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入研究6篇

时间:2023-08-10 18:00: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入研究

  

  课程思政融入高职体育课堂教学措施

  邮编:030024摘要:教育事业是我国整体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之根本,是各行业不断进步之能动力,关系到我国民生。因此,随着社会发展和新时代教育对体育工作的更高要求,教师要从课程思政和对体育本身的文化价值内涵的挖掘,对高职体育教育进行重新定位,还原体育教育价值,系统性进行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完善体育课内外思政融合育人路径,建立具有特色鲜明的新时代高职体育育人体系。基于此,本文阐述了课程思政融入高职体育课堂的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体育;课堂教学策略

  引言

  近些年,由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各种思想也对教育教学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更容易通过便捷的互联网获悉多元思想,对其价值观的塑造与形成产生了直接影响。由于当下大思政教育理念得以提出,课程思政理念也逐步融入到了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中来,为实现三全育人的教育目的提供了科学的思路。

  一、课程思政融入高职体育课堂教学的意义

  (一)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具有必要性

  高职院校中开展思政教育的目的在于能够培育出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生,这样能够帮助高职学生培育积极的行为习惯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但是在高职院校中,除了思政课程外学生并没有其他的学习渠道,大思政时代背景下,高职体育课程教学融入思政理念也成为了高职院校教学发展的必然。

  (二)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具有可行性

  高职体育课程教学中不仅仅是体育类的动作理论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体育精神中的宝贵资源,如团队合作意识、拼搏到底的精神品质等,这些对于高职学生的未来发展都是具有直接影响的。课程思政所实施的目的是转变教学思想,迎合时代发展的需求,能够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促进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不可或缺的发展动力。

  二、课程思政融入高职体育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自我认知不足

  当下的高职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且都是标准的00后群体,他们的成长环境决定了在自我认知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例如,很多高职生缺乏集体主义意识和奉献精神,为人处世常以自我为中心;另外,在课程学习上,受到教育环境的影响,学生们普遍重视专业课程,而忽视体育课程,由此也出现了旷课、逃课等问题,长此以往学生的身体素质就比较弱,也令高职体育课处于边缘化的尴尬状态中。

  (二)教师教学意识不足

  高职院校中的教师群体大部分接受的是传统教育模式,并未真正接受过课程思政教育,由此导致教师群体的课程思政理论欠缺,甚至个别教师毫无相关教学经验,有的则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够重视,或是对于思政教育的重点理解与方法选择上存在偏颇。这些教学意识上的不足对于高职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开展产生了极大的阻碍作用。

  三、课程思政融入高职体育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开展体育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

  课程思政教育,从字面含义上来解释即通过课程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这与现当代教育改革工作当中的德育教育渗透存在一定的共性。所以,体育教师一定要找到这二者之间的联络点,通过这二者之间的联系构建来完善课程思政教学与体育教学的有机融合。

  例如,体育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定向运动的时候,体育教师就可以融合定向运动产生的背景和发展轨迹来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定向”一词最早出现在1886年的瑞典,意为在地图和指北针的帮助下,穿越未知的地带。随着后续不断的发展定向运动逐渐成为一项受人欢迎的运动项目,并且逐渐走入国际竞争的舞台。1992年,我国以中国定向运动委员会的名义加入国际定联,这也意味着定向运动也开始成为我国在运动层面对外竞争的关键一环。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这种理论输出的形式,将体育技能的教学和国家体育的发展进行有机融合,也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增强学生体育竞争意识的重要措施。

  (二)从规则教育出发,增强学生的纪律法规意识

  规则教育是高职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每个运动项目都有特定的规则,为参与者明确了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能违反的,并要求每个参与者都必须遵守。高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处于可塑阶段,需要教师科学引导。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课堂纪律、体育运动规则和运动项目竞赛规则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遵守和敬畏规则、尊重对手。从某种意义上说,体育教学中的规则教育实质上结合了外部法律规则和体育内部规则,规则又是最基本的道德关系和法律关系的反映。因此,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渗透规则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认同规则、遵纪守法以及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三)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通过榜样示范的作用来进行课程思政教育

  高职体育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要认真落实国家教育部门所下发的有关高职院校教学指导意见中的核心内容,要切实落实好课程思政与体育教学的融合机制,从不同方面入手进行综合要求。体育教师应细化落实好课堂教学的内容,在教学中可以多为学生讲授一些优秀的体育人的事迹。

  例如,在带领同学们进行体育锻炼时,教师就可在训练前为他们讲授有关“姚明”的故事,要让学生知道姚明是如何一步步走到NBA的赛场上,又是如何一次一次的获得成功。要让学生知道任何的成功都来之不易,任何的奋斗之路都将会是非常的痛苦,但风雨之后终将会出现彩虹。将课程思政融入到体育教学中

  以通过榜样的作用来净化学生的心灵,并使他们懂得该如何去努力以及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如何奋斗。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是一项持久、系统、复杂的教育过程,涉及方方面面,教师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急于求成。思政教育的渗透应贯穿整个体育教育过程,教师应重新审视教育方案,从教育目标、教学组织方式,到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确保每个环节中都有思政教育的渗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思政教育与体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从而借助体育训练将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的人。

  参考文献

  [1]许智勇.“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职体育授课分析[J].大学,2021(49):148-150.

  [2]郝士凤.课程思政在高职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融合与渗透[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08):120-122.

  [3]黄筱燕.“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04):125-126.

