调节(通过政府)的政策,它对解决广大人民特别是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公积金政策
公积金政策规定,新加坡的任何一个雇员或受薪者每月必须扣除工资的一定比例,而雇主(无论是私人企业还是政府部门)则须每月按雇员或受薪者工资的一定比例,再拿出一笔钱,连同扣除的工资一并存入公积金局中雇员或受薪者的名下。五十年代开始实行这项政策时,公积金只占月薪的5%,以后不断提高,目前已达25%。
公积金是一种强制性的储蓄,是不能随意提取的,法律规定,公积金不能因债务或索偿等原因而转让,不受抵押、查封或被征收。其用途限于三方面:80%用来买房和付保险金;12%作医疗费;8%作养老金。这种强制储蓄起到了引导人们合理消费,促进个人买房的作用。同时它也是政府建房的资金来源;据估计,全新加坡每年存入的公积金总额约为40亿新元,相当于每年全国国内税收的总额。至1984年,政府的公积金已达240亿新元,这一笔庞大的收入,主要用于兴建住宅,然后出售或出租给居民。
3.购房贷款政策
目前,新加坡的任何一个符合规定的(即月薪收入限制)买房者,只要首次能付出房价的20%,其余80%欠款可向银行低息贷款,年息为6.5%。如果是本国公民,又是第一次买房,贷款年息降为6.25%。实行分期归还贷款的家庭,还款年限一般为25年,每月按期归还的款项一般占月收入的24~28%。归还贷款一般使用公积金。也就是说每月公积金存款除支付房费外,还有一半左右的剩余。
新加坡政府的购房贷款政策和公积金政策是实现“居者有其屋”计划的两大支柱,也是住房发展的两大支柱。现在的新加坡人居住水平已经是比较高了,然而城市住宅发展速度和人民购房的势头不见下降,这里除了有要求不断提高居住水平的一面之外,在客观上公积金使用上的限制迫使人们去买房,买房贷款利息低又诱导人们去买高增值的住房。
分析新加坡的住宅政策之所以得以顺利实施,是与其国家——城市两者合一的特定管理体制分不开的。新加坡是个城市型国家,城市发展的每一步由国家直接部署、指挥,住宅发展政策受到国家机器的保护。
二、住宅发展规划
在住宅发展数量上,政府拟定了住宅五年计划,住宅五年计划从1960年开始,目前已是第五个五年计划最后一年了。住宅五年计划中根据对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发展、家庭结构的变化等分析预测,再预测出住宅社会需求量。目前对“六五”住宅计划的预测:到1990年人口发展到300万,约需新建住宅20万套,按每年4万套的速度建设发展。
住宅发展用地上,1982年时居住用地是87平方公里,占城市总用地的15.3%。住宅发展除改造旧城外,尚需不断建新城,居住用地不断增加,预计2030年增至139平方公里,占城市总用地(届时通过填海,城市用地将扩大至742平方公里)的18.7%。
住宅发展布局上,一是充分利用和改造现有居住用地,二是旧城外围开辟新区,建新城。
建设新城乃是住宅发展的主要方面。新加坡旧城占全岛用地的1.3%,它是全新加坡财政、贸易、旅游中心,各类建筑密集,同时还居住着全岛6.7%的人口。相对而言,旧城拥挤,密度过高,在旧城外开辟新住宅区将能对中心城起疏解作用。预计到本世纪末,约有80%的人居住在新城,将规划15个新城。
开辟新区发展住宅的规划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不单纯地建居住区,而是发展建设综合区,力求综合功能平衡。据推算,在开发新区时,居住用地平均只占38%,其它作为绿地、交通用地、生产用地或生产备用地等。虽然不同新区其居住用地所占比例是不相同的,但是却在不同程度上考虑了生活、工作的平衡发展,已经建成的宏茂桥新区就是如此(表1),居民反映良好。第二,规划新区时,使每一个住宅区都靠近城市快速干道,并有公共交通专用线,区内交通辅助设施,如公交转换站、停车场都相应配套齐全(图1)。新区开发时,道路建设先行,住宅一旦建成,因交通便捷可收到良好的效益,没有出现建好住房无人住的情况。第三,以建成完整新区为根本目标。新加坡的新住宅区开发是由近及远分期进行的。这样,一个个完整新区交付使用,做到了工期短,投资效益发挥快,同时也大大方便了人民生活。第四,坚持建设高密度住宅区的规划思想。新加坡国土面积小,在本岛570多平方公里用地上,还有59.29平方公里的湖泊、沼泽地等不可建设用地。由于城市建设不断发展,在可建设用地上,正着力加大密度,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利用规划明确规定:所有公交干道两旁必须建高密度的住宅区。新加坡中心城重建规划还详细规定了建筑容积率要在1.7~2.3之间,人口密度一般为300~500人/公顷。
(发展规划处)



