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课程开发模式范文(通用3篇)

时间:2022-04-19 10:45:04 来源:网友投稿

开发,拼音是kāi fā,kāi fa,是指以荒地、矿山、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为对象进行劳动,以达到利用的目的;开拓;发现或发掘人才、技术等供利用。发掘、收集、整理、选择文化资源等,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mes课程开发模式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mes课程开发模式3篇

【篇一】mes课程开发模式

概述

  制造执行系统 (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 简称MES)是美国AMR公司(Advanced Manufacturing Research,Inc.)在90年代初提出的,旨在加强MRP计划的执行功能,把MRP计划同车间作业现场控制,通过执行系统联系起来。这里的现场控制包括PLC程控器、数据采集器、条形码、各种计量及检测仪器、机械手等。MES系统设置了必要的接口,与提供生产现场控制设施的厂商建立合作关系。

编辑本段MES的定义

  美国先进制造研究机构AMR(Advanced Manufacturing Research)将MES定义为“位于上层的计划管理系统与底层的工业控制之间的面向车间层的管理信息系统”,它为操作人员/管理人员提供计划的执行、跟踪以及所有资源(人、设备、物料、客户需求等)的当前状态。 

  制造执行系统协会(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 Association,MESA)对MES所下的定义:“MES能通过信息传递对从订单下达到产品完成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优化管理。当工厂发生实时事件时,MES能对此及时做出反应、报告,并用当前的准确数据对它们进行指导和处理。这种对状态变化的迅速响应使MES能够减少企业内部没有附加值的活动,有效地指导工厂的生产运作过程,从而使其既能提高工厂及时交货能力,改善物料的流通性能,又能提高生产回报率。MES还通过双向的直接通讯在企业内部和整个产品供应链中提供有关产品行为的关键任务信息。”

  MESA在MES定义中强调了以下三点:

  1)MES是对整个车间制造过程的优化,而不是单一的解决某个生产瓶颈;

  2) MES必须提供实时收集生产过程中数据的功能,并作出相应的分析和处理。

  3)MES需要与计划层和控制层进行信息交互,通过企业的连续信息流来实现企业信息全集成。

编辑本段MES的基本概念

  1990年11月,美国先进制造研究中心AMR(Advanced Manufacturing Research)就提出了MES(制造执行系统)概念。1997年,MESA提出的MES功能组件和集成模型,包括11个功能,同时规定,只要具备11个功能之中的某一个或几个,也属MES系列的单一功能产品。2004年,MESA提出了协同MES体系结构(c-MES)。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就开始对MES以及ERP的跟踪研究、宣传或试点,而且曾经提出了 “管控一体化”,“人、财、物、产、供、销”等颇具中国特色的CIMS、MES、ERP、SCM等概念,只是总结、归纳、宣传、坚持或者提炼、提升不够,发展势头不快。

  国内最早的MES是20世纪80年代宝钢建设初期从SIEMENS公司引进的。中国工业信息化基本上是沿着西方工业国家的轨迹前进,只是慢半拍而已。几乎绝大多数大学和工业自动化研究单位,甚至于国家、省、市级政府主管部门都开始跟踪、研究MES。从中央到地方,从学会到协会,从IT公司到制造生产厂,从综合网站到专业网站,从综合大学到专科院校,都卷入了MES热潮之中。

  制造执行管理系统(MES)是企业CIMS信息集成的纽带,是实施企业敏捷制造战略和实现车间生产敏捷化的基本技术手段。工厂制造执行系统MES是近10年来在国际上迅速发展、面向车间层的生产管理技术与实时信息系统。MES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快速反应、有弹性、精细化的制造业环境,帮助企业减低成本、按期交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提高服务质量。适用于不同行业(家电、汽车、半导体、通讯、IT、医药),能够对单一的大批量生产和既有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又有大批量生产的混合型制造企业提供良好的企业信息管理。

  目前国外知名企业应用MES系统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国内许多企业也逐渐开始采用这项技术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返回 企业计划层与过程控制层之间的信息“断层”问题 我国制造业多年来采用的传统生产过程的特点是“由上而下”按计划生产。简单的说是从计划层到生产控制层:企业根据订单或市场等情况制定生产计划—生产计划到达生产现场—组织生产—产品派送。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也大都放在计划层,以进行生产规划管理及一般事务处理。如ERP就是“位”于企业上层计划层,用于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资源,编制生产计划。在下层的生产控制层,企业主要采用自动化生产设备、自动化检测仪器、自动化物流搬运储存设备等解决具体生产(制程)的生产瓶颈,实现生产现场的自动化控制。

  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现代生产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一个制造型企业能否良性运营,关键是使“计划”与“生产”密切配合,企业和车间管理人员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生产现场的变化,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快速的应对措施,保证生产计划得到合理而快速修正。虽然ERP和现场自动化系统已经发展到了非常成熟的程度,但是由于ERP系统的服务对象是企业管理的上层,一般对车间层的管理流程不提供直接和详细的支持。而现场自动化系统的功能主要在于现场设备和工艺参数的监控,它可以向管理人员提供现场检测和统计数据,但是本身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管理系统。所以,ERP系统和现场自动化系统之间出现了管理信息方面的“断层”,对于用户车间层面的调度和管理要求,它们往往显得束手无策或功能薄弱。比如面对以下车间管理的典型问题,它们就难以给出完善的解决手段:

  1、 出现用户产品投诉的时候,能否根据产品文字号码追溯这批产品的所有生产过程信息?能否立即查明它的:原料供应商、操作机台、操作人员、经过的工序、生产时间日期和关键的工艺参数?

