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说课7篇

时间:2023-08-03 10:27:01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课程思政说课

  

  思想政治优秀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思想政治优秀说课稿1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思想政治必修Ⅰ)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三课第二框节中内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人教版教材高一政治必修1第一单元第第三课第二个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消费及其类型,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因此,本节内容在经济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本框题前面承接本教材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这部分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这重点内容,所以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经济常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题包含的一些经济理论,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识记四种消费心理的涵义,理解四大消费原则的内涵以及“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意义”。

  (二)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要求学生对照自己的消费观念,引导学生克服自己身上的不理性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促使学生从情感上憎恶奢侈浪费,崇尚理性消费,崇尚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培养合作精神。树立环保和绿色消费的理念以及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等观念。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

  能力,根据教材与学生实际,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并能正确评价从众、求异、攀比和求实消费心理。

  重点的依据:这是学生日常消费行为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多数学生消费心理存在误区,需要重点讲解。

  2.教学难点: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懂得应该坚持怎样的消费观念。难点的依据:旨在结合前面内容,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过渡):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讲清疑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既定的教学目标,下面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我校高一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在深入教材的基础上,我对教学的重难点进行了分析,教学重点是消费心理的面面观教学难点:消费心理对消费行为的影响以及正确认识艰苦奋斗的现实意义。

  因为难,不在于知识有多深奥,而在于现代社会物质条件优越,再加上家长对独生子女“全情付出”“有求必应”,浪费之风在学生

  中大有市场,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成为中学生陌生的名词。在这种现实条件下,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教育,容易流于形式,成为空洞说教,落不到实处。因此是教学中的难点。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为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发展,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框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经济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3分钟)复习导入—提问上节课知识(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消费的类型和消费结构)

  2.讲授新课:(30分钟)结合教材内容重难点和学生实际,设计生活中的两段生活场景,通过设问的变化分别讲解形形色色的消费心理,知道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践行科学的消费原则。利用多媒体,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得知识兴趣化。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板书:(一)消费心理面面观(二)做理智的消费者

  1、从众心理: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求异心理: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攀比心理: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求实心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5、布置作业。

  思想政治优秀说课稿2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公民的政治生活和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两个单元,本单元在内容上是前两个单元的延伸和深化,也是政治生活的核心内容。本框题的学习是为后一框题作铺垫,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往年高考的.必考内容。

  2、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了解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了解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力和义务。

  2、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政治生活的能力;增强收集材料的能力,能够从报刊、书籍等渠道查阅、收集人民代表大会有关资料用于学习。

  依据:美国心理学家加涅"为学习设计教学"的主张(学习放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美国布鲁纳"发现法"(重视学生的学习信心和主动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依据:学习的迁移性原则;皮亚杰发展心理学理论,主张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

  3、说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及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依据:本节内容不仅是高考的重点,也是考试易错点。

  4、说教学模式:"设疑—探究—归纳—提高".依据:皮亚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在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建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识结构得到发展;美国布鲁纳动机性原则,教师要充分注重学生的内在动机,这是教学成败异常重要的因素。

  二、说教法

  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我校高一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同时,由于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会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四、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安排如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二)围绕中心,突出重点

  (三)层层深入,突破难点

  (四)归纳小结,交流感悟

  (五)课后拓展,注重实践

  1、导入新课:(2分钟)

  课件展示出:2011年3月的两会相关图片。导语设计的依据:以图片和视频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政治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讲授新课:(讲授15分钟,学生合作探究15分钟)

  (1)人民怎样当家作主(如人民—代表—各级人大—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机关或决定国家重大事务)从这个示意图可看出,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什么?(提问下)

  通过学生对学过知识的复习,让学生同桌讨论,总结人民当家作

  主的过程。

  以这样的方式既可以考察学生对学过知识的掌握,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新课。通过同桌之间讨论,提高学生参与课堂能力及总结能力。

  (2)肩负着人民重托(结合他的产生,他的地位,有那些权利,对人大代表是一种责任的理解,什么样的人可当选人大代表?)也可模议:假如我是人大代表?

