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新作为(10篇)

时间:2023-07-24 13:00: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双减政策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新作为

  

  双减政策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提出,所有学科的教育都应体现双减的相关原则,要保证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进度的情况下降低其学习的压力,与新课改、素质教育以及核心素养教育观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德育”的素养,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作用,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能在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教学中尽可能的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完成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使其懂得更多的社会规范,形成正确的思想,并遵守法律,成长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好公民。本文重点阐述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在“双减”政策下的教学研究,从而提升教育教学效率。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教学研究

  引言:在新时代快速发展下,社会竞争压力的越来越大,学生不能只掌握书本的知识,只有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够在日益激烈社会竞争中取得优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会更大,但是却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对与知识的学习太过于功利化,这样不利于学生掌握真正的知识内容,对知识的理解太过于表面化,双减政策的提出,需要老师做到能够在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紧随时代的发展需求,改革创新,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方法提升教育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将在书本上的知识带入到生活中来,做到知识和能力同步提升,进而优化教育教学效果。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本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不上。

  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知识不像语文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见有诗情画意的景象随时来两句诗,也不像数学知识的计算功能可以在买东西的过程中用到一些,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是一种使人约束自己外在的行为,内化自己的道德修养的精神力量,因此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的知识具有一些抽象的概念,由于在传统课堂上没有实践的课程部分,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学习现象,学生往往在刚开

  始学习不能够及时的理解,做不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对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存在阻碍作用,不利于道德与法治课实效性的发挥。

  (二)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还在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这样教学手段忽略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利于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只侧重学生应试技能的形成和学科知识的掌握,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行为特点,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减弱。

  (三)没有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的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实施者和监督者,教师需要发挥好引路人的作用,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受到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往往会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不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没有按照学生的各项差异去针对性的教学,这无疑会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大大减低教学的效率。

  二、“双减”政策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上课的前期工作也是教师上好一节优质课的必要条件。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要目标明确,确定好备课的指导方向,其次是要确定好教学重难点,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将复杂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形象,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活动,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加高效,打造高质量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帮助学生实现高效学习,这会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氛围产生显著的效果。

  (二)优化课后作业

  “双减”政策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但不是不让学生做课下作业,而是要做有重点、有创意的作业,精简作业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只做书本上的练习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大都是纸面上的知识应用,既枯燥又乏味,还没有结合实践得到多方位的锻炼,这种课堂练习很难引起学生充分参与的兴趣,练习

  的效果不好。例如,在进行《深深浅浅话友谊》一课的教学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份关于友谊的手抄报;在《积极奉献社会》一课的教学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周末参加一次公益活动,如到社区捡垃圾、打扫卫生等,并让家长拍照记录,制作一份劳动日记等。完成实践类作业后,教师还应当组织评价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增强学习动力。

  (三)丰富课堂形式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大对数是理论的知识,如果老师只是进行书面的讲解,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枯燥的,难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作为老师就要不断完善自身学科素养,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结合多媒体时代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知识竞赛、文化讲座等丰富多彩的趣味活动,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获取知识和经验。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选择学生喜爱的项目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拉近知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体验、感悟的基础上理解教材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进行《延续文化血脉》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活动载体丰富课堂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材内包含很多情境、思想和文化,如果让学生单纯记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只能流于形式。

  (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双减政策的改革要求在注重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认知和理解所学习的知识内容,找到优化的学习方式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上更加独立,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要更加深层次挖掘教学内容,根据课堂内容设计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并将所学习的知识突出重、难点,同时,融入生动形象的案例,更加深刻帮助学生学习思想知识,构建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让知识给学生的未来学习和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如在学习有关“生活规则”的相关知识内容时,在教育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融入不遵守社会规则的案例。通过案例让学生意识到不遵守规则所带来的危害性,也可以让学生基于自己的实际生活,分享在生活当中,是否遇到一些不遵守规则的事件,如随意闯红灯、翻防护栏、上课迟到、打架等。这些事件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融入到课堂中,能够便于学

  生对所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认知和理解,也能够让学生意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结束语:综上所述,教师应该在双减政策的落实下,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改革创新,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融入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案例,更好地构建高效课堂,也要注重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情景,将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融入到情景之中,让学生了解和遵守相关的道德规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强化学生参与到知识学习之中,挖掘其中所包含的深刻含义。

篇二:双减政策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新作为

  