  姓名:殷娜娜

  学校: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

  邮编:030024性别:女

  名族:汉族

  职称:讲师

  学历: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

篇二: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入研究

  

  “课程思政”融入高职体育教学中的路径研究曾秋红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高职体育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发生了重大改变。现代高职教育注重学生全方位的培养。整个高职教育体系倡导将思政教育引入课堂教学当中。近年来,融入思政教育的高职体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探讨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体育的教学的德育价值。本文从“课程思政”融入高职体育教学中的路径研究的角度出发,旨在促进体育德育评价体系的构建、增强高职体育教师的思政素养,并从育人的角度设计和优化公共体育的课程三个方面提出高职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课程思政”;高职体育教学;路径研究关键词:当前社会正处于信息化网络当中,信息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人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不断变更导致人们需要不断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这样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这也就意味着学生接触负面消息的概率增多。为了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需要在高职体育教学当中引入思政教育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和价值观。通过强化的学生的思政教育来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又能推动体育教学和德育教育的融合。一、“课程思政”融入高职体育教学的价值(一)体育课程中包含众多德育资源高职体育大多数属于竞技运动。每项竞技运动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竞赛规则。学生在参与竞技运动时要严格按照不同运动的规则开展活动。为了体育教学的合理性和高效性,学生要严格按照规定履行自己在竞技运动中的责任和医务。高职体育教学计划需要在发挥原有体育教学效果和功能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学生的道德思想和法律素养进行熏陶和培养。将思政教学融入到高职体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文化素养开展思政教学额可以抓38住学生的特点进行重点培养。思政教学在体育发挥的作用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个人品质,并在体育教学当中塑人的道德素养。在团体竞技运动当中,学生除了要以胜利为目标外。同时也要将合作共赢、团结互助的精神放运动规则的制定在结合思政教学之后能够有效培养的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诚信意识。(二)体育教学融入思政教育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高职体育的教学主要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主。而融入了思政教育以后的高职体育教学是以促进学生全面能力的发展为自己的教学目标。在课程建设上需要树立终身的体育观念,为了能够将思政教育更好的融入到高职体育教学当中,推动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需要结合当前的教学情况。体育课程弥补了文化课程的不足,和文化课形成了良好的互补。从教学理念来看,高职体育教学除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外,还提升了学生的道德品质。(三)体育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人们的观念在与时俱进。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伴随着社会进度的加快,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能彰显出学生个才。在信息社会当中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和途径增多,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思政教育影响着学生的思维,竞技育教学当中能够从一定的角度反映出学生的品格和特点,发展

  |学校体育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不光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在体育运动当中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进而让学生形成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而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目标。二、高职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一)促进体育德育评价体系的构建现阶段,高职院校正在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且正按照素质教学要求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而在高职而应当从思政教育的角度看待体育教学。就目前的体育教学现状来看,体育教学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德育评价体继而忽视了体育教学当中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发挥德育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是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积极的调整体育教学课程和思想,确保体育教学能够突显出德育教学的价值。最后要开展德育绩效体制,从制度上严格规定教师要在体育教学当中凸显出德育教学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二)增强高职体育教师自身的思政素养教师是高职体育教学的推动者和实践者,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师的专业素养息息相关。要想在高职体育教学当中彰显出思政教育的价值,需要依靠教师的专业性来实现,当教师自身具备高水平的思政素养,其能够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是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的关键。具体方法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是要引起教师对思政教学的重视,督促教师用多种方法来实现德育教学的价值。最后实施教学评价,通过对教学结果的验收来检验教师得专业性。通过课程验收环节的反馈可以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从而三、结语总的来说,高职体育教学不再以锻炼学生身体为主政教学,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价值。参考文献阮奎.体育教学对德育教育的影响与提高[1]何祥海,路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07)2019.杨巳望.体育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理论研究[2]于连坤,与实践[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04)2019.理念下高职体育教育与思政[3]胡启权“.体育思政”教育融合探析[J].科技资讯,(23)2019.体育教学当中,教学工作者不能孤立的看待体育教学,发挥教师的价值。系,整个教学观念还停留在技能教学和锻炼身体上面,要教学内容,在新的背景下,要在体育教学当中融入思上接(第37页)

  在教学完成后教师就应该对教学效果予以评价并对教学教师要从多个方面来对其体系进行完善。比如,可以对学生的活动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以及知识掌握情况等进行分析,如此一来就能够获得一个更加全面、完善的数据,而这也将为其今后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依据。三、强调教育的实用性地位,充实教学内容高职院校开办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而这其中不同职业的学生往往对身体素质有着不同的需求,所以教师在进行体验式教学活动的开展时就可以将教学活动与学生的未来就业进行一定的结合,以此来使得体育教学的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并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为此,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职业发展以及其将来所要从事的岗位来进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的实施。例如,对于税务、金融等专业的学生其必须要实现沉着、冷静等心态的培养,所以教师就可以选择益智类的体育活动,比如桥牌、棋类那些未来要从事体力方面比如焊工等工作的学生,教师就应该对其躯干肌与脚掌肌力量的训练予以加强,并帮助其进行上肢力量的锻炼。而且还要让学生的注意力得到一定的改善,为此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射箭、射击、台球等运动,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实现身体素质的加强以及目测力、注意力的提高。四、总结综上所述,现如今体验式教学法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而且受到了教师、学生的广泛好评。为了不断深化体验式教学模式的价值,那么教师就必须要将其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进而对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创新,这样才能够不断的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身体素质的加强。计划的优缺点进行总结。而在进行教学评价的制作时,等,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实现思维能力的提高。而对于39

篇三: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入研究

  

  2020年(第41卷)第6期Vol.41,NO.6.202高职公体课“课程思政”融入模式研究*

  张新军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浙江

  金华322100)

  3ResearchontheIntegrationModeofCurriculumThoughtandPoliticsinVocationalCollegePublicPECourseZHANGXinjun(ZhejiangGuangshaCollegeofAppliedConstructionTechnology,Jinhua322100,Zhejiang,China)

  摘要:调查高职公共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现状,并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供相对应的途径,构建高职公共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入模式,将公体课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相结合,达到点面结合的层次,形成共同育人的效果,达到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有机融合,实现体育教学的多维目标和更高的价值。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体课;课程思政;融入模式

  近年来,“课程思政”已成为相关部门和各级院校研究通过科学合理的问卷调查,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发现的高频词和关键词。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所调查的5所高职院校中,公体课都在积极的推行“课程思分,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加强思政教育,培养学生政”的教学模式,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并没有达到理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行与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知识同样重要,想的教学效果。