  以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帮助人民解决问题的材料,指导学生总结人大代表和人民的关系及权力和职责。

  以给出材料的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并能联系实际,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可结合今年人大会议议程分析出全国人大的职权?全国人大与其常委会的关系?)通过学生自我阅读教材后,小组合作,共同探究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职权及常设机关,重点讨论其职权。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并,展示所收集的与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相关的图片,和学生一起享受讨论成果。

  ①通过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同时以问题教法开始,由易到难设计题目,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

  ②经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沟通的良好品质;学生的广泛参与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综合能力、表达能力。

  ③以图片展示的形式对学生感观上的刺激,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刻。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五、效果评估

  这节课教学效果好,我通过创设情境作为引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并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人民代表大会及其职权,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知

  识的基础上使情感得以升华,提高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学生树立更强的社会主任翁的意识。

  思想政治优秀说课稿3一、教材分析

  (一)本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为高二哲学第四课的第一框,承担着与第二、第三课衔接的任务,是第二课和第三课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延伸,也是整个辩证法知识的最后总结,因此,从理论上讲,该部分内容十分重要。

  另外,由于本节课的内容中包含了丰富的方法论意义,对于学生正确地对待人生和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从现实角度讲,它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内容结构:

  本框是按照什么是内外-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内外因是任何起到这样的作用的逻辑组织教材的。

  (三)教学目标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中,把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定性为相互关联的三个层次,即知识、能力和觉悟。根据这一精神和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针对学生学习哲学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为了落实双基我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目标有)识记两个基本概念:内因、外因。

  理解一条基本原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掌握一种基本的工作方法:用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分析问题。

  2、能力目标:(新课标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注重探究学习,结合本课实际,我着重培养学生的)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即"懂"和"信"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会"和"用"。

  3、觉悟目标: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身实际,学生成长中的内外因问题,主观努力与外部环境问题,顺境逆境问题等。切实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觉悟。

  (四)教学重点

  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之所以把它确立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因为搞好这一问题的教学,不仅可以为下一框,更重要的是为下册的教学奠定基础;它既是这一节课中所学内容的落脚点,也是培养学生觉悟的出发点,放在整个的哲学中,它也是支撑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本原理之一;从学以致用,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来看,这一原理是对学生影响极大的基本观点。所以必须作为重点来处理。

  (五)教学难点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之所以把它确定为教学难点,是因为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学生在理解这一问题时可能会存在许多的疑点,特别是人生前途命运的具体问题,疑点就更多。如果不突破这一难点,下一框关于正确对待主观努力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正确对待机遇等问题的教学,就比较难取得实际教育效果。

  二、学生分析

  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二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从总体上看,正处于急剧发展、变化和成熟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但不成熟且在变化,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获得较好的统一。

  不进行积极的主动的思维活动,就不能有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和能力,也就难以从理性的高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教法

  根据新课标强调师生共同参与课堂的建设,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因此我从学生身边是事例入手通过设计提问,创造氛围,启迪思维,层层设问,启发学生思考和归纳,运用各种具体形象的材料将抽象的哲学原理通过多媒体课件生动直观的形式展示

  给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四、学法

  学习方法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俗话说: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作为一堂成功的教学课,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并熟练掌握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在学法指导中我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理论联系实际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能从生活中感悟哲理,又会用哲理指导生活。

  思维训练法——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过度到理性认识,由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我首先荣幸邀请到衢州三中的一位老教师来到班级给学生简单介绍三中发展史。以此来导入。我认为这样用学生身边的真人真事来导入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体现了哲学从生活中来这一新课程理念。

  2、讲述新课

  (1)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老教师介绍完后,我紧接着问:我们衢州三中是在不断发展的,那么三中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呢?这里我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得出许多原因,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

  学生发言后我作适当的记录,并作相应的补充(教学、内部管理、区政府等)。然后我让学生区分哪些属于内部原因哪些属于外部原因。以此自然得出内因外因的概念和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2)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在此基础上我跟踪提问:内外因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那它们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相同吗?这样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继续以三中的发展为例,并设置几个问题:学校是什么样性质的单位,它是朝什么方向发展的?为什么学校会有这样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这样层层设问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回答,我给学生举了个企业的例子,并分析企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通过这样的示范,让学生举一反三同样来说明学校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从而让学生得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又顺利突破了本框题的重点之一。

  (3)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学生讨论过的基础上,我提出凝问,三中的要进一步发展除了教与学等内因,其他的一些外因又起什么作用呢?为了引导学生思考,我提示,三中的发展能离开区委区政府、区文教局等的支持吗?从而让学生得出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因为这是本课的又一重点内容,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明确这个"条件"的含义,作为学生帮助者的教师,我为学生准备了一则材料"桔生于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并附以地图说明,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懂。