  2、同一条生产线需要混合组装多种型号产品的时候,能否自动校验和操作提示以防止工人部件装配错误、产品生产流程错误、产品混装和货品交接错误?

  3、过去12小时之内生产线上出现最多的5种产品缺陷是什么?次品数量各是多少?

  4、目前仓库以及前工序、中工序、后工序线上的每种产品数量各是多少?要分别供应给哪些供应商?何时能够及时交货?

  5、生产线和加工设备有多少时间在生产,多少时间在停转和空转?影响设备生产潜能的最主要原因是:设备故障?调度失误?材料供应不及时?工人培训不够?还是工艺指标不合理?

  6、 能否对产品的质量检测数据自动进行统计和分析,精确区分产品质量的随机波动与异常波动,将质量隐患消灭于萌芽之中?

  7、 能否废除人工报表,自动统计每个过程的生产数量、合格率和缺陷代码?

  MES的定位,是处于计划层和现场自动化系统之间的执行层,主要负责车间生产管理和调度执行。一个设计良好的MES系统可以在统一平台上集成诸如生产调度、产品跟踪、质量控制、设备故障分析、网络报表等管理功能,使用统一的数据库和通过网络联接可以同时为生产部门、质检部门、工艺部门、物流部门等提供车间管理信息服务。系统通过强调制造过程的整体优化来帮助企业实施完整的闭环生产,协助企业建立一体化和实时化的ERP/MES/SFC信息体系。

编辑本段国外、国内MES 厂商

国外MES厂商的来源

  伴随着国际MES市场的发展,MES厂商犹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而他们的来源也主要分为以下五类:

  1、从自动化设备基础上发展而来的,MES的数据采集与指令执行就是和底层设备打交道,这些厂商进入MES领域有着天然的优势,对自动化设备了如指掌。这类厂商的代表有:GE Fanuc、Siemens、Rockwell等。

  2、从专业SCADA、HMI厂商发展而来,这些厂商多是从开发人机界面开始,然后扩展MES领域的,这类厂商的代表有:AdAstra、Wonderware、Citech(已被收购,但独立运营)等。

  3、从专业MES发展而来的,这些厂商一开始就专注于MES或者MES中的某一项功能,如自动识别、质量管理、组态系统、测控等,然后不断发展,不断积累而来,现在这些厂商面临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很多已经被并购,而并购者多是自动化设备供应商。如Siemens收购比利时的Compex IT Plant Solutions公司的MES产品proCX,GE Fanuc并购MES软件产品的供应商Mountain Systems,Rockwell自动化对Enterprise Technology Group、Datasweep的收购。目前,这类厂商仍存在的代表有Mfsoft、Honeywell、CAMstar Systems和Tieto等。

  4、从PLM、ERP等领域延伸而来的。由于MES的专业性很强,所以目前PLM、ERP等厂商进入这个领域的并不多。这类厂商的代表有:UGS、SAP(捆绑德国的PSI)等。

  5、从其它领域延伸过来的。如Apriso是从数据采集和数据挖掘到1998全面介入MES软件的开发。

国内MES厂商的类别

  目前在国内,按照主要服务行业的不同,MES厂商可以分为三类:

  (1)借鉴国外自动化厂商的成功经验,背靠国内垄断行业发展自身优势产品,如石化盈科、上海宝信等,主要服务石化、烟草等偏流程工业;

  (2)与大陆市场紧密相连台资软件公司,如明基逐鹿、中冠咨询、台湾羽冠等;主要服务电子、汽车等离散工业;

  (3)与本土企业结合发展的国内软件企业,如万友软件、和利时等,具有很强本土优势,很适宜本土制造企业使用。

  (4)一些条码设备厂商或者小erp企业也来做mes,“甚至有些原来做数据采集的或者卖条码设备的公司,做几张车间报表,把登录图片一换,就MES了”。

  下面对国内主要的MES厂商进行介绍,有些公司MES并不是主营业务。

【篇二】mes课程开发模式

陕西地市高职院校课程开发模式选择的研究

张卫婷 杨新宇

【摘 要】摘 要:分析了陕西地市高职院校课程开发的现状,指出了课程开发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陕西地市高职院校课程开发应选择的模式。