  加强思政教育不仅仅依靠思想政治课程,而是要充分的发展2.1.1公体课与思政教育融合体系不够完善

  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的配合,公共体育课是高等职业教育学生高职公体课开展思政教育模式,不仅仅局限于公体课课所必须面对的一门重要课程,公共体育课的目的不仅仅是促堂教学,而且还包含体育文化教学、竞赛训练、群体活动、进学生身心发展,增强体质,还要对其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课余锻炼等环节,需形成全方面、多层面的教学模式,此外,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无论是从国家顶层设计背开展公体课思政教学模式,并非一朝一夕或是偶然开展,应景出发,还是从个人自身情况考虑,加强“课程思政”已显该形成常规化教学模式。开展常规化教学模式,必须拥有完得非常要必要。本研究从高职公共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善的公体课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模式。通过对教师与学生的融合的现状展开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从而构建高问卷调查(见表1),有32.56%的教师认为公体课与思政教职公共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入模式,提供相对应的育融合体系属于完善的,有55.81%的教师认为公体课与思途径,达到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有机融合,政教育融合体系构建程度一般,有11.63%的教师认为融合实现体育教学的多维目标和更高的价值。

  体系建构不够完善。有22.87%的学生认为公体课与思政教课程思政理念最早源于上海市针对中小学“学科德育”育融合体系属于完善程度,45.73%的学生认为一般,31.40%的课程改革所提出的,经过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入,“课的学生认为公体课与思政教育体系构建不够完善。通过教师程思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2014年正式出现“课程思政”和学生的问卷数据的处理,发现目前高职公体课与思政教育一词。“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融合体系不够完善,还需近一步完善教学体系。

  有所区分。两者密切联系在于其目标追求与功能任务一致,表1高职公体课与思政教育融合体系的调查

  [1]都是实现立德树人、育人与育才的有机融合。区别在于“课问卷题目

  问卷类型

  完善

  一般

  不够完善

  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不同,“课程思政”并不是一门学您觉得学校公体课教师问卷

  32.56%55.81%11.63%科,而是一种课程理念,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的育人与思政教育融合体学生问卷

  22.87%45.73%31.40%格局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系完善吗?

  育人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2.1.2教师对课程思政认知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

  [2]教育理念。

  课程思政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在拥有出色的专1研究对象与方法

  业教学能力的同时,更应该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理论[3]1.1研究对象

  水平。由此可见,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在培养高职公体课“课程思政”融入模式的研究。

  学生的德育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教师的问卷调1.2研究方法

  查,了解到教师对课程思政模块熟悉程度,44.19%的教师熟1.2.1专家访谈法

  悉并了解课程思政模块,32.56%的教师对课程思政了解程度通过走访的形式对浙江省5所普通高职院校的体育学属于一般,23.25%的教师不了解课程思政模块。此外通过问科和思政学科的专家进行访谈交流,了解国内高职院校体育卷调查显示,只有34.89%的公体课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系统教学中思政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的加入了思政元素(如:尊师重教、团结协作,爱国主义精1.2.2问卷调查法

  神和民族感情,努力拼搏精神,坚持不懈精神等)进行教学,制作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进行信度、效度检验,符合其余比例的公体课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对思政教育元信效度范围。问卷调查方式采用现场方法和现场回收的方式,素的加入还需进一步的改善。可见,高职公体课教师对课程其中教师问卷90份,学生问卷300份。共收回379份问卷,思政的认知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

  回收率为97.18%%,其中教师问卷回收86份,回收率95.56%,2.1.3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对公体课思政教育认知有一定学生问卷回收293份,回收率97.67%。

  的差距

  1.2.3数理统计法

  高职公体课“课程思政”体系的开展若想取得理想的效用EXCEL软件进行对问卷调查的所获数据的统计。

  果,不仅仅依靠体育教师,还需学生的支持,只有师生形成2结果与分析

  同向同行的局面,才能更好的形成协同育人效应。本研究根2.1高职公体课“课程思政”的教育现状

  据学生的专业背景从课程思政改革情况,公体课加入德育教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立项课题——高职公体课“课程思政”融入模式研究(课题号:Y201941186)。

  作者简介:张新军(1979—),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管理。

  1032020年(第41卷)第6期Vol.41,NO.6.202育的重要性,以及公体课加入德育教育对学生就业等情况展开调研。

  由表2可知,了解课程思政情况的最多的是文史学科,了解最少的是理工学科,文史学科与理工学科的了解比例相差34.82%。不了解课程思政和不知道自己是否了解课程思政情况的比例最多的是理工学科,比例最少的是文史学科,可见,由于专业背景不同,对课程思政的了解情况相差较大。

  表2不同专业背景对课程思政改革的了解情况调查(N=293)

  专业背景

  了解

  不了解

  不知道

  理工学科

  33.44%40.96%25.60%文史学科

  68.26%23.21%8.53%艺术学科

  53.24%33.45%13.31%由表3可得,通过对不同专业背景加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调查,不论是理工学科,还是文史学科、艺术学科,大部分学生认为公体课加入德育教育还是重要的,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公体课加入德育教育不重要,甚至不知道是否要加入德育教育。

  表3不同专业背景对公体课加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的调查(N=293)

  专业背景

  认为重要

  认为不重要

  不知道

  理工学科

  78.50%10.24%11.26%文史学科

  92.15%4.44%3.41%艺术学科

  81.57%8.53%9.90%由表4可得,无论是理工学科,还是文史学科、艺术学科,大部分同学认为公体加入德育教育是有助于其就业的,比例最高的是文史学科,比例最低的是理工学科。当然仍有一部分同学认为公体课加入德育教育无助于其就业,理工学科的学生认为无助于就业比例达17.06%,艺术学科的比例为5.12%,理工学科与艺术学科相差11.94%。但是持不知道是否有助于就业情况的,艺术学科的比例却是最高的,达14.68%。