  我让学生通过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淮南淮北不同的气候条件,以及这些气候条件对橘子生长的作用,淮南气候条件适宜,长出的橘子又大又甜;淮北气候不适宜,长出的橘子又小又酸。从而得出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起着加速或者延缓的作用。我认为这样通过和地理知识的结合让学生来分析外因的作用,既体现了学生主体性地位,又体现了文科综合的特点,并以此突破本节课的又一重点。

  (4)外因是通过内因的来起作用的明确了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后,此时学生也还是停留在知其然,但仍不知其所以然,既不知道外因是如何起作用的,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在。

  为此我为学生选择了一副漫画:一个人想跳崖,但是又不敢跳,后来狮子的出现,这个人就跳过去。我让学生分析为什么刚开始在犹豫,后来又为什么跳过去了。

  说明外因是如何其作用的。学生分析后我总结:想条和不敢跳是内因的两个方面,开始时想跳这方面小于不敢跳,因此这个人处在犹豫阶段,既没跳;当他后面出现了一头狮子,既外因,狮子的出现加强了想跳这一方面,从而使想跳大于不想跳,于是这个人一跃而起。从而得出:外因是通过加强或削弱内部矛盾一方面的力量,使得内部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从而推动事物变化发展的。

  这样通过漫画材料的分析既形象又直观且有趣味性,使学生学的快,达到轻松学习愉快学习的目的。而本节课难点也突破了。

  至此课的内容上完,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也为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我准备了一个思考题:让学生从内外因角度来谈谈神州六号成功发射的原因。学生讨论发言后,我进行总结。

  3、课堂小结

  我用课件展示内容框架,总说分说一目了然。这样可以从整体上掌握本框内容

  五、作业

  为了培养学生运用哲学原理来指导生活,我为学生设计的课后作业是:通过分析上次阶段性考试成败的原因,谈谈如何为下次阶段性考试作准备。这样也体现了生活中的哲学这一理念。

  六、板书设计

  整堂课的板书,主要内容由课件展示,板书主要用于记录学生讨论的结果。

  思想政治优秀说课稿4一、说教材

  1.本框题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框题位于《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题。本单元引领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好本框题,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

  2.教学要求

  基本要求:

  1.知道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手段和市场经济的含义

  2.把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优点和作用。

  3.理解市场规则对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性。

  4.了解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及后果

  发展要求:结实实例分析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

  3.重点、难点

  重点: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优点及不足

  依据:这是认识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学好这个知识点有助于了解市场经济是如何运作的,更好地理解我国为什么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难点:如何配置资源、社会信用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依据:如何配置要与以前的知识相联系,关于社会信用制度方面的内容学生接触较少,理解起来有些难度

  二、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本课以小王要买大家电为导入,资金的有限和需求的无限构成矛盾,引出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永无止尽的。但是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而把有限的资源来满足无限的需求,就需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学生对于这样一个问题应该比较好理解,所以时间不用过多。

  2.讲授新课

  用以前计划经济时代用粮票、肉票买商品为例,说明当时资源有限,用计划的手段来调节资源。而如今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得出资源配置的两种最基本手段。

  3.归纳小结

  通过上述探究和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市场经济是一个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大舞台,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完善和适应这个“大舞台”?在本课中主要靠法律和道德,但是这还不够,要使市场调节这只“无形

  手”发挥得更好,还要和”有形手”相结合,即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相结合,才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得更好。

  指出宏观调控下节课再学习,体现课程的连续性。最后再次谈到小王,网购还要看商家的信用如何,相信他能够在网上买到自己中意的液晶电视,使小王这个事例能贯穿本课的始终,体现知识生活化。最后展现知识框架。

  4.课堂拓展提升

  准备“毒胶囊事件”材料,看情况可用可不用。

  思想政治优秀说课稿5一、说教材分析

  《财政收入与支出》是第三单元财政的内容。社会生活中,无论是百姓生活保障,还是国家的政治活动,经济文化建设,都需要依靠国家提供的财力,因此,国家必须直接掌握一定的收入,财政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国家的收入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国家收入的分配使用有什么作用?