  林友泉福建(福建省仙游枫亭开发区中心小学,摘仙游351254)是教育国策落实的有效保障。在“双减”背景下,道要:“双减”政策是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改革新思路,德与法治教师必须设法增强课堂趣味性,提高课程吸引力,设计科学作业,以有效达成课程教学目标。文章从“双减”政策并从提升课程趣味、聚焦核心素养、设计有效作业等方的内涵和意义入手,分析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以期达成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减负增效”目标。面,对基于“双减”政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实施策略进行探究,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双减”政策;立德树人;道德素养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34-0113-04这是实“让社会回归理性,让教育回归本真。”“双减”政策要达成的重施“双减”政策的初衷,也是而是学生的要目标。“双减”要减的不是学习内容,课业负担。那么,怎样才能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增加教育成效呢?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认真教师更应积极思考的问题。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双减”政策,因为道德与法治本身就是一个培这与“双减”政策的基养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学科,道德与法治教准点是一致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师不但要精简教学环节,让学生能够在突破重点中获得新知,还要结合教育本质为学生创设和谐学习从而让道德与法治课环境,努力打造趣味性课堂,堂更高效,让学生更乐学。一、“双减”政策的内涵和意义“三限”“双减”政策主要包括针对校外机构的“三严”和针对校内教育的“三管”“三提”两部分,其在约束校外机构的同时,对校内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减”政策要求教师能够在教育教学秩序、考试评价、教育教学质量,以及作业水平、课后服务水平等方面做出新的尝试,从而让学校真正能实现进步的乐园。够成为学生获得知识、意义重实施“双减”政策可以让教育返璞归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大。就学生个人而言,“双减”“双减”有助合素质和创造能力。就学生家长而言,(1972-)一级教师,从事小作者简介:林友泉,男,福建仙游人,学教育教学研究。树立正确的育儿于家长理性确定孩子的成长预期,“双减”有助于改变大众观念。就学校和社会而言,认知,重视学生能力和素养培养。二、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还存在较多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表现为师生之间地位不平等、教师设计的作业枯燥不足、教师的教学过程单调、就会影响“双乏味,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减”政策的有效落实。1.课堂教学主体地位不明确然而新课改强调了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部分教师认为小学阶段在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能力都有限,还在采用以自学中,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不利于学生学习身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兴趣的提升,也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形成,亟须改变。2.课堂教学趣味性不足1.“双减”政策的内涵“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意味着没有兴趣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目标难以有效才会投入全部达成。学生只有乐于去做某件事情,才能取得理的热情,而他只有投入了全部的热情,教师要设法激想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在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导教学中,部分教师不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可致学生学习动力不够,学习热情不足,想而知。3.教学模式陈旧单一2.“双减”政策的意义只有生动活泼、富有生机的教学过程才能给学2022年12月·第34期(总第734期)訝訔計觼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生带来较好的学习效果。然而,“教师讲,学生记”的传过程中,部分教师还在采用统“灌输式”教学模式,没有结合新技术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导致整个教学过程单一乏味、枯燥无趣,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4.作业设计的枯燥乏味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是“双减”政策的重要内生给出答案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自己购买的各典籍等,并让学生比较它种书籍,如绘本、故事书、们之间的不同之处,以此在轻松阅读的学习氛围中引入正式课程的学习。值得注意的是,在课堂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非常关键,教师要从学生兴趣出发,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自主学习中,并产生强烈的内心共鸣,从而改变已有认知。(2)角色代入,轻松感悟。角色代入法是一种非其既能满足小学阶常受学生欢迎的课堂教学模式,“双减”政策的实施初衷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又符合他们通和目标。小学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体常都更乐于在虚拟的教学情境中感受教学内容,验学习过程。基于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通过角色代入法开展教学活动,以此达成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播放视促使学生在形频案例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并在脑海中形成理性象化的教学内容中感受道理,认识,从而获得更加理想的学习效果。道德与法治让教师也可以将教学内容编排成一个个小情景剧,并通过评判这学生通过演绎这些情景剧理解人物,从而为学些人物的言行举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我们不生的生活学习带来有效指引。例如,乱扔”一课时,道德与法治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围绕乱扔东西这个主题的情景剧,让学生自主选择角色,并进行故事演绎,以此促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乱扔东西是一种非常不文明的行为,自己以后在生活中要尽量避免做这样的事。(3)展开活动,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如果教师的讲述呆学习效果难以理板、枯燥,那么学生就会昏昏欲睡,教师要充分发想。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为挥自身的智慧,通过开展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主学生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感悟教学内容,有效达动融入到课堂教学全过程,一课的教学为例,成学习目标。仍以“我们不乱扔”在教学这一课时,道德与法治教师便可以通过开展道德与实践活动的方式寓教于乐。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自主观察法治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入校园中,校园中的垃圾桶,以此让学生可以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垃圾分类的相关常识。在学生已经对垃圾分类形成一定了解后,道德与法治教师便可以在此基础上大家平时都知道怎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同学们,么扔垃圾吗?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哪些是哪些是有害垃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政策过程中,必须容之一,因此教师在落实“双减”重视作业设计,以使自己设计的作业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不会给学生带来过重的作业负部分教师习担。然而,在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希望通惯于将学生抄写理论知识设计为作业,但是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对相关知识形成深刻记忆,这种没有情感参与的作业难以唤醒学生的学习热只会增加学生的情,也难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负担。三、基于“双减”政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实施策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关注培“双减”的内涵和意义,并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学生核心素养、设计精准的作业等角度出发落实政策。“双减”在“教育是点燃一把火,而不是注满一桶水。”实际教学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设法通过课程导入、角色带入、课堂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趣、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学的主体,提高课堂教学实效。(1)借助导入,快乐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论性较强,教师要想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快速融入课堂,进入学习状态,就必须在课堂导入环节下功夫。在实际教学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采用情感导入的方式,促使学生将个人情感与文本内容连接起来,从而使学生融入得更彻底。在情感导入过程中,用情感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多样化教学情境的方式,取胜,用意境烘托,让学生迅速投入到文本中进行学习,从而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例如,道德与法治教师便在教学“这些是大家的”一课时,让学生快乐学习。首先,可以通过情感导入的方式,让学生以猜谜语的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谜语,今天老师给大家形式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同学们,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大家来猜一猜它是什么。有厚越看越爱读。”其也有薄,有字也有图,知识里面藏,很容易联想次,在教师给出谜语后,学生结合谜面,这个答案。最后,在学到书籍,便肯快给出了“书籍”1.提升课程趣味,促使学生轻松学习訝訕計觼2022年12月·第34期(总第734期)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对垃圾进行合理分类处这样的实践教学活理,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动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对垃圾分类的认识,还可以促使学生逐渐树立环保意识,以此充分达成本课教学目标。2.聚焦核心素养,促使学生精准学习求苛刻吗?我们都有哪些事情需要他们操心呢?请这样的交流讨论大家与本组成员展开交流讨论。”问题有助于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促使学生在交流中懂得亲情的重要性,进而学会感恩。(3)举一反三,情境再现。学以致用才是教学的教师可以从学生目标。为了验证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创的学习需求出发,立足文本的中心议题,自设现实化情境,促使学生能够在现实化情境中,主运用所学知识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只有学会了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才算真正学会。值得注意要特的是,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创设现实化情境时,以保证别关注情境与所学内容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在教学“这情境发挥出最大的教学辅助作用。例如,些事我来做”一课时,教师便可以在课堂上模拟家庭生活情境,以此让学生可以清楚自己能够为家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先做些什么。在实际教学中,“同学们,现在我们的教为学生创设家庭生活情境:你觉得你都应室就是你的家,那么在回到家之后,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以该为自己的家做些什么?此让学生能够在更加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养成良好进而爱生活、的思想品格,并逐渐形成家庭责任感,爱家、爱父母。“减负增效”目标3.设计有效作业,落实“双减”要求教师在关注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同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时,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因此,精简教学环学中,教师要立足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具体来说。在实际节,从而促使学生实现精准学习。要突教学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以出重点教学内容,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理论实例,实现举一此促使学生针对重点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反三。(1)精简环节,凸显重点。教学不必面面俱到,但必须突出重点。因此,在设计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目标时,教师应精简教学环节。在划定道德与法教师应仔细斟酌,慎重治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时,教师也应选择。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从而保证学生学习效以此为依据,进行重点突破,果。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精简教学环节的过程中,要做到严谨而要特别关注重点学习内容的趣味性,不呆板,重要而不重压,以保证重点内容能以轻松更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传统游戏我会玩”精准地收获知识。例如,在教学引导学一课时,教师便可以将教学的重点设定为:生了解传统游戏的玩法,学会玩一些传统游戏,体会传统游戏带来的乐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没必要将所有的传统游戏都教给学生,让学生会玩,只要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传统游戏的趣味性,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便达成了教学目标。小(2)愉快交流,走进本质。新课改实施以来,组合作教学模式备受关注。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可以将内心真实想法呈现学生会在不断的思考出来,随着交流讨论的深入,中实现思维的发散,从而逐渐探究出问题的本质。道德与法治教师可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融入实际提升教学效果。值教学,以增强学生的互动积极性,道得注意的是,在设计小组合作交流讨论问题时,力求以趣味性的德与法治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学情,在教学“少让父母话题引发学生交流和思考。例如,为我操心”一课时,道德与法治教师便可以设计交流讨论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交流讨论。问题如下:“同学们,你们认为父母平时对我们的要作业设计是“双减”政策落实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双减”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做好作业设计,以使课堂教学更高效。(1)实践作业,内化知识。作业是巩固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要保证自又有助于己设计的作业既是所学知识内容的延伸,学生吸收所学知识内容。实践类的作业能够激发学“双减”政策下的作业生的动手动脑欲望,可以满足设计要求。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实践类作业,以引导学生去生活中探寻相关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吸时,教师便可以收。例如,在教学“低碳生活每一天”“同学们,今天放学回为学生设计这样的实践作业:到家之后,请大家每人做一件对我们家乡环境保护学生完成积极性有意义的事情。”这样的实践作业,能通常较高。学生在完成这项实践作业的过程中,并认识到自己作为够充分了解低碳生活的重要性,社会中的一员,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树立环保意识,积极践行低碳生活理念。(2)体验作业,提升品质。只有切身感受和体会,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并主动完成相关作2022年12月·第34期(总第734期)訝訖計觼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如果学生业。无论教材上的理论知识有多么深奥,没有切实的体验和情感参与,那么学习效果都难以教师可以为理想。因此,在设计道德与法治作业时,让学生设计一些能让学生亲身参与的体验式作业,塑造良好的品学生在切身感受中丰富自己的情感,格。例如,在教学“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一课时,教师便可以为学生设计体验式的作业。作业设计如如果你是父母,下:“同学们,请大家换位思考一下,那么你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为你做些什么。今天我一起们就做一个换位游戏,与你的父母互换角色,体验家庭的快乐。”在这样的体验式作业中,学生能以及他们对自己的够切实感受到自己父母的辛苦,并在潜移默化中关心和爱护,从而逐渐理解父母,树立感恩意识。各(3)跨科作业,整合教育。教育是一个整体,学科之间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道德与法治教密切关注各学科知识之师必须树立整体教育观念,间的联系,设计出体现跨学科意识的作业。具体来美术、音乐等说。教师可将道德与法治学科与语文、学科融合起来设计作业,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真正发挥出作业的应有一课时,教师效用。例如,在教学“变废为宝有妙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便可以为学生设计跨学科作业,“同学们,我们今天了劳全面发展。作业设计如下:解了变废为宝的绝招,那么请大家寻找自己家庭当看中的废品,然后将它们以更美的形式呈现出来,谁的创意最新、最美妙。”这样的作业不但充满趣味培养学生的审美性,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四、结语强调综上所述,“双减”政策注重教育的回归,教师要在充分理解教育的初心。在“双减”背景下,“双减”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学情,将“双减”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全过程。在道德与法治教培养学生学科学中,教师可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双核心素养、科学设计课后作业等方面有效落实让学减”政策,以此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更高效,生学得更轻松,学习效果更好。参考文献:[1]闫虎.“双减”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生命教育[J].江西教育,2022(12).[2]李宁.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J].天津教育,2022(20).[3]王录过.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2(08).[4]谢环.核心素养驱动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浅析[J].黑河教育,2022(07).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邯郸[5]陈艳菊.再论小学《道德与法治》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3).[6]蒋红斌,宁慧鸿.小学低年级规则教育的内容及其实施———基于对教材的分析[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2021(01).[7]童爱梅.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0(06).[8]闫平,刘志平.浅议小学高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20(11).ExplorationoftheClassroomTeachingofMoralityandRuleofLawBasedonthe"DoubleReduction"PolicyLinYouquan(FengtingDevelopmentZoneCentralPrimarySchool,FujianProvince,Xianyou351254,China)Abstract:The"doublereduction"policyisanewideaofeducationalreformbasedonthefundamentaltaskofestablishingmoralityandcultivatingpeople,andisaneffectiveguaranteefortheimplementationofthenationalpolicyofeducation.Underthebackgroundof"doublereduction",teachersofmoralityandruleoflawmusttrytoenhancetheinterestoftheclassroom,improvetheattractivenessofthecurriculum,anddesignscientificassignmentstoeffectivelyachievetheteachingobjectivesofthecurriculum.Thearticlestartswiththeconnotationandsignificanceofthe"doublereduction"policy,analyzestheproblemsexistinginthecurrentmoralandruleoflawclassroomteaching,andexplorestheimplementationstrategyofthemoralandruleoflawclassroombasedonthe"doublereduction"policyfromtheaspectsofimprovingthecurriculuminterest,focusingoncorecompetence,designingeffectivehomework,soastoachievethegoalof"reducingtheburdenandincreasingtheefficiency"ofthemoralandruleoflawcurriculum.Keywords:moralityandruleoflaw;"doublereduction"policy;fostercharacterandcivicvirtue;moralaccomplishment訝託計觼2022年12月·第34期(总第734期)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篇三:双减政策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新作为

  

  浅谈在“双减”政策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新思路

  摘要

  目前,全国正在实施双减政策,现行的双减政策有效缓解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家长的经济压力,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因为要在不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情况下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需要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因此,在本文中,探讨了“双减”政策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新思路。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新思路