  表4不同专业背景对公体课加入德育教育是否

  有助于就业情况的调查(N=293)

  专业背景

  认为有助

  认为无助

  不知道

  理工学科

  71.67%17.06%11.27%文史学科

  88.74%4.44%6.82%艺术学科

  80.20%5.12%14.68%通过对高职学生的问卷调查,理工学科、文史学科、艺术学科的学生对公体课的思政教育认知有一定的差距,无论是从课程思政改革情况,还是公体课加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公体课加入德育教育对学生就业情况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2.2高职公体课“课程思政”教育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2.2.1不同部门主体任务不同,体系构建存在壁垒

  完善的合作体系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高职公体课进行“课程思政”教育,首先要考虑到合作体系的构建。公体课进行思政教育最直接的部门是体育教学部门和思政教育部门,但是由于体育教学部门与思政部门的主体任务不同,侧重点不同,导致这两个部门合作甚少,体系构建壁垒仍存。通过问卷调查和采访的形式,发现在目前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很少有教师将德育教育的理念系统的融合到体育教学中,思政教育也鲜有的将体育元素融入到思政教学中,这样导致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处于不同的运行轨迹,部门间因主体任务不同,侧重点不同,而未建立完善的合作体系,这使得高职公体课“课程思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2.2.2体育教师缺乏专业培训

  调查表明,只有少部分的教师能够系统地将德育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的环节中,大部分教师在体育教学环节中融入德育元素目前还是有所欠缺,其对“课程思政”的认知水平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大部分体育教师将大部分时间用于本职工作,没有接受“课程思政”相关专题的培训中,甚至有些青年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要求感到手足无措,更无从考虑到体育环节中摄入德育教学元素。

  1042.2.3学生主观观念意识淡薄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对公体课思政教育认知有一定的差距,这种认知的差距无论是在对课程思政改革情况,还是公体课加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公体课加入德育教育对学生就业情况等方面都能得到体现。究其重要原因在于学生对德育教育的主观观念意识的淡薄。西方谚语指出:“思想决定行为”,只有主观思想重视“课程思政”,重视德育教育元素,才能够做出正确的行为。主观观念的意识淡薄,必然无法重视公体课中的德育教育元素,也将导致自身对“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的不理解。

  2.3高职公体课“课程思政”融入模式构建

  高职公体课“课程思政”融入模式的构建需从体育元素和德育元素出发,将体育元素与德育元素紧密结合,形成有点及面的培养方式,从而达到共同育人的效果,而不是将体育元素与德育元素割裂开来。高职公体课“课程思政”融入模式构建模式见图1。

  图1高职公体课“课程思政”融入模式构建图

  通过高职公体课“课程思政”融入模式构建图,可以发现体育教学包含着众多的体育元素,有课堂教学、群体活动、课余锻炼、训练竞赛、体育文化、心理健康等方面。与体育教学相对应的课程思政元素包含:尊师重教、团结协作,爱国主义和民族情感,努力拼搏精神,坚持不懈,集体主义精神,不畏难情绪、不怕失败精神等方面。高职公体课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深度挖机体育和德育的育人效果,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通过体育这种载体,使尊师重教、团结协作,爱国主义和民族情感,努力拼搏精神等元素融入到体育教学载体中,从而使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元素紧密结合,有点及面,形成共同育人的效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4高职公体课“课程思政”融入模式的路径

  2.4.1立足课堂弘扬体育精神,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立足高职公体课课堂教学,根据体育学科特色,打破思政学科与体育学科之间的藩篱,找准两者之间的契合点,构架“课程思政”体系。体育教学积极推广“课堂三分钟思政”和课后“一分钟分享”等教学方法,把重点放在体育精神的挖掘与培养上。通过体育精神培养教育,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2.4.2深度挖掘体育的德育元素,使学生全方位融入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此外,我国教育学家蔡元培也指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德育与体育之间属于彼此依存、相辅相成的内在联系。体育不仅是强身健体的方式,更是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培养意志品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要渠道。鉴于此,需要深度挖掘体育的德育元素,立足全体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的发展。

  (下转第107页)

  2020年(第41卷)第6期Vol.41,NO.6.202休闲体育产业在促进体育消费的同时,逐渐转变人们对参考文献

  于体育(体育专业、体育专业学生)的认知。一方面,伴随[1]戴俊.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与对策分经济的发展人们进行体育消费的意识逐渐提高;另一方面,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7):386-390.

  伴随体育参与和体育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体育的认知[2]沈芝萍,王俊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与改革思度逐渐提高,从而逐渐改变社会对于体育传统的刻板印象和路[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0(6):115-118.狭隘认知。

  [3]陆卫平,陈燕首.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对策研究从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到2019《体育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26(5):428-431.

  国建设纲要》实施,国家层面积极提出全民健身政策,为引[4]周红妹,陈栋,林向阳,等.法国体育教师的培养模式及其领全民、全社会参与体育时代发展新风尚。而过去只能在电对我国的启示[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6,32(4):74-79.视上通过欣赏奥运赛事、职业联赛以满足体育兴趣实现运动[5]罗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制约因素及就业策略探析需求,目前正慢慢从室内逐步走向小区的健身路径、体育中[J].人才资源开发,2017(20):105-106.心的高质量运动场地以及现代化的健身房通过切身参与实[6]李峻.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困境与应对策略[J].教现体育锻炼需求。从曾经的体育欣赏着、旁观者、慢慢演变育理论与实践,2016,36(33):16-18.为身体力行的参与者。与此同时,伴随全民健身热潮,体育[7]哈增红,梁勇,张雷.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分析与研究健身指导需求、运动技能学习需求的逐渐提高,体育专业同[J].教育与职业,2010(21):81-82.样也由过去遭受用人单位歧视的冷门专业,发展为诸多大型[8]李春田.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和公司都旨在专门聘请体育专业大学生作为健身指导、黑河学刊,2011(5):10-11.技能教练来指导员工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热门专业。进而,[9]李相如,凌平,卢峰.休闲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在全社会各大单位、企业等用人单位不断兴起健身热的同时,版社,2011:7也逐步改变过去针对体育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偏颇认知,逐渐[10]李利利.中国体育特色小镇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培养形成良好的就业环境。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9,35(7):81-88.4结语