  这是本课要向大家介绍的有关国家收入分配方面的知识。教材着重分析了三个问题:第一是财政收入与支出,属识记层次;第二实际财政的支出带来的作用,属理解层次;第三是财政收支关系,属分析,理解层次。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财政、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含义,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种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辩证的、全面的认识问题的能力,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正确分析、观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

  3、思想觉悟目标: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学生国家观念,教育学生关心支持财政工作,以国家利益、经济建设为重。

  三、说教学重点

  理解财政支出和财政的作用。把这两个内容作为重点的依据是:学生在正确认识财政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基础上,增强学生国家观念,培养学生关心支持财政工作,以国家利益、经济建设为重。

  四、说教学难点

  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及财政收支平衡问题。把这个内容确定为难点的依据是涉及的观点多,易混淆;涉及辩证联系多,难把握。对于学生的认识水平来说,要很好理解和掌握这个内容无疑很难。

  五、说教学方法

  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教师启发、引导、讨论、练习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学生自学主要运用于内容较浅,学生容易读懂,《教学大刚》只要求识记的知识,力求用较短的时间快速达到学习要求,为重、难点教学留有余地。教师的“讲”对于把握概念、理清思路、弄清前后知识的逻辑关系,是很有必要的。更重要的是,如何把抽象的理论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学生,使其能比较轻松愉快地接受,有赖教师的“讲”。学生的“议”适用于对知识要求难以理解的问题。为达到检查教学效果的目标,及时巩固知识,有待学生的“练”。采用读、讲、议、练相结合的方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六、说学法指导

  教给学生如下思路:

  1、自学思考问题的思路;

  2、辨证思考问题的思路;

  3、分析实例问题的思路;

  4、运用教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

  七、说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课件,图表等教学手段,以增强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八、说教学内容及程序

  本框教学过程安排如下:出示图表,导入新课;出示目标,学生自学;教师提问,反馈信息;重点讲授,寻求突破;课堂讨论,教学深化;学生总结,教师归纳;目标检测,矫正补救;巩固新课,布置

  作业。

  具体来说,如何实施教学呢?

  一、导入新课:

  出示长沙地铁工程修建图片,地铁工程预计总投入是221亿元。地铁工程建设耗资巨大,只能由国家出资兴办,国家必须有一定的财政收入,才能保证其各项职能的顺利实施。由此引入新课。什么是财政?

  政府的资金通过什么形式和渠道来进行筹集的?除此之外,政府还有哪些方面的支出呢?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学习了这个框题,就可以解答这些问题。这样就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启发学生思考,同时抓住了学生求知心理,使他们把精力集中到后面的课上来。

  二、讲授新课

  1、出示教学目标(略)

  2、学生自学课文P135-1423、出示自学思考题(略)

  4、教学步骤:

  ①进入第一个教学内容:什么是财政?这部分内容知识深度较浅,可读性较强,理解起来比较简单。因此,在教学中我安排学生自学、阅读、归纳回答。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含义,适当点拨,这样,很快达到目标,过渡到第二个教学内容。

  ②进入第二个教学内容:财政的收入。在讲授时,多媒体出示图表和材料、实例。采用讲解法,举例式、启发式、归纳式教学法进行归纳小结,从而使学生理解财政收入的四大渠道,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这样就过渡到第三个教学内容。

  ③进入第三个教学内容: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这是教学难点。讲解时采用图表法,讨论式、归纳式教学,从而使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得到知识,学生接受容易,并学会了辨证的思维方法。由此过渡到第四个教学内容。

  ④进入第四个教学内容:财政的支出及支出所带来的作用。在讲授时,多媒体出示材料、实例。采用举例式、归纳式教学法进行归纳小结,从而使学生理解财政的支出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五大类型。并就这五个支出分别归纳出其作用,教师在此时要总结与分析与上一课时财政作用的异同。这样就过渡到第五个教学内容。

  ⑤进入第五个教学内容: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采用讲解法,举例式、归纳式教学法进行归纳小结,从而使学生理解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的含义。尤其是财政赤字时国家的政策要结合时政分析。

  5、总结新课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知道了财政收支的具体途径和用途,以及要保持财政收支赤字等常识,认识了财政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通过总结,使学生再次重温本节课所学的重点、难点知识,理清知识结构。同时,达到了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目标的要求。

  6、目标检测,矫正补救。

  幻灯投示检测内容,边讲边练,这种教法不仅达到检查教学效果的目的,而且便于学生在检测中查漏补缺,及时巩固知识。(目标检测题附后)

  7、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结合当前金融危机,试分析国家的4万亿该如何分配和使用才能实现资源的最合理利用?简要说明理由。

篇二:课程思政说课篇三:课程思政说课篇四:课程思政说课篇五:课程思政说课篇六:课程思政说课

  