  引言

  双减政策的核心是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让孩子有更多的精力回到课堂学习,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从目前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和课程分析。科目不会占用太多课堂时间,也没有太多准备课后作业。因此,学生在本学科学习中唯一的学习压力是由知识记忆、学习兴趣和学习困难引起的单一学习压力。为了更好地实施双减政策,教师需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提高教学效率”。这种“效率”是课堂教学的真正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现阶段与老师打交道的学生是一群出生在信息时代的孩子,与以前的学生相比,会产生更多的主观意识和新的想法。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不可能一成不变,教师不可能几十年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相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和教师教育理念的丰富与创新。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发展和普及,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加生动,让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多样化,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兴趣,而且实现了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一些创新。因此,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学习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理念。同时,关注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方式,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学生提供更深刻的教育。提供。和愉快的学习经历。例如,在《民主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学校提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以法治短片、视频影像等方式播放真实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他们。无聊和陈规定型的法律知识。我们通过视频、短片,通过真实案例,让您认识到违法违规的严重后果,帮助您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我们不做任何危及他人财产或生命的事情,我们做我们的学生应该做的事情,始终牢记他们的责任和义务。

  二、教学内容与生活进行有效衔接

  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离不开现实生活,新的课程标准也保证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衔接,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有效的关系,而这种联系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树立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意识,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教学,选择更加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开发设计教育主题,进一步发展元化和生活教学方法,实现教育内容与现实生活的无缝衔接。事实上,学生对道德和法治的反思和认识可以在生活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加强,有助于学生有效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对道德是什么有更深的认识。什么是法律?以“青年走向未来”的内容为例,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入手,让学生更全面、更准确地认识自己的责任。通过结合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来审视自己,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正确认识自己。最后,根据学生得出的结论,当学生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后,有针对性地教导如何提高自己,增加责任感,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健康成长。

  三、借助多媒体教育丰富课堂内容

  新时代,信息技术实现了质的飞跃,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引领人们走向更加智能、更加美好的明天。在信息化背景下,多媒体教学方式也成为时尚,是教师为课堂增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的浓厚兴趣。

  四、深度整合各种资源,引导学生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学生普遍比较个人主义,所以他们更有可能用自己的心态和方法解决某些问题。因此,为有效提高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效性,教师应加强对各类资源材料的收集和挖掘,设计探索性、实践性的教育活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理解教育内容,帮助学生从多角度认识社会现象,丰富知识储备,树立正确观念,提高思想素质。

  五、课后总结整理

  课堂总结活动发生在课程的最后,旨在通过总结和反思活动加深学生的知识和记忆,使学生通过反映课堂学习行为、学习效果等方面的变化来有效地学习。优化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我意识。结业活动让学生积极学习课程,自觉避免不良学习行为。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积极组织课堂总结活动,适时优化学生学科学习行为。德育课堂和法治课堂是开展德育根本任务的主要战线,教师要解放学生,让学生总结所学的道德法律知识,阐释认知的知识。进一步剖析德育理念,为有效深化学生的德育体验,逐步渗透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中,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通过分析问题,针对教育中的不足及时分析问题,可以有效优化伦理法治过程的教育结构,促进学生实现有效学习。因此,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总结环节,帮助学生反思课堂不足和存在的教学问题,认真听取学生的建议,与学生一起总结教学经验,有效解决相关问题。

  六、加强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

  教师必须重视课堂交流的重要性,确保教学质量和质量。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当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关注时,要及时改变授课内容和方式,插入课外话题,让学生参与进来。参与讨论,回到课本话题,还在课堂上设置一些问答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放学后要多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课堂讲课的方法和内容的看法,同时通过交流加深我们对课堂知识的印象,拉近师生的距离,让教师让学生住得更舒服学生对老师有好感后会有学习这门课程的冲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整体效果会有所提高。

  结语

  道德与法治对学生在德育各方面的行为习惯、品格发展、能力发展具有显着的影响,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更应重视纪律。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现行“双减”政策相结合,进行课程改革创新。但这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深入了解中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计划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同时,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丽.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策略[J].天津教育,2019(21).

  [2]张小强.试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策略[J].教师,2019,000(024):83.

  [3]罗佳佳.浅谈如何利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法治意识[J].考试周刊,2019,000(044):126.

篇四:双减政策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新作为

  

  “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创新方法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符合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也符合新时代育人要求,但是在课程开展中由于教学内容、课程开展方式等方面的影响,导致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缺乏实质性引导、缺乏教学案例引入等,然后从生活情境入手、故事引入、游戏教学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该课程的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教学创新方法;故事引入;道德与法治课程

  在核心素养理念以及双减政策的影响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应从“育人”的角度来展开教学,而不是仅限于知识层面的教学,要突出行为引导,将道德与法治相关的知识内容落实到学生实际生活中,实现知识和行为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进而更好地发挥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育引导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和品行观念。但是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设置的教学内容比较刻板,教学方式也多为说教、讲解等方式,导致学生学习意愿不强烈,无法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真正的应用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因此在现阶段应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创新,才能打造高效的课堂,实现为学生减负的目的。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

  道德与法治课程理论性较强,教师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讲解,尤其是一些法治知识要求学生通过背诵的方式完成知识的学习,教学方式非常机械,导致学生无法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价值以及学习的趣味性,从而影响学生对此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效果。其次从教学内容来看,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按照教材内容来进行,教材中虽然有一些教学案例,但是教师只是口头对这些案例进行讲解,并未为学生设置相关的实践活动,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缺乏实践感悟,从而影响了学生对此门课程的学习效果。第三,缺乏实质性的引导。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具有实践意义的课程,无论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还是提高学生法制水平,都具有深刻的意义,但是在教学中教师缺乏这方面的引导,学生很难意识到道德与法治的实用性价值,甚至认为这是一门没有实际引导意义的课程,而这对培养学生道德法制素养,通过该门课程实现“育人”价值是极其不利的[1]。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创新方法

  (一)从生活入手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双减背景下学生之所以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产生抵触情绪,在该门课程学习中感到非常吃力,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不能理解该课程教学内容,缺乏对知识的实践转化,因此让学生产生了负面学习情绪,对此教师应从生活角度入手,将一些抽象的知识进行转化,不仅加深了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小学生思想觉悟,让小学生知识如何爱生活中规范自己行为,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生活案例、生活实践活动引入时,需要注意生活案例以及具体生活实践活动是否适合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学生是否有能力完成,避免学生产生挫败感而影响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意愿[2]。

  例如:《家中的安全与健康》课程内容教师应为学生创造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了解家庭环境中哪些是危险的物品,应该如何保护好自己。然后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观察家中的危险物品有哪些,逐一记录下来,并要求学生在课上讲讲如何对这些危险物品进行防范,避免自己受到伤害。

  又如:《天气虽冷有温暖》的学习内容中应组织“赏雪”、“打雪仗”、“吃火锅”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冬天这个季节的特点,让学生感悟冬天的美丽和温暖,然后引入冬天学生应如何做好日常保健工作,一些学生会回答,室外很冷,应该做好保暖工作;一些学生会回答应该增强体质,避免出现疾病等等,这些都是学生从活动中感悟所获得的知识,教师最后对此进行补充和完善,以此保证学生能够掌握更全面的健康保健知识。

  (二)采用游戏教学法展开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中包含了“减”,但是并不意味着教学质量、学习效果的下降,而且还应通过更新教学方法来保证课堂的高效性。游戏活动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小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不仅可以释放天性,大胆的展现自我,而且还能更好地领悟学习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擅于利用游戏活动来开展道德与法制课程。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游戏设置的时候应注重和教学内容的衔接,还要考虑到游戏的可参与性和趣味性等,保证游戏活动具有教育和引导意义。

  例如:《我们在一起》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设置单人游戏、多人游戏,让学生分别体验游戏的不同,单人游戏主要是教师问、学生答的游戏,多人游戏则是大家一起玩的游戏,让学生体会到大家一起玩的快乐。然后教师会增加游戏难度,让一些学生在游戏中之后获得他人的帮助才能完成游戏内容,让学生感受一下帮助别人的快乐。

  (三)科学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等,这对更好地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教育价值落实到实处,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需要注意的是在小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分组科学,分组的目的是为了合作,为了帮扶,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而不是从知识层面的分组,因此教师应注意分组的均衡性,保证每组中学习能力强、生活能力强的人数和能力差的人数一致,以此更好地发挥带动效应,培养学生互帮互助优良品质。此外小组教学中会出现一些不良的现象,例如:在小组比赛中因为某个组员的原因而影响了比赛成绩,导致小组成员出现不满的现象,对此教师应加强对此方面的教育引导,让学生认识到有团队意识固然不错,但是团队的意义并不止于输赢层面上,还应是包容、体量,只有充满爱的团队才能走的更远[3]。

  (四)引入故事进行教学

  故事教学可以减少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枯燥性,避免使教学进入到说教的怪圈中,相比直接的教育而言,通过故事展开浸润性的教育更具有实践引导价值。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和教学内容关联紧密的故事内容,通过故事内容的引入来强化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观点,增加学生对观点的认同感,从而让学

  生从内心深入真正的认可教育内容,而不是一味地进行说教和知识的灌输。其次将故事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还可以优化课程结构,为该课程营造一个良好的故事氛围,进而增加学生课堂体验,让学生对该课程充满期待。

  例如:《百年追梦,复兴中华》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入战争的故事,讲述战争年代的生活,其中《金色的鱼钩》《小英雄雨来》等不仅有动人的故事情节,而且还具有启发引导意义,教师可以在此部分内容讲解的时候融入这些故事,以此活跃课堂气氛,升华学生情感,进而达到提高教育水平的目的。

  结论: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教育引导效果突出的课程,小学阶段的学生人格、情感处于可塑阶段,如果在此阶段未做好学生道德与法治方面的引导,将会对小学生未来生活和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重视高效课堂的构建以及课后的实践引导,通过游戏、小组、故事引入等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并加强实践活动的引入,以此促进学生知行合一的实现,为培养品行兼备的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陈晶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22,8(12):58-60.