  [11]周鸿璋,刘周敏,罗镇宇,等.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培育发就业难问题,长期困扰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其中体育展现状——基于四个案例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受限于体育专业学科属性,就业渠道有19,35(6):23-27.限、对口路径偏窄,长久以来一直是面临就业难问题。一方[12]张长清.上海市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现状及策略研究面,伴随我国健康中国战略、体育强国纲要的实施,全民健[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身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其中休闲体育作为体育未来发展的要汇编,2019:1154-1155.方向,越来越受到欢迎。另一方面,休闲体育产业作为体育[13]席玉宝.从体育运动的演变及休闲特征论体育休闲[J].产业,甚至第三产业的重点产业、支柱产业,近年来在我国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11-13.呈现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进而,在此背景下,休闲体育产[14]周英.休闲体育产业研究进展[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业的跨学科、多领域、大规模、全方位的产业特征,为社会011,27(2):49-51.尤其体育专业大学生提供诸多优质的就业岗位,为拓宽体育[15]温一帆.后奥运时期中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的SWO专业大学生就业渠道具有积极意义。实践中,在国家政策积T分析[J].体育与科学,2010,31(4):47-50.极导向下,休闲体育产业规模逐渐扩大,直接为广大体育专[16]冯蕴中,贾文彤.休闲视野下我国休闲体育专业建设的业大学生提供诸多优质就业岗位。同时,休闲体育产业引领思考[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25(3):39-42.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学科建设的同时,也不断推动高校体育专[17]刘洋,王家宏.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改革探业生多元化培养体系改革。最后,休闲体育产业在促进人们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11):104-111.进行体育消费、参与体育的同时,逐渐改变社会对于体育专[18]金银日,李学武,卫志强.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业的刻板印象和狭隘认知,从而逐渐营造良好的体育专业大养现状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3):学生就业环境。

  88-91.

  (上接第104页)

  2.4.3加强师德熏陶,提高教师思政认知水平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为了对学生给予道德上的影响,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体育公体课并非传统的理论文化课程,而是一门技能型课程,身教重于言传,体育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为保证体育公体课教师的思政认知水平,有必要加强师德熏陶,要把体育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升,“课程思政”的德育元素融入到教学的关键环节。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教学业务优秀的体育教师队伍,通过广大体育教师的言传身教,影响学生、熏陶学生,突显公体课“课程思政”效果。

  3结语

  课程育人是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模式,是符合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有效切入点。高职公体课公体课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是将体育作为载体,深度挖掘“课程思政”的德育元素,使体育与德育紧密结合,同向同行,达到立德树人、育人与育才的目的。有利于完善高职体育教育的空缺,弥补教育发展[3]的短板。

  参考文献

  [1]包磊,李艳微.新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研究[J].黑河学刊,2020(3):93-94.[2]孟庆楠,郑君.基于“课程思政”的高校课程转化:价值、目标与路径[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3):139-145.[3]程德慧.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9(3):72-76.[4]陈勇.独立学院体育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教学模式的研究[J].体育科技,2019,40(4):123-124.

  107

篇四: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入研究

  

  高职学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入探析刘佳旻张正芳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摘要: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实效,各级教育机构都明确提出高校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作为一门通识课程也必须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本文从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入的必要性、可能性及融入的途径谈如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关键词:高职;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融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近年来,各级教育机构都纷纷发出了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注重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发掘通识课程的育人功能、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一、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必要性长期以来,高校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一种“价值引领”仅仅是“思政课程”任务和责任的认识误区,认为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只要传授文化知识和培养素质能力。从而使高校大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孤军奋战的困境,出现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不能与思政教育融会贯通,德育培养与技能培养两张皮的现象。体育课,作为高职院校各专业都必须开设的通识必修课程,其育人范围广,课程实践性强,若能最大限度地融入思政教育元素,通过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来实现体育的育人功能,则是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较为关键的抓手之一,有着其他课程不可比拟的优势。这是因为,这种在运动中融入思政元素、寓教于“行”的教学过程和方法,能让学生在参加体育实践的过程中,经历直接的情绪体验,其自我参与和亲身体验更易达到内心震撼,形成对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可,比单纯进行理论性德育教育更易被内化为自身品质。二、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可能性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2]这说明,体育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锻炼体能、培养技巧的过程,还伴随着对学生品性的养成。首先,体育课程是学生广泛喜爱的一门课程,体育课程也富有感染力,许多学生都很喜欢和崇拜优秀运动员,而且由于体育竞赛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热烈氛围,会让学生有一种不由自主的融入感和参与感。这就使得体育激发的群体性情绪,在每个人身上打上烙印,促成某些道德原则与规范的内化,从而达到思政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所以,体育教育在高职院校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其次,体育教育中蕴含着挫折教育、敬业精神、团队精神、规则意识、爱国主义精神等丰富的德育资源。第一,学生在不断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教学过程中,能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塑造拼搏进取的敬业精神以及公平竞争的规范意识。第二,在参加各种比赛、竞赛和团体活动中,能学会正确对待失败与挫折,从而不断认识自我、挑战自226我、提升自我;在刻苦的训练中磨砺自己的意志,在规则赛制中约束言行,团结协作,培养坚韧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塑造完善的人格。第三,体育课程也是传承与弘扬体育文化、中华文明的有效的途径,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民族意识,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第四,体育运动建立在规则、裁判、监督基础上的公正、自由、平等是当代社会的缩影,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对自由与规范、个体与团队等方面的体验迁移到社会生活中,能让他们树立自觉的社会规范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从而能更好地发挥他们自身的创造力与潜力。三、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途径(一)注意教师的言传身教,重视榜样教育马克思曾说:“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3]课程思政的融入不能仅靠学生的感悟,更重要的是老师的引导。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和引导者,因此,老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素养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十九大精神,提升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与道德素质,才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顺利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确保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其次,由于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重视自身的言行,发挥自身的表率作用,公平公正、尊重爱护学生,给学生传递正能量,让学生以老师为榜样,做到润物无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再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还必须在学生群体中树立榜样,以起到榜样育人的作用。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把一些能刻苦学习、勤于锻炼又乐于帮助同学,顾全大局、团队意识较强的学生树立为教学中的榜样,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互帮互助、竞争合作的良好风气,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二)利用体育课堂教学的育人因素融入思政教育体育课程的课堂教学有别于其他课程,其在教学过程中蕴含的思政及品德育人因素很多。首先,在运动场上的教学中,有体育教学器材的领取与归还;教学场地的布置、课前教学队伍的整理、人数清点及热身运动等内容。例如:跆拳道的教学中就体现了礼义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精神,跆拳道的礼仪原则是以礼始、以礼终,有通常礼、师长礼、握手礼、国旗礼、接物递物礼(养成双手接递物体的习惯)等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因素,例如在体育教学器材的领取环节中,要让学生养成自觉归还的习惯,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合理运用课前的师生互相问候环节,培养学生以礼待人、尊重他人的品质,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其次,体育课程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与团队意识的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开学第一课教学中,老师可设计讲述体育运动的起源与“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在内堂教学中,可安排介绍体育健儿团队的故事及精