三、详细规划设计的特点
1.住宅区的规划结构一般是细胞——邻里单位——住宅区。公共建筑和游乐设施的配置一般分邻里单位、住宅区两级。所谓细胞,即把每3~5栋楼、约400~500个居住单元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个院落(图3、4)。


2.住宅区建筑多采用自由灵活的布局方式。由于新加坡独特的地理位置(北纬1°左右)住宅对朝向要求不高,但布局很注意空间的多样化。住宅区多以工业化方式修建的高层板式住宅为主,辅以部分特殊体型和用传统方式修建的住宅。住宅区和院落由不同体型、高度、色彩的建筑组成,形成形态各异、丰富多变的空间(见封三)。
3.确定住宅单元面积标准时,充分考虑个人经济支付能力。60年代初,多建一房式或二房式住宅,每套使用面积一般为21m 或41m 。1964年经济有所发展,一、二房式住宅使用面积相应提高到32m 或45m 。1974年后建的二房式住宅使用面积又提高为47m ,同时还建了一些面积为60m 、85m 的三房式、四房式住宅。目前建的住宅大多为三、四、五房式或高级公寓住宅(图5)。他们还规定每三个月调查一次所有买房者的要求,不断用最新的信息去指导、调整住宅单元设计。

4.住宅区的组织讲究社会性。新加坡政府鼓励、提倡三代同堂,过大家庭的生活,这样的家庭,给予住房的优先权。对于婚后愿意分居的小家庭,为了便于他们与其父母联络,相互照顾,在分配住房的地点上特别照顾,让他们与父母住得近一些,有的甚至分在与父母同一栋楼里。为此,在规划设计时,精心研究确定住宅的套型比,在一栋楼里也注意不同套型住宅单元的有机组合。这些作法无形中对整个社会的安定是一种促进。
为使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语种的人能和谐相处,加强交往,住宅区的规划设计不搞按等级分区,而是有意识地将不同标准的住宅单元组合在一栋楼里,将不同类型的住宅组织在一个住宅区内,人们可以自由选择地段、院落、居住单元,分房一律按价值规律,并且“先来先得”。这有利于各民族、阶层间的团结,有利于社会、国家的政治稳定。
他们还设想今后的旧城改造能够将整条街道、整个街坊集体迁到同一地点,这样能延续固有的邻里关系,保持社会安定。
5.公共建筑配套全。新加坡所有的住宅区除配套建有人们日常生活必需的商业、文教、行政管理等项目外,根据信仰宗教的人较多的特点,在每一个新城还专门规划建设一个教堂。对于一些公建小项目,如公共厕所,在详细规划时考虑得很细,布局设计恰如其分,使用方便。
商业建筑采用商业单元设计手法,而不是项目定位设计。商业用房建成后租赁给各商家使用,其经营项目自由选定,经过市场调节,自然取得平衡发展,经营项目越来越全。各商家之间是相互竞争的,竞争的结果促进了市场繁荣,方便了居民生活。
6.充分考虑人的活动,努力创造适应于人的居住环境。他们经常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居民的生活方式。调查对象分为小学生、青年、家庭主妇、双职工、老龄人、寡妇、离婚者等多种类型,调查内容有家庭经济、工作、交通方式、生活、对儿童的照顾、自身娱乐、社交等,并详细询问居民对住宅区环境、社会质量的看法。对环境的了解分为住宅区位置、娱乐设施、噪音等级、清洁、维修、安全、停车场等问题。对社会质量的了解包括邻里之间的关系、互助及类似问题。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全面掌握了居民的生活活动、意愿、心理等情况,因而在详细规划中更能体现出对人的关怀、尊重。试举几例:
第一 近年来新建的住宅区,住宅底层除了部分作为公共建筑使用外,其余全部腾空,供居民活动用。这些住宅底层常常成为老年人饮茶、聊天,家庭婚丧聚会、节假日喜庆活动的场所,倍受人们欢迎。
第二 在住宅区的交通组织上,对人行道作了细致的考虑,对于一些人行小道的设计也连成网络,以方便使用。比如一些住宅区均按照邻里单位配建小型运动场,孩子们运动游戏常常互相追逐,从一个运动场跑到另一个运动场,因此,规划设计中考虑了这些运动场之间的步行道联系,并与其它小道连成一个步行网络系统,顺应了人的活动要求。
第三 在进行住宅单元设计时,为进一步改善室内环境,取得良好的自然通风、采光及视觉效果,多次试验降低两卧室之间的隔板和沿走廊的窗台的高度,取消起居室与厨房之间的隔板,使室内空间利用更灵活。住宅单元内部装修一般是留给居民自己去做,这样给他们有充分的机会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有些居民甚至会带着令人惊奇的嗜好和兴趣去装饰自己的新住宅。
(作者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赴新加坡考察团成员)