  [2]王中霞.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2(05):23.

  [3]钟丽香.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自主四构”教学模式探析——以广州市花都区育华小学的教学创新为例[J].教育观察,2021,10(07):120-122.

篇五:双减政策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新作为

  

  “双减”政策指导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策略作业虽是必不可少巩固课堂知识的学习手段,但是如果设计不当,不但达不到预期巩固学生知识的效果,反而会导致作业布置过量而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与耐心,“双减”政策的颁布正好解决了作业过量的问题。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不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课外的兴趣爱好。但就目前大部分学校教育情况来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作业还是以背书、写练习题等方式为主导,作业设计内容过于单一、机械化,容易让学生感到厌烦且枯燥无味,不利于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课程知识,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策略需要改进。虽说作业是课程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课堂课后活动的补充,每一个学生都必须要写作业,这是逃不掉的。但问题在于一些学校老师在布置作业时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而导致布置的作业量过多,作业质量又不高,这样既没有达到巩固学生知识的目的,又占用了学生的课外时间。且长期以来,小学一直地存在下午两点多就放学的现象,两点多放学的初衷是为了给学生减负,但这也导致了另外一个现象,就是校外各种学习补习班在不断增加,学生放学立即就去了补习班,这就变成了校内减负校外增负,而且校外增加的负担处于失控、失管的状态。“双减”指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双减”的主要任务有,一是全面减少学生的作业总量与作

  业时长,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作业质量,学生作业不能学生自己或者家长进行批改。二是学生的放学时间尽量控制在五点半以后,分便家长们下班直接到学校接送,提高学校课后服务质量,积极组织老师在线为学生解答疑惑。长期以来,学校老师在教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时的主要时间都安排在新课程的教学上,而课后作业只占课程时长的几分钟或者是利用课后时间来进行布置,说明老师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不重视,且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也都是差不多的,就是在书上划重点让学生死记硬背,在课后做练习册,背标准答案等等这些传统型作业。可以看出老师对作业设计不够重视,也没有多花时间研究作业设计策略。虽然每次都是新的课程,但作业的形式却是不变的,渐渐学生就会出现厌倦的心理,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变得不再喜欢和积极地对待作业,就达不到巩固学生知识的目的了。在我国,教学方式都较为传统。教学时都是由老师进行讲解,课后便布置练习题,学生缺乏与社会进行交流的机会,缺乏时代性。在现今科技发达的世界里,社会的变化可谓是日新月异,如果作业设计策略没有随时代的更替及时更新,那将导致学科内容缺乏时代性,与生活相脱节。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就是根据日常生活来编制的,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与作业的布置时,应该多结合实际生活,多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的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紧紧围绕课堂知识来布置,没有结

  合时政热点,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课本上,停留在知识的表面,不会结合实际的政治问题。作业布置看似简单,但也是需要老师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来设计的。然而大多数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老师对待作业的态度随意,在布置作业时没有花费时间与精力去设计,仅仅是把课后的练习题与相关练习册作为学生的作业。这样单一的作业形式且不说其效果如何,如果一直重复着这机械性的,枯燥封闭的作业形式,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这种作业形式感到厌倦与烦闷,会对学习道德与法治失去兴趣与热情,作业就将变成学生的负担,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会对老师的课程教学结果产生巨大的影响,学生将无法真正学习到知识。随着“双减”政策的分布,作业设计的主要方向不再是以量多为主,而应该是简且精的,主要目的在于减轻学生的负担,同时也应该是高效的,不能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随着作业量的减少而降低,应该是学生随着作业量的减少增加对学习的兴趣与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道德与法治作业的设计思路不应该只局限于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中,应该拓宽作业的设计思路,可以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或者借助其他领域的力量,从学生道德品德的培养要求出发,加强学生在多方面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例如,可以从实际社会中的实例出发,组织学生对某一实际社会展开辩论,加强学生利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根据其他课本的内容进行探讨,比如第八课《探问生命》,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对生命是否可以永恒

  来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短暂的”的观点,并告诫学生都应该珍惜生命。通过与其他学科与领域的结合来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通过在课堂上讨论的方式可以有效加强学生的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通过理解的方式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减去学生死记硬背课本内容的负担,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每一个学生都有其薄弱的一方面,老师应该了解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困难,然后根据不同学生的弱项有针对性地设计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应该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和能力训练,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该明确教学的目的和目标,不应该一味地布置习题练习,而应该是针对性地选择与课程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强化学生的情感教育和思维能力。不应该把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作业也不是学生打发时间的工具,作业的设计布置应该与课堂内容衔接紧密,要体现出方向性与思想性。假如作业的设计布置偏离了学习目标,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就不好,甚至会导致学生对学习和作业产生厌恶。作业的多样化主要指可以把作业的形式设计为阅读课后书籍、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或辩论、在家与父母交流看法等等的不同形式的作业,不用只局限于做课后题、练习题。不同的作业形式可以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思维角度,情感体验。比如布置阅读类作业,在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学习中,并不一定要死记硬背课本中的内容,理解课本内容也很重要,所以老师在进行作

  业设计时,可以根据课程的学习内容,推荐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既可以加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问题,这样比死记硬背课本的内容更加可以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布置口头表达类作业,老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选择相关的时政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或者在课堂上举办辩论活动,这样的作业可以在学生理解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老师与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计问题,然后安排学生组成小组到街道上进行采访,了解社会中人们对问题的不同看法,从中得到感悟和启发,此举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有一定积极影响。作业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作业关系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学习效果。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大部分老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不够重视,作业只是根据课本课后内容和练习册来进行布置,显得十分枯燥乏味,且作业量大,导致学生对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没有兴趣,没有信心。“双减”政策的颁布,提出减轻学生作业的负担,提高作业质量,所以本文便在“双减”政策指导下对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策略提出一些优化建议,可以通过拓宽作业设计思路、有针对性地进行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多样化等方面进行作业设计的优化。

  “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双减”政策开始执行,对学科作业设计带来一定冲击,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认真学习“双减”政策,真正落实“双减”目标,从更多方面做出创新探索,为学生创设良好学习环境。依据学情设置分层作业、围绕主体设置选择作业、对接生活设置实践作业、借助网络设置电子作业,都能够对学生形成感官冲击,学生对这些作业有更强的认同感,其训练效率会大大提升,符合“双减”政策要求,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设计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时,教师需要有调查学情的主观意识,唯有摸清学生学力基础、学习兴趣、学科悟性等情况,才能做出对应设计和组织。学生处理作业的能力存在个体差异,这是最需要关注的学情信息,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群体设计不同作业任务,凸显分层特点,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分层作业设计有不同取点,教师不妨在作业难度、作业要求、作业选择等方面做出设定,让学生主动进入作业操作环节。学生对作业的感觉呈现差异性,教师对此需要有理性认识,针对不同群体投放不同作业任务,学生对作业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如果能够让学生建立作业操作兴趣,其助学效果会更为显著。如教学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揭开情绪的面纱”,教师为学生准备的作业任务有:选择题,这是必做题,要求学生对情绪分类、情绪管理、情绪应用等知识点做分类处理;判断题,这也是必做题,对一些情绪处理案例做

  分析判断,学生都能够展开个性分析,并做出准确判断;问答题,这是选做题,具体设计情绪管理问题,列举一些生活案例,具体分析情绪管理技巧应用情况;信息收集题,这也是选做题,借助多种信息渠道收集生活案例信息,学生对这类题目有很强的敏感性,都能够主动接受。教师推出不同类型的作业内容,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训练契机,从学生具体表现可以看出,其作业分量并不重,而且任务带有自主选择的特点,不同群体学生可以做出不同选择,这对全面提升学生作业效率是有重要帮助的。学生根据自身学力情况做出理性选择,能够快速建立作业兴趣点,这对有效提升其训练水平有重要促进作用。依据学情设置作业任务,教师要对作业难度系数做对应研究,这样才能有效提升作业设计适合性。分层作业设计符合“双减”政策要求,学生从中获得的学习体验更为鲜活。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在占有学情基础上投放作业任务,不仅要体现分层性,还要考虑学生的个性需求,不妨给学生准备一些选做题,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利,这样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激励,其调动作用更为突出。学生对自主选择权利非常看重,这本身就是一种学情,教师设计一些备选任务,学生会积极响应。作业内容丰富、呈现形式众多,而且有自主选择机会,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会向正面转变。教师投放选择性作业任务,学生会积极响应,作业操作进入良性轨道。如教学“‘我’和‘我们’”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为学生准备

  几个作业任务,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任务一:我们班集体需要管理,班干部是重要管理者,挑选其中一个典型做重点介绍,要列举一些事迹,从责任心、管理方法等方面做展示。任务二:仔细观察,身边有哪些事情需要我们去做,不妨分条列举,看谁观察得更细致,设计的应对方案更周全。任务三:大家都听过《三个和尚没水喝》这首儿歌,如果从正面来展示,需要对歌词做改动,你能够展开创意设计吗?不妨现场做诵读展示。学生对任务做分析和选择,作业进行操作环节。教师不时做出学习提示,要求学生主动修改设计方案,进行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在互评中完善作业构建。学生对选择性作业有更高期待,教师针对学生学习心理做组织和投放,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其作业积极性异常高涨,在具体处理时会更加用心,其训练效果更为突出。道德与法治作业要体现学科特点,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要求做设计,成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这无疑是最为适合的组织。初中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对一些新型的作业形式更有感觉,教师要做好学情观察,精心选择适合的作业任务,引导学生顺利进入作业环节,在深度研究中完成作业任务,实现认知内化目标。教师设计作业形式更为灵活,有思考、有书写、有讲述、有调查、有改编,其训练点更为丰富,训练效果更为显著。教师对接学生生活设置作业任务,学生会积极接受和主动参与,其训练效果也会更为突出。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对教材内容做深度解析,找到作业设计切点,其训练作用会更为突出。如果有需要,教师征询学生的参与意见,对作业设计方