  思想政治说课稿

  思想政治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思想政治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思想政治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进行的说课题目是《我知我家》。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首先是对于教材的分析:《我知我家》是人教版社八年级上册思想政治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第一个框题,本单元的主题是学会善于与父母沟通交往,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家庭是他们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与家长的交往,更是他们学习与其他人交往的基础,可以说,本框题的学习为下面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全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其次就是对于学情的分析,初二的孩子普遍存在责任感不强的情况,他们中的很多人会认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对于在家庭中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因此我个人认为通过对《我知我家》这一框题的学习,不仅会让学生加深对于家庭的情感上的了解,还有更深一层次,那就是让学生明白自己对于家庭对于父母的责任,懂得理解自己的父母以及爱自己的家。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家庭关系、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和现代家庭结构的三个类型;了解家庭的相关功能;了解自己在家庭中位置;

  2、能力目标:增强辨证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的能力;感受家庭亲情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发扬自己良好的家风和传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加深对于家庭的热爱、对于

  父母的热爱。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对于“家”的理解;对于家庭关系的确立的认识;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逐步的认识“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是不可选择的”并明确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

  二、说教法

  1:情景导入法:通过一个故事或者一首歌曲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设计的活动的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的标准以及我所设计的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选择了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这三种学法。希望能让学生真正做到从被动的学习转变主动探索,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由学生自己来把握整个学习过程的节奏。在把握知识的基础之上,培养应试能力、以及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我要着重突出讲解的就是我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5—6分钟)我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部分。首先第一部分是大约5—6分钟的新课导入。首先我会为学生播放歌曲《大中国》,同时,在屏幕上显示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各种照片,先通过歌曲与图片为学生学习本课奠定情感基础。而通过歌曲和图片的展示,我意图让学生知道中国是我们共同的家,在家里各族人民是兄弟姐妹、是亲人,彼此之间有亲情。但是我们每个人除了这个大家之外还有自己的小家,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兄弟姐妹彼此之间就像一颗大树上的枝与干相互牵连。接着我会设计小一个活动,让每个学生绘制自己的亲情树,让学生从自己的家人开始了解自己的家庭和家的含义。

  (2)讲授新课活动一:我说我家(30—35分钟)我会先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然后我会让学生从自己的家庭成员、家庭特色等各个方面去介绍自己的家,从而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结构的不同类型: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本环节的设计意图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家庭结构,然后我会总结一下,告诉学生,不管是什么样的家庭结构,都不能淡化家人之间的关系,父母永远是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永远是手足情深。虽然我们的家庭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建立的情形不同,家庭结构有别,但一样的是:我们都有家人,都有亲情。

  活动二:

  我爱我家我会给学生播放配乐诗《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汶川地震相关作品),告诉他们突如其来的地震,让许多孩子失去父母,也让许多父母痛失孩子,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诗歌及音乐作品,就是网友为纪念在四川汶川地震中逝去的小生命所作的。然后我会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父母们怎样的"心情?第二个问题:在孩子与妈妈的对话中,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和约定,是什么?(来生还要一起走)这个心愿真的能实现吗?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想让学生领悟到,也许他们曾经和父母有过争吵,有过意见分歧。也许他们曾抱怨过父母的诸多不是,但所有的这些不快、不解、不满在最纯真的亲情面前,都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生命是父母给的,这种关系不可改变,无法选择。与痛失亲人的同胞相比,我们是多么幸福和幸运,亲人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每天都能和家人享受天伦之乐。何须等到来世?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家庭,也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换句话说,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优良传统,我们的父母肯定有不少值得称道地方。让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再次认识自己的家庭。

  活动三:我家“趣事”大爆料这个环节我会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认为自己父亲或母亲最值得他自豪的事。(让学生自由发言,把自己家中的趣事同大家一起分享),通过这个很人性化的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明白,既然我们不能选择父母和家庭,我们就应该学会接受、学会珍爱。当我们学会用“心”来看我们的家、我们的父母时,就会

  发现其实他们真的很优秀。

  (3)知识小结,巩固升华(2—3分钟)我主要通过两个部分来帮助学生进行课堂小结,一个是通过看板书回忆所学内容,同时还准备了两道小练习来帮助学生进行操练,最后总结一下,儿不嫌母丑,爱家要知家,爱父母要知父母,我们要发扬良好家风,为家庭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做贡献。

  (4)课后作业课外实践:写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五、说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我为什么要这样上课】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

  二、教学策略的选用

  (一)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生活现象,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二)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

  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

  在引导学生思考、体验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学生们,本节课我根据初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思想政治说课稿2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新课程《历史》必修Ⅰ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的第三课,介绍了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一条主线: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两对矛盾: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

  三个内容: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

  2、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说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3、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并掌握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2)掌握从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尤其是相权的演变。

  3)了解从汉至元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即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

  4)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并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过自己的贡献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及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二、说学情

  特点: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

  不足: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对策:加强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培养。

  设计理念: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

  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

  四、说教法

  讲述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等,创设情境,设疑引思。

  五、说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学生自己先预习一遍教科书,再从网络、课外读物中搜集一些关

  于古代中国君主与宰相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科举考试等内容的资料,基本了解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并进一步布置学生思考: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一些特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2、新课导入

  秦统一以后开创了一系列新的政治制度,那么秦亡以后这些政治制度随之消亡了没有呢,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又是如何演变的呢?