【篇五】语言政策与规划

第二章 投资政策-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

一、单项选择题

1.国民收入波动主要来自( )的变动。

A.消费 B.投资 C.政府开支(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 D.净出口

2.钢铁、邮电、化肥项目资本金占总投资的比例为( )以上。

A.20% B.25% C.30% D.35%

3.对个别情况特殊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适当降低资本金比例,要经( )批准。

A.国家发展与改革委 B.国务院 C.主管部门 D.所在省市政府

4.项目法人责任制是针对( )经营性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制定的一项法规。

A.国有单位 B.集体单位 C.私营企D.外资企业

5.项目法人应在项目( )正式成立。

A.建议书批准后 B.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

C.初步设计批准后 D.工程施工前

6.总承包方或者勘察、设计、施工承包单位经发包方同意,可以将自己承包( )交由第三方完成。

A.全部工程 B.部分工程 C.主体工程 D.部分主体工程

7.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下列属于投资的是( )。

A.购买证券 B.购买土地 C.购买其他财产 D.购建厂房

8.决定投资的各种因素中( )是最重要的因素。

A.投资期限 B.原始投资 C.利率 D.投资回收期

9.某项目投资总规模为30亿元,计划年度投资总规模为6亿元,则建设周期为( )年。

A.4 B.5 C.6 D.7

10.某国基年适度的在建总规模为5.8万亿元,在建总规模的合理增产率为28%,则按增长率法计算的在建投资总规模为( )万亿元。

A.7.24 B.7.42 C.7.83 D.7.59

11.按投资项目资本金出资方式及相关规定: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比例不得超过投资项目资本金总额的( )。

A.25% B.15% C.30% D.20%

12.评标委员会人数应当符合有关规定,招标人或者招标代理机构以外的技术、经济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 )。

A 2/3 B.1/3 C.1/2 D.3/4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投资宏观调控的对象,主要是( )。

A.投资主体 B.投资规模 C.投资资金 D.投资项目

2.我国基础设施投资今后应( )。

A.在较长的一个时期内 B.在较短的一个时期内

C.保持较强的力度 D.保持一般的力度

3.试行资本金制度投资项目有( )。

A.国有经营性项目 B.国有公益性项目

C.个体和私营企业的经营性项目 D.个体和私营企业的公益性项目

4.为扶持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国家主要通过增加( )等措施增强其投融资能力。

A.国家投资 B.商业贷款 C.政策性贷款 D.债券发行

5.政策性银行应( )。

A.贯彻国家产业政策 B.按资产负债比例进行管理

C.确保资金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 D.自主选择贷款项目

6.凡属国家法律和产业政策允许范围内,又不需要国家财政投资的建设项目,除极少数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影响特别重大的项目外,均( )。

A.逐步取消行政审批制 B.取消行政审批制

C.改为投资项目登记备案制 D.取消投资项目登记备案制

7.投资是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的支出,投资包括( )。

A.固定资产投资 B.存货投资

C.流动资产投资 D.在建工程投资

8.勘察、设计合同的内容包括提交有关基础资料和文件的( )。

A.期限 B.工程范围 C.质量要求 D.费用

9.我国投资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包括( )。

A.调整投资总量,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

B.调控投资产业结构和部门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

C.调整投资地区布局,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D.调控重大建设项目的安排,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10.测定在建投资总规模的方法包括( )。

A.投资率法 B.内部收益率法 C.倍数法 D.增长率法

11.以下可以用投资项目资本金出资的是( )。

A.车床 B.烟草专卖权 C.厂区的土地 D.库房

12.投资效益是指投资活动所得的成果与所占用或耗用的投资之间的对比关系包括( )。

A.财务效益 B.国民经济效益 C.社会效益 D.生态效益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B 4.A 5.B 6.B 7.D 8.C 9.B 10.B 11.D 12.A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AC 3.AC 4.AC 5.AB 6.AC 7.AB 8.ACD 9.ABCD 10.CD 11.ACD 12.ABC

推荐访问:语言 规划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