  案做优化处理,同样能够获得认同感,其训练效果也会更为丰富。实践性作业要体现操作性、开放性原则,摆脱书面作业单一模式束缚,学生参与热情更高。学生对生活化作业任务更为敏感,教师对此需要有理性认知,深入研讨教材内容,对接学生生活现实,让作业训练成为学生对接生活的桥梁和纽带。如“美好集体有我在”,学生对班集体最为关注,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广泛征集了一些学情信息,推出话题辩论活动,以此作为学科作业:班主任老师是班级管理的灵魂,我们都是班级中的一个成员,自然要承担起班级管理的责任,只要大家都能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我们的班级就会变成美好的集体。你赞同这个观点吗?学生开始思考和议论这个话题,纷纷给出自己的判断。大多数学生都赞同这个观点,只有少数学生提出了疑问。教师组织学生做话题辩论活动:先推选出辩手,双方各选出四个人,准备展开班级辩论活动,每一个选手都要做典型发言,列举更多实例做观察阐述。学生进入辩论环节,课堂学习气氛浓重起来,教师是辩论活动的主席,主持活动顺利启动。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推出辩论话题,组织学生做辩论展示,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情境之中。学生对辩论组织并不陌生,自然能够积极面对。教师对辩论活动做详细规划和组织,确保活动顺利展开。教师以辩论活动作为作业来设计,这是比较有创意的操作,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体验的机会。从学生具体表现可以看出,教师的作业设计是比较成功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认知更为

  深刻。学生对生活化作业更有感觉,作业压力不大,“双减”政策得到有效落实。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学生学习创造了良好环境,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适时引入电子作业,学生接受起来更为自然,训练效果值得期待。录制视频、音频,拍摄照片,信息共享,网络交互等,都属于网络作业应用范畴,教师针对学习内容实际推出具体的电子作业任务,势必对学生形成心理冲击。学生对作业有了主动操作的兴趣,自然不会感觉到学业压力的存在,“双减”目标也会自然达成。教师执教过程中,要注意做好延伸设计,要求学生对接生活展开深度思考,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启示,这对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有重要帮助。如“法律在我们身边”,教师先列举未成年不良行为表现,然后给学生设计了生活调查任务:深入生活之中展开调查,选择典型案例做详细介绍,介绍相关法律应用情况,以网络交互形式做展示交流,可以是文字交流,也可以是语言交流。教师投放任务后,立刻引起学生积极反馈。为确保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教师设计了具体互动时间点,让学生借助家庭网络进入互动平台。互动程序启动后,教师及时做出指导,组织学生有序交流,网络交互平台进入互动状态。教师对学生个性发言做评价,对生活案例与法律运用情况做归结,组织学生展开热议互动,促使学生在生活案例中掌握法律知识。教师推出网络交互任务,以此作为学科作业任务,这是比较有新意的设计。学生对网络交互活动有特殊的参与兴趣,教师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展开设计,成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从学生个性阐释情况可

  以看出,这些作业具有更强的激励作用。初中学生对网络应用更为感兴趣,平时应用网络信息技术早已成为常态,教师适时将作业渗透到网络之中,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学生从中获得的学习认知会更为丰富。学生对作业态度的转变之后,作业压力顿时降低,“双减”目标也会顺利达成。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设计要凸显“双减”政策,还要确保作业质量,教师对此需要做出创新探索,利用个性、独特、趣味、互动性作业形式展开调动,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作业主动性,还能够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成长。初中学生对作业压力比较敏感,教师通过改变设计路线,推出更多具有灵活性的作业任务,调动学生作业积极性,以便建立崭新的学习成长点。

篇六:双减政策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新作为

  

  “双减”政策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进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中学德育内容的重要组成学科,对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和行为规范的养成有着积极作用,历来都受到学校和学科教师的高度重视。伴随“双减”政策的全面施行,初中教育事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增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是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双减”政策的意义,剖析当前教学困境,深入探讨优化课堂教学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双减”政策

  初中道德与法治

  改进策略

  道德与法治课学科属性为综合性课程,作为中学德育基础课程的组成内容之一,目的是在于通过思想道德知识的讲授和传递,不断升华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从而规范学生的思想素养和行为举止,将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有责任心和法制意识健全的人。受到“双减”政策影响,道德与法治课在开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教师要运用有效手段去优化课程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发展。

  一、“双减”政策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意义

  “双减”政策的提出和践行,目的是在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促使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水平向高质量的方向迈进。这也意味着初中教育工作者要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作业安排等方面入手,始终以“双减”理念为指导,积极创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形式,真正实现提质减负[1]。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是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共同作用的教学活动,其教学质量涉及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受“双减”政策影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面临着新的教育变革,教师若想构建高效课堂,首先要清楚其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因地制宜,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课程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注重实践活动的学科,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紧密联系,以此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双减”理念也是倡导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感受,以此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和文化素养。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道德与法治课还存在理论和实践的脱节,这对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有着阻碍作用,导致初中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只是停留在形式层面,不利于思想政治课程实效性的发挥。

  (二)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为注重学生应试技能的形成和学科知识的掌握,很多教师还是在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去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逐渐减弱学习的积极性,长期以往自然会影响着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发展。“双减”强调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行为特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去进行高效课堂的构建。但是目前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不利于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知识。

  (三)忽略学生个体差异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不同学生的认知状况、接受能力和知识储备都有着本质上的差别。特别初中阶段是学生品格形成和健全的关键时期,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的实施者和监督者,教师需要发挥好引路人的作用,以此培育学生正确的法律观、人生观和道德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环节,教师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没有意识到学生与学生之间学习能力有所差异,无疑会影响着学生思想道德知识的传导和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三、“双减”政策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改进策略

  道德与法治课是初中德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承担着培养学生思想观念和良好品行的重担。为顺应“双减”政策,切实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的实效性,教师需要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去优化教学模式。

  (一)精心备课

  做好备课工作是一节优质课的必备条件。首先要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关于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哪些学习成果的表述,也是教师进行备课的指导方向,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活动,打造高质量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帮助学生实现高效学习。其次是要确定好教学重难点,并运用有效教学策略解释说明该知识点,将复杂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形象。

  (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提高课堂教学水平,那也意味着要积极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双减”政策的提出目的在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而增强课堂教学质量是“双减”政策的核心内容,需要教育者加以把握。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其自身要不断完善学科涵养,具备专业化的学科知识,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去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例如,在进行《延续文化血脉》这课内容的教学时,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点以及该课程实际,教师需要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借助活动载体丰富课堂形式,激发学生积极性。教材内包含很多情境、思想和文化,如果让学生单纯记忆,那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只能流于形式,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本地资源,通过开展知识竞赛、文化讲座等活动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获取知识和经验。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倾向,选择受学生喜爱的项目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拉近知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体验、感悟的基础上理解教材内容,增强学科核心素养[2]。

  (三)精简作业

  “双减”政策比较关注的就是学生的作业量,教师首先担忧的是作业量减少了学生难免会松懈,无法保证教学质量。但是教师也可以思考,之前的作业是否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是否是经过合理规划后才给学生布置。“双减”政策提倡减少作业量,不意味着不布置作业,而是要有重点的布置作业,这就要求教师要精简作业。新时期强调要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可以每周给学生布置一次实践类作业,例如,在《深深浅浅话友谊》该课教学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份关于友谊的手抄报,在《积极奉献社会》教学后,就安排学生周末参加一次公益活动,如到社区捡垃圾、扫地等,并让家长拍照记录,制作一份劳动日记。

  完成实践类作业后,教师还应当组织评价活动,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评,目的是发挥学生课堂主体性,增强学习动力[3]。

  (四)分层要求

  考虑到学生是具有差异化的个体,知识储备和接受能力都存在差别,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别化教学,做到因材施教。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应该实行分层教学,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分成不同层次,并依据层次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习热忱。

  (五)团队协作

  学校可以加强跟其他学校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为道德与法治教师提高教学技能提供有效途径,除了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获取教学资源以外,做好区域内教师的团队协作工作也是重中之重。首先是开展全区备课,让该区域的优秀教师进行分工合作,彼此交流经验和成果,提高备课效率和质量。要注意的是,全区备课不仅仅是针对新授课,像其他的讲评课和复习课都可以运用团队协作的方式。其次是探究大单元教学,由团队进行沟通和交流,解决课时少、内容多的问题,并从小部分单元着手,通过摸索和推进,逐渐形成完善的授课机制。

  四、结语

  中学时期是学生进行道德重塑和行为强化的拔节孕穗时期,道德与法治课在其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教师必须贯彻“双减”政策的教育理念,从教学方法着手,做好备课工作,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精简作业,对学生因材施教,并通过团队协作提高教学能力,打造高效课堂,以此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谢淑媚.“双减”背景下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教师,2022(16):69-71.

  [2]徐开颜,吕萍.“双减”政策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进[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14):4-6.

  [3]洪燕倩.“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改进策略探索[J].新课程评论,2022(01):79-87.