  直接了当导入新课,使学生迅速进入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内容。

  3、问题探究,突破重点、难点

  主要讲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部分学生自学。

  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包括四个问题:西汉的郡国并行制和汉武帝的推恩令;唐朝的节度使和藩镇;北宋分割限制地方权力。

  (1)注重补充材料,让学自主学习,自主分析,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动口与动脑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习惯。

  材料一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子爵,…然诸侯原本以大,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材料二

  “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司马迁《史记》

  材料三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改其枝群…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错。

  —司马迁《史记》

  材料四

  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目的: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养成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习惯。

  (2)唐朝藩镇割据与之后的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由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教材、预习时搜集的一些资料掌握,将此内容仅作为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分割地方权力的一个背景。要求学生通过对这段背景的理解来分

  析讨论北宋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分权矛盾?

  以此背景引出北宋如何解决地方权力过大的难题,培养学生利用历史背景分析解决重大历史问题的能力

  (3)多媒体展示《元朝疆域图》:

  设置问题: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面对如此辽阔的疆域,假如你是当时的统治者,该如何有效的对地方进行统治呢?

  目的: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问题延伸:

  讨论:学习从汉到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之后,分析其演变的趋势是什么,反映了什么样的特点?

  目的:学生互相讨论,然后回答老师提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相互合作的精神。

  4、课堂小结

  本课学习了从汉到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以及科举制度的演变,其中交叠着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冲突,演变的趋势和矛盾发展的结果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5、知能训练,运用迁移

  选择题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篇七:课程思政说课

  

  《“探界者”钟扬》课程思政案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探界者”钟扬》,以下从“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思政元素”、“预期成效”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教学目标

  本课是一篇关于2018年“时代楷模”钟扬教授的人物通讯,具有文体阅读教学价值,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教育价值。

  学生在初中已学过事件通讯,已形成碎片化时间学习习惯。

  基于课标、教材和学情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学习人物事迹,感悟精神品质

  技能目标: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文章脉络,跨媒介阅读感受人物精神

  素养目标:文化传承与参与素养

  思政目标: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认识

  教学重点:结合新闻背景感悟钟扬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

  教学难点:群文阅读归纳“时代楷模”群体的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二、设计思路

  (一)教学理念

  1.引入课程思政,从自然人、历史人到社会人的“三段”育人。

  2.基于三个阶段,实现学生认知从“知”、“信”到“行”的“三阶”提升。

  3.以大单元视角设计语文学习任务,串联单元中语文口语技能课开展学习活动。

  (二)教学模式(实施过程)

  语文学科的课程思政教学以实现学科、思政教学目标为导向,设计教学实施目标、教学任务,选择教学素材。教学目标的实现从低阶向高阶提升,教学目标从理解层次到信仰层次,再到践行层次;通过任务驱动方式实现教学目标。

  课前至课后共六个环节,分为理解、思辨、行为三种任务类型,认识人物性格、精神,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多种精神。任务有机对应了模型中的理解、信仰和践行目标,逐层深入开展教学。

  (三)教学策略

  1.任务驱动教学法

  2.跨媒介阅读学习策略

  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展阅读面,深入了解新闻背景,感受人物精神,解决教学重点

  3.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以群文阅读活动,类比阅读文本,挖掘和归纳“时代楷模”群体的时代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三、思政元素

  本教学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及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一)以《种子周扬》电子书、《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词、微电影《播种未来》等再现人物形象,感知爱国、敬业精神表现

  (二)以课内外新闻背景强化人物精神品格感知

  (三)以作者创作感悟明确创作的思政导向

  (四)以相近人物事迹群文共读,认识“时代楷模”群体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四、预期成效

  设置学习考核点评估教学成效,使学生掌握思维导图工具、跨媒介阅读技能,认知钟扬

  体现的社会主业核心价值观、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素材,提高政治觉悟,用语言和专业技能宣扬时代精神。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感谢聆听。

推荐访问:课程思政说课 说课 课程 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