【期刊名称】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000)001

【总页数】3

【关键词】关键词:陕西;地市高职院校;课程开发;模式选择

一、问题的提出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一种重要的教育类型,其人才培养的核心是教学改革,而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开发。陕西现有地市高职院校9所,近乎占到全省公办高职院校总数的1/3。这些院校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基本完成了办学目标定位、办学规模扩张、办学条件改善等工作,尤其是通过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基本确立了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教学改革核心地位和教学投入优先地位,已成为陕西职业教育发展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由于这些院校升格时间较短,发展起步较晚,课程改革的研究和实践相对薄弱,尤其是课程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高职课程改革正面临实践快速发展与理论激烈争论并存的格局[1]。但对于陕西地市高职院校来说,课程改革的最大问题是解决学习什么内容。因此,选择什么样的模式进行课程开发,必然成为陕西地市高职院校所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

二、陕西地市高职院校课程开发的现状

(一)课程开发现状

1.更新课程理念。我们先后邀请全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委员会副主任、太原大学原校长聂嘉恩,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姜大源、邓泽民,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职教研究所所长任君庆,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张迪教授等来学院作课程建设专题报告,指导教师进行课程建设与开发。2010年以来,学院先后选派了150多名教师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瑞士、香港及国内示范(骨干)院校参加课程开发与建设学习,广大教师的课程开发理念得到了明显提升,并能够自觉地把学习领域课程、项目课程、模块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等课程开发理念应用到课程建设与开发实践中。

【篇三】mes课程开发模式

多媒体环境下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建构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路小学熊新媛

一、建构开发模式的背景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教育的倡导,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课程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人们的高度重视。伴随新世纪的到来,人类正在迈向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经济发展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知识将成为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将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这一深刻的社会变革要求教育尤其是课程及时做出敏锐的反应。为了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保证新世纪教育质量,就必须根据新世纪社会的变革来探索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要着眼于未来,未来教育越来越重视每个人一生的发展,越来越关注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个性的发展。校本课程正是着眼于这一时代要求,以发展学生为本,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开发作为核心,培养符合21世纪需要的有用人才。
我校地处赣州城东,现有教学班20个,在校生1310人,主要来自城东的小个体户和一些无正式职业的居民家庭。教职工50人,大专学历的15人,正在攻读大本的5人。园林式的校园规划合理,初步形成了教学区、活动区和科技园相结合的“三区一园”校园布局,是全市教学条件、校园环境最好的小学之一。1994年以来,学校以现代教育技术为突破口,优化教学设备,建起了科技园、实验室、多媒体电教室、语音教室,组建了网络化的教学系统,提高了教师技能,实现了教学水平的升华。1996年被列为江西省第一批现代教育技

术示范性学校。
为一专多能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我校于1995年先后开设了器乐、声乐、舞蹈、美术、篮球、田径、欣赏、数游等课余辅导班。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全面实施,这些课余课程得到了家长的重视和学生的积极参与,生源迅速增加,于是又开设了全校性的兴趣活动课,重新确立科目,开发新的科目,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但是这些课余课程的目标过于单一,单元授课时间相对较短,课程之间也缺乏延续性,因而又引发了与国家规定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新矛盾。因此,如何利用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去开发我校多媒体环境下的校本课程,以解决上述新的矛盾,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开发模式的理论基础
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手段和媒介,其本质内涵应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旨在使学生获得的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体系。课程不只是现成的教科书,而应该是教育者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机会;教师即课程研究者、设计者、实施者,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和需要设计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学生也是课程资源的提供者,而不仅仅是课程知识的接受者;课程设计应保持学生、社会和学科之间的动态平衡。
校本课程开发(School-basedcurriculumdevelopment,又叫学校中心课程规划(School-focusedcurriculumplanning或学校中心课程革新(School-centeredinnovation,是20世纪70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中开始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其特征为:(1)以

学校为基地。课程开发的全部活动要素,从计划的制订、内容的设计到相应评价体系的建立,都是在实际的教育现场——学校中发生并一步步展开的。(2)以学校为基础。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开发的幅度和范围,开发的方式和策略等都以学校自身的性质、条件和特点以及可利用的资源为依据。(3)以学校为主体。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主动的开发行为,是学校在领会国家课程的基本精神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改编或整合的校本化的过程。学校是真正的课程开发主体,学校成员,特别是广大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人。(4)以学校为整体。校本课程开发考虑到学校的整体教育目标和学生的整体学习需求,充分依托并最大程度的调动校内相关人员(校长、教师、职工、学生)和校外课程专家、教育主管部门官员、学校临近的社区、学生家庭等学校办学因素的功能。(5)以满足本校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宗旨。校本课程开发遵从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宗旨,更着力于发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提供尽可能丰富多彩的课程对策。
从当今人类新知识体系的高速度发展、高度信息化、高智力附加、高度集成化、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等特点去考察,现行的课程体系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就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的校本课程开发而言,其影响和介入更是直接与明显。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恰好就给校本课程的开发带来了新观念、新方法、新技术:课程开发者的群体化、综合化;课程开发的多元化、系统化;平台化的课程教材;交互化的课程教材;课程教材的多元化载体;并提供了新的教学环境和工作平台。例如,利用电子载体的可读写性、可存储性,使校本课程教材能实现对教师和学生教与学过程的记录,学习历史的动态追踪和评价,即时的反馈和教学策略调整,可以实现“专

推荐访问:通用 模式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