篇七:双减政策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新作为

  

  “双减”及“双新”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改革优化策略

  “双减”政策之下,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彻底有效解决初中生负担过重这一教育研究热点问题成为改革核心要点。《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高屋建瓴思考如何平衡“减负”和“增效”之间的关系,善于在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基本知识和技能基础之上,在其综合能力与初中生实际生活之间搭建桥梁,促使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呈现多元化、多维度的大课程教学格局,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

  (一)质量为先,优化教学内容

  为减轻初中生道德与法治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根据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树立以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综合能力提升的大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设计观,在单元整体设计的视角下关注全体学生多元智力潜能的开发,对每一类型的教学内容进行功能化设计,以摆脱过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的反复讲解、练习,真正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在精准把握学情之后,将“教”和“学”的目标精准化变为要深思的内容,并逐一分解、细化描述性目标,结构化两维度目标,形成螺旋上升、递进相关的习作学习任务,一方面引导初中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启发学生智慧,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外,要重设计,确保道德与法治内容科学化的目的。在“双减”背景之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应关注教学内容的设计,突破传统“以教师中

  心为主”的局面,注重教学设计的多样化呈现,设计开放化课堂,将题材层次丰富、内容来源多元化、思维空间广域化的教学情境提供给学生,减轻学生心理压力,以趣味化、生活化、探究式的课堂教学设计全面激发初中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内驱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以知为本,创设学习情境

  首先,要根据法律和道德等相关主题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给初中生创造恰当的任务环境、“乐学”的环境,以生活教学、情境教学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证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其次,任务的设计要巧妙而富有教育意义。在一些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主题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给学生呈现单一的生活案例、视频片段,不能体现现代课堂教学技术的多样化优势,更无法吸引学生参与其中。所以,道德与法治教师可通过生活热门案例,对其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进行充分、合理的讲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讲解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做守法的公民”时,可以以一些偷盗、抢劫等违法犯罪视频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以“我生活中的小插曲”切入,调动学生的同理心,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形式上的多态化、课堂气氛的鲜活化,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不断提高。

  (三)以情促知,促进道德与法治认知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良好的教学设计一定是有情感维度的。”如孔子的启发诱导使学生“欲罢不能”;张载强调教学应做到“有如

  时雨化之者”。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首先应辩证思考知识和教学艺术的问题,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编排、统筹规划,为学生创设恰当、适宜的情境,将最“渊博而复杂”的教学过程艺术化处理、情感化设计,促使教学活动活色生香,有情感、有温度。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的教学设计中,将生命教育作为关键词开展教学活动,利用电影片段和对部分初中生父母采访的视频片段创设讨论情境,引导初中生从生命来之不易的角度对生活中的安全行为谈感受,调动初中生移情心理,引领初中生学会保护生命、热爱生活。

  其次,创设生活情境,促进基本认知。近年来,对生活情境促进初中生道德与法治认知、丰润初中生道德情感和法治意识等的相关研究日趋增多。生活情境的投射功能,能够帮助初中生充分认知道德与法治层面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促进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形成。所以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基于初中生的兴趣、生活情境的生活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来创设生活情境,主动唤醒初中生的个性体验,促进初中生在生活常识的认同中认识自我、认知世界。在这一情境中,授课教师通过起伏有致的声音、丰富的肢体动作、恰当适宜的音乐和视频,感召初中生进入理想的道德与法治世界,促进其建构具备高尚、勇敢、节俭、公平等特性的精神世界,提高道德与法治意识。

  (四)施之以行,践行道德与法治理论

  “双减”政策要求切实“加强学科教学的实践性”,所以要加深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的深度理解,进行知识迁移、情感迁移,因此,教师应坚持教学内容现实化、教学情节生活化、教学语言生动化、生

  活内容还原化,真正做到让初中生在行动中提高道德与法治意识。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友谊与成长同行”的教学中,由于初中生无法正确判断生活中的朋友是否是“益友”,教师可采用三步化实践教学法创设探究式生活情境。首先,浅表化知识,将教学重点迁移到“角色扮演”之上:你的朋友圈都是什么类型的人?学生讨论之后,将讨论结果折射到日常生活之中,让学生自我判断刚刚讨论的朋友类型是否是“益友”。接着,通过舞台剧表演、绘画等方式让学生将讨论内容呈现出来,以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度理解,从而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篇八:双减政策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新作为

  

  “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效率

  “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性

  “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堂建构的几点思考

  “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堂建构的几点思考

  今年暑期,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强调,必须严格落实“双

  减"任务,那么,在新政背景下,面对学生的成长需求和家长的“教育焦虑",作为一门教会学生生活、教会学生做人的道德与

  法治课程教学的教师该怎么做呢?我有几点不成熟的思考。

  一、研究学情与教材,改变备课理念

  研究学情,就是要研究每节课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特点、认知特点、社会实践特点“在哪里”;研究教材,就是要研究每

  节课的“三维目标”即把学生“引到哪里”,它不是单纯的读懂、研透教材,我们的认知应该由“教”教材上升到“用"教材,教

  材只是一个媒介,目标是使课本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品质,并见诸于行动。有了这样的认知,课程设计就不会局限于、拘泥

  于教材内容,而会把更广阔的现实生活引入课堂,更多的联系学

  生的思想生活学习实际,教学活动的设计就更生动活泼、更让学

  生喜闻乐见。老师只当引领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的去思考表达、合作探究、调查采访、表演展示、分享汇报……他

  们进行这些活动的过程就是作业的过程,他们展示的成果就是作

  业的答案。这样每一课后不多的基训题,孩子们水到渠成的快乐

  快速完成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是让孩子们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在分析研读教材基础上的教学设计,就是要对准这个

  靶心。

  二、聚焦核心素养,组织深度学习

  “双减”政策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应聚焦“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这个核心素养,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组织学生

  开展深度学习。深度学习不是深在知识难度上,而是要精心设计

  问题情境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开展探究

  性学习。例如,在教授《四通八达的交通》一课时,我把重点放

  在学生对交通状况的研究和汇报上。课前布置孩子们组成六人学

  习小组,分别对“地铁、公路、铁路、水路、民航路线”等交通

  发展状况进行研究。通过课前准备及课上交流不但激发了孩子们

  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加深了他们的体会,取得了

  良好的学习效果。

  学生课堂上实实在在用1分钟获得的发展与提升,是课后

  10分钟的补习也达不到的效果。课堂学习效益高了,作业自然

  而然就不是负担了。况且,这种合作研究小组汇报的形式不是一

  种更好的作业吗?

  三、利用课堂阵地,提高作业质量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是为了不教。”教育的职责在于

  以生为本,通过创设合适的情境,师生共同参与课堂建构,让学

  生学会学习。如教授三年级《我学习,我快乐》一课时,我首先

  从孩子们展示自我的“才艺大比拼”活动导入新课的学习,孩子

  们有的表演相声,有的表演古诗,有的展示魔方还原,还有的表

  演唱歌、跳舞、讲故事,大家在丰富多彩的才艺展示中感受学习

  和成长的快乐,也为本节课后面教学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情绪基

  调。

  其次,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的偶发事件作为教学资源,这也

  真正的体现了道德与法治课新课标的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例如

  在教授《我学习,我快乐》辨析导行的环节中,孩子们正热情参

  与着,这时有一个孩子却不小心折断了尺子,制造了课堂的小意

  外,我就抓住这个偶发事件,顺势引导孩子向认真发言、积极举

  手、遵守纪律的学生学习学生不仅从课本中理解该如何做,更

  学习到了在班级、在现实中该如何做。

  作业是检验和巩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抓手,作为道德与

  法治课,我认为最落到实处的作业是知识化为了学生的思想和行

  动,要减少书面作业量。

  四、研究作业管理,丰富作业形式

  教师要针对道德与法治课课标的特点,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

  源,创造性使用教材,将作业设计作为课题来研究,重视预习作

  业。如教授三年级《我们的学校》一课时,我将整个教学过程分

  为了课前学习研究和课内汇报交流两部分。课前,学生自由组合

  成了三个学习小组,并从“不同地区的学校、不同时期的学校、不同类型的学校"三个课题中,自己选择出本组的研究课题,孩

  子们非常快乐积极、热情高涨的完成了这个课前作业。在极其轻

  松愉快的氛围中,我和学生们一起圆满完成了本课的学习。

  此外,作业要“科学合理”、“丰富多样"。教师可以根据班

  级学情,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我认为根据道德与法治

  的学科性质,教师可以多布置“实践性"作业,来代替书面作业,根据课程内容,布置不同课题,可以是小采访,可以是小调查等。

  例如在教授《走近我们的老师》一课时,针对我校开设了小记者

  站的这一资源,我就提前布置作业: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我的老师";又例如在教授《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这一课时,我课

  前的作业是:组成特工小分队调查我们的学校存在什么问题,提

  出建议,并采访校长,完善建议。作业不再是“要我做"的“负

  担",而是成为了

  “我想做"的“常态"。同时我也及时做好了作

  业的反馈,一方面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加以及时的鼓励和方法的指

  导,另一方面对作业优秀的学生及时激励表扬。

  五、进行教学创新

  随着科技的创新,学生获取各种知识的途径不断丰富,教师

  只有创新教学手段,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实现学校教育的多样性,提升学校教育的质量,让学生乐学、爱学。可以是环节设计的创

  新,例如,小调查、小研究、小观察、小采访、小游戏、故事会、活动园,试一试、学一学、评一评、想一想,唱一唱、演一演、七嘴八舌、小小答疑家等。可以是课堂形式的创新,例如,合作