  下转(第228页)

  广州市的体育旅游资源毫无疑问十分丰富,但就从开发特色旅游资源这一点来看,特色并不怎么突出。因此,要对广州市当地的人文和自然优势都进行充分的利用,不断进行创新,将特色都发挥出来。特别是还要对广州市民族传统的体育活动资源进行大力的研发,要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进行充分的发掘和整合。(三)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对潜在资源进行挖掘在发展体育旅游的过程中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点是必须有一个统一的规划,要在开发的过程中协调运作,对旅游的资源进行挖掘和整理,对创新活动一直坚持。第二点是要结合不同的情况制定出不同的策略,要具有特色的为游客提供丰富的体育旅游体验。因此,广州市的旅游机构和体育部门可以进行相互协调和合作,推出一些针对挖掘旅游资源的政策,并将一些重复设置的资源进行统一的整合,从而有效避免浪费和闲置。另外,还可以对一些广州市传统的体育项目进行改造和创新,从而为广州市的体育旅游增添一些与众不同的新活力。(四)培养一批有关管理、服务和策划的专业性人才对体育旅游从业人员的要求比传统的旅游从业人员要求更高,体育旅游的从业人员要同时具备体育和旅游两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技能,因此对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进行加强。上接(第225页)

  首先,可以在高等教育中开设体育旅游资源的专业,从而培养专业人才。其次,可以对旅游亦或体育单方面的人才进行全面的知识培训,让他们成为具有专业性的人才。同时,雄厚的专业性人才能让广州市的体育旅游得到更好的发展。四、结束语综上所述,广州市的体育旅游发展现状无疑比较理想,从广州市各个方面的发展条件来看都是很优越的,但要想广州市的体育旅游能够有更加持续长远且良好的发展,需要不断在各个方面有所进步,不断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全部一一进行解决。只有这样广州市的体育旅游才能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才能为推动整个广州市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参考文献:[1]张茜.怀化市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J].运动,2015(9):143-144.[2]刘晓莉.亳州传统体育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8,v.30(03):40-43.[3]周金云.环巢湖体育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市场周刊,2018(08):49-50.[4]常菁.我国体育旅游各区域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J].运动,2018,No.181(05):123+143.身的价值,体育保健类学生就可以定期为省市级运动队开展身体康复以及运动机能调理等服务。(三)完善体育类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机制社会服务中心是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必要机构,并且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其完善的服务管理制度,充分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能,强化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用完善的社会服务机制去保障体育类高职院校有效地开展社会服务,为社会为民众提供有保障的高质量服务,为高校的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社会服务不能是走走过场,应当对每次进行服务的过程、内容等进行详细地记录并作出评价,并且根据结果对自身服务体系的不足进行不断的完善。务,更不应该为了服务而进行服务,而是应当将自身社会服务功能进行不断的挖掘,主动投入社会、面向大众进行服务。这是体育类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定位,同时也是体育类高职院校进步发展的起点。参考文献:崔莉莉.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现研究[J].科[1]祖天明,技风,2012(21):278-278.[2]刘洁.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实现途径研究——以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养为例[J].科技资讯,2013(33):155-156.李新,张虹,等.完善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促进实[3]刘伟,践教学水平提升的策略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35):251-252.丁珏,李会.对体育类高职院校科研方向的思考[J].[4]王曦,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6(30):140-142.四、结语体育类高职院校的服务不能仅仅存在于形式上的片面服上接(第226页)

  神,如我国团体乒乓球、羽毛球、团体体操等,并可播放我国运动健儿在赛场上奋力拼搏及授奖仪式上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的视频,以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及拼搏精神;外堂的体育教学常常会组织一些小游戏来放松、活跃气氛,这时,可设计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游戏教学环节,让学生自由选择合作对象,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互相支持,取长补短,加强沟通、交流与协作,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激发学生的集体感、团队与协作意识。四、利用体育竞赛的严酷性进行规则、成就与挫折教育体育竞赛中,有人成功就必然有人失败,学生必须要面临成就与挫折两种截然不同的境遇,运动员要养成宠辱不惊、顽强拼搏的心理素质,才能以沉着冷静的心态面对对手和比赛结果。因此,老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首先,在制定教学目标及选取教学内容时,必须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性格特征等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来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及内容;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安排适合学生的挫折情景,让他们在挫折中磨练意志、塑造品格;再次,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败,胜不骄败不馁,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提升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利用体育赛事中严格的规则,培养学生在任何时候都必须遵规守纪,做到思政教育与体育教学的无缝对接。总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较多,不仅仅是教学过程的融入,在宏观方面有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融入,对学生考核标准的融入等等,做到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培养国家需要的合格人才。参考文献:《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1]2016年12月8日