  探究课、社会实践课,我是小老师等。可以是授课工具和教育方

  式的创新,例如各种课件的制作、多媒体的运用、微课的尝试等。

  作业除了基础训练,还要有灵活的主题活动、项目学习、特

  长发展、社会实践,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其中的兴趣点、能发现

  自我、肯定自我。

  最后,道德与法治课堂在保证孩子们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公

  民道德素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对教师来说任重

  道远。

  “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效率

  “双减”工作是国家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作为进行德育教

  育的主阵地一一道德与法治课凸现出了其举足轻重的作用,“双

  减""环境下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效率?首先教师必须调动学

  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创建学习共同体,学会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单位时间内提高学习绩效,全面实现课程目标。这不仅是

  一个教学活动,更是一个高质量、持续发展的合作学习过程。在

  课堂实践中,为实现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变、学生由被动学习

  走向主动勤学;实现教知识走向指导学会学习、逐步学会自主合

  作探究学习。我逐步尝试、总结形成了课前预习、情境导入、课

  堂探究、课堂总结、课后拓展“五步”有效教学法,提高了道德

  与法治课堂效率。

  一、课前预习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初步梳理教材浅显知识点:是

  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点指导学生逐步培

  养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还可以尝试做基础训练的习题,通过做习

  题,让学生收获两种体验,一是通过预习就能做出一些习题,让

  学生有活动成就感。二是学生预习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在课堂

  上通过听课来解决,这样带着问题去听课,效率自然就高了

  一筹。

  教师可安排学生课前提前3分钟到教室进行新、旧知识两方面的预读。如:班干部领读、分组轮读、师问生答等。这样能让学生

  在正式上课前收回思绪,集中精神,同时温旧知新,符合学生认

  知规律。

  二、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可作为课堂导入,也可作课堂活动过程的引入,还

  可以创设贯彻课堂始终的情境。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生

  活紧密联系,巧用学生的事例整合教材,让学生明白学习的内容

  是对自己的生活有用的,这样才会促发学习渴求的动力。情境教

  学则可以还原学生们周遭发生的现实生活,让他们有自主探究的欲望。如果把教学内容比作让学生必须吃下“饭",那么“情境

  教学”就是辅助学生吃下“饭”的一道道“菜”。这些“菜"不

  仅要让学生们顺利地吃下“饭”,还要让这个“饭"吃得更香。

  创设情境教学的途径有:

  1、生活展现情境;如:生活情景、生活场景;

  2、实物演示情境;如:让学生体验、实践生活;

  3、画面再现情境;如:教学挂图、多媒体投影;

  4、音乐渲染情境;如:多媒体音乐课件;

  5、表演体会情境;如:指名上台表演;

  6、语言描述情境;如:有感情朗读等。

  除这六种基本途径之外,还有一种重要的情境创设:多媒体

  模拟演示情境。具体选择哪种情境教学方式,则依对应课程教学

  过程中的实际的需要选择。

  三、课堂探究

  要提高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效率,关键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1、课堂讨论。在课堂中,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

  会,引导学生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并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

  2、合作激励。教师可采用合作激励机制,提高学生参与合

  作学习的意识和合作能力。如:合作学习表现良好的小组,给与

  积分奖励外,还可以少做、免做作业,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完

  成学习任务。

  3、合作记忆知识点。教师要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理解每个层

  次的知识点。落实学生自读、齐读等学习方式,促使每一个学生

  都能知识点过关。

  4、及时总结提交本组发现的问题。包括知识点理解不透、组员参与度、任务难度过大等,教师在收集到问题后第一时间调

  查研究,及时解决。

  四、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活动是发生在课堂教学结尾环节,目的是要通过总

  结反思活动去深化学生的知识记忆,让学生反思课堂学习行为、学习效果等多方面的变化情况,从而切实优化学生学习态度、自

  我认识的结束性活动,可以让学生积极吸取学习教训,使其自觉

  规避不良学习行为。

  因此,教师要积极组织课堂总结活动,以便及时优化学生的学科学习行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充分交流情感,逐步渗透情感

  态度价值观培养,帮助学生从小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五、课后拓展

  课后拓展的内容有四个方向:反思、验证、实践、理解。课

  后拓展能够更好地引导师生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延伸、开展更广

  阔的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要积极地创造学习活动情

  景,充分拓展教材内容到学生们的生活空间,还可以充分利用书

  刊、多媒体、德育基地等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独

  立探究、小组合作研讨,最终获得知识;在自主总结巩固的基础

  上,再次回到生活情境中,尝试运用所获知识解决问题。在这样

  的课堂中,学生观察生活、发现和提出并解决问题等能力得到了

  培养。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到充分的发挥。课

  前预习、情境导入、课堂探究、课堂总结、课后拓展“五步"有

  效教学法的实施,必然引起课堂教学的变化,学生在这样平等、互

  动、师生共同学习的课堂中,充分感受到尊重、接纳、友好,使

  “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成为可能,这样,就提高了道德与法

  治课堂效率。

  “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性

  2021年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

  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是

  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双减“工作作出了重要

  部署。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最基本的形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在上好每一节课的基础上形成的。面对新政

  策新教材,作为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

  素养,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活动,让课堂教学过程

  充满生机活力,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推动"双减"的真正

  落地。

  课程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他们的需要,教学设计的过

  程要努力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

  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世界,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的生活与道德。

  01走进学生生活,开展有效的课前调查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面向学生生活的综合性课程,儿童的生活

  是课程的基础,让学生走进生活、留心生活并进行课前调查,引

  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探究社会。可

  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并使学生更有效地参与学习活动。

  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和时间交朋友》一课时,课前通过对

  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在课堂教学时以统计图的形

  式展示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发现了

  “同学们在完成同样的作业

  时所用的时间不同“这一现象,从而引发学生继续思考其中蕴含

  的问题“为什么相同的作业,同学们完成作业的时间却不一样

  呢?

  ”通过请完成速度快的同学介绍经验,使学生从中分析归纳

  出要和时间交朋友就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心中的“110”》一课时,通过课前调查,发现有一部分学生有独自在家的经历,并且在独自在家时有陌生

  人来敲门。在课堂教学时,通过说一说,独自在家我会怎样做才

  安全?并请有独自在家经历的同学演一演,独自在家时,有陌生

  人敲门怎么办?

  通过分角色表演《智捉小偷》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安全防范

  意识,认识到面对强大的敌人,我们绝对不能跟他搏斗,要先保

  护好自己,再想办法,这就是机智应对。

  02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实施体验式教学

  新的教学模式提倡让学生更多地亲身参与进教学实践中来,通过“体验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

  以及人生态度,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生命最宝贵》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

  会到妈妈孕育生命的艰辛,组织学生开展了

  “体验五分钟怀孕妈

  妈"的体验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将书包当作自己的宝宝,书包里

  装5—6本书本,然后将书包挂在自己的胸前,模拟怀孕时的妈

  妈完成弯腰捡东西和弯腰穿鞋,系鞋带等活动,通过模拟妈妈几

  个动作的真实体验,使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了母亲孕育生

  命的不易。

  在教学四年级上册《我们班四岁了》一课时,通过分组进行

  班徽设计大赛,引导学生把对班级文化的情感和理解融入设计之

  中,初步学习如何设计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班徽,表达对班级的热爱之情。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优化情境,并以优化的情境为空

  间,使“生活课堂化"“课堂生活化"。把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有

  机地结合起来。

  只有基于生活体验,只有在一个个生活情境中,学生的认知

  与发展的主动性才能被真正激发。

  03关注课后活动延伸,指导学生生活

  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变废为宝有妙招》一课时,结合垃圾分

  类这一社会热点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垃圾分类活动,在分类的过

  程中,学生在对物品进行分类的过程中对生活中的大棒骨、榴莲

  壳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分类产生分歧。通过查找相关的知识发

  现,这两种物品是属于其他垃圾,而并非我们意识当中的厨余垃

  圾的。2020年由于疫情原因,学生需要居家学习,在居家期间,学生通过每天记录家庭的生活垃圾种类和数量,对家庭生活垃圾

  进行分类,绘制有关垃圾分类宣传的知识报,并利用可回收的垃

  圾进行再利用,将其制作成了美化生活的工艺品、游戏用具、学

  习用具等等。在这段时间里学生充分的将知识转化到生活实践当

  中。

  开学后,我们共同创编了《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法治情景

  剧,在表演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体会到了表演的乐趣,更认识

  到垃圾分类不仅是个人行为,更是一种社会行为。我们不仅要从

  自身做起,也要向周围的人去宣传垃圾分类,要用自己的小手拉

  起身边的大手,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

  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因此在教学中要始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学生自己的生活留出

  时间,将学生自己的生活引入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自身的生活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解决他们

  生活中的问题。

篇九:双减政策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新作为

  

  基于“双减”下提高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性的实践

  摘要: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做好学生减负的同时,教师要精准解读课程标准,重视课前预习,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设计游戏式的教学活动等,切实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

  在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做好学生减负的同时,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实效性?是我们每一个思政课教师都应该探究的问题。

  一、解读课程标准,是提高课堂实效的方向

  课程标准是我们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导向和标准。一线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课程标准里都有明确的要求,教师实施教学前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明确内容、方法及目标。解读标准,了解了该课程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等,就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例如在针对“祖国妈妈,我爱您”章节制定教学方向的时候,教师应该针对章节内容的中心思想,将“树立学生国家意识和集体意识”作为教学方向,将“视频案例、小组活动、生活与国家的联系”等作为教学方式,将“让学生意识到自身与国家的联系作为本节课堂教学的目标”。并围绕着这一系列的教学方向来开展课堂教学,这种清晰明朗的教学结构能够明确教学思想,辅助教学行为的开展,从而提升整体课堂教学的效率,发挥道德与法治知识的价值,达到了教学目标。