  新华网.《体育之研究》原载《新青年》第三卷1917年4月.[2]毛泽东《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3]转摘自李国娟2018年9月.228

篇五: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入研究

  

  教育研究课题高职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研究淤李宁,冯传柒,管亮(重庆科技职业学院,重庆400999)[摘要]当前高职体育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综合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在舒适的教学环境下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政水平。基于此,分析高职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意义,研究高职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实施路径,以期为高职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关键词]高职;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融入路径[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1)14-0园16-02[中图分类号]G711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行业深化改革进程的加快,高职院校愈发重视学生素质教育的渗透与落实。但在高职体育实际教学过程中,思政教育仍无法全面地渗透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导致高职学生素质水平不高。而通过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这是推动当前高职体育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一、高职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目标的意义(一)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探究习惯在思政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构建高职体育课堂时,教师应以学生作为主体对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主学习意识,督促学动作,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向教师请教准备动作技巧和难以掌握的规范动作要领,而教师在巡查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者角色的作用,积极指出各小组准备动作中存在的错误,并及时予以有针对性的指导,确保学生的课前准备动作具有规范性。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各小组成员互相分享经验和心得体会,充分调动小组成员借鉴与学习其他优秀小组思维过程的积极性,从整体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打造出参与式体育互动课堂。(三)引导学生树立公平竞争意识在高职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德育目标时,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公平竞争意识,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团队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体育竞技能力,以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3]。基于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在不同班级间开展团队竞赛活动,要求学生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灵活运用竞技技巧取得优胜,通过团队竞争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团队竞争活动开展前,教师应强调“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参赛原则,要求学生始终保持正确的竞争心态,为学生日后社会规则的适应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体育教师开展接力跑竞赛活动时,可以将学生合理规划为四人接力小组,尽可能确保每位学生均能参与接力赛跑活动,其中接力赛活动的名单和出场顺序由各小组成员探讨交流后共同决定,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合理分配接力赛交棒顺序。各小组成员进行准备活动时,教师应积极查看各小组的准备情况,在保证学生熟知接力比赛规则的基础上积极地向各小组成员分享接力技巧和经验。在正式比赛过程中,由规定时间内最先跑完全程的接力小组获胜,并且教师还可以对获胜小组与表现优异的参赛成员给予物质奖励,并鼓励获胜小组积极分享相关经验,并对每位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综合教学评价,激发全体学生再次取得胜利的上进心。(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基于思政教育理念,在高职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体育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4]。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基于教育研究础上自由选择小组合作方法与探究方向[5],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梳理体育教学框架和重难点理论知识,组织学生围绕难以理解的问题进行小组交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技巧的畏难心理,进一步强化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和集体认同感。例如,体育教师在正式开展篮球教学前,可以结合各班级学生数量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在尊重学生个人意愿的基础上合理规划体育小组,针对不同小组成员的综合学习水平与身体素质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具体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课题能力直接决定着思政教育融合体育课程的实效性,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以加大思政教育培训力度,定期组织基层教师参与思政教育活动与讲座。在思政教育培训活动中,应将最新的思政教育理念融入培训内容中,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要求教师对思政教育与体育课程进行有效结合的重要作用和潜在价值有基本认知。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应结合思政工作内容开设教师评价考核环节,以教师的政治素养与德育能力为参考指标建立奖惩机制,有效激发教师积极参与小组竞赛活动以及趣味性游戏等方式对学生予以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与此同时,在正式课堂教学前,体育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教学内容积极收集适合的教学资源,以图片、动态视频以及PPT课件的方式向学生呈现直观立体的教学画面,并要求各学习小组围绕所需研究的课题进行探讨交流,采用书面报告或文件归档的形式分析整理课题研究报告。二、高职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实施路径(一)构建完善的体育德育评价机制在思政教育理念下,教师应积极构建高效的高职体育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下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但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目标的设定较为浅薄,仅局限于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本动作技巧和基础理论知识,片面地将体育课程视为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辅助性教学工具,未正确认识体育教学兼具的德育职能,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相关体育教师对思政教育的认知仅停留在表面,并未充分发掘体育课程中隐含的德育教学元素,致使高职体育思政评价机制的构建仅流于形式[6]。与此同时,高职体育教学的德育评价机制也尚不完善,无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德育应有的实效性。因此体育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优化与完善体育德育评价机制:(1)从宏观角度出发,客观看待未来教育行业的发展动态,在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高职体育课程体系与流程,确保体育教学内容与德育目标相符,同时高职院校还应不断督促体育教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与思想教育水平,促使体育教师对德育的积极意义有正确认知。(2)将德育指标与教师的绩效考核成果进行有机结合,充分调动体育教师参与德育课题研究的主观能动性,并鼓励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积极引进德育资源,在强化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的同时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二)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在传统的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通常由教师作为课堂主体对象,全程把控学生的学习状态,尤其集中体现在备课、课堂教学、课后作业布置以及阶段性测验等环节,整个教学流程均以教师的主观意识为主导,致使学生对体育课堂教学思路的认知仅停留在表面,并未真正参与到各阶段的教学环节中[7]。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体育动作要领时,仅通过示范动作的方式要求学生进行模仿,不但无法保障学生真正熟练掌握体育动作技巧,长此以往还可能导致学生降低参与

篇六: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入研究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

  摘要:目前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教育事业也在此背景下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空间,相比于传统教育体系,现代化的教育机制要求教育者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程体系当中,以此来顺应“课程思政”大环境。高校体育课作为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需要积极响应政策要求,科学合理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自身教学模式当中,以此来实现高校生思想和能力上的综合提升。对此,本文主要针对"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校体育;教学;融合措施