  二、重视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实效的前提

  课前预习,主要是调动学生学习前的兴趣,并对要学习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学习有困难,需要教师的帮助。这样,学习才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在上课之前,教书注重钻研教材,认真备预习、备学生、备教材、备目标、备重点难点、备教法学法、备问题生成、备作业设计或目标成度、备反思等一系列问题,根据学情认真编写课前导学案。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初步梳理教材浅显知识点,因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材知识点不外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老师在一开始上课时就注意在这方面渗透,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尝试解决导学案中的基础知识。通过练习,让学生收获两种体验,一种是通过预习就能做出一些习题,让他们体验成就感。另一种是发现一些自己预习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听课来解决,这样带着问题去听课,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三、创设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实效的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识,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学生之间经验的差异,鼓励学生与拥有不同经验和观点的同伴、教师和其他人开展交流、讨论和对话,分享经验和感受。例如,在学习“诚实守信”时,不能仅仅呈现生活中诚实守信的正面例子,可以适当呈现生活中不诚实守信而获得利益的事例,让学生认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并且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或身边的人在这方面所遇到的不同情况和感受,对不同情况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和探讨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学会根据情境作出恰当的判断和行为选择。善用紧贴生活中的社会时事,是将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可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融入当下的时政要闻或国内外重大事件,引导学生透过时事认识世界、明辨事理,启发多元化的科学思维。比如,在教授三年级上册《生命最宝贵》一课时,教师可结合心冠疫情防控这一国内外的重大时事开展“时事辩论大会”,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思考和讨论自己居家期间的健康计划,以及不同国家应对疫情的不同措施,懂得作为一个中国公民的骄傲,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等,让学生从实际出发,理解生命的宝贵,理解人与大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相处之道,使学生在对时事的思考中形成科学的思辨思维。

  四、采用游戏教学,是提高课堂实效的关键

  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主要是在兴趣的驱动下进行的。在所有的教学方法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就是游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选取合适的教学方式,而游戏化教学不仅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小学低年级的教师可运用游戏活动这一孩子最喜欢的学习载体,指引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在执教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大家一起来》这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一个“小艇逃生”的游戏,让同学们感受大家一起合作时,如果有规则,有方法,能顺利“逃生”。

  师(读比赛规则):在规定时间,每一小组乘一只小艇;每个人的两只脚必须全部离开地面,否则不算成功登船;哪一小组成功上船人数多,合作成功,获胜!

  师(配合视频创设情境):这是发生在大洋深处的一处地震,海啸来了。上一秒风平浪静,下一秒天崩地裂。巨浪摧垮了一切,海啸以500公里/小时的速度向四面八方涌来。我们被水淹没了(学生发出惊恐的低呼),这时,小船来了!登船……(小艇是一张大报纸,学生想办法抱团站在报纸上。)

  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你们是怎样登船的?(先交流两个成功的小组,接着是两个登船失败的小组)。

  第一小组:我们一起扶着,齐心协力就成功了!

  第二小组:我们让一个力气大的男的站在中间,然后站女孩子,我们男孩子又站在外面抱着。

  第三小组:我们站着的时候,没有按照规矩,所以全部同学登船时,一下子倒向一边。

  第四小组:我们的安全员在我们站稳的时候,他们推我们,我们的重心就不稳了。

  这节课,值得欣喜的是,“规矩”并不是老师告诉孩子的,是学生自己在游戏体验中获得的。实践表明,科学地采用游戏教学将受益匪浅。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科学地运用游戏教学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对话学生当前的生活,指导学生未来的生活,在落实“双减”政策的今天,作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善于创新手段、运用多种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易海燕,女,一级教师,现任重庆市开州区临江中心小学语文教师,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公开发表。研究方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电话:177****9768

篇十:双减政策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新作为

  

  “双减”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实施

  摘要:“双减”是由国家教育部针对当前教育情况而颁布的一项教育政策,在该政策落实中,学校肩负着主要的育人责任,必须依“双减”政策要求,从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入手,抓好教育教学质量。但事实上,通过减少学生作业量和时长来实现减负增效,只能治标却不治本,还是要积极寻求课堂教学方法的变革,才能真正做到减负增效。基于此,本文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出发,进一步探讨“双减”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施策略,希望能够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双减政策;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实践体验

  “双减”政策实施,旨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最根本的方式是打造一个高效课堂。就目前来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仍旧存在过度依赖教材、课程教学模式单一及方法落后等问题,这就需要授课教师针对当前课程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深刻理解双减政策要义,主动寻求课堂教学变革,改变滞后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学科素质的发展。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

  (一)受师讲生听局限,学习较被动

  以往说教课堂主要由教师主导课堂,这样容易使学生陷入被动学习的局限,尤其受教师教学思想的影响,学生在聆听过程中,其思维发展也会受到限制。若是教师采取固有的灌输式或者一刀切的讲解方法,不仅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还会导致学生对教师的讲授存在依赖性,反而丧失了自主学习意识,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有碍于课堂有序推进。

  (二)过于依赖教材,缺乏资源开发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依托于课本内容来讲授知识,在此过程中,未能认识到课内外知识衔接对拓宽学生知识面及增强其自身见识的积极作用,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使学生所学知识内容比较片面,不利于学生思想意识及文化观的形成与发展[1]。根据当下授课情况不难发现,很多教师在授课中没有运用时政资源和生活案例,致使课程内容片面性、局限性较强。

  (三)课程模式单一,教学空间有限

  教学方法是否新颖有效直接影响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效能,就目前来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教法的创新缺乏一定的重视,并未结合新课改标准及双减政策要求来更新教法,同时不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及学科兴趣发掘的评估,只顾沿用传统的教法以灌输式讲解的形式来组织和实施整个课堂,致使课堂教学相对来讲比较枯燥、乏味,学生提不起兴趣,也影响学生自主学习效能的发挥[2]。

  二、“双减”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实施策略

  (一)角色置换:变师本为生本

  生本教育理念强调一切教学活动围绕学生开展,高度尊重学生的意愿,体现以生为主的思想。“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更应倡导以生为本这一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真正参与其中,尽情演绎精彩人生。所以,教师应想发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使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3]。例如,在学习《宪法是根本法》这部分知识时,由于这一课时所涉知识理论性较强,对于高深的宪法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可以改变以往的教学策略,组织学生观看与宪法知识相关的视频,或者以“我是宪法宣传员”为主题开展表演活动,使深奥的宪法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增强宪法意识。

  (二)情境载体:变抽象为形象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可以使学生快速融入其中,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体验感受,启迪其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双减”背景下,以情境为载体进行情境教学,是构建高效化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必由之路。因此,教师应注重情境创设,立足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把握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创设故事情境或者有趣的游戏情境,在情境教学中减轻学生的思维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4]。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合理消费》这部分知识时,可以创设一个购物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消费者、理货员、售货员等,以真实的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经历,从而自然地引出学生对“合理消费”这一主题的探究。同时,学生经过亲身参与和体验,也能够懂得要理性消费,切勿攀比的道理,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三)问题驱动:变讲解为思悟

  课堂教学通常从问题开始,教师一般会在课前抛出一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然后自然地引出新课内容。而且提问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教师变讲解为问答,也能使学生在解答问题过程中,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建构者。值得注意的是,在提问中应分清层次,尤其在学习道德与法治偏理论知识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来设计问题,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适当增加问题的难度,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要降低问题难度,以免打击学生的进取心[5]。例如,在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读图思考问题,探究图片中涉及公民的哪种权利,改变以往机械地讲解知识的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驱动学生学习。

  (四)实践体验:变间接为直接

  对于小学生来说,实践教学远比灌输式讲解更有用,可以说,没有亲身实践体验就没有直接经验,学生在亲历实践中能够获得感知体验,从而将知识理解透彻。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更要多组织实践性活动,给予学生更多的亲身体验的机会,让学习变得轻松简单。例如,在教《生活离不开规则》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拉彩球,并在活动开展前,制定游戏规则,提醒参赛学生遵守游戏规则,更好地理解规则的意义,有序地拉彩球。或者组织学生设计规则,通过参与规则设计,增强规则意识,自觉维护规则,获

  得直接经验。在“双减”背景下,要想构建更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除了加强实践教学外,还要在实践指导中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6]。比如,在学习与制定班规相关知识时,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提出“班规是什么?如何制定班规?”等问题,由学生合作讨论,并推荐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共同制定出一个班规,通过学生集体参与,使班规更具有说服力,也能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实践探究能力。

  结束语:总之,“双减”政策实施给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使教育回归本质,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来说,在“双减”背景下,更要抓好课堂教学质量,理解政策要义,以双减精神为导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为此,教师要基于生本理念开展教学工作,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情境教学、问题引导、实践教学及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实现以学定教,构建高效化课堂,彰显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春艳."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研究[J].课堂内外·初中教研,2022(1):9-11.

  [2]向颖."双减"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减负提质"的策略探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22(7):71-74.

  [3]余盛良.“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效性[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6):90-92.

  [4]朱新慧.乘“双减”东风,扬“课改”风帆——“双减”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孩子,2022(1):192-194.

  [5]赵桂芝,胡美荣.新时代"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效率[J].好日子,2021(18):119-120.

  [6]黄俊飞.基于"双减"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减负增效"刍论[J].成才之路,2022(17):43-45.

推荐访问:双减政策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新作为 法治 道德 课程