  体育课在高校教育中一直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加强学生身体机能和协调能力,同时还能促进高校生顺利完成其它学科的教学任务,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心态。而随着全新教育政策相继颁布,要求老师在保持现阶段教学优势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改革,以此来强化体育课程教育实际效益,并通过课程思政的教育模式来培养出大量优秀人才,以此来满足社会发展趋势和实际需求。

  一、“课程思政”概念分析

  “课程思政”,具体指的就是对现阶段教育体系进行综合性完善,创建出系统化的教育格局,将科学育人作为基础改革目标,并把各学科基础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体系进行完美融合,确保两者能同向同行,以此来保障在日后教学时能相辅相成,共同完成育人目标。在此期间,还要树立正确的综合性理念,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到以上教育体系当中,从而帮助学生在接受系统化基础课程知识的同时,能全面提升自身道德品质,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意识,为日后学习生活奠定坚实基础,保障教学的高质高效。

  二、"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重要性

  (一)教育人才培养需求

  在社会进步发展的同时,各项科技水平的不断变化促使着社会各行业领域对于人才需求标准也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作为处在新时期背景下的高校教育机制,为了尽可能的满足社会发展趋势,以及现代化教育改革标准,就不得不对自身进行创新,从而全面提升人才教育效益,不断的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优秀人才。其次就是教育事业作为强国兴国的根本途径之一,在时代变革的同时也要尽可能的保障新时期人才能拥有正确的道德思想和政治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落实新中国建设发展目标,保障高校体育课能培养出大量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二)教育改革必然趋势

  作为高校课程的必要组成,体育课教育是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学科之一。并且,从目前教育改革趋势来看,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体育课程或者是其它课程教育当中是落实教学改革的关键途径。综合分析目前体育课程教育实况来看,主要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本质就是通过科学化的体育知识来强化学生身体素质,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集体荣誉感、团结意识以及创新意识等,保障自身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另外,在新课改教育背景下,要想从根本上转变体育教学目标,让其具备更先进的教学思想,就必须将传统知识进行多元化转变,实现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全面创新。

  三、"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具体措施

  (一)创建优质的教学氛围

  伴随着“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不断深入,为从根本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体育课的结合度,身为教育主体的老师要从体育课基础教学结构出发,科学设计和安排教学模式,从而保障学生能接受到更加优质的体育教学知识,也能不断的在学习过程中优化自身综合素养。除此之外,老师要意识到和谐且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的必要性,尽可能的摆脱理论教学,让学生在丰富的体育课程中接受到高质量教学,从而促进和谐教学氛围的全面建成。另外,还要注意思政理论的渗透程度,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增加两者密切度,确保学生在接受到优质体育知识的同时,也能建立起良好的思想政治观念。

  例如:老师可以细化教学内容,从将要教学的体育课程出发,围绕具体教学内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案设计,并在其中融入进趣味教学元素,让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结合显得更加的科学合理,也便于老师针对实际教学情况进行方案的整改,从而保障“课程思政”教育效果,让学生能在课堂中接受到更加真实且方向明确的知识内容,全面提高教学实际效益,促进教学氛围的良好建成。

  (二)合理规划教学内容

  为了保障“课程思政”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顺利实施,以及思想政治理论在其中的完美结合,老师除了要从体育课程体系着手改革以外,还要将工作重心放在具体教学内容设计上面,保障各个教学环节的合理化实施和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度,便于老师有序开展体育教学,保障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例如: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要先对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综合性判断,细致分析高校体育课程中每个知识环节所针对的教学内容,以此来研究如何在合理切入点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融入其中,从而提高学生思维意识和道德观念。然后利用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来引导学生进行体育知识学习,体育活动外加思政理论的结合能充分保障学生在提高自身体育素养的同时树立起正确的道德思想,也能帮助高校培养优秀人才目标的全面落成。

  (三)提高老师思政素养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是保障一切教学政策落实以及教学效益提升的关键因素,所以在落实“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同时,也要加强对老师思政素养的全面提升,以此来保障实际教学效果。从根本上提高老师专业能力和观念认知,让老师能具备更充足的思政知识以及教育方式,从而确保在日后教学时能有效的将其融入到体育教学当中,也便于老师更好的抓准政策要求。

  例如:学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校园内部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并制定明确的老师成长培训方案,定期组织老师进行思想政治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教育方式的学习,引导老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科学合理的将思想政治内容融入其中,保障教学实效性。除此之外,还要引导老师转变传统教学思维观念,积极顺应时

  代发展趋势,不断的学习和借鉴优秀教学经验,将其转化为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以此来正确发挥自身引导作用,让学生在优质的教学模式下形成良好的道德思想。

  (四)健全体育教学评价机制

  除了要优化教学机制和教学内容以外,还要意识到科学评价机制的重要性,为尽可能的保障两者结合度,及时优化融合措施,老师要创建出良好的教学评价机制,这样可以很好的反馈出高校体育教学实况,也便于老师精准定位体育教学存在的不足与缺陷,从而为后续教学方案整改提供有力条件。

  例如:在健全教学评价机制时,可以尝试从学生、老师以及学校三个主体出发,充分保障评价机制的系统性和综合性。这种多角度评价机制的建立,便于老师能掌握到更多教学信息以及教学实况,也能从评价中反馈出的信息来了解自身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思想观念误区,从而调整教学方案,保障教学水平和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明确的理论指引为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清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向,并为日后教学创建出了全新的教学途径。因此,为了保障两者高效结合,老师要积极发挥高校体育课程和思政教育的协同作用,并以此为基础改革任务来优化现阶段体育教学方式,从而保障高校生能养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思想道德观念。

  参考文献

  [1]张龙.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运动队训练与思政教育融合分析[J].人生与伴侣,2022(3):43-44.

  [2]康亚峰,夏红燕.基于“课程思政”的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J].福建开放大学学报,2021(5):19-22.

  [3]赵卿.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体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J].体育视野,2021(15):26-27.

推荐访问: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入研究 课程 思政 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